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發電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23:05: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天然氣發電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天然氣發電技術

天然氣發電技術特點分析論文

關鍵詞:天然氣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價格政策

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指引下,史無前例的“西氣東輸”工程全面施工,引進液化天然氣和管道氣項目也全面開展。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天然氣燃氣—蒸汽輪機聯合循環發電工程首批聯合招標項目裝機總容量8000MW,計劃于2005~2006年建成發電。以引進技術形成自主開發能力為目標的燃氣輪機制造產業也在分階段實現。我國天然氣燃氣輪機和聯合循環發電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據統計,2001年世界天然氣消費量達24049億立方米,天然氣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達24.7%。第16世界石油大會報告認為2010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將增加到49000億立方米,且預計到2040年天然氣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將上升到51%。

當今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能源結構中天然氣所占比例為:美國25.8%,英國38.1%,俄羅斯54.6%。而我國僅為2.5%。

此外在1995年世界電力結構中天然氣發電占18.54%,當時我國是1.4%。近期我國天然氣燃氣輪機發電裝機容量將有增加,但預計到2006年天然氣發電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僅達2.7%。

以上統計說明,我國在天然氣應用和天然氣發電上與世界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有巨大差距,努力推動我國天然氣發電的任務是緊迫的,也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查看全文

天然氣發電技術發展前景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對使用優質燃料天然氣高效發電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的應用特點加以分析,提出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在電力結構中的作用,提出研究、制定合理價格政策的建議,以推動我國天然氣燃氣輪機發電事業。

關鍵詞:天然氣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價格政策

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指引下,史無前例的“西氣東輸”工程全面施工,引進液化天然氣和管道氣項目也全面開展。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天然氣燃氣—蒸汽輪機聯合循環發電工程首批聯合招標項目裝機總容量8000MW,計劃于2005~2006年建成發電。以引進技術形成自主開發能力為目標的燃氣輪機制造產業也在分階段實現。我國天然氣燃氣輪機和聯合循環發電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據統計,2001年世界天然氣消費量達24049億立方米,天然氣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達24.7%。第16世界石油大會報告認為2010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將增加到49000億立方米,且預計到2040年天然氣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將上升到51%。

當今世界主要工業發達國家能源結構中天然氣所占比例為:美國25.8%,英國38.1%,俄羅斯54.6%。而我國僅為2.5%。

此外在1995年世界電力結構中天然氣發電占18.54%,當時我國是1.4%。近期我國天然氣燃氣輪機發電裝機容量將有增加,但預計到2006年天然氣發電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僅達2.7%。

查看全文

燃氣發電企業經營管理創新與實踐

摘要:在市場經濟改革的推動之下,電力體制改革也在逐漸深入,國家提出了供給側改革要求以后,傳統燃氣發電企業經營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和問題。本文根據現有研究資料和自身對電力體制改革的認識,針對廣東傳統燃氣發電企業的經營管理創新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多元化燃料供應、向綜合綠色能源供應商轉變的建議,希望能夠對傳統燃氣發電企業的經營管理創新和未來發展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電力體制;改革;燃氣;發電;創新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電力體制改革已經刻不容緩。2015年,國務院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目標,傳統的燃氣發電企業面臨的發展壓力越來越大,如何適應改革的要求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對自身的經營管理方式進行創新,是每一個燃氣發電企業在未來發展當中面臨的共同問題。

一、多元化燃料供應

最近幾年,天然氣的價格一路攀升,廣東省傳統燃氣發電企業的成本也在不斷攀升,對企業效益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上天然氣的供應受季節的影響比較明顯。要想實現供給側改革及轉型發展的目標,企業應該打破傳統燃料供應單一制,構建起多元化的燃料供應體系。一方面,燃料供應商要通過合作機制來尋求發展機會,積極的與上游企業進行協商,正確以最優惠的價值來購買天然氣,用單獨支付管道輸送費的方式來降低企業燃料成本,在此基礎上圍繞周邊地區來尋找低價的液態天然氣,在多種氣源主體之下來保證燃料的供應,也可以利用或者自建LNG接收站的方式,實現自主進口LNG的供應,也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對燃料供應進行必要的改進和完善,比如說探索液化石油氣發電技術等,液化石油氣與天然氣還有一定區別的,在石油生產當中也會生產液化石油氣,也可以用與發電,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天然氣發電,這樣可以在天然氣供應不及時的季節,保證企業正常的電力生產。

