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8 07:52: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現代女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現代女性

新疆女性文學現代女性綜述

“我尋求一朵花,期待用更加艷麗、更加美麗、更加令人沉思、讓能打開神秘之大門的花兒去替代心靈之花的位置。在這朵花里凝結著最偉大的真實但卻不能倒下、即使被扔棄了也于心不忍、為生命注入生命的神奇;從花的時代以來,她經受各種歷程,一直忍受了自由的渴望和情感的磨難,她的枝是筆直的;在火紅的花蕾里隱藏著理想之林,在她的每個細胞里噴灑著生命的火種。你們認識這朵花,這朵花就是婦女?!雹賸D女文學是以描述婦女題材、婦女生活為目的的,其主人公幾乎都由婦女形象組成。她們沖破維吾爾古典文學創作中的傳統模式,表現出思想深度、性格的復雜性等多樣化。本文就常見的幾種類型做一分析和探討。

1.傳統的婦女形象。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將“忠女”“賢妻良母”“純潔無暇的姑娘”等“好女人”作為維吾爾族婦女的傳統標準。無論在過去還是現代、在偏僻的鄉村還是在繁華的城市、在社會上還是在家庭里、在生活哲學上、在世界觀、價值觀、舉止言行等方面,維吾爾族婦女都將這個傳統的標準作為自己的生活準則,社會和公眾也將這個傳統的標準作為法律依據;女作家和文學批評家們在觀察婦女生活和婦女形象時,也總被這個傳統的標準所制約。維吾爾古典文學中的婦女形象正屬于這種價值觀的代表。在維吾爾人的生活中,沒能超越這個傳統的標準而想象婦女問題,于是,婦女形象最早作為這種傳統的不同反映而得到了展示??v觀女作家文學作品中所反映的為了這個傳統而付出的犧牲和代價有小說《昂格利特湖》中的佐赫拉,為了成為不辜負母親的希望、履行自己職責的“孝敬母親的好女兒”,她用自己的婚姻來打賭;《沙漠之夢》中的艾維孜罕為了保持自己的貞潔,犧牲了自己的婚姻生活;熱孜萬古麗•玉素甫的短篇小說《露珠》中的吐爾遜尼亞孜罕,為了忠于愛情和男人,以好像“就要到來似地”自信將從未見過面的男人等待了七年,甚至當她得知丈夫不可能回來的消息以后,還仍然以各種借口為他辯護;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她可能一生在等待那個男人中熬過;小說《多雪的冬季》中的米赫熱阿依,將維護充滿傷心和不幸的家庭作為她的使命;《石城女人》中的祖勒阿雅特以傳統的女性意識拯救了瀕臨破裂的家庭。總之,這些女性為實現做“好女人”的愿望而忍辱負重,默默吞咽著苦果。她們以自身的女性意識,隨時準備為家庭、孩子和丈夫付出更多,甚至甘愿犧牲自己的終生幸福乃至生命。在維吾爾族傳統意識中,為家庭、丈夫敢于犧牲自己并能忍受侮辱和折磨的女性被視為“女人之品德”。她們崇拜男人,依賴于男人生活。這些婦女們就像《軌道》中的阿斯雅、阿斯演的母親及她的祖母一樣,一切都聽天由命,忍辱含垢地在痛苦和折磨中生活?!八懔耍艉绽?,女人怎敢和男人比呢,你還是忍了吧……”(《昂格利特湖》)這些婦女是愿意這樣生活還是出于無奈?從祖母到母親、從母親到女兒遺傳的“優良品質”為什么仍然不能給她們帶來幸福?難道她們是為永遠付出犧牲或代價而造就的嗎?她們的生命不也只有一次嗎?為什么同樣的生命對于女人卻那么殘酷?女作家們從兩種不同的角度塑造了遵循這種傳統的女性形象。一種是在現代化的影響下為維護和繼續自己的道德傳統為目的而塑造的女性形象。盡管她們以自身的優良品質和傳統的女性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深深感染著讀者(因為這種形象在大多情況下是以悲劇性的生活畫面而出現的),但在總體上還能夠讓讀者喜歡和得到讀者的尊敬;另一種是為喚醒和拯救自己和周圍的、在超越傳統道德標準的影響下而困惑和迷茫的婦女為目的而塑造的形象。她們始終圍繞著不能擺脫落后于時代的婦女意識中的悲慘的“軌道”,不能擺脫在個人解放、爭取自由、平等、尊嚴、獨立生活和為自己生活的欠缺。直到今天,女作家筆下所塑造的大多是超越傳統道德標準的女性形象。女作家們通過塑造這類形象,一方面表達了她們對不幸女同胞的同情;另一方面則強烈控訴了裹著“忠貞的女人”“賢妻良母”“貞女”等漂亮的外衣,不斷去折磨和吞噬婦女們的幸福、精神世界和生命的陳舊、落后的所謂“傳統”的準則和標準。

