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本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4 16:40: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為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以民為本”與“以人為本”
總書記在理論研討會上有這樣一段精辟表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蓖瑫r明確指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興亡的根本因素,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同志的講話,是站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從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黨的宗旨上進行闡述的,說明黨一貫堅持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根本指導思想的重要性。這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為我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
歷史上,從“民本”到“人本”,無數仁人志士出于維護本階級的利益以及追求理想道德社會的目的,竭盡畢生精力,主張保民安民的施政之道,為民請命。這在我國發展史上無疑是進步思想,也是中國民主思想發展的萌芽。隨著近代民主政治的出現,民本思想進一步成熟起來。民本思想究竟包含哪些內容呢?據史料記載,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庶民是國家主體,民貴而君輕;第二,人心向背決定著國家盛衰興亡;第三,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惠民。民本思想早在先秦時代即已提出,在《尚書》中記載也相當豐富,它是對神權思想的挑戰和對君權的一種限制。春秋戰國時期,極力宣揚民本思想的當推“儒家”。孟子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成為后世政治家的座右銘。荀子則進一步發揮,他認為,民本不僅僅是為了人民,也關系到統治者自身的安危和存亡。秦末和隋末無數次農民大起義使統治階級親眼目睹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許多有識之士對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幕僚親眼看到了農民大起義的強大威懾力量;魏徵以“舟”比作“君”,以“水”比作“庶人”(百姓),用“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警告最高統治者。據此,唐初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民安民政策,迅速消除了戰亂,穩定了政局,出現了“貞觀之治”局面。在民本思想的影響下,體恤民情,關心民眾疾苦成為歷代優秀政治家的共識。唐代政治家、思想家柳宗元,有力地批判“君權神授”思想,他說,君權并非神授,而是人所授。尤其是明、清時期的思想家黃宗羲,對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猛烈抨擊,提出“君權存在是社會不得安寧的根源?!惫爬系拿癖舅枷耄瑢裰髡萎a生過極大影響,同時又有很大的歷史局限性,它沒有超越剝削階級壓迫廣大人民的框架,民貴君輕并非目的,而是統治壓迫人民的手段。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民權學說繼承了傳統民本思想,同時又遠遠超越和發展了這一思想,但也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
自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后,中國人民第一次知道了不靠神仙皇帝,求解放靠的是自己。以為首的早期共產主義者提出的民主革命思想,給古老的民本思想注入了民主、自由的新內容,鮮明地高舉起推翻“三座大山”大旗,為受剝削、受壓迫的無產階級搖旗吶喊。
中國共產黨80多年輝煌歷程,在實踐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創新,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偉大勝利。我們在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候,對“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系感觸更加深刻。中央三代領導集體,把全部心血傾注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奮斗目標上,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開一代先河。
也許您注意到,“以民為本”和“以人為本”只是一字之差,從字面上看似乎沒有什么不同,其實不然。從“民本”到“人本”經歷了漫長的幾千年,在這個歷史過程中,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實現理想社會,傾盡全力,耗其畢生,然而,真正的理想社會并沒有實現,民本思想受歷史局限存在著固有的不徹底性,最終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人本思想最大的特點是:從根本上擺脫了歷史局限性,體現出鮮明的階級性和革命的徹底性,在我國,剝削階級作為階級雖已被消滅,但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黨的歷史使命遠未完成,中國共產黨人還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實現理想社會的進程中不斷前進,永遠前進!
