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創作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12:47: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說創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說創作

小說創作向電影藝術轉化探究

摘要:小說與電影歷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現今的社會狀況下,改編電影不僅推動了影視產業的前進,也使得被日益邊緣化的文學作品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從第三代電影人主張的“電影是文學”開始,電影就開始在更大程度上依賴文學而存在,對原作的忠實改編成為電影創作的主流形式。但從以張藝謀為代表人物的第五代電影人開始,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在創作出優秀藝術作品的同時,也出現了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作品,可是這些作品是否成功取決于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以《陸犯焉識》的電影改編為例,探究小說向電影轉化的困境,并對在此過程中產生重要影響的社會因素加以分析。

關鍵詞:小說;電影;轉化困境回望

中國電影百年的發展歷程,不可否認電影與文學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文學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電影產業的發展。中國大陸的文學創作在經歷了80年代(1976—1989)的繁榮時期后,就走入了低谷,在創作中表達出自己生動、鮮活的人生體驗,具有自己獨特個性的作品越來越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海外華人作家的創作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嚴歌苓就是這支隊伍中不可忽視的創作力量。從《少女小漁》、《金陵十三釵》、《一個女人的史詩》到《小姨多鶴》、《陸犯焉識》,嚴歌苓憑借自己獨特的視角以及對人生命運的深入思考,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在《陸犯焉識》這部以“”為背景的小說中,嚴歌苓更是突破了自己以往的創作模式,“不僅把關注視野投注到了男性的身上,而且更在20世紀這樣一種悠遠闊大的歷史背景中深刻的思索、表現一代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在一個廣闊的歷史空間下,展開了對于人類精神困境的挖掘和審視?!盵1]嚴歌苓更是憑借創作中具有的濃厚的電影藝術元素而不斷受到國際知名導演的青睞,將她的文學作品搬上銀幕,這些根據她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頻頻將各項大獎收入囊中。根據嚴歌苓小說創作改編的電影,也日益被打造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1《陸犯焉識》的“歸來”之路

張藝謀根據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歸來》在國內的首映,是張藝謀的復出“歸來”之作,又在前期的宣傳中加足了砝碼,知名的導演、演員的評論無不是贊美之詞,斯皮爾伯格的盛贊“太震撼了,我哭了快一個小時”,更使得《歸來》成為一部值得期待的電影。首映之后,網絡上便出現了諸多不同的聲音,而前期贊譽的聲音最終被掩藏在“刻意煽情”、“老式苦情戲”、“與原作差別過大”、“沒有時代厚重感”這樣的批評聲后面了。“張藝謀的電影基本上都是改編自小說的,他改編小說也基本上就是找一骨節兒改,比如《紅高粱》、《菊豆》。”[2]這次的《歸來》也是一樣的,張藝謀只選取了小說最后四分之一的部分進行改編拍攝,用影片的大部分來展示陸焉識用盡各種辦法使失憶的馮婉瑜回憶起自己的情節上。但是相較于小說中的歷史背景的呈現和人物情感的鋪墊,電影就不免顯得有些單薄。這樣的改編令很多觀眾看得一頭霧水,也引起了極大的不滿。在《陸犯焉識》這部小說中,最令人受到震撼的,無非是陸焉識的命運和馮婉喻的堅持。陸焉識會六國語言,十九歲出國留學,二十幾歲成為教授,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他的心中有一個自己的理念,“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他有自己的一個執著”。但正是這個“理念”,使他當了二十多年的無期徒刑犯?!霸趯W生中蠱惑自由主義、民主主義,陸教授還不按照教育部審定的教案教學,而是按照自己的腦子帶來的課本上課。”[3]他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自由,但卻由于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束縛而從未得到過。因為自己的“理念”和對自由的追求與向往,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平反后的陸焉識滿懷著期待回到上海的家中,卻再也回不到原來的位置。他意識到那段過去的動亂歲月對人性的扭曲和異化無法憑借自己堅持的“理念”改變時,只有選擇離開?!八庾R到,草地大得隨處都是自由。他把所有的衣服帶走了,還帶走了我祖母馮婉喻的骨灰?!盵4]這些在電影《歸來》中沒有明確交代的,只是在個別的場景中有所暗示,失去了自身特殊經歷的“陸犯焉識”,就變成張藝謀為我們呈現出的癡情專一的陸焉識,殊不知他為了擺脫恩娘強加于他的“不自由”而與望達與重慶女子的糾葛,不知他對馮婉喻的感情“必須要從他的浪蕩說起”,不知在變成“無期徒刑犯”的20多年間是什么樣的經歷讓他找回自己的本心。這樣的刪減讓觀眾無法體會電影中人物的深厚感情變得情有可原。張藝謀在電影《歸來》中將馮婉喻在陸焉識被抓之前的一切經歷全部省略,觀眾能夠感受馮婉喻身上顯現出的人性的美麗光輝,但卻無法體會在那些動亂的年代,“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這種專一和單純的堅持經歷的是怎樣的苦難,又是如何的難能可貴。當觀眾在這部改編電影中無法還原閱讀原作的感受時,當缺少的另外的一個主要人物馮婉喻是在“十年動亂”中堅持人性本質的美不被異化的典型。這種美使她在混亂的年代中保持著清醒獨立的自我意識。陸焉識的兒子、女兒因為自己的父親被打成“右派”而受到牽連,因此對父親產生了敵意和怨恨,可是作為陸焉識妻子的馮婉喻,為他所經歷的苦難比任何人都要深重,而心里卻始終充滿了寬容,充滿著對丈夫的愛和信任,甚至在經歷了這樣的變動之后依然相信組織,她不帶絲毫惡意揣測的去對待身邊所有的人和事??娿X先生在《詩詞散論》中說有的人用情是“往而不返”的,像春蠶做繭?!按盒Q到死絲方盡”,馮婉喻就是這樣的人,投注下去的感情沒有節制也沒有反省。馮婉喻在“”結束后的失憶,亦可以視為一種自我保護,她選擇將傷痛沉淀在心里然后遺忘掉,而非在怨恨和痛苦中度過余生。情節造成的誤解使觀眾覺得張藝謀在刻意煽情以賺取眼淚和票房時,質疑的聲音便出現了。

