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觀光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00:41: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旅游觀光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探究論文
內容摘要:旅游觀光農業在歐美等國家比較發達,而在我國珠江三角洲和江浙地區也比較發達,處于成熟經營階段。黑龍江省的旅游觀光農業還處于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其項目普遍存在著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全、從業人員素質低等系列問題。結合黑龍江省的具體情況,應該著重發展特色農業基地等5種類型的項目,并從立足特色、加強政府宏觀指導、統一規劃、依靠科技進步和培養人才等方面增強其生存與發展的活力。
關鍵詞: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思路項目模式對策建議
旅游觀光農業是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它不僅具有生產性的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譽為21世紀的新興產業。以北京為例,發展旅游觀光農業的收入已達到農業總收入的30%以上。黑龍江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業大省,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最佳結合,既符合本省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世界生態旅游發展的大趨勢。
國內外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現狀
20世紀70年代,旅游觀光農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逐步發展并形成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規模較大的5種模式:觀光農園,即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供游客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模式;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合為一體;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的農業經營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省的自然生態教室等;森林公園;民俗觀光村。
黑龍江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階段及問題
旅游觀光農業發展論文
內容摘要:旅游觀光農業在歐美等國家比較發達,而在我國珠江三角洲和江浙地區也比較發達,處于成熟經營階段。黑龍江省的旅游觀光農業還處于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其項目普遍存在著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全、從業人員素質低等系列問題。結合黑龍江省的具體情況,應該著重發展特色農業基地等5種類型的項目,并從立足特色、加強政府宏觀指導、統一規劃、依靠科技進步和培養人才等方面增強其生存與發展的活力。
關鍵詞: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思路項目模式對策建議
旅游觀光農業是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它不僅具有生產性的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譽為21世紀的新興產業。以北京為例,發展旅游觀光農業的收入已達到農業總收入的30%以上。黑龍江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業大省,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最佳結合,既符合本省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世界生態旅游發展的大趨勢。
國內外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現狀
20世紀70年代,旅游觀光農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逐步發展并形成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規模較大的5種模式:觀光農園,即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供游客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模式;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合為一體;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的農業經營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省的自然生態教室等;森林公園;民俗觀光村。
黑龍江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階段及問題
旅游觀光農業管理論文
觀光農業旅游正在興起
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近年來,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隨著收人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游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游活動,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我國臺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l)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游客人內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2)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3)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4)森林公園;(5)民俗觀光村。
