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連險產品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09:55: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投連險產品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投連險產品

投連險產品帳戶分析論文

一、背景分析

從國內市場情況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開辦“世紀理財投資連結保險”起,投連險就一直是保險市場中被關注的熱點。雖然投連產品發展時間較短,特別在產品宣傳和客戶培養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經過近十年來的不斷發展壯大,無論在數量還是保費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鑒于前兩年中國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投連產品在中國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連產品的保險公司業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長到現在的20多家。據有關數據顯示,從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連產品保費收入300億元,同比增長500%,占壽險保費收入的7.4%,在個別外資保險公司占比甚至達到80%以上。

長期以來,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中國人壽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堅守傳統險和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領域,但是在前兩年付出了保費收入和市場份額雙降的代價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長態勢面前,中國人壽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先是從去年開始,中國人壽在部分試點城市銷售萬能險,今年3月底,中國人壽總裁萬峰表示將順應市場環境采取積極的進取策略。而其國泰裕豐投連險的推出便是舉措之一,中國人壽于2008年4月22日,在銀行保險渠道推出“國壽裕豐投資連結保險”,這是中國人壽的首個投連險產品。

二、目前投連險市場狀況

1、賬戶設置情況及投資策略。

查看全文

我國投連險產品帳戶淺析

進入2008年以來,由于股票市場呈現整體性下挫和恐慌性殺跌走勢,導致市場信心低迷,無論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大部分股市投資資金逐漸流向基金和債券類固定收益型投資,這種轉變說明投資者預計到未來市場可能會下跌,增加保守型資產的配置比例以降低整體風險。因此,鑒于目前中國投連險市場并沒有關于投連險賬戶設置情況的文獻,面臨如今這既是機會又是挑戰的市場條件,本文將在梳理我國保險市場上投連險產品賬戶設置以及運營情況的基礎上,分析我國保險市場投連險產品存在的優劣勢,從而希望對今后如何促進我國保險市場投連險產品的健康發展有所推動。

一、背景分析

從國內市場情況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開辦“世紀理財投資連結保險”起,投連險就一直是保險市場中被關注的熱點。雖然投連產品發展時間較短,特別在產品宣傳和客戶培養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經過近十年來的不斷發展壯大,無論在數量還是保費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鑒于前兩年中國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投連產品在中國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連產品的保險公司業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長到現在的20多家。據有關數據顯示,從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連產品保費收入300億元,同比增長500%,占壽險保費收入的7.4%,在個別外資保險公司占比甚至達到80%以上。

長期以來,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中國人壽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堅守傳統險和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領域,但是在前兩年付出了保費收入和市場份額雙降的代價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長態勢面前,中國人壽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先是從去年開始,中國人壽在部分試點城市銷售萬能險,今年3月底,中國人壽總裁萬峰表示將順應市場環境采取積極的進取策略。而其國泰裕豐投連險的推出便是舉措之一,中國人壽于2008年4月22日,在銀行保險渠道推出“國壽裕豐投資連結保險”,這是中國人壽的首個投連險產品。

二、目前投連險市場狀況

查看全文

我國投連險產品帳戶研究論文

進入2008年以來,由于股票市場呈現整體性下挫和恐慌性殺跌走勢,導致市場信心低迷,無論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大部分股市投資資金逐漸流向基金和債券類固定收益型投資,這種轉變說明投資者預計到未來市場可能會下跌,增加保守型資產的配置比例以降低整體風險。因此,鑒于目前中國投連險市場并沒有關于投連險賬戶設置情況的文獻,面臨如今這既是機會又是挑戰的市場條件,本文將在梳理我國保險市場上投連險產品賬戶設置以及運營情況的基礎上,分析我國保險市場投連險產品存在的優劣勢,從而希望對今后如何促進我國保險市場投連險產品的健康發展有所推動。

一、背景分析

從國內市場情況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開辦“世紀理財投資連結保險”起,投連險就一直是保險市場中被關注的熱點。雖然投連產品發展時間較短,特別在產品宣傳和客戶培養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經過近十年來的不斷發展壯大,無論在數量還是保費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鑒于前兩年中國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投連產品在中國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連產品的保險公司業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長到現在的20多家。據有關數據顯示,從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連產品保費收入300億元,同比增長500%,占壽險保費收入的7.4%,在個別外資保險公司占比甚至達到80%以上。