2.女英雄形象。

提起“女英雄”,我們不禁想起在歷史上曾出現的“諾祖古姆”“熱孜莞古麗”等巾幗英雄的形象。這里說的不是革命戰爭時期的女英雄,而是為現實生活而斗爭的英雄,是那些為生活而奉獻自己的女中豪杰。自古以來,除了個別現象以外,大多是將婦女描寫為脆弱、擔憂、愁苦的群體;但是在當今維吾爾女性文學中,女作家們從另一個角度審視婦女及她們的生活,塑造了一批堅韌不拔、不畏艱難困苦、敢于面對生死抉擇的嶄新而又光彩奪目的女中豪杰形象。請看以下例舉的女杰們的壯舉:小說《沙漠之夢》中的艾維孜罕為自己純潔的愛情、自由婚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并最終以自己的勤奮、頑強而獲得了幸福。然而,最終因自己的尊嚴受到無法忍受的傷害,她親手殺死了艾穆拉罕。雖然她成了“兇手”,但人們仍能接受她,因為,她自尊自愛的人格符合當代人的價值觀。盡管她的這一行為超越了保護自己愛情的界限,但她維護自己的尊嚴和人格的精神在果斷的拒絕和勇敢地選擇死亡的過程中得到了凝練和重生。像艾維孜罕這樣有尊嚴地生活,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人格而勇敢地面對死亡,對于人類、特別是對于婦女而言是非??少F的英雄壯舉。熱孜萬古麗的短篇小說《綠色愿望》中的祖穆來提,因丈夫的無情無義和背叛,她被迫離開家庭、兒子與女兒生活在一起。當她身處絕境時,幸福又重新向她走來。然而,正當她為自己的婚禮做準備的時候,因其父親和繼母的虐待而被趕出家門的兒子出現在了她面前。“可愛的寶貝,我們會生活在一起的,我們不會分離。爸爸不要你,我要你?!庇谑牵婺聛硖岷敛华q疑地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幸福,與兩個孩子生活在了一起?!拔抑恢雷约菏且粋€母親,我感到我的生活對于我的孩子們來說非常重要。任何時候我都感到,母性的情感、母親的職責都高于一切。每當想起孩子們,作為母親,我的情感就會不停地激蕩、膨脹;一種最美好、最神圣、最純潔的愛就會在我心中閃爍。這讓我更加清楚地感覺到作為母親的職責?!睘榱藘蓚€孩子,母親放棄了重新得到幸福的權利,將孩子們緊緊擁抱在懷里。這是一種英雄的母親形象。人類不是以自己的身軀、相貌、威望、聲譽和財富而偉大,而是以自己的尊嚴、人格、信仰以及在生死選擇中的果敢、慷慨、奉獻和犧牲精神而偉大。在女性文學中,女作家們超越婦女自身的高度塑造了一個個極富人性的光彩奪目的婦女形象,贊頌了婦女的偉大、頑強和勇敢,同時也證實了婦女們不是只依賴于男人供養和保護的弱勢群體,而是一個值得尊敬、熱愛和崇拜的英雄群體。她們的這種英雄行為絕不亞于可歌可泣的創造人間奇跡的英雄人物。

3.在現代與傳統中迷茫的婦女形象。

查看全文

現代女性文學審美觀

一、現代文學的內涵

在歷史學上,近現代史是指1840年至1949年這段時期,但普遍認同以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作為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即1919年之前的歷史被認為舊民主主義,即“中國近代史”,1919年以后的歷史被認為是“中國現代史”。因此,現代文學是介于“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和文化革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時期內的文學形式。現代文學產生在中國社會的大變革時期,社會內部各個層面發生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此時的中國文學廣泛地受到國外文學和外來先進思想的影響。這一時期的文學特點與世界文學相接軌,成為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文學。

