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02:17: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隨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隨文練筆的誤區及策略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彪S文練筆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它緊緊跟隨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相機進行寫作訓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以課文為寫作的突破口,及時地把寫作訓練有機地揉進閱讀教學,能進一步發揮課文的“典型”優勢,使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實現讀寫結合。這既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和創新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隨文練筆好處較多,于是每堂課進行隨文練筆便成了一種時髦。許多教師不分清紅皂白,每堂課都設計隨文練筆,課堂練筆儼然成了課堂的一種形式、一種負擔,這種變了“味”的練筆值得我們重新審視。
一、本末倒置——閱讀課成了作文課
一位教師在《鳥的天堂》第二課時設計了這樣的隨文練筆:
師:同學們,“到處是鳥聲,到處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那是多么熱鬧的場面啊,我們來欣賞欣賞。(師播放早晨大榕樹的熱鬧情景,生入情地欣賞。)
師:剛才你從錄像中看到了什么?
淺析隨文練筆的培訓方案
內容摘要:“小練筆”是圍繞作文訓練的某一重點或中心進行范圍小、篇幅短的極為靈活的寫作訓練。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個不可割裂的整體。而寫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有利于我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閱讀請況。因此,指導學生寫好課堂內、外的小練筆,特別是寫好隨文小練筆,就能更好地落實“課標”中的讀寫目標,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使閱讀教學得到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情感共鳴;補寫;詳化;續編;拓展
如何解決學生的素材問題,并有效地進行寫作訓練,我覺得隨文小練筆,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因為小練筆篇幅短小,不必成篇,幾句話,一個片段或一篇短文,可以作為課堂訓練,也可以作為課外作業,學生完成起來比較輕松??墒怯捎诓糠掷蠋熢谠O計小練筆時比較隨意,至于學生是否想寫,又如何寫??紤]得較少。這就造成了學生主體生命需要的忽視,使練筆處于被動狀態,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幾年來,在從事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在隨文練筆方面,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訓練。
1.情感共鳴練筆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和文本對話而“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感情上發生共鳴,經歷一次心靈的感悟、情感的洗滌,學生入情入鏡的體念會產生表達的欲望,這時安排小練筆,可以讓學生一吐為快。
《慈母情深》這篇課文的每個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寫出來的。作者用包含深情的筆觸,刻畫出一位含辛茹苦掙來的錢給兒子買書的母親形象,表現了母愛的深沉、無私和寬廣。教學《慈母深情》這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練筆,當“我”看到母親賺錢是如此艱辛,就再也不忍心拿母親的血汗錢去買書,而是給辛勞的母親買了一個水果罐頭,“我”知道,母親一定舍不得吃。同學們,你能幫作者寫一張紙條壓在水果罐頭下面,勸母親吃下這水果罐頭嗎?同學們在淚眼婆裟中寫下了肺腑之言,有的學生這樣寫到:“媽媽,真對不起,原來您的工作這么辛苦,工作環境這么差,我還要您買書。以后我再也不這樣做了。媽媽,我給您買了一個水果罐頭,用它補補您勞累的身子,您趕快吃吧!”
