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櫟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08:07: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麻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麻櫟育苗造林
1采種
選擇二十至五十年生、樹干通直、枝葉繁茂、無病蟲害的健壯樹木作采種母樹。在優良的單株樹下拾取或上樹將種子打落后收集起來,但不能用石塊等物撞擊樹干,擊落種子。9~10月果實成熟時由綠變為黃褐色,堅果有光澤,自行脫落。10月初至11月初采種后進行選粒,挑出病蟲損害及顏色不正常的種子,可得優良種子90%以上。1kg種子一般有200~280粒。大量種子用水選法。麻櫟種子中常有橡實象鼻蟲為害,從外表不易發現,浸入55℃溫水10min后即可殺死種內害蟲。經殺蟲處理后的種子攤在不受陽光直射的干燥地方晾干,每天翻動4~5次,以防種子發熱生霉。晾干后即貯藏或播種。
少量種子在晾干后混沙裝在筐中,用草簾覆蓋,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不要被雨淋和受凍。種子很多時,要露天混沙濕藏,即在地勢高燥、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挖坑,深70~80cm、寬約1m、長度以種子多少而定,在坑底部鋪細沙厚約15cm,沙上攤放種子5~8cm厚,種子上再蓋細沙3~6cm。如此1層細沙1層種子交替攤放,直至距坑口10cm左右,再覆土封蓋,并略高于地面,在坑的四周挖30cm深的排水溝,防止雨水浸入;也可將種子和沙拌在一起堆藏。但不論哪種,堆中間都應間隔插立秸把,以利通氣,防止種子發熱霉爛。
2育苗
播種采取筑床冬播,圃地應選在交通便利,土壤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方,施復合肥1500kg/hm2、磷肥750kg/hm2、碳氨375kg/hm2作基肥,2犁2耙后整墑作床,床寬1.8m、步道溝0.45m,床面土壤要細,中間稍稍隆起,以利排水。秋播種子成熟后隨采隨播。10~11月將成熟的種子采集后,粒選、滅蟲后,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種。播種前將種子浸水1~2d(每天換水1~2次),撈出后攤放在陰涼處,每天噴水至部分種子出芽時即可取出播種。條播,每隔30cm開1條播種溝,深6~7cm,每條溝內撒播30~35粒,覆土3~5cm。播種量2625~3750kg/hm2。覆土后噴除草劑乙草胺1次,以有效去除芽前草。幼苗出土后,及時除草、松土。6月上旬至9月上旬為苗木生長盛期,此間氣溫高,苗木生長快,要加強水肥管理。干旱時要及時澆水。梅雨季節除經常清溝瀝水外,要嚴防出現草荒。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因地因苗適時追肥。5月底或6月初幼苗出齊時即可追尿素75~105kg/hm2,根據苗木生長情況在6月下旬、7月中旬還可實施1~2次根外追肥。經精心培育的苗木,當年平均高度可達80cm以上,平均地徑0.8cm,產苗量為30.0~37.5萬株/hm2。
秋、冬播均較春播好,可免除種子貯藏和損耗,且成苗率高,苗木比較高而粗壯。據試驗,冬播比春播的平均苗高高22.7%,平均地徑粗26%。能提供上山造林的合格壯苗冬播為93%,春播為82%。
麻櫟育苗研究論文
選擇二十至五十年生、樹干通直、枝葉繁茂、無病蟲害的健壯樹木作采種母樹。在優良的單株樹下拾取或上樹將種子打落后收集起來,但不能用石塊等物撞擊樹干,擊落種子。9~10月果實成熟時由綠變為黃褐色,堅果有光澤,自行脫落。10月初至11月初采種后進行選粒,挑出病蟲損害及顏色不正常的種子,可得優良種子90%以上。1kg種子一般有200~280粒。大量種子用水選法。麻櫟種子中常有橡實象鼻蟲為害,從外表不易發現,浸入55℃溫水10min后即可殺死種內害蟲。經殺蟲處理后的種子攤在不受陽光直射的干燥地方晾干,每天翻動4~5次,以防種子發熱生霉。晾干后即貯藏或播種。
少量種子在晾干后混沙裝在筐中,用草簾覆蓋,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不要被雨淋和受凍。種子很多時,要露天混沙濕藏,即在地勢高燥、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挖坑,深70~80cm、寬約1m、長度以種子多少而定,在坑底部鋪細沙厚約15cm,沙上攤放種子5~8cm厚,種子上再蓋細沙3~6cm。如此1層細沙1層種子交替攤放,直至距坑口10cm左右,再覆土封蓋,并略高于地面,在坑的四周挖30cm深的排水溝,防止雨水浸入;也可將種子和沙拌在一起堆藏。但不論哪種,堆中間都應間隔插立秸把,以利通氣,防止種子發熱霉爛。
2育苗
