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傷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03:42: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損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胸部損傷護理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胸部損傷患者75例,男59例,女16例,年齡16~71歲,交通事故43例,刀刺傷16例,擠壓傷4例,跌傷8例,鈍器傷4例;閉合性損傷51例,開放性損傷24例;多發肋骨骨折11例,胸骨骨折1例,氣胸25例,血氣胸15例,心臟刀刺傷1例,創傷性膈疝1例。在未辨明胸外傷的嚴重程度之前,均應按重癥胸外傷對待,進行嚴密的生命體征檢測,病情一發生變化立即報告醫師,及時做出正確的處理。
1.2臨床表現
胸痛是主要癥狀,多位于受傷部位,呼吸時加重。由于胸痛使胸廓活動受限、分泌物或血液堵塞呼吸道、肺挫傷導致的出血、淤血或肺水腫或氣胸、血胸導致的肺膨脹不全等引起。多根多處肋骨骨折時可致呼吸困難加重。肺或支氣管損傷者可表現為痰中帶血或咯血??┭霈F早且量多者多由于大支氣管損傷所致,而小支氣管或肺泡破裂導致肺水腫、毛細血管出血者則多咳泡沫狀血痰。損傷致胸腔內大出血者可因血容量驟降、胸腔內大量積氣,特別是張力性氣胸時阻礙靜脈血回流、心包腔內出血致心臟壓塞或嚴重疼痛等而出現休克癥狀,病人表現為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和皮膚濕冷等。
2護理
2.1急救護理護理人員要積極與醫生配合,在現場暫無醫生的情況下,護理人員要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胸外傷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癥狀,首先要給予鼻導管吸氧;失血性休克的病人,須立即建立靜脈輸液通路,補充血容量;閉合性單處肋骨骨折,用寬膠布固定胸壁,以減輕疼痛,用數條長為病人胸圍2/3、寬為7~8cm的膠布,病人取坐位或側臥位,清潔胸壁皮膚,剃去胸毛和腋毛,粘貼膠布的皮膚上涂苯甲酸酊,在病人深呼氣末,從后向前、自下而上、上下重疊2~3cm,粘貼膠布,固定2~3周;多根多處肋骨骨折,現場急救時先用厚敷料覆蓋胸壁軟化區,然后用繃帶加壓包扎固定,以制止局部的反常呼吸運動;開放性氣胸,立即用凡士林紗布加厚敷料于呼氣末封閉傷口,牢固包扎,應用止痛劑,并盡快轉運;張力性氣胸現場急救時,可用1粗針頭在傷側第2肋間鎖骨中線處刺入胸膜腔,能立即排氣減壓;在運送過程中,將1橡膠指套縛扎于針頭的針栓部,指套頂端剪1cm的小口,以阻止氣體進入,便于氣體排出。
腎損傷影像治療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目前腎損傷診斷和治療中的爭議、共識和值得注意的一些問題,如腎損傷分級系統,腎臟影像學檢查指征,腎臟探查術的指征,腎血管損傷的處理,腎臟切除術的指征和腎動脈栓塞指征。
關鍵詞:腎損傷;影像學;手術
腎損傷約占全部泌尿系損傷的1%~5%,男女比例約為3:1。近年來,由于中國基礎建設的蓬勃發展,其發病率居高不下。根據美國報道的數據,全球每年腎損傷發生數量大約為245000例。影像學診斷的進步和腎損傷治療技術的發展,已經顯著降低了腎損傷的手術率,提高了腎臟的保留率,可達85%~90%。