以上這個案例中,學生自然融入文本的情景中去感受、去傾聽文中人物內心的聲音,去和文中人物對話,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此時,學生頭腦中的母親形象不只是文本中的母親,也是自己母親的形象,自然地把理解和感受融會貫通,將閱讀和寫作融為一體。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隨文練筆探索
摘要:“隨文練筆”可以在閱讀與寫作之間建立聯系,并發揮二者互促互融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隨文練筆”實現讀寫結合,以期利用好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資源,以讀為手段,以寫為目標,最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閱讀教學;“隨文練筆”;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隨文練筆”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閱讀內容的結構、句式、修辭、情節等進行仿寫、補白、改編等多種形式的練筆。其中,閱讀為寫作提供了內容、素材、思路與靈感,而練筆是基于閱讀活動的語言表達實踐,二者從信息的輸入和輸出兩個方面實現了語文學習機制的有機統一?!半S文練筆”的實施關鍵在于搞清楚“如何隨”以及“如何練”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具體探究。筆者擬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小學語文課堂“隨文練筆”的具體策略。
一、“隨文練筆”要抓好語段仿寫表達
模仿也是一種創造性思維過程。小學生的語言表達都要經歷一個從模仿到創造的過程,模仿能夠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表達上的精妙。教材中收錄的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美文,通過閱讀鑒賞,品味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與表現手法,并模仿其中精美絕倫的語段進行練筆,先觸其“形”,后悟其“神”,就能夠把作者的技法逐步遷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從而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以修辭手法的“隨文練筆”為例,修辭手法是重要的語言表達技巧,能夠增強語言的文采與美感。在小學中高年級的寫作過程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是一個重要的考查內容。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從課文中選擇優美的語段,讓學生進行品讀鑒賞。比如,三年級下冊《海底世界》第三自然段對海底世界聲音的描寫是惟妙惟肖的:“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還有的好像在打鼾……”本單元末尾設置的“詞句段運用”欄目也要求學生參照《海底世界》的語言表達寫一段話,為此,教師就要落實好單元語言運用教學的訓練重點,進行“隨文練筆”,在課中或課末給學生布置練筆任務,以課文第三段為模仿對象寫一段話,介紹一種事物。有學生在練筆中寫道:“你可知道,桂林的山形狀有多怪異嗎?放眼望去,就能看到各種奇異的山石:有的像大象一樣在河邊喝水,有的像老人一樣拄著拐杖,有的像少女一樣側臥著休憩,有的像王母墜入凡間的發簪……”又如,四年級下冊《海上日出》一文第三自然段中對日出景象的描寫十分生動:“太陽像負著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蓯??!苯處熛纫龑W生討論“努力上升”“沖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這三個短語的好處。學生感受到作者在這里運用了擬人化的修辭手法,賦予太陽以人的特性,文章因而顯得十分活潑。在“隨文練筆”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遷移這種手法進行寫作。如學生寫日落景象:“傍晚時分,太陽像是趕了一天路累倒了,拖著沉重的身體邁向山后的家,天色愈暗,它回家的心越急切,轉眼間藏住了半邊臉。稍不留神再一看,它已經躲到自己家中去了?!睂W生通過“趕了一天路”“拖著沉重的身體邁向家”“心越急切”“藏住了半邊臉”“躲到家中去”等富有情感色彩的擬人手法,生動傳神地寫出了日落的韻味。通過語段仿寫,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寫作中的妙用,并逐步掌握了恰當運用修辭手法為文章增色添彩的技巧。
二、“隨文練筆”要借鑒文本構思之法
透析初中語法教學是否隨文而學
摘要:語法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關于語法教學應該是單獨講解,還是隨文而教,一直都在爭論中。語法隨文而學弊大于利;語法教學隨文而學利大于弊;語法教學方式應該多元化。
關鍵詞:語法教學;隨文而學;探討
回顧二十年來的語文教學,包括我還在讀書時,語文教學對語法的極端重視,致使語文課變成了語法課,結果導致學生因語法的枯燥乏味而對語文課生厭,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最終形成了語文教學質量差的現象。日后,人們對語文人文性的逐步重視,初中語文語法教學已逐漸呈現出衰退的趨勢,語文教學更多的是倡導學生對文學作品主體的感悟,更多的是賞析文章主旨和品味文章語言。初中語文語法教學由多年前的輝煌跌入到低谷,幾乎所有的初中語文課都不再花一定的時間分析一些相關的語法知識。然而,語法教學畢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關于語法教學應該是單獨講解,還是隨文而教,一直都在爭論中。
1.語法隨文而學弊大于利
新教材將語法知識分散于各冊語文書的課文中的現象,導致了在平常的教學中遇到相關的語法知識都是一語帶過,未作詳細的講解,使學生對語法知識的學習陷入了“山重水復”的境地,腦子一片茫然。而今的新課改,對語法知識重視不夠,如詞類、句子成分、短語類型、復句這些語法知識只是在課本后面附一表格,而學生只靠這一張表是很難真切掌握,老師靠這張表也很難給學生講明白。如果按照新課改要求,采用隨文學習,靠學生平時積累的語感這種方法來學習語法知識,學生掌握的和老師教給他們的語法知識會成為過眼云煙。還有如果是農村的,特別是很多少數民族學生,民族語言的語法順序與漢語不完全一致,有時他們的語言用漢語說出成了“倒裝句”,這些大多是學生處于偏僻的山區,見的世面不多,語言表達力相對較差,語法知識的學習對他們尤為重要。另學生作文時容易出現錯字、病句,這些都跟語法知識的掌握有很大關系,所以語法知識應該系統的編入教材,讓學生能很好的掌握和運用,新課改也應該重視語法教學!因為:
1.1語法分散在課文中之后,表面上是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但實際上是使得語法知識不夠系統,學生無法真正的把握住,邊學邊忘。如“有仙則名”和“并自為其名”的“名”有什么不同時,學生竟然一頭霧水,不知所云??梢妼W生并未真正的把握住,而是邊學邊忘。
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教學策略分析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已經深受任課教師以及家長所重視,然以現階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情況來分析,在教學期間所存在的問題并不在少數,如教師教學方式單一,以及過于強調漢字的工具性,在此情況下也致使小學生的識字效率并不高。針對上述情況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應注重實施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改變上述不足,保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促進小學生學習掌握到更多的語文漢字。該文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狀分析為出發點,著重研究小學語文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教學策略
對于小學生而言,識字為其進行寫作與閱讀的重要基礎,也為小學語文教學之重點內容。小學生識字程度,會對小學生的讀與寫產生直接影響,且也會體現在小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高與低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實施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讓小學生能夠更為生動立體地理解文字、掌握文字,從而為小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做好扎實的鋪墊,進而實現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持續提高。
1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狀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之中,個別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如僅關注獨體字筆畫,及合體字筆畫,將漢字作為單獨的偏旁,片面地認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降低小學生的識字壓力,促進小學生記憶與理解文字,但殊不知這種方式會嚴重阻礙小學生語文識字興趣,且也會致使小學生在語文識字時產生混淆現象,在此情況下小學生在寫字時就時常出現錯誤。再者,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個別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時,只顧將文字的意思以及筆畫等方面介紹給小學生,但卻經常忽略小學生掌握文字的情況,未能夠及時進行課堂檢驗,導致個別小學生在語文識字課堂中,所學習到的語言文字少之又少。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還有個別教師會過分強調漢字的工具性。具體來說,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成績,所以一些教師并不注重于檢查小學生的識字效果,而更為關注小學生的拼寫情況。并且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教師對小學生的識字要求往往停滯于會讀、會寫以及會用的層面上,但卻很少有時間去滲透漢字文化,將整個識字教學局限在應試教育的要求之中,難以發揮出語文識字教學的深層次作用。
2小學語文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研究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效策略
[摘要]識字是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文章以統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猴子下山》一課的識字教學為例,探索識字教學的新路徑,采用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相融相促的方式,巧設語言情境,趣識文本中的漢字,運用“行動”識字法策略,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熱情。
[關鍵詞]識字策略;語言情境;具身認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識字和寫字是小學低年段教學的重點。識字是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生字的主要途徑是課內閱讀和課外拓展閱讀,因此,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有效、有趣的識字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識字能力,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環節。筆者以統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猴子下山》一課的識字教學為例,探索識字教學的新路徑,巧用識字策略,趣識漢字,激發了學生識字、寫字的熱情。
一、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相融相促
