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8 15:36: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鄉村旅游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分析
[摘要]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發展鄉村經濟,縮小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有著積極作用。通過對安徽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促進安徽省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合理應對策略。
[關鍵詞]鄉村旅游;存在問題;應對策略;安徽
如今農村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問題,中共中央對農村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中央人民政府在近些年發表的《第一號文件》多次指出要發展壯大鄉村新型服務業,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發展適宜當地的休閑旅游業,完善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為響應這一號召,安徽省人民政府專注于休閑農業的發展,努力建設經濟繁榮并穩定增長、農民逐漸富起來強起來的美好安徽,并在這方面取得了可觀的成效。安徽省的鄉村旅游業在規模上有逐步擴大趨勢,發展速度喜人,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本文針對其所面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發展對策,期待改善安徽省各市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不成熟的現狀,推進安徽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壯大。
1國內外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1.1國外發展現狀。20世紀50年代,國外開始對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進行研究,發展至今,同時休閑農業已成為世界潮流,德國政府將土地出租給市民,市民在土地種植的任何東西都不能作為商用,讓更多的居民體驗到樸素的鄉村風情。法國則推出農莊旅游,城郊建有休閑果園,供大家觀光放松。荷蘭則更加強調農業與環境的協調,荷蘭牛奶花卉都在世界非常出名,更是有很多國家效仿荷蘭的農業發展。美國則是獨家農業和觀光牧業聯合,在農產品的生產與消費之間架起橋梁。日本很早就開始研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并以此得到了很大的收益。1.2國內發展現狀。中國休閑農業于1990年開始發展,直到如今,國內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已經開始全面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投入到休閑農業中,并且得到了高收益,甚至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國家也開始各種政策來支持休閑農業的發展,鼓勵閑置宅基地、荒地發展鄉村旅游業。從1949年開始,國務院中央一號文件開始注重農村問題,但是到21世紀,國家開始將農村問題更重點的放在休閑農業上,引導國內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2安徽省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協調發展
摘要:天水市秦州區以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鄉村人文旅游資源為依托,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入挖掘秦州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的社會經濟價值,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展現特色,力爭打造成一個以觀光、休閑、娛樂、度假于一體的綜合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區。以伏羲文化游和秦州古城游聯動發展,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協調發展,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秦州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知名度,改善鄉村居民生活水平。
關鍵詞: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協調發展
天水市秦州區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是華夏第一祭祖圣地。天河注水,孕育了古老而神奇的秦州大地,絲綢之路,造就了美麗而富饒的羲皇故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文物遺址、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獨特地理區位優勢,造就了秦州兼具“北雄南秀”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漫長的歷史演變,形成了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國文化、明清建筑文化和民俗風情文化五大文化旅游景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一、秦州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基本情況