我國觀光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現狀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觀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據不完全統計,1996-1997年已動工和計劃投資在一億元以上的觀光農業項目在7個以上。1998年國家旅游局以“華夏城鄉游”作為主題旅游年,使“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了農村一景。目前我國觀光農業旅游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為發達。在廣東,果園觀光旅游最早出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廣東已有80多個觀光果園,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萬人,旅游收入10多億。
旅游觀光農業分析論文
觀光農業旅游正在興起
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近年來,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隨著收人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游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游活動,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我國臺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l)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游客人內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2)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3)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4)森林公園;(5)民俗觀光村。
我國觀光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現狀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觀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據不完全統計,1996-1997年已動工和計劃投資在一億元以上的觀光農業項目在7個以上。1998年國家旅游局以“華夏城鄉游”作為主題旅游年,使“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了農村一景。目前我國觀光農業旅游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為發達。在廣東,果園觀光旅游最早出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廣東已有80多個觀光果園,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萬人,旅游收入10多億。
旅游觀光農業發展分析論文
觀光農業旅游正在興起
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近年來,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隨著收人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游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游活動,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我國臺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l)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游客人內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2)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3)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4)森林公園;(5)民俗觀光村。
我國觀光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現狀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觀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據不完全統計,1996-1997年已動工和計劃投資在一億元以上的觀光農業項目在7個以上。1998年國家旅游局以“華夏城鄉游”作為主題旅游年,使“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了農村一景。目前我國觀光農業旅游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為發達。在廣東,果園觀光旅游最早出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廣東已有80多個觀光果園,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萬人,旅游收入10多億。
旅游觀光農業分析論文
觀光農業旅游正在興起
觀光農業是一種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的新型生態旅游業。近年來,伴隨全球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人們發現,現代農業不僅具有生產性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隨著收人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于是,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觀光農業應運而生。
觀光農業是把觀光旅游與農業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旅游活動,它的形式和類型很多。根據德、法、美、日、荷蘭等國和我國臺灣省的實踐,其中規模較大的主要有5種:(l)觀光農園: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游客人內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形式;(2)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為一體;(3)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的農業經營形態。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的自然生態教室等;(4)森林公園;(5)民俗觀光村。
我國觀光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一)、現狀
