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8 16:42: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屬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透析會計計量屬性

整個會計程序包括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誠如美籍日本會計學家井尻雄士所說:“會計計量是會計系統的核心職能?!辫b于會計計量的重要地位本文展開了對他的思考。

一.會計計量概述

財政部于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將會計計量定義為:會計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又稱財務報表)而確定金額的過程。新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的會計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每種會計計量屬性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例如歷史成本的可靠性相對較高,但是在通貨膨脹嚴重或者資產發生貶值的時候其價值就會出現偏差;重置成本將價格變動和發生貶值的情況考慮進去,一定程度上剔除了他們的影響,但是重置成本的估計較為困難,沒有統一的標準,企業可以有人為調節的空間,其可靠性較差;可變現凈值體現了謹慎性原則,但其使用范圍有限,一般適用于存貨的期末計量;現值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把未來的現金流折現,相關性較強,但是真正對未來現金流預測較少,他是針對分期付款條件下,將未來要付的現金折算成現值,或者是對資產減值時的估計,更多體現的是對歷史成本的調整。公允價值的爭議就更加多,公允價值作為資產的現實價值與決策的相關性較強,但是其波動性也比較大,而且適用范圍也有一定局限。

二.從總體上看會計計量存在的缺陷

每種計量屬性互相補充,互相協調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會計計量系統,但是從總體上看,這整一個會計計量的系統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從反映的時間角度考慮,5大會計計量屬性大多都反映的是歷史信息和現在的信息,對未來的信息反映很少,其中現值這一計量屬性雖然考慮了未來現金流,但也是為了彌補歷史成本的不足。同時作為會計工作人員,對未來的處理和預測也是較為粗略和簡單。會計計量的屬性決定了最終報表上能反映的內容,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反映的僅僅是企業過去的和現在的情況,但實際上,企業就是為了獲得未來利益流入而存在的。未來的信息對企業對投資者來說更為重要。從持有資產來說,企業持有資產的目的更注重的是增值,而且還要補償由于投資帶來的其他方面的損失,如相應的機會成本、交易成本、風險成本等。我國至今尚未公布與會計計量屬性相關的會計指南,尤其是會計計量屬性的估價技術。

查看全文

資產屬性與計量模式思索

1資產的定義及屬性

資產的概念是會計學最重要的概念,現行的準則定義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它具有以下特征:(1)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2)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資產的定義主要有四種觀點。

1.1未消逝成本觀

未消逝成本觀是對資產性質的早期描述。美國著名會計學家佩頓和利特爾頓在《公司會計準則導論》(anintroductiontocorporatestandard)(1940)中明確提出了未消逝成本觀。他們認為:“成本可以分為兩部分,其中已經消耗的成本為費用,未耗用的成本為資產”。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資產是營業或生產要素獲得以后尚未達到營業成本和費用階段的那部分余額,是成本中未消逝的那部分余額。顯然,這種觀點同歷史成本會計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它著重從會計計量的角度來定義資產,強調了資產取得與生產耗費之間的聯系。

1.2借方余額觀

查看全文

反語幽默屬性功能研究

[Abstract]Verbalirony,asawidelyusedfigureofspeech,hasreceivedconsiderableattentionfromcognitivepsychologistsandlinguists.Thetraditionalstudyofverbalironyfromrhetoricalandaestheticalapproacheshasbeenshiftedtocurrentcognitiveandpragmaticinvestigation.Inthispaper,focuswillbelaiduponthehumorfeatureofverbalironyfromtheperspectiveofpragmatics.First,throughthecomparisonofdifferentkindsofdefinitionsofirony,ageneralideaaboutwhatisironyisestablished.Then,thispaperexaminestheCooperativePrinciple(CPforshort)ofAmericanlinguistGricewhichputforwardsthatironyactsasaviolationofCP.Lastbutnottheleast,withthehelpofthecomparisonofthepragmaticfunctionsofEnglishironyandChineseirony,thehumorfeatureofverbalironycanbewelldisplayed.InEnglish,ironycouldbeusedtostateone’snegativeattitudetosomething.Itcouldbeusedasameanstosatirize,anapproachtopoliteness,anapproachtohumor.Chineseironycanbeclassifiedintofivetypesfromtheperspectiveofpragmaticfunctionsasfollows:ironyforcommendationandderogation,ironyforsatire,ironyforfun,ironyforaffectionandironyforemphasis.Thepragmaticfunctionsofironyinbothlanguagesaresimilar.