秦州區是天水市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全區轄7個街道辦事處43個社區居委會和16鎮420個行政村,總人口71.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6.06萬人,占總人口的64.6%。走進秦州,便邁入了華夏文明的源頭,人文始祖伏羲就誕生在這里,這里有8000年的文明史和2700年的建城史,厚重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淀給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秦州區搶抓國家、省、市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鄉村本土特色優勢資源,著力實施美麗休閑鄉村游、特色農業示范園、太陽山旅游開發、豹子溝珍稀植物園及青少年森林探險中心等重點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全力打造了平南孫集村美麗鄉村示范點、玉泉鎮煙埔村萬畝大櫻桃基地、娘娘壩李子園休閑度假基地、秀金山市級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楊家寺鎮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構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功能齊全完善的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讓鄉村旅游成為把秦州建設為“隴東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帶頭區核心區”的新引擎。秦州區相繼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榮獲“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名區”“中國最美宜居宜業宜游名區”稱號?,F有國家級旅游模范村1家,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家,旅行社(含門市)總數達到26家,農家樂鄉村旅游經營戶70家,規模以上旅游商品生產企業8家,全區鄉村旅游接待人數88.37萬人,旅游收入1.015億元。
二、主要做法
鄉村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與日俱增。都市人已逐漸厭倦城市中快節奏的生活氛圍,渴望去尋求回歸自然的感受,而鄉村旅游正滿足了這些游客的需求,逐漸成為新世紀旅游的熱點。本文分析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機制,剖析了武隆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就如何發展武隆鄉村旅游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社會主義新農村武隆
隨著競爭的加劇,都市人的工作生活壓力不斷加大,渴望回歸自然,放松身心。而以自然、清新的田園風光和濃郁的鄉村民俗文化為特色的鄉村旅游,相比出境觀光游具有省時、省錢的優勢,正滿足了市民的需求,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前景廣闊。
筆者認為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概括來說,基本認同“鄉村旅游是指利用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生產經營形態、民俗風情、農耕文化、鄉村聚落等資源,為旅游者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健身、娛樂和購物的一種新型的旅游活動?!?/p>
鄉村旅游其核心是鄉村旅游的社區,鄉村旅游時發生在鄉村地區所提供的鄉村環境、鄉村遺產、鄉村生活與鄉村活動[2]。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一、鄉村旅游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機制
淺談新聞媒體助推鄉村旅游業發展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鄉村旅游迅速發展,鄉村旅游借助于其獨具特色,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鄉村旅游也逐漸成為了媒體關注的重點,而新聞媒體也助推了鄉村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诖耍疚姆治隽嗽卩l村旅游業發展中,新媒體起到的作用,以供借鑒。
關鍵詞:新聞媒體;鄉村旅游;發展
當前,新聞媒體在我國各大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各大行業的推進與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發展鄉村旅游業中,加強應用新聞媒體,深入挖掘與宣傳鄉村旅游資金,進而從全新視角報道鄉村旅游資源,挖掘更多、更深入的新聞點,使人們更深一層了解鄉村旅游,這樣才能讓人們更深入的吸引游客,為鄉村經濟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一、讓新聞媒體成為鄉村旅游文化的宣傳使者