在閱讀教學中,常用的識字策略是隨文識字法和集中識字法,這兩種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在《小猴子下山》一課的教學設計中,筆者融合使用這兩種策略,開展識字教學?!半S文識字也稱分散識字,形散神不散,一般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文本語言環境中識字的方式;隨文識字是從課文入手,將語句納入一段文字中理解,再由語句到特定的詞,由詞到生字的學習方式?!被诖?,在由詞的學習推進到難點長句子的朗讀指導過程中,筆者巧妙地設計了隨文識字的環節。漢字中有很多多音字。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想要分清字音、讀準字音,單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如果在文本情境中進行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缎『镒酉律健芬徽n中多音字“結”字的辨別,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為解決這一難點,筆者采取了隨文根據語境定音的方法。例如,筆者出示長句子: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指名朗讀后,筆者相機正音“結”字?!敖Y”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讀“jiē”,表示植物長出了果實。為了讓學生扎實掌握根據語境定音的方法,筆者隨即給學生開展口語訓練,問“蘋果樹上結什么?”并指導學生表述完整?!捌咸鸭苌辖Y什么?桃子樹上結什么?”學生通過鞏固訓練,牢牢掌握此處“結”字的讀音。在指導讀好長句子時,筆者還利用希沃白板的多媒體功能,設計了“滿”字的隨文識認活動。例如,筆者出示長句子: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為幫助學生理解“滿樹的桃子”的含義,筆者先出示只有一顆桃子的圖畫,再利用希沃白板的“克隆”功能,通過變魔術的趣味方式,讓樹上結滿了桃子,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讓學生生動形象地感知“滿樹的桃子”中“滿”字的含義。隨后,筆者再進行延伸拓展。師:樹上都是桃子就叫滿樹的桃子,那樹上都是花叫什么?生:滿樹的花。師:天上都是星星叫什么?生:滿天的星星。師:地上都是西瓜叫什么?生:滿地的西瓜。通過隨文識認,學生既理解了“滿”字的內涵,又豐富了詞匯表達,一舉兩得。集中識字是指根據教學需要把漢字集中起來教學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認識最多的漢字,提升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是低年段識字教學中常用的方法。筆者在《小猴子下山》一課的教學中,在整體感知課文時和識字讀詞活動中,均采用了集中識字的策略。
二、巧設語言情境
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索
為了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有機結合生活化教學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就是教育的思想,學生只有融入生活,才可以獲得成長。實行生活化寫作教學,需要遵循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引導學生,讓其在生活中進行寫作實踐和應用。
一、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想象
諸多學生害怕作文課堂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找不到話說,不知從何下手,不懂得怎樣將情感抒發出來,此時就需要教師把指導工作做好,讓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仔細觀察,用心體會和想象,并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感。比如,在組織學生以“美麗的校園”為主題寫作的時候,布置完作業后,學生自由組隊,對學校的花草樹木進行觀察,并認真記錄發現的新鮮事物。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先請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事物用口頭敘述的形式描述出來,有的學生說:“我發現操場旁邊的樹上有一個像人耳朵的洞,它是不是在偷聽我們說話?”學生說完后,馬上激發了其他學生的好奇心,同桌之間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因為此學生的這一發現,筆者便拿著提前拍攝好的照片,請學生就此景象進行豐富的想象。學生借助想象展開充分描述,活躍了課堂氛圍。本來在課堂上表現積極性較差的學生,也主動投入到此話題的討論中。在學生激烈的討論和無盡的想象后,筆者便讓學生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校園美景進行寫作,并將自認為最有特點的景物抓住進行描寫。受之前課堂氛圍的影響,學生的靈感十分充足。
二、巧抓精彩語言點,隨文練筆
小學教材中的語文課文語言都十分優美,借助課文進行隨文練筆可以獲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注意立足教材,將文本精彩語言點抓住,引導學生對句式、段落和結構進行仿寫,在隨文練筆中加深理解,強化語感,將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提高。例如,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教師可以選取課文中的精彩片段,如: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纯催@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然后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用“我看著……,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仿佛……”進行仿寫,進行隨文練筆。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寫出了諸多優秀的句子,如:我看著美麗鮮艷的花朵,看著看著,我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嬌艷欲滴的花朵,在春風的撫摸下盡情開放,給大地添姿添彩……這樣,借助對文本精彩語言點的捕捉,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其進行隨文練筆,體驗到仿寫的樂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并提高了學生的遣詞造句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回歸生活,作文評價生活化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施途徑