播種采取筑床冬播,圃地應選在交通便利,土壤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方,施復合肥1500kg/hm2、磷肥750kg/hm2、碳氨375kg/hm2作基肥,2犁2耙后整墑作床,床寬1.8m、步道溝0.45m,床面土壤要細,中間稍稍隆起,以利排水。秋播種子成熟后隨采隨播。10~11月將成熟的種子采集后,粒選、滅蟲后,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種。播種前將種子浸水1~2d(每天換水1~2次),撈出后攤放在陰涼處,每天噴水至部分種子出芽時即可取出播種。條播,每隔30cm開1條播種溝,深6~7cm,每條溝內撒播30~35粒,覆土3~5cm。播種量2625~3750kg/hm2。覆土后噴除草劑乙草胺1次,以有效去除芽前草。幼苗出土后,及時除草、松土。6月上旬至9月上旬為苗木生長盛期,此間氣溫高,苗木生長快,要加強水肥管理。干旱時要及時澆水。梅雨季節除經常清溝瀝水外,要嚴防出現草荒。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因地因苗適時追肥。5月底或6月初幼苗出齊時即可追尿素75~105kg/hm2,根據苗木生長情況在6月下旬、7月中旬還可實施1~2次根外追肥。經精心培育的苗木,當年平均高度可達80cm以上,平均地徑0.8cm,產苗量為30.0~37.5萬株/hm2。
秋、冬播均較春播好,可免除種子貯藏和損耗,且成苗率高,苗木比較高而粗壯。據試驗,冬播比春播的平均苗高高22.7%,平均地徑粗26%。能提供上山造林的合格壯苗冬播為93%,春播為82%。
3造林
麻櫟育苗造林技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麻櫟;育苗;造林
論文摘要介紹了麻櫟的育苗造林技術,包括采種、育苗、造林和撫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麻櫟的推廣栽植提供參考。
麻櫟,又名橡樹,殼斗科櫟屬落葉喬木,高達25m,胸徑達1m,廣泛分布于我國溫暖帶和亞熱帶地區,長江流域各?。▍^)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丘陵為其主要分布區。朝鮮、日本也有分布。麻櫟是營造防風林、水土涵養及防護林的優良樹種,且其木材經濟價值很高。為促進麻櫟的推廣栽植,現將麻櫟的育苗造林技術介紹如下。
1采種
選擇二十至五十年生、樹干通直、枝葉繁茂、無病蟲害的健壯樹木作采種母樹。在優良的單株樹下拾取或上樹將種子打落后收集起來,但不能用石塊等物撞擊樹干,擊落種子。9~10月果實成熟時由綠變為黃褐色,堅果有光澤,自行脫落。10月初至11月初采種后進行選粒,挑出病蟲損害及顏色不正常的種子,可得優良種子90%以上。1kg種子一般有200~280粒。大量種子用水選法。麻櫟種子中常有橡實象鼻蟲為害,從外表不易發現,浸入55℃溫水10min后即可殺死種內害蟲。經殺蟲處理后的種子攤在不受陽光直射的干燥地方晾干,每天翻動4~5次,以防種子發熱生霉。晾干后即貯藏或播種。
少量種子在晾干后混沙裝在筐中,用草簾覆蓋,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不要被雨淋和受凍。種子很多時,要露天混沙濕藏,即在地勢高燥、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挖坑,深70~80cm、寬約1m、長度以種子多少而定,在坑底部鋪細沙厚約15cm,沙上攤放種子5~8cm厚,種子上再蓋細沙3~6cm。如此1層細沙1層種子交替攤放,直至距坑口10cm左右,再覆土封蓋,并略高于地面,在坑的四周挖30cm深的排水溝,防止雨水浸入;也可將種子和沙拌在一起堆藏。但不論哪種,堆中間都應間隔插立秸把,以利通氣,防止種子發熱霉爛。
全鎮香菇生產情況調查報告
鎮地處山區,位于市西北部,坐落在國家森林公園皇甫山腳下。該鎮資源豐富,交通便利,311省道橫穿境內。全鎮現有人口12000人,農業勞動力6000人?,F有農用耕地18000畝,林業總面積5萬畝。
2002年,鎮曲亭村朱嘴村民組村民胡勝、胡明兩兄弟到浙江學習香菇生產技術,連續學習兩年。2003年秋兩兄弟回家鄉開始加工木屑制作菌棒生產香菇。2004年當地農戶看到兩兄弟種植香菇經濟效益好,也開始跟著學種香菇,胡勝、胡明兩兄弟也熱心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在胡勝、胡明兩兄弟的帶動下,2006年該村已發展到13戶農民種植香菇。13戶菇農共建香菇大棚26棟,年生產菌棒近20萬棒。年戶均生產菌棒達1.5萬棒,他們實行分戶生產管理,統一加工木屑原材料,統一購買菌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運輸銷售。鮮菇主要銷售到、合肥、等地。2006年共生產銷售鮮菇近40萬斤,實現年銷售收入90萬元,純收入52萬元。戶年均純收入達4萬元,低的也在3萬元以上;按每戶2個勞動力計算平均每個勞動力年純收入達2萬元。