[KeyWords]verbalirony;pragmaticfunction;humor;EnglishandChineseironies

【摘要】反語作為一種普遍使用的修辭格,引起了認知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的關注。反語研究的角度從傳統的修辭學和美學轉向了認知心理學和語用學的探究。本文首先從定義和分類上,對反語進行認知層面上的歸納總結。其次,基于語用學角度分析了反語與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的聯系。反語違反合作原則主要體現在對質量準則的違反上。反語作為一種間接言語,成為禮貌的一種手段。反語原則獨立于禮貌原則之外,是對禮貌原則的一大補充。此外,反語是言語幽默的一種表現形式。英漢反語的語用功能大致相似,但也存在不少差異。文中對此異同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得知,反語的幽默屬性是其基本屬性,在其語用功能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關鍵詞】反語;語用功能;幽默;英漢反語

1.Introduction

Ironyisacommonlinguisticphenomenoninverbalcommunication.Recentyearshaveseenamushroomgrowthofdistinctlyangledtheorizationsinthisorientation,whichneverthelessexhibitstrongcomplementarity.Traditionally,ironyistreatedasafigureofspeechwhoseintendedmeaningistheoppositeofthatexpressedbythewordsuttered.Thestudyofironyinthiswaybelongstothatofrhetoric.AmericanlinguistGricetakesironyasoneofthosefiguresofspeechthatfloutstheCooperativePrinciple(CPforshort),especiallytheMaximofQuality.Ironyinterpretedunderthispragmaticmodelconveysthecontradictionofwhatisliterallysaid.LinguistsSperberandWilsontreatironyasanechoicmentionwhilelinguistCuddonstatesthat“Atitssimplest,verbalironyinvolvessayingwhatonedoesn’tmean.”[1]

查看全文

檔案本質屬性研究論文

眾所周知,檔案的屬性有一般屬性與本質屬性之分。我國檔案界的傳統認識是將原始記錄性作為檔案的本質屬性。近年來,檔案界又有人提出了幾種全新的觀點。筆者擬綜合這方面的研究情況作一簡要述評。

一、原始記錄性

吳寶康教授主編的《檔案學概論》明確指出,“檔案是歷史的原始記錄,或說原始的歷史記錄。這是檔案的本質屬性”,“檔案在與其他事物相比較而存在的過程中所顯示的獨有的特性,就是原始記錄性”①。

應該說,這一認識是正確的。然而查啟森同志卻對這一傳統認識提出了質疑:其一,如果原始性是檔案的本質屬性,那么“原始記錄就是原件,具體地說就是原稿。如果這樣的話,那么檔案就是原稿,一切非原稿以外的記錄,因為不是原始記錄,就不能算是檔案了。而事實上在為數眾多的檔案中,不一定都是原稿,還包括根據原稿而形成的打印件”。其二,“原始記錄,當包括文物和圖書手稿,即文物和圖書手稿,它們也具有原始記錄性”,因而“原始記錄性是三者的共性,而不是檔案所特有的本質屬性?!豹讵?/p>