鄉村旅游文化作為國內旅游資源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十分深厚的底蘊,讓新聞媒體成為鄉村旅游文化的宣傳使者可以將其中諸多的看點介紹出來,與之前單一的介紹景點模式對比而言,文化內容非常飽滿,在新聞媒體宣傳中以人文環境宣傳為重點之處,其效果更是出乎人意。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古鎮旅游是當前眾多鄉村旅游中發展最快的新型旅游,這一新型旅游模式受到了我國人們的一致認可與喜愛,在這些鄉村旅游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文化也大大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如:麗江古鎮旅游的新聞媒體賬號就經常很多旅游文化內容,充分展現了古鎮文化底蘊。
二、借助新聞媒體打造鄉村旅游品牌
鄉村旅游業加快發展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與日俱增。都市人已逐漸厭倦城市中快節奏的生活氛圍,渴望去尋求回歸自然的感受,而鄉村旅游正滿足了這些游客的需求,逐漸成為新世紀旅游的熱點。本文分析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機制,剖析了武隆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就如何發展武隆鄉村旅游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社會主義新農村武隆
隨著競爭的加劇,都市人的工作生活壓力不斷加大,渴望回歸自然,放松身心。而以自然、清新的田園風光和濃郁的鄉村民俗文化為特色的鄉村旅游,相比出境觀光游具有省時、省錢的優勢,正滿足了市民的需求,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前景廣闊。
筆者認為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概括來說,基本認同“鄉村旅游是指利用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生產經營形態、民俗風情、農耕文化、鄉村聚落等資源,為旅游者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健身、娛樂和購物的一種新型的旅游活動?!?/p>
鄉村旅游其核心是鄉村旅游的社區,鄉村旅游時發生在鄉村地區所提供的鄉村環境、鄉村遺產、鄉村生活與鄉村活動[2]。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一、鄉村旅游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機制
新聞媒體在鄉村旅游業轉型發展的應用
摘要:在當今的新媒體時代,基于信息網絡技術的傳輸媒體,包括移動通信、衛星技術等數字化技術的普遍應用,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媒介生態的改變,使海量信息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其所發揮的輿論引導作用越來越受到各個行業的關注。中國目前正處于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時期,針對新媒體引導下的輿論表達對鄉村旅游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力,鄉村旅游業需要將新媒體信息技術充分地利用起來,發揮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性和互動性的優勢,對無序性的輿論表達進行處理,以使新媒體對旅游發展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诖?,提出應用新聞媒體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鄉村旅游業;新聞媒體;應用策略;轉型發展
鄉村旅游業已經成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包括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在內的各種新媒體技術、數字電視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等等應運而生,使媒體信息的傳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對于旅游景點的了解不再局限于文字描述,而是通過數字化網絡媒體就可以獲得,由此而激發人們的旅游欲望。通過強化媒體的傳播引導作用,對于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極為有利[1]。
一、新聞媒體對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意義
對于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而言,目的是各個地區將當地的優勢資源展現給游客、展現給世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聞媒體扮演了重要的傳播角色。新聞媒體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新聞媒體就是鄉村旅游景點提升市場知名度、當地政府拓展旅游市場的重要途徑,新聞媒體包括很多手段,比如最傳統的電視媒體、廣播媒體,新型的自媒體、網絡媒體等,都可以作為新聞傳播的渠道。尤其是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加強新聞媒體過程中對互聯網平臺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將鄉村旅游的相關信息傳遞出去,從而促進鄉村旅游業發展。
(一)媒體與鄉村旅游廣告宣傳的互動雙贏
鄉村旅游經濟增長研究