二、女性文學

歷史的巧合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了特定的歷史事件。女性文學的開端和興起就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女性文學是以中國女作家為代表的中國女性意識的蘇醒和崛起在文學創作中的表現,體現為以女性為主體進行的在思維、審美、經驗和言說等方面的描寫。女性文學也體現為女性作家在性別視角和性別主題意識的基礎上表現出對女性命運、情感、、生命關注的文學創作,具有普遍的意識,也是有待探索和發展的人類文學命題。

三、女性文學與女性作家、女權主義

(一)女性文學與女性作家

查看全文

現代女性消費心理分析論文

[摘要]據我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女性約占總人口的48.7%,總人數已達6億,而且具有家庭50%以上的消費決策和掌控權。本文通過分析女性消費的心理,提出了女性廣告的對策,希望能給廣告人一些有益的啟示,做好女性廣告,避免在廣告運作中使女性成為廣告的附屬。

[關鍵詞]女性消費女性廣告傳播

新世紀新女性消費主義在女性主義之后悄然登場。國際廣告協會主席卡·波爾說:“以男性為主的消費主義正在轉變為以女性為中心的消費主義。”[1]這句話充分詮釋了現在消費市場中女性的掌控力。

一、現代女性消費心理分析

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現代女性知識更加豐富,工作更加優越,工資更加豐厚,角色更加多重,因此也就希望生活更加多樣化,消費更具潮流化,個體更具個性化,精神和經濟更加獨立化,所以在接受信息,享受服務等方面也就更注重附加價值,顯示出新的消費心態。

首先,對流行趨勢的關注程度進一步加強。現代女性既是流行趨勢的追隨者,又是流行趨勢的制造者。正如美國學者J·伯德里亞爾指出的,現代社會的消費實際上已經超出實際需求的滿足,變成了符號化的物品、符號化的服務中所蘊含的“意義”的消費。也就是由物質的消費變成了精神的消費,人們購買某種商品或服務主要不是為了它的實用價值,而是為了尋找某種“感覺”,體驗某種“意境”,追求某種“意義”。伯德里亞爾認為,由于消費的符號化和象征化,現代社會的消費傳播正越來越體現出“差異化”的特點,既追求個性化和與眾不同,所謂“風格傳播”的特點越來越突出。在這種消費結構下,商品和服務的流行越來越強,而流行周期越來越短。[2]其次,女性消費話語世界的形成。在傳統觀念中,女性比男性社會地位低下,因為生產的任務主要由男性承擔,所以男性是文化的主旨和核心。但在現在消費文化中,消費者是文化的主旨和核心。在現在的家庭消費中,女性常常是決策者、策劃者和執行者,她們不僅對自己所需的消費品情有獨鐘,有購買決策權,同時,由于還承擔了多種家庭角色,因此也是絕大數家庭成員生活用品的決策者和購買者,從而推動家庭消費的發展。有官方數字統計,女性決定著91%的家居布置方面的購買力,87%的渡假決策,79%的家庭開支,72%的醫療保險決策。[3]再次,女性在消費過程中表現出極高的忠誠度和主動的口頭傳播特性。女性對商品的忠誠度就像對自己的感覺一樣,總是認為自己的感覺是對的,所以一旦選定某種品牌,在后續的購買過程中就很難改變,這與她們當初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嘗試和選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四,細膩的女性心理與女性消費行為。女性細膩的的心理容易受到感覺的營銷來決定自己的消費行為,就像上分析的女性與流行趨勢一樣,“享受生活,追求時尚”是現代女性在日常消費中的明顯特點,而細膩的心理特征使她們更注重商品所呈現的細節和產品質量,更注重廣告給她們帶來的美感和沖動感。第五,一“網”情深的誘惑。因特網對現代女性的影響日趨明顯,根據中智庫瑪的調查,上網聊天被16.29%的女性作為休閑放松方式的首選,已經成為現代女性最主要的休閑放松方式。而在“影響現代女性購物決策因素”的調查中,17.20%的女性坦言互聯網影響了她們的購物思維,這是一個僅次于電視媒體作用的比例數據。[4]

