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08:10: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馬齒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馬齒莧抗菌作用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從馬齒莧煎煮液在治療消化道急、慢性感染中的臨床實效,分析馬齒莧煎煮液治療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的原理。方法將馬齒莧煎煮液,直接應用于多種腸道致病菌所引起的消化道急、慢性感染病例。結果馬齒莧煎煮濾液口服治療急性腸道感染,不僅對致菌有直接殺滅或抑制作用,而且有胃腸道黏膜損傷的修復和調整功能,同時還補充了因腹瀉導致的水與電解質失衡。結論在未經輸液和其他處理的條件下,僅服用馬齒莧煎煮液,治愈了急性腸道感染,證明馬齒莧是一種理想的腸道生物“抗生素”。

【關鍵詞】馬齒莧;煎煮濾出液;急性胃腸道感染

馬齒莧是我國一種古老的藥食兼用植物,在千百年中國醫學的臨床應用中證實對多種致病菌有明顯的抗菌作用,并有生物“抗生素”之稱的美譽,但其抗菌原理仍不明確,需要我們研究與證實。筆者將馬齒莧的煎煮劑長期應用于因各種腸道致病菌所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的治療中,收到十分明顯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典型病例報道

男,56歲,進食過夜變質的雞蛋炒飯后30min腹痛,頻繁嘔吐、腹瀉,嘔吐初為胃內容物,繼為膽汁;腹瀉物初為清粥樣便,繼為洗肉水樣物,6h內嘔吐、腹瀉數10次,皮膚黏膜呈嚴重脫水,眼睛明顯凹陷,從發病開始,在家自用黃連素0.3g,痢特靈0.2g,維生素C,維生素B6等口服,每次服后約十余分鐘,均又因嘔吐被吐出,6h內共用藥3次,為防止脫水,吐瀉間隙,共服用糖、鹽溫開水約3000ml,雖經上述處理,但6h內無小便,癥狀、體征均無明顯好轉,并出現心律加快、脈壓差縮小等休克早期臨床表現。

根據其病史及細菌學檢查診斷為沙門氏菌屬急性胃腸炎。隨后用本地產新鮮馬齒莧250g洗凈,用冷水約1000ml急火煎開后,再用文火煎煮10min,取其濾出液約800ml,涼至約30℃口服,服后再未嘔吐,約1h后,患者大便1次,瀉出物為含有馬齒莧殘葉的果漿樣清稀便。并按上述方法將原馬齒莧再煎煮1次,1h后再口服。此后,患者腹痛逐漸緩解,且無吐、瀉,并于第1次口服馬齒莧煎煮濾出液后約1.5h,患者進行發病后的第1次小便。第2天,早餐進稀粥約500ml,同時按前法,再用馬齒莧煎煮劑維持應用1d。患者基本康復。

查看全文

馬齒莧抗菌臨床應用論文

摘要:馬齒莧是我國一種古老的藥食兼用植物,在千百年中國醫學的臨床應用中證實對多種致病菌有明顯的抗菌作用,并有生物“抗生素”之稱的美譽,但其抗菌原理仍不明確,需要我們研究與證實?,F對馬齒莧在皮膚科、內科、五官科、骨科、婦科、性病科及過敏科等方面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便今后更好地深入研究和開發利用。

關鍵詞:馬齒莧抗菌臨床應用

馬齒莧的抗菌作用早在中國南北朝《名醫別錄》,唐代《食療本草》及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均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止痢”功效的記載。對馬齒莧的抗菌作用的藥理實驗證明,馬齒莧汁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藥性簡介】

本品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酸,寒。歸大腸、肝、脾三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F代藥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收縮子宮、抗氧化、延緩衰老和潤膚美容、降血脂作用。用于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蛇蟲咬傷、瘰疬、便血、痔出血、崩漏下血。

【效驗療法】

查看全文

馬齒莧藥理用途與臨床運用進展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馬齒莧的全草,多以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藥,性味酸、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

1藥理作用

1.1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賀圣文等實驗結果顯示及相關資料報道,馬齒莧可以治療動脈硬化和降血脂。其含大量的鉀鹽,可以改善人體脂質的代謝。

1.2抗菌抗病毒作用

實驗顯示:馬齒莧提取物及水煎劑對賀氏和佛氏赤痢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皮膚真菌、霉菌、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等均有顯著的抗菌作用。

查看全文

馬鈴薯田化學除草劑使用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鈴薯;化學除草劑;施用方法

論文摘要馬鈴薯屬闊葉大株作物,田間除草多用人工拔除,費工費時,選用有效的化學除草劑進行馬鈴薯田的土壤處理和苗后處理,減輕雜草與馬鈴薯的養分競爭,為馬鈴薯的生長創造適宜的環境,是取得馬鈴薯高產的有效措施。

青海省馬鈴薯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出草高峰一般在5月下旬,此期出草量占雜草總量的60%左右,采取相應的化學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是最經濟適用的技術。

