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投入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08:13: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力資本投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力資本投入產出測量提高投資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人力資本測度的角度;人力資本測度方法的雛形;以人力資本投入產出過程為基礎的人力資本測度;以技術內生化經濟增長模型為基礎的人力資本測度;人力資本測度方法評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需要進行投資、對勞動力要素的研究的不斷深入導致了人力資本的概念的提出、人力資本測度方法是隨著人力資本理論的發展而不斷的發展的、經濟增長關系中具有人力資本要素內涵的理論框架、舒爾茨的研究、舒爾茨是從探索經濟增長和社會財富的積累而逐步踏上研究人力資本的道路的、貝克爾的研究、技術內生性增長理論的思想源頭是阿羅《邊干邊學》中指出的、盧卡斯將人力資本作為一個獨立要素納入經濟增長模型、人力資本投入的產出效益往往不直接表現為實物產值的增加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本文從人力資本概念入手,著重介紹以人力資本的投入產出為基礎和以技術內生化經濟增長模型為基礎的人力資本測度體系,并試對人力資本測度方法做一個綜述。
關鍵詞:人力資本;測度方法;綜述
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需要進行投資,而這種投資行為獲取的人力資本流量、存量究竟為多大,這就需要對人力資本投入和產出進行測度,本文從人力資本的概念入手,力圖對人力資本的測度方法做一個綜述。
一、人力資本測度的角度
對勞動力要素的研究的不斷深入導致了人力資本的概念的提出,另一方面對人力資本概念不同程度的理解也決定了人力資本測度的角度。
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分析論文
一、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
所謂人力資本,是指人力保健、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花費,就其實體形態而言,是活的人體所擁有的體力、健康、經驗、知識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總稱,它可以在未來特定經濟活動中給有關經濟行為主體帶來利潤收益。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因此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入的主要部分。學前教育作為一種人力資本投入,可能許多人都難以接受。在他們看來,學前階段兒童學習的無非是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認知技能、人際交往技能、藝術技能和運動技能。這些基本技能和勞動者創造財富所需要的專業技能無法相提并論,也沒有直接聯系。然而,美國的教育經濟學家在調查學前教育對兒童長期發展的影響后發現:優質的學前教育是最有效的預防性干預手段之一,不僅對幼兒及其家庭有利,更具有社會經濟價值,因為它既能為社會創造高質量的勞動力,提高就業率,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還有利于降低犯罪率和改善公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從而節約公共行政、司法、醫療和福利開支,是一種高回報的人力資本投入。
(一)證明學前教育經濟效益的教育實驗研究
美國關于學前教育作用的追蹤研究數目很多,例如1981年門羅(Monroe,E.)和麥克唐納(Mc—Donald,M.)的開端計劃研究、1982年格雷(Gray,S.)等人的早期訓練研究、1988年伽博(Garber,H.)的密爾沃基項目、2000年拉米(Ramey,C.)等人的初學者方案研究、2001年雷諾茲(Reynolds,A.)等人的芝加哥親子中心研究和2006年薩爾哈特(schweinhart,L.)等人的高瞻佩里幼兒園研究等,其中芝加哥親子中心研究和高瞻佩里幼兒園研究最具代表性。芝加哥親子中心研究使用半實驗設計的方式從教育補救服務、兒童福利花費、司法費用和兒童終生的收入水平四方面考察了學前教育對貧困兒童的影響。其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學前教育的收益遠遠超過投入。在考慮通脹因素的情況下,對親子中心每投入1美元15~18年后所獲得的收益是7.14美元,其中幼兒及其家庭獲得的收益是3.29美元,社會獲得的收益是3.85美元;并且社會收益全部來源于政府行政、司法開支的減少。高瞻佩里幼兒園研究使用真實驗設計的方式從學業成就、經濟狀況、犯罪率、家庭關系和健康狀況五個維度考察了學前教育對貧困兒童的長期效果。該研究發現,優質的學前教育對貧困兒童早期的認知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對他們成年后的學業成就、經濟狀況、犯罪率減少、家庭關系和健康狀況均有積極影響,讓幼兒終生受益。其成本收益分析顯示:在考慮通脹因素的情況下,對貧困幼兒1美元的學前教育投入在他們40歲時可獲得17.07美元的回報,其中幼兒及其家庭獲得的收益是4.17美元,社會獲得的收益是12.9美元;并且社會收益的88%來源于犯罪率的降低。
(二)關于學前教育的人力資本究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Heckman,J.)通過分析芝加哥親子中心、高瞻佩里幼兒園等研究,對學前教育作為一種人力資本投入做了專門、深入的論述,提出了以下觀點。
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分析論文