查看全文

竹材在現代女性產品設計中的傳承

摘要:目的傳承和發揚竹產品的設計文化,改善生態環境,滿足女性需求的人文關懷,創造出美的日用產品。方法通過文獻研究、資料歸納等方法來分析竹材的特性、加工工藝等,尋找竹與女性產品的契機,并對女性日常攜帶用品進行需求調研分析,通過調研結果,進行產品設計。結論竹材與現代女性產品相結合,賦予了更多時尚的文化內涵,實現了更廣泛的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喚起了傳統竹產品設計的新生命。遵循自然的審美和諧,使得竹材這一生態材料在女性消費群中得以廣泛傳播和使用,滿足現代產品設計的“大設計觀”。

關鍵詞:女性產品設計;竹材;生態材料;可持續產品設計

設計與自然、社會、經濟這3個動態的生態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協調和促進的關系,毋庸置疑,人類在造物設計活動中不斷推進著社會的發展,將需求以淺顯易懂的視覺方式呈現在生活中,帶來無限的正效益。然而,設計在其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負面效益也無須遮掩,尤其在尋求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對資源進行了過度開發利用,這種以犧牲資源和生存環境為代價所成就的工業文明背后,不乏存在著由設計行為引發的資源浪費現象,在高速高產的流水線下,產品也逐漸丟失了傳承的意義。如何通過設計改善生態環境,并使產品注入文化力量,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勢在必行。

1竹的傳承

中國竹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人們種竹、用竹、愛竹、詠竹,綿延了數千年,凝聚了中華各族人民精神而創造的各類與竹相關的產品,如竹工程設施、竹工具、竹圖繪畫、竹俗、竹文學藝術、竹的神話傳說等,構成了我國文化史上歷史久遠、應用最廣、內涵最豐富和民俗功能眾多的文化長鏈[1]。

1.1竹的發展現狀

查看全文

現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預防控制

中國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哪個朝代,或多或少都流傳著一種男主外、女主內以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女性被封建道德所束縛,不僅文化思想被閉塞,生活活動范圍狹小,而且很多權利都被剝奪,因而女性真正接觸社會的機會并不多。世界著名犯罪學家薩瑟蘭曾經提出過女性走向社會比男性晚,犯罪機會少,而且在社會中受到的挫折少,所以犯罪較少。因而從古至今,女性犯罪率和數量從總體上來看都遠遠低于男性。但是隨著歷史的推進,西方工業革命的開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全世界包括中國都在進行著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改造,開始提倡男女平等,因而女性獲得了該屬于自己的合法權益,開始逐漸頻繁地接觸社會,融入社會,結果導致了犯罪率提高的必然性。到了20世紀初期,意大利著名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正式開始了“女性犯罪”這一概念的研究,以其著作《女性犯罪》為標志,其中顯示了意大利1885—1889年內女性犯罪數量為男性犯罪的19%。其后眾多犯罪學者對這一課題展開研究。根據歐洲幾國調查結果顯示,那時英國男性犯罪數量是女性的3.8倍,荷蘭、比利時是4.5倍,法國則為4.3倍⑴。由此可見,女性犯罪這一概念正一步步的走向成熟,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這一話題,它已經成為了犯罪學中的一種獨立的類型。在中國,女性犯罪率也在逐步上升,犯罪類型主要為財產犯罪和性犯罪最為突出,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到來,女性對社會各類事務的參與,也同時為女性犯罪提供了比以前更多的機會。例如,外地或農村“打工妹”大量涌入大城市,由此女性犯罪必然提高,而且犯罪類型也在向男性化發展,具有了攻擊性和城市性,出現了搶劫、殺人、放火、詐騙、、拐賣人口等具有暴力和財產并有的犯罪,而且犯罪人年齡在逐漸偏低。此絕非偶然,請看以下兩個案例:

案例一:

羅卡娜,女,23歲,廣西北海人,2003年上半年到北京外國語大學成教院培訓二部本科班英語專業進修,其同寢室的室友李某以前曾是某一外語學校的英語老師,兩人的關系曾經是非常的要好,成績也都不錯,但由于某些小的生活習慣不同,兩人的關系由友好走向敵對,整天勾心斗角,李某又背著羅說羅性情孤僻,自私而不宜交往。2004年7月9日早晨,兩人在寢室衛生間發生口角,進而大打出手,結果羅一時激憤,用本來削水果的水果刀將李某刺死,連刺17刀,其中3刀為致命傷。2004年11月30日,北京一中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羅卡娜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賠償李某死亡賠償金共計25萬余元。

