極少主義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6 21:49: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極少主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現代室內設計的極少主義理念論文
摘要:本文簡述當代世界設計潮流,扼要論述了中國與西歐建筑(室內)的歷史,概述了極少主義的定義和衡量作品的準則,闡述設計師應立足國情和本土文化,進行繼承和創造性的發展。
關鍵詞:極少主義藝術;表現主義;自然主義;生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素質與文化修養的提高?!霸O計”已完全深入人們的生活當中,古有訓之:“一室之不制,何以天下國家為”。室內設計也隨之提高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今世界設計思潮百花齊放,各有其說。有的呼吁“人文主義”;有的遵循“簡約主義”;還有的倡導“極少主義”等等。
一、極少主義概念
所謂“極少主義”,起源于60年代北美洲的一場現代雕塑運動。它是在特殊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對一系列壓力所產生的反應,尤其是對同時代與運動所形成的藝術風氣的批判。如抽象主義、波普藝術及視幻藝術。因此通過大量具有挑戰性的徹底的研究和實驗,一個多樣化的藝術產物浮出水面。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手段獲得“最大”
的張力。確切地說,極少主義藝術如同一股絞合的繩索,以簡單、基本的幾何結構,去掉多余的裝飾元素,追求其最基本的成分。因此,所有的引經據典都被排除在外,除了在特殊場合反復出現的實體造型。它的確涉及到連續性生產的工業水準———或是選擇原料(既包括傳統原料,也包括工業原料),以便與位置、場地、主體、環境等因素建立密切的聯系。
極少主義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摘要:在進行室內設計過程中,極少主義主張“少就是多”,盡可能去掉一些無用或不太重要的元素,以簡單、理性的特點來凸顯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同時極少主義在室內設計中,對室內空間場所精神和內部質量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同時還對設計施工的材質、純粹形體的塑造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因此加大對極少主義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推動我國室內設計的發展。
關鍵詞:室內設計;極少主義;應用
極少主義室內設計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在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出現,其借助簡練的建筑空間形式,遵循理性主義的設計理念,選擇純凈、靜默的設計方式,以創造出具有一定視覺效果的空間表現形態。在進行室內設計過程中,極少主義將建筑自身以外的一些不重要的元素排除,并盡可能還原室內各要素的本質屬性,并與現代材料和技術結合在一起,衍生出了一套獨具風格的設計理念。
一、極少主義在室內設計中的概述
在建筑設計的整個過程中,室內設計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體現著整個設計的細節,也是整體設計的關鍵環節。如今室內設計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并且與室外設計更好的銜接在一起。不管是進行建筑設計還是進行室內設計都隸屬于造型藝術的范疇,這兩個方面都與工藝美術、繪畫以及雕塑共同構成藝術設計的內容,并且彼此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交融。上世紀60年代,建筑室內設計開始與極少主義相結合,并且大部分學者將其定義為光潔派,主要特征為:(1)抽象形體的構成,并對室內的板、柱、窗、梁、門、柜等構成元素進行了優化,并借助雕塑感的幾何造型來使室內設計趨于光潔平整。(2)光線與空間屬于光潔派進行室內設計的主要元素,為了保證室內空間的明亮,一般選擇開口比較大的門洞、窗口,并且盡可能保持與室外環境相溝通。(3)室內空間在功能上使用舒適,在結構上具有明晰的輪廓,而且空間相對比較流通。(4)室內設計經常會用到金屬、玻璃、塑料等硬質光亮材料。(5)室內設計時,一般會將現代派繪畫作品或者藝術品懸掛于墻上。(6)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和材料來進行室內設計的高精度裝飾,可以使其轉化為欣賞對象,這樣一來就不需要采用過多的裝飾品。如今,隨著建筑設計理念的發展,也在推動著極少主義定義的改變,并且不同的研究者對其有著不同的看法。PasoAsensio將極少主義定義為:一些額外的室內設計符號,一些非常節制的作品,被最大限度的簡化后便是極少主義。同時,AnnMcArdle將極少主義定義為:室內設計一般強調物體自身所固有的美。此外,詹姆斯.史蒂勒認為:極少主義將一些不必要的細節全部去除,重點體現建筑自身內在“質”的一種表現形式。極少主義中的少是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并且具有非常豐富的精神內涵。極少主義并非簡陋,不僅在關注的重點上囊括了空間場所的的材質和基本設施,而且還關注了整個空間場所所營造出來的分為和給人創造出來的精神情感,在極少主義下的室內設計并非貧乏的室內設計,其能夠更好的體會室內設計的精髓。通過對上述極少主義室內設計進行分析和總結可以發現,極少主義室內設計遵循“減少”、“否定”、“凈化”的思維,盡可能的去繁從簡,摒棄瑣碎的定式,通過用最簡潔的手法和最精煉的設計語言,來表述復雜的內部設計結構,用這種化繁為簡的方式,來帶給人一種簡約化和純粹華的心理體驗。