2中國電影的創作困境

查看全文

短篇小說藝術創作論文

一簡單的格式特色

雖說契訶夫的小說短小,但是卻是“五臟俱全”的,通過對人物、事件的細致描寫,讓故事更加耐人尋味。在評價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對俄語標準語的貢獻時,高爾基做了這樣一番評價,他說“:契訶夫的語言是以一種非常簡單但也卻非常漂亮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這種簡單的語言形式更加加重了其話語中所蘊含的意義”。具體而言,其小說的短小而精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小見大,從小故事中體悟大真理

在創作材料的選擇上,契訶夫很少選擇一些具有重大影響和大背景的題材,相反的是,他更加傾向于選擇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通過運用直接而又輕松的語言對一件小事進行闡述。比如,短篇小說《苦惱》通過馬車夫約納在一個冬夜的拉車生活來反映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生活的凄慘。這種創作方法不僅僅更容易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同時還能夠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反映一般的生活哲理,讓讀者進行更深入的思考,獲取更深刻的體會。

2簡單的故事情節,深遠的哲理意義

在故事情節的設置上,契訶夫很少使用大起大落式的峰回路轉的情節,相反,是使用一種比較簡單常見的情節來進行故事的敘述。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基本沒有比較急迫的突發事件的發生,更沒有回旋的故事情節。如《小職員之死》只寫了小職員打噴嚏之后引起的精神苦惱,最后在憂郁和恐懼中死去,卻激起人們對等級深嚴的俄國社會的憎恨。同時,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對稱感極強,敘述完整、舒暢。在敘事的過程中不會同時運用幾條線索進行復雜的故事敘述,而僅僅是從一條主線出發,通過這種身邊常見的“簡單”來反襯現實世界的復雜和世俗,給人一種回味無窮之感。

查看全文

略論寫作的當下性小說創作

論文關鍵詞:池莉新寫實小說

論文摘要:短短20年,池莉在中國文壇掀起了一陣又一陣浪潮。幾乎她的每部新作都能引起新的一輪“池莉熱”。這科現象的出現,有著深深的社會根源,更是與池莉個人的寫作態度息息相關。她深知自己寫作的優勢,追隨著時代的發展,牢牢抓住都市平民關注的當下性問題,將它們寫入小說中,為自己底得了讀者,也底得了名譽。