1土壤處理除草劑

1.1氟樂靈

氟樂靈為選擇性內吸傳導型土壤處理劑,播后苗前用藥,用為48%氟樂靈乳油1500~1875mL/hm2(商品量,下同)對水600~750kg,均勻噴霧于土表。對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如馬唐、牛筋草、狗尾草、旱稗、千金子、早熟禾、硬草等防除效果優異,并對馬齒莧、藜、反枝莧、婆婆納等小粒種子的闊葉雜草也有較好的防效。要注意準確掌握用藥量,力求噴灑均勻。整地要細,若整地不細,土塊中雜草種子接觸不到藥劑,遇雨土塊散開仍能出草。氟樂靈易光解失效,施藥后應立即拌土,把藥混入土中,一般要求噴藥后8h內拌土結束。氟樂靈施入土壤后殘效期較長,因此下茬不宜種植高粱、水稻等敏感作物。

查看全文

馬鈴薯化學除草劑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鈴薯;化學除草劑;施用方法

論文摘要馬鈴薯屬闊葉大株作物,田間除草多用人工拔除,費工費時,選用有效的化學除草劑進行馬鈴薯田的土壤處理和苗后處理,減輕雜草與馬鈴薯的養分競爭,為馬鈴薯的生長創造適宜的環境,是取得馬鈴薯高產的有效措施。

青海省馬鈴薯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出草高峰一般在5月下旬,此期出草量占雜草總量的60%左右,采取相應的化學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是最經濟適用的技術。

1土壤處理除草劑

1.1氟樂靈

氟樂靈為選擇性內吸傳導型土壤處理劑,播后苗前用藥,用為48%氟樂靈乳油1500~1875mL/hm2(商品量,下同)對水600~750kg,均勻噴霧于土表。對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如馬唐、牛筋草、狗尾草、旱稗、千金子、早熟禾、硬草等防除效果優異,并對馬齒莧、藜、反枝莧、婆婆納等小粒種子的闊葉雜草也有較好的防效。要注意準確掌握用藥量,力求噴灑均勻。整地要細,若整地不細,土塊中雜草種子接觸不到藥劑,遇雨土塊散開仍能出草。氟樂靈易光解失效,施藥后應立即拌土,把藥混入土中,一般要求噴藥后8h內拌土結束。氟樂靈施入土壤后殘效期較長,因此下茬不宜種植高粱、水稻等敏感作物。

查看全文

馬鈴薯田化學除草劑使用技術論文

摘要:馬鈴薯屬闊葉大株作物,田間除草多用人工拔除,費工費時,選用有效的化學除草劑進行馬鈴薯田的土壤處理和苗后處理,減輕雜草與馬鈴薯的養分競爭,為馬鈴薯的生長創造適宜的環境,是取得馬鈴薯高產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馬鈴薯;化學除草劑;施用方法

青海省馬鈴薯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出草高峰一般在5月下旬,此期出草量占雜草總量的60%左右,采取相應的化學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是最經濟適用的技術。

1土壤處理除草劑

1.1氟樂靈

氟樂靈為選擇性內吸傳導型土壤處理劑,播后苗前用藥,用為48%氟樂靈乳油1500~1875mL/hm2(商品量,下同)對水600~750kg,均勻噴霧于土表。對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如馬唐、牛筋草、狗尾草、旱稗、千金子、早熟禾、硬草等防除效果優異,并對馬齒莧、藜、反枝莧、婆婆納等小粒種子的闊葉雜草也有較好的防效。要注意準確掌握用藥量,力求噴灑均勻。整地要細,若整地不細,土塊中雜草種子接觸不到藥劑,遇雨土塊散開仍能出草。氟樂靈易光解失效,施藥后應立即拌土,把藥混入土中,一般要求噴藥后8h內拌土結束。氟樂靈施入土壤后殘效期較長,因此下茬不宜種植高粱、水稻等敏感作物。

查看全文

馬鈴薯田化學除草劑使用論文

1土壤處理除草劑

1.1氟樂靈

氟樂靈為選擇性內吸傳導型土壤處理劑,播后苗前用藥,用為48%氟樂靈乳油1500~1875mL/hm2(商品量,下同)對水600~750kg,均勻噴霧于土表。對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如馬唐、牛筋草、狗尾草、旱稗、千金子、早熟禾、硬草等防除效果優異,并對馬齒莧、藜、反枝莧、婆婆納等小粒種子的闊葉雜草也有較好的防效。要注意準確掌握用藥量,力求噴灑均勻。整地要細,若整地不細,土塊中雜草種子接觸不到藥劑,遇雨土塊散開仍能出草。氟樂靈易光解失效,施藥后應立即拌土,把藥混入土中,一般要求噴藥后8h內拌土結束。氟樂靈施入土壤后殘效期較長,因此下茬不宜種植高粱、水稻等敏感作物。

1.2賽克津

賽克津為選擇性內吸傳導型土壤處理劑,播后苗前用藥,用70%賽克津可濕性粉劑375~975g/hm2對水600~750kg均勻噴霧土表,能防除多種闊葉雜草和某些禾本科雜草,如藜、蓼、馬齒莧、苦荬菜、繁縷、蒼耳、稗草、狗尾草等。使用時應注意施藥后遇有較大降雨或大水漫灌時,易產生藥害。

