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16:46: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綠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綠色金融下綠色信貸現狀探析
一、引言
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金融行業的生態環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由此出現了綠色金融這一概念,同樣的,綠色信貸也應運而生。綠色金融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將發展經濟和自然生態環境相結合考慮的金融活動。綠色信貸則是在綠色金融背景下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進一步發展,通常來說,綠色信貸包含兩層含義:綠色信貸把生態環境也考慮進核算和決策中,改變過去粗放的經營模式,幫助和促進企業節約資源、降低能源消耗,盡量減輕金融活動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避免重現先污染后治理的現象。綠色信貸是金融行業全方位關注環保生態產業、可持續生態經濟的發展,以促進金融產業與生態環境的共同繁榮。
二、國內綠色信貸業務的發展現狀
根據中國銀監會2018年2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6月底,中國21家銀行的綠色信貸余額為8.22萬億元人民幣,較之2013年底已增長了3.0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貸款增長幅度較大且余額量多的領域集中在交通領域、能源領域以及環保項目等。節能環保項目和服務貸款的實施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億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5億噸。綠色信貸所帶來的一系列顯著效果離不開我國在綠色信貸的監管上提出的相對嚴格的要求。雖然目前中國綠色信貸市場在住房抵押貸款方面還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它已然成為了政府、金融機構和社會大眾的重點關注對象。在我國多家銀行的積極配合下,綠色信貸模式已成為我國綠色環保理念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綠色信貸模式即提高了企業貸款的門檻,也提高了銀行風險控制的能力,正因如此,實行綠色環保理念的企業在持續發展中,其還款能力也在逐步得到提高。
三、我國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存在的問題
1.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健全的信息披露機制決定著企業的生產能否達標,其中包括因環保部門所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而導致的銀行無法及時知悉被環保部門掛牌督辦、勒令限期治理、污染關停生產的企業名單以及改善情況和環保治理督查情況等。甚至可能出現企業為使銀行為其發放貸款而向銀行提供信息披露不足、故意隱瞞事實情況的環境風險評估報告。2.缺乏完善的法制體系。2007年,我國環??偩?、人民銀行、銀保監會三方聯合了綠色信貸政策———《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對綠色信貸政策做出了一個相對明確的規定。近年來,雖然我國綠色金融和綠色信貸取得了初步進展,但總體來說還處于探索階段,缺乏一個完整健全的法律制度。每一部法律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法律的滯后性也從而體現出來了。我國先后出臺了《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國人民銀行法》這三部關于信貸的法律,但仍沒有一部法律對綠色信貸進行明確的規定。3.專業人才的缺失。綠色信貸各個環節都需要高素養、高水平的專業人員,而符合綠色信貸發展和經驗豐富的復合型人才非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目前綠色信貸的業務人員大多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就匆匆上崗,人才結構遠遠無法得到滿足。從2007年綠色信貸政策出臺至今,因其發展時間較短,綠色信貸在環境風險評估、貸款的審批以及貸后監管等環節都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所以專業人才相對短缺。4.綠色信貸發展不均衡。當前,我國綠色信貸發展不均衡主要表現在東部地區發展快而中西部地區發展緩慢的趨勢的區域發展不均衡和覆蓋區域不全面這兩方面。從商業銀行發展方面來看,商業銀行始終傾向于將大量資金投放在經營狀況良好、信譽較高的大型企業,而中小型企業技術發展不成熟,仍處于高污染、高能耗階段,相較于大型企業而言難以競爭。相應的,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務也更偏向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從而導致與國家倡導的綠色信貸的戰略方針相悖。