二、綜合綠色能源供應商轉變

查看全文

燃料電池發電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介紹了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特點和應用形式,論證了在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燃料電池發電技術的必要性。概述了國外燃料電池的發展計劃和市場預測,總結了國外發展燃料電池的經驗。通過技術比較,提出了在我國電力系統發展燃料電池發電的技術路線。

燃料電池發電是將燃料的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過程,其發電效率不受卡諾循環的限制,發電效率可達到50%一70%,被譽為二十一世紀重要的發電新技術之一。目前,國際上磷酸型燃料電池已進入商業化,其它幾種燃料電池預計在2005年一2010年200KW一將全面進入商業此。對于這種蓬勃發展的發電新技術,國家電力公司應該采取怎樣態度?要不要發展?怎樣發展?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l燃料電池發電的技術特點和應用形式

1.1技術特點

燃料電池發電是在一定條件下使燃料(主要是H2)和氧化劑(空氣中的02)發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和熱能的過程。與常規電池的不同:只要有燃料和氧化劑供給,就會有持續不斷的電力輸出。與常規的火力發電不同,它不受卡諾循環的限制,能量轉換效率高。與常規發電相比燃料電池具有以下優點:

(1)理論發電效率高,發展潛力大。燃料電池本體的發電效率可達到50%一60%,組成的聯合循環發電系統在(10-50)MW規模即可達到70%以上的發電效率。

查看全文

傳統燃氣發電企業經營管理研究

摘要:在市場經濟改革的推動之下,電力體制改革也在逐漸深入,國家提出了供給側改革要求以后,傳統燃氣發電企業經營管理面臨新的挑戰和問題。本文根據現有研究資料和自身對電力體制改革的認識,針對廣東傳統燃氣發電企業的經營管理創新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多元化燃料供應、向綜合綠色能源供應商轉變的建議,希望能夠對傳統燃氣發電企業的經營管理創新和未來發展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關鍵詞:電力體制;改革;燃氣;發電;創新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電力體制改革已經刻不容緩。2015年,國務院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目標,傳統的燃氣發電企業面臨的發展壓力越來越大,如何適應改革的要求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對自身的經營管理方式進行創新,是每一個燃氣發電企業在未來發展當中面臨的共同問題。

一、多元化燃料供應

最近幾年,天然氣的價格一路攀升,廣東省傳統燃氣發電企業的成本也在不斷攀升,對企業效益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上天然氣的供應受季節的影響比較明顯。要想實現供給側改革及轉型發展的目標,企業應該打破傳統燃料供應單一制,構建起多元化的燃料供應體系。一方面,燃料供應商要通過合作機制來尋求發展機會,積極的與上游企業進行協商,正確以最優惠的價值來購買天然氣,用單獨支付管道輸送費的方式來降低企業燃料成本,在此基礎上圍繞周邊地區來尋找低價的液態天然氣,在多種氣源主體之下來保證燃料的供應,也可以利用或者自建LNG接收站的方式,實現自主進口LNG的供應,也可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對燃料供應進行必要的改進和完善,比如說探索液化石油氣發電技術等,液化石油氣與天然氣還有一定區別的,在石油生產當中也會生產液化石油氣,也可以用與發電,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天然氣發電,這樣可以在天然氣供應不及時的季節,保證企業正常的電力生產。

二、綜合綠色能源供應商轉變

查看全文

燃氣電廠節能減排研究

摘要:燃氣發電具有節能、減排、提高供能安全性的優點,是實現節能減排和能源供應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與傳統能源一樣,燃氣發電同樣面臨著節能降耗的壓力。文章在充分分析國內外燃氣發電的發展現狀,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從燃氣輪機、給水泵以及余熱鍋爐的經濟運行等方面進行節能減排。