二、在室內設計中極少主義的精神內涵
極少主義在室內設計運用探究論文
極少主義(Minimalism,又稱極簡主義、簡約主義、最少主義),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藝術評論家芭芭拉。羅絲的文章中。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極少主義派雕塑風行一時。
二十世紀中期最著名的現代建筑大師之一密斯。凡德羅(1886-1969),通過自己一生的實踐提出了“少即多(lessismore)”的立場和原則,開創了極少主義建筑裝飾的先河,他主張形式簡潔、高度功能化與理性化的設計理念,反對裝飾繁瑣的設計風格,使結構本身升華為建筑裝飾的藝術,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種極少主義設計風格曾經風靡了一時,成為西方后現代主義設計的里程碑,直至今日依然散發著無限的魅力。有人說選擇了設計就是在選擇了生活方式,那么是否選擇了極少主義就意味著選擇了現代生活呢?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傳統的大家庭模式,追求自我價值、獨立的的個性成為時尚。各種小戶型的熱銷就是一個最好的佐證。這些人群可以不追求空間的大小、可以不考慮交通、小區等諸多不利因素,但是居室裝修一定要精致和個性,而時尚、個性的設計理念就是簡約。于是極少主義設計如一夜春風似的迅速上升了。
極少主義室內設計的特征就是要做到高度理性化,摒棄無謂的繁瑣裝飾。它不僅是否決、減少和凈化。而且對家具選擇、空間布局都很有分寸,從不過量。它減少了創作設計的步驟,甚至只是對室內光線。傳統概念下的的室內設計總是將室內空間裝飾得盡可能豐富,而極少主義設計卻會留下足夠的“灰空間”,達到人對空間的潛在要求。它慣用硬朗、冷峻的直線條,這些基本要素有可能只有幾組簡單的線條,光潔而通透的地板及墻面,利落而不失趣味的設計裝飾細節等,極少主義室內設計還主張運用大片的中性色與大膽而強烈的重點色、輪廓鮮明的直線條與少量的圖案裝飾作夸張的對比,達到一種視覺沖擊力。
這些簡潔、明快的設計風格十分符合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在嚴謹而簡潔的形態中有時暗藏著復雜的技術構造,它去掉了一些多余元素,余留下了空間的純凈和強烈感受。極少主義忽略的是空間物質的根本方面,而反其道強調其非本質的特征,并且將焦點集中于那些缺省。例如造型簡單但不失優雅,常常采用黑、白或灰的色彩計劃,很少有裝飾圖案,顯得含蓄而大方。力求從視覺感官上體現“簡約、純粹、高雅、時尚的風格?!?。
下面筆者從如下幾個方面談談極少主義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具體運用時的一些想法。
立足國情本土文化創造建筑室內設計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極少主義概念;衡量作品的準則;中國的建筑文化;西歐建筑文化;極少主義的追求;結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素質與文化修養的提高、通過大量具有挑戰性的徹底的研究和實驗,一個多樣化的藝術產物浮出水面、凡有生命力的作品,無一不是與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物質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材料的更新促進了建筑結構的變化,結構的變化又促進了建筑形式的演變、從建立新中國到八十年代建筑與家具趨于簡化、兩河流域的土坯建筑演變成波斯建筑、極少主義藝術的基礎是將建筑簡化至最基本的成分、“極少主義藝術”的室內設計追求簡潔明快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本文簡述當代世界設計潮流,扼要論述了中國與西歐建筑(室內)的歷史,概述了極少主義的定義和衡量作品的準則,闡述設計師應立足國情和本土文化,進行繼承和創造性的發展。
關鍵詞:極少主義藝術;表現主義;自然主義;生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素質與文化修養的提高?!霸O計”已完全深入人們的生活當中,古有訓之:“一室之不制,何以天下國家為”。室內設計也隨之提高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今世界設計思潮百花齊放,各有其說。有的呼吁“人文主義”;有的遵循“簡約主義”;還有的倡導“極少主義”等等。
1極少主義概念。
所謂“極少主義”,起源于60年代北美洲的一場現代雕塑運動。它是在特殊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對一系列壓力所產生的反應,尤其是對同時代與運動所形成的藝術風氣的批判。如抽象主義、波普藝術及視幻藝術。因此通過大量具有挑戰性的徹底的研究和實驗,一個多樣化的藝術產物浮出水面。其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手段獲得“最大”的張力。確切地說,極少主義藝術如同一股絞合的繩索,以簡單、基本的幾何結構,去掉多余的裝飾元素,追求其最基本的成分。因此,所有的引經據典都被排除在外,除了在特殊場合反復出現的實體造型。它的確涉及到連續性生產的工業水準———或是選擇原料(既包括傳統原料,也包括工業原料),以便與位置、場地、主體、環境等因素建立密切的聯系。