摘要:鄉村旅游業發展有利于美化城鎮環境,也有利于加快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撐區域經濟的增長。以河南省嵩縣為例,利用協整方法分析鄉村旅游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對河南省嵩縣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發現鄉村旅游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都對河南省嵩縣經濟增長有著正向影響,且鄉村旅游業發展拉動河南省嵩縣經濟增長的效應比新型城鎮化的拉動效應要大,同時,新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長期效應更加明顯,而鄉村旅游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短期效應比較明顯。今后嵩縣應著力于促進鄉村旅游業開發,注重新型城鎮化水平提升,促進三大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以推動嵩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河南省嵩縣;鄉村旅游業發展;新型城鎮化;經濟增長
鄉村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其規模大、發展快、關聯廣的特點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很多相匹配的地方,新型城鎮化在為鄉村旅游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的同時,也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1]。尤其是鄉村旅游業的就業吸納力強,對吸引城鎮人口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新型城鎮化起著重要的帶動作用。而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同時,又能加快城鎮開發,美化城鎮環境,鞏固新型城鎮化水平,為旅游業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空間創造提供更多有利條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作為支撐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推進,鄉村旅游業發展成為新一輪城鎮化發展的關注點和熱點,而推進鄉村旅游業和新型城鎮化共同發展過程中,要加大對這些地區的投入,讓其形成較大的產出,以促進地區經濟穩步持續增長[2]??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科學引導新型城鎮化,與地區經濟增長有很大的關聯性。因此,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旅游業發展之間內在關聯與影響效應到底如何,是一個值得探索的重要命題。本研究結合河南省嵩縣實際,探討鄉村旅游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對河南省嵩縣經濟增長的影響。
1研究區概況與方法
1.1研究區概況,嵩縣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部,地處豫西伏牛山生態核心區,位于黃河、長江、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嶺地帶,總面積3009km2,轄16個鄉鎮322個行政村,人口62萬,其中農村人口53萬,人均耕地不足0.8畝,素有“九山半嶺半分川”之稱,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境內旅游資源豐富,境內自然景觀秀麗,人文景觀獨特。山岳奇石景觀方面,有白云山、玉皇頂等;森林景觀方面,有唐代銀杏林、高山杜鵑、原始森林等;潭瀑水域景觀,有高山天池、陸渾水庫、九龍瀑、雙龍瀑布等;物候氣象景觀方面,春有鮮花、夏有綠萌、秋有紅葉、冬有雪韻。這些自然景觀天然而成,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而在人文景觀方面,有以兩程故里、伊尹祠、慶安禪寺、萬氏佳城等。近幾年,嵩縣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之路,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重要抓手,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為載體,通過景區帶動、公司合作、社會幫扶、美麗鄉村建設、易地搬遷等方式,讓嵩縣的發展因旅游而富,讓鄉村因旅游而美,讓貧困縣因旅游而興,形成了“旅游帶動、脫貧加快”的良性發展局面。2016年,全縣接待游客12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益37.6億元,旅游業收入占農民家庭收入的比例達68%,全縣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8.46萬人減少到2016年底的4.67萬人,嵩縣用實際行動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旅游帶動城鎮開發以及經濟發展新路子。近年來,嵩縣發展鄉村旅游,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實踐路徑主要是:以白云山、木札嶺、天池山景區為鄉村旅游發展的龍頭景區,通過旅游的帶動功能發揮,推動當地餐飲、住宿、交通、商業全面協同開發,實現當地居民就地就業,推動就地城鎮化。如2014年9月,瑞貝卡集團入駐白云山景區,建設白云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涵蓋車村、白河兩鎮,面積近600km2,形成了四大旅游綜合體,既連通了景區,也開發了當地的城鎮,還發展了地方經濟。木札嶺景區的龍王村曾經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原來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農家賓館150多家,標準化床位超過6800張,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目前,農家賓館已經遍布周邊5個行政村,當地農民逐步向商業零售、旅游客運、旅游工程等行業延伸,實現了旅游服務與鄉村開發以及城鎮化進程加速的有效對接。嵩縣縣政府也加大對景區投資開發的力度,在景區建設、鄉村旅游住宿與商品生產等領域進行扶持或獎勵。帶動了這些區域的旅游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以及一些旅游新興業態的產生,也帶動了一些項目的建設與完善,如天橋溝自駕游營地、滑雪場、木札嶺漂流等建成開業,初步形成了“白河-天橋溝-木札嶺”旅游住宿一條線。直接帶動了白云山和木扎嶺景區當地農民的就業,初步統計約500多人實現就地就業。而整個鄉村旅游的發展,大致解決了當地農民就地就業1萬余人,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
