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基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9 08:50: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軟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淤泥軟土地基處理分析
摘要:目前,軟土地基處理的方法有預壓法、換填法、強夯法和強夯置換法、砂石樁法、水泥土攪拌法及其他地基處理法。本文著重介紹各個方法的施工工藝及流程,然后對于相同地質條件的軟土地基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剖析地基處理的重點,最后根據處理結果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案。
關鍵詞:淤泥;軟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堆載預壓法
0工程概況及初步分析
某地區建筑場地擬建二層框架結構房屋,建筑平面,室外標高為8.4m(±0.000),根據地質資料,現有場地標高為1.64m,需填土6.76m,土層依次如下:第一層為素填土,厚度0.5m;第二層為淤泥,厚度為11.4m,為高壓縮性土,壓縮模量Es=1.73MPa,固結系數Ch=Cv=1.0x10-3cm2/s;第三層為粉質黏土夾碎石,厚度為4.6m,為中壓縮性土,壓縮模量Es=4.96MPa;第四層為淤泥質黏土,厚度為2.5m,壓縮模量Es=1.85MPa;第五層為粉質黏土,厚度為5.4m,壓縮模量Es=4.3MPa;第六層為淤泥質黏土,厚度為3.2m,壓縮模量Es=1.85MPa;第七層為粗角礫土,厚度為2.2m,壓縮模量Es=10MPa;第八層為粉質黏土,厚度為12.9m,壓縮模量Es=4.8MPa。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對于高壓縮性土地基,框架結構相鄰柱基沉降差為0.003L(L為相鄰柱距),經過初步估算,柱底內力標準值分別約為600KN和1000KN,柱距6米,容許的沉降差為18mm。
在施工主體結構基礎前期,由于場地需要回填土而且較厚,在回填施工時期,回填土屬于外加荷載,此時按荷載考慮計算場地的沉降,總沉降量達到1316.34mm。各層沉降量為:第一層淤泥沉降量為946.9mm,占總沉降量的71.9%;第二層淤泥沉降量為131.6mm,占總沉降量的10.0%;第三層淤泥沉降量為189.4mm,占總沉降量的14.4%;第四層淤泥沉降量為48.4mm,占總沉降量的3.7%。此過程為固結排水沉降過程,隨時間的發展場地土趨于穩定。在沉降基本完成時,進行主體結構基礎施工,此時場地土體性質發生變化,此時各層土的承載力和壓縮模量均會有所增加,假設均比原來土體增加1.1倍此時按回填土承載力特征值fak=100Kpa,估算C軸交5軸及6軸柱基礎A、B大小,分別為2m×3m和4.0m×4.0m,柱基A總沉降量為55.24mm,占回填土沉降量的4.2%,柱基B總沉降量為71.34mm,占回填土沉降量的5.4%,沉降差16.1mm,小于規范容許值18mm。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未進行任何地基處理的情況下,前期沉降占絕大部分,而后期采用獨立擴展基礎已能滿足承載力且無軟弱下臥層和變形要求。因此,地基處理的重點在于加速固結排水過程,減少回填土引起的沉降。
1地基處理措施
道路軟路基作業技術
1換填法處理軟土路基施工技術
1.1換填墊層材料
換填墊層材料選擇過程中,最好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其中粗砂、中砂、細砂、礫石、礦渣、碎石、石屑、2∶8或3∶7的灰土,粉土或粉質黏土等素土等都可以作為換填墊層的材料選擇使用,粉土或純細砂一般不取做換填墊層的材料。選擇采用中、粗砂料作換填墊層材料,不僅能達到要求,還可滿足防震的目的,但要選用含泥量少,級配較好的砂料,也有采用土工纖維布、水泥土等方法加固換填墊層。
1.2換填墊層的施工技術
