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8 21:10: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魔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魔芋種芋貯藏交流

一、貯藏條件

由于魔芋種芋的生長期和貯藏期各約半年,必須十分重視和掌握魔芋貯藏原理及技術,盡力減少種芋在貯藏中的損失。一是預貯與愈傷處理:球莖挖收后,將挑選出的種芋攤放于能通風避雨的地方自然風干或晾曬1~2天,待種芋失水20%~30%后,再用托布津液噴灑消毒,晾干后進行貯藏;二是溫度與濕度管理:魔芋球莖貯藏的適宜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不能高于90%,但長時間低于60%易造成球莖干癟。貯藏溫度保持在3℃~10℃。

二、貯藏方法

1、露地增溫越冬保種。海拔800m以下的地區,待植株自然倒苗以后就地越冬,只需將魔芋種植畦清溝防積水,起壟培土防雨雪,加蓋一層干細土增溫,厚度依低溫程度為10cm~20cm;對海拔900m以上地帶再蓋上玉米稈或稻草、麥草、樹葉等能保溫的材料。該方法簡單易行,種芋損傷少,保種效果好。

2、簡易室內保溫貯藏。在農戶屋內的竹樓或木樓板上,先鋪一層谷殼或干細土,再堆一層種芋,加一層谷殼,共堆放3~4層。

查看全文

魔芋產業調研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魔芋產業“十五”規劃及分年實施方案;市場前景分析;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思路及對策;資金來源;組織形勢;保障措施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種植規模、常年產量、分布區域、加工運銷能力、缺乏調種資金、軟腐病發生重、生產基礎薄弱、爭取國家及相關部門對魔芋產業的資金投入、加強對軟腐病的防治、提高農民科技意識,對農民認真開展適用技術的培訓、規劃的區域、規劃的理由、市場發展潛力大、具有競爭優勢、產業化經營的思路、對策、申請國家財政扶貧資金、申請市、縣幫扶部門投資、成立實施領導小組、做好項目資金統籌管理、幫助農民銷售種芋、幫助農民簽訂商品芋合同、為龍頭企業申報名牌產品、加大科技示范力度、開展技術培訓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我縣地處大巴山南麓,是魔芋生長的適宜區域,特別是我縣海拔800公尺以上的北部高寒山區,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發展魔芋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它是北部山區鄉鎮調整產業結構,農民增收的主要經濟來源。但過去由于栽培技術落后、耕作粗放、種芋退化和受病害的嚴重威脅,魔芋單產長期低下,阻礙了魔芋產業的發展,致使長期以來,我縣一直以農戶小規模種植和房前屋后的零星種植為主,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為此,為了加快魔芋產業的發展,促進貧困山區早日脫貧致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縣委縣府對八大產業“十五”規劃的統一布署,結合魔芋生產的實際,我局由副局長**同志牽頭,率領四名高中級技術干部,分赴到北部高寒山區的貧困鄉鎮,對魔芋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規劃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報告于后:

一、魔芋產業發展現狀

(一)種植規模。雖然我縣魔芋種植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由于在魔芋生產中,魔芋繁殖系數低,加之生產投入嚴重不足,致使魔芋產業至今發展緩慢。通過對北部山區鄉鎮調查統計,2001年,全縣魔芋種植約0.5萬畝,主要種植在非耕地和房前屋后上,集中成片種植面積不大。

(二)常年產量。按照目前魔芋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栽植,每投入1斤魔芋種,可繁殖3-4斤魔芋,即每畝投入500斤魔芋種,能收1500-2000斤魔芋。但由于魔芋投入存在著“本大利大風險大”的情況,山區農民投入種植怕無收,沒有將魔芋當作主要經濟作物來抓,只是在非耕地、洋芋行中隨意栽植,畝用種量嚴重不足,一般畝產只有200-500斤,有的畝產甚至更低,常年魔芋產量為200萬斤。

(三)分布區域。我縣魔芋主要種植在北部山區的梓潼、關坪、紅園、滿月、白泉、關面、大進、錦竹、譚家、巖水海拔800米以上的區域;正壩、高橋、麻柳、敦好、紫水、河堰海拔800米以上的區域也有零星種植。這些區域,7-8月平均最高氣溫不超過30℃,日溫25℃的左右的時間較長,極利于魔芋的生長。

查看全文

魔芋微球莖栽培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魔芋;微球莖;栽培

論文摘要通過魔芋微球莖移栽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成活率可達93.6%;全生育期170d,平均株高19.9cm,葉色濃綠,單個微球莖上長出的植株最多達9個,收獲的原種平均單球重55.4g;最大單球重128g,呈圓柱狀,最小單球重7g,球形。魔芋微球莖在魔芋種芋生產中占絕對優勢。

