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9 11:02: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褥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褥瘡護理新成果
褥褥瘡主要是由于長期受壓而使血液循環發生障礙或者神經營養發生紊亂,使得局部組織營養不良、細胞缺血而引發的軟組織壞死,是一種常見的發生在昏迷、營養不良或者長期臥床不起的嚴重疾病患者身上的并發癥。褥瘡的產生往往會加重患者基礎疾病的病情,并使病程延長,嚴重的甚至會繼發其他感染,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危害。褥瘡護理是護理人員必須面對并解決的難題,筆者積累多年的褥瘡護理經驗,對褥瘡護理新進展做出簡要介紹。
1褥瘡產生的危險因素
1.1外部危險因素
褥瘡產生的外部危險因素主要是壓力因素及環境因素,患者往往因為處在潮濕的環境中、身體受到壓力壓迫而又長期不動而產生褥瘡。外部壓力通過施加于患者骨骼的突出位置,使得施壓部位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長期如此就會產生褥瘡。劉長云[1]認為皮下的軟組織,尤其是骨隆突位置的皮下軟組織,極容易因為體重壓力超過毛細血管所能承受的壓力而引發局部血流阻斷,造成局部缺氧,局部缺氧持續2h左右就會產生褥瘡。
1.2患者個體因素
褥瘡多發于老年患者,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認知能力降低、大小便失禁,而又長期臥床而無法翻身。有腎病綜合征、糖尿病、高血壓等嚴重負氮平衡疾病的患者,由于代謝功能紊亂,患者體質較虛弱,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極容易因為軟組織血液循環障礙或者組織損耗而缺乏營養而引發褥瘡。
褥瘡預報護理探討論文
【關鍵詞】褥瘡;預報;監控;護理體會
褥瘡是局部軟組織持續受壓導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壞死后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發生水皰、潰瘍或壞疽。隨著社會的老齡化和心腦疾病、腫瘤呈高發病率,臨床上住院患者的高齡化以及慢性病等引起長期臥床的患者也呈上升趨勢,這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礎護理中預防褥瘡是最關鍵的?,F將我院實施的褥瘡預報及監控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1般資料2007年1~10月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醫院共預報褥瘡監控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齡69~93歲,平均81歲,住院天數2~132天,平均67天。其中84例經過多項預防措施,沒有發生褥瘡,另3例患者因特殊病情發生了難免褥瘡。而在臨床上發現漏報褥瘡監控的4例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發生了褥瘡。
1.2方法根據不同的病情和臨床醫療的需要,對因非護理不當而易誘發或導致難免褥瘡發生的患者進行預報及監控。總共填寫預報褥瘡監控表89份,經臨床驗證2例不屬預報范圍,其他87例均屬高危難免褥瘡發生者,并進行了確定和實行了監控。
2監控方法
褥瘡治療與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褥瘡
褥瘡(又名壓迫性潰瘍)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到障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潰爛和組織壞死。
1原因
(1)褥瘡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可分為外源性、原發性、內源性及繼發性等類型。(2)患者長期臥床,長時間不改變體位,使局部皮膚受壓過久,導致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組織營養不良,常見于昏迷、癱瘓、晚期癌、年老體弱、水腫等患者。(3)皮膚經常受潮濕、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大小便失禁、床單、被褥、衣服皺折不平、床上有渣屑等),使皮膚抵抗力降低。(4)由于疾病、手術、骨折等使肢體長期制動。(5)使用石膏繃帶、夾板時,松緊不適宜,襯墊不當,致使局部血液循環不良。(6)全身營養缺乏,如癌晚期、低蛋白血癥、貧血、消耗性疾病及惡病質。
2好發部位
比較典型的褥瘡發生部位為骶骨、股骨大轉子、坐骨粗隆、足跟、外踝及耳廓。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長期臥床不變換體位時產生褥瘡最危險的部位。
黃連素濕潤燒傷膏治療褥瘡論文
【關鍵詞】黃連素+濕潤燒傷膏褥瘡
通過使用“黃連素+濕潤燒傷膏”治療褥瘡患者的體會,總結出其對褥瘡創面有很好的促進愈合作用。2007年1~7月收治入院時就帶有褥瘡的危重、長期臥床患者10例,在褥瘡護理中用黃連素與濕潤燒傷膏局部外涂,每日2次。10例患者,除1例因原發病治療及搶救無效后死亡,其余9例均治愈,平均愈合時間31天?!包S連素+濕潤燒傷膏”在治療褥瘡中有良好的作用。
1臨床資料
本組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年齡最大86歲,最小55歲,平均年齡70歲。褥瘡發病部位,肘關節、臀部、骶尾部、耳后、兩側髖關節、背部面積不等,深淺不一,深度可達肌層,1例達骨組織,面積,5例4cm×5cm2,3例2cm×3cm2,1例10cm×8cm2,1例6cm×8cm2。Ⅰ期褥瘡6例,Ⅱ期褥瘡4例。
2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
2.1臥位
褥瘡針對性預防護理策略論文
