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蝦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16:59: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龍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龍蝦

水龍蝦養殖技術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淡水龍蝦;高效;養殖技術

論文摘要從養殖前準備、放苗、投喂、飼養管理和敵、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淡水龍蝦養殖技術,以期為水產養殖戶提供參考。

淡水龍蝦是一種經濟型淡水蝦種,它具有6大特點:一是體大肥美;二是生長快、產量高;三是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四是適應性強,能在惡劣天氣、環境中生存;五是食性雜,既能吃動物性飼料,也能吃人工配合飼料和腐殖質;六是經濟效益高。經磯灘鄉高樂村水產養殖場小面積試養,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并初步摸索了一些養殖經驗。

1養殖前的準備工作

1.1養殖環境與水質要求

選擇通風向陽、環境安靜、水源充足無污染、餌料來源豐富、植被茂盛、溶氧量充足、排灌方便、交通和供電便利的地方建養殖場,可利用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的水,井水和泉水也可使用,要求溶氧4mg/L以上,pH值6~8。

查看全文

水龍蝦養殖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淡水龍蝦;高效;養殖技術

論文摘要從養殖前準備、放苗、投喂、飼養管理和敵、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淡水龍蝦養殖技術,以期為水產養殖戶提供參考。

淡水龍蝦是一種經濟型淡水蝦種,它具有6大特點:一是體大肥美;二是生長快、產量高;三是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四是適應性強,能在惡劣天氣、環境中生存;五是食性雜,既能吃動物性飼料,也能吃人工配合飼料和腐殖質;六是經濟效益高。經磯灘鄉高樂村水產養殖場小面積試養,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并初步摸索了一些養殖經驗。

1養殖前的準備工作

1.1養殖環境與水質要求

選擇通風向陽、環境安靜、水源充足無污染、餌料來源豐富、植被茂盛、溶氧量充足、排灌方便、交通和供電便利的地方建養殖場,可利用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的水,井水和泉水也可使用,要求溶氧4mg/L以上,pH值6~8。

查看全文

市生態島建設科技計劃申報材料

為進一步提升科學技術對*生態島建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推進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圍繞國家和*市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以及《*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重點任務,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緊貼*當地的需求,鼓勵*企業與單位參與的產學研合作研究,特本指南。

一、研究專題和期限

專題一*生態島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研究目標:圍繞引領生態島建設方向、規范生態島建設行為、調控生態島建設進程的總體目標,構建一套能夠體現生態島建設先進性和可操作性要求的*生態島建設指標體系,為*生態島建設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研究內容:評價國內外現有不同空間尺度、地理條件、發展模式的各類指標體系;研究指標體系構建的科學依據與理論方法,提出*生態島建設指標體系的總體框架;針對*生態島建設的重點領域(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及管理等),篩選具體指標,提出指標閾值;圍繞*生態島總體規劃,提升生態功能服務價值,制定*生態島要求的建議方案。

專題二生態城鎮建設技術導則研究

查看全文

水產中心上半年工作總結

2020年水產業發展中心上半年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工作目標,統籌推進肺炎疫情防控和漁業工作,堅持穩中求進,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強制度、補短板、抓落實,堅持不懈穩數量、提質量、轉方式、保生態,持之以恒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漁業安全生產、水產品質量安全形勢保持穩定。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落實黨建等工作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兩會”精神、全面領會關于“三農”工作和關于扶貧工作、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成果。加強調查研究,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和開展好“雙擁”、信訪(綜治)維穩、意識形態等工作。以過硬作風彰顯擔當作為,為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二、全力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期間水產品穩產保供工作

(一)水產中心領導班子,深入養殖戶和專業合作社調研,解決水產品壓塘賣難問題。強化“點對點”聯系機制,加快推動水產品加工企業復工復產,增加壓塘水產品收儲。及時調度水產品供銷信息,加大電商、直供等水產品流通模式拓展力度,紓解水產品滯銷賣難問題。做好存塘水產品病害防治,防范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二)抓好春季漁業生產。加快推進水產苗種繁育企業復工復產,指導開展水產苗種余缺調劑和供需對接,確保苗種供應。加強春季水產養殖生產技術指導,組織開展池塘清淤、消毒,以及進排水系統和養殖設施設備更新改造,做好飼料等物資準備。加快漁業油價補貼資金發放,指導船員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風險防范,有序恢復捕撈生產秩序。

查看全文

美食節活動策劃方案書

華潤雪花·第三屆中國**(國際)美食節活動方案

時間:2005年7月15日—8月31日

地點:**國際會展中心

前言:

為響應省委、省政府關于“唱響主旋律,打造徽文化”的號召,豐富我市美食文化生活,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套高品位的徽文化美食大餐。于2005年7月15日—8月31日期間舉辦“華潤雪花·第三屆中國**(國際)美食節”,旨在通過系列美食文化主題活動,力主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休閑娛樂充滿歡樂、祥和的納涼氛圍,同時進一步定位,展示合肥現代化大城市建設的嶄新風貌,擴大合肥城市對全國的影響,打造高品位美食文化節名片。

本屆美食節在總結上二屆美食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尋求和探索一條以系列主題活動為發展的有效途徑,更好地將美食文化、群眾娛樂休閑文化以及名品展示、展銷等有機結合,其規模更大,水平更高,品種更多,是一次盛大的美食文化節慶活動,是一次質的飛躍,也是餐飲會展的一次挑戰,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也是企業宣傳、形象展示、品牌提升的大好商機。

查看全文

水產發展的工作意見

*縣是全國重點漁業縣。20*年水產養殖總產量2.61萬噸,總產值2.5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29.56%。為促進我縣水產經濟持續、健康、穩步發展,充分挖掘大水面生產潛力,調整、優化養殖結構布局,擴大特種水產養殖規模,壯大水產加工業,實現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加快水產發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自然條件優越

我縣地處長江之濱,有水域面積24萬畝,可養水面16萬畝,水面廣闊,資源豐富。屬江南亞熱帶氣候,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于魚類生長繁育。同時,我縣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非常有利于水產品的運輸,發展水產大有可為。我縣于20*年被列入農業部長江中下游水產優勢產業帶蝦蟹優勢產業區;20*年和20*年分別被江西省政府列入環鄱陽湖資源深度開發“*”、“*”規劃重點縣。

(二)發展潛力巨大

我縣水產養殖歷史悠久,在16萬畝可養水面中,有池塘1.5萬畝、水庫0.5萬畝、河溝0.5萬畝、湖泊13.5萬畝,養殖面積主要集中在湖泊。據20*年年報統計,全縣各類型水面養殖單產分別是:池塘538公斤/畝、水庫265公斤/畝、河溝408公斤/畝、湖泊92公斤/畝,由此可見,小水面養殖產量較高,但湖泊等大水面仍基本處于人放天養狀況,全縣水面平均養殖單產偏低,效益不高。此外,特種水產雖然有較大幅度增長,但沒有形成規模,更未形成產業化。水產品加工通過招商引進的企業,雖然已形成加工出口能力,但因受水產品供應量不足限制,難以發展壯大。為此,加快水產發展步伐,提高養殖水平和效益,加快特種水產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進程,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查看全文

扶貧局脫貧攻堅上半年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我縣克服肺炎疫情影響,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工作,先后開展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夏季攻勢”“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推進十大工程,加快問題整改,補齊短板弱項,脫貧攻堅工作進一步優化,為我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打下堅實基礎?,F將上半年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快各類問題整改。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將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和2019年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為雙組長、有關負責人為副組長、相關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整改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組、宣傳指導組、整改督導組3個組,從14個縣直部門抽調20人集中辦公。二是明確整改任務。主動對標、逐項排查,制定整改任務,明確責任單位,共排查49個具體問題,制定196條整改任務。三是強化督查巡察。建立“周報告、周調度、周研判”機制,對各鄉鎮及12家牽頭單位整改情況進行全面督查巡察,發現問題現場反饋、現場指導,確保各類問題真改實改徹底改。堅持倒排工期、盤點銷號,截至6月15日,49個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196條整改任務已全部落實到位。