[摘要]美國關于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的教育經濟學研究結果表明:學前教育投入有著很高的回報率,并且能夠放大其他階段教育投入的收益。我國學前教育投入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不確定排斥、收益延遲性導致的“決策延遲”等經濟學原因。要持續、穩定地發展學前教育,我國必須對現有的學前教育投入體制進行改革:建立完善的研究體制,調查學前教育的長期效果和投入收益,以鼓勵各方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并且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重在縮小地域、城;差距;建立中央為主、地方為輔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模式。
[關鍵詞]教育改革;學前教育;人力資本
正在制訂中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它的制訂對我國的教育發展、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在《綱要》制訂的過程中,學前教育的發展被列為重要問題之一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由此可見,學前教育已逐漸引起政府的重視。過去,在談論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時,人們總是習慣于討論它對人的大腦發育以及人學準備的促進作用,而今天已經有許多人開始以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學前教育。2002年美國經濟發展委員會在分析美國現有的學前教育政策后發表研究報告《全體兒童的學前教育》,呼吁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改革現有的學前教育政策,建立起強有力的合作關系,共同承擔學前教育的義務。其理由是:學前教育關系到兒童健康、社會性、情感和認知等領域的長期發展,對于政府來說是一種高回報的人力資本投入,而不是消費。基于對這一觀點的認同,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明確表示要“大力投資幼兒教育”。他提出的兩項教育主張之一就是實施“0歲至5歲教育計劃”。按照這一計劃,聯邦政府將每年撥款100億美元資助各州普及學前教育,以使每個兒童在幼年期都能獲得平等的教育,都能做好入學前的充分準備?;仡櫝绹酝馄渌鸒ECD成員國近年來學前教育的發展歷程,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的增加和學前教育普及率的上升都與政策制訂者逐漸認識到學前教育作為一種高回報的人力資本投入相關。
一、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
所謂人力資本,是指人力保健、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花費,就其實體形態而言,是活的人體所擁有的體力、健康、經驗、知識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總稱,它可以在未來特定經濟活動中給有關經濟行為主體帶來利潤收益。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因此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入的主要部分。學前教育作為一種人力資本投入,可能許多人都難以接受。在他們看來,學前階段兒童學習的無非是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認知技能、人際交往技能、藝術技能和運動技能。這些基本技能和勞動者創造財富所需要的專業技能無法相提并論,也沒有直接聯系。然而,美國的教育經濟學家在調查學前教育對兒童長期發展的影響后發現:優質的學前教育是最有效的預防性干預手段之一,不僅對幼兒及其家庭有利,更具有社會經濟價值,因為它既能為社會創造高質量的勞動力,提高就業率,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還有利于降低犯罪率和改善公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從而節約公共行政、司法、醫療和福利開支,是一種高回報的人力資本投入。
(一)證明學前教育經濟效益的教育實驗研究
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研究論文
[摘要]美國關于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的教育經濟學研究結果表明:學前教育投入有著很高的回報率,并且能夠放大其他階段教育投入的收益。我國學前教育投入的不足主要是由于不確定排斥、收益延遲性導致的“決策延遲”等經濟學原因。要持續、穩定地發展學前教育,我國必須對現有的學前教育投入體制進行改革:建立完善的研究體制,調查學前教育的長期效果和投入收益,以鼓勵各方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并且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重在縮小地域、城;差距;建立中央為主、地方為輔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模式。
[關鍵詞]教育改革;學前教育;人力資本