【摘要】褥瘡的防護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難點之一,本文分別從褥瘡形成的相關因素、褥瘡的預防、褥瘡的分期及褥瘡的護理等幾個方面進行綜述,以期指導臨床護理工作。
【關鍵詞】褥瘡;護理;形成因素;預防措施
褥瘡(又稱壓瘡、壓力性潰瘍)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障礙,皮膚和皮下組織不能得到所需營養物質而失去正常的功能,形成血液阻塞的壞死狀態。褥瘡一但發生,將給病人及家屬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長期以來,護理界一直在尋找一些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褥瘡的方法。
一、褥瘡形成的相關因素
1.1超常的壓力實驗證明:當局部組織受壓超過微細動脈的壓力319~414kPa/cm2時,軟組織中的毛細血管血流阻滯,引起組織缺氧則發生局部壞死。在臨床中,肥胖,胸、腹水或水腫患者的超常體重,可增加特重部位的壓力。
1.2施壓時間過長如果壓力能夠及時緩解,使受壓的血管擴張,則可重新恢復血供和氧供。而當913kpa/cm2持續2h以上時,組織中會有中性粒細胞或淋巴細胞浸潤,產生不可逆的組織損壞。毛細血管灌注壓約30mmHg(4kPa),為正常血壓的1/4。在皮膚和皮下組織內,特別是在骨隆突部位,體重的壓力超過毛細血管壓力,引起血液阻斷和缺氧,壓迫時間過長,可導致組織壞死。
褥瘡中藥外敷臨床護理診療論文
【關鍵詞】褥瘡中西醫結合療法中藥外敷護理
【摘要】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營養缺乏,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組織破損和壞死。當患者局部皮膚長期受力、過度肥胖、皮膚水腫、老齡患者和高熱患者及工作中矯形器械使用不當等情況下,極易導致壓瘡的發生。紅花、酒精可活血化瘀,有抗菌、消炎、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而半透膜敷料能夠保溫、保濕,降低對局部的摩擦,三者有機結合,用于臨床壓瘡的防治,收到了較好的療效。2008-01—2008-06,我們采用紅花酒精結合半透膜敷料對100例壓瘡患者進行預防,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外科、骨科、內科住院臥床患者100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9例,男29例,女20例,男女之比1.45∶1;年齡42~75歲,平均58歲;腦梗死并發骶尾部1期壓瘡1例,腦梗死22例,腦出血7例,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5例,心肌梗死6例,腦出血手術患者4例,股骨頸骨折牽引2例,腰椎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手術2例。觀察組51例,男30例,女21例,男女之比1.43∶1;年齡40~78歲,平均60歲;腦梗死并發骶尾部1期壓瘡1例,腦梗死22例,腦出血7例,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5例,心肌梗死6例,腦出血手術患者4例,股骨頸骨折牽引1例,腰椎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手術2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壓瘡部位、壓瘡程度、高危部位皮膚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骨科護理質量管理中褥瘡風險研究
褥瘡又稱為壓力性潰瘍、壓瘡,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癥狀,主要是由于患者局部組織受到長時間的擠壓,阻礙了血液循環,使組織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最終導致皮下組織潰爛和壞死[1]。骨科住院患者由于手術時間長,多數需要石膏固定并常期臥床,因此褥瘡的發生率高于普通病房患者。目前國內骨科護理管理中對患者褥瘡的評估體系還不完善,重點還是放在褥瘡的護理上,不利于褥瘡的預防。在國外骨科護理中,褥瘡風險預告表通過對患者發生褥瘡的危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預測、篩選褥瘡患者。我院骨科護理小組在國外研究的基礎上,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我院骨科接收的住院患者124例為研究對象,制定褥瘡風險預告表并評估分析患者的褥瘡風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我院骨科接收的住院患者12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6例,女58例;年齡為8~89歲,平均66.45歲;手術患者111例,非手術患者13例;其中院外帶入褥瘡患者6例。采用歷史對照法將124例褥瘡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為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入選的60例住院患者,觀察組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入選的64例住院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后臥床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中實施傳統褥瘡護理管理,采用傳統的臨床經驗法對患者進行護理,減少對患者皮下組織的壓力,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數,保護患者皮膚,注重全身營養,增加患者皮膚的抵抗力。觀察組由骨科護理人員在Braden危險因素評估的基礎上制定出褥瘡風險預告表。院外帶入褥瘡患者和評估為難免褥瘡患者進行填表匯報,一式兩份,護理人員檢查后及時進行處理,將患者資料在24h內上報。及時評估褥瘡患者的病情,1次/周,并仔細記錄,直到患者出院康復或轉院[2]。具體保護措施如下:患者床頭掛褥瘡警示卡,每2h為患者翻身;每天2次清潔患者皮膚;指導患者及家屬自主預防褥瘡的護理方法、注意事項、翻身技巧等;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增加患者的康復信心。建立并完善護理部、骨科護士長、責任護士的褥瘡三級質量監督體系[3],加強檢查護理工作的落實,并將褥瘡護理管理納入考核標準,對患者褥瘡的預防和護理效果進行歸納總結,加強患者褥瘡預防和轉歸的動態評價。