(1)施工要求。①將原路基一定深度范圍內的軟土挖除,按圖紙或監理工程師的要求,分層鋪筑松厚不得超過400mm,清除后再進行基底碾壓,但碾壓后壓實度達到90%時再進行回填,填筑前根據,松鋪厚度,回填分層鋪筑符合要求的砂礫,計算鋪筑面積,由施工員指揮卸料,確保松鋪厚度均勻,采用裝載機平整,寬度應超出路基邊腳50cm。②用裝載機平整,待平整后用20T以上的壓路機碾壓,震動壓路機震8遍,一般就可以達到密實度要求。需要運用“先靜壓后振動”、“先兩邊后中間”的原則施工;碾壓時應嚴格按照,先壓邊緣、后壓中間、直線段和大半徑曲線段順序碾壓的原則進行;因有較大的超高,小半徑曲線段碾壓順序應先低(內側)后高(外側)。③輪重疊輪寬的1/3~1/2的控制范圍,當壓路機碾壓時,碾壓速度要控制在2km/h以內,采用交錯進退的模式進行鋪設路段的碾壓,按照一定的速度進行,避免過快過慢,造成影響壓實效果的現象發生。在碾壓至填筑段兩頭時,為了避免壓實好的土層遭到破壞,需要嚴禁急剎車的現象發生。④對于兩個相鄰段的交接處不可以在同一時間進行填筑施工,若土方路堤分幾個作業段施工時,則先填筑段按1∶1坡度分層留臺階;若兩段必須同時進行施工,則需要對分層的連接處做好相互交疊的處理,其搭接長度不小于2m。對于特殊部位選擇用小型夯實機進行人工夯實,如填挖交界處壓路機壓不到的地方,嚴格按照試驗的控制進行碾壓施工。停止振動的標志就是當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時,進行用平地機精平,再進行靜壓收面,同時報監理工程師檢查。⑤對于特殊的部位可以采取分層填筑、層層碾壓施工,如對池塘處的軟土路基進行處理時即可選用,在邊坡平臺以下部分邊坡采用干砌片石全面防護。
(2)施工工藝。①分層填筑:分層填筑,進行分層填筑壓實,每層壓實厚度20cm。②攤鋪整平:填料采用裝載機初平,為了使填料攤鋪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需要選用平地機進行二次平整。③機械碾壓:碾壓按照“先輕,后重”、“先兩側,后中間”、“先靜壓,后振動碾壓”、“先慢,后快”的基本程序進行。
砂礫墊層軟基處理分析論文
摘要:砂礫墊層是土木工程中處理異常地基的比較常用且經濟可行的方法,結合廊泊公路廊坊市南出口至保津高速段改擴建工程工程實際沿線工程地質具體情況,采用砂礫墊層處理公路工程和涵洞工程軟基的設計與實踐,詳述了砂礫墊層的設計及施工處理方法和要點,實踐證明砂礫墊層應用于動力荷載作用下的道路及橋涵工程同樣經濟可行。
關鍵詞:砂礫墊層軟基處理設計與實踐
1.0工程概況
廊泊公路是廊坊市通往南部地區的重要干線公路,也是沿線地區溝通天津、滄州等地的重要通道。廊泊公路廊坊市南出口至保津高速段是廊泊公路的一部分,是京津塘、保津和石黃三條高速公路的重要連接線,也是廊坊市公路網規劃建設的主骨架公路之一。設計總里程全長41.768Km,均采用部頒平原微丘一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為100Km/h。路線自大王務村南的北小埝(樁號K5+010)進入永定河泛區,沿舊路行進至南辛莊村北處改走新線,跨越北遙堤(樁號K17+800)后走出泛區,泛區段長12.77Km。泛區地層為近洪積區、湖沼堆積,第四系湖海沉積相地質,區域淺層地下水為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水位埋深基本在2.80~4.35m間,水位埋深受季節、氣候、降水等因素影響而有所變化。持力層大致分為3層,第一層為表面耕植土,平均厚度約0.4m;第二層為黃色亞砂土,軟塑至硬塑狀態,平均厚度0.3~4.0m,承載力為130KPa;第三層為褐灰色亞粘土,軟塑,局部硬塑,夾粘土薄層,平均厚度3.3m,承載力120KPa。
廊泊公路的泛區段路面結構設計高度為26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18cm厚石灰粉煤灰碎石,二灰碎石路基淺埋在第二層土上,路床地基之上為30cm厚隔離墊層。去年第一工期時間,第一公路工程公司在泛區段永定河大堤北側K15+345——K17+240段長1895m范圍內公路工程和涵洞工程不同程度地遇到故河道、暗溝、枯井、村落遺址、軟土等異常地基。異常地基沒有規律,故河道開挖后暴露的是松軟的含水量達48%的粘土軟基,深度較淺,厚度一般在0~1.3m之間,深淺分布不規律,是地基處理的難點。所以整段地基都需要進行這方面處理。軟基數據見表1.1。
表1.1軟基探坑位置及標高、厚度資料
道路軟基處理設計構思綜述
相較于普通的城市道路來說,城市居住區之間的道路與其是大不同的。未施工前的居住區之間的城市道路,基本上都是使用路兩側的廢土來堆積的,由于厚度均較大,在施工時就形成了道路基礎的軟基。盡管在處理普通城市道路軟基的問題上有很多種解決方法,但是因為道路處于居住區之間這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我們不得不考慮方案是否會對兩側小區建筑的安全產生不良影響,且不能對居民的生活產生影響。這就加大了處理適合居住區之間的城市道路的問題的難度。所以,確立居住區之間城市道路的軟基處理方案,一直是道路設計的重心。