腎損傷最常見的類型仍然為閉合性腎損傷。一項對20年墜落傷的研究表明,腎損傷達16.4%[3]。腎裂傷和腎血管損傷約占腎臟閉合性損傷的10%~15%。閉合性腎損傷中,單純血管損傷罕見,<0.1%[4]。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和微創手術的應用,醫源性腎損傷有增加趨勢。如經皮腎穿刺造瘺術、經皮腎鏡取石術、逆行腎盂造影、內腔鏡檢查和治療、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等都可以產生腎損傷并發癥,不容忽視。
一、腎損傷分級系統的重要性
為了規范不同程度損傷患者,選擇正確的治療方式,更準確地預測患者的預后,需要建立相對統一的損傷分級系統。截止目前,國內還沒有規范腎損傷的分類和分級系統,約有26種不同的腎損傷分級系統。國內外研究多采用美國創傷外科協會(AAST)建立的腎損傷分級系統。1~2級為輕度腎損傷,3~5級為重度腎損傷。AAST評分可以對大多數腎臟損傷進行精確的描述,更好地反映臨床結果。一項回顧性研究認為AAST分級系統是最好的預測腎臟修補或者切除的指標。建議在臨床研究中采用該分級系統。
尿道損傷護理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收治的尿道外傷的男性患者45例。年齡24~46歲,平均35歲。閉合性損傷42例,開放性損傷3例。致傷原因:車禍傷21例,騎跨傷9例,高處墜落傷6例,重物壓損傷5例,利器刺傷4例。
1.2臨床表現各種新鮮的損傷都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難,尿外滲,損傷嚴重的出現休克。尿道出血尿道口滴血常見于前尿道損傷,特點為出血不多,常自行停止。尿外滲由于損傷程度和部位不同,范圍亦不同。排尿障礙尿道全層斷裂產生排尿困難和尿潴留。尿道部分斷裂,也可能因為疼痛引起尿道括約肌反射性痙攣,導致排尿障礙。
1.3查體后尿道損傷直腸指診檢查前列腺上移,并有浮動感,直腸指診多可發現有明顯壓痛。X線平片,后尿道損傷懷疑骨盆骨折可以攝??;靜脈尿路造影,可見膀胱明顯抬高呈水滴狀,說明后尿道損傷;尿道逆行造影,可確診損傷的部位及程度。但可使對比劑外滲,故應慎用;磁共振診斷最為清楚;試插導尿管,若順利進入膀胱則損傷較輕,于損傷部受阻則損傷較重。
2護理
2.1心理護理血尿是泌尿系損傷的常見癥狀,血尿的多少與損傷的程度密切相關?;颊叩慕箲]、緊張亦隨血尿的多少而變化,患者常對能否保住腎臟和是否出現性功能障礙而擔憂。尿道損傷后病人情緒低落,尤其是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疼痛明顯,活動受限,臥床時間長,情緒急躁,擔心手術和預后的種種顧慮,食欲下降,不良情緒會影響治療護理,護士要鼓勵病人能面對現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加強與病人溝通,以了解病人恐懼的原因和程度;給病人和家屬解釋出現各種癥狀如血尿、疼痛和尿外滲等的原因,治療方法和效果,以消除病人和家屬的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做好基礎護理,讓病人感到舒適,遵醫囑應用止痛劑。加強病房管理,創造整潔安靜的修養環境;嚴密觀察病人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多與病人交流,了解需要,滿足病人的合理要求。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戰勝疾病。
直腸損傷治療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結直腸損傷的診斷治療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2000年1月以來收治的44例結直腸損傷,其中男性33例,女性11例;年齡3~77歲,平均34歲。鈍性傷27例,穿透傷13例,醫源性損傷4例;傷后直接送至我院35例,由其他醫院外科處理后轉至我院9例。行近端腸道造口7例;外置3例;Ⅰ期修補30例,切除損傷腸段后Ⅰ期吻合3例。結果早期確診41例,3例外院轉運來的患者分別延誤診斷1、7天和2個月。結直腸損傷AIS評分2~5分,平均2.9分;多發傷15例,ISS評分10~43分,平均22.1分;腹盆腔多臟器損傷15例。我院早期救治的35例傷后至確定性手術時間0.75~8小時,平均2.5小時。治愈43例,1例因嚴重骨盆碾壓傷、失血性休克死亡;發生并發癥6例(13%),肺梗塞、結腸修補處瘺、低位小腸梗阻、造口黏膜壞死各1例,腹腔內膿腫2例。結論結直腸損傷診斷主要依靠術中探查,Ⅰ期手術可安全用于多數病例。