長期以來,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中國人壽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堅守傳統險和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領域,但是在前兩年付出了保費收入和市場份額雙降的代價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長態勢面前,中國人壽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先是從去年開始,中國人壽在部分試點城市銷售萬能險,今年3月底,中國人壽總裁萬峰表示將順應市場環境采取積極的進取策略。而其國泰裕豐投連險的推出便是舉措之一,中國人壽于2008年4月22日,在銀行保險渠道推出“國壽裕豐投資連結保險”,這是中國人壽的首個投連險產品。

二、目前投連險市場狀況

查看全文

我國投連險產品論文

進入2008年以來,由于股票市場呈現整體性下挫和恐慌性殺跌走勢,導致市場信心低迷,無論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大部分股市投資資金逐漸流向基金和債券類固定收益型投資,這種轉變說明投資者預計到未來市場可能會下跌,增加保守型資產的配置比例以降低整體風險。因此,鑒于目前中國投連險市場并沒有關于投連險賬戶設置情況的文獻,面臨如今這既是機會又是挑戰的市場條件,本文將在梳理我國保險市場上投連險產品賬戶設置以及運營情況的基礎上,分析我國保險市場投連險產品存在的優劣勢,從而希望對今后如何促進我國保險市場投連險產品的健康發展有所推動。

一、背景分析

從國內市場情況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開辦“世紀理財投資連結保險”起,投連險就一直是保險市場中被關注的熱點。雖然投連產品發展時間較短,特別在產品宣傳和客戶培養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經過近十年來的不斷發展壯大,無論在數量還是保費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鑒于前兩年中國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投連產品在中國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連產品的保險公司業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長到現在的20多家。據有關數據顯示,從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連產品保費收入300億元,同比增長500%,占壽險保費收入的7.4%,在個別外資保險公司占比甚至達到80%以上。

長期以來,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中國人壽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堅守傳統險和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領域,但是在前兩年付出了保費收入和市場份額雙降的代價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長態勢面前,中國人壽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先是從去年開始,中國人壽在部分試點城市銷售萬能險,今年3月底,中國人壽總裁萬峰表示將順應市場環境采取積極的進取策略。而其國泰裕豐投連險的推出便是舉措之一,中國人壽于2008年4月22日,在銀行保險渠道推出“國壽裕豐投資連結保險”,這是中國人壽的首個投連險產品。

二、目前投連險市場狀況

查看全文

投資連結保險產生論文

認識投資連結保險

投資連結保險產生的背景

在一個金融市場受到管制與保護的環境中,傳統壽險可以生存得很好。因此,保險公司幾乎不存在任何刺激去正視消費者的需要及外部世界的變化。他們也因此而形成一種錯覺:世界應以保險業的傳統為重心來演進。

20世紀50、6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相繼進入消費者主權時代,推銷觀念為營銷理念所取代。同時,就科技基礎而言,信息技術革命開始發生并全面影響所有的經濟領域。20世紀70年代,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相繼取消了對利率和匯率的管制,金融業進入壁壘開始崩塌。

同時,20世紀70年代的美、英等國處于高通脹的陰影之下,消費者團體開始嚴厲抵制傳統壽險保單的低預定利率模式。正如1979年10月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公布的一份報告所說的那樣,“消費者每年損失數十億元,因為他們選擇了資訊不足的、不適當的人壽保險”,該報同時也指出,“終身壽險保單的儲蓄部分平均收益只有1%—2%,舊保單持有人也許正在賠錢”。同時受到指責的還有傳統壽險僵化的保費結構。傳統壽險以靜態為主要特征之一,即保額與保費固定、投資利率預定、繳費時間固定。由于保險金額和保費水平很難改變,它自然無法適應消費者因財務狀況改變、金融與經濟環境改變而變動的理財需求,這就造成了保險公司靜態的理財服務與消費者動態變化的理財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受到指責的不只是僵化的保費結構,還包括傳統壽險保費統收統支、暗箱操作的運作模式。統收統支使得消費者無法了解保費在死亡率費用、附加費用以及現金價值之間的分配。