自1987年發表中篇、說《煩惱人生》以來,池莉的名字紅遍了中國文壇。自20世紀go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期,池莉的主要讀者還是一般文學愛好者,而到現在,她的讀者已輻射到廣泛的識字階層。她的每部新作的問世,幾乎都能刮起一輪新的“池莉熱”。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時代的發展以及池莉個人的寫作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20世紀80年代的成名期:煩惱人生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口號和目標在政治、經濟層面遇到了極大的阻力,人們心中的現代化夢想被現實的生存狀況沖擊得七零八亂。隨著改革開放的窗口越開越大,人們對外面的世界了解得越來越多,“一地雞毛”似的現實出現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面前,驚醒了人們的美夢,也動搖了作家“宏大敘事”的根基。池莉的《煩惱人生》等新寫實作品適應了社會的變化,從而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她挖掘了普通市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瑣碎煩惱與世俗情趣,并用一種“還原生活”的新寫實創作手法,將現實的生活軌跡改編成故事,寫人小說中,從而使她的小說顯示出真實的活力與魅力。通過對當下個體生存狀況真實、細膩的描寫,贏得了普遍的贊譽。

在文學創作初期,池莉不斷嘗試各種文學體裁。以1980年為界,在此之前,她的創作主要是詩歌,而此后主要為小說。因此,她初期的小說更多地溶人了詩歌的意象和境界,如《月兒好》、《少婦的沙灘》、《雨中的太陽》等。池莉曾說:“我的小說首先是為自己寫的。為了獲得那一種寫作過程的愉快。為了在喧鬧的城市悄然潛行。……為了某個感動過自己的畫面。為了給自己積累自己的玩具。還為了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對于自己來說,這些因素永遠與小說同在。永遠與我的生命同在。這是一種“為藝術而藝術”的寫作態度。在這個階段,池莉是個寫作的模仿者,沒有自己的題材,更沒形成自己的風格。

查看全文

魯迅的小說創作探究論文

關鍵詞:魯迅小說孤獨意識人格塑造

摘要:魯迅的個性氣質是內向抑郁型的,其中充滿著強烈的孤獨意識。在他的小說創作之中,這種孤獨意識無處不在。正是這種孤獨意識,魯迅完成了自身作為思想家和文化偉人的人格塑造。

魯迅始終是那樣獨特地閃爍著光輝,至今仍然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原因在哪里呢?除了他對舊中國和傳統文化的鞭撻偏執和入木三分外,值得注意的是,魯迅一貫具有的孤獨意識所展示的現代內涵和人生意義是不能忽視的。魯迅正是在“黑暗”與“虛無”、“孤獨”與“悲涼”、“希望”與“絕望”的糾葛中走向孤獨,完成了自身作為思想家和文化偉人的人格塑造。

魯迅創作的年代正是舊中國最黑暗的年代。政府的昏庸,社會的黑暗,國民的愚昧,使魯迅深感孤獨、無望。他在給許廣平的一封信中說道:“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為我常覺得惟‘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卻偏要向這些作絕望的抗戰,所以很多偏激的聲音。……因為我終于不能證實:惟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眥1}在魯迅看來,真正真實的只有“絕望的抗戰”。從“黑暗與虛無”的實有狀態到“絕望的抗戰”再到“終于不能證實”,這一過程蘊含的正是“反抗絕望”“反抗孤獨”的人生哲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魯迅研究的一個重大成果,表明了魯迅面對現實人生的態度。

魯迅心靈的“黑暗”可追溯到他的少年時代。那時祖父下獄,家道中衰;寄居舅家,遭人白眼;父親重病,來往于當鋪與藥店之間,這一切使魯迅從小就深味人生的苦痛?!坝姓l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2},所有這些都形成了少年魯迅的心靈的某種思維定勢,造成了周作人所說的“一種只有苦痛與黑暗的人生觀”??部赖脑庥鍪刽斞笍男”阌脦в嘘幱?、懷疑、憎惡的眼神看待眼前這個世界,并形成了一種明顯的內向、孤僻又略帶偏執的性格。

