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功能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04:23: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媒體功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媒體功能

媒體公共社會責任功能論文

摘要:在社會發展的常態下,媒體的主要功能是傳播信息、引導輿論、輿論監督等。而在發生公共危機中,媒體的功能則細化為預警、溝通、參與等等,并承載著重要責任和使命。本文通過分析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征,針對媒體在公共危機中應具備的功能及責任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共危機;新聞媒體;社會責任;功能

一、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征

“危機”從字面上理解即危險和機遇,是組織命運轉機和惡化的分水嶺。危機通常指決策者的核心價值觀念受到威脅或挑戰、有關信息很不充分,事態發展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需要做出決策的事件。在我國,公共危機事件一般指突然發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社會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包括突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

公共危機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發性和緊急性。即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難以預測,常常超出人們的慣性思維和社會正常的運行秩序。第二,后果難以預料性。由于信息時代事物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趨勢,易引起事物間的連鎖反應而把危機的影響逐漸擴大。第三,廣泛的社會性。危機事件所涉及的主體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對廣大民眾有著越來越多的互動影響。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機是可以控制的,無論是事前還是事后,甚至在危機爆發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與人員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機的發生、發展并盡可能消除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公共危機事件中,信息的傳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活動。2001年的9?l1事件發生后,美國政府和媒體團結一致,及時、準確地信息,在積極引導公眾的同時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國有些地方政府沒有對事件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隱瞞事實真相,媒體也未能及時、準確的報道,最終在社會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現了搶購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傳播與政府和民眾之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所以,面對公共危機事件,只有政府、媒體和民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有利于及時消除危機,維護社會穩定。

查看全文

媒體功能與責任論文

摘要:在社會發展的常態下,媒體的主要功能是傳播信息、引導輿論、輿論監督等。而在發生公共危機中,媒體的功能則細化為預警、溝通、參與等等,并承載著重要責任和使命。本文通過分析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征,針對媒體在公共危機中應具備的功能及責任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共危機;新聞媒體;社會責任;功能

一、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征

“危機”從字面上理解即危險和機遇,是組織命運轉機和惡化的分水嶺。危機通常指決策者的核心價值觀念受到威脅或挑戰、有關信息很不充分,事態發展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需要做出決策的事件。在我國,公共危機事件一般指突然發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社會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包括突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

公共危機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發性和緊急性。即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難以預測,常常超出人們的慣性思維和社會正常的運行秩序。第二,后果難以預料性。由于信息時代事物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趨勢,易引起事物間的連鎖反應而把危機的影響逐漸擴大。第三,廣泛的社會性。危機事件所涉及的主體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對廣大民眾有著越來越多的互動影響。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機是可以控制的,無論是事前還是事后,甚至在危機爆發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與人員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機的發生、發展并盡可能消除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公共危機事件中,信息的傳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活動。2001年的9?l1事件發生后,美國政府和媒體團結一致,及時、準確地信息,在積極引導公眾的同時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國有些地方政府沒有對事件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隱瞞事實真相,媒體也未能及時、準確的報道,最終在社會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現了搶購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傳播與政府和民眾之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所以,面對公共危機事件,只有政府、媒體和民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有利于及時消除危機,維護社會穩定。

查看全文

校園新媒體提升德育功能的探討

以網絡和手機為載體、以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為代表的新媒體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平臺,為弘揚和傳播正能量提供了新載體。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指導和引導,不斷擴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可見,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德育工作需要在90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特點和成長規律之上,對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規律展開進一步的探索,這是進一步加強、改進和發展當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客觀需要,對全方位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校園新媒體應用過程中的德育挑戰和機遇

