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15:34: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投資銀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投資銀行

中外投資銀行合作論文

摘要:發展證券市場直接融資、創新以股份公司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迫切需要現資銀行的介入,可投資銀行在我國尚剛剛起步,如何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投資銀行體系已成為當今我國理論界、政府管理當局和實際工作部門面臨的嚴峻課題。對此,盡管理論界提出了不少觀點和主張,但加強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不失為一條捷徑。本文嘗試性地分析了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發展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原則與策略選擇。

關鍵詞:投資銀行;合作;國際化;并購重組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176X(2000)03004604

一、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與問題

由于受我國金融國際化程度和國內投資銀行發展水平的制約,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目前尚不可能大規模發展,但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近年來其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由中國建設銀行、摩根斯坦利公司、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香港名力集團投資組建的我國第一家完整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便是中外合資投資銀行的成功先例。此外,雙方在組織承銷團方面的合作發展也比較快,如:我國B股、H股、紅籌股、N股、ADRs和各種國際債券的發行和承銷主要都是采取中外投資銀行的方式來完成的。在合作基金方面,盡管尚無證券投資基金合作的先例,但產業投資基金合作卻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始發于1989年由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香港匯豐集團及渣打集團聯合創立的中國基金首期集資就達3900萬港元。不過與此同時中外投資銀行在合作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

(一)缺乏合作的國內宏觀環境

查看全文

中外投資銀行合作論文

摘要:發展證券市場直接融資、創新以股份公司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迫切需要現資銀行的介入,可投資銀行在我國尚剛剛起步,如何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投資銀行體系已成為當今我國理論界、政府管理當局和實際工作部門面臨的嚴峻課題。對此,盡管理論界提出了不少觀點和主張,但加強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不失為一條捷徑。本文嘗試性地分析了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發展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原則與策略選擇。

關鍵詞:投資銀行;合作;國際化;并購重組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176X(2000)03004604

一、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與問題

由于受我國金融國際化程度和國內投資銀行發展水平的制約,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目前尚不可能大規模發展,但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近年來其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由中國建設銀行、摩根斯坦利公司、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香港名力集團投資組建的我國第一家完整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便是中外合資投資銀行的成功先例。此外,雙方在組織承銷團方面的合作發展也比較快,如:我國B股、H股、紅籌股、N股、ADRs和各種國際債券的發行和承銷主要都是采取中外投資銀行的方式來完成的。在合作基金方面,盡管尚無證券投資基金合作的先例,但產業投資基金合作卻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始發于1989年由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香港匯豐集團及渣打集團聯合創立的中國基金首期集資就達3900萬港元。不過與此同時中外投資銀行在合作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

(一)缺乏合作的國內宏觀環境

查看全文

深究中外投資銀行合作

一、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與問題

由于受我國金融國際化程度和國內投資銀行發展水平的制約,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目前尚不可能大規模發展,但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近年來其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由中國建設銀行、摩根斯坦利公司、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香港名力集團投資組建的我國第一家完整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便是中外合資投資銀行的成功先例。此外,雙方在組織承銷團方面的合作發展也比較快,如:我國B股、H股、紅籌股、N股、ADRs和各種國際債券的發行和承銷主要都是采取中外投資銀行的方式來完成的。在合作基金方面,盡管尚無證券投資基金合作的先例,但產業投資基金合作卻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始發于1989年由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香港匯豐集團及渣打集團聯合創立的中國基金首期集資就達3900萬港元。不過與此同時中外投資銀行在合作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

(一)缺乏合作的國內宏觀環境

1我國總體經濟股份制水平不高,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潛力欠佳,再加上市場疲軟、行政干預等,使得國際資本、技術、人力等資源向國內滲透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進行投融資的能力更弱,致使中外投資銀行之間缺乏大規模、廣泛合作的經濟環境。