(二)開展掛牌督戰,堅決攻克深度貧困。一是明確督戰內容。聚焦剩余的1613戶3492名貧困人口,實行掛牌督戰,重點督戰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保障情況, “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制定落實情況,加強陽光低保動態調整、公益崗位開發等工作,做好政策銜接。二是調整充實幫扶力量。對未脫貧戶逐一明確由鄉鎮以上人員進行包保,切實發揮幫扶作用,及時幫助解決因疫情帶來的生產生活難題。三是加強工作督導。3月份開始,督促鄉鎮每月初上報剩余貧困人口掛牌督戰情況,我局采取系統數據比對、實地暗訪、電話抽查等方式,跟蹤分析掛牌督戰工作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推動問題解決。四是開展達標鑒定。6月份,協調縣住建、教育、衛健、醫保、水利等行業部門對剩余貧困人口的“三保障”情況進行達標鑒定,鑒定結果報縣扶貧領導組辦公室備案。對已達到脫貧標準的持續鞏固,對尚有差距的督促鄉鎮加大幫扶力度,全面補齊短板,確保剩余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三)加快項目實施,對沖疫情影響。深入開展“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努力克服疫情影響。一是加大就業幫扶力度。組織貧困人口有序外出返崗,對暫未外出人員,加大臨時性公益崗位開發力度,目前共有護林、護路、保潔、光伏電站維護、政策宣傳等扶貧公益崗位6509個,有效解決了部分弱勞力就近就地就業。推進帶貧經營主體復工復產,全縣96家扶貧龍頭企業和22個就業扶貧車間全部復工,有力地帶動了貧困人口務工就業。截至目前,務工貧困人口48134人,與去年基本持平。二是加大產業扶貧力度。針對受疫情影響,縣內麻黃雞孵化企業雞苗“賣不掉”,貧困戶急需種苗“買不到”的問題,采取“三統一、一補助”的模式,即,村統一摸底、鎮統一對接、企業統一配送,每只雞苗獎補2元,做法在3月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為做好麥油蔬菜等在地作物田間管理、破解春耕備耕難的問題,我縣組建了400支專業化服務隊,每畝補貼10元,群眾可以通過“線上預約”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做法在2月2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積極與肥東縣對接縣域結對幫扶工作,肥東援助我縣的1500萬元幫扶資金已安排用于20個村集體產業類項目。規范光伏扶貧電站運維和收益分配,目前村級電站收益80%以上用于貧困戶公益崗位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支出。修訂完善到戶產業獎補辦法,簡化申報程序,目前已兌現到戶產業補貼20449戶、5755.9萬元。三是加快扶貧項目實施。中央、省市扶貧資金下達后,及時研究、及時安排,確保資金匹配到項目。今年各級共安排財政資金10.5億元,其中專項扶貧資金5.5億元、安排項目640個。實行項目實施進度周報告制度,對項目進度較慢的鄉鎮和主管部門進行調度,督促加快項目建設和資金撥付進度,確保項目早建成、早見效。目前,已批復項目全面開工,財政專項資金支出進度達60.5%。四是積極防范金融扶貧風險。建立扶貧小額貸款到期預警臺賬、戶貸企用臺賬,加大逾期貸款清收力度。對受疫情影響出現還款困難的貧困戶按規定進行適當展期、延期支持。截至6月29日,共清收到期貸款1.18萬戶、4.8億元。

(四)夯實基層基礎,順利實現脫貧摘帽。一是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年初制定《縣脫貧攻堅工作“回頭看”方案》,春節前,組織全縣所有幫扶干部深入到村到戶,對幫扶的貧困戶全面開展“四看”活動,即看“一過線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情況、看“兩率一度”情況、看“三落實”情況、看人居環境情況。二是堅持精準幫扶不松勁。從正月初十開始,組織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干部通過電話、網絡、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開展“四問三定兩講”活動,逐戶問家庭基本情況、問致貧原因、問脫貧需求、問健康狀況,定脫貧時限、定返貧風險點、定幫扶措施,宣講疫情防控措施、宣講扶貧政策。根據貧困戶發展意愿和脫貧需求,按照“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共制定47萬條幫扶措施,逐村制定《貧困村2020年鞏固提升工作計劃》。三是開展“五聚焦五清零”活動。聚焦縣摘帽核心指標,3月份以來組織人員聚焦精準識別,對脫貧監測戶、邊緣戶進行全面核查、跟蹤走訪、實地監測、動態幫扶,做到漏評錯退見底清零;聚焦義務教育,疫情期間,為所有貧困戶手機免費送流量,保證了所有貧困學生“停課不停學”,為特殊困難學生開展送教上門,做到失學輟學見底清零;聚焦基本醫療,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與扶貧系統進行大數據比對,對篩查出的不在本縣參保貧困人口逐一核實,收集齊在外地參保的證明,沒有繳費的全部補繳到位,做到應保未保見底清零,截至6月15日,享受綜合醫療保障貧困人口170779人次,支付資金21235萬元;聚焦住房安全,對農村危房全面排查鑒定,做到“應改盡改”,今年省下達危改計劃1135戶,目前已實施危改1201戶,做到農村危房見底清零;聚焦飲水安全,定期開展飲水安全突出問題大排查,對出廠水、末端水進行水質檢測,保障貧困人口用水安全,做到飲水困難見底清零。4月份,順利通過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驗收,4月29日省政府公告我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查看全文

