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7 12:44: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污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養殖污染與防范
隨著畜禽養殖規模的逐步擴大和專業化、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畜禽生產及畜產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廢棄物對周邊及養殖場自身環境的污染程度也日益加劇。由于環境法規不健全和資金短缺等諸多原因,相當一部分養殖場的糞便、污水未經無害化處理就隨意排放和堆棄,污物中大量的氮、磷、礦物元素及所產生的氨、硫化氫等惡臭氣體嚴重地污染了空氣、水體和土壤。規?;B殖場的環境污染和治理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1環境的污染
主要是指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病原微生物、生產生活污水、糞便及未消化吸收的有機物和礦物質等的處理不當對空氣、水體和土壤的污染。
1.1對空氣的污染一只雞的糞便排泄量相當于0.1個人的糞便排泄量,一個一萬只規模的養雞場每天的糞便排泄量可達1t,一年就是360t。1頭豬的日排泄糞尿量是人排泄糞尿量的5倍,一頭豬年均產糞尿量可達2.1t,如果采用水沖式清糞,其污水的排放量還將增加4倍以上,當糞尿等污物的排泄量超過大氣環境的自凈能力時,就會通過已污染的空氣對人和動物造成危害。通過空氣流動進行擴散和傳播的污染物除了塵埃和病源微生物外,還有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機物在厭氧環境條件下所分解釋放出的帶有爛菜、魚腥等刺激性的特殊氣味,這些氣味大量而長期高濃度地蓄積,就會使人產生厭惡感,嚴重影響人、畜的身體健康。近年來,我國小城鎮建設呈現出向郊區農村迅速延伸的態勢,飼養場與居民點距離縮短,養殖場的空氣污染問題必將日趨嚴重。
1.2對水體和土壤的污染畜禽糞尿及畜產品加工業污水未經處理就隨意排放,是造成水體及土壤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年產1萬頭肥豬的豬場,日排糞尿、污水總量可達100多t,如不進行無害化處理,其糞便和污水中碳氫化合物及含氮、含磷有機物和未被消化的營養物質一旦進入水體后,就會使水中的化學耗氧量、生化需氧量和固體懸浮物迅速增加,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機物,當它通過稀釋、沉淀、吸附、分解、降解等一系列自凈作用后仍無法達到環保要求時,就必然會對水質產生污染,使其迅速惡化。有機物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水生生物獲得氮、磷、鉀等營養后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其形成缺氧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某些疫病傳播和擴散的渠道。更為嚴重的是,當這些未經處理的污染物的進入量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后,就會造成礦物質和營養素的富集,改變土壤本身的結構,破壞土壤植被的生存。
1.3對疾病的傳播據統計,由家畜傳染給人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至少有90余種,這些人(畜)禽共患疾病的載體主要就是家畜(禽)糞便及排泄物。近年來,一些養殖場不顧自身條件,一味模仿在池塘邊建豬圈,在豬圈上架雞籠的所謂立體養殖模式,結果為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轟動一時的臺灣豬口蹄疫暴發性流行,其主要原因就是病豬尸體隨意投入河道引起的疾病流行。因此,糞便及污水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排入水中極易造成傳染病流行。
景觀水體污染
1、景觀水體水質惡化的原因
經過對全市幾個公園內的景觀水體調查研究發現,導致景觀水水質惡化的原因有很多??傮w上可分以下幾種:
1.1、景觀水的水源水質較差。一般景觀水的水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降水、地表水、中水。大部分日常補充水量以降水匯集為主,而四周匯集的降水把地表很多污染物都溶解在內,使得景觀水源先天質量較差。
1.2、周圍污染源對其污染。景觀水體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四周小區內居民日常生活所排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其滲濾液、漂物和施工塵土等。尤其是生活污水中含有大的有機污染物及氮、磷等植物營養物,植物營養物進入天然水體后將惡化水體水質,加速水體的富營養化過程,影響水面的利用。
1.3、水池防滲處理破壞景觀水生態系統。目大部分的人工湖由于考慮到防滲等問題,湖底多為硬質底。對于需要泥土才能生長的水生植物而言,其種植、生長都會有諸多限制。很多水域由于防滲層鋪設質量不過關,造成人工湖水流失過快,或管理過程中補水不及時。水生植物因干涸而生長不良甚至枯死,既沒有發揮凈水作用又破壞觀景效果。
1.4、游客人為的破壞。游客的一些行為,也是導致水質惡化的原因之一。比如向水中丟棄垃圾;為了垂釣,向水體撒過多的魚餌,這些多余的魚餌也會造成水體的污染,這些種種行為都會嚴重地污染景觀水。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制度
第一條:為防治畜禽養殖污染,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畜禽養殖污染,是指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畜禽養殖場排放的廢渣,清洗畜禽體和飼養場地、器具產生的污水及惡臭等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壞。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畜禽養殖場的污染防治。
畜禽放養不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行綜合利用優先,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的原則。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擬定本轄區的環境保護規劃時,應根據本地實際,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并將其污染防治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中。
金屬污染防治健全措施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各有關部門: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關于貫徹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指導意見實施方案的通知》(云政辦發〔〕39號)轉發給你們。并結合實際,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請一并抓好貫徹落實。
一、優化布局,加快礦業科學發展