摘要: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屬于課內閱讀的延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拓展形式。從課外閱讀的閱讀目標、隨文閱讀、閱讀指導、閱讀評價四個方面出發,對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實施途徑進行探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有效落實課外閱讀要求,提升學生閱讀水平與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階段目標;閱讀指導;評價方式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日益深化,廣大師生對小學課外閱讀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小學課外閱讀屬于課內閱讀的延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拓展形式,對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探索與研究,優化教學模式,深入研究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實施途徑和策略,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積累,也可以加強學生對學科的交叉認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一、明確課外閱讀目標
(一)分析并明確各階段的閱讀目標
在小學課外閱讀實施過程中,制定課外閱讀階段目標屬于初始環節,階段目標定位是否準確直接影響著教學行為與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對各個階段的課外閱讀目標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的閱讀經驗,對目標進行分解,明確學生閱讀方向。例如,就閱讀方法而言,中年段課外閱讀階段目標可定為學習略讀,要求學生有選擇地閱讀,能自由調整閱讀速度,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粗知文章大意。高年段課外閱讀目標可定為學習瀏覽,必要時可以跳讀、讓學生在掃描式的讀標題、尋章節、看圖表中,查找與主題相關的資料。
小學語文教案:好事情
教學目標:
1、認字:認識15個生字,繼續鞏固隨文識字及滲透性識字。
2、寫字:有目的的指導學生認為難寫的生字。并指導學生學習在評價中學寫字。
3、熟練朗讀課文,使學生懂得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應當為別人做更多的事情。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識字的能力。繼續鞏固隨文識字。及在評價中學寫字。
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幫助別人。
基于閱讀教學識字教學探析
[摘要]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識字教學不應孤立地進行,只有置身于大的閱讀環境之中,才能實現學生對字詞的活學活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解剖構字特點、創造重組詞串、找準內在聯系等方面引領學生展開識字學習,以提升識字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識字教學;閱讀教學;構字特點;重組詞串;立體建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以及口語交際等方面的影響,并注重學生語感以及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低年段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在具體的漢字特點規律的引領下使學生獲得對漢字的深刻理解與認識,提升識字教學效率。
一、隨文隨境識字,解剖構字特點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從生字的字形、字音、字義等方面幫助學生明辨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這樣才能使學生對生字的了解更加深刻。那么,怎樣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漢字的規律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展開識字教學。以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一課為例,文中主要以形象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上姿態各異、趣味橫生的奇石。在學習“景、區”這兩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生活識字與文本語境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就“景”字進行“生字開花”訓練,如“景色、風景、美景”;對于“尤其”這個需要認讀的詞語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文中“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這句話多讀幾遍,再想想“尤其”還可以換成哪些詞語,從而使學生明白“尤其”是特別的意思;對于“聞名中外”一詞中“聞”字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一讀這個詞語所在的句子,然后提問:“這個詞語中哪個字有‘聽說’的意思呢?”當學生找出“聞”以后,教師再就“聞”字的構字特點展開教學:“要想聽說一些事情,需要用到什么呢?”從而使學生明白“耳進門為聞”。這樣教學,學生對于生字的認識將更加深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邊閱讀邊從漢字的構字規律展開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漢字的音、形、義的特點。這樣教學,尊重了學生認知事物的規律,提升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二、創造重組詞串,快樂高效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