——摘于《人民公安》2005年1月

案例二:

張琳,女,1978年9月20日出生,哈爾濱人,2001年4月5日赴日本留學,父母為其上學賣掉家財,但她并沒有領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在日本留學期間與一比她小兩歲的另一個哈爾濱留學生男孩戀愛同居,并導致其懷孕,根據日本法律規定不得墮胎,因此為籌集回國流產的經費,2002年11月27日,該男女在這異國他鄉制造了一起搶劫殺人的大案,搶劫殺害另一中國留學生,共搶劫得281.6萬日元,并急忙逃回國。然而2002年12月30日國際刑警組織日本中心局通過中國公安部向哈爾濱公安局通報,不久二人被逮捕。2003年9月12日,哈爾濱中級人民法院判處二人死刑,二人不服上訴,2003年12月2日,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指導審判此案。

查看全文

廓清與遠行―對中國現代女性藝術的橫斷尋譯

摘要:女性藝術從話語霸權的荒野走來,已在世界上跨越到了雙性視野并駕齊驅的藝術史段,路途依然遙遠。中國現代女性藝術的成長不等于成熟,發展中凸顯出婉約、內視、消遣等偏移和滯后,既然走遠路,就需要給予反思性廓清。

關鍵詞:女性藝術策略多元視角婉約內視消遣遠行

進入21世紀,一個多元的藝術生態正在迅速崛起,即現代女性藝術。國內外引起轟動的2005北京女性藝術嘉年華剛落下帷幕,由安妮·普勞克斯原創的《斷背山》又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象獎最多獎項。這之前,美國《藝術新聞》雜志1997年挑選了一批權威的美術館館長和藝術評論家,對當代藝術作品充分考察、擷選公認的在25年內史上堪稱的大師。結果表明:女藝術家路易斯·布爾喬亞榮歸第一,而與一位男性藝術家并列第二的辛迪·希爾曼,也是女藝術家。當代世界藝術呈現出的這種兩性均衡化格局,是人類藝術史性別多元融合的成果,將成為整合性重構人類文明史的濫觴。立足性別藝術角度考量,人類藝術史沉重身影向前移動的這一步,標志著女性藝術已經由顛覆單邊話語權,構筑藝術形態的策略位置,跨越到了雙性視覺并駕齊驅的藝術史段。

但是,當我們在這個立足點轉回頭注視我國女性藝術發展脈絡時,就很清楚看到近年來凸顯的偏移和滯后,亟待反思性廓清和梳理。

80年代以來,我國現代女性藝術呈現出多元狀態。不少作品在視域、觀念和語言方面都鮮明呈現出了迥別于男性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女性藝術家在墾荒實踐中啟動女性主體藝術資源,管涌出一波波新銳創作潮流,激蕩出現代女性空前的社會需求、文化需求和生命需求。比如陳羚羊的《12月花》,就是作者感受到現代商業和文化對女性外在美的消費趨勢上漲,痛心體驗到女性主體被單邊客體化、對象化,從而用女性的方式毀壞傳統女性的“美麗”,用十二面古鏡,映照出暗紅黝黑月經的絕地視角,呼喚著時代對女性生命和精神元素的注視。她正是用呼應了歷史節律和宇宙博動的女性月經,暗和著月亮真相-那里100億噸的水冰,并沒有二泉映月的柔弱嫵媚,而是絕望的顆粒狀的死水。

同樣,女性藝術有著史上空前的多元視域。比如,現代社會匆忙轉型的擁堵,已把男性生命內涵的定義扭曲成為了純功利符號。這種物質的異化,實際是以犧牲男性豐富的精神元素為前提,心靈成本將被全體男性所分攤。揆諸男性價值邏輯的被擠壓變形,我在《孔雀系列》(圖1)里,多視角借助了藩籬中的孔雀,洞觀他們在滾滾紅塵中虛弱可憐的鏡像,強調他們被消費的境遇。莊諧先生評論到:“作品對于被功名利祿內化了生命,被俗嫣媚色軟化了盔甲的男性,表示出作者的悲天憫人”。(1)無論用凄楚色調渲染多彩尾翎根部的血痕,還是用困頓眼神表現這些生命的無助,抑或是在濃妝艷抹的環境中被欲望激素屢屢催情、凄凄開屏,我都渲染和性別內涵形成反差的嫵媚光線和艷麗色調,傾訴生命的被變性蹂躪和被異化觀賞。因為,性別間人文價值的藝術提升,每每存在于異性生命剎那間的凝視。