正在制訂中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綱要,它的制訂對我國的教育發展、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在《綱要》制訂的過程中,學前教育的發展被列為重要問題之一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由此可見,學前教育已逐漸引起政府的重視。過去,在談論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時,人們總是習慣于討論它對人的大腦發育以及人學準備的促進作用,而今天已經有許多人開始以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學前教育。2002年美國經濟發展委員會在分析美國現有的學前教育政策后發表研究報告《全體兒童的學前教育》,呼吁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改革現有的學前教育政策,建立起強有力的合作關系,共同承擔學前教育的義務。其理由是:學前教育關系到兒童健康、社會性、情感和認知等領域的長期發展,對于政府來說是一種高回報的人力資本投入,而不是消費。基于對這一觀點的認同,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明確表示要“大力投資幼兒教育”。他提出的兩項教育主張之一就是實施“0歲至5歲教育計劃”。按照這一計劃,聯邦政府將每年撥款100億美元資助各州普及學前教育,以使每個兒童在幼年期都能獲得平等的教育,都能做好入學前的充分準備?;仡櫝绹酝馄渌鸒ECD成員國近年來學前教育的發展歷程,學前教育財政投入的增加和學前教育普及率的上升都與政策制訂者逐漸認識到學前教育作為一種高回報的人力資本投入相關。
一、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
所謂人力資本,是指人力保健、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花費,就其實體形態而言,是活的人體所擁有的體力、健康、經驗、知識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總稱,它可以在未來特定經濟活動中給有關經濟行為主體帶來利潤收益。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因此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入的主要部分。學前教育作為一種人力資本投入,可能許多人都難以接受。在他們看來,學前階段兒童學習的無非是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認知技能、人際交往技能、藝術技能和運動技能。這些基本技能和勞動者創造財富所需要的專業技能無法相提并論,也沒有直接聯系。然而,美國的教育經濟學家在調查學前教育對兒童長期發展的影響后發現:優質的學前教育是最有效的預防性干預手段之一,不僅對幼兒及其家庭有利,更具有社會經濟價值,因為它既能為社會創造高質量的勞動力,提高就業率,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還有利于降低犯罪率和改善公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從而節約公共行政、司法、醫療和福利開支,是一種高回報的人力資本投入。
(一)證明學前教育經濟效益的教育實驗研究
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分析論文
一、學前教育作為人力資本投入
所謂人力資本,是指人力保健、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花費,就其實體形態而言,是活的人體所擁有的體力、健康、經驗、知識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總稱,它可以在未來特定經濟活動中給有關經濟行為主體帶來利潤收益。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因此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入的主要部分。學前教育作為一種人力資本投入,可能許多人都難以接受。在他們看來,學前階段兒童學習的無非是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認知技能、人際交往技能、藝術技能和運動技能。這些基本技能和勞動者創造財富所需要的專業技能無法相提并論,也沒有直接聯系。然而,美國的教育經濟學家在調查學前教育對兒童長期發展的影響后發現:優質的學前教育是最有效的預防性干預手段之一,不僅對幼兒及其家庭有利,更具有社會經濟價值,因為它既能為社會創造高質量的勞動力,提高就業率,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還有利于降低犯罪率和改善公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從而節約公共行政、司法、醫療和福利開支,是一種高回報的人力資本投入。
(一)證明學前教育經濟效益的教育實驗研究
美國關于學前教育作用的追蹤研究數目很多,例如1981年門羅(Monroe,E.)和麥克唐納(Mc—Donald,M.)的開端計劃研究、1982年格雷(Gray,S.)等人的早期訓練研究、1988年伽博(Garber,H.)的密爾沃基項目、2000年拉米(Ramey,C.)等人的初學者方案研究、2001年雷諾茲(Reynolds,A.)等人的芝加哥親子中心研究和2006年薩爾哈特(schweinhart,L.)等人的高瞻佩里幼兒園研究等,其中芝加哥親子中心研究和高瞻佩里幼兒園研究最具代表性。芝加哥親子中心研究使用半實驗設計的方式從教育補救服務、兒童福利花費、司法費用和兒童終生的收入水平四方面考察了學前教育對貧困兒童的影響。其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學前教育的收益遠遠超過投入。在考慮通脹因素的情況下,對親子中心每投入1美元15~18年后所獲得的收益是7.14美元,其中幼兒及其家庭獲得的收益是3.29美元,社會獲得的收益是3.85美元;并且社會收益全部來源于政府行政、司法開支的減少。高瞻佩里幼兒園研究使用真實驗設計的方式從學業成就、經濟狀況、犯罪率、家庭關系和健康狀況五個維度考察了學前教育對貧困兒童的長期效果。該研究發現,優質的學前教育對貧困兒童早期的認知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對他們成年后的學業成就、經濟狀況、犯罪率減少、家庭關系和健康狀況均有積極影響,讓幼兒終生受益。其成本收益分析顯示:在考慮通脹因素的情況下,對貧困幼兒1美元的學前教育投入在他們40歲時可獲得17.07美元的回報,其中幼兒及其家庭獲得的收益是4.17美元,社會獲得的收益是12.9美元;并且社會收益的88%來源于犯罪率的降低。