關鍵詞:結直腸損傷;診斷;治療
隨著嚴重創傷救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創傷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液體復蘇和抗生素應用、傷后確定性手術處理時間縮短、麻醉技術提高等,近30余年來結直腸損傷的救治水平有了明顯進步,但仍存在并發癥發生率高(15%~75%)、腹膜外結直腸損傷漏診率高、不按照循證醫學證據仍過多選用轉流造口手術等問題,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2000~2008年收治的44例結直腸損傷的診治情況。
臨床資料
一、一般資料
男性33例,女性11例;年齡3~77歲,平均34歲。致傷原因:道路交通傷22例,高處墜落傷11例,刀刺傷5例,腸鏡檢查損傷3例,直腸支架植入導致乙狀結腸穿孔1例,其他損傷2例。鈍性傷27例,穿透傷13例,醫源性損傷4例。傷后直接送至我院35例,其他醫院外科處理后轉至我院9例。
大血管損傷分析論文
致傷原因:銳器傷2例,鈍器傷1例,重物擠壓傷4例,火器傷1例,醫源性損傷2例。損傷血管:頸內靜脈及頸外靜脈2例,股動脈1例,下腔靜脈2例(其中1例合并髂總動靜脈傷),髂外動脈1例,髂總靜脈1例,門靜脈右支1例,肝左靜脈1例,腸糸膜上動靜脈1例。處理方法:手術修補6例,頸內靜脈修補、頸外靜脈結扎1例,填塞壓迫1例,自體大隱靜脈、股動脈移植1例,未修復1例。10例中同時行小腸穿孔修補3例次,結腸造瘺2例次,肝破裂修補3例次,血胸閉式引流2例次,脾腎切除各1例次,腹膜后血腫引流1例次。
結果
10例患者中治愈8例,死亡2例。死亡2例中1例為肝硬化門靜脈右支損傷術后肝衰,另1例為車禍致多發性髂總靜脈撕裂休克。
討論
在車禍、工傷事故的多發傷,尤其是刀刺傷、槍彈傷中,合并腹部及周圍血管損傷者約占1/3,因此對嚴重的腹部外傷及軀干四肢的銳器損傷,應高度警惕血管損傷。外傷后體表血管行走部位開放傷口血如泉涌,患者迅速出現虛脫蒼白,血壓下降。腹部鈍性撞傷及穿透傷后,血壓進行性下降,腹部膨隆,均為腹腔積血和大血管損傷的可靠征象,強烈提示手術,需立即行手術探查。因此,多數血管損傷都是在手術探查時確立診斷。少數血管損傷因血管創口相對較小、管壁彈性回縮、血凝塊堵塞暫時止血,或鈍器穿透、銳器刺傷有異物存留時起到填塞作用,早期無兇猛的大出血,一時難以確診,但應想到血管損傷的可能,此時仍需備足血源,早期手術探查確診并給予恰當的處理。
大血管損傷是一種極為嚴重的創傷,其治療效果取決于失血量的多少、受傷至救治時間的早晚以及合并傷的嚴重程度。救治成功的關鍵在于不失時機地急救復蘇止血、修復血管、處理合并傷等綜合治療。遇大血管損傷切忌恐慌,應立即予以暫時壓迫或填塞止血,并進行復蘇救治,快速建立靜脈輸液通道,行靜脈穿刺置管或切開,快速輸液、擴容、抗休克,備足血源,最好選擇上肢血管或直接頸內靜脈穿刺置管擴容。初步查清傷情后,盡可能急送手術室搶救。本組1例多發傷左側髂血管破裂,經下肢靜脈置管快速輸血1000ml、林格氏液3000ml,手術過程中血壓無回升趨勢,腹膜后血腫越來越大,最終無效死亡,經分析與術前未考慮左側髂血管損傷而行左下肢靜脈置管擴容有關。