西方藝術對空間設計的影響
摘要:從表面來看,當今的空間設計與藝術好像是兩個矛盾體,但探究之后就會發現兩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在西方當代許多的藝術領域,觀念和理論方面都對空間的設計產生影響,可以在許多的建筑和有關于空間設計的作品中看出來。和當代的藝術對比,西方的藝術對空間設計的影響主要是在思維觀念上的熏陶,在視覺形象方面的影響沒有那么彰顯。本篇就四個藝術流派為研究目標,即抽象表現主義、極少主義、波普藝術和觀念藝術,研究當今時代藝術觀念和手法對于空間設計一系列的影響,以及在設計思維、理念和表現形式上的探究。
關鍵詞:當代藝術;設計;流派;創作思維
一、抽象表現主義
以馬列維奇、蒙得里安等人開創的抽象主義流派產生于20世紀40到50年代,它的影響十分深遠,可以說是二戰前對于眾多藝術的總結歸納和對于新的藝術試驗的源頭。抽象主義流派大多數都將藝術家本身的表現手法融入其中,同時也將藝術理念引入,因此比原來的抽象藝術思想更加超前,也因此開始了對于抽象派藝術更深入的探索研究。抽象表現主義的輝煌歷史證明了該流派不可小覷的藝術地位,更讓美國紐約取代了法國的巴黎成為新的藝術之都,其具有獨特的轉折性,是當代西方藝術的核心,處于重要地位。盡管在創作時的繪畫風格有所不同,但是在繪畫理念中卻與其他流派不盡相同,都是著力想將傳統的觀念打破,推崇比較自由的、善于創新的、直觀的繪畫理念,因此這一理念被羅伯特•科德斯稱為“抽象表現主義”,成為了獨具一格的流派。
二、波普藝術
隨著抽象表現主義的出現,波普藝術也隨之而來,它的出現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藝術領域的智慧,并且取代了抽象表現主義的位置,在很大范圍上進行了傳播。該流派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在英國倫敦產生,由“獨立派”的一個團體組織所研究推出,該團體包含有評論家、畫家和建筑師,他們熱衷于新型的城市文化藝術。該組織的評論家勞倫斯•阿羅威將他們研究的成果冠名為“波普”,是“大眾藝術”的簡稱,產生于大眾宣傳媒體。勞倫斯•阿羅威認為波普作為一種藝術的風格,主要采用夸張的手法,運用于廣告宣傳和卡通插畫中,對于商業的發展具有影響作用。之后,又把波普的內容范圍擴大到大眾影像,并使其成為藝術領域的活動。
國外設計美學觀分析論文
信息時代數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生存狀態,設計已成為連接技術和人文藝術的橋梁。受高科技發展和后現代主義設計理念的影響,設計在過去一直處于漸進的變革中。越來越多的設計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設計風貌,由統一邏輯向多元共存發展,承認文化的多樣性和人性的多元化,在設計中以視覺符號映射人類意識和文化的根源,表現無形的概念性的文化理念,
由于日本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使其在造型、建筑、園林等設計美學上與其它國家相比有其獨特之處,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
1、反映人性的美學觀——瑕疵美學
瑕疵的美學觀,是認為完美是不切實際的意念,轉為欣賞殘缺的事物,這種美學觀強調的是“不完整的狀態”也就是在事物不完整或不足的情況下,借由“缺”“拙”來表現美,因為有瑕疵,缺憾或不完美才有余韻的空間來體會感受不足之處,進而延伸、體悟物象傳遞的觀念或涵義,通過觀者與物象的互動將這種“不完全”的空白空間加以“完全”。瑕疵因為不完美才更具有人性化,正如禪學所主張的不完全的形式與有瑕疵的狀態更能表達精神特性,因為完美的形式容易使人僅僅注意形式本身,而忽略內在的精神?!皼]有終極”的理念代表著未完成的狀態,也因此預留了極大的空間予觀者來演繹這個未完成的空間。同時因為不足衍生出無限增進的可能性,帶給觀者更大的想像空間。
這種“未完成”的設計觀念,傳達出“設計的開放性”,在這種設計理念中一直存在著正向和反向的思維,設計者面對正反的設計思辨扮演著詮釋的角色,注重平衡完成與未完成的狀態,并利用不同的正反假設來評估最終完成的形態。在我們長期接受的知識與訓練追求完美無暇之際,接受這種從日本文化涵構所衍生的瑕疵美學,使我們能從不同角度及觀點去欣賞、學習不同文化所衍生的美學及美學背后的人文思想,進而創造出更體貼人性的設計哲學。
2、極少主義
工業設計現狀與發展論文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工業設計也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了解重視并運用,工業設計從工業革命爆發,發展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各種風格和潮流隨著時代也應運而生,歐美、日本是現在工業設計發展較快之地,近年來中國也認識到工業設計的巨大作用也逐漸與世界接軌。工業設計是不斷向前進的,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需要而發展。
關鍵詞:工業設計藝術與科學設計風格