查看全文

現代女性健康培訓學習心得感想

這次我們全店都去參加了一次四天三夜的女性健康培訓。收獲好多啊。會后感慨很多。尤其是會議的老師,他們的專業是我所向往的,他們的演講可以帶我們經歷一次旅行。會場很簡陋。但氣氛卻很溫馨很溫馨。

真正見識了一個企業文化在員工身上的體現。忽然明白一個道理:將利益放在可客戶身上,自己的利益不用算,將利益放在自己身上,還真是個未知數。

這次的學習不僅僅是教會了我們女性健康知識,也教會了我如何做好自己的企業或打造自己的團隊。

這次講課有沈陽那邊醫院的李秋老師:不是很愛說話,但你有不懂的,她會將自己知道的認真的教會你,是一個很有內涵有責任的老師,我很喜歡她,只是在結束的時候她悄悄地離去-----是不忍看到我們離別的場景嗎?我會想你的,也會再次相見;

任依琳主任:你講課的思路好清晰好清晰,我個人認為你是非常專業的主持人。端莊美麗。

李陽老師:上海協和醫院的院長,他是個很幽默的人,也很帥氣,心態好年輕啊。交給我們的是手部宮診。只可惜我有點笨,還沒有學會,不過我會努力的,不要見怪啊李院長。呵呵

查看全文

新世紀抗戰電視劇鄉土敘事女性形象

摘要:新世紀抗戰電視劇的鄉土敘事中,鄉村女性這道“被看的風景”,常常將現代革命倫理與鄉村傳統性別規范結合起來,在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的博弈中呈現給觀眾眾多不同的鄉村女性形象。本文分析了具有悲情意味和具有現代意識的傳統鄉村女性以及具有傳統觀念的現代鄉村女性這三類人物形象。

關鍵詞:抗戰電視??;鄉土敘事;傳統觀念;現代意識;鄉村女性

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資源所衍生的電視劇題材類型,抗戰電視劇在新世紀中國電視劇的“藝術圖譜”中是一種備受關注的藝術存在。源于抗戰歷史本身這一“歷史文本”和抗戰歷史重述的藝術慣性,鄉土社會是新世紀抗戰電視劇敘事展開的習慣性空間,鄉土敘事也因此成為劇中一種確證的藝術存在。作為一種指涉鄉土的影像再現方式,鄉土敘事對于傳統農民的影像呈現多以作為農村社會和家庭主導的男性農民作為言說對象,鄉村女性這道“被看的風景”是結合著鄉土社會捆綁在女性身上的傳統“枷鎖”構筑起來的,常常以發生在鄉村女性思想中的“革命”隱喻抗戰所帶來的鄉土裂變,并將現代革命倫理與鄉村傳統性別規范悄然結合起來。在女性“思想革命”過程中始終不同程度地集結著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并在這二者的博弈中呈現眾多不同的鄉村女性形象。

一、具有悲情意味的傳統鄉村女性

新世紀抗戰電視劇鄉土敘事中的第一類鄉村女性是生活于鄉土社會中具有悲情意味的傳統鄉村女性。這類女性屬于鄉土社會中傳統且保守的類型,她們思想中沒有現代意識,沒有進行過任何“思想革命”,即使抗戰也未能撬動她們頭腦中的傳統觀念,或未及“思想革命”發生,這些女性已經成為鄉土傳統觀念的殉道者。鄉土敘事中這類具有悲情意味的傳統鄉村女性,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謹小慎微地恪守鄉村傳統的婦德,嚴格順從傳統的性別角色,任勞任怨,絕少抗爭,如電視劇《零炮樓》中賈文柏的妻子。劇中,賈文柏外出說書賺錢以維持生計,回家途中被國民黨軍隊扣留在隊伍中,之后賈文柏又輾轉加入了八路軍,卻一直沒有機會與家人取得聯系。在丈夫音信全無的情況下,賈文柏的妻子始終忠貞不渝地在家等待丈夫的歸來,撫養孩子,孝敬婆婆,擔當起婚姻生活留給她的一切苦難。后來賈文柏為執行任務和文工團的楊翠花假扮夫妻一起回到賈家大院,賈妻看到賈文柏和楊翠花這對假扮夫妻之后信以為真,盡管她的內心十分痛苦,但她仍舊主動告訴賈文柏,如果一切都是真的,自己愿意退出婚姻。好在賈文柏作為八路軍文工團的團長不是“陳世美”,并沒有拋棄自己的糟糠之妻,但這其中仍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賈妻作為傳統鄉村女性的悲情意味。