查看全文

淺析利率變化對保險業發展的影響

一、利率變化對保費收入的影響

(一)利率變化對保費收入沖擊的理論分析

1、替代效應導致保費收入減少。加息對壽險業的沖擊要遠遠大于產險業,因為產險產品一般只具有保障功能,受利率變化的影響不大;而具有儲蓄功能的壽險產品,往往與銀行儲蓄存在較強替代性,利率上漲會使壽險保單的內含價值相對下降,產品競爭優勢減弱,人們將更趨向于儲蓄存款。特別是在當前保監會規定壽險保單預定利率執行2.5%上限,而銀行一年期存款的稅后利率已達到3.68%的情況下,利率倒掛及118個基點的利差損失使壽險業面臨嚴峻考驗。一方面,較大的收益率差異會轉變民眾的選擇偏好,使得當期壽險業務的增幅下降;另一方面,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人們可能會把原先投入壽險保單的資金撤回,即產生退保行為。

2、資金回流和財富增長效應導致保費收入增加。我國當前的利率調整政策主要是出于防止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貨膨脹的需要,可以預見,為了達到政策目標,政府必將持續出臺一系列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使得部分資金從股市和房地產行業流出,而保險產品作為重要的金融工具,則有可能在這波資金回流效應中受益。此外,利率上漲會提高公眾的資產收益率,增加公眾的財富,保險作為一種消費品,保費收入則可能會隨著收入的增長而增長。

(二)利率變化對壽險業保費收入影響的實證研究

為便于分析,這里將壽險分為普通壽險、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

查看全文

論中國保險業運營風險研究

保險運營風險的分類是保險業運營風險分析的基礎,但由于保險以經營風險為業務,因而與保險相關的風險非常龐雜,有關保險風險特別是保險風險分類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保險業也獲得了超常規發展,長期被抑制的保險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但與此同時,保險業快速擴張的表面現象也掩蓋了行業潛在風險,中國保險市場作為典型的新興金融市場,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行業基礎薄弱;內控風險較為突出;外部風險日益凸顯;保險行業的環境建設與外部監管水平跟不上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為了鞏固我國保險業已有發展成果,并在此基礎上促進我國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發展規模擴張和行業發展安全的辯證統一,全面而深入探討我國保險業運營風險狀況勢在必行。

一、保險風險研究文獻綜述

(一)保險風險的分類研究

保險運營風險的分類是保險業運營風險分析的基礎,但由于保險以經營風險為業務,因而與保險相關的風險非常龐雜,有關保險風險特別是保險風險分類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如,Babbel等(1997)從金融風險的角度將保險業風險分為精算風險、系統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等6種;而Kuritzkes等(2002)認為,保險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市場風險、經營風險、信用風險和承保風險。國內學者方面,趙瑾璐和張小霞(2003)認為我國保險業潛在的主要風險包括經營風險、投資風險、道德風險和政策風險等4種;趙宇龍(2005)認為保險業面臨道德風險、償付風險和市場風險等三大潛在系統性風險,因而保險監管應該將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償付能力和市場行為作為監管重點。

(二)承保風險研究

查看全文

保險業運營風險論文

保險運營風險的分類是保險業運營風險分析的基礎,但由于保險以經營風險為業務,因而與保險相關的風險非常龐雜,有關保險風險特別是保險風險分類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保險業也獲得了超常規發展,長期被抑制的保險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但與此同時,保險業快速擴張的表面現象也掩蓋了行業潛在風險,中國保險市場作為典型的新興金融市場,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行業基礎薄弱;內控風險較為突出;外部風險日益凸顯;保險行業的環境建設與外部監管水平跟不上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為了鞏固我國保險業已有發展成果,并在此基礎上促進我國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發展規模擴張和行業發展安全的辯證統一,全面而深入探討我國保險業運營風險狀況勢在必行。

一、保險風險研究文獻綜述

(一)保險風險的分類研究

保險運營風險的分類是保險業運營風險分析的基礎,但由于保險以經營風險為業務,因而與保險相關的風險非常龐雜,有關保險風險特別是保險風險分類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如,Babbel等(1997)從金融風險的角度將保險業風險分為精算風險、系統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等6種;而Kuritzkes等(2002)認為,保險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市場風險、經營風險、信用風險和承保風險。國內學者方面,趙瑾璐和張小霞(2003)認為我國保險業潛在的主要風險包括經營風險、投資風險、道德風險和政策風險等4種;趙宇龍(2005)認為保險業面臨道德風險、償付風險和市場風險等三大潛在系統性風險,因而保險監管應該將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償付能力和市場行為作為監管重點。