設計是人類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過程當中。目前被廣泛采用的工業設計定義是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會上為工業設計下的修正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形態、色彩、表面加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叫做工業設計?!惫I設計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一門覆蓋面很廣的交叉融匯的科學,涉足了眾多學科的研究領域,猶如工業社會的粘合劑,使原本孤立的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市場學、美學、人體工程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彼此聯系、相互交融,結成有機的統一體,實現了客觀地揭示自然規律的科學與主觀、能動地進行創造活動的藝術的再度聯手。
一、工業設計的發展
工業設計真正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揮作用是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后,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當時大量工業產品粗制濫造,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設計作為改變當時狀況的必然手段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傳統的工業設計是指對以工業手段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規劃與設計,使之與使用的人之間取得最佳匹配的創造性活動。
工業設計經歷了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等。二戰后,為了追尋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義、德國建立了烏爾姆設計學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藝術與科學結合”的主張。這所學院最大的貢獻是系統設計和設計院校同企業掛鉤。論文網畢業論文
工業設計發展論文
一、工業設計的發展
工業設計真正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揮作用是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后,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當時大量工業產品粗制濫造,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設計作為改變當時狀況的必然手段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傳統的工業設計是指對以工業手段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規劃與設計,使之與使用的人之間取得最佳匹配的創造性活動。
工業設計經歷了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等。二戰后,為了追尋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義、德國建立了烏爾姆設計學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藝術與科學結合”的主張。這所學院最大的貢獻是系統設計和設計院校同企業掛鉤。論文網畢業論文
可以說,從德國開始現代設計以來.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義完令在工業生產上體現出來。美國的設計體系與歐洲設計體系是涇渭分明的。歐洲的設計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確的設計目標。美國則是做完設計之后才加以總結,與歐洲彌漫著社會民主氣息的設計完全不同。美國的設計起源于商業,加之沒有社會意識形態為依據,曾經一度跟著市場走。美國雖然缺乏社會思辨,卻是非常注重實用并且十分強大的經濟動物,它以雄厚的經濟實力兼收并蓄、容納各種積極因素,令自己的設計很快就取得了領先的地位。北歐人認為設計是他們生活的組成部分,美國人以之為賺錢的工具,日本人則認為設計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設計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設計變得十分強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學生,他們能對國外有益的知識進行廣泛的學習,并融會貫通,最終成為己用。同時,日本民族的團體精神很強,使企業內部的力量比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傳統中有兩個因素使它的設計沒走彎路:一個是少而精的簡約風格,另一個是在生活中他們形成了以榻榻米為標準的模數體系,這令他們很快就接受了從德國引入的模數概念。空間狹小使日本民族喜愛小型化、標準化、多功能化的產品,這恰恰符合國際市場的需求,是日本的設計達到了空前繁榮的階段。