“正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中國男兒沒有顧慮的走向戰場,這些‘貞潔烈婦’文學形象的出現是在忽略和遮蔽女性主體欲望和要求的情況下,迎合傳統男性中心主義的社會意識形成的?!雹傩率兰o抗戰電視劇鄉土敘事中,可以斷定這一類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來自文學形象的影響,但在另一重意義上也顯示出抗戰時代鄉土社會的一種“歷史真實”。對于這一類鄉村女性而言,傳統意識規定著她們思想意識中“應該做的”和“不能做的”,一旦做了“不應該做的”和“不能做的”,她們自然也會放棄抗爭而接受命運的安排,這類鄉村女性的精神世界乃至人生幾乎完全受制于鄉土社會的傳統觀念。如電視劇《血色湘西》中的瞿月月,在湘西那樣一個閉塞的鄉村之中,可以看到,來自于鄉土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完全束縛了瞿月月“人之為人”的思想,盡管這其中可能包含著瞿月月對龍耀武愛的成分,但對于思想中沒有任何現代意識的月月來說,身處那樣的境地之中,她看不到出路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做,她所表現出來的困惑和迷茫顯然也是真實的。除此之外,鄉土敘事中還經常出現因被日軍強暴而決然選擇自殺的鄉村女性,如電視劇《沂蒙》中李繼財的媳婦因被日軍強暴而跳崖自殺,類似情節不僅“寫實性”地指證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同時也以沉重的生命代價指出了這些鄉村女性身處鄉土社會所面對的生存困境,生或死對她們而言無疑都是悲劇。上述這些具有悲情意味的傳統鄉村女性在深層意義上顯示,即使抗戰也未能從根本上改變鄉村社會的傳統秩序。傳統女性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外部強大的敵人,還有鄉土社會的傳統觀念對她們內在精神的桎梏。對于后者,她們沒有辦法依靠男性的力量來拯救自己,唯有通過自我意識的改變進行“自救”。

查看全文

性別教育探討論文

現代社會,尤其是經濟發達國家,男女同工同酬方面的差別日益縮小。隨著婦女獨立意識的增強,社會、文化地位的提高,許多過去婦女不能或很少涉足的領域,現在都有不少婦女參與工作,并在其工作領域中發揮了出色的才能。如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現任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萊特,我國主管外貿工作的國務委員昊儀以及在各行各業中涌現的大批優秀婦女。這些婦女之所以在各自工作領域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優異成績,不僅和他們優秀的人格品質及能力相聯系,也和他們打破了傳統的“女子不如男”的性別意識相聯系。在婦女自主、自力、自強意識的影響下,她們敢于在自己工作領域中和傳統生活中的強者—男性一爭高低,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優勢,成為婦女和其工作領域的佼佼者。但是這并不意味男女之間沒有任何差異,上帝既然創造了男人和女人,那么男人和女人就有其不同質的差別,這種差別從總體上看,包括以下方面。

1.生理結構不同:由于男性與女性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所接收的性染色體不同,因此在生命孕育以及將來發育成長過程中,男性體質分泌與接受的雄性激素大大超過雌性激素的量,而女性體質分泌與接受的激素量與男性恰恰相反,由此而衍生了男女生理構造的不同。

2.由于性征不同而產生的體質差異。例如根據科學測定,男女兒童發展到少年時,女性的臂肌靜止耐力僅是男性的1/3;女性的腰腹肌力量只有男性的2鄺;女性下肢爆發力也只能達到男性的3/4。因此在體能上決定了男性必然占有優勢。