新媒體通常意義上是指通過數字化交互性的多媒體終端,以固定或移動為形式,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一種傳播形態。校園媒體則是指在校園范圍內,由各級官方的組織和部門、各類學生組織和社團或其他組織和個人主管或運營的,用于向校園范圍內的師生及其他人員傳播信息的載體或傳播媒介。區別社會媒體和校園媒體的關鍵即于其傳播空間通常定位于校園內,傳播對象主要針對高校大學生,傳播內容經過整合和編輯,集中傳播校內的新聞、資訊、活動等方面的內容。校園新媒體以互聯網和手機為載體、以微博、QQ、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為代表,其特點是傳播信息快捷、操作使用方便。因此,它們能夠在廣大師生中較快地獲得被接受、認可和使用。校園新媒體在實際的運用中往往呈現出極強的兩面性,這給高校德育工作帶來一定挑戰的同時,也給予了高校德育創新與和諧校園建設巨大機遇。一方面,在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新媒體在監管上存在的漏洞,導致一些沖擊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健康思想借助校園新媒體這一平臺得以迅速蔓延。相對而言,新媒體較之傳統媒體的自由度更高,信息容易、信息使用自由、信息傳播幾乎無障礙。這非常容易就導致了“無時間屏障、無空間屏障和無資訊屏障”的不良信息傳播“三無”狀態。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發揮輿論導向過程中陷入被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難度更大、環境更復雜。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校園新媒體完全可以作為宣傳校園內先進人物和其典型事跡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從而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和內容在大學生中迅速傳播并及時發揮影響力,迅速地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觀念,還能夠全方位、多角度、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思想素養進行提升,最終實現立德樹人。此外,校園新媒體的監督職能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它能使校內違背國家法律、校紀校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正之風無立錐之地。這不僅能夠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空間,還可以使德育工作更接地氣,更能夠源于高校學生的生活又在經過加工后更好地融入高校學生的思想。

二、校園新媒體的德育功能探討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校園微信公眾平臺“小信鴿”自設立以來,就一直在校園德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實現了高校教育中的許多重要的德育功能。

(一)弘揚正確價值理念,矢志德育立德樹人

查看全文

影視媒體的教育功能研究

摘要:二十一世紀,影視媒體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和學習工具,通過電視、電影、電腦、手機、網絡、報刊等,帶給人們視覺和精神上的享受,快速、便捷地獲取大量知識和信息,使社交、溝通方式多元化。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影視媒體的教育功能日益凸顯,生動、有趣的畫面和多方位的視聽感受,讓人們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關鍵詞:影視媒體;教育;功能

影視媒體雖然是新興產業,但發展迅猛,正以強大的生命力、輻射力和滲透力,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大眾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不單純是一種傳播信息、知識以及娛樂消遣的手段和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引導者,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創新思維、生活方式、藝術修養等,是道德文化教育的“第二課堂”,其教育功能毋庸置疑,在提高全民素質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意義。

一、影視媒體的功能和特征

按照影視媒體的傳播途徑和方式,主要可分為六大類別:報紙、廣播、電視電影、互聯網、雜志、手機,它們承擔著傳播新聞、社會教育、文化娛樂和信息服務的功能,通過連續、定期的傳播活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1]。通過解析影視媒體的文化內涵,可將其定義為以多媒體方式進行的文化教育,并概括出以下特征:

1、直觀的視聽感受

查看全文

媒體公共危機功能論文

摘要:在社會發展的常態下,媒體的主要功能是傳播信息、引導輿論、輿論監督等。而在發生公共危機中,媒體的功能則細化為預警、溝通、參與等等,并承載著重要責任和使命。本文通過分析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征,針對媒體在公共危機中應具備的功能及責任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共危機;新聞媒體;社會責任;功能

一、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征

“危機”從字面上理解即危險和機遇,是組織命運轉機和惡化的分水嶺。危機通常指決策者的核心價值觀念受到威脅或挑戰、有關信息很不充分,事態發展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需要做出決策的事件。在我國,公共危機事件一般指突然發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社會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包括突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

公共危機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發性和緊急性。即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難以預測,常常超出人們的慣性思維和社會正常的運行秩序。第二,后果難以預料性。由于信息時代事物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趨勢,易引起事物間的連鎖反應而把危機的影響逐漸擴大。第三,廣泛的社會性。危機事件所涉及的主體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對廣大民眾有著越來越多的互動影響。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機是可以控制的,無論是事前還是事后,甚至在危機爆發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與人員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機的發生、發展并盡可能消除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公共危機事件中,信息的傳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活動。2001年的9?l1事件發生后,美國政府和媒體團結一致,及時、準確地信息,在積極引導公眾的同時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國有些地方政府沒有對事件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隱瞞事實真相,媒體也未能及時、準確的報道,最終在社會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現了搶購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傳播與政府和民眾之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所以,面對公共危機事件,只有政府、媒體和民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有利于及時消除危機,維護社會穩定。

查看全文

透析公共危機中的媒體功能與責任

摘要:在社會發展的常態下,媒體的主要功能是傳播信息、引導輿論、輿論監督等。而在發生公共危機中,媒體的功能則細化為預警、溝通、參與等等,并承載著重要責任和使命。本文通過分析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征,針對媒體在公共危機中應具備的功能及責任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共危機;新聞媒體;社會責任;功能