褥瘡貝復劑藥療臨床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貝復濟治療Ⅱ期以上褥瘡的效果。方法將44例Ⅱ、Ⅲ、Ⅳ期褥瘡病人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2例采用清創、吹氧、貝復濟濕敷治療,對照組采用清創、吹氧、聚維酮碘涂抹敷料包扎療法。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愈時間明顯縮短(P<0.05或0.01)。結論貝復濟治療Ⅱ期以上褥瘡效果顯著。
【關鍵詞】護理;褥瘡;貝復濟/治療
褥瘡是局部軟組織持續受壓,導致組織、細胞缺血、缺氧壞死后引起的皮膚缺損。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近年隨著整體護理的開展,住院期間發生褥瘡基本得以杜絕,但對于康復期相當長的病人如重型顱腦創傷、偏癱、截癱或其它原因需長期使用輪椅患者,在家庭康復過程中,由于得不到適當護理而發生褥瘡。為探討貝復濟治療褥瘡的臨床效果,2003年7月~2006年7月我們分別采用貝復濟、聚維酮碘對Ⅱ期以上褥瘡病人隨機分組對照治療,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44例均為住院前患有褥瘡,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齡18~89歲。重型顱腦損傷42例92處,外傷引起的截癱病人2例6處;褥瘡分布:骶尾部52處,髖部6處,髂嵴8處,內外踝10處,肩胛5處,足跟11處;其中昏迷23例,氣管切開21例;按褥瘡分期:Ⅱ期褥瘡30處,Ⅲ期褥瘡43處,Ⅳ期19處。隨機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2例,兩組病人年齡、性別,褥瘡部位、分期及面積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探索褥瘡病德莫林粉藥療法
摘要:目的探討德莫林粉劑在褥瘡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及護理。方法通過對15例褥瘡患者在常規換藥的基礎上給予德莫林粉劑治療,同時加強全身營養,觀察其療效。結果其中14例Ⅱ~Ⅲ度褥瘡在4~15天內愈合,1例Ⅳ度褥瘡在15天內瘡面范圍明顯縮小,瘡面出現新鮮肉芽組織生長。結論德莫林粉劑外敷治療褥瘡臨床療效肯定,且簡單、經濟、方便,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德莫林粉劑;褥瘡;護理
褥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組織潰爛壞死,是長期臥床患者的一種常見并發癥。采用德莫林粉劑(江蘇陽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外敷治療Ⅱ~Ⅳ度褥瘡15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齡40~76歲,外傷截癱10例,癌癥晚期長期臥床5例,其中Ⅱ度褥瘡11例,Ⅲ度褥瘡3例,Ⅳ度褥瘡1例。發生部位:骶尾部14例,腰部1例,最大瘡面16cm×8cm,最小瘡面6cm×5cm。
二、治療護理
多臟器嚴重損傷伴褥瘡患者護理論文
【關鍵詞】多臟器損傷褥瘡護理
隨著護理學研究范圍的擴大,對臨床護理的要求愈來愈高,因此,開展護理討論,拓展護士思路,為患者為患者擬定一種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成為提高疾病護理質量的又一種途徑。我們于2008年5月14日10∶00由護理部主任、全員各科護士長及本科護士為1例因打架引起多臟器嚴重損傷的特種型患者進行了一次護理討論,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28歲,回族。因55天前被人毆打致重傷,在當地醫院治療,于2008年4月15日轉至我院,門診以“嚴重顱腦外傷、多發性肋骨骨折、褥瘡”收入我科。入院查體:患者神志不清,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2.5mm,對光反射遲鈍,T36.7℃,P94次/min,R23次/min,BP120/70mmHg。查體:患者極度消瘦,已置胃管給予鼻飼,氣管切開,骶尾部見褥瘡約8cm×8cm,深約1cm,創面呈壞死潰瘍期,兩髖骨各見2cm×2cm褥瘡,創面呈淺度潰瘍期,雙下肢肌肉萎縮,雙足下垂,留置導尿,尿道外口有膿性分泌物,入院后給予消炎對癥,創面換藥,靜脈高營養支持。在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患者經常出現煩躁、抽搐。
2護理
體檢護理部主任組織大家入危重病房,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體檢:體溫36.4℃,脈搏94次/min,呼吸22次/min,血壓118/75mmHg?;颊呱裰境蕼\昏迷,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對光反射遲鈍,氣管切開處皮膚發紅,左鼻腔置鼻飼管,右上肢和右下肢呈屈曲狀,無法伸直,骶尾部褥瘡約6cm×6cm,深0.8cm,創面干燥,創緣完整,兩髖骨褥瘡1.5cm×1.5cm,創面干燥,雙下肢肌肉萎縮,雙足下垂,導尿管通暢,尿色清,口腔、會陰及全身皮膚清潔。左足背建一路靜脈通道,床單元清潔、平整,無碎屑,無皺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