1.2變量選取與方法,在分析旅游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對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方面,相關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礎。一方面研究旅游與城鎮化關系的相關文獻。如舒小林,劉東強,齊培瀟[3]利用協整分析和向量自回歸模型對中國1988—2012年之間的城市化率和旅游收入關系進行了動態分析,得出城市化率在30%左右,城市化率和旅游業發展之間有一些差別,他們得出城市化率在30%之后,旅游業對城市化率的作用效果會更加明顯。王兆峰,龍麗羽[4]以鳳凰縣為例,分析了旅游業發展與城鎮化建設二者之間的關系,得出兩者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并指出旅游業在政策制度的外部環境下,通過宏觀動力——旅游經濟效應、中觀動力——產業結構升級、產業集群差異化布局,以及微觀動力——旅游資源稟賦、旅游市場需求和交通可達性的動力機制系統,驅動了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唐鴻,劉雨婧,麻學鋒[5]在新型城鎮化內涵、旅游業與新型城鎮化互動關系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從產業生成周期視角分析兩者的互動關系。研究發現:旅游業的就業及收入效應表現較好,城鎮化的社會、經濟及生態方面表現突出。另一方面分析旅游業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相關文獻。如趙磊[6]采用多種精細前沿性計量經濟方法對1999—2009年之間旅游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旅游業發展對經濟增長作用顯著,并歸納了旅游業通過作用于城鎮化,有效挖掘城鎮化建設潛力,進而促進地區經濟增長的路徑,得出旅游業對城鎮化的經濟增長效應存在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徐春紅,丁鐳,董鴻安,蘇攀達[7]以浙江省11個地級市的2000—2015年的旅游業及經濟發展相關指標為研究對象,運用空間分析和面板計量回歸方法,分析了旅游業發展和區域經濟增長率時空演化格局,探討了其影響機制。結果表明:浙江省及11個地市的旅游業發展在前一段時期內與經濟增長率總體都呈現遞進上升趨勢,但經濟增長率在后面一段時期卻出現降低的趨勢,同時,兩者之間的關系存在顯著的空間差異。蔣韜[8]基于生態足跡的視野,計算出了西部地區11個?。▍^、市)生態旅游消費需求與旅游業發展兩方面的綜合得分和兩者的協同度。實證發現,西部地區生態旅游消費需求與旅游業發展之間呈現勉強協同或者不協同的狀態。此外也有少數文章研究了旅游與城鎮化及經濟增長的關系。劉佳,杜亞楠,張廣海[9]采用面板數據模型,分析了我國沿海地區旅游業、城鎮化及區域經濟發展的時序演化和空間差異特征,探討了在城鎮化進程中沿海地區旅游業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聯性。研究表明我國沿海地區旅游業、城鎮化與區域經濟增長兩兩之間的交互作用較為顯著。黃震方,陸林,蘇勤[10]指出要通過深化理論研究和強化實踐應用,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增效升級,尤其要將鄉村旅游業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同步推進,加大投入,實現城鄉旅游業互補和協調發展,以促進地區經濟增長。但現有研究至少還有兩個方面的研究空間可以彌補:一方面現有研究主要以分析旅游業與城鎮化兩者關系的文章居多,比較缺乏對旅游業發展、新型城鎮化與經濟增長三者關系的研究。另一方面對于某個具體區域實證或案例的研究比較缺乏,如對縣域方面的具體研究幾乎沒有。而鄉村旅游的重點和核心正好都在縣域,縣域有著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先天優勢,各城鎮都有一定的旅游資源,因此,解剖縣域鄉村旅游業發展、新型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對于發展新階段深化旅游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地區經濟可持續增長,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為助推河南省嵩縣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意義重大,本研究試做初探。有鑒于此,筆者結合上述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指標選取、研究方法上的一些經驗做法,選取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作為衡量河南省嵩縣經濟增長情況的指標(記為DQSCZZ),選取人口城鎮化率作為衡量河南省嵩縣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指標(記為XXCZH),選取鄉村旅游業增加值與旅游業總值的比值作為衡量河南省嵩縣鄉村旅游業發展情況的指標(記為XCLY),在數據收集上,通過實地調研和查找《河南省嵩縣統計年鑒》兩條途徑來收集,以河南省嵩縣2000—2017年的相關指標數據為實證分析的樣本數據(限于篇幅,不再對具體數據一一列出),分析鄉村旅游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對河南省嵩縣經濟增長的影響。為了消除直接回歸帶來的系數過大現象,通過取對數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對變量進行自然對數變換,分別記為lnDQSCZZ、lnXXCZH、lnXCLY,用dlnDQSCZZ、dlnXXCZH、dlnXCLY分別表示各變量的一階差分。運用Eviews8.0計量軟件進行協整分析。