筆者認為,上述質疑是值得探討的。其一,我們不能機械地理解原始記錄性。對形成文件的機關來說,文件的原稿的確是原始記錄,但文件的打印件也是原始記錄。原稿是印制打印件的依據,打印件是機關處理事務的依據,兩者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因此,打印件也屬于原始記錄則是無疑的。其二,不可否認,圖書手稿是檔案,有的文物也是檔案,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原始記錄性是檔案的本質屬性。雖然圖書手稿也是印刷圖書的依據,但圖書產生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目的是為了供眾多的人去閱讀。而檔案則不然,“檔案是人們處理事務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副產品,它是人們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附帶的產物,或者說它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純粹人為的結果?!豹郛斎?,有的原始記錄既是文物也是檔案,“凡具有原始記錄作用且含義明確的實物即可作為實物檔案看待?!豹堋稒n案法》第十二條規定,“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單位保存的文物圖書資料同時是檔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由上述單位自行管理”??梢姡瑯邮窃加涗?,并不影響我們對檔案與圖書、文物進行區分與管理。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原始記錄性是檔案的本質屬性,那么文件與檔案的本質屬性豈不完全相同?的確,由于“文件與檔案記錄的內容相同”、“文件與檔案的物質形態相同”,因而“文件與檔案的本質屬性相同。原始性和記錄性的有機統一。是文件和檔案的共同本質屬性?!豹菟?,文件與檔案從本質上來說則屬于同一事物。但是,有人據此認為,既然文件與檔案本質屬性相同,那么“文件與檔案屬于同一概念”⑥。其實,這是對文件與檔案關系所作的錯誤理解。文件與檔案之所以屬于同一事物,是由于兩者的載體與內容完全相同,這就決定了兩者的本質屬性相同。但同一事物在根本性質不變的情況下,次要性質可以發生變而恰恰是這種變化使得同一事物的發展呈現出階段性。所以說,文件與檔案是同一事物,但并不是同一概念。我們通常所說的文件與檔案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的兩個名稱,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查看全文

訴訟真實屬性分析論文

訴訟真實究竟是客觀真實還是法律真實,對于中國的訴訟法學界而言,這是數年來最讓人困擾的一個問題。時至今日,有關這一問題的回答仍處然于激烈的爭論之中,而且不見絲毫平息之勢。值得提出的是,不僅訴訟法學研究者對這一問題抱有濃厚興趣,許多其他學科,諸如哲學、法理學等學科的研究者也不斷加入對此問題的討論之中,從而使我國的訴訟法學研究出現前所未有的思辨色彩。參與主體的廣泛性使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研究視角和思維方式,也為我們打破舊有的思維方式提供了契機。

筆者認為,以往有關訴訟真實是客觀真實還是法律真實的爭論之所以沒有將此問題闡述清楚,是因為在邏輯上混淆了有關訴訟真實的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是關于真實的定義或者屬性問題(即什么是真實的問題);二是關于真實的標準問題(即怎樣判斷真實的問題);三是關于真實的認可問題(即真實如何得到共識的問題)。筆者之所以將真實問題做此劃分,是受到了哲學認識論研究的啟發。

有關認識的真理性問題是近現代哲學認識論研究的重點問題。不同的學派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真理觀,比如符合論、融貫論、效用論、共識論等等。這些真理觀之間是否彼此對立,互相沖突、互不相容?對此問題,我國著名學者金岳霖先生在《知識論》中提出了真的定義和真的標準的區分,他認為符合論是對真的定義,融洽說、有效說等是真的標準。{1}在此基礎上,有學者進一步提出“共識論”不包括在真的定義和真的標準之中,它回答的是真的認可問題,即:真理由誰認可、通過什么程序認可,必須滿足什么條件才能接受一個人關于他的認識為真的說法。{2}哲學上對真或真理的探討對法學研究頗具指導意義。訴訟中人們對案件事實的認識也存在真假問題,目前我們關于訴訟真實的討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發生的,因此也應當從這三個方面分別進行探討。值得提出的是,目前我國已經有學者認識到訴訟真實中存在真實屬性和真實評價(標準)兩個層面,{3}也已經有學者意識到訴訟真實的共識(或稱主體間性)問題,{4}但這些學者還未能將真實的三個層面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慮,沒有真正揭示出這種分析方法對訴訟法學研究的重大意義。以下,筆者將結合客觀真實和法律真實對這三個層面逐一進行分析。

一、訴訟真實的定義(或屬性)

真實的定義或屬性解決什么是真的問題。符合論觀點認為:“真與假在于認識、信念、命題、判斷、語句等等是否與實在、事實、事物、對象相符合;符合為真,不符合則為假。”{5}簡單來說,就是主觀符合客觀即為真。符合論關于真的概念與我國學者所主張的客觀真實不謀而合,客觀真實的基本觀點就是要求司法人員查明案件事實真相,“所謂查明案件事實真相就是公安司法人員主觀認識符合案件客觀事實”。{6}