2我國金融業尚不發達,國際化程度較低,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及其業務范圍還有嚴格的限制,人民幣資本項目兌換尚未放開,金融業壟斷程度仍比較強等,在很大程度上既排斥了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意愿,又阻礙了中外投資銀行的進一步合作。

3我國在法律環境、稅收待遇、財務會計制度、資產評估和證券評級體系等方面都與國際慣例存在較大的差距,致使中外投資銀行間的合作缺乏法律基礎。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論文

[摘要]隨著國際金融業的發展,國內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監管趨勢逐漸放松,在政策上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成為可能,對商業銀行來說,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對其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從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重要意義出發,提出了商業銀行如何順利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

2001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商業銀行經央行審批后可以辦理金融衍生業務、證券、投資基金托管、信息咨詢、財務顧問等投資銀行業務。這使得商業銀行在現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內探索投資銀行業務擁有了巨大的實踐空間和發展空間。

一、國內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重大意義

1.大力拓展投資銀行業務,可以更好滿足客戶的需要

近年來,人民銀行、銀監會相繼推出信貸資產證券化、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發行管理辦法、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等資本市場改革措施,股票市場的股權分置改革也穩步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為大型優質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資成本。

查看全文

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

一、國內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重大意義

1.大力拓展投資銀行業務,可以更好滿足客戶的需要

近年來,人民銀行、銀監會相繼推出信貸資產證券化、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發行管理辦法、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等資本市場改革措施,股票市場的股權分置改革也穩步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為大型優質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資成本。

這種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業有更多的機會來發展自己,提高自身實力;另一方面,這些大型企業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實力的銀行對其給予幫助和支持。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成為商業銀行在新形勢下滿足大型優質客戶需求、搶抓市場機遇的必然選擇。

2.大力拓展投資銀行業務,是增強商業銀行競爭優勢的需要

隨著中國加入WTO過渡期的結束,我國的金融市場對外完全打開,越來越多的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對我國國內的商業銀行造成不小的沖擊。

查看全文

透視中外投資銀行合作方式

摘要:發展證券市場直接融資、創新以股份公司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迫切需要現資銀行的介入,可投資銀行在我國尚剛剛起步,如何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投資銀行體系已成為當今我國理論界、政府管理當局和實際工作部門面臨的嚴峻課題。對此,盡管理論界提出了不少觀點和主張,但加強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不失為一條捷徑。本文嘗試性地分析了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發展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原則與策略選擇。

關鍵詞:投資銀行;合作;國際化;并購重組

一、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與問題

由于受我國金融國際化程度和國內投資銀行發展水平的制約,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目前尚不可能大規模發展,但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近年來其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由中國建設銀行、摩根斯坦利公司、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香港名力集團投資組建的我國第一家完整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便是中外合資投資銀行的成功先例。此外,雙方在組織承銷團方面的合作發展也比較快,如:我國B股、H股、紅籌股、N股、ADRs和各種國際債券的發行和承銷主要都是采取中外投資銀行的方式來完成的。在合作基金方面,盡管尚無證券投資基金合作的先例,但產業投資基金合作卻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始發于1989年由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香港匯豐集團及渣打集團聯合創立的中國基金首期集資就達3900萬港元。不過與此同時中外投資銀行在合作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

(一)缺乏合作的國內宏觀環境

1我國總體經濟股份制水平不高,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潛力欠佳,再加上市場疲軟、行政干預等,使得國際資本、技術、人力等資源向國內滲透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進行投融資的能力更弱,致使中外投資銀行之間缺乏大規模、廣泛合作的經濟環境。

查看全文

我國投資銀行發展論文

一、我國投資銀行的發展態勢

1.我國投行業的優勢

一方面是熟悉國內市場。我國本土的投資銀行有兩個主要優勢:一是可以很好地和政府溝通,了解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快速地作出反應,二是可以很好地根據本地企業的需求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另一方面是自身發展不斷完善。1978年后經濟改革發展的初期,中國投行的發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還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但是隨著市場不斷開放與發展,經濟的市場化需求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中國加入WTO更是需要市場經濟的投資金融機構,對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此,我國的投行是一個不斷進步與完善的發展過程。