胰腺損傷治療試析論文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齡13~62歲。致傷原因:撞擊傷28例,擠壓傷11例,刀刺傷9例。閉合性損傷39例,開放性損傷9例。合并其他臟器損傷31例,其中合并十二指腸損傷13例,肝損傷8例,脾損傷19例,血氣胸5例。空腸破裂和腎挫裂傷各8例,顱內血腫4例。其中1例合并4個臟器損傷。
1.2手術方法根據1990年美國創傷外科協會提出的胰腺損傷分級方法[2],Ⅰ~Ⅱ級19例,行清創引流;Ⅲ級14例,行遠側胰切除;Ⅳ級9例,其中5例行遠側胰及脾切除,3例行胰腺近側端縫閉、遠側端胰空腸Roux-en-Y吻合術,1例行胰管吻合術;Ⅴ級6例,2例行Whipple術,3例行十二指腸憩室化術,1例行胰十二指腸局部修補加膽囊、胃和十二指腸造瘺及引流術。
1.3結果治愈43例,術后發生胰瘺8例,腸瘺2例,腹腔感染9例,切口感染10例。死亡5例,死亡率10.4%。死亡原因:3例死于嚴重多發傷,2例死于胰瘺、腸瘺及嚴重腹腔感染。
2討論
2.1胰腺損傷的診斷(1)凡上腹部外傷尤其是鈍性撞擊傷均應想到有胰腺損傷的可能。本組病例都有明確的上腹部外傷史,上腹部有深壓痛,反跳痛較少,個別患者上腹壁有淤斑。因為胰腺位于腹膜后,診斷性腹腔穿刺及腹腔灌洗術雖簡便易行,可重復操作,但陽性率低,不易獲得陽性結果,本組陽性率約為37%。嚴重創傷后,胰腺外分泌受到抑制,患者血、尿淀粉酶均升高,故在胰腺損傷的診斷中無特異性,只能作為協助診斷,本組的陽性率達81%。(2)影像學檢查,胰腺損傷的CT診斷率為71.4%[3]。胰周脂肪有利于CT獲得清晰掃描圖像,而B超則易受胃腸道氣體及腹壁脂肪厚度等因素干擾而顯示不清。因此,CT對胰腺損傷的診斷有較高價值,但難以確定有無主胰管損傷。ERCP對判斷主胰管破裂很有幫助,而且可安置內支撐管用于治療,但危重患者不能耐受ERCP檢查。判斷主胰管損傷破裂有非常重要價值的檢查是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本檢查無創且時間短,但費用高。(3)剖腹探查,胰腺的解剖位置決定了90%胰腺損傷合并腹腔內其他臟器損傷[4]。我們體會術中如有下列情況,應認真探查胰腺以免延遲診斷,造成嚴重后果:①腹腔內有壞死皂化斑;②后腹膜中央有血腫;③十二指腸旁膽汁染色及血腫;④腹腔內有棕色液體,未查明原因;⑤橫結腸挫傷、橫結腸系膜根部或小腸系膜根部血腫。
顱腦損傷護理思索
重型顱腦損傷是指顱腦損傷后格拉斯哥評分(GCS)3~8分,傷后昏迷時間6小時以上或在傷后24小時內意識惡化,再次昏迷6小時以上者。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礙,因此及早進行氣管切開、建立人工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重型顱腦損傷早期救治的關鍵。
1.臨床資料
2009~2010年我院ICU收治52例重度顱腦損傷病人,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齡18~83歲。人工氣道方式為39例行氣管切開術,13例行氣管插管術,其中有48例施行了機械通氣治療。
2.護理
心理護理:在氣管切開前要對患者或家屬講明氣管切開的必要性、安全性、重要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取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和配合。室內溫度及濕度:保持室內溫濕度的相對穩定,溫度保持在20~22℃,濕度保持在50%~60%,保持病室環境清潔,我院ICU為層流病房,每月由設備科進行設備保養和監測。ICU應限制探視和陪護,以減少感染機會。體位:顱腦損傷患者一般頭部抬高15°~30°,要避免頸部屈曲,保持頭、胸、氣管套管在一條線上。每兩小時或適時予以翻身拍背1次,鼓勵清醒患者咳嗽,拍背時手指并攏彎曲呈空心拳,利用腕關節,由下向上、由外向內有節奏的扣拍患者背部,這樣在預防褥瘡的同時可有效地協助患者排痰,提高吸痰效果。