綠色信貸考慮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放任污染,一些環境政策工具的效果不明顯,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能源資源大量消耗,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勢在必行。2007年7月,國家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了《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被稱為“我國現階段綠色信貸的基礎文件”,這正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綠色信貸政策后,得到了大部分地區金融機構和環保部門的回應。但綠色信貸目前只是取得了局部性、階段性的成果,與預期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綠色信貸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要想全面有效地推行綠色信貸,還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
一、國家出臺綠色信貸政策的原因
(一)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的必然要求。環境污染違法現象突出,但因為環境資源是公共產品和公共資源,又由于其產權不明晰,市場機制在這一領域顯然是失靈的,同時,存在外部不經濟效應。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利用行政管制和外部性的內部化的辦法。對于行政管制,政府通常采用事后處罰為主的手段,并且會因其辦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對稱、調控范圍有限等原因導致“政府失靈”。而綠色信貸政策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是這是建立在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基礎之上的,造成了資源的短缺與環境的惡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立資源優化配置、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勢在必行。而信貸結構必須與產業結構相適應,因此,綠色信貸的實施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
(三)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必然要求。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之間總存在一些矛盾,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在2005年就已提出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綠色信貸是以保護環境為核心的,因此,從本質上來說,綠色信貸是一種市場化的生態補償機制。
(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續發展以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出發點,以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謀求社會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但是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環境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減少廢物排放,減少對環境的壓力成為必須,綠色信貸政策就是在這種形勢下提出的。
綠色飲食思考
綠色飲食,不僅可以拯救地球,更是正在崛起的龐大商機。讀者可從下文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全球企業的最新舉措,感受此趨勢。
英國零售協會(IGD)2006年11月發表的報告指出,“綠色消費主義,將是改變未來二十年全球消費市場最大的一股力量。其中食品市場的綠色風潮將特別明顯?!备鶕﨟enlevworld在2006年9月公布的首次全球消費者意愿調查,歐、美及日本消費者,準備花更高價格購買對環境友善的食品比率,都超過了四成。據美國農業局統計,美國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的需求,在整個90年代,每年成長率都超過20%。去年,全球有機食品市場銷售金額,已經達到370億美元;綠色飲食風潮在歐洲最為明顯,根據歐洲調查公司Euromonitor調查報告,西歐食品市場,標榜有機或是天然的食品銷售量,已經從2001年的30%,上升至2005年的41%。
□美國最大健康食品集團,獲利九年成長近五倍
綠色消費逐漸成為主流,有機食品就不再是精致小農、小型專賣店的專利,上百億美元的市場,已經吸引大企業紛紛搶進。而“染綠”,對大型企業而言,不但能夠為企業博得注視消費者健康和保護地球的美名,更是金光閃閃賺錢的生意。
麥當勞2004年底開始在全球部分門市推出新素食漢堡,合作對象是圣西斯集團(HainCelestial)??偛吭O在紐約的圣西斯集團,是美國最大的健康食品集團。十年來以一年至少購并一家公司的速度在全球擴張,光是1998年,該集團就購并了五家公司;十年前該公司品牌還只有21個,如今已經多達38個,產品線幾乎囊括所有種類的食品:飲料、特殊茶品、點心、冷凍食品、調味料;想得到的,它幾乎都有。
圣西斯集團2006年營收達7.38億美元,獲利0.39億美元,營收九年成長4.2倍、獲利成長4.88倍,堪稱是全世界最大的綠色搖錢樹。
淺析飯店綠色營銷
(1)【摘要】節約能源,減少消耗,保護環境,倡導綠色消費,提供綠色服務,將成為我國飯店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作為“綠色管理”核心內容之一的綠色營銷也在環保潮流推動下產生,在綠色消費趨勢下發展。
【關鍵詞】綠色營銷;綠色消費;飯店營銷