符合論對真的屬性界定是在主客體二元的知識框架下發生的。根據符合論的真實觀,真實是一個關系范疇,表征著主體認識與客觀實在之間的一致關系。站在辯證唯物主義立場上,我們認為符合論關于真實屬性的界定是正確的。而且正如金岳霖所指出的,符合論最接近人的常識,“我們在無形中常常是以符合與否為真假的;有時即令我們主張別的學說,骨子里我們依然忘不了符合。其所以如此的理由之一,就是常識雖可以為我們所批評,然而它不能為我們所完全推翻。”{1}(907)

查看全文

體育的屬性特征研討

體育的自然屬性特征

人體運動的生物學規律表明: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提高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并使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得到明顯改善,進而通過神經、神經反射機制改善全身機能,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的目的;同時,對于克服人體生物惰性,促進新陳代謝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由于體育能促進全身從整體-系統器官-細胞分子統一協調的鍛煉,促進著低級功能對高級功能的縱向服從和橫向協調,使人體各級機能得到全面提高[2]。一方面,體育鍛煉改善人的生物狀況和機能,奠定適應社會的生物學基礎;另一方面,上述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能夠有效彌補和糾正由于生物功能對社會功能的適應性而形成或產生的負面影響。所以,就人的兩重性而言,體育運動加強人的社會適應性與生物進化性在健康上的協調。正是因為體育運動的生物屬性,才使競技運動在眾多的人類活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體現出了體育運動特有的內在價值。體育運動自誕生伊始,就寄托了人類主體對自身生物性開發的追求過程。體育運動為增強體質提供了載體,通過生物屬性的改造,提高參與個體的健康素質,然后是運動能力的逐層培養。“體育運動從人體這一自然客體出發,通過有目的的培育、訓練,使人的身體素質、運動素質和競技能力有本質性地改善和提高,為最大限度地創造優異運動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边\動素質的提高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體育運動的運動屬性主要考察體育運動對人體的影響和作用,其實質是通過體育之手段使參與主體有機體的各器官系統功能協調發展,具有完備的從事專項體育運動能力的過程。在任何一項運動的訓練過程中,起初的培養乃至在開端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強調頑強的意志力的培養。它要求練習者努力記憶結構動作的方式、速度、幅度、節奏,還要求練習者在實際練習時通過重現動作之間的聯系,及完整技術動作的先后次序和外在形象,以聯想和再生的方式在頭腦中組成一整套正確技術動作的運動表象,準確無誤地按照練習所要求的要領去訓練[3]。體育運動的特點是通過反復的身體練習,增強人們的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具有實踐性和復雜多變性。人們通過體育運動保持和發展了人類的素質,提高了自由意志發揮的極限水平。體育運動實現了自由意志的發掘、發揮與展示,主體間通過這種比較,分辨身體運動能力的優劣強弱。這類活動以不斷超越自身的能力限度,以自己運動能力的充分發揮去征服自然客體對人的限制。在通往自然客體包括人自身能力的挑戰和超越的道路上,拓展人體運動空間,從而將主體的運動能力提到新的水平。這個過程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對人體運動能力的開發。此過程甚至可以說是對人最原始自我本性的終極錘煉,是其他任何形式活動所不能及的。體育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蓬勃興起與拓展,說明了體育運動在保障人類進化、維護人類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積極作用。體育運動創造出無愧于自身主體本性的物質財富(身體健康)和精神財富(心理健康)。通過體育運動發展人體的運動素質與運動技能,促進人體的運動能力;通過有意識地體育運動,促進人觀念的改變與生理、心理素質的提高。此過程可以說是對人最原始自我本性的終極錘煉。運動者要經歷身體的不適,動作的笨拙,體會運動能力提高的種種艱難。同時在體育運動的對抗與拼爭中,培養人們勇敢頑強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質、迎接挑戰的意志和承擔風險的能力?!皥猿志褪莿倮币欢纫渤蔀轶w育參與者的精神食糧并受益于每一位體育運動參與者和愛好者。體育運動能使參與者體驗快樂,欣賞者享受釋放。體育運動為人們情感的伸展和不良思緒的排解搭建了一個尤為寬廣的展示舞臺,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充分釋放“人性”的空間,使人們某些攻擊性的“內驅力”和“欲望”,通過運動手段得到安全而自然地釋放。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K•洛倫茲所說:“體育運動的最大功能就是替那些最不可或缺但又最危險的攻擊類型———戰斗熱情,加上一個健康而且安全的閥門”[4]。尤其在生活快節奏時期,只有像體育運動這類返璞歸真,處處彰顯人性的活動,才能有助于人的身心得到快樂和發展。

