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孢蘑菇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0:09: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雙孢蘑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雙孢蘑菇

雙孢蘑菇栽培技術論文

關鍵詞:雙孢蘑菇;林菌間作;栽培技術

林下栽培雙孢蘑菇是利用林地樹木郁閉后至采伐期的地面空閑期以農作物的下腳料為主要原料生產雙孢蘑菇的一種栽培方式。培養基用過后可就地肥田,對改良土壤有利,可促進樹木快速生長。林地能為雙孢菇提供良好的遮陽條件、適宜的溫度和豐富的氧氣,延長雙孢菇的采收時間。林下栽培雙孢菇產量高、品質優,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1季節安排

雙孢蘑菇播種期以當地晝夜平均氣溫能穩定在20~24℃,約35d后下降到15~20℃時為宜。河南北部一般選擇在7月下旬原料預濕,8月上旬堆料發酵,8月底至9月初播種,9月中下旬覆土,10~12月采收秋菇,經越冬管理后翌年3~5月收獲春菇。

2菌種準備

查看全文

雙孢蘑菇栽培技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雙孢蘑菇;林菌間作;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經過生產實踐,探索總結出林下雙孢蘑菇的高產栽培技術,從季節安排、菌種準備、選地建棚、栽培管理的各個方面系統介紹了雙孢蘑菇林菌間作的生產技術。

林下栽培雙孢蘑菇是利用林地樹木郁閉后至采伐期的地面空閑期以農作物的下腳料為主要原料生產雙孢蘑菇的一種栽培方式。培養基用過后可就地肥田,對改良土壤有利,可促進樹木快速生長。林地能為雙孢菇提供良好的遮陽條件、適宜的溫度和豐富的氧氣,延長雙孢菇的采收時間。林下栽培雙孢菇產量高、品質優,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1季節安排

雙孢蘑菇播種期以當地晝夜平均氣溫能穩定在20~24℃,約35d后下降到15~20℃時為宜。河南北部一般選擇在7月下旬原料預濕,8月上旬堆料發酵,8月底至9月初播種,9月中下旬覆土,10~12月采收秋菇,經越冬管理后翌年3~5月收獲春菇。

查看全文

縣雙孢蘑菇發展現狀及對策思考

20*年,我們按照“銀(木)耳保品牌,香菇上規模,蘑菇作補充”的食用菌發展戰略,狠抓了以稻田、大棚、菇房層架等形式的雙孢蘑菇種植示范與推廣,全縣種植面積達800多畝,平均畝收入4000-4500元左右,實現新增產值350—400萬元。

一、發展現狀

(一)規模不斷擴大。民勝、廣納、鐵佛、三合等九個鄉鎮共47個村種植面積達800畝。在露地、大棚、菇房層架式三種栽植方式中,建大棚150余個面積32.2畝,建永久性菇房2個,面積520平方米,露地種植650余畝。

(二)品質更加優良。由于菌種的選育與提純度高,種植方式規范化,加之其原料主要是農作物秸稈、草料、牛糞、油枯等,在種植、生產中不添加任何有害物質,保證了產品的無公害化,使菇達到了色澤白凈、肉質細嫩,進入國際、國內市場后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三)效益明顯提高。今年種植的蘑菇出菇率均達到100%。民勝鎮方山村相當一批種菇戶20*年九月底至十月初即大量產菇,收益十分可觀。四社李文森種菇0.5畝,9月30日開始采菇,目前已產菇1300斤,收入4500多元。其它鄉鎮雖不具備方山村的區位優勢,但按雙孢蘑菇至明年5月中下旬的生產和出菇周期及產出(畝產4000—6000斤,均價2—2.5元/斤)看,種菇的經濟效益遠比糧食生產要高得多。

二、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

雙孢蘑菇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雙孢蘑菇;林菌間作;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經過生產實踐,探索總結出林下雙孢蘑菇的高產栽培技術,從季節安排、菌種準備、選地建棚、栽培管理的各個方面系統介紹了雙孢蘑菇林菌間作的生產技術。