創建“綠色飯店”,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已成為21世紀飯店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人們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越來越關注資源與環境保護。雖然旅游飯店不像能耗大、污染嚴重的重工業給生態和生物帶來嚴重的破壞,但也會給環境帶來程度不同的隱性或顯性的污染及資源浪費。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確立,從政策上、法律上對我國飯店的經營行為作了規范,要求飯店必須實現營銷綠色化;國際環境保護的潮流也對我國飯店產生重大沖擊,要求飯店按國際環境標準從事營銷。在國內外環保壓力下,我國飯店應樹立綠色營銷意識。
一、綠色營銷
綠色營銷是在綠色消費的驅動下產生的?!熬G色消費”的概念是廣義的,,主要是指在社會消費中,不僅要滿足我們這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還要滿足子孫萬代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它有三層含義:一是倡導消費者在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二是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三是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
二、實施綠色營銷,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綠色證券
1綠色證券概念
2008年2月25日,環保總局正式了綠色證券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環保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綠色證券的概念(以下簡稱意見)。
所謂綠色證券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過程中,要經由環保部門進行環保審核。它是繼綠色信貸、綠色保險之后的第三項環境經濟政策。同時在對綠色證券市場進行研究與試點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套針對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證券市場環保準入審核標準和環境績效評估方法。從整體上構建了一個包括以綠色市場準入制度、綠色增發和配股制度以及環境績效披露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綠色證券市場,從資金源頭上遏制住這些企業的無序擴張。
2綠色證券功能分析
2.1控制污染的經濟刺激作用
《意見》中規定:“重污染行業生產經營公司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文件中應當提供國家環??偩值暮瞬橐庖?;未取得環保核查意見的,不受理申請?!笨梢姡h保核查意見成為證監會受理申請的必備條件之一。企業從事低污染低風險不僅為其再融資獲取了門票,也為其擴大生產提供了前提,同時各方的共同監督也會促使企業抽取一定比例的融資來改進污染治理技術,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隨著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的發展,公眾可以直觀地知道企業經營中的環境風險,直接影響了企業的股票價格、資信以及市場競爭力,間接刺激企業從事低污染、低風險的生產。
綠色貿易壁壘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實質
綠色貿易壁壘又稱綠色壁壘,是指進口國以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健康為借口,通過制定苛刻的環境技術標準或采用綠色包裝、綠色環境標志、綠色補貼、綠色衛生檢疫等手段,以限制或禁止外國的商品進口的貿易保護措施。在當今關稅壁壘逐步弱化的形式下,作為非關稅壁壘的綠色貿易壁壘以其表面上的合法性和隱蔽性,在國際貿易中被廣泛適用。
近年來,綠色國際貿易的發展對我國形成的壓力日益增加,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種片面認識,似乎所有綠色貿易措施就是綠色貿易壁壘,而綠色貿易壁壘又特指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限制。因此,綠色不是特指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限制。綠色貿易是世界貿易發展的總趨勢,綠色貿易措施的制定和實施是經貿歷史發展的進步,其核心是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實現社會經濟貿易的可持續發展。而綠色貿易壁壘是對WTO自由貿易體制的扭曲,是一種新型的非關稅壁壘形式。要實現社會經貿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就應順應綠色貿易發展的潮流,積極與國際社會接軌,實施綠色貿易措施,抵制和消除綠色貿易壁壘。
二、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巨大。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出口貿易相當部分是初級低附加值產品,而產品的出口市場又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工業國家。但這些國家的環保行動起步早,公眾環保意識強,環保技術居世界前列,其中歐盟國家最先意識到并研究綠色貿易壁壘,成為設置壁壘最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由于這些國家在綠色貿易壁壘方面制定了苛刻標準和嚴格的合格評定程序,因而嚴重影響了我國產品市場的范圍和產品出口增長速度,尤其是在農產品、食品、機電產品、紡織、服裝、紙張、服務貿易、產品包裝等方面的影響更大,涉及到的主要標準有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量、陶瓷產品中的含鉛量、皮革的PCP殘留量,機電、玩具產品的安全性指標,包裝物的可回收性指標,紡織品染料指標,保護臭氧層受控物質等。