查看全文

我國當代小說創作論文

關鍵詞:國際化進程中國當代小說創作

摘要:中國當代小說創作的國際化進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自新時期文學,特別是新世紀文學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國當代小說創作的國際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并在國際文化交流中也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中國當代小說創作的國際化進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新時期小說創作與西方現代文化思潮的影響有很大關系,“尋根”小說的崛起,“先鋒”小說的藝術變革等,都體現了西方小說的影響。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識進一步覺醒,女性小說有了很大進展,這與西方女權主義思潮和文學有著直接的聯系。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全球化浪潮的涌入,作家創作也日益多元化,當代作家也更關注中國社會的都市化進程及這一進程中的人生百態。商業化氣息對文學創作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而且這一影響日益增強。新世紀文學創作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在受到西方發達國家文藝思潮和創作影響的同時,融入中國經驗和中國特色,一些優秀作家的創作把中國特色與現代思維及表現手法結合起來,創作出一些優秀的作品,如莫言、余華、蘇童、北村等作家的小說,這些小說很多被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進而對文學創作也是一種促進,文學與電影、電視的關系更加緊密。80后文學則更多地表現物質欲望,體現了一種全球化對中國青年的深刻影響。

中國當代小說創作的國際化進程是分階段演進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特色和表現。新時期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中國當代小說創作也加快了國際化進程。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小說創作的國際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新世紀的中國小說逐漸融入世界小說的主流。

(一)新時期文學是中國當代文學在本質上對五四文學的一次回歸,也是中國當代文學再一次融入世界文學潮流的開端。

從王蒙的小說可以明顯地看出西方現代主義思想和文學流派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和沖擊,王蒙是新時期“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寫出了《春之聲》《海的夢》《布禮》《活動變人形》《堅硬的稀粥》等優秀小說。他的創作不僅有意識地借鑒西方小說的“意識流”手法,可貴的是,他還在小說中融入了多種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化元素。他主張“不能接受和照搬西方意識流小說那種病態的、變態的、神秘的或者是孤獨的心理狀態”。他把李商隱的無題詩也看作優美的“意識流”作品。①所以,他的“意識流”小說摒棄了西方“意識流”小說的晦澀陰暗,更多地表現出中國古典詩詞的溫和流暢,王蒙的小說把對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借鑒與中國古典文學、民間文學的雜糅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他的《活動變人形》《堅硬的稀粥》等作品把批判與調侃、寫實與漫畫融合在一起,可以看出美國作家海明威、約翰·契佛和德國作家伯爾的影響,王蒙小說把西方現代主義思想和文學的影響與中國特色較好地融合為一體,體現了新時期小說創作在學習、借鑒西方的同時,忠實于民族經驗的傳統,兼容并包各種文學手法、各國作家創作風格的博大胸襟。再一次進入世界格局下的新時期文學,以特有的中國風格與世界文學進行著多元對話。

查看全文

剖析人性小說創作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鐵凝;作品創作;人性意識

論文摘要:將鐵凝的創作分為三個階段,深入剖析研究作家對人性的感悟、思索、升華的發展脈絡及其作品對人性意識執著探索的軌跡,以獲得對作家作品人性演變流程較為準確的把握和解讀。

著名作家鐵凝以其豐碩的創作實績和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所飽含的人性魅力在中國當代文壇獨樹一幟。鐵凝對于人生、人性的探索完全是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層面升騰起來的,并深入到人性中各個隱秘的層面,展示給讀者一個個復雜的人物形象。通過這些復雜的人物形象,把人性深層世界中的二重組合予以充分的展示,把表層的復雜性變成深層的復雜性,從而顯示出人性的深邃,使人物形象展示出多層面的豐富性。