2.我國投行業的劣勢

一是規模小,難與國外大公司競爭。以證券公司的投行部為例,2012年底,我國有109家證券公司,大多數證券公司的服務項目以及經營方式類似,效率低,創新水平低,抵抗風險的水平差,這大大制約了我國投行業務的發展與壯大。二是資本運轉效率太低。中國的債券市場大多數以國債和政府主導的政策性債券為主,公司債在我國市場發展還處于萌芽時期,極其落后,在這種特殊的體制和市場環境下導致了我國投行的資本效率落后。三是經營業務范圍小。經營品種少與中國實行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有關,還有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市場上許多高端的金融產品還沒有出現,這是影響我國投行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四是缺乏經驗和有效的風控機制。我國的投行發展時間都較短,管理經驗和業務水平相對國外投行還較落后,風險意識和風險控制還很淡薄,各項制度還有待完善,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五是經營理念和管理體制落后。在經營理念上,大多數專業人員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企業長遠的發展與建設,導致企業在信譽、服務等方面越來越差,讓顧客失去信心;其次,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處于轉型期,投行業的管理體制與國際相比較,還很落后,且同行業之間競爭相當激烈。

3.我國投行所面臨的機遇

查看全文

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研究論文

摘要:發展證券市場直接融資、創新以股份公司為主體的現代企業制度迫切需要現資銀行的介入,可投資銀行在我國尚剛剛起步,如何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投資銀行體系已成為當今我國理論界、政府管理當局和實際工作部門面臨的嚴峻課題。對此,盡管理論界提出了不少觀點和主張,但加強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不失為一條捷徑。本文嘗試性地分析了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發展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原則與策略選擇。

關鍵詞:投資銀行;合作;國際化;并購重組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176X(2000)03004604

一、中外投資銀行合作的現狀與問題

由于受我國金融國際化程度和國內投資銀行發展水平的制約,中外投資銀行的合作目前尚不可能大規模發展,但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近年來其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其中由中國建設銀行、摩根斯坦利公司、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香港名力集團投資組建的我國第一家完整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便是中外合資投資銀行的成功先例。此外,雙方在組織承銷團方面的合作發展也比較快,如:我國B股、H股、紅籌股、N股、ADRs和各種國際債券的發行和承銷主要都是采取中外投資銀行的方式來完成的。在合作基金方面,盡管尚無證券投資基金合作的先例,但產業投資基金合作卻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始發于1989年由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香港匯豐集團及渣打集團聯合創立的中國基金首期集資就達3900萬港元。不過與此同時中外投資銀行在合作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

(一)缺乏合作的國內宏觀環境

查看全文

投資銀行分離型經營模式思考

摘要:投資銀行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模式。經過歷史的沉淀,目前主要有以美國投資銀行為代表的分離型經營模式和德國投資銀行代表的混合型經營模式。本文比較分析了美德兩國投資銀行各自代表的分離型與綜合型運營模式的具體內涵、實行原因以及各自的監管模式,并對今后投資銀行運營模式的選擇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投資銀行;分離型;綜合型;監管

投資銀行是對應于商業銀行,主要從事證券、保險、信托等投資業務的非金融機構。投資銀行起源于17世紀的歐洲大陸,迄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各地區對投資銀行有不同的稱呼,美國稱其為“InvestmentBank”,英國稱其為“MerchantBank”,日本和中國則稱其為“SecuritiesCompanies”等,而這種稱呼的差異很大程度來源于投資銀行經營模式的不同??v觀近現代市場經濟,投資銀行的經營模式主要有以美國為典型的嚴格分離型模式和以德國為典型的綜合型模式。

