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8 11:14: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資造林

1欣喜

第一,創新機制,增加就業

國資造林是在一種封閉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單一,機制僵化,投資主體是國家,收益主體不明確,責權利不統一,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民資造林是在開放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多樣,機制靈活,投資者同時也是收益者,責權利高度統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責,管者有其權,投資者有其利,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產物。市場運作模式有農戶聯合開發,股份制合作,公司+農戶+基地,這些模式極大豐富了國家投資造林模式。以前,國資造林是國家投入苗木,給予一定補貼,農民應政策要求籌工籌勞進行造林,沒有得到現金報酬,而遙遙無期的林木收益是農民不敢提前消費的?,F在,民資的投入,絕大部分資金用于雇請工人燒山煉荒,開墾整地,栽植苗木,撫育管理。這些勞動既解決了一部分賦閑農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也使這部分人收入多起來了,促進了農村市場的消費,為拉動內需的經濟政策推波助瀾。民資造林走出了一條蛻變之路。

第二,引進資金,突破瓶頸

從外地情況看,廣東省54萬中小企業投入資金23億元,投資造林53.8萬畝,武漢市民資投放10億元,造林面積10萬畝,山東、江西、福建等省民資也紛紛進入造林業,整體引進資金動輒上億,造林面積以萬畝計。在此不一一例舉。這些資金的加入,改變了國資造林唱獨角戲的格局,以有余補不足,破解了制約林業發展資金短缺的瓶頸。民資造林是一種破圍之舉。

第三,形成規模,凸顯效益

查看全文

民資造林的思考

1欣喜

第一,創新機制,增加就業

國資造林是在一種封閉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單一,機制僵化,投資主體是國家,收益主體不明確,責權利不統一,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民資造林是在開放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多樣,機制靈活,投資者同時也是收益者,責權利高度統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責,管者有其權,投資者有其利,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產物。市場運作模式有農戶聯合開發,股份制合作,公司+農戶+基地,這些模式極大豐富了國家投資造林模式。以前,國資造林是國家投入苗木,給予一定補貼,農民應政策要求籌工籌勞進行造林,沒有得到現金報酬,而遙遙無期的林木收益是農民不敢提前消費的?,F在,民資的投入,絕大部分資金用于雇請工人燒山煉荒,開墾整地,栽植苗木,撫育管理。這些勞動既解決了一部分賦閑農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也使這部分人收入多起來了,促進了農村市場的消費,為拉動內需的經濟政策推波助瀾。民資造林走出了一條蛻變之路。

第二,引進資金,突破瓶頸

從外地情況看,廣東省54萬中小企業投入資金23億元,投資造林53.8萬畝,武漢市民資投放10億元,造林面積10萬畝,山東、江西、福建等省民資也紛紛進入造林業,整體引進資金動輒上億,造林面積以萬畝計。在此不一一例舉。這些資金的加入,改變了國資造林唱獨角戲的格局,以有余補不足,破解了制約林業發展資金短缺的瓶頸。民資造林是一種破圍之舉。

第三,形成規模,凸顯效益

查看全文

民資推動全民創業調查報告

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在“推進項目建設,破解發展難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如何進一步放活政策,啟動民間資本,喚醒沉睡民間的大量閑散資金,推動全民創業,是每個決策者十分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我市推進項目建設,破解發展難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擬結合的實際,做一點粗淺的探討。

一、民資現狀

(一)居民儲蓄現狀

居民儲蓄是反映民資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2006年底到2007年10月,由于股市過于火爆,出現了大量資金從銀行儲蓄搬家現象,注入股市,購買股票和基金,但居民儲蓄仍處在增長勢頭,只是增速減少。據統計信息網《2007年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反映,2007年12月末,我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50.42億元,比年初增加42.10億元,我市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22.12億元,比年初增加23.22億元。①從2007年年底到現在,隨著股市走低,大量的資金又從股市抽回,轉入銀行儲蓄,據《東方財富網》報道,今年第一、二季度全國居民儲蓄顯著增加,增幅達28.7%。我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6元,增長6。9%。②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我市居民儲蓄的民資很充裕,民間資本的可利用率還很高,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如何激活我市民間資本,是很值得探索的問題。

(二)居民儲蓄用途情況調查

據我市工商銀行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工商銀行對全市1000戶儲戶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34%的儲戶存錢是為養老防病,17%為子女讀書,9%為購房、住房改造,其它占26.3%,只有13.7%儲戶愿意將存款拿出來投資辦實業。從全國的情況來看,居民儲蓄的主要用途也是為了“養老防病”和“攢教育”,用來投資辦實業的也不是主流,但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用投資辦實業的占主流。