體育的社會屬性特征

體育比賽就其對抗性的本質而言,就是一種“對局”、一種“博弈”。毋庸質疑,這種博弈活動必須在博弈理論的指導下方能行之有效地進行,充斥于運動競賽過程中的勝與負、偶然與必然等范疇,為軍事理論的博弈提供了契合點。誠然,從軍事體育的發展里程看,原始的軍事訓練早已與體育的萌芽融為一體,古代各國在為戰爭取勝而進行的軍事訓練中,創造出若干流傳至今的豐富的體育內容。以冷兵器或身體作為作戰手段的戰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士卒體質的強弱和武藝的高低。即便是現代化的戰爭,強壯的體格、嫻熟的攻防軍事技能也是打贏現代戰爭的必備條件。由于身體訓練能夠增強體質、磨練意志、提高技能,因此體育活動成了增強士兵體力、強化意志品質最積極有效的手段。對士兵體能的訓練導致軍事與體育的結合,而這直接催生了軍事體育項目的誕生。例如現代五項運動是根據古希臘戰爭中的傳說演化成為現代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這個事實再次證明,軍事與體育存在著一定的淵源關系。我們看到各種新的軍事體育項目的產生與發展,對體育的內容起到了有益的補充作用。體育的陣營不斷壯大,團結協作將泛化成社會和諧發展的精神準則,以實現一個美好、和平的世界為終極目標。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和諧,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則是體育與軍事體育的契合點。這充分體現了維護世界和平與進步的重要價值,人類借此和平交往,實現人性的升華。教育是人社會化的重要途徑。而體育運動以其內容豐富、角色多變,在心理健康、拓展人際交往的空間、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培養自立精神、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等方面,起到了提高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加速人社會化進程的積極作用[7]。體育運動表現出的教育屬性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民族心理個性特征和弘揚優秀的民族行為方式,從而上升為民族的現代素質。這種良好的社會教化功能有效地幫助了公眾應對困難的能力,有利于優化民族的心理素質和人文特征。體育運動誘發人勤奮進取,以不同的技戰術取勝對方,有效合理地滿足人的原始驅力———攻擊性的宣泄,潛移默化地鑄造人們公平競爭的品格,這種公平競爭思想有利于培育文明的社會風尚,對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西方體育界有一句諺語,即“運動場可以培養奉公守法的優秀政治家,塑造社會善良風氣,充實國民生活品質,創造豐富的人生。”這正是競技體育主要社會功能之一[8]。體育運動的規則是法制倫理的思想基礎。體育運動給法治提供了觀念基礎和文化支持。體育運動用它的全部歷程、它的魅力向整個社會、向所有的人闡釋運動競技場上的“游戲規則”。這種“文化財富”具體來講,主張宣揚法制精神和道德規范,是人類社會生活規范化、法律化的預演,潛移默化地強化了中國人的現代意識,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強勁的示范作用。體育運動、運動競賽不再是一種簡單的運動方式,而是依靠其嚴格的規則性和獨特的精神性建立起的特定的文化景觀。這一特性除了具有極具觀賞性的外在形式美、人體美、服裝美之外,還有體育行為主體所表現出的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時代精神和生命價值。人們通過各種體育活動,在有意和無意間交流、傳播著多種文化信息。體育運動美借助于人的自然實體來表現美的客觀性,即通過富有激情和智慧的比較和對抗、具有唯美意識的表演和表現、體現公平的規范和操作來表達。體育運動審美功能的完善使其成為人類獨有的身體表演文化而存在,成為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審美內容。體育運動在發展歷程中也體現了藝術文化的積淀,現在體育運動與藝術文化的影響愈益廣泛和多樣。體育運動是一種社會文化,不同民族的體育文化在結構上表現不一,功能上各具差異。成熟于各個區域的民族體育不僅具備體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屬性,更具有一些獨具一格的特色,帶有強烈的民族文化氣息,內含強勁的民族意識。以古希臘文化為代表的西方體育,形成一種外向型的極力向外探求的民族心理,它嚴格的劃分人與自然、社會與個人、自我與他人、物質與精神,靈與肉等界限。相比東方體育來說,更注重人個性的教育和教養功能。同時,體育競技與文化和教育相結合,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重要思想,是人類謀求身心全面發展的極具張力的社會文化現象?,F代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必然要和其它文化形態進行交融和滲透,并通過這種交融和滲透而具有了較強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功能的屬性。其一,體育活動可有效地促進人的社會化進程。體育這種非語言手段為主的交往方式,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機會;其二,體育運動的社會交流表現為一種社會關系的交往。尤其是在國際交往活動中更為彰顯。作為體育運動,最大限度地擁有人類無差別性、最少爭議和歧見的國際性語言———肢體動作,吸引人類共同參與[5]。