在給患者翻身時應防止套管旋轉角度過大,以影響通氣而窒息。并且在拍背時操作人員應面對病人隨時觀察面色、呼吸等狀況。合理用氧:一般可根據血氧飽和度(SpO2)、血液氣體分析來調整呼吸機各參數或者調節給氧流量,做到合理有效地給氧。特別是在吸痰前后應予以提高氧濃度可有效預防缺氧和低氧血癥。濕化氣道:充分的濕化能使沒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也能保持呼吸道纖毛運動的活躍,從而保證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確保氣道通暢。趙桂英等[1]研究認為應用可調節靜脈輸液器持續氣道濕化法比傳統的間斷氣道濕化法能更有效地降低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提高顱腦損傷患者的治愈率。羅前穎[2]也通過研究證實應用微量注射泵持續濕化符合氣道持續丟失水分的濕化生理需要,使氣道始終處于一種濕化狀態,使痰液黏稠度降低、稀薄,以利于患者自行咳出,減少了吸痰次數,并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從而減少了污染的環節,降低了肺部感染的發生率。
吸痰的護理:
探究宮頸損傷的護理
摘要:宮頸炎癥是宮頸因損傷或感染引起,是育齡婦女常見的疾病。宮頸炎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正常情況下,宮頸具有多種防御功能,但宮頸易受分娩、宮腔操作的損傷,宮頸管單層柱狀上皮較薄,抗感染能力較差,從而引起感染,且由于宮頸管黏膜皺襞多,一旦發生感染,很難將病原體完全清除,而導致慢性宮頸炎癥。
關鍵詞:宮頸炎宮頸損傷或感染護理
一、急性宮頸炎
急性宮頸炎(acutecervicitis)主要因病原體,如淋球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直接引起宮頸黏膜層感染所致。多見于感染性流產、產褥期感染、宮頸損傷或陰道異物并發感染。近年來,隨著性傳播疾病的增加,急性宮頸炎已成為常見疾病。急性宮頸炎的病理變化為:肉眼見宮頸紅腫,宮頸管黏膜充血、水腫。
(一)對癥處理
對于高熱患者給予物理降溫,酒精或溫水擦浴,也可用冰袋降溫,定時監測體溫、脈搏、血壓。嚴重的腰骶部疼痛可遵醫囑服用止痛藥。
公共體育羽毛球常見損傷分析
1羽毛球運動中常見損傷部位
在羽毛球運動過程中,最容易受傷的身體部位有:踝關節、手腕關節和肩關節。其中最容易受傷的是踝關節,其次是手腕關節和肩關節,分析其原因在于以下幾點。(1)大多數羽毛球運動愛好者不重視運動前的準備活動。運動可以使運動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準備,克服人體神經機能的懶惰性,提高運動神經的反應速度,使人體很快地適應運動狀態。(2)運動疲勞,當運動員在羽毛球訓練和比賽中身體承受了超負荷的壓力,從而使身體出現了短暫的生理機能下降的現象,運動疲勞是引發肌肉和韌帶慢性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3)動作不規范,大多數業余的羽毛球愛好者的動作技術不規范,一味追求技術的提高而忽視了自身的保護意識,往往是大腦支配不了身體的動作。1.1踝關節損傷。踝關節損傷是最容易發生的身體損傷,踝關節損傷的癥狀有以下幾點。(1)外踝損傷時,外踝會有不同程度的瘀血或瘀青并伴有疼痛感。(2)如果踝關節損傷嚴重的,可能會不能站立,如果是單純的韌帶撕裂,那么傷痛部分多數在外踝的下部。(3)還有一些是疼痛感表現在做準備活動和劇烈運動的過程之中和之后,這種是慢性的踝關節損傷。踝關節損傷的多數原因是技術動作不規范,跳躍落地腳不穩,起跳動作存在失誤和帶傷運動。1.2肩關節損傷。肩關節損傷也是羽毛球運動容易發生的身體損傷,出現的癥狀大致如下。