鄉村振興下復合型旅游產業鏈研究
[提要]汶川地震給相關地區的經濟造成重創,根據地域特色,部分災區以旅游業作為災區重建和鄉村振興的主要產業。本文以四川黑水縣為例,探索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原本水平落后的重災區利用該地區當前環境下的多種產業資源,以農業旅游和文化旅游為核心,形成現代化的復合型旅游業產業鏈,全面促進災區經濟發展,促進鄉村經濟振興。
關鍵詞:災后重建;旅游業;復合型產業鏈;鄉村振興
2017年10月,黨的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在2018~2019年,國務院又相繼出臺了《規劃》和《中央一號文件》等,多次提及旅游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要求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結合各鄉村實際情況,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創建出具有鄉村特色的旅游線路,以此來實現脫貧致富,因此,我國目前正處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歷史關鍵時期。眾所周知,2008年汶川地震給四川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重創,使一些原本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更加貧窮,要實現鄉村振興,前提就是擺脫貧困、促進經濟發展。由此,政府的任務不僅有修復地區原本水平還肩負推動區域全面發展的任務?;诖?,政府會選擇幫助地區修復原主要產業或者建立一個新的經濟產業,以此來帶動經濟發展。在部分災后地區,旅游業成為首選產業。旅游業之所以能成為最廣泛的災后重建產業,是因為我國歷史悠久,且大部分受災地區地方偏僻,當地文化有值得挖掘和開發的潛力,而且這種地區的旅游業大部分依靠的是當地遺址和自然生態,啟動資本相對較小,所以這些地區都會選擇旅游業作為重建產業。針對災后重建地區,尤其是鄉村的實際發展狀況,如果單一的發展旅游業,旅游業則無法與其他產業相互融合和互相促進,不利于整個鄉村經濟的全面復興。由此,如何在災后建設一條有效的可循環的旅游業產業鏈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國四川西部的災后重建地區———黑水縣是一個典型的偏遠重災區,該縣在地震后與吉林對口援建,災后以旅游業為主運營。本文將以黑水為例,探索黑水產業鏈里的主要產業發展情況,判定黑水旅游業產業鏈發展情況和存在的短板,并且由此提出建立有效災后旅游業產業鏈的建議。
一、研究現狀
對于災后產業鏈中主要發展產業的研究中,旅游產業作為北川災后重建的主要產業,而文化旅游產業兼具全面功能,是促進旅游產業的重要部分,所以發展文化旅游業將成為災后重建產業中最快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楊紅選取了汶川地震災區6個市、30個縣進行調查,她認為汶川地震嚴重地打擊了四川的旅游業,但也可以以此為契機研究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讓汶川災區在重建中提升自身競爭力,反向促進災后重建?;ㄊ珑哉憬v史文化名鎮中的橫坎頭村為例,分析其地域發展優勢,提出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文農旅一體化的發展路徑。從產業鏈其他方面來看,以王更生為主的團隊研究了汶川災后重建工業的布局與結構,而什邡和綿竹磷化工產業災后重建的結構布局優化調整的舉措取得的成效為其他非旅游業為主產業重建的災區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產業鏈要科學布局且調整規劃在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加強領導,實施包括產業布局與結構調整在內的災后重建。陽楊等基于汶川災區都江堰某鎮的調查數據,探討了社會資本與鄉村災后重建過程中公共物品集體供給的關系。文章指出,地震災區鄉村的公共物品可分為“軟”性公共物品與“硬”性公共物品,且受社會資本的顯著影響,因此,鄉村內部的活力有利于災后鄉村的重建與發展。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旅游業是災后重建的關注點。用災區旅游業作為恢復性產業,則該地區一定要擁有定位準確,吸引目標群體的文化內核。從總體產業鏈上看,現代的旅游業應該是能和各項產業緊密聯系,是復合型多功能旅游產業鏈,才能全面促進受災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等全面發展。黑水縣雖然經濟基礎薄弱,2017年被四川省認定為深度貧困縣。但黑水縣地處偏遠,保持了較為原始的自然景觀,風光秀麗,蘊藏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加之地處漢、藏文化交接地帶,當地藏、漢融合的文化特征明顯。此外,當地的農業因為地域特色,也對游客具有獨到的吸引力。因此,本文提出基于黑水縣目前的旅游情況,結合當地的文化和農業,開發出融合當地農業和文化的復合型旅游產業鏈,以達到產業鏈可持續發展。
二、黑水地區災后旅游業產業鏈現狀分析
鄉村特色旅游推進區域經濟發展
