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爆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05:26: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口爆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口爆炸漫談論文

一、人口爆炸敲響的警鐘

人口爆炸論提出已有數十年了[1],雖然這個詞很有新聞價值,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新聞性也漸漸淡薄,人口爆炸論這種設想難道就已經失去其意義了嗎?人口爆炸危機感的減退有其若干理由:第一,世界人口的增長率呈下降趨勢。據聯合國統計,從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2%下降到了現在的1.33%(1995~2000年平均數)。另外,2050年世界人口推算也從100億修訂至最近統計推算的89億。人口增加控制政策取得順利進展,給人一種人口增加問題已經明顯得到解決,人口爆炸的發展已經接近尾聲的印象。第二,1994年國際人口發展會議(即開羅會議)的行動綱領的焦點是生殖健康與權力(ReproductiveHealthandRight)和婦女權力(EmpowermentofWomen)等以女性為中心的新理念。按道理來說,女性健康、經濟實力的強化、社會地位的提高等,應該是世界人口問題所要解決的最終問題,但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些是超越“人口”的女性論,特別是生殖健康(ReproductiveHealth)在技術實施上仍有很多困難,并且需要許多經費支出,所以大多發展中國家實際上將其作為不同于人口論的另一個問題來對待。要充分理解女性對人口轉換問題上的作用和意義,應將發達國家的經驗導入發展中國家,其實踐效果的實現才是今后的重大課題。第三,對于人口爆炸在現代史乃至人類史中的意義或對人口爆炸本身的認識不足。認識不足也許說得有點過分,但能明確理解人口爆炸在人類歷史中的意義的人卻極少,這也是人口爆炸后退論或消滅期待論的真正的背景原因。

最近,一股風潮引起了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的關注,《1999年世界人口白皮書》(TheStateofWorldPopulation1999)上發表的“60億——選擇的時刻”(6Billion-ATimeforChoices)[2],是一個讓世界上所有人關注的主題。吃驚于這60億世界人口規模的人決不會少。

39年前的1960年,世界人口是30億,到1999年已達到60億,象征第60億人的嬰兒是于10月12日出生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親自認定這第60億人的男嬰在12日凌晨0時3分誕生,這一新聞應該能夠喚起一般人對“人口”的關心吧!

最近12年(1987~1999),世界人口增加了10億,也就是平均一年增加近8000萬人,將南朝鮮和北朝鮮的人口加起來也不過7000萬人,這樣下去,即使進行人口控制,到2050年世界人口也要達到90億左右。

《1999年世界人口白皮書》中還就人口的高齡化、人口結構的大變動帶來的經濟、社會性影響及環境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指出了其重大性,并詳細論述了其解決方法主要取決于人類自身行動的選擇。

查看全文

人口爆炸探討論文

一、人口爆炸的新階段——3個頂點

人口爆炸有3個頂點:第一是人口增長率的頂點;第二是年增加量的頂點,第三是人口規模的頂點。就如大地震一樣在最初的劇震后面還有很大的余震。

在古代,沒有一個穩定的增長率,到17世紀產業革命以后,終于有了一個穩定的增長傾向,平均為每年0.3%~0.4%的水平,年增長率超過1%是在進入20世紀以后,特別是20世紀后半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人口發生了劇烈的爆炸,在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15年中,更是達到人類歷史上最高值2%,特別是1965~1970年期間的年增長率,超過了2%的水平,達到2.04%的高度,嚴格來說,這5年是人口爆炸的第一個頂點,正如表1及圖1所示,從這個2.04%的頂點起,人口增長率開始急速下降,據聯合國的推算(1998年)2015年將低于1%的水平,而2035~2040年間將會是0.51%,只有1%的一半左右。如果將人口增長率超過0.5%作為人口爆炸的重要條件的話,1900~2040年,這140年,可以說是人口爆炸的時代。

第2個是世界人口的年增加量的頂點,正如表1、圖1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約4700萬人,然后突然猛增,1990~1995年的年增加量達到了8000萬左右,最高紀錄是1985~1990年,約為8600萬,因此年增長量的頂點是這個8600萬。如前述,增加率的第一個頂點是1965~1970年的2.04%,在20年后達到了第2個人口增加量的頂點。

從每年增長的實數來看,從二戰后的1950~1955年的平均4680萬為出發點,經過了1985~1990年的頂點,再回到這個4680萬水平,大約應該是在2030~2040年期間,從人口年增長的變化上來看,人口爆炸是從1950~2040年這90年間的事情。