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因不符合環保要求,中國每年有74億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阻。據報道,歐盟對進口中國茶葉的檢測指標從原來的72項增加到現在的134項,限制使用農藥從原來的29種新增到62種。日本將自中國進口大米的農藥殘留量從原來的65項檢測指標增加到104項,其“植物檢疫法實施細則”使我國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類產品出口遭到禁止。綠色貿易壁壘還影響到我國出口產品成本和企業經濟效益。綠色貿易壁壘的制定和實施必然要求產品從設計、生產、銷售乃至報廢處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形成一個無公害、無污染的管理體系,因而企業就要增加環保投人,增加相關產品的檢驗測試、認證等手續及費用,從而導致產品成本的提高,降低了我國產品由于勞動力資源豐富而帶來的價格方面的競爭優勢。綠色貿易壁壘還對我國進口產品種類與結構及引進外資產生影響。近20年來,我國在引進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伴隨著外資的大量引進,一些海外投資者利用我國寬松的環境標準及人民較低的環保意識,抓住有些部門和地區強烈的經濟發展欲念,將諸如化工、印染、電鍍、農藥等在發達國家遭到綠色法律法規限制乃至禁止發展的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到我國,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增加了我國環境保護的壓力。綜上所述,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三、針對綠色貿易和綠色貿易壁壘,我國采取的應對措施
綠色營銷趨勢下企業綠色管理戰略初探
摘要綠色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活動的一種相當重要的戰略,有遠見的企業家要抓住機遇,引進綠色觀念,推出綠色產品,開發綠色市場,推行綠色管理。
關鍵詞綠色營銷綠色管理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產生的資源耗竭和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制約著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隨著環境觀念深入人心,以環境保護為特征的綠色消費正影響著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世界上不少企業意識到開發和營銷綠色產品的重要性,綠色產品在世界市場上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開發綠色產品對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獲取高額利潤,參與國際競爭,樹立企業形象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隨之產生的綠色營銷也正逐漸成為國際營銷的新潮流。
所謂綠色營銷,又稱環保營銷,是指企業運用營銷工具,以不損害人類自身及后代的未來需求為條件,滿足社會和消費者現在需要的經營與銷售活動。從社會消費角度看,不僅要滿足我們這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還要滿足子孫后代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它包含三個宗旨,⑴節約材料消耗,保護地球資源;⑵確保產品安全使用,衛生和方便,以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提升;⑶引導綠色消費,培養人們的綠色意識,優化人們的生存條件。它是現代營銷學的最新發展,是隨著社會對環境的關注日益加強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20世紀80年代,只有少數企業認識到綠色營銷的意義,而大多數對環保問題并沒有充分的認識。進入20世紀90年代至今,由于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和綠色運動的蓬勃興起,
引起企業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營銷綠色化以成為企業營銷發展的必然趨勢。
綠色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活動的一種相當重要的戰略。據有關資料顯示,1997年,國際綠色產品市場交易額為4260億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大大高于同期經濟的增長,許多國家綠色產品市場消費量年增長率為20%-30%,甚至有一些國家達到50%,實施綠色管理戰略將是企業搶占綠色市場的最佳選擇,否則,就有可能與急劇擴大的綠色市場失之交臂。因此,有遠見的企業家要抓住機遇,引進綠色觀念,推出綠色產品,開發綠色市場,推行綠色管理。
綠色銷售企業綠色管控戰略初探
摘要綠色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活動的一種相當重要的戰略,有遠見的企業家要抓住機遇,引進綠色觀念,推出綠色產品,開發綠色市場,推行綠色管理。
關鍵詞綠色營銷綠色管理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產生的資源耗竭和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制約著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隨著環境觀念深入人心,以環境保護為特征的綠色消費正影響著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世界上不少企業意識到開發和營銷綠色產品的重要性,綠色產品在世界市場上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開發綠色產品對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獲取高額利潤,參與國際競爭,樹立企業形象等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隨之產生的綠色營銷也正逐漸成為國際營銷的新潮流。