(1)輕度的損傷:肌腱輕微發炎,運動完之后感覺到肩膀輕微的酸痛,特別是肩膀的前部和頂部。(2)中度損傷:肌腱發炎尤其嚴重,劇烈疼痛。特別是在訓練過程中會突然感到疼痛,一段時間之后疼痛感消失,停止運動后疼痛又會復發。(3)重度損傷:肩關節損傷已非常嚴重,疼痛頻率會加多,肩周一碰到就會感到劇烈疼痛,特別是夜間感受更深。肩損傷的主要原因在于運動員運動的過程中所有的動作都與肩關節息息相關,運動員正手或者反手擊球時的動作是左(右)臂后引,同時胸要展開,當看見球從前方落到額前時,上臂需要向左(右)上方抬起,肘部動作領先,前臂很自然地往后擺,手腕向后伸,前臂快速地帶動手腕發力。1.3手腕關節損傷。手腕關節損傷在羽毛球健身運動中是較容易出現的損傷,損傷的原因大多由于羽毛球的動作的技術要求,在運動過程中擊打、扣殺、勾球、推以及吊等都需要手腕向后伸和向外展的動作,特別是還要隨著球的速度和方向不斷地快速變換著鞭打的動作以及角度。因此手腕比較脆弱之處三角軟骨盤容易在不斷地旋轉中受傷。所以羽毛球運動愛好者一定要特別的注意手腕關節的準備活動,做好手腕關節的預防工作。1.4膝關節損傷。從調查表的數據看,膝關節損傷是比較容易重復發生的一類身體損傷,膝關節損傷的分類大概有:(1)交叉韌帶損傷,這種傷痊愈的周期長,容易對運動員產生不好的影響;(2)半月板損傷,由于一些運動員的訓練強度大,容易出現這種損傷;(3)慢性滑膜炎,運動的時候會感覺到疼痛,或者在做屈、伸運動時疼痛感加強。1.5腰部扭傷。羽毛球運動過程中,腰部扭傷也是常見的,腰部是我們身體的重要部位,腰部扭傷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連最基本的彎腰站立都會成為困難。在羽毛球運動過程中,腰部的力量很重要,例如在弓步、跨步接吊球或者搓網前球時,腰部要不斷地下屈。又如在扣球、殺球、擊后場球時腰部要經常性地后伸。如果在做這些動作的時候一不留神,肌肉一放松,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2建議
在教學時最基本的是運動前要做好準備活動,要注意對手腕關節、踝關節、肩關節以及腰部等容易受傷的部位進行活動。應規范自己的羽毛球的技術動作,這樣有利于降低受損害的概率。切忌帶傷運動,如果感覺身體疲勞或者有輕微的肌肉拉傷的情況下,要停止運動。運動完之后要養成整理與放松身體的習慣,有利于身體的快速恢復。
參考文獻:
[1]湯志強.運動員下肢力量和步伐的訓練方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9).
頸椎損傷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總結頸椎損傷患者的護理方法。方法:總結35例頸椎損傷患者的護理過程。結果:25例合并脊髓損傷中按Frankel分級恢復一個級別者12例,兩個級別5例,三個級別1例,無變化4例,死亡3例。結論:頸椎損傷的急救護理至關重要,方法得當可減少二次損傷。呼吸道的護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治療的成敗。傷后的功能訓練和康復治療對患者的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頸椎損傷護理顱骨牽引
頸椎損傷病變部位高,致殘率、病死率高,我科自2000年6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35例,占同期脊柱損傷的23.5%,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齡9歲~68歲,其中頸椎骨折8例,脫位10例,骨折合并脊髓損傷25例。病變部位:寰樞椎5例,頸3、47例,頸5、612例,頸711例。
2治療及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