一、分離型與綜合型概念區別與歷史沿革

(一)美國的分離型經營模式。美國分離型經營模式即商業銀行主要從事儲蓄與存貸款業務,投資銀行則主要從事證券業務。美國的投資銀行發展史可追溯到19世紀初期,當時的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沒有明顯界限,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業務互有交叉。直到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美國的金融制度遭受了嚴重沖擊,美國銀行大量破產倒閉,貨幣信用制度和證券市場瀕于崩潰。危機過后,美國金融監管當局反思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資本過度參與證券市場。為防止危機再次發生,金融監管當局開始展開對金融業嚴格的法律監管。1933年6月16日國會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法案的第16、20、21、32條款規定:商業銀行不能進行企業股票、債券等的承銷、承購業務,除購買政府債券外,也不能經營證券投資等長期性投資業務;同時,作為證券經紀商、交易商的投資銀行,也不能經營吸收存款等商業銀行的業務。該法案的頒布標志著美國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分離型運營模式的全面確立,該模式一直持續到1999年。(二)德國的綜合型經營模式。德國的最大特點是一直實行綜合型經營模式,也稱為全能型銀行制度,即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業務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綜合經營的德國銀行不僅可以經營存貸款與結算業務,也能從事信托投資、發行承銷證券、資產管理、咨詢顧問等業務。德國銀行綜合型運營模式傳統可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此時德國工業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對銀行業產生良好的推動作用。二戰期間,德國銀行業遭到嚴重打擊,直到20世紀中葉,聯邦德國西部銀行才恢復到戰前狀態,并繼續發展綜合型模式。東西德統一后,聯邦銀行對東部銀行進行改組,建立“全能銀行制度”。戰后一系列改革創新使德國銀行綜合型運營模式迅速發展、不斷加強。

二、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投資銀行并購發展論文

摘要在市場經濟中,大多數并購是由并購經紀人———投資銀行來促成的。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國內經濟學者開始重視對我國投資銀行如何在企業并購中發揮其特殊功能進行研究,也出現了一批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礎上作以理論綜述。

關鍵詞投資銀行并購重組公司并購

1投資銀行的定義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總結了金融學家對投資銀行下的四個權威的定義,從中可以看出投資銀行的內容。①最廣泛的定義是,投資銀行實際上包括華爾街大公司的全部業務,從國際承銷業務到零售交易業務以及其他許多金融服務業務。②第二廣泛的定義是,投資銀行包括所有資本市場的活動,從證券承銷、公司財務到并購,以及公平觀點來管理基金與風險資本。但是,如向散戶出售證券,消費者不動產中介,抵押銀行,保險產品等業務不包括在內。③第三廣泛定義是,投資銀行只限于資本市場活動,著重證券承銷和并購。但是,如基金管理、風險資本、風險管理等業務不包括在內。④最狹義的定義是,投資銀行應回到他過去的原則上,嚴格限于證券承銷和在一級市場上籌措資金,在二級市場上進行證券交易。庫恩傾向于第二個定義,認為應該包括資本市場的所有活動,但所有零售業務除外。

程博明總結了投資銀行的定義:“投資銀行是以證券承銷為本源業務,充當中介人,通過不斷的金融創新,促進資金合理分配和流動,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金融機構。其核心在于:①投資銀行是金融業和金融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②投資銀行是經營資本的金融機構。③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既有聯系又有區別?!?/p>

王海平等給出了投資銀行的定義:“投資銀行是專門管理對工商企業的投資和提供長期信貸的機構,它是證券發行者和投資者的中間人,屬證券推銷商性質,有時也用自己的資金購買證券,從而證券的所有權。投資銀行的組織形態多種多樣、名稱各異、各國情況也不一樣,主要有以下幾種:證券公司、商人銀行、投資公司、金融公司、實業公司、控股公司,然而具體的投資銀行并不冠之為銀行或投資銀行,而是稱為公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