查看全文

民資造林熱研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欣喜;隱憂;殷盼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創新機制,增加就業、國資造林是在一種封閉的模式下運行的、引進資金,突破瓶頸、形成規模,凸顯效益、民資造林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投資的趨利性、資本市場的運作,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投資的盲目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獲取市場資訊不足、立法規范,加強監管、民資造林投資主體多元化、政策扶持,積極引導、確權穩心,盡快落實林權制度改革、科學規劃,優質服務、林業部門要提前介入,科學規劃、成立協會,行業自律、投資者可借鑒其他行業運行模式,成立造林行業協會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當前,民資造林昂揚登場,全國各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即將掀起一股民資造林熱旋風。此種現象,引發了筆者的思索,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民營資本;造林;思考

1欣喜

第一,創新機制,增加就業

國資造林是在一種封閉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單一,機制僵化,投資主體是國家,收益主體不明確,責權利不統一,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民資造林是在開放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多樣,機制靈活,投資者同時也是收益者,責權利高度統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責,管者有其權,投資者有其利,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產物。市場運作模式有農戶聯合開發,股份制合作,公司+農戶+基地,這些模式極大豐富了國家投資造林模式。以前,國資造林是國家投入苗木,給予一定補貼,農民應政策要求籌工籌勞進行造林,沒有得到現金報酬,而遙遙無期的林木收益是農民不敢提前消費的。現在,民資的投入,絕大部分資金用于雇請工人燒山煉荒,開墾整地,栽植苗木,撫育管理。這些勞動既解決了一部分賦閑農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也使這部分人收入多起來了,促進了農村市場的消費,為拉動內需的經濟政策推波助瀾。民資造林走出了一條蛻變之路。

查看全文

民資造林分析論文

1欣喜

第一,創新機制,增加就業

國資造林是在一種封閉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單一,機制僵化,投資主體是國家,收益主體不明確,責權利不統一,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民資造林是在開放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多樣,機制靈活,投資者同時也是收益者,責權利高度統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責,管者有其權,投資者有其利,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產物。市場運作模式有農戶聯合開發,股份制合作,公司+農戶+基地,這些模式極大豐富了國家投資造林模式。以前,國資造林是國家投入苗木,給予一定補貼,農民應政策要求籌工籌勞進行造林,沒有得到現金報酬,而遙遙無期的林木收益是農民不敢提前消費的?,F在,民資的投入,絕大部分資金用于雇請工人燒山煉荒,開墾整地,栽植苗木,撫育管理。這些勞動既解決了一部分賦閑農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也使這部分人收入多起來了,促進了農村市場的消費,為拉動內需的經濟政策推波助瀾。民資造林走出了一條蛻變之路。

第二,引進資金,突破瓶頸

從外地情況看,廣東省54萬中小企業投入資金23億元,投資造林53.8萬畝,武漢市民資投放10億元,造林面積10萬畝,山東、江西、福建等省民資也紛紛進入造林業,整體引進資金動輒上億,造林面積以萬畝計。在此不一一例舉。這些資金的加入,改變了國資造林唱獨角戲的格局,以有余補不足,破解了制約林業發展資金短缺的瓶頸。民資造林是一種破圍之舉。

第三,形成規模,凸顯效益

查看全文

民資造林分析論文

1欣喜

第一,創新機制,增加就業

國資造林是在一種封閉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單一,機制僵化,投資主體是國家,收益主體不明確,責權利不統一,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民資造林是在開放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多樣,機制靈活,投資者同時也是收益者,責權利高度統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責,管者有其權,投資者有其利,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產物。市場運作模式有農戶聯合開發,股份制合作,公司+農戶+基地,這些模式極大豐富了國家投資造林模式。以前,國資造林是國家投入苗木,給予一定補貼,農民應政策要求籌工籌勞進行造林,沒有得到現金報酬,而遙遙無期的林木收益是農民不敢提前消費的?,F在,民資的投入,絕大部分資金用于雇請工人燒山煉荒,開墾整地,栽植苗木,撫育管理。這些勞動既解決了一部分賦閑農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也使這部分人收入多起來了,促進了農村市場的消費,為拉動內需的經濟政策推波助瀾。民資造林走出了一條蛻變之路。

第二,引進資金,突破瓶頸

從外地情況看,廣東省54萬中小企業投入資金23億元,投資造林53.8萬畝,武漢市民資投放10億元,造林面積10萬畝,山東、江西、福建等省民資也紛紛進入造林業,整體引進資金動輒上億,造林面積以萬畝計。在此不一一例舉。這些資金的加入,改變了國資造林唱獨角戲的格局,以有余補不足,破解了制約林業發展資金短缺的瓶頸。民資造林是一種破圍之舉。

第三,形成規模,凸顯效益

查看全文

民資造林思考管理論文

今年,我縣民資造林6500余畝,分布于10余個鄉鎮,共計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民資造林在我縣昂揚登場,意向投資者絡繹不絕,即將掀起一股民資造林熱旋風。此種現象,引發了筆者的思索,管見如下:

思考之一:欣喜

第一,創新機制,增加就業

國資造林是在一種封閉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單一,機制僵化,投資主體是國家,收益主體不明確,責權利不統一,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民資造林是在開放的模式下運行的,形式多樣,機制靈活,投資者同時也是收益者,責權利高度統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責,管者有其權,投資者有其利,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產物。市場運作模式有農戶聯合開發,股份制合作,公司+農戶+基地,這些模式極大豐富了國家投資造林模式。以前,國資造林是國家投入苗木,給予一定補貼,農民應政策要求籌工籌勞進行造林,沒有得到現金報酬,而遙遙無期的林木收益是農民不敢提前消費的?,F在,民資的投入,絕大部分資金用于雇請工人燒山煉荒,開墾整地,栽植苗木,撫育管理。這些勞動既解決了一部分賦閑農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也使這部分人收入多起來了,促進了農村市場的消費,為拉動內需的經濟政策推波助瀾。民資造林走出了一條蛻變之路。

第二,引進資金,突破瓶頸

從外地情況看,廣東省54萬中小企業投入資金23億元,投資造林53.8萬畝,武漢市民資投放10億元,造林面積10萬畝,山東、江西、福建等省民資也紛紛進入造林業,整體引進資金動輒上億,造林面積以萬畝計。從我縣的情況看,石株橋鄉羅劍平的鑫源公司,投資180萬元造林;堡面前鄉浙江籍老板盛立民投資150萬元造林;黑田鋪鄉許軍和投資80萬元造林;野雞坪鎮尹聰求投資50萬元造林;仙槎橋鎮賀秋吾投資200萬元造林;牛馬司鎮莫海華投資50萬元造林……在此不一一例舉。這些資金的加入,改變了國資造林唱獨角戲的格局,以有余補不足,破解了制約林業發展資金短缺的瓶頸。民資造林是一種破圍之舉。

查看全文

吸納民資大造林 創新機制天地寬

xx市針對國家、集體植樹造林投入難、管護難、效益不高的實際,適應市場經濟新形勢,積極探索民資造林的新路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00年以來,全市吸納民間資金4200多萬元,文秘部落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1.7萬畝,其中,新增以銀杏、板栗、速生楊等為主的經濟林6.6萬畝。

一、基本形式

近年來,在國家林業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的帶動下,xx市一部分民間資本迅速投向林業,掀起了民資造林的高潮,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是農戶投資開發。前幾年種糧效益不明顯,市委、市政府為了轉移農民的投資方向,對林業開發采取“非禁即入”的積極姿態,對那些無力規模開發的農民,政府采取免費提供種苗,利用非耕地栽植,在庭院及周圍栽植經濟林,植滿植足。全市零散造林達到2000畝。棠棣鎮軛頭村農民李家華,將旱地、房前屋后全部栽植果樹,面積達20畝,年純收入達2萬多元。

二是干部投資開發。市鄉分流干部懂技術、知行情,為了幫助他們尋找出路,市委、市政府號召他們投身林業開發,發展林業生產,達到以點帶面,帶動一批,吸引一批,發展一批的效果。全市共有50多名分流干部投資林業開發,買斷近3000畝的宜林地經營權。市林業局分流干部秦伍、閻振合資租賃荒灘600畝,栽植速生楊近10萬株。

三是老板投資開發。以閑置荒山荒崗為平臺,吸引個體老板、外來投資者出資長期租賃或買斷經營權,確保投資者享有經營權、收益權、使用權。目前個體老板開發林業達到3.5萬畝。木梓鄉夏橋村程天佑務工返鄉后,利用積累資金買斷3000畝的荒山經營權,投入資金50萬元栽植經濟林。接官鄉個體老板毛新平一次性買斷300畝宜林地20年經營權,植樹4.8萬株。全市個體老板投資林業100畝以上的達到15個。

查看全文

八一建軍節軍人漲工資匯報

2010年3月份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中國正式向全世界新聞媒體宣布,中國將在2010年8月1日建軍節那天給全軍將士上調工資。屆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海軍、空軍、武警部隊工資將幅度上調,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和武警部隊軍官工資將有較大幅度調整。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四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也有較大幅度調整。

以陸軍為例:

1、尉官:排職到連職約4500元至4800元左右人民幣,較現時3500元至3800元左右增加1000多元左右,調整后的工資將有4500元至4800元左右人民幣。

2、校官:營職到師職約5200元至7800元左右人民幣,較現時4200元至7800元左右增加1000多元左右,調整后的工資將有5200元至8800元左右人民幣。

3、將官:軍職到正兵團職8800元至22000元左右人民幣,較現時7800元左右至21000元左右增加1000多元左右,調整后的工資將有8800元至22000元左右人民幣。