發展香菇生產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鎮林木資源豐富,有發展香菇生產所需充足的原材料和勞動力。發展香菇生產符合實際,是山區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香菇產業也必將成為山區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
一、發展香菇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1、發展香菇生產有較大的市場需求。香菇鮮香獨特是人們喜愛的美味佳肴;香菇營養豐富,具有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可降低人體膽固醇,具有健脾胃,抗腫瘤的物質,科學食用香菇,可強身健體,防止人體多種疾病。中國香菇出口量年年遞增,主要出口等地。國內市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香菇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加。據不完全調查統計,(包括定遠、全椒、來安)每日香菇市場交易量約8噸,合肥每日香菇市場交易量約60噸,每日香菇市場交易量約60噸,常州香菇市場每日交易量達150噸。我地與這些城市鄰近,運輸距離短,最長3個小時便可到達。按我鎮每戶菇農年生產菌棒2萬個,每天生產400斤鮮菇生產能力,要發展1400戶菇農才能滿足這些城市的香菇需要。目前市尚無規模化香菇生產基地,我鎮發展香菇產業,可填補市香菇生產空白,保障滁城及周邊城市香菇市場供應。
2、我地香菇生產成本低,優勢強,經濟效益高。香菇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菌種、培養料、制菌棒人工費、大棚費等。我地制作每個菌棒需要各種費用約1.7元。每個菌棒年產鮮菇可達2斤,包括菌棒制作費用、運輸費用,采摘費,每斤鮮菇成本價約1元(正常管理勞動用工除外)。以合肥市場批發價每斤鮮菇2.5元計算,每斤鮮菇可獲利潤1.5元。按每戶年生產菌棒2萬個,每個菌棒年產2斤,每戶年產鮮菇達4萬斤,每戶年獲利潤可達6萬元。以每戶2個勞動力計算,每個勞動力年收入3萬元,高出常規農田收入2—3倍。
秦皇島經濟的利用與提議
一、秦皇島現有的經濟資源概況
經濟資源主要是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所謂自然資源,是指在—定時間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和;人力資源指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所需要的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信息資源可被理解為用以指引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載信物質或載信能量。
秦皇島距首都北京281公里,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東與遼寧省接壤,西與唐山市毗鄰。秦皇島市分海港、山海關、北戴河三區,依燕山余脈,襟懷渤海。秦皇島是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重要的出??凇G鼗蕧u市是中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的旅游勝地和國家機關暑期辦公地,被稱為中國的“夏都”。
秦皇島的經濟資源中以自然資源尤為突出:秦皇島境內發現各類礦產56種,其中煤炭、黃金、鐵、銅、鋅、鋁石、石灰巖、花崗巖、大理石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儲量可觀。秦皇島市森林覆蓋率達34.45%,昌黎、青龍兩縣和山海關區分別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葡萄之鄉”、“中國蘋果之鄉”和“中國大櫻桃之鄉”的稱號秦皇島山區屬燕山山脈東段。山區植被完好,有廣闊林區。主要樹種有油松、華北落葉松、側柏、櫟樹、山楊等40余種。纖維類140余種,主要有南蛇藤、羅布麻、白茅、蘆葦、桑、紫穗槐、怪柳、杞柳、椴樹等。釀造類90多種。主要有栓皮櫟、麻櫟、蒙古櫟、遼東櫟、櫬、毛榛等。油脂類100多種。主要有胡桃、野皂莢、黃連術、山椒、山杏、君遷子等。芳香。秦皇島海區地處渤海西部,遼東灣兩翼。海岸線東起山海關金絲河口,西止昌黎縣灤河口,總長162.7公里。所轄海區20米等深線以內總面積2114平方公里,盛產對蝦、海參、海蜇、螃蟹等海產品。境內水系發達,水資源總量749億立方米,是華北地區水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之一。截至2009年底,秦皇島戶籍總人口287.24萬人。秦皇島市有各類學校1168所,其中燕山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等14所國家或省重點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8萬多人。