(二)承保風險研究

查看全文

透視銀行保險產品現實困境及創新

[摘要]作為銀行保險的載體和物質基礎,我國銀行銷售的保險產品存在戰略定位不清晰、功能定位失衡和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阻礙了銀行保險向縱深發展,本文通過提出銀保產品功能和形態的創新來破解上述困境。

[關鍵詞]銀保產品;同質化;功能定位;戰略定位;產品創新

銀行銷售的保險產品是消費者需求多樣化的產物,也是銀行保險的載體和物質基礎。2000年以來我國銀行保險產品經歷了由普通產品到專業產品、由單一產品到多元化產品、由躉繳產品向期繳產品、由純儲蓄類產品向保障類產品演變的過程。銀保產品尤其是分紅產品較好地迎合了消費者的儲蓄需求,產品設計也基本與銀行銷售渠道相適應;目前由分紅險、投連險、萬能險等組成的產品體系也基本可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風險投資需求。但客觀地講,銀保產品還面臨諸多現實困境。

1銀行保險產品戰略定位不清晰

銀保產品是銀行與保險公司進行合作的載體,其戰略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雙方的融合戰略。銀保產品分為替代型和互補型產品兩類,替代型產品在客戶群體定位、功能定位方面與銀行產品是有交叉的,其銷售會對銀行本身產品造成一定沖擊。目前市場銷售的分紅產品可以看做儲蓄、國債產品的替代品,投連險與萬能險可以看做人民幣理財、基金等產品的替代品,這樣的產品定位直接帶來銀保產品與銀行產品的競爭,不可避免地造成銀行與保險公司潛在利益的沖突。而互補型產品可以滿足現有銀行產品無法滿足的功能需求,是一種可以避免二者利益沖突、有利于形成雙贏局面的戰略。具體來說,互補型產品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客戶共享產品,即銀行、保險兩大客戶市場均向對方市場滲透而生產的產品,比如銀行保險聯名卡、保單質押貸款;另一類是業務增強型產品,能夠與銀行現有的產品互相配合,降低銀行產品的風險水平或提高其收益。比如銀行卡透支保險、個人大額耐用消費品貸款履約保險等。在我國銀保市場上,98%為分紅型,互補型的產品戰略尚未大規模啟動。

2銀行保險產品功能定位失衡

查看全文

我國保險業面臨的運營風險論文

保險運營風險的分類是保險業運營風險分析的基礎,但由于保險以經營風險為業務,因而與保險相關的風險非常龐雜,有關保險風險特別是保險風險分類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保險業也獲得了超常規發展,長期被抑制的保險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但與此同時,保險業快速擴張的表面現象也掩蓋了行業潛在風險,中國保險市場作為典型的新興金融市場,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行業基礎薄弱;內控風險較為突出;外部風險日益凸顯;保險行業的環境建設與外部監管水平跟不上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為了鞏固我國保險業已有發展成果,并在此基礎上促進我國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發展規模擴張和行業發展安全的辯證統一,全面而深入探討我國保險業運營風險狀況勢在必行。

一、保險風險研究文獻綜述

(一)保險風險的分類研究

保險運營風險的分類是保險業運營風險分析的基礎,但由于保險以經營風險為業務,因而與保險相關的風險非常龐雜,有關保險風險特別是保險風險分類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如,Babbel等(1997)從金融風險的角度將保險業風險分為精算風險、系統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等6種;而Kuritzkes等(2002)認為,保險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市場風險、經營風險、信用風險和承保風險。國內學者方面,趙瑾璐和張小霞(2003)認為我國保險業潛在的主要風險包括經營風險、投資風險、道德風險和政策風險等4種;趙宇龍(2005)認為保險業面臨道德風險、償付風險和市場風險等三大潛在系統性風險,因而保險監管應該將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償付能力和市場行為作為監管重點。

(二)承保風險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