前面說到從人口增長率上看人口爆炸是以1900年為出發點。很明顯,如果從超過1%的1950~1955年為出發點的話,和從人口增長量看的人口爆炸時期是一致的。

查看全文

21世紀人口膨脹分析論文

一、人口爆炸敲響的警鐘

人口爆炸論提出已有數十年了[1],雖然這個詞很有新聞價值,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新聞性也漸漸淡薄,人口爆炸論這種設想難道就已經失去其意義了嗎?人口爆炸危機感的減退有其若干理由:第一,世界人口的增長率呈下降趨勢。據聯合國統計,從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2%下降到了現在的1.33%(1995~2000年平均數)。另外,2050年世界人口推算也從100億修訂至最近統計推算的89億。人口增加控制政策取得順利進展,給人一種人口增加問題已經明顯得到解決,人口爆炸的發展已經接近尾聲的印象。第二,1994年國際人口發展會議(即開羅會議)的行動綱領的焦點是生殖健康與權力(ReproductiveHealthandRight)和婦女權力(EmpowermentofWomen)等以女性為中心的新理念。按道理來說,女性健康、經濟實力的強化、社會地位的提高等,應該是世界人口問題所要解決的最終問題,但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些是超越“人口”的女性論,特別是生殖健康(ReproductiveHealth)在技術實施上仍有很多困難,并且需要許多經費支出,所以大多發展中國家實際上將其作為不同于人口論的另一個問題來對待。要充分理解女性對人口轉換問題上的作用和意義,應將發達國家的經驗導入發展中國家,其實踐效果的實現才是今后的重大課題。第三,對于人口爆炸在現代史乃至人類史中的意義或對人口爆炸本身的認識不足。認識不足也許說得有點過分,但能明確理解人口爆炸在人類歷史中的意義的人卻極少,這也是人口爆炸后退論或消滅期待論的真正的背景原因。

最近,一股風潮引起了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的關注,《1999年世界人口白皮書》(TheStateofWorldPopulation1999)上發表的“60億——選擇的時刻”(6Billion-ATimeforChoices)[2],是一個讓世界上所有人關注的主題。吃驚于這60億世界人口規模的人決不會少。

39年前的1960年,世界人口是30億,到1999年已達到60億,象征第60億人的嬰兒是于10月12日出生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親自認定這第60億人的男嬰在12日凌晨0時3分誕生,這一新聞應該能夠喚起一般人對“人口”的關心吧!

最近12年(1987~1999),世界人口增加了10億,也就是平均一年增加近8000萬人,將南朝鮮和北朝鮮的人口加起來也不過7000萬人,這樣下去,即使進行人口控制,到2050年世界人口也要達到90億左右。

《1999年世界人口白皮書》中還就人口的高齡化、人口結構的大變動帶來的經濟、社會性影響及環境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指出了其重大性,并詳細論述了其解決方法主要取決于人類自身行動的選擇。

查看全文

全面兩孩政策下計劃生育思想政治工作轉型

摘要: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即將于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國各地進行實施?!叭鎯珊ⅰ钡恼咦鳛辄h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做出的重要部署,旨在緩解婚姻擠壓、家庭養老以及有利于獨生子女養成健全的人格等幾個方面,使得嬰幼兒用品市場變得更加活躍,擴大了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和緩解勞動力短缺等經濟功能。我們從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來看,標志著上個世紀開始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到此就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但是也絕不僅僅意味著計劃生育工作的結束,其中還應該包含有基本國策新的內涵。

關鍵詞:全面兩孩政策;社會經濟效應;計劃生育思想政治工作育

在早年前,我們還在為突破獨生子女的改變表示懷疑。由于計劃生育為我們這幾十年來的國策制定了大的方針,規定一戶人家只能有一個孩子。而通過今年開始實施城鄉所有的育齡夫婦都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全面兩孩”政策可謂是作出了巨大的改變,這也是學界和民間多年來一直期盼的事情。

一、“全面兩孩”政策的覆蓋范圍

我們在施行“全面兩孩”政策過后,會不會又出現一個較大的“嬰兒潮”呢,從而引起了新的“人口爆炸”,這是需要引起我們足夠重視的一個問題。因為隨著又一次的人口爆炸,將會使得中國人口再一次經歷一個高速增長期,并且使得幾十年來嚴格執行的人口控制政策變得枉然。這個問題成了困擾決策者的最主要問題之一,也是成為了國家審核“全面兩孩”通過的最大障礙。但是,通過我們此前的“全面兩孩”試點地區的相關生育數據來看,我們又可以完全打消人們對于二孩政策的疑慮。通過在湖北省恩施市、河北省承德市以及山西省翼城縣等幾個試點的生育情況來看,所得數據顯示“全面兩孩”的政策不會導致人口增長失控,這也就保證了兩孩政策的安全性以及可操作性。