林下栽培雙孢蘑菇是利用林地樹木郁閉后至采伐期的地面空閑期以農作物的下腳料為主要原料生產雙孢蘑菇的一種栽培方式。培養基用過后可就地肥田,對改良土壤有利,可促進樹木快速生長。林地能為雙孢菇提供良好的遮陽條件、適宜的溫度和豐富的氧氣,延長雙孢菇的采收時間。林下栽培雙孢菇產量高、品質優,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1季節安排

雙孢蘑菇播種期以當地晝夜平均氣溫能穩定在20~24℃,約35d后下降到15~20℃時為宜。河南北部一般選擇在7月下旬原料預濕,8月上旬堆料發酵,8月底至9月初播種,9月中下旬覆土,10~12月采收秋菇,經越冬管理后翌年3~5月收獲春菇。

查看全文

非耕地發展菌業循環經濟模式

在甘肅省山丹縣建成以植物秸稈和動物糞便為原料,以戈壁荒灘為基地,以高效、節水、節能、節約耕地為目標,以食用菌生產為手段,以資源的循環利用為目的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對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發展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我們以食用菌產業自身發展規律和技術特點為依據,結合山丹縣自然資源、農藝環境、生產力水平,對山丹縣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可行性、必要性、有效性和基本策略進行了研究,供政府決策、企業和農戶生產時參考.

1在非耕地上發展高效節水型循環經濟的切入途徑和建設內容

利用種植業產生的麥草、玉米桿、玉米芯、淀粉渣等副產品;養殖業產生的豬糞、牛糞、羊糞等副產品做基本原料,建成發酵原料廠和配方原料廠;用發酵原料廠和配方原料廠生產的基質為原料,建成食用菌菌種廠、人工栽培基地和工廠化生產廠;栽培基地和工廠化生產廠生產出食用菌鮮品和菌糠;食用菌鮮品的一部分直接銷售,一部分做食用菌深加工廠的原料;以食用菌菌糠為主要原料建成有機肥料廠、飼料廠和沼氣廠;用有機肥料發展有機無土栽培,生產有機蔬菜;用飼料廠生產的精飼料發展養殖業;以剩余菌糠生產沼氣,用沼渣、沼液做肥料,用沼氣發電,從而實現物質循環和經濟循環.2在非耕地上發展高效節水型循環經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2.1發展以雙孢蘑菇為主推品種的食用菌產業可使山丹縣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山丹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其農業產業結構是以種植業(植物)和養殖業(動物)為主,對菌業(微生物、食用菌)的重視和利用不夠,以往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僅局限在種植業和養殖業范疇內,只對植物種類與數量和動物種類與數量進行了調整,沒有涉及到植物與動物的種類及數比例,如糧經比例調整,由于這種調整方式存在先天不足,農業生產中長期存在的成本高,效益低等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究其原因,山丹縣的農業產業結構是由典型的種植業(農業)和養殖業(畜牧業)組成的兩元結構體系,沒有將菌業(微生物)引入產業經濟循環和生態循環系統,導致物質與能量循環不暢,利用不充分,蘊藏在作物秸稈和動物糞便之中的巨大經濟潛力沒有發揮出來,由于糞草沒有被引入經濟循環和物質循環,沒有被用于發展菌業生產,致使作物秸稈和動物糞便這些本是菌業發展的寶貴原料卻成了堆積如山的“廢物”,甚至成了“害物”.秸稈堆放在農戶的房前屋后,時常引發火災;糞便積累又造成環境污染.若將微生物引入農業生態系統,種植業(植物生產)、養殖業(動物生產)、菌業(微生物生產)協調發展,根據種植業和養殖業兩者副產品的數量決定菌業(食用菌等微生物生產)規模,把當前農業的兩元結構調整為種植業、養殖業和菌業三元結構,將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現狀,變廢為寶,實現物質的循環利用,產業經濟的持續發展.