所謂綠色營銷,又稱環保營銷,是指企業運用營銷工具,以不損害人類自身及后代的未來需求為條件,滿足社會和消費者現在需要的經營與銷售活動。從社會消費角度看,不僅要滿足我們這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還要滿足子孫后代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它包含三個宗旨,⑴節約材料消耗,保護地球資源;⑵確保產品安全使用,衛生和方便,以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提升;⑶引導綠色消費,培養人們的綠色意識,優化人們的生存條件。它是現代營銷學的最新發展,是隨著社會對環境的關注日益加強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20世紀80年代,只有少數企業認識到綠色營銷的意義,而大多數對環保問題并沒有充分的認識。進入20世紀90年代至今,由于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和綠色運動的蓬勃興起,引起企業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營銷綠色化以成為企業營銷發展的必然趨勢。
綠色已經成為發達國家企業進行市場營銷活動的一種相當重要的戰略。據有關資料顯示,1997年,國際綠色產品市場交易額為4260億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大大高于同期經濟的增長,許多國家綠色產品市場消費量年增長率為20%-30%,甚至有一些國家達到50%,實施綠色管理戰略將是企業搶占綠色市場的最佳選擇,否則,就有可能與急劇擴大的綠色市場失之交臂。因此,有遠見的企業家要抓住機遇,引進綠色觀念,推出綠色產品,開發綠色市場,推行綠色管理。
綠色管理是指將環境保護的思想觀念融入企業經營管理之中,這一思想可概括為“5R"原則,即⑴、研究(Research):把環保納入企業的決策要素中,重視研究企業的環境對策:⑵、消減(Reduce):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的排放;⑶、再開發(Reuse):變傳統產品為綠色產品,積極采取“綠色標志”,⑷、循環(Recycle):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⑸、保護(Rescue):積極參與社區內的環境整潔活動,對員工和公眾進行環保宣傳,樹立企業形象。
綠色形象實現綠色發展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加強綠色管理,引入綠色企業文化;開展綠色生產,提高綠色產品質量;加強綠色產品設計,推進綠色科技創新;增強企業廣告宣傳,提升影響力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觀點、倡導“綠色消費”,幫助企業獲得合理利潤、開展綠色生產的真正動力不應來自環境污染的壓力和政府制裁的壓力、在產品材料方面,采用最新綠色產品材料、在生產工藝方面,采用綠色生產工藝、在產品包裝方面,采用綠色產品包裝、綠色產品設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在宣傳中表達綠色消費不僅僅是維護自身的健康生活等,具體請詳見。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觀點??茖W發展觀的提出,對于企業發展也具有指導意義。企業實現綠色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途徑,這就需要企業樹立綠色形象。建設綠色企業形象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它不僅能夠實現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要求,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且有利于倡導“綠色消費”,幫助企業獲得合理利潤,此外,還可以幫助企業打破國際貿易中的綠色貿易壁壘,增加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設綠色企業形象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強綠色管理,引入綠色企業文化。為了實現綠色管理,首先,企業應該制定綠色管理的宏觀戰略與長期規劃,確立企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并把建設綠色企業形象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主要方向來抓。對于企業來講,開展綠色生產的真正動力不應來自環境污染的壓力和政府制裁的壓力,而應是源于經濟進步和環境協調發展的要求。其次,在企業內部引入綠色管理理念和培育綠色企業文化?!矫?,將綠色管理理念貫穿于企業經營策略、管理體制、人事制度等各項具體活動中;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導入綠色生產觀念,提高企業員工的環保意識和綠色生產意識,營造綠色企業文化。