1.工程概況
此次實施工程的對象區域內土地規劃均為居住、商業、辦公用地,區域內的規劃為:規劃居住區建于玉蘭路兩側,截至目前為止,區域內已建成林業新村東西兩個小區,并且預計將兒童公園建立在道路終點南側。道路全長1011.316m,從南北向,將道路等級規劃為城市次干路I級,道路紅線寬度為24m,橫斷面設置為單幅路形式,雙向四車道:2×7.5m(機動車道)+2×4.5m(非機動車及人行道)=24m,工程采用瀝青砼路面。經過仔細的勘察,我們發現線路分布的主要地層有素填土、耕土、淤泥質土,第四系(Q)洪沖積粉質黏土、圓礫以及第三系(E)湖相沉積的強風化泥巖、粉砂巖互層,地層自上而下描述為:
1.1素填土①:灰色、灰黃色、灰褐色、褐色、黃褐色,稍濕~濕,土質較為松散,局部屬于稍密、一直到中密狀,主要組成物質為:泥巖、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黏性土、圓礫等。局部地段含有約15%的礫石,部分地段還夾雜了很少的斷磚頭、瓦礫碎片等建筑垃圾,局部地段夾0.10m~0.50m厚的鐵錳質或鈣質膠結層。
1.2耕土①:褐黃色,微濕,稍密狀,主要由粉性土及礫石組成,含有少量植物根系和有機質,該層場地內主要分布于原山坡地、果園等現狀地形未遭受破壞的地段,厚度徘徊于0.20m~0.80m之間不等,平均厚度達到0.38m,具有高壓縮性。
1.3淤泥質土②:深灰色、灰色,很濕~飽和,主要為軟塑狀,局部呈現流塑狀,組成物質為黏性土、粉土等,含腐殖質、炭化物和有機質,強度較低。
淤泥質軟土地基分析論文
淤泥土的主要物理特性:一是含有很多的細顆粒及大量的有機物腐植質。二是顏色呈深灰或暗綠色,有臭味。三是一般天然含水量在40%~70%之間,有的大于70%;孔隙比>1.0;天然容重在15~18kN/m3之間。
其力學性質為強度低、壓縮性大、滲透性小。
鑒于淤泥質軟土地基承載力低,壓縮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滿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設計要求,故需進行處理。根據軟土地基處理的原理和作用,江蘇省阜寧縣水利局在多年水利工程建設實踐中,積累了幾種簡單易行、經濟效益較高的淤泥土處理方法,現淺述如下:
1.樁基法
當淤土層較厚,難以大面積進行深處理時,對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打樁的辦法進行加固處理。
①當淤土層厚度小于5m時,宜打砂樁或石灰樁,通過吸水和排水來擠密淤土,使其孔隙比小于1,以達到一般地基要求。
基于軟土地基橋梁隧道施工研究
摘要:作為橋梁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地質結構,軟土地基對橋梁建設的影響至關重要,如何保證橋梁的建筑質量,軟土地基施工是關鍵的環節之一。在橋梁建設中,解決軟土地基施工過程面臨的難題對保證橋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軟土地基在橋梁施工過程中出現因外力變形的情況較為頻繁,這是由于其具有土層強度較低、易壓縮的特性,從而對橋梁整體建設造成影響,降低地基強度,進而使整體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因此,軟土地基建設是橋梁建設的關鍵環節,必須要在施工過程中利用更為有效的施工技術保證軟土地基的質量,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應該強化軟土地基的質量,從而保證橋梁建設的整體質量。本文從基于軟土地基的橋梁施工技術的角度進行了研究,探討優化施工技術的策略。
關鍵詞:軟土地基;橋梁;施工技術
1引言
在建筑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對建筑項目質量的要求也隨之增長,促進了我國建筑工藝的上升,對解決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的難題具有重要作用。作為我國重要的基礎性建筑設施,橋梁工程建設數量在近年來不斷攀升,是我國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近年來,橋梁工程質量的要求不斷。軟土地基施工是橋梁工程建設過程的重難點,如果軟土地基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軟土地基結構就會出現問題,從而對橋梁工程整體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如何優化軟土地基施工是橋梁施工中的關鍵。