(二)關于學前教育的人力資本究
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Heckman,J.)通過分析芝加哥親子中心、高瞻佩里幼兒園等研究,對學前教育作為一種人力資本投入做了專門、深入的論述,提出了以下觀點。
民族地區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探討
摘要:人力資本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而教育發展又是人力資本積累的一種主要手段。本文以民族8?。▍^)為例,選擇人均受教育年限作為人力資本投資的衡量指標,通過構建經濟增長函數模型,對1995年至2017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探究民族地區教育人力資本的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系列研究表明:民族地區的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能起到必然的促進作用,但促進作用很小。
關鍵詞:民族地區;人力資本投資;經濟增長
人力資本投資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很多國內外學者分別從理論和實踐上對這一論斷進行了論證。在國外學者的研究中,盧卡斯(Lucas)通過構建數學模型,證實了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正向促進作用[1]。哈米德(Hamid)、巴羅(Barro)、埃里克(Eric)等人分別構建模型對美國和亞洲部分地區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計量分析,均得出人力資本對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具有正向溢出效應的結論[2-4]。國內的學者張慶華等、陳迅等、于東平和段萬春、胡宏兵、梁軍也通過構建增長模型來研究我國人力資本的形成以及教育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并得出“我國的人力資本投資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一結論[5-9]。郭宏艷通過對新經濟增長理論、內生增長理論、人力資本理論以及三重螺旋理論的分析,探究得出“高等教育的發展對經濟增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一結論[10]。薛新龍、李立國用一系列實證分析方法得出人們所接受的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有一定的關系,接受過更多高等教育的人將會在科研方面做出更多的成績,從而為企業提供更有價值的技術,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從而促進經濟增長[11]。趙斌從投資流量效應來分析人力資本積累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得出積極的經濟刺激政策能增加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私人人力資本的投資對經濟增長有正向的作用,而公共的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明顯[1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由于歷史條件、地理位置等原因的影響,民族8?。▍^)的經濟增長狀況及人力資本投資整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相較于其他地區經濟比較落后,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從人力資本投資上看,這8個地區的共性也比較明顯,人力資本投資狀況較為相似,因此可以將這8個地區聯合起來進行面板分析,得出民族地區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本文將固定資產投入、勞動力投入、人力資本投入和人均生產總值的數據作為分析對象,通過構建經濟模型,對面板數據進行一系列單位根檢驗及協整檢驗,選取回歸模型并進行回歸分析,研究得出民族地區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如何。本研究使用的統計軟件是Stata14.0。
一、模型構建
本文借鑒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以少數民族8?。▍^)1995—2017年的各項經濟數據為依據,建立如下經濟增長分析模型:YF(K,L,H,A)AKLHαβγ==(1)式1中:Y代表經濟產出;K代表物資資本投入;L代表勞動力投入;H代表人力資本投入;A代表系數;α、β、γ分別表示物質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人力資本投入的產出彈性。需要對模型兩邊取對數,一方面可以消除數據異方差的影響,使數據更適合深入分析,并且使數據更具有實際意義;另一方面可以研究變量之間的彈性關系。在沒有進行對數變換之前,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表現為自變量的變動引起因變量變動的程度;將變量進行對數變換后,變量的相互關系則為自變量變動一定的百分比,因變量因此變動百分比的多少。取對數之后的表達式整理如下:lnYln=A+αlnK+βlnL+γlnH+ε(2)同樣地,式2中:Y代表經濟產出;K代表物資資本投入;L代表勞動力投入;H代表人力資本投入;A代表系數;α、β、γ分別表示物質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人力資本投入的產出彈性;ε是隨機誤差項。