一、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征

“危機”從字面上理解即危險和機遇,是組織命運轉機和惡化的分水嶺。危機通常指決策者的核心價值觀念受到威脅或挑戰、有關信息很不充分,事態發展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需要做出決策的事件。在我國,公共危機事件一般指突然發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社會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包括突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

公共危機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發性和緊急性。即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難以預測,常常超出人們的慣性思維和社會正常的運行秩序。第二,后果難以預料性。由于信息時代事物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趨勢,易引起事物間的連鎖反應而把危機的影響逐漸擴大。第三,廣泛的社會性。危機事件所涉及的主體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對廣大民眾有著越來越多的互動影響。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機是可以控制的,無論是事前還是事后,甚至在危機爆發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與人員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機的發生、發展并盡可能消除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公共危機事件中,信息的傳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活動。2001年的9?l1事件發生后,美國政府和媒體團結一致,及時、準確地信息,在積極引導公眾的同時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國有些地方政府沒有對事件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隱瞞事實真相,媒體也未能及時、準確的報道,最終在社會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現了搶購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傳播與政府和民眾之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所以,面對公共危機事件,只有政府、媒體和民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有利于及時消除危機,維護社會穩定。

查看全文

傳統電教媒體教學功能的實踐思考

【摘要】電教媒體教學是當今校園中主要的教學手段,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電教媒體的教學都應用了全新的教學設備和資源,文章中通過對傳統電教媒體在當今時代中的現狀和表現形式等,探討了挖掘傳統電教媒體功能的實踐路徑和意義。

【關鍵詞】傳統電教媒體;教學功能;實踐路徑;思考

電教媒體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提高相應的教學效率,通過利用電教媒體教學的功能,可以將書本中抽象的知識和難以理解的事物進行主觀上的傳達,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感悟和理解,傳統的電教媒體和現代的電教媒體都有著不同的功能,文章中主要針對傳統的電教媒體功能的挖掘進行了論述。

一、傳統電教媒體教學在當今時

代中的狀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科技水平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電教媒體的教學面向了全國的各項教育當中,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電教媒體的教學造成了全面的沖擊。現代化的電教媒體逐漸的被課堂教學所應用,人們對于傳統的電教媒體教學有著不同的見解,很多人認為現代的電教媒體教學是當今時展的主題,是對傳統電教媒體的更新換代,很多校園都將之前花高價投資的傳統電教設備和器材進行了封存,并購置了更多的現代化媒體資源。這種做法浪費了大量的教學資源,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深思,挖掘傳統的電教媒體教學的功能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傳統電教媒體的表現形式和特點

查看全文

媒體在公共危機中應具備的功能論文

摘要:在社會發展的常態下,媒體的主要功能是傳播信息、引導輿論、輿論監督等。而在發生公共危機中,媒體的功能則細化為預警、溝通、參與等等,并承載著重要責任和使命。本文通過分析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征,針對媒體在公共危機中應具備的功能及責任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共危機;新聞媒體;社會責任;功能

一、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征

“危機”從字面上理解即危險和機遇,是組織命運轉機和惡化的分水嶺。危機通常指決策者的核心價值觀念受到威脅或挑戰、有關信息很不充分,事態發展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需要做出決策的事件。在我國,公共危機事件一般指突然發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社會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包括突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

公共危機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發性和緊急性。即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難以預測,常常超出人們的慣性思維和社會正常的運行秩序。第二,后果難以預料性。由于信息時代事物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趨勢,易引起事物間的連鎖反應而把危機的影響逐漸擴大。第三,廣泛的社會性。危機事件所涉及的主體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對廣大民眾有著越來越多的互動影響。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機是可以控制的,無論是事前還是事后,甚至在危機爆發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與人員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機的發生、發展并盡可能消除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公共危機事件中,信息的傳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活動。2001年的9?l1事件發生后,美國政府和媒體團結一致,及時、準確地信息,在積極引導公眾的同時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國有些地方政府沒有對事件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隱瞞事實真相,媒體也未能及時、準確的報道,最終在社會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現了搶購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傳播與政府和民眾之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所以,面對公共危機事件,只有政府、媒體和民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有利于及時消除危機,維護社會穩定。

查看全文

媒體功能泛娛樂化分析論文

傳播學家W·施拉姆認為,大眾傳播媒介除了比較顯著的政治功能和經濟功能之外,大眾傳播媒介的一般社會功能還包括傳遞社會規范及作用、協調公眾的了解和意愿以及行使社會控制等。所以說,大眾傳播媒介的娛樂功能只是這諸多功能中的一個小小分支。