二、“全面兩孩”政策的人口社會經濟效應

查看全文

科技與科學發展觀展望論文

摘要從科技的角度,闡述了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樹立實現科學發展觀后的美好前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倡導綠色科技,要求科技進步成果更合理地服務于人類的發展,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科技進步科學發展觀科技展望

科學發展觀,即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其中,“以人為本”是核心;“可持續發展”是目標??茖W發展觀的提出、樹立、實現經歷了并將繼續經歷一個漫長時間的過程。這一過程總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

1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科學技術背景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序幕是隨著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而拉開的。其后,經歷了物理學革命、現代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生產力革命以至于生產關系領域的革命。

1.1科學技術的深刻革命

查看全文

科學發展觀與科技進步論文

摘要從科技的角度,闡述了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樹立實現科學發展觀后的美好前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倡導綠色科技,要求科技進步成果更合理地服務于人類的發展,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科技進步科學發展觀科技展望

科學發展觀,即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其中,“以人為本”是核心;“可持續發展”是目標。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樹立、實現經歷了并將繼續經歷一個漫長時間的過程。這一過程總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

1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科學技術背景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序幕是隨著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而拉開的。其后,經歷了物理學革命、現代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生產力革命以至于生產關系領域的革命。

1.1科學技術的深刻革命

查看全文

科技與科學發展觀研究論文

摘要從科技的角度,闡述了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樹立實現科學發展觀后的美好前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倡導綠色科技,要求科技進步成果更合理地服務于人類的發展,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科技進步科學發展觀科技展望

科學發展觀,即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其中,“以人為本”是核心;“可持續發展”是目標??茖W發展觀的提出、樹立、實現經歷了并將繼續經歷一個漫長時間的過程。這一過程總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

1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科學技術背景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序幕是隨著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而拉開的。其后,經歷了物理學革命、現代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生產力革命以至于生產關系領域的革命。

1.1科學技術的深刻革命

查看全文

大學生關于環保思想匯報

敬愛的黨組織:

自從地球上出現人類以后,人類便在有限的地球上無限地發展著。特別是在現代文明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人口爆炸,工業污染,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人類的發展使地球承受重負,資源、能源等正在不斷被消耗,環境被嚴重破壞。

環保問題是我們一直關注的問題,我國2010年兩會上也強調了低碳經濟等一系列環保問題,面對我國高速現代化建設中的這樣一個國情,我想談談環保與公民力量的一些問題。

眾所周知,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網絡的力量如今正在我們的世界中迅速膨脹,網絡以其資源共享,信息傳播快等特點將世界聯系在了一起。事實上,環保建設離不開公民的力量,公民利用網絡更是建立了更加龐大的力量。

環保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方面,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使得保護環境刻不容緩;另一方面,公民的大力參與也是環保問題從“隱性”走向“顯性”,引起廣泛關注的一大原因。當前公眾環境意識顯著提高,公民參與和監督的愿望十分破切,只要引導得當,公眾將會成為推動環保工作的重要力量。

是的,環境保護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公民力量正在發揮著其獨特的顯著的作用?,F在世界各地組成的環保義士有很多,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微不足道,但大家共同努力則積溪成流。

查看全文

人口繁殖力研究

繁殖力與種族主義

作為納粹分子反猶太運動的思想基礎和觀念形成的來源之一,種族主義一直占相當重要的地位。追溯它的近論源頭,不禁發現法國政治家戈比諾在他的四卷本《論人類種族的不平等》中,鼓吹雅利安人的種族優先論。在他的眼中白種雅利安人比東方的黃種人具有更強的領導力,而黃種人則在繁殖力上占有優勢。顯然,戈比諾把繁殖力看作一個負面性的能力,在自然界只有那些個體生存能力弱的物種,比如螞蟻、老鼠和病菌才會在種群上顯示出超強的繁殖能力。

表面上看,這類種族主義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亞洲的中國,日本和印度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繁殖力的強大似乎十分明顯。但是,種族主義卻無法解釋,日本在進入1990年代后自然增長率一直低于3.0/1000,進入2000年代后則低于2.0/1000,以此趨勢日本在一定年數之后必然成為人口小國。我國的計劃生育,這種有組織對人口進行限制的方法,事實上和歷史上的性禁忌和溺嬰具有相同效果,都是群體人數爆炸后的策略反應,如果把它計算在內,那么可以預見我國也將形成符合生態和資源容量的人口數,過強繁殖力的印象將不再存在。