正是以這種人類最大限度的無差別性的肢體動作語言為基礎,才取得了對世界所有文明最大的包容性,使人們在這塊特殊活動的領地里相互溝通和理解,促進了團體和個人的相互聯結或社會的相互聯結。體育運動已成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和交流的非常有效而重要的載體。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積極的人類行為和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在推進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具有獨特的作用。首先,體育運動倡導的和平思想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通過體育運動,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團結、和平共處,使體育運動競賽資源利用效率更高,使激勵拼搏的體育精神傳播更快,使體育運動生態建設的實力更強;其次,體育運動能夠深化人的心靈深處,約束人的行為,有助于規范社會秩序、建立起平等、親密、和諧的人際關系。減少和避免社會沖突,幫助實現構筑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6]。體育運動本身就有極強的凝聚力量。一旦體育運動形成體育行為規則,那么具有共同的體育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體育運動,就有可能成為一種粘合劑,對其成員在心理上和感情上產生凝聚力量,形成一種向心力。體育運動的活動形式有利于激發人們對集體榮譽感和民族精神的認同感。這一點集中體現在競技體育國際賽事上,面對奧運會和眾多的國際大賽,不管科技水平高低、經濟實力強弱、軍事力量強弱的國家都可平等參與競爭,是各民族精神升華、愛國熱情得以張揚、民眾之心聯成一體、展現民族實力、維護民族自尊的大好機會。體育運動激發著熱愛生命、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的情感,其政治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體育運動的象征性和儀式性使其與國家的形象和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成為國民共享利益的一種方式。正因為體育運動同時有著全球性和國家性,國旗、國徽、國歌在國際賽事中的出現等都是國家符號的展演。就我國而言,對內極大地鼓舞了我們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力地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精神動力,民族精神得到升華、愛國激情得到張揚;對外有效地樹立了中國人的良好形象,在國際交往環境中,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成功的推進、為加速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9]。從1970年代的乒乓外交到1980年代的女排精神,正是在凸現體育社會屬性的條件下,體育的政治功能被人們一次又一次地放大,它所帶來的直接結果是贏得了中國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體育在繼續發揮其生物、教育、政治、娛樂等功能的同時,體育的經濟功能也日漸顯著[10]。體育市場源于人們對體育的需求,而對體育產品的需求則直接與產業經濟掛鉤。隨著競技體育向職業化、商業化發展,體育恰恰提供了這么一個需求平臺。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它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潛在價值不可估量。尤其是職業體育,它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實物的產品經濟,還有由無窮的體育精神衍生而來的產品經濟。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浪潮中,職業體育不再單純以追求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為唯一目的,而賦予通過職業化活動的運作來創造經濟價值的功能。在越來越多職業化和商品化的競技體育領域,職業運動員的體育行為也會更多地表現出經濟行為的特征。在現代社會,體育是直接加速生產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是人類社會的第三產業。體育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競技體育產業鏈逐步走向成熟,競技體育大型賽事促進經濟的發展成為社會熱點;競技體育的發展影響人們的消費結構,促進了與運動訓練、體育比賽有關的物質資料的生產和流通;舉辦大型運動競賽不僅可以直接獲得經濟效益,而且也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奧運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多元化的綜合現象,在國際的發展也凸顯其重要性及前瞻性。同時,近20年的奧運歷史也充分證明,奧林匹克可以與經濟結合,形成和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創造社會財富,創造區域經濟利益。