二、秦皇島利用經濟資源的現狀
目前。秦皇島主要利用經濟資源中的自然資源作為支撐發展旅游業。其旅游業的發展主要在濱海帶上。有老龍頭、第一關、姜女廟、秦皇求仙人海處、海上運動中心、新澳海底世界、野生動物園、鴿子窩、金山嘴、老虎石、北戴河名人別墅、聯峰山、滑沙場以及眾多的濱海浴場和各類主題公園等。但對山區旅游的開發比較緩慢,雖然開發出一些山區旅游線路。但只是吸引本地游客,并未能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游玩。
提升山地造林有效方法的探討
隨著我市造林綠化事業的發展,荒山造林已成為我市林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為了進一步探討適宜我市荒山造林的有效形式,加快山區綠化進程,市林業局在調查研究和試點示范的基礎上,歸納出一套簡便易行的直播造林技術。
一、直播造林技術的適用范圍
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直播造林適用于交通條件差的遠山、深山,灌溉非常困難或者無法實施灌溉,難以實施植苗造林的干旱瘠薄山地。
二、樹種選擇
樹種選擇應堅持適地適樹和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兼顧的原則,以選擇根系發達、萌蘗力強、遮攔雨量能力強、生長穩定、耐瘠薄、抗逆性強、病蟲害少的鄉土樹種為主,適當選用經過長期考驗的外來樹種。
目前,適合我省推廣應用的主要樹種,按照不同造林地區劃分,魯東低山丘陵區有板栗、麻櫟、栓皮櫟、槲櫟、山桃、山杏、臭椿等,魯中南中低山區有山桃、山杏、臭椿、合歡、皂莢、苦楝、文冠果等。
香菇栽培研究論文
一、林分選擇
適宜人工促進封山培育菇木林的林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闊葉林采伐后,由于人為的干擾,不斷地拔大毛形成的殘次闊葉林;另一種是荒山經過封山育林形成針闊混交林。闊葉樹種較多的林分,一般都可以改造成菇木林。目前,全縣可以人工促進封山培育菇木林的林地有數千公頃,主要集中分布在左溪、荷地、竹口、五大堡等鄉鎮。但是,要想使改造后的林分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必須選擇好林地,并根據立地、交通等條件連片建立生產基地。
1.立地條件好
立地是菇木生長的基礎。由于菇木樹種生長迅速,對林地的要求高。一般可選擇土層較為深厚,肥力足,光照條件好的林地,集中建立菇木林培育基地。
2.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是封山改造培育菇木林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必要條件。菇木林生長量大,大量的菇木需要運輸,交通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菇木的運輸成本。封山改造成菇木林的林地一般應選擇交通便利的地區,以利菇木的運輸,節約運輸成本,提高菇木人工促進封山培育的經濟效益。
菇木林封山培育分析論文
一、林分選擇
適宜人工促進封山培育菇木林的林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闊葉林采伐后,由于人為的干擾,不斷地拔大毛形成的殘次闊葉林;另一種是荒山經過封山育林形成針闊混交林。闊葉樹種較多的林分,一般都可以改造成菇木林。目前,全縣可以人工促進封山培育菇木林的林地有數千公頃,主要集中分布在左溪、荷地、竹口、五大堡等鄉鎮。但是,要想使改造后的林分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必須選擇好林地,并根據立地、交通等條件連片建立生產基地。
1.立地條件好
立地是菇木生長的基礎。由于菇木樹種生長迅速,對林地的要求高。一般可選擇土層較為深厚,肥力足,光照條件好的林地,集中建立菇木林培育基地。
2.交通便利
交通便利是封山改造培育菇木林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必要條件。菇木林生長量大,大量的菇木需要運輸,交通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菇木的運輸成本。封山改造成菇木林的林地一般應選擇交通便利的地區,以利菇木的運輸,節約運輸成本,提高菇木人工促進封山培育的經濟效益。
林業局綠色通道建設工作會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一、深刻領會會議精神,迅速掀起“兩大工程”建設高潮