具有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礦產42種,礦產業已成為全市的重要產業。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全市礦業又好又快發展,我市編制了《市礦產資源規劃(—2015年)》。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直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規劃》要求,認真落實礦產資源“重點開采區、鼓勵開采區、限制開采區、禁止開采區”制度,不斷優化礦產業布局,實現全市礦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科學化發展。
二、嚴格準入,促進礦產業提質升級
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直有關部門要建立完善項目審批部門聯動機制和審批問責制,對新增重金屬排放的建設項目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六項必要條件”(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標準、項目審批核準或備案程序、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節能評估審查、職業衛生審查以及信貸、安全和城市規劃等規定和要求);進一步加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整合力度,培育扶持優勢龍頭企業,促進企業生產工藝技術改造升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不斷推動含重金屬廢棄物的“資源化、減量化和再利用”。
跨國污染分析論文
一、水資源的跨國污染
(一)水污染的機理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人類疾病80%與水污染有關。每年世界上有2500萬名以上的兒童因飲用被污染的水而死亡。水是重要環境因素之一,也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成年人體內含水量約占體重的65%,每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約2—3升。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如體溫調節、營養輸送、廢物排泄等都需要水來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項報告指出,我國的水污染事故頻繁發生,經濟損失較大。從2001年到2004年,全國共發生水污染事故3988起,平均每年近1000起。
(二)水污染的表現形式
酸雨是水污染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由于人類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燒后產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氣中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形成硫酸或硝酸氣懸膠,或為云、雨雪、霧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為酸雨。一般未被污染的雨水,pH值呈弱酸性,低于5.6便為酸雨(pH值愈小,酸度愈高);如今卻頻頻出現pH值小于3的強酸雨,幾乎與醋酸相當。
海洋污染是水污染的又種形式。海洋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四分之三,由于人類毫無節制的開發,所制造出來的污染問題,不僅危及人類在陸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變成一個超大型垃圾場。海洋遭受污染物侵害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來自陸上的污染——人類生活的廢棄物。農業、工業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料,經由溝渠、河川注入海洋。來自船舶的污染——海上運輸工具。船舶所載運的油料泄漏,或污水傾倒注入海洋;核能動力船舶或者載運核能廢料的船舶發生事故,輻射物質外泄進入海洋。此外還有來自傾倒廢棄物、大氣、海床勘探與開采等方面的污染。
畜禽養殖污染防范策略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寶應縣畜禽養殖業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因此做好畜禽污染源綜合整治工作,盡快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存在的問題,已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為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生態縣建設步伐,筆者對全縣畜禽養殖業的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1畜禽養殖業及污染防治現狀
1.1畜禽養殖業現狀
2008年度,寶應縣生豬出欄為35萬頭,存欄16萬頭;三禽出欄為1250萬只,存欄340萬只。全縣目前生豬集約化養殖的場戶為29戶,年出欄生豬8.5萬頭,存欄生豬4.9萬頭;肉禽集約化養殖12場戶,年出欄肉禽201萬只,存欄17.4萬只;蛋禽集約化養殖場戶14個,年出欄蛋禽31.2萬只,欄存蛋禽38.1萬只。據調查,現全縣養殖最多的畜禽品種為豬、肉雞和蛋雞,三者存欄數之和為全縣存欄總數的79.8%。全縣畜禽養殖業分布具有一定的區域特點:豬養殖主要分布在安宜、范水、夏集、柳堡和涇河5個鎮;蛋雞養殖主要分布在柳堡、安宜和范水3個鎮;肉雞養殖以柳堡、夏集和涇河等鎮較為集中;鴨養殖主要分布在射陽湖、魯垛和范水等地;鵝以射陽湖為最多,山陽鎮、小官莊次之。該縣豬、雞集約化養殖程度較高,但集約化畜禽養殖業發展不平衡。全縣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共55個,其中集約化養豬場主要分布在安宜鎮、柳堡鎮和范水鎮;集約化肉禽場主要分布在柳堡鎮;集約化蛋禽場主要分布在安宜鎮、柳堡鎮和魯垛鎮。
1•2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狀況
2008年全縣畜禽糞便產生總量為61.97萬t。其中糞39.06萬,t便22.91萬;tCOD產生總量為17344.57;t集約化養殖場的畜禽糞便總量為28.14萬,t其中集約化豬場13.64萬,t集約化禽場14.50萬t。各類畜禽中,豬糞便產生總量最大,雞和鴨分列第2、第3位。以上3類畜禽糞便產生量是全縣總量的91.76%。各類畜禽中,豬的污水產生量最大,占畜禽污水產生總量的36.56%。全縣畜禽糞便使用總量為38.73萬,t綜合利用率為62.5%。利用方式以還田為主(含出售、堆肥和直接還田),占使用總量的93.2%;少量用于水產養殖,占1.2%。鴿糞便綜合利用率最高,達92.0%。畜禽糞便使用水平是反映污染負荷的重要指標,這一指標等于區域畜禽糞便使用總量除以該區域耕地總面積,其全縣畜禽糞便使用水平為7.17t/hm2。畜禽養殖污水主要來源于畜禽沖洗及養殖場所的地面沖洗。2008年,全縣畜禽污水產生量為229萬,t污水處理率為18.6%。豬養殖場中,采取干清糞工藝的占豬存欄總數的73.7%;蛋雞養殖場中,采取干清糞工藝的占蛋雞存欄總數的64.2%。據調查,規模養殖場建有沼氣池的僅有2個(夏集鎮庭余豬場、夏集鎮永紅豬場);規模養殖場采用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的很少,僅有揚州市金綠健生態農牧有限公司和寶應縣中寶德園有機農場;少數集約化養殖場將糞便送往地力源有機肥廠;極少數養殖場將沉積的糞便通過干濕分離處理,經過晾曬、包裝后,銷往果園、林園、菜園等地;絕大部分養殖場基本沒有糞便和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糞便主要是提供給附近農民種菜、種糧。這些糞便的還田率雖然在60%以上,但未經無害化處理,不少糞便和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塘、魚塘,給環境、特別是養殖場附近的土壤生態和水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和危害。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制度