據統計,2006年底國內外需魔芋鮮芋90.0萬噸,而國內鮮芋產量只有52.5萬噸,魔芋生產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目前我國魔芋行業的瓶頸是種植業,其中缺乏良種、種芋繁殖系數低是制約種植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解決好種芋的數量和質量問題,就解決了魔芋種植業瓶頸問題。利用無性系克隆技術生產的組培良種是解決種芋問題最為有效途徑之一。魔芋組培試管苗的研究報道最早見于1986年[1],國內許多單位先后也開展了大量的魔芋組織培養技術研究[2,3],但大都止步于組織培養成功后,卻未能推廣或產業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技術未實現規模化應用,生產成本過高,老百姓無法接受。2003年,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報道了一種魔芋微球莖的繁育技術[4]。隨著魔芋微球莖快速繁殖方法的建立[5,6],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魔芋種芋問題。魔芋組培苗栽培技術已有報道[7,8],但卻未見關于魔芋微球莖栽培方面的報道。本文旨在將魔芋微球莖移栽于田間,對其成活率、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性狀等方面進行評價,對推動我省魔芋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微球莖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室提供。微球莖是2006年12月從培養瓶中取出,用自來水洗凈培養基,放在自然環境下使其表皮干燥,然后放在沙中保存。2007年4月20日種植于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室試驗基地,2007年11月5日收獲。

查看全文

魔芋微球莖栽培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魔芋;微球莖;栽培

論文摘要通過魔芋微球莖移栽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成活率可達93.6%;全生育期170d,平均株高19.9cm,葉色濃綠,單個微球莖上長出的植株最多達9個,收獲的原種平均單球重55.4g;最大單球重128g,呈圓柱狀,最小單球重7g,球形。魔芋微球莖在魔芋種芋生產中占絕對優勢。

據統計,2006年底國內外需魔芋鮮芋90.0萬噸,而國內鮮芋產量只有52.5萬噸,魔芋生產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目前我國魔芋行業的瓶頸是種植業,其中缺乏良種、種芋繁殖系數低是制約種植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解決好種芋的數量和質量問題,就解決了魔芋種植業瓶頸問題。利用無性系克隆技術生產的組培良種是解決種芋問題最為有效途徑之一。魔芋組培試管苗的研究報道最早見于1986年[1],國內許多單位先后也開展了大量的魔芋組織培養技術研究[2,3],但大都止步于組織培養成功后,卻未能推廣或產業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技術未實現規?;瘧?,生產成本過高,老百姓無法接受。2003年,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報道了一種魔芋微球莖的繁育技術[4]。隨著魔芋微球莖快速繁殖方法的建立[5,6],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魔芋種芋問題。魔芋組培苗栽培技術已有報道[7,8],但卻未見關于魔芋微球莖栽培方面的報道。本文旨在將魔芋微球莖移栽于田間,對其成活率、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性狀等方面進行評價,對推動我省魔芋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微球莖由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室提供。微球莖是2006年12月從培養瓶中取出,用自來水洗凈培養基,放在自然環境下使其表皮干燥,然后放在沙中保存。2007年4月20日種植于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室試驗基地,2007年11月5日收獲。

查看全文

魔芋產業建設交流材料

2011年7月11日,中國園藝學會魔芋協會下發了《關于大力推廣魔芋產業建設“模式”創新成果的通知》,這份文件是魔芋產業建設史上的里程碑。全面了解這一“模式”的形成背景,準確理解這一“模式”的科學內涵,對魔芋產業建設乃至整個農村主導產業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魔芋產業建設“模式”的形成背景

地處秦巴腹地,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在3312641米之間,轄15個鎮和2個辦事處,188個行政村17.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2萬人,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魔芋最佳適生區之一,全縣22萬畝耕地中有17萬畝適宜魔芋生長,28萬畝退耕還林地塊中60%可林下種植魔芋。

魔芋是一種未經馴化的半野生植物,人工種植歷史較短。人工種植魔芋起源于八十年代中期,發展歷經“三起兩落”。從1985年零散種植不足2000畝起步,發展到1989年近萬畝,隨之辦起了10余個魔芋角粗加工廠和一個縣辦精粉廠,所產精粉頗受國內外市場青睞,打出了魔芋品牌,成為八十年代經濟發展對外的一張“名片”。由于當時魔芋種植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區域,加之對魔芋的生長習性及人工種植出現的病害缺乏認識,致使白絹病和軟腐病“兩病”蔓延成災,到1990年魔芋面積銳減到1920畝,產值不足300萬元。