本文作者:金成平工作單位:三峽大學體育學院

查看全文

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報告

黨的**屆**全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是指導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綱領性文件。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決定》精神,是當前全黨全國人民的重要任務。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薄稕Q定》的這個重大判斷,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是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把社會和諧明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體現黨的奮斗目標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有利于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認為,未來理想社會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發展的社會,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是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社會和諧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為我國實現社會和諧提供了根本前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艱辛探索。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后,我們黨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在有關我國社會主義的一系列根本問題上取得了新的重大認識,為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指導,也為我們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奠定了理論基礎。這次全會明確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表明我們黨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個重大判斷符合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黨和國家的這種性質,決定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我們具有不斷促進和諧、最終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證。我們要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優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的目標。

我國發展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就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全黨同志都要深刻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增強建設和諧社會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煥發建設和諧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扎扎實實的工作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查看全文

會計計量屬性評價分析論文

會計計量是在一定的計量尺度下,運用特定的計量單位,選擇合理的計量屬性,確定應予記錄的經濟事項金額的會計記錄過程。會計計量包括計量尺度、計量單位、計量對象和計量屬性。其中,計量屬性是指計量客體的特征或外在表現形式。不同的計量屬性,會使相同的會計要素表現為不同的貨幣數量,從而使會計信息反映的財務成果和經營狀況建立在不同的計量基礎上,即建立在選用不同的會計目標上。但是,經濟的發展需要多種多樣的會計信息,使會計目標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因此,如何選擇計量屬性,形成能夠達到會計目標的計量模式,是會計改革過程中需要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問題。

(一)

迄今為止,人們提出了五種普遍認可的計量屬性,即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現行市價、可實現凈值和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這五種計量屬性并不是同時提出的。傳統會計的目的在于向投資人、債權人提供有助于理解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會計信息,所以,只有歷史成本是從15世紀使用復式簿記以來始終作為計價依據的一種計量屬性。其余四種計量屬性,都是在本世紀為適應經濟的多樣化和復雜化提出來的。就其具體原因而言,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物價變動的現實,向歷史成本提出挑戰。在通貨膨脹時期,物價的持續上漲嚴重動搖了會計的歷史成本計量基礎,表現為: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根據會計報表作出的經營或投資決策會導致嚴重的失誤;不能保持企業的實物資本和經營能力。因此,為確保會計目標的實現,產生了物價變動會計,它提出了三種計量模式供采用:①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屬性,結合使用后進先出法、加速折舊法等可以消除通貨膨脹影響的會計方法;②一般物價水平會計,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屬性,會計報表的數字按一般物價指數予以調整;③現時成本會計,以現行成本為計量屬性。

2.會計職能的延伸,豐富了會計計量屬性的內容?,F代經濟要求企業管理現代化,從而要求會計人員提供有助于經營決策的會計信息,因此會計計量面向企業現在和未來的經濟活動,需要使用現行成本或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

3.會計的國家化、國際化對會計計量提出國際化的要求。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活動不斷擴大,客觀上要求比較和協調各國的會計制度。特別是在跨國集團內部,子公司只有在具有可比性的財務報告的基礎上,才可能編制總部的合并財務報告。比較和協調會計制度,必然涉及對會計計量屬性國際化的要求。