2軟土地基
2.1概念。軟土地基的主要材料就是軟土,這種材料的結構是由淤泥和淤泥質土混合而成。這種材料相比于其他土質具有非常粘的特點,軟土大多分布在湖泊山川等地,水分含量較多,穩定性弱是其最為明顯的缺陷,這就造成了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沒有良好的穩定性導致軟土非常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產生變形、裂痕等問題,采用軟土進行建設的橋梁地基如果沒有進行科學有效的技術進行施工,會造成工程建設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問題,不能完全地滿足橋梁建設施工需求。在橋梁施工地基建設過程中,選用軟土進行建設的比重非常高,但是其土質特性,抵抗外力的性能較弱,所以,當橋梁施工中采用軟土材料進行地基建設,必須要對地基進行加固,提高軟土地基的可靠性、穩定性,保證軟土地基避免因外界施加的壓力造成地基變形,有效解決軟土地基施工難題,從而提高橋梁整體施工質量。2.2特點。采用軟土建設而成的軟土地基,由于土質緊密性不強,土質中顆粒狀結構較多,并且具有較大的縫隙。同時,軟土含水量較大,并且其縫隙大,雖然形成了易于壓縮特性,但是也導致其穩定性不足,受外力影響會非常容易產生變形,導致出現大范圍沉降現象,對橋梁的安全性產生嚴重的影響,為實際的建筑工程使用帶來施工難題,影響實際使用效果。因此,在實際的施工應用過程中必須對軟土地基進行施工加固,提高其穩定性,保證其結構不受外界壓力而產生變形裂縫的問題。坍塌問題是橋梁建設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對橋梁結構進行加固時,應該重點優化橋梁軟土地基的加固方式,提高加固方式的有效性,避免因軟土地基的土層結構不穩定而造成嚴重后果,保證橋梁結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保證整體工程建設質量。
提升基層銀行軟實力思考
**年以來,人民銀行大豐市支行積極響應上級行黨委發出的“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的號召,積極開展形式多樣、扎實有效的“創爭”活動,努力提高全行員工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了履職能力的提高。
一、精心組織,點面兼顧,建立和完善“創爭”活動的網絡
大張旗鼓,全力造勢。通過召開各種形式的會議,教育全體員工從支行發展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創爭”活動的重要意義,統一思想認識,形成濃厚的“創爭”氛圍。同時,向全行員工發出開展“創爭”活動的倡議書,大力傳播“知識也要與時俱進”、“知識改變命運”、“終身學習”等理念,讓大家理解學習行為和知識更新的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使“創爭”活動能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鳴和行動上的響應。
上下聯動,整體推進。成立由一把手任組長的“創爭”活動領導小組,形成以黨組為龍頭、工會牽頭、支部協助,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創爭”活動網絡。以工會小組為單位成立讀書學習小組,指導、督促、保障員工讀書學習活動順利開展。通過建立不同形式的學習組織,把學習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角落,形成整個團隊“大學習”的格局。
選擇載體,融會貫通。將“創爭”活動與黨組中心組學習相結合,與黨員理論學習相結合,與宣傳專題教育相結合,與崗位任職資格培訓相結合,與調研工作相結合,與爭先創優相結合。鼓勵員工朝“一專多能”的方向發展,做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確保員工教育培訓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同時,以業務骨干為主要力量,成立重點調研課題小組、創新項目攻關小組,圍繞調研和創新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學習活動。