面對魔芋產業走入低谷,縣委、縣政府聘請省市相關科研單位與本縣技術人員一道進行魔芋種植和病害防治技術攻關,同時引導種植區域從低山向中高山轉移,到1998年種植面積回升到1.5萬畝,產值到達3000萬元。期間,縣委、縣政府在縣農業局設立了全國第一家縣級魔芋技術推廣站,組建了魔芋種植協會,培養出57名魔芋種植技術人員,扶持新建規模魔芋精粉加工企業2家,后又因魔芋“兩病”大面積爆發,致使1999年魔芋收獲面積銳減到不足5000畝,魔芋產業再次跌入低谷。

面對魔芋產業的第二次失敗,縣委、縣政府通過綜合分析論證,仍然堅持發展魔芋產業不動搖,并給縣魔芋站下達了突破魔芋“兩病”技術瓶頸的死命令,縣魔芋科技人員領命在國內外無多少經驗借鑒的情況下,經過長期深入觀察發現,在魔芋“兩病”大面積蔓延時,部分農民種在林下的魔芋長勢卻依然很好,這一重大發現,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從2002年開始,安排魔芋技術人員組織開展不同林種、不同區域、不同海拔的林下栽培對比試驗,最終無論是低山還是中高山林下、尤其是刺槐林下種植的魔芋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與此同時魔芋科研單位在省市科研機構、相關院校及魔芋專家的指導下,先后探索實驗,總結出林下種植、間作套種、配方施肥、地膜覆蓋、堆坑栽培、大田壟作、藥劑除草、病害統防統治、漿果有性繁殖等九項技術及魔芋制品等一系列生產加工技術成果。

查看全文

魔芋高產栽培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魔芋;栽培技術;高產

論文摘要從土壤選擇、栽培方式、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田間管理等方面介紹了魔芋的高產栽培技術。

魔芋因其食、藥用價值等功效正日益為人們所喜愛,在貴州省修文縣的分布較廣,栽培歷史悠久,加工業發展也較迅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因缺乏相關的栽培技術方法,產量低而不穩,但通過近幾年的栽培研究,不斷摸索,筆者總結出了一套魔芋的高產栽培技術,旨在為普及魔芋高產、穩產栽培,促進魔芋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土壤選擇

魔芋喜肥怕瘠,喜濕怕旱,喜陰怕曬,喜涼怕熱。宜種植在海拔900~1500m、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以山間谷地、斜坡地最為適宜。生長最適溫度為25℃,土壤pH值6.0以上。

2品種選擇與種前處理

查看全文

魔芋高產栽培技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魔芋;栽培技術;高產

論文摘要從土壤選擇、栽培方式、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田間管理等方面介紹了魔芋的高產栽培技術。

魔芋因其食、藥用價值等功效正日益為人們所喜愛,在貴州省修文縣的分布較廣,栽培歷史悠久,加工業發展也較迅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因缺乏相關的栽培技術方法,產量低而不穩,但通過近幾年的栽培研究,不斷摸索,筆者總結出了一套魔芋的高產栽培技術,旨在為普及魔芋高產、穩產栽培,促進魔芋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土壤選擇

魔芋喜肥怕瘠,喜濕怕旱,喜陰怕曬,喜涼怕熱。宜種植在海拔900~1500m、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以山間谷地、斜坡地最為適宜。生長最適溫度為25℃,土壤pH值6.0以上。

2品種選擇與種前處理

查看全文

縣長在魔芋生產現場會的講話

同志們:

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縣魔芋生產現場會,旨在通過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和市場分析,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強化措施、迅速行動,在全縣上下掀起一輪發展魔芋產業的熱潮,真正把魔芋產業做大做強、做精做深。會前我們參觀了兩個示范點建設情況,會上又聽取了個別鄉鎮、村、大戶的經驗介紹,這都是一些成功的做法,希望大家進行學習借鑒。下面,我再強調三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正確認識魔芋產業,是我們加快發展的前提。魔芋是一種古老的植物,日本最先發現魔芋的食用保健價值,并率先對魔芋進行系統開發,目前,魔芋系列食品在日本極為普及。魔芋在我國進行系統研發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年5月,國務院批示農業部、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在安徽大學召開“中國魔芋產業戰略研討會”,正式拉開了我國魔芋產業發展的序幕。

魔芋產業作為一項新興產業,之所以被廣泛接受并在許多地區快速發展,是因為其廣泛的適用范疇、獨特的生理特性所決定的。首先,魔芋的主要成份是葡甘露聚糖,在食品、藥品、化工、印染、石油等領域中具有廣泛用途。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僅中國食品行業對魔芋精粉的年需求量就達60萬噸,而我國多年平均產量僅1萬余噸,全球總產量僅3萬余噸。因此,有關專家預測,魔芋產業將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朝陽產業,呈現應接不暇、蓬勃發展的態勢。其次,魔芋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對生長的自然條件要求極其苛刻,在我國,以食用為主的花魔芋主要分布的鄂西、湘西、陜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等山區地帶,地理條件的不可復制性形成了魔芋開發的魅力與潛力所在。再次,魔芋適宜房前屋后廣泛種植,同時與其他作物兼容性好,適宜間作套種,并且商品率極高,使得魔芋的種植對廣大山區農民具有廣泛影響,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拓寬農民的增收門路,是加快農民增收的良好載體。