3.思維方式不同。心理學研究表明.,幾乎每個人的大腦都存在一個優勢半球,而多數女性大腦優勢半球是右半球,所以女性思考問題更傾向于形象思維。男性的大腦優勢半球是左半球,因此男性思考問題更傾向于理性思維。

4.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同:女性處理問題較受情緒情感影響,感覺通常比男性更敏銳,直覺判斷力更強。女性也更好奇和更喜歡想象,感情更豐富,更浪漫,更善于表達情感。而男性則受其思維方式的影響,處理問題更理性,自控力較強,比較注重宏觀領域事物間的邏輯聯系,因此更善于把握全局。女性則更注重微觀領域的細枝末節,對事物的變化更敏感。

鑒于以上諸方面的差異,因此男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所受的性別教育以及成人后在家庭、社會的分工自古以來就有所不同。

查看全文

中國文化對女性傳媒形象影響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女性傳媒形象

論文提要:中國文化中的傳統文化,是一種男權文化,是禁錮女性的枷鎖:而現代文化追求平等與自由,對男女兩性平等具有推動意義。女性的傳媒形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會對女性的性別期盼,以及特定時代女性所處的社會地位。目前大眾傳媒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是將其固定在傳統角色中,并突出了女性的身體上的觀賞價值,將女性物品化和商業化。中國文化中的男權思想依然存在于人們心中,并且體現在傳染力極強的大眾傳媒上?,F代文化要得以健康發展就必然需要淘汰落后腐朽的傳統文化糟粕,女性傳媒形象的塑造必將會有新的開創與發展。

現在我們所說的中國文化,絕大部分源自中國傳統文化,或者說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形成于封建社會的中國傳統文化.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男權文化。男性是社會的主導.是歷史的執筆人,也是傳統道德的主要締造者.而女性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客體,是歷史的配角。

在以小農生產經濟為主的封建社會,體力上占優勢的男性是財富,即物質文化的主要創造者.從象形字“男”上就可看到男性這一“養家糊口者”的形象。相對于男性的家外形象,女性則是被眷養、被征服的家內形象。男性是獨立而強勢的,女性是依附和柔弱的。為什么“奴”字是女子旁的?因為奴隸是最卑下的,而女性是毫無地位可言的,換言之,女人像奴隸一樣沒有自己的尊嚴、沒有獨立的身份,更加沒有所謂的權利。奴隸是主人的私有財產,女人是男人的專屬;奴隸為主人做牛做馬卑躬屈膝,女人為男人生兒育女鞠躬盡瘁;奴隸若是造反便會受到制度的制裁,女人稍有反抗就要受到社會的鞭笞。男人從來不會是社會的最底層。因為男奴的妻子比他更低賤!女人是侍奉者,是理所當然的貢獻者,男人是主導者,也是理所當然的享受者。裹小腳是為了取悅男人。這畸形的審美延續了近半個封建時期?!叭龔乃牡隆?、“七出之條”,這些又是男權社會賦予女性的精神和制度上的“小腳”。傳統文化對一名優秀女性的最高贊譽。歸納起來無非四個字——賢妻良母,倘若加些個定語,也無非是賢良淑德,貞儉恭順。

簡而言之,中國傳統文化創造出來的女性形象,是美麗而順從,柔弱而善良,賢惠而非聰穎,迷人卻不媚惑。這是個供男人欣賞的形象,一切以不超越男尊女卑的思想為限,以烘托男性陽剛之氣為主。而這種男權思想,伴隨著數千年的封建社會而根扎人心?,F代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也愈發成熟和開明,自由與平等的口號一次次響起?,F代文化提倡男女平等,現代女性解放了.然而真的解放了?

中國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傳媒文化。也產生了無法忽視的影響。眾所周知,飛速發展的大眾傳媒對現代社會日益具有影響力。歷史已然進入21世紀.雖然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社會活動、職業平等、政治參與等各方面都有跨時代的進步。但在大眾傳媒中,女性的形象與角色,仍然存在被異化的狀況。女性在傳媒里究竟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具有什么樣的形象?這些對于研究當代女性地位。倡導男女平等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擬從報刊雜志、影視作品、商業廣告、文學作品及網絡等現今主要的傳媒人手.分析其構建的女性形象.以及中國文化對女性傳媒形象的影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