二、現代工業設計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各行業之間的界限產生模糊。這個現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設計師遇到問題不能按照產品的類別進行硬性分割。在設計時,他們必須注意設計對象與其它產品之間的關系,必須跨出設計對象的設計范圍來考慮問題。如設計杯子,不是單純地以是否符合人體工程學或以優美的造型為標準,而要考慮它在什么場合使用,要讓杯子能與周圍的環境相適應。隨著設計師考慮的設計范圍日趨增大,出現了以品種分類的邊緣的模糊化問題,各類學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現象,即學科的交叉化。這是現代設計的重要趨勢。
工業設計發展論文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工業設計也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了解重視并運用,工業設計從工業革命爆發,發展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各種風格和潮流隨著時代也應運而生,歐美、日本是現在工業設計發展較快之地,近年來中國也認識到工業設計的巨大作用也逐漸與世界接軌。工業設計是不斷向前進的,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需要而發展。
關鍵詞:工業設計藝術與科學設計風格
設計是人類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過程當中。目前被廣泛采用的工業設計定義是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會上為工業設計下的修正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形態、色彩、表面加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叫做工業設計?!惫I設計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一門覆蓋面很廣的交叉融匯的科學,涉足了眾多學科的研究領域,猶如工業社會的粘合劑,使原本孤立的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市場學、美學、人體工程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彼此聯系、相互交融,結成有機的統一體,實現了客觀地揭示自然規律的科學與主觀、能動地進行創造活動的藝術的再度聯手。
一、工業設計的發展
工業設計真正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揮作用是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后,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當時大量工業產品粗制濫造,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設計作為改變當時狀況的必然手段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傳統的工業設計是指對以工業手段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規劃與設計,使之與使用的人之間取得最佳匹配的創造性活動。
工業設計經歷了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等。二戰后,為了追尋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義、德國建立了烏爾姆設計學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藝術與科學結合”的主張。這所學院最大的貢獻是系統設計和設計院校同企業掛鉤。論文網畢業論文
從節儉看我國傳統簡約文化
摘要:簡約主義是當前世界非常流行的設計風格,被廣泛的應用于各個設計領域,并為人們所熟悉。不僅如此,這種設計風格還影響了很多設計師,消費者的審美標準。簡約主義的理念在于簡潔明晰,樸實無華。但是從中國古代的設計、文字中,我們可以驚訝的發現很多中國傳統的簡約主義理念的痕跡。本文以簡約主義這種設計風格為切入點,研究簡約主義與中國傳統簡約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
關鍵詞:簡約主義傳統文化樸素
一、引言
簡約主義作為當前設計界較為流行的設計手法,正在廣泛地影響著國內許多設計師。如今在運用這一手法進行設計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發展著這一“國際主義”的手法,研究一種與中國國情和具體的設計實例相吻合的有效手段。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在關注“簡約主義”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到社會文化環境的體現與營造,使“簡約主義”與中國本土的文化發展相結合,從而形成中國特色的“中式簡約主義”。
二、現代簡約主義
(一)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