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盲蝽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09:44: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棉盲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棉盲蝽防治對策

1發生情況

棉盲蝽又叫棉盲蝽象,俗稱“小臭蟲”。在我縣棉田過去僅零星發生,但近年來,不僅普遍發生,而且造成較重危害,常常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調,表現旺長而開花結鈴少、成鈴晚、吐絮遲,產量大大降低、品質惡劣。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可達50%以上。據縣植保站2007年7月份調查顯示,平均百株蟲頭數可達20~30頭,多的50~60頭,葉片平均受害率超過60%;棉盲蝽以成蟲和若蟲吸食棉花嫩頭、嫩葉、花蕾和幼鈴等幼嫩組織的營養液,引起蕾鈴大量脫落,蕾鈴脫落中30%~60%是由棉盲蝽引起的。

2為害特點

(1)子葉期頂芽受害,生長點變黑、干枯,形成頂枯,僅剩2片肥厚子葉,不再生長,俗稱“公棉花”或“無頭棉”。

(2)真葉出現后,頂芽受害枯死,不定芽叢生,形成多頭棉,俗稱“破頭瘋”。

(3)幼葉受害,被害處初為小黑點,展開后為破葉,俗稱“破葉瘋”。

查看全文

棉盲蝽防治論文

1發生情況

棉盲蝽又叫棉盲蝽象,俗稱“小臭蟲”。在我縣棉田過去僅零星發生,但近年來,不僅普遍發生,而且造成較重危害,常常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調,表現旺長而開花結鈴少、成鈴晚、吐絮遲,產量大大降低、品質惡劣。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可達50%以上。據縣植保站2007年7月份調查顯示,平均百株蟲頭數可達20~30頭,多的50~60頭,葉片平均受害率超過60%;棉盲蝽以成蟲和若蟲吸食棉花嫩頭、嫩葉、花蕾和幼鈴等幼嫩組織的營養液,引起蕾鈴大量脫落,蕾鈴脫落中30%~60%是由棉盲蝽引起的。

2為害特點

(1)子葉期頂芽受害,生長點變黑、干枯,形成頂枯,僅剩2片肥厚子葉,不再生長,俗稱“公棉花”或“無頭棉”。

(2)真葉出現后,頂芽受害枯死,不定芽叢生,形成多頭棉,俗稱“破頭瘋”。

(3)幼葉受害,被害處初為小黑點,展開后為破葉,俗稱“破葉瘋”。

查看全文

棉盲蝽的防治論文

1發生情況

棉盲蝽又叫棉盲蝽象,俗稱“小臭蟲”。在我縣棉田過去僅零星發生,但近年來,不僅普遍發生,而且造成較重危害,常常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調,表現旺長而開花結鈴少、成鈴晚、吐絮遲,產量大大降低、品質惡劣。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可達50%以上。據縣植保站2007年7月份調查顯示,平均百株蟲頭數可達20~30頭,多的50~60頭,葉片平均受害率超過60%;棉盲蝽以成蟲和若蟲吸食棉花嫩頭、嫩葉、花蕾和幼鈴等幼嫩組織的營養液,引起蕾鈴大量脫落,蕾鈴脫落中30%~60%是由棉盲蝽引起的。

2為害特點

(1)子葉期頂芽受害,生長點變黑、干枯,形成頂枯,僅剩2片肥厚子葉,不再生長,俗稱“公棉花”或“無頭棉”。

(2)真葉出現后,頂芽受害枯死,不定芽叢生,形成多頭棉,俗稱“破頭瘋”。

(3)幼葉受害,被害處初為小黑點,展開后為破葉,俗稱“破葉瘋”。

查看全文

農業局棉花種植工作總結

今年我縣棉花生產是以科技興棉,節本增效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市場為導向,以高產創建為重點,依靠科技推廣全縣棉花向優質、高產、高效方向發展。

全縣植棉面積3.3萬畝(其中春棉0.3萬畝、夏棉3萬畝)。畝產皮棉72公斤,總產237.6萬公斤。種植品種主要有春棉以銀山8號、予雜35,夏棉以中50、銀山9號、百棉2號為主。重大技術應用情況:3.2萬畝抗蟲棉;0.2萬畝雜交棉;3萬畝脫絨包衣面積;0.25萬畝地膜覆蓋;麥棉連作面積2.9萬畝;高效間作套種面積0.2萬畝。棉花高產創建面積1.03萬畝(其中節水灌溉實驗110畝)畝產皮棉88.5公斤,總產91.155萬公斤。百畝核心攻關田畝產94.5公斤。較前三年68.1公斤提高28%,達到了農業部提出的比前三年平均單產增產20%的預期目標,圓滿完成了棉花高產創建工作?;仡櫼荒陙?,總結如下:

棉花生長情況

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有棉薊馬、棉盲蝽象、棉鈴蟲、棉蚜、棉炭疽病、棉枯黃萎病、棉紅葉莖枯病。防治辦法做到:首先做好預測預報,一旦達到防治指標,以各種信息傳遞方式迅速發送到棉農手中,如電視廣播、信息平臺等,然后迅速在全縣范圍內掀起防治高潮,全縣棉田沒有因病蟲防治不力而造成損失。

關鍵技術不放松,實現高產又高效。一是種植優良品種,春棉以銀山8,予雜35為主,面積為0.3萬畝,夏棉以中50、銀山,9號、百棉2號為主,面積有3萬畝。二是麥收后促早技術配套實施:早間苗、早定苗、促苗穩長;早施肥、澆水,搭好豐產架子;早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結,鏟除雜草,促壯苗早發;早打頂,減少無效花蕾,增加優質鈴。三是科學化控。按葉齡模式化控,看天看地看苗情酌情施藥。四是科學施肥:克服重氮輕磷忽視鉀的錯誤施肥方法,實行配方施肥。五是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科學防治。

高產典型:林區,植棉10畝畝產皮棉93.2公斤,鄉范保民種4畝,畝產皮棉98.5公斤。鄉種3.5畝,畝產皮棉95公斤。這些高產典型在當地都起到帶頭輻射作用。

查看全文

縣區棉花高產技術推廣方案

一、項目實施優勢農產品的生產情況及技術服務情況

(一)優勢農產品的生產情況

鎮位于縣西北部,北臨灣,東依河,西跨河,與縣接壤,處于市“北帶”開發的前沿,版圖面積254平方公里,轄44個行政村,總人口6.1萬人。鎮是魯北地區的漁棉重鎮,是省政府命名表彰的“全省植棉第一大鎮”、“全省植棉重點鄉鎮”。年平均植棉在33萬畝以上,其中鎮域內植棉面積15萬畝,在等地包地植棉面積約18萬畝,年產籽棉7500萬公斤,總產值在3.2億元。

近年來,縣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推廣應用優良品種,提高產業效益,走棉花深加工增值的路子。豐富的資源和勞動力優勢,為棉花深加工和棉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年以來,在整合全鎮18家棉花加工企業的基礎上,利用外資農工貿、棉業等2家400噸打包機棉花加工項目,進一步延伸棉花產業鏈條,提高了群眾棉花銷售價格,真正實現了鎮強民富。

但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棉花生產受到很多因素制約,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

一方面棉花生產不能滿足需求,產銷矛盾突出;

查看全文

農作物害蟲防治計劃

一、發生趨勢

根據近年我省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病蟲發生情況、20*年冬前病蟲殘留基數、農作物種植品種、當前作物苗情和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結合農作物病蟲發生演替規律綜合分析,預測20*年我省水稻病蟲總體將偏重發生,其中“兩遷”害蟲將偏重至大發生,紋枯病和遲熟中稻、單季晚稻的稻曲病將偏重發生,二化螟和單季粳稻、糯稻感病品種條紋葉枯病將中等發生。棉花病蟲總體將中等發生,其中盲蝽象、枯萎病中等至偏重發生,棉花葉螨和斜紋夜蛾偏輕至中等發生,棉鈴蟲偏輕發生。大豆和玉米病蟲總體偏輕至中等發生,其中大豆地下害蟲中等發生,玉米粗縮病在早播夏玉米(麥收前播種)上偏重發生,淮北東部玉米褐斑病中等發生。

預計20*年全省水稻主要病蟲發生面積約為12800萬畝次,棉花主要病蟲發生面積約為2010萬畝次,大豆主要害蟲發生面積約為1200萬畝次,玉米主要病蟲發生面積約為1600萬畝次。

二、防治工作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牢固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睿粡娀卮蟛∠x監測和預警;大力推行現代農業植保技術,協調應用多種防治方法,提高病蟲防治效果;切實增強重大病蟲應急防控能力,大力推進病蟲專業化防治工作,將病蟲為害控制在經濟允許損失水平之下,確保水稻產業提升行動、玉米振興計劃等目標實現,促進我省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三、防治任務與目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