農技水利宣傳服務年終總結

一年來,經過服務中心全體人員的努力,完成了鎮黨代會和人代會落實的全部任務,情況簡要總結如下:

一、傳統農業

1、蠶桑生產

全年飼養蠶種24331.25張,生產蠶繭10251.7公擔,實現繭款收入1751.6萬元,主要抓了:一是推廣適用技術,提高技術到位率,舉辦蠶桑培訓班3期,受訓人員220人,發放養蠶技術資料500余份,召開專業會議7次,廣播講座32期,提高了生產技術到位率;二是抓桑園管理,提高桑葉產量,全鎮8526畝專桑面積開溝排水、配方施肥技術得到普及,一次春肥面積達到6976畝,占總桑面積的84.9%,秋肥一次施肥6900畝,全年共組織桑園病蟲害防治8期,發放病蟲害防治資料200余份,有效控制了病蟲害的發生和發展,提高了桑葉的產質量;第三是立足抗災,確保蠶桑生產安全。積極配合縣蠶桑站進行上山簇具安全抽檢化驗,控制氟化物、農藥殘留化驗,預防秋蠶生產殺蟲雙和其它農藥的污染,今年春蠶生產中,由于受海寧錢江生化股份公司農藥泄漏事故的影響,我鎮勝利、桃北、橫港、百聯四個村均發生了嚴重農藥中毒,涉及承包組92個,農戶1896戶,蠶種3474.75張,事故在市、縣、鎮、村和事故企業的共同協商下,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2、糧食生產

全鎮共有水田面積44650畝,其中種植水稻面積39000畝,引進推廣良種69500斤,召開了植保、栽培專題會議7次,單季晚稻組織開展病蟲害防治10次。

查看全文

科技局服務民生工作報告

2011年,縣科技局服務民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縣農辦的具體指導下,以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開展“踐行科學發展,服務小縣大城,爭當時代先鋒”活動和“深化作風建設年活動”,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以民生科技工作為抓手,在強化科技創新和項目工作的同時,扎實開展服務民生工作,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構建和諧的城鄉共同發展的局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現將我局服務民生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確保服務民生活動扎實深入地開展,明確責任分工,務求落到實處,局黨組成立了科技局服務民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副局長及紀檢組長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和日常工作。延續2009年制訂的《關于認真開展“三服務”活動的工作方案》,建立長效服務機制。

二、精心組織、落實措施

我局把服務民生工作的開展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與全縣科技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在服務工作中,我局重申工作要求、紀律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解決或答復聯系鄉鎮、村和群眾提出的問題和合理要求,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三、扎實開展、務求實效

查看全文

科技局發展科技進步工作總結

*年是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縣、人才強縣之年,我鎮科技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及縣科技局等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創建科技強縣為契機,緊緊圍繞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這條主線以人才強鎮為抓手,開拓創新,積極進取,鎮科技進步和人才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工作回顧總結如下:

回顧20*我鎮科技進步、人才工作碩果累累。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中小型科技型企業1家,市民營科技企業1家,中國馳名商標2只,中國名牌1只,國家免檢產品2個,培育省專利示范企業1家,縣專利示范企業2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1家,獲國家發明專利一項,專利申報85項。獲“20*浙商創新獎”1個,開發我縣首個工業有機產品1項,采用國際標準技術獲確認一項,首獲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1個,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12只,科技項目立項11項,爭取科技經費78.7萬元,開通科技信箱會員注冊150戶。廣納賢才,引進博士生、研究生高級管理人才3名,科技型人才26名,推進專利有償共享,組建*市集成吊頂協會。

一、加強領導,健全完善科技隊伍、人才管理網絡

鎮黨委、政府把科技進步和人才工作放在經濟工作的主要地位,年初明確20*年度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措施(百委[20*]10號文件),落實科技工作由主要領導來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配合抓,在書記辦公會議、三套班子會議上研究具體科技進步和人才工作,真正把科技進步和人才工作列入鎮黨委、政府的主要日程。落實20*年度科技經費58萬元,為全鎮的科技活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百政[20*]14號文件)。

完善鎮科技聯絡、人才管理網絡,年初及時調整鎮科技辦成員。發展壯大企業科技聯絡員隊伍,從20*年的10名企業科技聯絡員擴大到20*年度的16名,貫徹落實《海鹽縣企業科技聯絡員制度實施辦法》,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使企業科技聯絡員成為我鎮聯系上下,溝通信息,推進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載體。組建以鎮、站辦、村、企業四位一體人才管理聯絡員隊伍25名,為人才強鎮提供組織保障。

二、加強科技宣傳和科技培訓,增強科技發展意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