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的辯證芻議
論文關鍵詞:以人為本;以物為本;辯證統一
論文摘要:針對有人將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完全對立割裂開來的現象,本文將從準確把握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的科學內涵、正確理解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的辯證關系以及用實際行動堅持做到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的辯證統一這三個方面來探討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希望人們能夠堅持做到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的辯證統一。
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我們一定要毫不猶豫地從辯證統一的角度來正確看待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最近在學術理論界,有些人將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割裂開來,認為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不能相容,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反對以物為本,堅持以物為本就是要反對以人為本,這種觀點是不科學不正確的。
準確把握以人為本和以物為本的科學內涵。
總書記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我們古代許多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民本思想。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管仲就明確提出了“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的思想。隨后古代思想家又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于人”?!?】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正確觀點。我國古代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在看到隋末農民起義人民所起的巨大作用時旗幟鮮明地指出,“民可載舟,亦可覆舟。”與此同時,在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三代領導核心同志、鄧小平同志以及同志提出了許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思想。1934年1月,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薄?】在1944年張思德同志的悼念會上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指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而不斷工作的。鄧小平同志同同志一樣堅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在黨的八大時就強調黨的全部任務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進入到改革開放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全體黨員一定要毫不猶豫地將廣大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以及答應不答應做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在探討好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后,我們再來探討一下以物為本的科學內涵。何為以物為本,即以物為本的科學內涵指的是什么?我的觀點是,以物為本,顧名思義,就是要堅持以“物質”為本,就是要堅定不移地堅持物質決定意識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我認為,在當前,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新時期,堅持以物為本就是要牢牢堅持我國仍處于并且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我國的基本國情,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把我們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建設好。
以人為本 親情服務
近年來,百步亭花園社區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為魂、以文為美”的社區發展理念,創新社區思想政治工作,促進了社區協調發展,營造了一個文明和諧的人居環境,成為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全國唯一社區。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建設部、文化部四部門聯合發文向全國推廣百步亭社區經驗。
堅持以人為本,以居民的需求為第一信號,努力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和切入點。用親情服務人,為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務和保障。社區常年開展“走千家門、說萬句話”的“關愛行”活動,了解居民疾苦。成立了社區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服務。成立了“關愛小組”、“溫馨姐妹”等隊伍,他們與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家庭老人結成關愛對子,經常登門看望。用深情關心人,解決居民各種難題。設立了社區信訪中心,每年接待信訪一萬多件,回訪率100%,處理率99%以上,做到了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過天。成立了勞動保障服務所、巾幗家政服務站,建立了社區下崗人員和特困戶檔案,采取多種途徑幫助下崗人員實現再就業。用真情尊重人,讓居民當家作主。社區自治組織定期召開居民懇談會,聽取居民意見,解決關系居民切身利益問題。
堅持以德為魂,通過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活動,不斷提高廣大居民的思想覺悟和文明素質。社區依托一站(廣播站)、二廊(文化科技長廊、板報長廊)、三家(黨員之家、民兵之家、司機之家)、四中心(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教育培訓中心、文化藝術中心、體育健身中心),開展各種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社區以創建環境優美、秩序穩定、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社區為目標,通過舉辦文明禮儀講座,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知識競賽,舉辦禁毒、消防、科普、計生知識展覽等,廣泛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居民良好的文明習慣。非常注重未成年人教育,構建了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平臺,組建了“小小護綠隊”、“衛生小衛士”、“小小宣傳員”、“交通小衛士”、“小小民兵連”等青少年活動隊伍,讓未成年人在參與社區文明共建活動中受教育。
堅持以文為美,精心培育和打造獨具特色的社區文化,用文化潛移默化的社會教育作用感染居民。開展學習型社區、生態型社區和“五好”文明創建活動。建成4所幼兒園、3所小學、1所中學和1所老年大學。還通過閱覽室、閱報欄、市民學校、文化長廊等載體,創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開展了“五好文明門棟”和“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吸引了廣大居民積極參加,形成了“家家親門棟”、“鄰里情門棟”和“陽光姐妹門棟”。著力打造以“亭文化”為主的百步亭特色文化,現已建成的100多個亭子,成了社區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和百步亭社區的魅力所在。社區讓居民給每個亭子取亭名作亭聯,形成了一亭一景,一亭一處文化。
剖析"以人為本"
剖析"以人為本"近些年來,"以人為本"逐漸成了眾多企業和企業家的口頭禪,但到底何謂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在不同的企業中有著怎樣不同的內涵,以及怎樣才能算是以人為本,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給予明確的闡釋和界定。
誰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四個字本身是缺乏主語的,它并沒有明確說明,是誰以人為本,因為既可以說企業以人為本,也可以說老板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人為本,還可以說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以人為本。
在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企業恐怕都認為只有企業可以充當"以人為本"的主語,即企業是以人為本的。然而,諾基亞的"科技,以人為本"卻讓我們開了眼界,原來不光是企業可以以人為本,科技也可以以人為本。諾基亞的提法之所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明確地闡釋了本企業是以科技立足的,即科技是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的核心,是本企業的特色,從而不僅鮮明地亮出了高科技企業的形象,同時還界定了高科技服務于人的需要的內涵。顯然,這一點比籠統地說企業以人為本要顯得更為引人注目,也更有個性。
以誰為本?
"以人為本"中的"人"字也可以做不同的理解。一般的理解是,這里的"人"也就是企業的員工,即企業對員工是尊重的,在企業內部的管理中,企業是把員工作為人來看待,而不是將他們等同于機器設備來對待,因為管理中人性化的東西很多,很富有人情味。
剖析"以人為本"
近些年來,"以人為本"逐漸成了眾多企業和企業家的口頭禪,但到底何謂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在不同的企業中有著怎樣不同的內涵,以及怎樣才能算是以人為本,并不是每個企業都能給予明確的闡釋和界定。
誰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四個字本身是缺乏主語的,它并沒有明確說明,是誰以人為本,因為既可以說企業以人為本,也可以說老板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人為本,還可以說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以人為本。
在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企業恐怕都認為只有企業可以充當"以人為本"的主語,即企業是以人為本的。然而,諾基亞的"科技,以人為本"卻讓我們開了眼界,原來不光是企業可以以人為本,科技也可以以人為本。諾基亞的提法之所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明確地闡釋了本企業是以科技立足的,即科技是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的核心,是本企業的特色,從而不僅鮮明地亮出了高科技企業的形象,同時還界定了高科技服務于人的需要的內涵。顯然,這一點比籠統地說企業以人為本要顯得更為引人注目,也更有個性。
以誰為本?