關鍵詞:燃氣發電廠;節能減排;運行方式優化

天然氣具有污染小、燃燒熱值高的優點,以天然氣取代傳統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進行發電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天然氣發電起步較晚,由于燃料政策以及工業基礎薄弱的限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十分緩慢,一直到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于電能的需求不斷增加,天然氣發電規模才快速擴大。當前,我國的燃氣發電裝機主要分布在油氣資源相對充足的內陸邊遠地區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為我國的油氣開發以及經濟特區的建設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貢獻。到了21世紀,國家開始重視環境污染,開始優化能源結構,我國燃氣發電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隨著一批大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廠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燃氣發電進入國際先進技術水平。

一、燃氣電廠節能減排的意義

(一)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向節能降耗要效益

由于常規煤炭發電污染物排放給環境帶來的巨大污染,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燃氣發電建設。在我國,由于天然氣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天然氣的輸送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發電的需求,這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生產成本,燃氣發電廠的燃料成本要遠遠高于燃煤發電廠。很多燃氣發電廠只能依靠國家政策性的財政補貼維持運轉,根本談不上盈利。因此,在燃氣電廠中開展節能減排,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查看全文

分布式能源發展探討論文

【摘要】節能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節能工作要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淘汰落后技術和設備,加快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國的分布式能源發展方興未艾,從7-8年前的分布式能源概念的引進提出,到大家現在普遍的認知,能源專家和有關部門做了大量推動和普及工作。分布式發電有時也稱為分散式發電,電力的生產和使用在同一地點或限制在局部區域內,在集中供電的大電網覆蓋地區,電力用戶一側建設的電源點或電力消費限制在配電網內的電源點可作為分布式發電看待。

分布式發電主要包括熱電聯產、用戶側太陽能光伏發電、燃料電池、農村小水電、小型獨立電站、廢棄生物質發電、煤矸石發電,以及余熱、余氣、余壓發電等。熱電聯產受供熱范圍限制,一般要按照熱用戶的位置分散布點;離網的分散電源點受人口密度限制,布點也是分散的;各種廢棄物資源數量有限,受能量密度限制,也需要分散利用。以上條件決定了分布式發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決定了分布式發電的獨特優勢。

燃天然氣冷熱電聯供分布式能源系統項目具有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能質量、增加電力供應,應對突發事件等綜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氣污染、調整燃料結構和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措施,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和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分布式能源發展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1999年的濟南年會、2000年的寧波年會、2001年的重慶年會和2002年昆明年會中均有一些學術論文積極宣傳、推廣小型全能量系統,實現小型熱、電、冷聯產。2002年9月份熱電專委會還專門在南京召開“天然氣在熱電聯產應用專題研討會”。2003年??谀陼撐募?,2003年12月又在上海召開分布式能源熱電冷聯產研討會,出版論文集并提出“關于發展分布式能源熱電冷聯產的建議”。2004年10月在北京與國際分布式能源聯盟共同主辦了“第五屆國際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聯盟年會”。

查看全文

能源可持續發展探討論文

一、長期堅持節能優先戰略

20世紀80年代以來,面對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態勢,能源供應難以滿足迅速增長的需求,節能受到必要的重視,節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市場經濟初步建立以來,能源供需關系出現了重大的變化。能源價格經過改革調整,已基本反應了市場的能源邊際成本。能源相對價格水平已經不低,有效的引導了市場條件下的能源消費,盲目性生產基本消除。企業競爭促使成本下降,降低能源成本成為許多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節能的微觀經濟性成為關鍵驅動力;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化,以及市場對企業生產的硬約束,帶來了明顯的節能效果。

在新的市場條件下,解決能源短缺已不是節能和提高能效的驅動力。一些能源供應部門反而出現了由于供應能力過剩而要開辟新的消費市場,以刺激能源消費的動機和做法,力圖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