2.2發展以雙孢蘑菇為主推品種的食用菌產業可利用非耕地,節約耕地

查看全文

菌業轉型升級現狀調研報告

鎮自年引進雙孢蘑菇以來,蘑菇產業在探究中提高,在迂回中發展,為博得國家和省、市、區很多聲譽,發明了“全國雙孢蘑菇之鄉”、“楚天蘑菇第一鎮”的輝煌。近幾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的蘑菇產業發生了一系列深入的轉變,步入了轉型發展、升級發展、科學發展的新階段。

一、新情勢激發轉型發展的新考慮

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迸發,以加工出口為主、外向度較高的蘑菇產業蒙受嚴厲沖擊,菇農的生產效益大幅下降,發展的決心和積極性受挫,情勢非常嚴肅。蘑菇產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在此次沖擊中具體激發。

(一)“家庭生產化”的形式,可繼續發展的才能弱。年以前,全鎮4500多戶、15000多人種菇,基本是一家一個菇棚,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這種傳統的小農生產方法經不住勁風大浪,并且簡略的竹架菇棚可運用年限短,不足繼續不變的發展基本。在“打工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情勢下,“家庭種菇”必定遭到沖擊。

(二)“種類單一化”的形式,抵擋市場風險的才能差。全鎮基本是雙孢蘑菇統一天下。新的危機降臨時,市場呈現大幅動搖,“一菇獨大”的風險原形畢露。

(三)“栽種渙散化”的形式,生產效益低。種菇基本是“遍地開花”,雖說有幾十個蘑菇基地,然則沒有幾個像樣的園區,不足規劃效應。

查看全文

某鎮某年招商引資工作總結

年我鎮的招商引資工作在鎮委、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縣三級干部會議精神,緊緊圍繞“xxxxxxxxxxxx”的經濟發展思路,立足本鎮實際,采取“專班運作、責任到人、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工作方法,突出優勢招商,創優環境招商,放眼長遠招商,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發展,項目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較圓滿的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任務,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一、招商引資項目基本情況

今年縣下達我鎮的項目建設任務是完成個投資萬元以上的稅源型項目,培植個以上年納稅萬元以上的納稅大戶。到月底,全鎮共協定項目個,協議引進資金萬元,目前個項目全部上馬,到位資金余萬元。具體項目如下:引進xx老板xxx投資萬元買斷xxx煤礦,項目資金全部到位;引進本鎮個體老板xxxx投資萬元興建砂廠,項目資金全部到位;引進本縣個體老板xxx投資萬元整體買斷xxx電站,項目資金全部到位;引進xxxx生物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萬元興建的xxxx雙孢蘑菇生產基地,投資全部到位;引進某省溫州個體老板xxxx投資萬元的xxxx特種養殖場,投資到位萬元;由個體老板xxxx投資萬元的xxxx特種養殖場,投資到位萬元;引進本縣老板xxxx投資萬元興建的xxxx塑膠廠,投資到位萬元;引進本縣xxxxx資萬元的xxx旅游山莊開發項目,項目建設資金已全部到位;引進某省老板xxxx投資萬元興建的食用菌收購及保鮮凍庫項目,到位資金萬元;其中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個,年內完成個;完成稅源型項目個。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一定實效,為全鎮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主要工作方法和措施

(一)統一思想、營造氛圍。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統一思想認識,營造全員上陣、齊抓共管的氛圍是關鍵。在年初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了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中心,確立了以“礦產開采、建筑建材、種養加工、旅游開發、第三產業”為主的五個主攻方向。按照“專班運作、責任到人、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工作方法,成立由黨政領導牽頭負責的招商引資工作專班,推行黨政領導掛聯優勢產業,結合實際制訂各村和各單位招商引資獎懲制度,實現了中心工作的轉移。為營造齊招商、招大商的良好氛圍,組織全鎮機關干部和村支部書記赴xxxx考察雙孢蘑菇產業的發展、學習xxxx旅游開發和招商引資的成功經驗等活動,大大激發了各村、各單位和個人的招商熱情,同時,制訂一系列委托招商、全員招商獎勵和激勵政策,對招商引資或項目建設有功人員實施重獎,從而使廣大的干部群眾積極投入到招商工作中,保證了招商引資活力常在,年初就有一銅礦開發業主通過群眾介紹,來我鎮兩個銅礦區進行勘察。通過各種媒體手段,全方位的報道xx、介紹xx,使更多的人了解xxx,為xxx的招商工作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強化領導、明確責任。我鎮成立招商引資工作專班后,由招商專班具體組織、協調全鎮的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專班人員按照“集體決定招商項目,分人落實招商責任,自找項目實施載體,自定項目工作方案”的運作方式,細化工作程序、明確工作任務、嚴明工作紀律、強化工作實效。對專班人員實行定項目、定資金,完善專班工作機制,每月實行工作月報總結和工作計劃,制定下月的工作重點和達到的目標,年終予以責任考核和獎懲兌現;對掛聯產業的黨政領導實行年終責任制,將全年掛產業發展納入民主評議和年終考核的范疇,同時制定考核細則,由鎮長同鎮直單位負責人、村主任分別簽定招商引資目標任務責任書,將項目建設任務的完成與否直接與責任人的工資、獎金掛鉤,年底考核兌現到人,作到硬帳硬接,有效地加大了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督促力度,保證了今年個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查看全文

