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3 00:50: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泡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泡桐繁殖栽培思考

一、經濟特性及市場前景簡述

泡桐是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的用材樹種,它生長迅速、樹桿通直高大,可以在短時期內長成大材。桐材材色淺、結構均勻、紋理美觀、隔潮性、聲學性好、油漆染色良好、密度低,廣泛用于家具、樂器制造、航空、人造板生產、造紙、包裝等許多領域,也是重要的出口木材。泡桐樹體高大,形態美觀,也是常用的四旁綠化樹種。

二、生態學特性

泡桐原產我國,分布于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垂直分布,河南達1400米,云南達3000米。全國有9種4變種4類型,我縣自然分布的有白花泡桐、紅花泡桐。白花泡桐,喬木,高達40米,胸徑達2米以上。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生于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越到西南分布越高,最高可達**0米。極喜光,為強陽性樹種;喜濕怕淹,特別在迅速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地下水位過高,土壤透氣性差,地下水位過低,易造成表土干旱,均不利于泡桐生長。白花泡桐只有在土層深厚、肥沃、土壤疏松的條件下才能充分發揮其速生的特性,在粘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土壤pH6~7.5左右為好,pH8.5以上,白花泡桐生長受到抑制。

白花泡桐最適立地條件

因子最適條件概述

查看全文

縣公司泡桐育苗方案

一、繁殖材料來源

我公司種根在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中心提供,完全可以保證品種純正、苗木質量優良

二、育苗技術措施

1、苗圃地的選擇及整地

公司培育基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非常適宜該優良樹種的生長。10月冬耕深翻,以便風化土壤,次年春解凍后耙平。每畝施4000千克左右土雜肥,肥料內拌人1.5.千克辛硫磷,淺耕耙平。

2、良種壯根

查看全文

泡桐豐產栽培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泡桐;豐產;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從品種選擇、種苗繁育、造林、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泡桐豐產栽培技術,以期為廣大林農提供指導。

泡桐屬玄參科泡桐屬,為我國特產樹種,具有很強的速生性,在海拔12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崗地、平原生長良好,在年降雨量400~500mm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長,但在山脊和強風口不適宜造林,是重要的造林綠化樹種。泡桐用途廣泛,其木材具有紋理通直、花紋美觀、材質松軟、密度較低等特點,是生產膠合板、拼板、集成板等的優良材料,也是造紙的良材,泡桐還可以用于制作樂器,也可入藥。近年來,泡桐已成為太湖縣造林的首選樹種?,F將其豐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

所選品種要求通過相關機構鑒定或認可,如蘇桐3號、9501等新品種。

2種苗繁殖

查看全文

泡桐栽培試析論文

1品種選擇

所選品種要求通過相關機構鑒定或認可,如蘇桐3號、9501等新品種。

2種苗繁殖

2.1埋根育苗

2.1.1根種的選擇。選擇優良樹種當年的新根,在晴天將根挖出地面,修去須根,除去破皮、破口、有病蟲害的根,剪成長11~13cm,粗0.8~1.0cm的小段,在陽光下翻曬至兩頭收縮變小為宜,收回屋內攤放,備用。

2.1.2苗圃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耕作層超過50cm、pH值6.5~7.5、含鹽量0.1%以下、質地透氣性好、肥力中等以上、靠近水源的壤土和砂壤土為宜。

查看全文

園林綠化公司泡桐育苗方案

一、繁殖材料來源

我公司種根在國家林業局泡桐研究中心提供,完全可以保證品種純正、苗木質量優良

二、育苗技術措施

1、苗圃地的選擇及整地

公司培育基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非常適宜該優良樹種的生長。10月冬耕深翻,以便風化土壤,次年春解凍后耙平。每畝施4000千克左右土雜肥,肥料內拌人1.5.千克辛硫磷,淺耕耙平。