事實上,從更長的歷史時段來看,東方民族并沒有顯示出更強的繁殖力,在18世紀的后50年中國和西歐的人口同樣都接近翻了一番,也就是說歐洲也會發生人口大爆炸。歐洲白種人如果不是因為不斷遭遇鼠疫或其它瘟疫,人口同樣會非常龐大。有學者曾經用中國女性的早婚以及童養媳現象主張,中國人的生殖可能性被最大化,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早婚和童養媳造成的生殖可能性被圓房推遲現象抵消了。在1550到1850期間,歐洲的婚姻和生育率一直高于中國。一些資料也同樣顯示同時期的日本的生育率也非常低,和羅馬帝國時期發生的情況一樣,日本社會中存在的溺嬰現象并不僅僅是為了抵御生活的困難,而且是為了積累財富和方便遷移。一個較為有意思的現象是,溫州人沒有生育更多子女的欲望,因為那里很多人都在不斷的進行商業活動,較適合的子女數量有利于遷徙。

如果要回到更久遠的過去,當人類處于游牧和采摘時期而未進入農業文明的時候,人口一直處于平穩的狀態,沒有哪個種族因為繁殖力的超強而使人口發生大的增長。倒是農作物的擴展從此使農業民族的人數遠遠超過了游牧民族,因為農業產生了食物積累以及對更多勞動力的需求。而游牧民族沒有這些需要,并且為了適應遷徙,只能四年間距的生育孩子,所以溺嬰便存在了。

一系列的證據說明,繁殖力和種族是很難掛上鉤的,但種族主義者為了顯示特定民族的優越性,從而片面的剪取他們需要的素材,而忘記了人口數量的大小是和經濟形態、經濟增長模式、家庭結構和財富觀念緊密結合的。此漲彼消的人口數量是人類適應特定地理和經濟環境的不太精確的甚顯粗糙的調解器。

查看全文

人口繁殖力研究論文

繁殖力與種族主義

作為納粹分子反猶太運動的思想基礎和觀念形成的來源之一,種族主義一直占相當重要的地位。追溯它的近論源頭,不禁發現法國政治家戈比諾在他的四卷本《論人類種族的不平等》中,鼓吹雅利安人的種族優先論。在他的眼中白種雅利安人比東方的黃種人具有更強的領導力,而黃種人則在繁殖力上占有優勢。顯然,戈比諾把繁殖力看作一個負面性的能力,在自然界只有那些個體生存能力弱的物種,比如螞蟻、老鼠和病菌才會在種群上顯示出超強的繁殖能力。

表面上看,這類種族主義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亞洲的中國,日本和印度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繁殖力的強大似乎十分明顯。但是,種族主義卻無法解釋,日本在進入1990年代后自然增長率一直低于3.0/1000,進入2000年代后則低于2.0/1000,以此趨勢日本在一定年數之后必然成為人口小國。我國的計劃生育,這種有組織對人口進行限制的方法,事實上和歷史上的性禁忌和溺嬰具有相同效果,都是群體人數爆炸后的策略反應,如果把它計算在內,那么可以預見我國也將形成符合生態和資源容量的人口數,過強繁殖力的印象將不再存在。

事實上,從更長的歷史時段來看,東方民族并沒有顯示出更強的繁殖力,在18世紀的后50年中國和西歐的人口同樣都接近翻了一番,也就是說歐洲也會發生人口大爆炸。歐洲白種人如果不是因為不斷遭遇鼠疫或其它瘟疫,人口同樣會非常龐大。有學者曾經用中國女性的早婚以及童養媳現象主張,中國人的生殖可能性被最大化,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早婚和童養媳造成的生殖可能性被圓房推遲現象抵消了。在1550到1850期間,歐洲的婚姻和生育率一直高于中國。一些資料也同樣顯示同時期的日本的生育率也非常低,和羅馬帝國時期發生的情況一樣,日本社會中存在的溺嬰現象并不僅僅是為了抵御生活的困難,而且是為了積累財富和方便遷移。一個較為有意思的現象是,溫州人沒有生育更多子女的欲望,因為那里很多人都在不斷的進行商業活動,較適合的子女數量有利于遷徙。

如果要回到更久遠的過去,當人類處于游牧和采摘時期而未進入農業文明的時候,人口一直處于平穩的狀態,沒有哪個種族因為繁殖力的超強而使人口發生大的增長。倒是農作物的擴展從此使農業民族的人數遠遠超過了游牧民族,因為農業產生了食物積累以及對更多勞動力的需求。而游牧民族沒有這些需要,并且為了適應遷徙,只能四年間距的生育孩子,所以溺嬰便存在了。

一系列的證據說明,繁殖力和種族是很難掛上鉤的,但種族主義者為了顯示特定民族的優越性,從而片面的剪取他們需要的素材,而忘記了人口數量的大小是和經濟形態、經濟增長模式、家庭結構和財富觀念緊密結合的。此漲彼消的人口數量是人類適應特定地理和經濟環境的不太精確的甚顯粗糙的調解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