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業觀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興起。據不完全統計,1996-1997年已動工和計劃投資在一億元以上的觀光農業項目在7個以上。1998年國家旅游局以“華夏城鄉游”作為主題旅游年,使“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了農村一景。目前我國觀光農業旅游項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為發達。在廣東,果園觀光旅游最早出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廣東已有80多個觀光果園,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萬人,旅游收入10多億。
旅游觀光農業下油菜產業發展思考
摘要:近幾年卓尼縣旅游業隨著經濟的提高也在迅速發展,而油菜是卓尼縣生產油料的重要農作物,油菜花是油菜中的核心組成部分,為卓尼縣旅游業又增添了一種絢麗的風采,在卓尼縣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油菜產業起著重要性。主要分析了卓尼縣現階段油菜產業實際發展狀況,從多方面進行探討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途徑。
關鍵詞:旅游觀光;農業背景;油菜產業;發展實踐;思考
1卓尼縣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背景和基本要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己的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旅游觀光,近幾年正是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中主要因為:第一,現階段相關部門必須要解決三農問題,在推動卓尼縣農業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加大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在其中還要融入相關的服務元素,進一步提高旅游業的發展能力。第二,還要結合近幾年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情況以及比較關注的要點,使旅游觀光行業最大化符合現在人們的消費需求。由于近幾年卓尼縣人民的消費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更多的人都比較注重追求多元化消費理念,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既可以滿足人們現在的觀光需求,還可以給人們提供更好的旅游活動參與的機會。第三,在現階段卓尼縣整個時代的發展過程中,綠色、生態、環保等一系列發展理念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要想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就必須要站在人們需求方面出發,盡量符合現代化人們的需求理念以及思想理念,進一步開展旅游觀光活動。為推動卓尼縣旅游產業全域化發展為目標,以促進農牧民增收和提升旅游業發展水平為主線,以脫貧攻堅為總基調、以農業生態旅游為新舉措,全力打造以旅游促脫貧,以農業促旅游的新型旅游特色新格局。進一步豐富卓尼縣旅游活動內涵,有效提升卓尼縣旅游發展水平,在打基礎、興產業,助旅游中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建設從2016年到至今公路沿線油菜基地旅游觀光帶,營造東窗風景廊道,推動旅游景觀特色化。旅游環境優質化、旅游活動多樣化,全力將油菜連片觀賞帶打造成為旅游性強、知名度高,可持續的特色旅游風景線。因此在卓尼縣S306省道沿線的完冒鎮、阿子灘鎮、柳林鎮、木耳鎮、納浪鎮等5個鄉鎮進行集中連片種植油菜觀賞帶。將5個鄉鎮發展成為綠色農業與觀賞農業相結合的特色旅游帶,其中分為雜交油菜種植區和小油菜種植區,形成“可覽、可游”的綠色農業和觀光農業相結合的特色旅游帶與集“自然、生產、休閑”于一體的景觀綜合體。近幾年以油菜觀賞與藝術字為亮區,充分利用卓尼縣S306省道沿線農業觀光帶的優勢,每年的藝術字種植也將成為推動“旅游興縣”的助推器。在完冒鎮的卡洋村川地設計種植了藏文“卓尼”以及象征著流經卓尼領域的洮河和大峪溝三角石的卓尼標志圖案,其中藏版藝術字“五彩卓尼”占地面積7.33hm2,每字平均占地1.83hm2;卓尼標志圖案占地面積9.65hm2。
2卓尼縣油菜產業發展的劣勢和優勢
據調查表明,根據卓尼縣現階段油菜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在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下,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油菜產業在種植過程中極為方便,并且在這方面的投資較少,只需要簡單撒種就可以實現預期的種植效果。同時,在種植油菜期間,不會使用過多的勞動力,有著較低的人力成本,并且在油菜生產管理過程中,不會花費過多的精力進行管理,為油菜產業實施產業化和規?;峁┝烁行У谋U?。如果整個油菜產業形成較大的規模時,在油菜花盛開的季節時,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好的觀賞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就現階段而言,現在的油菜產業經營發展還存在著很大的劣勢與不足之處,這也是引起種植農戶的高度重視的主要內容。油菜花在盛開季節時可以為旅游業增添一道絢麗的風采,并且有著較好的觀賞效果,可是油菜花還存在著花期較短的缺陷,如果只是單純的利用油菜花來吸引游客,那么一旦花落之后,就不會具備更好的旅游產業經營價值。
區農業旅游食品安全整治方案
一、整治目標
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突出重點、科學治理的原則,加快完善農家樂、農業旅游觀光園區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強化農家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責任落實,健全農家樂餐飲服務監管長效機制,構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農戶負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為世園會創造一個良好的服務接待環境。
二、組織機構
為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成立“區農家樂及農業旅游觀光園區食品安全整治工作領導小組”。
三、職責分工
此次農家樂及農業旅游觀光園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按照區政府統一部署,由各有關街辦、各有關部門負責轄區內農家樂及農業旅游觀光園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組織領導、指揮協調,相關部門具體實施整治工作。