食用菌病害防治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食用菌;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常會受到一些不良的環境因子和物理化學因子的影響,而出現生長發育中的生理性病變,導致產量下降,品質降低,嚴重時甚至絕收。分析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蟲害是指與食用菌爭奪養分和空間,危害食用菌生長發育,造成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蟲。病害有2類,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蟲害一般有昆蟲、線蟲、螨類及軟體動物。

1侵染性病害與防治

1.1真菌性病害

1.1.1蘑菇濕泡病。蘑菇濕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溫,極易暴發成災,嚴重時顆粒無收。發生癥狀,首先是出現一些白色斑點,并在菇床和培養料上擴展,寄生于子實體,使子實體發生畸型,早期塊狀,后期有菌蓋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變成褐色、軟、濕,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惡臭味。發生原因主要是高溫和通氣不良。防治方法:一是搞好環境衛生,注意菇房清潔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閉薰蒸36h;二要選好栽培季節,第1潮菇出菇期溫度避開25℃以上高溫;三要及時處理病斑,防擴散,并做好治蟲防病,以防昆蟲攜帶傳播;四是藥劑防治,可用1∶800多菌靈或托布津噴灑。

查看全文

食用菌病蟲害及防治論文

論文關鍵詞食用菌;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常會受到一些不良的環境因子和物理化學因子的影響,而出現生長發育中的生理性病變,導致產量下降,品質降低,嚴重時甚至絕收。分析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蟲害是指與食用菌爭奪養分和空間,危害食用菌生長發育,造成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蟲。病害有2類,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蟲害一般有昆蟲、線蟲、螨類及軟體動物。

1侵染性病害與防治

1.1真菌性病害

1.1.1蘑菇濕泡病。蘑菇濕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溫,極易暴發成災,嚴重時顆粒無收。發生癥狀,首先是出現一些白色斑點,并在菇床和培養料上擴展,寄生于子實體,使子實體發生畸型,早期塊狀,后期有菌蓋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變成褐色、軟、濕,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惡臭味。發生原因主要是高溫和通氣不良。防治方法:一是搞好環境衛生,注意菇房清潔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閉薰蒸36h;二要選好栽培季節,第1潮菇出菇期溫度避開25℃以上高溫;三要及時處理病斑,防擴散,并做好治蟲防病,以防昆蟲攜帶傳播;四是藥劑防治,可用1∶800多菌靈或托布津噴灑。

查看全文

食用菌病蟲害防治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食用菌;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常會受到一些不良的環境因子和物理化學因子的影響,而出現生長發育中的生理性病變,導致產量下降,品質降低,嚴重時甚至絕收。分析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蟲害是指與食用菌爭奪養分和空間,危害食用菌生長發育,造成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蟲。病害有2類,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蟲害一般有昆蟲、線蟲、螨類及軟體動物。

1侵染性病害與防治

1.1真菌性病害

1.1.1蘑菇濕泡病。蘑菇濕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溫,極易暴發成災,嚴重時顆粒無收。發生癥狀,首先是出現一些白色斑點,并在菇床和培養料上擴展,寄生于子實體,使子實體發生畸型,早期塊狀,后期有菌蓋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變成褐色、軟、濕,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惡臭味。發生原因主要是高溫和通氣不良。防治方法:一是搞好環境衛生,注意菇房清潔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閉薰蒸36h;二要選好栽培季節,第1潮菇出菇期溫度避開25℃以上高溫;三要及時處理病斑,防擴散,并做好治蟲防病,以防昆蟲攜帶傳播;四是藥劑防治,可用1∶800多菌靈或托布津噴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