2開展綠色生產,提高綠色產品質量。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更是企業形象的生命,所以企業需要不斷采用最新的綠色科技技術,開展綠色生產,提高產品的質量。加強綠色生產,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人手:一是在產品材料方面,采用最新綠色產品材料,綠色材料是指在滿足一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環境兼容性的材料。二是在生產工藝方面,采用綠色生產工藝,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積極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精簡產品生產的工藝流程,簡化生產程序,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動生產率與產品質量。三是在產品包裝方面,采用綠色產品包裝,在材料選擇上首選無毒害和可分解或再生利用等包裝材料,在包裝風格上,盡可能地追求單純化、簡單化,避免過度包裝。
3加強綠色產品設計,推進綠色科技創新。綠色產品設計包括下面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易于制造與裝配的設計,它不僅要求使產品更加易于制造和裝配,提高產品的品質與可維護性,而且更要有利于減少制造和裝配過程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實現清潔生產。二是可拆卸性設計,其設計的目的在于完善生產環節,以長遠目光構想開發和制造綠色產品,其設計思路是在綠色產品的使用壽命完結時,產品部件可以進行拆卸,拆卸后的部件可以翻新和重新使用或者是安全地把這些零件處理。三是可回收性設計,即在綠色產品設計時,盡可能地考慮到該產品未來的可回收性和再利用的問題,充分起到環境保護的作用,實現可持續協調發展。加強綠色產品設計,同時還需要綠色科技創新,提高產品設計水平,為建設企業綠色形象服務。
4增強企業廣告宣傳,提升影響力。綠色消費是當今世界的一個消費主流,企業可以抓住這一消費趨勢,巧妙利用廣告宣傳的方式,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在企業綠色廣告宣傳中,可以有效運用情感訴求等訴求方式,通過充滿情感的語言、音樂與背景氣氛,作用于消費者需求的興奮點(即綠色消費意識),打動消費者的心靈。在宣傳中表達綠色消費不僅僅是維護自身的健康生活,而且還能夠保護環境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綠色消費。同時企業需要向消費者闡明,綠色產品不僅僅代表產品質量是綠色的、健康的,而且還能夠彰顯新的消費時尚,通過這種廣告宣傳的方式,滿足人們追求健康、新穎的消費心理需求。通過滿足人們的消費心理需求,不斷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不斷提升綠色企業形象。
綠色財務與綠色財務管理論文
一、綠色財務和綠色財務管理的含義
所謂綠色財務,系指將自然環境資源、環保與財務活動聯系起來加以研究,是財務學的一個新生分支學科。綠色財務對象是指企業與環境有關的經濟行為,包括直接環境行為和間接環境行為。直接環境行為是指與環境問題有關的且能夠用貨幣準確計量的經濟行為,如企業治理“三廢”支出,綠化費用支出,用替代資源取代稀缺資源生產的節約等,這些行為直接影響到企業當期及以后各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間接經濟行為是指與環境問題有關的但不能用貨幣準確計量的經濟行為,如企業的環境目標和政策,對員工的環境意識教育,企業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標準對社會造成的危害等。
所謂綠色財務管理是將資源的有限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社會的效益性(有利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的保護性(使環境不受破壞,保持生態環境平衡)以及企業的盈利性綜合考慮的一種財務管理,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態資源環境的情況下,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以及企業與社會的協調和發展。綠色財務管理的發生基礎是綠色管理,而綠色管理思想主要是解決企業與社會的生態環境問題。它是從資金運動的角度考慮企業的目標與社會效益及生態環境問題的一種財務管理。
二、綠色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綠色財務管理理論是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而產生的。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開始考慮如何避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企業要想獲得市場,取得社會的支持只有應用綠色財務管理理論來分析產品成本費用和利潤,才能使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因此,應用綠色財務管理理論,使企業產品“綠”化,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這是一種兼顧眼前與長遠利益的有效措施。
第二,綠色財務管理理論可使企業獲得政府方面支持的優勢。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在于變革傳統的經濟模式,而綠色財務管理理論能使變革后的經濟模式獲得政府的支持。在現如今的法律環境下,任何一種活動要想持續下去,除了要得到社會的理解外,還要獲得政府的承認。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既是資源的利用者,又是污染的制造者,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企業只有在獲得政府的鼓勵和支持的前提下,通過采取措施,才能使其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而又不破壞生態平衡。綠色財務管理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