第一條為防治畜禽養殖污染,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畜禽養殖污染,是指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畜禽養殖場排放的廢渣,清洗畜禽體和飼養場地、器具產生的污水及惡臭等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壞。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畜禽養殖場的污染防治。
畜禽放養不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實行綜合利用優先,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的原則。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擬定本轄區的環境保護規劃時,應根據本地實際,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并將其污染防治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中。
淺談農村地膜污染與防治
淺談農村地膜污染與防治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村使用地膜已成為確保農業高產穩產的重要手段。但是隨著地膜覆蓋栽培年限的延長,殘留地膜回收率低,土壤中殘膜量逐步增加,極易造成地膜污染。
地膜覆蓋是一項成熟的農業栽培技術,保水保肥、保持濕度,有效地增加和延長作物生長期,確保了農作物產量的提高。然而,塑料屬于高分子化合物,熔融指數(MI)高,極難降解,既不受微生物侵蝕,也不能自行分解,其降解周期一般為200~300年,降解過程中還會溶出有毒物質。據統計,我國農膜年殘留量高達三四十萬噸,殘膜率達40%多,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農膜殘留在土壤中,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隱患。隨著使用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長,殘留地膜若得不到及時回收,必然給后人帶來難以解決的污染危害,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一、殘留農膜對環境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是對土壤環境的危害。土壤滲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層移動的現象。由于土壤中殘膜碎片改變或切斷土壤孔隙連續性,致使重力水移動時產生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動較為緩慢,從而使水分滲透量因農膜殘留量增加而減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導致地下水難下滲,引起土壤次生鹽堿化等嚴重后果。另外,殘農膜影響土壤物理性狀,抑制作物生長發育。農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條件下,這些高聚物難以分解,若長期滯留地里,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土壤水肥的運移,影響土壤微生物活動和正常土壤結構形成,最終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響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導致作物減產。
2是對農作物的危害。由于殘膜影響和破壞了土壤理化性狀,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困難。凡具有殘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響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作物株間施肥時,有大塊殘膜隔離則隔肥,影響肥效,致使產量下降。據兵團環境部門測定[1]種子播在殘膜上,爛種率達6.92%,爛芽率5.17%,棉苗側根比正常減少4.8~7.6條,2~3片真葉期棉苗死亡1.19%,子葉期棉苗死亡3.08%,現蕾期推遲3~5天。株高降低6.7cm~12.9cm,有關調查資料表明,殘膜對玉米產量影響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每公頃有187.5Kg殘膜的土地,生產9420kg玉米,比無殘膜的對照田減產玉米909kg。減產率8.8%。
固體污染防治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合理利用資源,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固體廢物污染海洋環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不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
第三條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實行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的原則,促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
尾氣污染防治方案
為防治機動車排氣污染,改善環境空氣質量,保障市民身體健康,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政策、法規、標準要求,根據全市汽車尾氣污染防治大行動的工作布署,結合全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推進節能減排、改善空氣質量、服務民生出發,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開展“汽車尾氣污染防治大行動”(以下簡稱“大行動”),加大投入,強化治理,嚴格執法,廣泛宣傳,完善機制,發揮合力,進一步治理機動車排氣污染。
二、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大行動”,加快淘汰老舊黃標車,全部使用國Ⅲ標準車用燃油,推廣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控制油氣污染,實現機動車污染源頭控制。統籌機動車檢驗機構建設,實現一站式便民服務。加強超標車輛維修治理企業監管,加強機動車監管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機動車環境管理水平。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機動車污染防治意識,改善環境空氣質量,保障市民身體健康。
三、工作任務及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