二、變量選取
小議人力資本與落后地區的跨越式發展
[摘要]我國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距由來已久。經濟發達地區的集聚效應明顯,落后地區盡管不斷加大投入,卻鮮有顯著的成效,除了極少數地區實現了較快增長以外,絕大部分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仍在不斷擴大。本文在原先的C-D模型的基礎上,將人力資本投資作為一個重要參數引入到經濟增長中來,研究發現,人力資本投資的較小差距可能會導致經濟發展水平迥異。鑒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并提出了在落后地區加大人力資本投資以促進落后地區跨越式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本投資實物投資跨越式發展
一、研究背景
在我國,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存在已久。論文百事通經濟發達地區的集聚效應明顯,落后地區盡管不斷加大投入,卻鮮有顯著的成效,除了極少數地區實現了較快增長以外,絕大部分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仍在不斷擴大。根據后發優勢的觀點,落后地區依托科學技術的后發優勢,可以低成本的引進新技術、充分吸收外部的最新科技成果,加快技術創新的速度,進而順理成章的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面的快速增長,以迅速擺脫落后經濟面貌。因為生產力的發展總是建立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科技進步可以在原有生產要素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生產的可能性邊界,從而提高潛在的經濟增長水平。但實際情況遠沒有如此樂觀。
從傳統的經濟模型看,均衡狀態下的人均產出的增速僅取決于技術進步,因此高速增長往往是不可持續的。在我國當前經濟條件下,跨越式發展的基本特征為高速的經濟增長速度,迅速擴大的經濟規模,可能還會伴隨著大量引進資金、不斷擴大土地、能源和資金投入。但無疑這種粗放式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Solow(1960)等人發現,在要素投入保持穩定速度的情況下,經濟體由當前狀態達到經濟均衡狀態的收斂速度主要取卻于要素報酬份額,即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指數。而發達國家的統計數據表明,長期來看要素報酬是相對穩定的。經濟體之間的發展差異主要在于均衡狀態之間的差別,而這些差異主要是由一些經濟變量所決定的。
從短期來看,粗放式經濟可以取得較快的發展速度,但相對落后的地區,由于資源投入主要來自于外界,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隨著人力、土地成本的增加,資源的邊際收益會逐漸趨于零,原先的優勢相對減弱,資源流入速度逐漸減慢并停止,增長速度將趨于停滯,甚至會出現負增長。因此,即使粗放式增長方式實現了某種程度的“跨越式”發展,也只是短期的、局部的,從長期來看,落后的局面無法徹底改變。
人力資本質量投資探討
摘要:本文從人力資本概念入手,著重介紹以人力資本的投入產出為基礎和以技術內生化經濟增長模型為基礎的人力資本測度體系,并試對人力資本測度方法做一個綜述。
關鍵詞:人力資本;測度方法;綜述
提高人力資源的質量需要進行投資,而這種投資行為獲取的人力資本流量、存量究竟為多大,這就需要對人力資本投入和產出進行測度,本文從人力資本的概念入手,力圖對人力資本的測度方法做一個綜述。
一、人力資本測度的角度
對勞動力要素的研究的不斷深入導致了人力資本的概念的提出,另一方面對人力資本概念不同程度的理解也決定了人力資本測度的角度。
我們可以把人力資本看作是活的資本、投資的結果、能帶來收益的資本。作為活的資本,它凝結于勞動者體內,表現為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健康、體能,其中真正反映人力資本質量的是勞動者的智能,人力資本數量即為擁有智能來創造價值的勞動力的數量。但是對這種無形的勞動力智能本身無法進行精確度量。因此測度人力資本一般從兩個角度:一是從人力資本的直接投入角度度量,即認為人力資本由投資費用轉化而來,沒有費用的投入就不會得到,因此對人力資本的計量,是對人力資本投入費用的歸集;二是從人力資本的產出的角度度量,認為勞動力擁有的人力資本價值,可通過生產勞動的轉移、交換、并實現價值的增值而體現,對人力資本貢獻的度量實際上也是對人力資本存量的測度。
江蘇農業制約因素與對策透析
摘要:研究農業現代化進程必須關注資本投入,因為資本投入是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推動力。江蘇的農業現代化目前只是處于初級階段,其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內在聯系和規律。制約江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有資本投入不足、土地資源緊缺、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緩慢等。因此應完善農業資本投入體系、允許土地適度流轉、建立確保農業人才成長的農業教育機制等。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測評;制約因素;資本投入
一、農業現代化基本理論