1.3綠麥隆

查看全文

大豆病蟲草防治論文

1大豆胞囊線蟲病

該病又稱為黃萎病,俗稱“火龍秧子”,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胞囊線蟲寄生于大豆根部,直接危害根部,受其危害后,輕者減產20%~30%,嚴重的達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積地絕收。不同的大豆品種對大豆胞囊線蟲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種植耐抗品種,可減輕線蟲危害造成的減產。合理輪作能有效地控制胞囊線蟲病的發生,如采取大豆與禾本科作物小麥、玉米、谷子等輪作。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植株抗病力。

2大豆根結線蟲病

大豆根結線蟲危害大豆根系,破壞根組織。被害根生長受阻、腐爛,病株地上部萎黃、矮小,嚴重者大豆成行、成片萎蔫枯死,導致產量嚴重下降。該病屬侵染周期長、流行速度低的病害,宜早期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適當增施糞肥。藥劑防治可用克百威3.75~4.50kg/hm2或硫磷4.5~6.0kg/hm2等均有明顯防治效果,可控制種苗期線蟲第1代的初侵染,能有效地保護主根。

3大豆根腐病

該病在大豆整個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種子受害腐爛變軟,不能萌發,表面上有白色霉層。在大豆開花結莢期為發病高峰期,田間出現大量黃葉,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爛,導致病株死亡。輕者葉片變黃,提早脫落、結莢少、籽粒小、產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間發生往往呈“鍋底坑”狀分布,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發病點。以農業防治為主,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綜合防治。實行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適時晚播,發病輕。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增施有機肥,培育壯苗,增強抗病力。還可用多菌靈、福美雙和殺蟲劑等大豆種衣劑拌種,種衣劑用量為種子重量的1.0%~1.5%,或用2.5%適樂時150mL乳油加20%陳普降40mL,或小葉敵400~500倍液,或2%萬佳豐水劑300倍液,或2%菌克毒克750mL/hm2拌種子100kg。

查看全文

防治大豆病蟲害措施論文

摘要:總結了大豆主要病蟲草害如大豆胞囊線蟲病、大豆根結線蟲病、大豆食心蟲、馬齒莧等的綜合防治技術,以供大豆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大豆;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隨著大豆種植面積的迅速增加,在單產和總產不斷提高的同時,大豆的各類病蟲草害也不斷增加。依據發生情況,采用農業栽培防治技術為主,采取選擇良種與藥劑拌種的措施對病蟲草害進行綜合防治,保證大豆的優質高產。

1大豆胞囊線蟲病

該病又稱為黃萎病,俗稱“火龍秧子”,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胞囊線蟲寄生于大豆根部,直接危害根部,受其危害后,輕者減產20%~30%,嚴重的達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積地絕收。不同的大豆品種對大豆胞囊線蟲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種植耐抗品種,可減輕線蟲危害造成的減產。合理輪作能有效地控制胞囊線蟲病的發生,如采取大豆與禾本科作物小麥、玉米、谷子等輪作。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植株抗病力。

2大豆根結線蟲病

查看全文

大豆病蟲草害防治論文

1大豆胞囊線蟲病

該病又稱為黃萎病,俗稱“火龍秧子”,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胞囊線蟲寄生于大豆根部,直接危害根部,受其危害后,輕者減產20%~30%,嚴重的達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積地絕收。不同的大豆品種對大豆胞囊線蟲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種植耐抗品種,可減輕線蟲危害造成的減產。合理輪作能有效地控制胞囊線蟲病的發生,如采取大豆與禾本科作物小麥、玉米、谷子等輪作。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植株抗病力。

2大豆根結線蟲病

大豆根結線蟲危害大豆根系,破壞根組織。被害根生長受阻、腐爛,病株地上部萎黃、矮小,嚴重者大豆成行、成片萎蔫枯死,導致產量嚴重下降。該病屬侵染周期長、流行速度低的病害,宜早期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適當增施糞肥。藥劑防治可用克百威3.75~4.50kg/hm2或硫磷4.5~6.0kg/hm2等均有明顯防治效果,可控制種苗期線蟲第1代的初侵染,能有效地保護主根。

3大豆根腐病

該病在大豆整個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種子受害腐爛變軟,不能萌發,表面上有白色霉層。在大豆開花結莢期為發病高峰期,田間出現大量黃葉,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爛,導致病株死亡。輕者葉片變黃,提早脫落、結莢少、籽粒小、產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間發生往往呈“鍋底坑”狀分布,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發病點。以農業防治為主,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綜合防治。實行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適時晚播,發病輕。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增施有機肥,培育壯苗,增強抗病力。還可用多菌靈、福美雙和殺蟲劑等大豆種衣劑拌種,種衣劑用量為種子重量的1.0%~1.5%,或用2.5%適樂時150mL乳油加20%陳普降40mL,或小葉敵400~500倍液,或2%萬佳豐水劑300倍液,或2%菌克毒克750mL/hm2拌種子100kg。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