"以人為本"中的"人"字也可以做不同的理解。一般的理解是,這里的"人"也就是企業的員工,即企業對員工是尊重的,在企業內部的管理中,企業是把員工作為人來看待,而不是將他們等同于機器設備來對待,因為管理中人性化的東西很多,很富有人情味。
“以人為本”芻議
“以人為本”芻議
□新河煤礦呂軍華
自從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執政理念以來,“以人為本”便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
以人為本”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要把人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說得具體一點,“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和人格,尊重人的勞動和創造,尊重人的利益和權利,尊重人的自由和個性。正如馬克思所說:“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
要正確理解“以人為本”,有三個問題必須弄清:
其一,“以人為本”是與“以物為本”相對而言的。相對于“人”的是“物”,“以人為本”最初就是為了反對“以物為本”的管理原則而提出來的。因此說,與“以人為本”相反的原則就是“以物為本”。
執政當以民生為本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在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提出的重大舉措等方面都突出了以人為本,強調了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要求我們在執政實踐中牢記“民生”二字,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唯物史觀對執政者的要求
在人類歷史上,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科學地說明了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突出強調了生產力在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同時又賦予物質生產以目的性,揭示了人類“生活”的本源性。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學說中,最重視的是人,最關注的是人的生活,并把人及其生活作為自己理論的重要基石。馬克思說:“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馬克思明確地把自己所建立的歷史觀表述為:“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來考察現實的生產過程”。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人的“生活”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賴以存在的舞臺,又是一切物質生產的最終目的。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親身參加過社會主義實踐,也沒有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如何執政提出過系統的理論,但從他們所建立的基本理論來看,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才是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一切為了最廣大人民的生命、生存、生活,才是執政的根本。執政以民生為本,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必然要求和生動體現。
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以民生為本是我們黨執掌政權以來始終堅持的執政理念。新中國成立時,國家百廢待興,工作千頭萬緒,黨首先關注的是人民群眾的吃飯穿衣、生產生活問題,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了執政實踐的第一位。正如當時主管全國財政經濟工作的陳云同志所說:“我們面臨著如何把革命成果鞏固和發展下去的問題,關鍵就在于要安排好六億多人民的生活,真正為人民謀福利?!贝撕螅鉀Q民生問題、提高民生質量,一直是我們黨執政的基本實踐活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已經有了根本性改善,絕大多數人的吃飯穿衣等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并正在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努力。但必須看到,民生問題會隨著社會變遷而不斷有新的表現形式。同志強調,要隨時關心群眾生活,要有新的利益給他們,否則群眾就不會跟黨走。這進一步說明,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關注,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問題,而是重大的政治問題,直接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
現階段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根據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堅持以民生為本,最重要的是努力實現《建議》確定的各項目標,尤其應注重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為政要以民為本
“密切聯系群眾,最重要的是要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無產階級執政黨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所以,列寧把布爾什維克比喻為英雄安泰,把人民群眾比喻為安泰的母親;把黨比喻為種子,把人民群眾比喻為大地。理解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就能夠明白為什么黨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為什么黨要把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作為黨風建設的核心,為什么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當前,要堅持不懈地開展群眾觀的教育和黨的宗旨教育,增強領導干部的民本意識、公仆意識,努力做到親民、愛民、師民、為民。 親民就是要體察民情,急民所急。領導干部要以焦裕祿、孔繁森等為榜樣,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到艱苦的地方去,到困難的地方去,看看老百姓的米罐子是否充實,摸摸老百姓的炕頭是否暖和,急民所急,憂民所憂,樂民所樂,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要根植于人民,培養深厚情誼,不當“父母官”,而要“父母管”,做一個稱職的“人民公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愛民就是要了解民意,順乎民心。領導干部不僅要吃透上情,而且要吃透下情,了解民意,做到對黨負責與對人民負責、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相一致。從根本上來講,只有對人民負責,才能做到對黨負責;只有對下負責,才能做到對上負責。在作決策時,要順乎民心,把人民群眾“擁不擁護,答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推動工作時,要講求方法,決不能動不動就“來硬的,講狠的,耍蠻的”,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和各項工作的落實,變成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自愿的行動。師民就是要以民為師,集中民智。社會主義事業是一個前無古人的事業,在前進的征途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困難?要問計于民,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同志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因此,領導干部要當先生,必須先當小學生。具體來說,應做到“四勤”:一是腳勤,用大部分時間搞“下訪”,不能“只聽樓板響,不見人下來”;二是“口勤”,多向群眾請教,從他們那里得到“真經”;三是“手勤”,把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記在“民情簿”上,力求解決;四是“腦勤”,將群眾的好做法、好經驗、好意見提升,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為民就是要珍惜民力,為民辦事。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發展富民,使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講政績,固然好。但要從實際出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量入而出”而不是“量出而入”,把需要與可能、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很好地結合起來,決不能搞華而不實的所謂的“政績工程”,要把人民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