查看全文

檔案本質屬性研究論文

眾所周知,檔案的屬性有一般屬性與本質屬性之分。我國檔案界的傳統認識是將原始記錄性作為檔案的本質屬性。近年來,檔案界又有人提出了幾種全新的觀點。筆者擬綜合這方面的研究情況作一簡要述評。

一、原始記錄性

吳寶康教授主編的《檔案學概論》明確指出,“檔案是歷史的原始記錄,或說原始的歷史記錄。這是檔案的本質屬性”,“檔案在與其他事物相比較而存在的過程中所顯示的獨有的特性,就是原始記錄性”①。

應該說,這一認識是正確的。然而查啟森同志卻對這一傳統認識提出了質疑:其一,如果原始性是檔案的本質屬性,那么“原始記錄就是原件,具體地說就是原稿。如果這樣的話,那么檔案就是原稿,一切非原稿以外的記錄,因為不是原始記錄,就不能算是檔案了。而事實上在為數眾多的檔案中,不一定都是原稿,還包括根據原稿而形成的打印件”。其二,“原始記錄,當包括文物和圖書手稿,即文物和圖書手稿,它們也具有原始記錄性”,因而“原始記錄性是三者的共性,而不是檔案所特有的本質屬性。”②

筆者認為,上述質疑是值得探討的。其一,我們不能機械地理解原始記錄性。對形成文件的機關來說,文件的原稿的確是原始記錄,但文件的打印件也是原始記錄。原稿是印制打印件的依據,打印件是機關處理事務的依據,兩者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因此,打印件也屬于原始記錄則是無疑的。其二,不可否認,圖書手稿是檔案,有的文物也是檔案,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原始記錄性是檔案的本質屬性。雖然圖書手稿也是印刷圖書的依據,但圖書產生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目的是為了供眾多的人去閱讀。而檔案則不然,“檔案是人們處理事務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副產品,它是人們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附帶的產物,或者說它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純粹人為的結果?!豹郛斎?,有的原始記錄既是文物也是檔案,“凡具有原始記錄作用且含義明確的實物即可作為實物檔案看待?!豹堋稒n案法》第十二條規定,“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單位保存的文物圖書資料同時是檔案的,可以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由上述單位自行管理”??梢姡瑯邮窃加涗?,并不影響我們對檔案與圖書、文物進行區分與管理。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原始記錄性是檔案的本質屬性,那么文件與檔案的本質屬性豈不完全相同?的確,由于“文件與檔案記錄的內容相同”、“文件與檔案的物質形態相同”,因而“文件與檔案的本質屬性相同。原始性和記錄性的有機統一。是文件和檔案的共同本質屬性?!豹菟裕募c檔案從本質上來說則屬于同一事物。但是,有人據此認為,既然文件與檔案本質屬性相同,那么“文件與檔案屬于同一概念”⑥。其實,這是對文件與檔案關系所作的錯誤理解。文件與檔案之所以屬于同一事物,是由于兩者的載體與內容完全相同,這就決定了兩者的本質屬性相同。但同一事物在根本性質不變的情況下,次要性質可以發生變而恰恰是這種變化使得同一事物的發展呈現出階段性。所以說,文件與檔案是同一事物,但并不是同一概念。我們通常所說的文件與檔案是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的兩個名稱,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查看全文

現值計量屬性探究論文

一、現值計量屬性的應用

新會計準則中,現值計量屬性具體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固定資產初始計量

新準則對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情況下的會計處理做出了具體規定,要求企業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固定資產的成本。

企業購買固定資產通常在正常信用條件期限內付款,但也會發生超過正常信用條件購買固定資產的經濟業務事項。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購買資產,且在合同中規定的付款期限比較長,超過了正常信用條件,通常在3年以上。在這種情況下,該類購貨合同實質上具有融資租賃性質,購入資產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額之和確定,而應以各期付款額的現值之和確定。

固定資產購買價款的現值,應當按照各期支付的購買價款選擇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后的金額加以確定。各期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現值之間的差額,如果符合資本化條件,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其余部分應當在信用期間內確認為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