為了經濟發展的目標,必然要鼓勵終端消費包括能源消費的擴張,鼓勵新的消費以拉動需求,包括新的用能途徑,其中建筑用能、交通用能的上升將比較明顯。

另一方面,對能源部門的經濟效益和相關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實際影響,大于節能的呼聲。對長期的能源平衡和能源安全的關注難以和短期的、直接經濟運行的利益取向有機地聯系起來。

原有節能管理體系及機制的功能和效果受到挑戰。由于能源供需的形勢發生變化,控制供應的節能管理方式已不起作用。政府在投資和項目設定方面的直接控制力減弱,直接用于節能項目的財政支持數量甚微。隨著政府機構的改革,能源和節能主管行政編制大幅度減小,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起來的能源和節能管理組織體系的許多部分已經不復存在。新的節能管理體制有待在新的市場條件下在政府職能中進一步確定和落實。

查看全文

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論文

一、長期堅持節能優先戰略

20世紀80年代以來,面對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態勢,能源供應難以滿足迅速增長的需求,節能受到必要的重視,節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市場經濟初步建立以來,能源供需關系出現了重大的變化。能源價格經過改革調整,已基本反應了市場的能源邊際成本。能源相對價格水平已經不低,有效的引導了市場條件下的能源消費,盲目性生產基本消除。企業競爭促使成本下降,降低能源成本成為許多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節能的微觀經濟性成為關鍵驅動力;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化,以及市場對企業生產的硬約束,帶來了明顯的節能效果。

在新的市場條件下,解決能源短缺已不是節能和提高能效的驅動力。一些能源供應部門反而出現了由于供應能力過剩而要開辟新的消費市場,以刺激能源消費的動機和做法,力圖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

為了經濟發展的目標,必然要鼓勵終端消費包括能源消費的擴張,鼓勵新的消費以拉動需求,包括新的用能途徑,其中建筑用能、交通用能的上升將比較明顯。

另一方面,對能源部門的經濟效益和相關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實際影響,大于節能的呼聲。對長期的能源平衡和能源安全的關注難以和短期的、直接經濟運行的利益取向有機地聯系起來。

原有節能管理體系及機制的功能和效果受到挑戰。由于能源供需的形勢發生變化,控制供應的節能管理方式已不起作用。政府在投資和項目設定方面的直接控制力減弱,直接用于節能項目的財政支持數量甚微。隨著政府機構的改革,能源和節能主管行政編制大幅度減小,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立起來的能源和節能管理組織體系的許多部分已經不復存在。新的節能管理體制有待在新的市場條件下在政府職能中進一步確定和落實。

查看全文

冷熱電聯產前景分析論文

1前言

能源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能源問題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問題。目前全世界都在推動第二代能源系統的建設,積極試點,認真進行立法準備,抓緊開發配套相關設備。第二代能源系統具有六個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燃料的多元化;二是設備的小型、微型化;三是冷熱電聯產化;四是網絡化:五是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六是高標準的環保水平。而其中燃料的多元化,設備的小型、微型化,冷熱電聯產化和環保要求則代表著能源技術發展的幾個重要方向: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分布式供電技術的興起與冷熱電三聯產系統的發展。

本文通過對分布式供電特點及其發展趨勢的闡述,強調分布式供電對電力工業的重要作用,指出可再生能源為分布式供電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分布式供電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為冷熱電三聯產技術。

2分布式供電

2.1分布式供電概述及其特點

顧名思義,分布式供電是相對于傳統的集中式供電方式而言的,是指將發電系統以小規模(數千瓦至50MW的小型模塊式)、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戶附近,可獨立地輸出電、熱或(和)冷能的系統。這個概念是從1978年美國公共事業管理政策法公布后正式先在美國推廣,然后被其它先進國家接受的。當今的分布式供電方式主要是指用液體或氣體燃料的內燃機、微型燃氣輪機和各種工程用的燃料電池。因其具有良好的環保性能,分布式供電電源與“小機組”己不是同一概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