以德為本確保廉潔從政演講
廉潔從政
同志曾告誡我們:“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強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力地防范和減少違法亂紀問題的發生”??梢姡訌姼刹繌恼赖陆ㄔO對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才能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呢?自己就此談點認識。
一要明德,加強自身學習。學習是以德從政的基礎。有言道:是非明于學習,名節源于黨性,腐敗止于正氣。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才能不斷武裝思想頭腦,增強黨性修養,樹立浩然正氣。因此,每個黨員干部都應該自覺把學習視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做到刻苦學習,孜孜不倦,學而不怠,學有所獲。在學習中,要緊密聯系思想實際,不斷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經常想一想:參加革命為什么?當官應該做什么?自己身后留什么的問題,從而用科學理論凈化思想、陶冶情操、純潔靈魂,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基礎。
二要立德,樹立正確“三觀”。黨員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廉潔從政之魂。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樹立相應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因此,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始終牢記“三個代表”的要求,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踐行“三個代表”的具體實踐中,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來不斷鞭策自己,陶冶道德情操,鍛煉道德意志,確立道德信念,養成道德習慣,進而不斷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要守德,牢記宗旨觀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廉潔從政的核心。廣大黨員干部從政的崗位雖然不同,但職為民守、責為民盡、利為民謀、益為民求、業為民興、績為民創的道德要求卻是共同的。因此,必須深懷愛民之心,把群眾的冷暖時刻掛在心上,堅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努力為群眾辦實事。在為民服務的實踐中,加深理解“德”的內涵,深刻體會“德”的要求,切實履行“德”的規范,不斷沉淀“德”的力量,努力使自己成為有高尚追求的人,成為職工群眾愛戴的好干部。
四要養德,嚴格克己自律??思鹤月墒屈h性修養的一種境界,也是廉潔從政的基本途徑。只有時時處處明于自察,大事小事嚴于律己,才能始終保持思想道德的純潔性。因此,每個黨員干部應該自覺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道德自律要求來約束自己,恪守政德。自重,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譽,塑好自己的形象,勤奮工作,不辱使命。自省,就是要經常“三省吾身”,問問自己,所言所行是否符合“三個代表”要求,是否符合共產黨員的標準,是否符合領導干部的身份,防微杜漸,注重養成。自警,就是要管住小節,警鐘長鳴,時時以黨紀國法告誡自己,用黨性原則要求自己,同時汲取反面典型的教訓,舉一反三,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自勵,就是要用高尚的精神激勵自己,用宏偉的事業鞭策自己,奮發進取,爭創一流,建功立業。
以人為本公共政策研究
內容摘要:本文認為,以人為本是新時期我國公共政策的核心價值取向,它是對“以物為中心”的反思、揚棄和超越,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決策目標人性化,決策程序民主化,決策主體群眾化,彰顯公共利益價值,弘揚公平原則,探索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渠道,都是人本思想在公共政策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以人為本,公共政策,價值取向
改革之初,為了抓住機遇促進發展,我國公共政策采取“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這一政策取向打破了“大鍋飯”、“平均主義”的僵死局面,調動了全國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同時也使得自然生態矛盾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極不諧調。這些沖突和矛盾是公共政策在社會全面改革和轉型過程中的價值偏頗的集中體現。面對改革開放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公共政策的人本價值取向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第一次把以人為本提升到了公共政策核心價值的地位,明確了我國公共政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我國公共政策人本取向的理論與現實依據
第一,“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總概括,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和精髓。馬克思主義哲學蘊含著豐富的人本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中,人是世界之“本”,認為人是世界的本質和終極本質;人是價值之“本”,認為人是世界上最有價值意義的生命存在;人是歷史之“本”,認為歷史是人的活動史,人是歷史的主體,人類創造并主導著歷史。
第二,以人為本的公共政策價值理念,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黨和全國人民同心協心、共同奮斗,我國已經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其實,這種小康只解決了人民的物質層面的需求,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而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僅僅滿足了人民的物質方面的要求,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以人為本的公共政策,在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時,又要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目的,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才能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