農業現代化過程是一個非均衡狀態的開放系統,該系統的高效運行,要求系統內各要素之間、各要素與系統環境之間、政府和農民之間的協同關系,它是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歷史過程及實現現代農業后的一種狀態。研究農業現代化進程,必須關注資本投入對農業現代化的推動作用。以資本投入作切入點研究農業現代化進程時,包括物質資本投入、人力資本投入和技術資本投入。
1.物質資本投入是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基本保證。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本的投入,必須依據物質資本投入為載體。以某種生產工具所代表的某種技術水平足以判斷采用該技術的時代是處于何種歷史發展階段,所以,以物質資本投入推進生產工具的技術改進是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基本保證。
2.技術資本投入是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核心推動力。為使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必須打破傳統農業均衡的基礎,注入現代農業科技,提高農業生產要素的生產力。農業現代化的內容之一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科學文化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通過科學技術不僅可以改變農業生產結構、勞動力結構和資源結構,還可以改變農業的管理體制、勞動方式及生產者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因此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和推廣應用,推動著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
一、模型的選擇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理論研究及對前人經濟增長模型的歸納,對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分析的典型模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我國學者王金營的有效勞動模型,其在巴羅[9]兩種生產要素不變報酬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數模型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將人力資本存量取代了巴羅經濟增長模型中的勞動投入量,并創造出包含有效勞動投入的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即有效勞動模型[10],其函數表示形式為:(1)公式(1)中,Yt為t期的經濟總產出,A為技術水平,Kt為t期的物質資本投入,Ht為勞動力生產當中的有效勞動投入,由勞動力投入數量乘以人力資本水平得到,α、β為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產出的彈性系數,ε為隨機擾動項。另一類是盧卡斯的人力資本溢出模型,盧卡斯將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類似于物質資本投入的人力資本,這部分人力資本像其他物質資本投入一樣,隨著投入數量的增加會出現邊際報酬遞減,即人力資本個體本身對經濟增長產生的效應,稱為人力資本的內部效應;另一部分是人力資本對社會其他要素的外部效應,即脫離個體自身而存在的人力資本的社會遺傳,人力資本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中的各種生產要素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綜合效應,這種綜合效應反過來又會對整個社會人力資本水平產生正向影響,這部分人力資本的溢出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要素投入的規模報酬遞減,而使得區域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成為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的內在源泉[11]-[12],根據盧卡斯的“人力資本外溢模型”(1998)[13],其經濟增長模型為:水平,Kt為t期的資本投入,Ht為人力資本存量,ht為t期的人力資本水平,人力資本存量等于勞動力數量與人力資本平均水平的乘積,β、1-β、γ分別為資本、人力資本存量及人力資本水平的產出彈性系數(均在0到1之間)[14]。文章認為改進后的盧卡斯人力資本溢出模型更能夠準確地衡量人力資本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因此文章采用該模型對內蒙古地區經濟增長進行分析。
二、數據的獲取與整理
(一)經濟總量
地區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產出,按照時間序列的地區生產總值也可反映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大多數學者采用此指標來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總量,文章亦即采用這種衡量方法,用內蒙古地區相應年度的地區生產總值來衡量地區經濟增長總量,用Yt表示。數據來源于2020年的《內蒙古統計年鑒》,由于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為內蒙古地區的名義地區生產總值,考慮到物價指數產生的影響,名義地區生產總值并不能夠準確地反映出當年的實際經濟產出情況,為了扣除價格因素的影響,文章將其縮減為以2000年為基期的不變價地區生產總值。
(二)物質資本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