城周綠化和綠色通道建設是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廣元的標志性工程,也是“建設生態XX,構建和諧XX”的關鍵性工程??h綠化委員會作為“兩大工程”的組織協調機構,各成員單位一定要站在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深刻領會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戰略意圖和會議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對“兩大工程”建設的總體部署,進一步明確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的責任,密切合作,抓住當前造林季節的有利時機,全面推進“兩大工程”建設??h綠化委員會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下,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兩大工程”,在XX電視臺開辦“城周綠化和綠色通道建設”專題欄目,定期通報各鄉鎮、各口、各單位“兩大工程”建設進展情況;繼續與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密切配合,定期、不定期進行督查督辦,并進行督查通報;與《XX周訊》進行欄目協辦,定期、不定期印發《綠化簡報》,總結經驗,挖掘典型,引導激勵全縣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各團體積極投身到“兩大工程”建設工作中來,增強全社會的綠化意識和生態意識,爭取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把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轉為實際行動,努力為打好“兩大工程”建設的總體戰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迅速掀起“兩大工程”建設高潮。
二、搞好規劃,修訂完善作業設計
規劃是“兩大工程”建設的基礎性、先導性工作。去年雖然完成了“兩大工程”建設的總體規劃和作業設計,但從去冬今春的實施效果來看,有些作業設計還需完善。綠委牽頭,林業、水利、交通、建設等部門和各鄉鎮共同配合,按照總體規劃目標及時修訂和完善作業設計。各鄉鎮周綠化必須要有10-50畝的綠化工程建設示范點。起點要高,眼光要遠,規劃要細,便于操作;要結合生態小康新村建設和村鎮綠化美化工程,把年度造林任務落實到每一條道路、每一條河流、每一座水庫、每一座山頭、每一個地塊。在造林技術上,要堅持高標準整地、栽植、撫育。樹種選擇上,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對荒山造林、四旁植樹和疏林地補植等,要以鄉土彩葉樹種為主(烏桕、栓皮櫟、麻櫟、元寶楓、楓香、黃蘆等);農耕地造林要以名、特、優、新經濟林樹種和速生樹種(巨桉、107楊、臺灣榿木)為主;公路綠化要以高大挺直喬木樹為主(如香樟、歐美107楊樹等),水系綠化以楓楊、柳樹、巨桉、臺灣榿木、歐美107楊等為主。樹種配置上,要多營造混交林,實行喬、灌、草相結合,科學配置,達到“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綠”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景觀效應和林業綜合效益。
三、搞好種苗準備,做好種苗供給
林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論文
提要論述了西藏昌都地區“三江”流域6縣的林業資源,并對其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保護為主,綜合開發利用和管理的設想。
關鍵詞西藏昌都林業資源開發利用
西藏昌都地區“三江”流域6縣(洛隆、昌都、八宿、左貢、芒康、察雅等縣,E95~99°,N28~34°)位于藏東南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流域的中上游,全區山川駢列、南北縱貫、山高谷深,特殊而復雜的自然環境條件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森林、野生動、植物及中藥材等林業資源;全區人口29.9萬人,土地總面積
6.31萬km2,林業是支柱產業之一。本文以實地考察(1996年)和收集的材料為依據,從林業、經濟、生態等方面對該區林業的綜合發展進行探討。
1林業資源現狀
1.1林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