二、整章建制,遠近兼取,構筑和強化“創爭”活動的機制
水利工程軟基基礎處理技術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在日常水利工程施工中對于一些軟土地基情況的處理方法,探索了軟土地基的特點,分析了應用軟基基礎處理技術的重要意義。同時總結了水利施工期間所采取的軟基基礎處理技術的種類和方法,以期能夠不斷地提高我國水利工程基礎建設質量,促進水利事業的不斷發展及完善。
關鍵詞:水利工程;軟基處理;處理技術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水利事業方面也逐步地新建起較多的水利工程。對于施工過程中的地基處理工作可以說是整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的關鍵處理環節,一旦出現不能較好地處理地基問題,很可能會導致后續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對于軟土地基來說,由于軟土自身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含水量較高、缺乏足夠強度等問題,因此在水利工程起始階段必須要處理好軟土地基部分的工作內容,防止出現由于軟基問題而引發的后續水利工程無法進一步進行的情況。
1軟土地基的特點
1.1承載過程中的抗變形能力相對較弱
根據相關文獻,相較普通地基,對于軟土地基來說,其對外界的抗壓能力較弱。所以說,在水利工程的使用階段,一旦受到來自外界的壓力超過一定的界限,那么軟土地基就可能由于無法承受而導致一定的變形,甚至可能導致出現工程坍塌的后果。
探析軟土路基處理以及路基施工管理
[摘要]我國人口比較密集,土地類型復雜,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國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的,特別是對于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種的地質而言,也存在著較多的不良地基。比較典型的就是軟土路基,該路基在很大程度上嚴重約束著公路領域的穩定發展。其具有的特點比較明顯,對于軟土路基的影響和性能和有關處理方式,均得到了建筑管理人員的重視。在本文中,重點論述了軟土路基處理以及路基施工管理情況。
[關鍵詞]軟土路基;施工處理;施工管理
1軟土路基的基本論述
1.1軟土路基的基本特點
在軟土路基中,從客觀上可以看出來,淤泥和淤泥質土的總稱便是軟土,這是因為湖河和沼澤等多種壓縮性比較高的路基之間的縫隙距離比較大,抗剪強度比較弱,而且自然的含水量會比較強,因此細粒土大多數是軟土。在比較弱的土層中,絕大部分包括很多有機物質,但是在軟土路基中,存在比較明顯的特點,本身的承載力較低,因此,軟土對于路基的施工管理影響比較大。
1.2軟土對路基的施工影響
水利施工軟地基處理方式
社會的進步使得農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水利工程又是農業穩步發展的有效保障,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全國各地涌現出一股水利工程建設熱潮,而水利工程的建設區域靠近河湖、海灘、沼澤,其土質多為軟性,軟土地基處理問題成為水利施工的頭等難題。
1軟土地基的特點
1.1孔隙比高。同一環境下,軟土孑L隙比一般要比重塑土孔隙比高2o%N40%,軟土的這一特性是因為在土質緩慢沉積過程中,土質中的顆粒接觸點形成了膠結而缺乏跟重塑土類似的壓密步驟。
1.2壓縮性高。軟土壓縮曲線很有特色,其初始段平緩,當壓力超過某一應力時出現陡降段,壓力過后又出現另一個陡降段,這樣在經過過了一段壓力區間后,軟土土樣的壓縮曲線斜率就呈現出突變到漸變的特性。
1.3透水性低。軟土抗剪強度多在20kPa以下,透水性能弱,豎向滲透系數在l0—8—6em/s之間,不利地基排水,地基中的孔隙水壓力較高,影響了地基的沉降,使得建筑物沉降時問也延長。
1.4靈敏度高。軟土的高靈敏度體現在觸變性上,振動原狀軟土,破壞了軟土結構的連接,會使軟土的強度降低甚至把軟土變成稀釋狀,這樣易導致沉降、側向滑動、基底面側向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