2、良種壯根

查看全文

泡桐盛產培養技術探析論文

摘要:從品種選擇、種苗繁育、造林、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泡桐豐產栽培技術,以期為廣大林農提供指導。

關鍵詞:泡桐;豐產;栽培技術

泡桐屬玄參科泡桐屬,為我國特產樹種,具有很強的速生性,在海拔12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崗地、平原生長良好,在年降雨量400~500mm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長,但在山脊和強風口不適宜造林,是重要的造林綠化樹種。泡桐用途廣泛,其木材具有紋理通直、花紋美觀、材質松軟、密度較低等特點,是生產膠合板、拼板、集成板等的優良材料,也是造紙的良材,泡桐還可以用于制作樂器,也可入藥。近年來,泡桐已成為太湖縣造林的首選樹種?,F將其豐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品種選擇

所選品種要求通過相關機構鑒定或認可,如蘇桐3號、9501等新品種。

二、種苗繁殖

查看全文

泡桐豐產栽培技術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泡桐;豐產;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從品種選擇、種苗繁育、造林、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泡桐豐產栽培技術,以期為廣大林農提供指導。

泡桐屬玄參科泡桐屬,為我國特產樹種,具有很強的速生性,在海拔12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崗地、平原生長良好,在年降雨量400~500mm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長,但在山脊和強風口不適宜造林,是重要的造林綠化樹種。泡桐用途廣泛,其木材具有紋理通直、花紋美觀、材質松軟、密度較低等特點,是生產膠合板、拼板、集成板等的優良材料,也是造紙的良材,泡桐還可以用于制作樂器,也可入藥。近年來,泡桐已成為太湖縣造林的首選樹種?,F將其豐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

所選品種要求通過相關機構鑒定或認可,如蘇桐3號、9501等新品種。

2種苗繁殖

查看全文

泡桐叢枝病防治措施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泡桐叢枝病;發病規律;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總結了循化地區泡桐叢枝病的發病規律和發病癥狀,結合本地實際發生情況及應用防治技術措施,進行了綜合客觀的論述,并提出了叢枝病具體治理措施。

泡桐為玄參科泡桐屬的落葉木。泡桐材質優良,速生豐產,在循化地區分布較廣泛,是城鄉綠化、美化環境的優良樹種之一。近幾年來,由于受叢枝病危害,葉片早落,致使植株發育不良,重者則成片枯死,導致其觀賞性降低,在城鄉綠化和造景中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據調查,該病發生率一般在8%~25%,且有日趨蔓延趨勢。為此,我們對泡桐叢枝病發生規律及其綜合防治進行了調查,現總結如下。

1發病規律

泡桐叢枝病病原為類菌質體,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0.20~0.82μm。在泡桐韌皮部篩管細胞中通過篩板移動,能擴及整個植樹,一是帶病的種根育苗;二是借助昆蟲取食傳播。傳播昆蟲有沙棗木虱、小板網蝽等。病原菌侵入寄主后長期有潛育現象,一般可達2~18個月,另外,病原菌在寄主體內有季節性運動,總的趨勢是秋季隨樹液流動到韌皮部向根部回流,累積在根部越冬,翌年初春,隨樹液流動回升。據觀察,實生苗發病低,平茬苗、留根苗發病率較高,平茬苗比對照(不平茬苗)在圃內發病率高3倍,3年后發病率可達20%以上。

2發病癥狀

查看全文

泡桐屬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論文

【摘要】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為玄參科泡桐屬(Paulownia)植物,落葉喬木,全國幾乎均有分布,野生或栽培,是常用的中草藥,其花、葉、皮、根、果古時對其就有藥用記載,可用于治療炎癥、病毒感染、跌打損傷等多種疾病。白花泡桐花的化學成分除揮發油部分外,未見報道。本文對泡桐屬植物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進行總結,為開發利用植物資源、研究植物生物活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關鍵詞】泡桐屬;化學成分;生物活性