可如今,泛娛樂化正成為不少媒體經營者運作媒體的“必殺技”——他們將媒體功能的綜合化轉向片面的單一娛樂化,認為嚴肅、權威的新聞,不再需要,一些人甚至認為,在新媒體時代,娛樂可以帶動一切,媒體就是娛樂。

于是,無論在報紙、廣播電視還是在網絡媒體中,娛樂新聞的比例加大,富有人情味、純知識性、純趣味性的、與人們的切身利益并無直接關系的軟新聞在新聞報道中大行其道,關系到國計民生及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硬新聞大大減少;嚴肅的新聞被娛樂的手法加以軟化而包裝成"娛樂信息",強化新聞事件的戲劇性懸念或煽情性刺激,新聞越來越故事化、文學化。

表面上看,這種泛娛樂化行為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后果是:大眾傳媒的社會責任感被忽視,嚴肅的新聞原則遭到了商業邏輯的損害,公眾利益也受到市場取向的威脅。

去年在全國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楊麗娟追星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蘭州《西部商報》在2006年4月披露,楊麗娟苦苦追求劉德華12年,楊父為其不惜變賣房產甚至賣腎。從楊麗娟接受采訪所說的話中,可以明顯地感到她語無倫次,邏輯混亂。從常識判斷,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不工作、不學習,生活被追星所主宰,是不是有一些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如果這時我們的媒體能夠用引導的態度報道這件事情,并幫楊麗娟進行心理救助,她就有可能走出追星的荒誕光圈??墒?,媒體在做什么?在某些媒體的描寫下,楊麗娟是可笑的、病態的,她的家人是不可思議的。沒有人幫助他們,媒體甚至在誘導受眾去欣賞一場鬧劇。

查看全文

新媒體的信息娛樂雙重功能研究論文

摘要:以網絡傳播和手機傳播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信息與娛樂兩種重要的功能,它們既是信息傳播的平臺,又是娛樂游戲的平臺。

關鍵詞:網絡電視網絡游戲網絡文學手機媒體

新媒體,是指最近十多年因為傳播技術發展而產生的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采用不同傳播方式的媒體,主要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兩大類,以網絡傳播和手機傳播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信息與娛樂兩種重要的功能,網絡催生出了日益流行的新的娛樂形式和娛樂浪潮,改變著人們的娛樂習慣,塑造出新的娛樂文化形態,娛樂文化開始進入“數字化生存”和“自由化傳播”的新時代。與此相對應,娛樂文化促進了新媒體走進了千家萬戶,它是新媒體成為顛覆傳統媒體統治地位的最有力的文化武器,甚至可以說是新媒體生存和發展的核心。顯然,就這一新型的媒體文化傳播形態而言,娛樂游戲甚至比信息傳播更顯得突出和重要。

一、網絡電視,互動的電視狂歡

在傳統的電視娛樂中,狂歡是單向性的,觀眾只能接受“狂歡提供者”提供的“狂歡形式”和“狂歡內容”,沒有選擇更沒有互動。但隨著網絡電視(IPTV)的出現,傳統的電視娛樂方式將逐步被改變,觀眾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娛樂主人”,電視娛樂變得“隨心所欲”。

網絡電視是一種利用數字化寬帶網絡傳播信息和節目,以家用電視機或電腦為接收器,給人們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媒體形式,它集合了傳統電視傳輸節目的優勢,又克服了傳統電視單向傳輸的缺點,給電視傳播方式帶來了革新。“IPTV不僅變革原來電視用戶的收看模式,還極大地推進網絡用戶的發展,IPTV是互聯網與電視這兩種新舊媒體的最佳融合?!痹谥袊?,IPTV雖然剛剛起步,但勢頭看好,“根據易觀國際數據分析,中國網絡用戶今年預計可達1.2億,其中寬帶用戶3400萬,手機用戶今年可達4.02億,到2008年,中國IPTV用戶將達到855萬,其市場規??蛇_200億元至400億元?!薄爸袊娨曈^眾的互動性、個性化消費需求在逐年增強,據麥肯錫提供的數據,年輕人在互動媒體上的消費時間是成年人的5倍?!盜PTV的互動特性正好契合了年輕觀眾的個性需求。IPTV可以提供時移功能、視頻點播、信息瀏覽查詢等互動服務,使電視觀眾隨時收看自己喜歡的內容,讓大眾的電視成為“我的電視”?!艾F在很多人把IPTV稱為TV2.0,它代表著下一代電視的發展方向?!?/p>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