陸軍、海軍、空軍、二炮部隊軍官收入接近于武警,士兵津貼則增到480元,士官工資一律在原基礎增加40%。根據解放軍有關條例,解放軍實行軍官職務等級十級,將官設上將、中將、少將、校官設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設上尉、中尉、少尉。大軍區級以下的職務等級,分為大軍區、軍、師、團、營、連、排級。專業技術軍官最高軍銜為中將,等級分為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F役士兵包括義務兵役制士兵(稱義務兵)和士官兩種。現役士兵的最低軍銜為列兵,最高軍銜為一級軍士長。

查看全文

人民幣升值保障制度論文

一、人民幣不能升值,也無必要升值。

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很高,也正如人們所預料的,2006年3月1日人民幣匯率走勢表現為加速升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首次突破8.04關口,雖然后期有一定的回調,但近日又破8.03再創新高??偨Y各方面因素,人民幣在較長時間內還存在著較大的升值壓力。貿易順差、資本項目順差、外匯管理體制的缺陷使人民幣升值壓力更加突出。平淡的國內需求導致經濟增長過度依賴于對外貿易,長期以來的吸引外資政策和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使得資本項目下的順差難平;再加上廉價“中國制造”的強大價格競爭力,人民幣大幅度升值成為可能,人民幣匯率的近期表現足以證明了這一點。業界已形成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共識,升值的幅度如何把握、能否把握成為熱門話題。美聯儲的利率政策調整也被金融界人士視為人民幣升值幅度的參照物,匯率變動適度關注美聯儲的利率增幅,用此來阻擊國際游資的投機炒作,保護我國的外匯儲備資產安全,理論上是可行的。前段時間央行也作了一些調整,2005年3月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和房貸利率的操作,可稱為是拉大兩國利率差距為匯率改革做的鋪墊,擴大美聯儲利率與人民幣利率的差額,為人民幣匯率改革預留空間??傊畤H環境要求升值、財經業界正在討論如何升值、央行也默許升值。

從預防人民幣升值引起的投機風險這個角度分析,美聯儲的利率操作對我國的匯率改革有著程度方面的影響,其提高利率對我們的匯率調整有利。短期內美利率會大幅提高嗎?升到足以使人民幣升值壓力完全釋放的程度?換句話說,美聯儲會將利率調至使美中利率差滿足人民幣匯率改革所需要的水平嗎?我看不會,美國經濟并非過熱,美聯儲沒有必要大幅度提高利率。人民幣只有采取緩慢升值,年升值幅度小于中美利率差,而且還要均勻升值才能防范炒家投機。人民幣之所以要升值是因為國際收支不平衡導致的,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貿易的不平衡;近期在人民幣小幅升值的情況下,中美貿易失衡卻進一步的擴大,更增加了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美國政府也進一步施壓,想促成人民幣匯率自由化,并通過人民幣大幅升值,來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綜合各方面因素,美聯儲不會大幅升息,我們也沒有大幅降息的空間,想安全地實施人民幣匯率改革難度很大。我國外匯管理部門接受人民幣逐漸升值的做法,而且態度堅定。逐漸升值雖然也可以阻擊投機,但是來自其他方面的壓力會很難承受;嚴重點說,將面對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出口會受重挫,使生產萎縮或出現通貨緊縮。管理當局推出的QDII對外投資,有可能在資本性項目上做文章,通過QDII的操作緩解資本項目順差。但是有個前提QDII的回報率必須高于人民幣漸進升值幅度,否則得不償失,所以這個措施短期內不會見效。QDII事實上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使我國的外貿出口銳減,結果很可能出現境內資本外流,境內大量失業的現象。所以還是要下猛藥制止人民幣升值,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二、低工資、低國內需求引來人民幣升值壓力。

僅依靠貨幣政策手段來制止升值是不可能,還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匯率改革不只是貨幣問題,還和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密切相關,和我們的分配制度密切相關。我們從主要矛盾來分析,貿易的不平衡表面原因是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廉價“中國制造”。中國經濟外貿依存度高,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只能靠出口來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產品價格低并不是我們的生產效率高,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多;是我們的勞動者工資低,單位工資生產的產品多;這不應該被稱為生產效率高,而是工資利用率高。勞動力價格遠遠背離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價值。低工資、低消費、低內需,產品高價值、低價格、高競爭力、大量出口。勞動力價格與價值的背離才是貿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首先要改革分配制度,解決低工資問題。一個常年離家的打工者,一年的工資勉強養活兩口人,無力付孩子上小學的費用,這樣的工資水平有利于社會嗎?有利于國家嗎?對誰有理?這種水平工資產出的產品出口必然引起貿易失衡,促使本國貨幣升值;這樣的產品內銷,必然引起通貨緊縮。所以提高勞動者工資也是必行之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