作為地處大巴山深處的XX縣,在發展魔芋產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一是適宜的氣候條件。XX縣地處巴山北麓,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溫度12.1℃,主要耕作土地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之間,是魔芋生長的最佳適生區,有利于魔芋的豐產、優質。二是優質的土地資源。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通透性能好,全縣適宜魔芋種植的土地超過7萬畝,為發展魔芋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空間。三是良好的市場依托。今年,全縣發展魔芋4600畝,部分已與秦東魔芋股分公司簽訂了銷售訂單,安康秦東魔芋股分公司年生產魔芋精粉達1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魔芋加工企業,通過與大企業的聯合,為XX發展魔芋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依托。四是悠久的種植傳統。XX農民常年來都有房前屋后種植魔芋的傳統,魔芋種植已經成為農民的一種習慣,這為我縣發展魔芋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五是良好的生態環境。XX山青水秀、植被豐茂,森林覆蓋率達84%,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打造純天然、無污染、綠色魔芋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六是良好的種群基礎。多年來,我縣雖有種植魔芋的傳統,但都沒有大面積成塊種植,種群品質保持良好,五年內發生病蟲害的機率相對較小。

查看全文

魔芋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魔芋;栽培技術;高產

論文摘要從土壤選擇、栽培方式、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田間管理等方面介紹了魔芋的高產栽培技術。

魔芋因其食、藥用價值等功效正日益為人們所喜愛,在貴州省修文縣的分布較廣,栽培歷史悠久,加工業發展也較迅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因缺乏相關的栽培技術方法,產量低而不穩,但通過近幾年的栽培研究,不斷摸索,筆者總結出了一套魔芋的高產栽培技術,旨在為普及魔芋高產、穩產栽培,促進魔芋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土壤選擇

魔芋喜肥怕瘠,喜濕怕旱,喜陰怕曬,喜涼怕熱。宜種植在海拔900~1500m、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以山間谷地、斜坡地最為適宜。生長最適溫度為25℃,土壤pH值6.0以上。

2品種選擇與種前處理

查看全文

魔芋病蟲害防控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魔芋;冰凍;病蟲;防控

論文摘要:2008年初南方出現的雨雪冰凍災害造成恩施州魔芋種芋大量凍傷,大大降低了種芋的抗病能力,魔芋軟腐病、白絹病、甘薯天蛾等病蟲害有加重至偏重、甚至大發生的可能。為此,對魔芋病蟲害的發生趨勢進行了分析,并從生產無公害魔芋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以利于降低魔芋病蟲害的發生和不利影響。

魔芋,主要分布在我國甘肅、陜西、四川、云南、貴州、湖南、湖北和重慶等省市海拔900~1600m的高山地區,其主要成分魔芋葡甘聚糖是世界公認的天然健康食品和食品添加劑。近年來魔芋產業發展迅速,已由單一食用蔬菜發展成為有一百多種產品的特色產業。然而,2008年初南方出現的持續雨雪冰凍災害使魔芋種芋大部分被凍壞,有可能加重魔芋病蟲害的發生。為此,筆者對今年魔芋病蟲害的發生趨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控措施。

1冰凍災害對魔芋種芋的影響

冰凍災害使恩施魔芋種芋遭受嚴重損失。據恩施州農業局對種芋貯藏方式和播種情況調查,冬播田塊的種芋受凍損失率達31%,損失芋種279萬kg;室外廂式覆膜貯藏的種芋,損失率達68%,損失種芋1088萬kg;室內貯藏的種芋損失率達82%,損失種芋4067萬kg;田間宿地留種越冬的種芋損失率達32.5%,損失種芋566萬kg。全州合計損失魔芋種芋6000萬kg。損失程度與貯藏期的管理密切相關。凡是采取增溫保溫措施或田間越冬期間進行貯藏管理的,遭受凍災影響小、損失少,沒有進行相應田間管理的影響大、損失重。如田間宿地貯藏越冬并進行清溝排漬、廂面覆土的遭受冰雪災害影響最小;種芋宿地貯藏越冬,既沒有覆土也沒有進行清溝排漬,前期雨雪雖然影響不大,但后期冰雪融化后水滲入土中,種芋凍壞嚴重;種芋室內存放于火炕竹(木)樓并覆蓋干草或棉被,采取生火增溫措施的受凍害較輕。

22008年魔芋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