生態觀光果園規劃設計研究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交通更加便利,農業旅游觀光方興未艾。生態觀光果園是林果業經濟的一種創新模式。生態觀光果園的出現,極大地滿足了消費者親近大自然的需求;巨大的市場需求,又反過來促進生態觀光果園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果業種植規?;娣e的不斷攀升,我國已部分出現規?;纳鷳B觀光果園基地,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1]。我國的生態觀光果園比國外起步要晚,在果樹品種選擇、管理方式、觀光特色及規劃設計等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規劃設計上存在短板,導致了生態觀光果園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2]。基于此,必須將生態建設、旅游觀光及果園管理有效結合在一起,作為新興產業進行重點開發。生態觀光果園規劃設計,要充分考慮生態自然環境、果樹資源及區域發展,統一布局,科學規劃,最大程度地滿足市場和游客的需求,進而把生態觀光果園建設成集觀賞旅游、休閑娛樂、文化傳播及生態示范為一體的經濟產業。因此,必須在了解生態觀光果園的功能、規劃設計原則的基礎上,著手進行規劃設計工作。
一、生態觀光果園的功能
我國果樹品種繁多,主要有常綠果樹、落葉果樹等,不同類型的果樹被廣泛應用到林業工程建設中[3]。建設現代化生態觀光果園,必須合理配置果樹類型。同時觀光果業與林業工程建設的高度結合,對本區域的氣候調節、水源涵養及生態條件改善具有積極作用。既有效防止自然災害的發生,又與荒地利用、綠化造林無縫銜接,這也與我國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工程政策理念相適應。生態觀光果業兼備觀賞、科普及經濟功能,以果實采摘為基調,采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基礎設施,以滿足游客放松身心的需求。觀光者通過參與果實采摘,能夠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同時對促進家庭和諧、團結合作及體驗勞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對于科普功能,生態觀光果業中會運用先進的栽植技術、管理模式及基礎設施,充分展示我國農業的科技元素,并結合新媒體技術,配置科普欄、展示牌及視頻動畫等,讓人們在游玩的同時能夠近距離接觸果園相關的科普文化。比如設置展廳介紹果園水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電子屏介紹果園現代化設施現狀等。對于經濟功能,生態觀光果園具有一般果園的種植收益,經營者依托果園,在觀光旅游、娛樂設施等方面獲取相應的經濟收益。因此,在生態觀光果園管理過程中,可以結合主題活動、配套設施及服務水平來提高經濟效益。
二、生態觀光果園規劃設計具有的原則
生態觀光果園規劃設計原則必須立足實際,深入調研,充分掌握相關規劃要素資料,詳細分析生態觀光果園規劃的突出問題及天然優勢,準確把握規劃方向,力求規劃設計科學、合理和客觀。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秉承生態文明理念,在鄉村、城鄉結合部等區域進行建園,使生態觀光果園建設更好地為游客服務??茖W高效地進行生態觀光營造,確定生態觀光果園合適的規模,做到與人文理念的有機統一[4]。二是堅持頂層設計原則。這是生態觀光果園合理布局、科學實施的重要保障。同時,根據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優勢,樹立生態優先的理念。在此前提下,適當進行人工干預,維護生態平衡,保證觀光果園環境可持續發展。三是堅持適樹原則。根據果樹的生長習性和物候特征與種植區的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及相關產業相匹配,即生態觀光果園必須在合適條件中構建,以滿足旅游觀光的需求[5]。不同果樹對土壤、水肥條件具有差異,要因地制宜地選擇果樹,且以鄉土果樹品種為主,同時可適量引進外來果樹提高果園整體觀賞性。配備相關的現代化農業技術和管理方式也必不可少,比如溫室培養種苗、人工補光、無土栽培等,力爭果樹品種的多樣性。四是堅持生態原則。生態觀光果園的快速發展,也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在規劃設計果園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選址和周邊的生態需求,采用配套的環境治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避免環境污染;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把廢棄的荒地充分利用起來,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五是堅持參與性原則。生態觀光果園的目的之一,就是讓游客貼近大自然。生態觀光果園讓人們廣泛地參與到觀光果園中,親身體驗果園特色。在果園種植環節,游客積極參與到果樹農業種植中,包括種苗選擇、水肥管理等,加深對種植的了解;在娛樂設施方面,以家庭為單元,組織相關的競爭主題活動,提高游客的協作能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在果實采摘環節,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結合創意性的采摘工具,選擇合適的品種供其采摘;在傳統文化方面,果園經營者不斷組織一些果園文化節,將果園知識和本地區的文化結合在一起,采取問答并設置獎項形式,提高人們的積極性。六是堅持突出特色原則。突出特色優勢是生態觀光果園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在農業信息化升級改造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重視果園特色的打造,盡量避免與其他生態觀光行業雷同。在果樹品種、配套設施、管理模式及服務質量等方面進行創新優化,突出特色,與游客的個性化需求高度統一。因此,觀光果園規劃設計要與突出特色并重,準確定位,凸顯優勢,使得果園特色更加鮮明[6]。
三、生態觀光果園規劃設計
景區封閉管理調研報告
最近,本人出差到景區、景區對景區封閉管理及進去客運接泊項目進行了調研,了解了兩景區封閉管理的基本情況,并對照我們景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兩個景區的基本狀況
(一)景區情況
景區情況
(二)景區內部管理情況
1、景區管理情況。上山觀光車共五個車場:報國寺客運中心-五顯崗車場-萬年寺車場-零公里車場-車場。報國寺客運中心的綠色環保旅游車隊統一售票、滾動發班。每間隔20分鐘一班車。游人可在全山五大車場任一時間隨意上、下車。夏季凡22座以下的非經營性的自駕車均可上,冬季為了旅客的安全則不能自行上山。自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后,“在保護中合理開發”便成了這里永恒的主題。用科學的手段管理名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贊同。目前,已全面聘用“電子導游”,景區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將逐漸形成。過去,90%的旅游車輛由個體經營。個體車車型車質差,爭拉游客,服務質量差,安全難以保證。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景區將所有旅游車輛全部收購,統一更換、統一實行封閉管理,使景區客運市場從混亂走上了“安全、有序”的軌道。游客進去后都是坐專門的旅游車,車都是統一的外表、而且環保。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消費行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