玄參科泡桐屬Paulownia植物,全屬共有7種,分別是白花泡桐[P.fortunei(Seem.)Hemsl.],毛泡桐[P.tomentosa(Thunb.)Steud.],蘭考泡桐(P.elongataS.Y.Hu),椒葉泡桐(P.catalpifoliaGongTong),臺灣泡桐(P.kawakamiiIto),川泡桐(P.fargesiiFranch.)和南方泡桐(P.australisGongTong),光泡桐[P.tomentosavar.tsinlingensis(Pai)GongTong]是毛泡桐的變種。除東北北部、內蒙古、新疆北部、西藏等地區外全國均有分布,栽培或野生。白花泡桐在越南、老撾也有分布,有些種類已在世界許多國家引種栽培。作為一種優質木材,它不僅在工農業方面有廣泛用途,同時它還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藥,其花、葉、皮、根、果古時就有其藥用記載。如《本草綱目》記述:“桐葉……主惡蝕瘡著陰,皮主五痔,殺三蟲?;ㄖ鞲地i瘡,消腫生發[1]?!薄端幮哉摗芬惭?“治五淋,沐發去頭風,生發滋潤?!苯陙磲t學研究發現其主要作用有:抗菌消炎,止咳利尿,降壓止血,同時還具有殺蟲作用。

1化學成分

泡桐屬植物的化學成分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初。日本學者最先對泡桐屬植物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研究,1931年MascoKazi等從泡桐葉的樹皮和樹葉中分離得到糖苷類化合物[2,3]。1959年,KazutoruYoneichi研究了桐木中的木脂素成分,分離得到了丁香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色譜分離方法和現代波譜技術應用于天然產物的研究,從泡桐屬植物中不斷發現新化合物。該屬植物中所含化學成分類型主要有環烯醚萜苷、苯丙素、木脂素苷、黃酮、倍半萜、三萜等。其中許多化合物被證明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1.1苯丙素類化合物苯丙素類化合物在泡桐屬植物中分布較為廣泛。主要有:(1)木脂素(四氫呋喃駢四氫呋喃類):細辛素(d-Asarinin)[4],芝麻素(d-Sesamin)[5],泡桐素(Paulownin)[6],異泡桐素(Isopaulownin)、(+)-Piperitol[7]等。(2)苯丙素酚類:Verbascoside[8],Isoverbascoside[9]。

查看全文

泡桐叢枝病發病防治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泡桐叢枝??;發病規律;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總結了循化地區泡桐叢枝病的發病規律和發病癥狀,結合本地實際發生情況及應用防治技術措施,進行了綜合客觀的論述,并提出了叢枝病具體治理措施。

泡桐為玄參科泡桐屬的落葉木。泡桐材質優良,速生豐產,在循化地區分布較廣泛,是城鄉綠化、美化環境的優良樹種之一。近幾年來,由于受叢枝病危害,葉片早落,致使植株發育不良,重者則成片枯死,導致其觀賞性降低,在城鄉綠化和造景中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據調查,該病發生率一般在8%~25%,且有日趨蔓延趨勢。為此,我們對泡桐叢枝病發生規律及其綜合防治進行了調查,現總結如下。

1發病規律

泡桐叢枝病病原為類菌質體,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0.20~0.82μm。在泡桐韌皮部篩管細胞中通過篩板移動,能擴及整個植樹,一是帶病的種根育苗;二是借助昆蟲取食傳播。傳播昆蟲有沙棗木虱、小板網蝽等。病原菌侵入寄主后長期有潛育現象,一般可達2~18個月,另外,病原菌在寄主體內有季節性運動,總的趨勢是秋季隨樹液流動到韌皮部向根部回流,累積在根部越冬,翌年初春,隨樹液流動回升。據觀察,實生苗發病低,平茬苗、留根苗發病率較高,平茬苗比對照(不平茬苗)在圃內發病率高3倍,3年后發病率可達20%以上。

2發病癥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