摘要:我國的許多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我國的鄉村特色旅游發展進程還是十分緩慢和落后,推進鄉村特色旅游發展不單單可以帶來經濟效益還可以恢復我國的生態環境,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此篇文章就鄉村特設旅游推進區域經濟發展這一角度進行分析,再結合部分特定區域的經濟情況分析相結合,同時把農業觀光旅游與自然景觀觀光旅游相互融合,推進鄉村特設旅游發展。
關鍵詞:鄉村特色;旅游;區域;經濟發展
在現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之下,我國的第三產業也在飛速進步,而旅游業是朝陽產業。通過推進旅游業推進經濟發展,這種形式已經成為每個經濟推進格局的第一方案。與此同時,我國新農村構建進程已經開始,農村經濟發展愈發受到廣大人民的關注,怎樣更好地使用農村地區優勢的資源,推進鄉村旅游業,以此推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鄉村旅游是和都市旅游相互呼應的旅游形式,鄉村旅游說的是各種種類的鄉村作為背景、把鄉村田園風光、鄉村特色文化以及鄉村特色生活作為旅游的吸引地方,把農業以及鄉村特色資源作為基本的旅游特色產品,依次來吸引游客前來參觀和旅游、休閑度假、觀察學習、加入到旅游的活動中。說起鄉村旅游,它最早起源于19世紀中葉的歐洲,最早出現在法國,集大成的發展都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鄉村旅游這一旅游形式在我國主要分布在交通方便、經濟較為發達的大中型城市的周邊地區或者景區附近。下文中所提及的川南喀斯特地區就是四川省南部和云貴高原相連接的地區,這個地區含有十分經典的喀斯特地質地貌特點,喀斯特自身的旅游資源十分的豐富,同時豐富的旅游資源保存的也十分完整,特別是宜并市的興文縣,能夠更好地推進喀斯特地質地貌旅游。所以,討論如何最大程度的使用地區自身的優勢,推進地區的旅游業發展,對加速此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新農村的構建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
1.推進鄉村特色旅游業需要的條件
一是區位條件,二是資源條件。旅游資源是旅游活動的主體,也是旅游業發展的物質基礎的前提條件。特色鄉村民俗民族文化是鄉村旅游業的重要構成部分,還是提升鄉村旅游品位以及充實程度的基本所在。想要更好地推進鄉村特色旅游業區位的選取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優良的市場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依據,鄉村旅游的進步,是一定要依靠中心城市的支持。此外,發展鄉村旅游還需要從鄉村的實際出發,突出鄉村自身的特色。胡平東分析和總結了我國當前的鄉村旅游形式以及特點,他認為我國的鄉村旅游業從游客的滯留時間以及活動區域來說,大體上是以“一日游+城郊型”為主體,因為我國的鄉村度假型旅游區域才剛剛開始發展,自身的部分條件還不夠成熟,再加上鄉村的旅游熱點區域的城市郊區交通區位的優化。所以,當前我國的鄉村旅游,依舊是一日游為重點,同時這種旅游形式也十分的溫和中小程度旅游者空間行為的特點規律。從這一個規律可以得出,那些處于大中小城市,郊區的農村,推進鄉村特色旅游含有優良的區位優勢。因此,推進鄉村旅游一定要具備的條件就是:從實際出發,發展地區的特色旅游文化和旅游資源,發展鄉村自身的特色;其次就是需要含有豐富充足有價值的可給予開發的旅游資源;最后就是含有一定有利的區位條件。例如,宜賓市筠連縣含有十分豐富的喀斯特地質地貌旅游資源。古樓壩是川南溶蝕硅地發展中最為經典的地區之一,洼地自身內部地形十分的平穩,其自身周圍都被古樓峰叢所圍繞,姿態妖嬈、優美的石灰巖山千姿百態。古樓壩古樓峰叢都是筠連的八大經典景觀之一,其分布于40平方公里,圓錐形山峰就高達200余個,這些山峰是喀斯特的經典地質地貌。古樓峰叢間有200多個溶洞,這200個溶洞中最讓人嘆為觀止的就是箱子洞以及鴛鴦洞。古樓壩喀斯特的自然景觀把石景、山景、洞景完美充分地融合在了一起,含有十分高的旅游開發價值。古樓壩自身含有十分豐富的客斯特地質地貌旅游資源,同時自身的區位條件也十分優秀,以此便可以發現此地區的發展鄉村旅游業的巨大潛在價值。
2.推進鄉村旅游所含有的重要影響
桂林旅游發展策略
本文通過對大圩鎮鄉村旅游資源的分析,旨在探討出明確的、可行性強的、適合大圩鎮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引導大圩鎮鄉村旅游業朝著正確的發展思路發展。研究鄉村旅游企業化經營及發展策略,有助于對大圩鎮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得出真正適合大圩鎮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模式,創新鄉村旅游業發展思路,豐富有關鄉村旅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使大圩鎮鄉村旅游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大圩鎮鄉村旅游業發展的瓶頸,進而促使桂林國家旅游綜合實驗區改革獲得成功。
一、大圩鎮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們通過對大圩鎮鄉村旅游資源實地調查,收集到了大圩鎮鄉村旅游景點豐富數據,并對大圩鎮鄉村旅游業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開發條件等有了深刻了解。
(一)大圩鎮鄉村旅游業發展概況
大圩鎮鄉村旅游業是在2000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的。目前,每年前往大圩鎮旅游人數約有200萬人,而這200萬人中每人在大圩鎮旅游消費約為80元,如此,大圩鎮全年旅游收入約為16000萬元,占全鎮國內生產總值31.9%。由此可看出,鄉村旅游業已逐步成長為大圩鎮的支柱產業。大圩鎮政府近年來不斷招商引資,在古鎮保護開發建設和村村通公路建設中,分別招標1000萬元和210萬元,改善了景點質量和基礎設施狀況。目前,大圩鎮鄉村旅游景點有:大圩古鎮景觀、大圩古東瀑布景區、毛洲島生態園、大圩草莓農莊、大圩瑞金鴕鳥生態園、大圩提子生態園、天目湖景區、桂林東部鳳凰城等等。
(二)大圩鎮鄉村旅游業發展優勢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