筆者根據鐵凝對于人性意識探討不斷深化的軌跡,把鐵凝的創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對于人性純真美的挖掘,以《哦,香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等為代表的作品。作為一名女性作家,鐵凝初涉文壇便以女性獨有視角來觀察、描摹純真的人性美。《哦,香雪》是一篇給人以巨大審美滿足、極富天籟感的短篇小說。與同時期以貧富變化為構思集點的大量面孔相似的作品相比,這個短篇另辟蹊徑,通過深山區的一個小站和在小站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在年輕一代山民精神世界中所蕩起的波瀾,以表現社會生活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杜叮阊穼τ谌诵悦赖乃茉?,抓住了少女內心世界那獨有的美麗風景進行生動描寫,作家用她那敏感的心靈和寬厚的胸懷,對那個封閉的小山村,對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姑娘投來同情、關愛的一瞥,在看似幼稚可笑的心理律動中發掘時代思潮的波瀾。正如著名評論家繆俊杰所高度評價的那樣:“作品之所以受到重視,在于它體現出審美意向的轉變,這在新時期文學中首先獨樹一幟,給人以耳目一新的印象?!币源藶闃酥荆F凝真正找到了自己,確立了自己在新時期小說創作中的獨特地位:只有表現行進中的歷史,作品中的歡笑、眼淚和詩才具有啟人心智、蕩人心魄的力量。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比《哦,香雪》對于人性的探索又更進了一步,展示了作者新的思考,除了對人性的贊美,更包含了對個性意識的覺醒和民族文化消極的因素的反思。作品《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通過一個尚無傳統精神負擔、率真、坦蕩、極富個性的女中學生安然,向一切傳統的以自私保守為核心、以虛假掩飾為特征的舊意識發起挑戰。這部小說傳遞給讀者的是一種人生境界的穎悟和沖破藩籬的快感,一種個性意識的覺醒。與淳樸的香雪對美好生活的潛意識萌動相比,安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代表了一種對個性意識的追求,個性解放的渴望。這里,真正打動讀者的或許并非作者的文字技巧或語言能力,而是因為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中國人剛剛釋放開心靈禁錮,而一個全新的未經污染的少女的“跳出”,振奮了人們久已麻木的想象,清洗了蒙在人們心頭多年的灰土,在這里,讀者還顧不得揣度文字自身應具備的特質,人們迫切要抓住的是作家通過小說傳達出的思想,這也正是這部作品在當時的青年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的原因所在?!杜叮阊?、《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所表現的人性比較單一,在我們現在看來或許不足為奇,但在當時卻是難能可貴的。

第二個階段,對于人性美與惡的探求,以饅秸垛》、《棉花垛》、《玫瑰門》等為代表作品。隨著鐵凝人性意識探索的深入,他逐漸開始思考在重壓下的扭曲的人性,思考傳統文化對現代人性的負面影響,在象征著因襲不變的傳統的麥秸垛下,鐵凝開始了艱難的起步。清新、明快的“香雪”、“安然”還未在讀者的眼前消失,鐵凝筆下的人物“大芝娘”、“司猗紋”突然變得厚重、凝澀起來,讀者發現了一個全新的鐵凝。鐵凝這時開始著手于對病態的、復雜而豐富的人性的探索,伴隨著《麥秸垛》、《玫瑰門》等作品的問世,鐵凝開始步人更加深廣的領域,與同時期的作家相比,鐵凝對于人性的挖掘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胞溄斩狻痹谶@里是一種象征,象征著一種傳統文化積淀的恒定文化心理,也寄寓了作家的人生見解。以大芝娘為代表的兩代女性,在傳統文化的束縛下,代代相傳地重復著一幕幕難以解脫的生活悲劇。如果說大芝娘的命運是特定時代和文化所造成的,那么知識青年沈小鳳并沒有因為時代與文化風尚的變化而從本質上拒絕重演上一代婦女命運的悲劇,她的形象體現著古老的婦女悲劇命運的輪回。這引起讀者的許多思考。在這一驚人的輪回中,沈小鳳固然是可悲的,大芝娘也固然是令人悲哀的,但我們民族也多虧了大芝娘們的養育才生生不息,鐵凝塑造大芝娘、沈小鳳這兩個形象,就是希望后人能比她們生活得更鮮活、更清醒、更自如一些,也更希望這種可怕的輪回不再駕馭中國婦女后世的命運。在生存環境的殘酷剝奪和壓抑之下,幾乎每一個靈魂都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欲望、生命痛楚,以及與痛楚相伴隨的掙扎和對民族的生存發展所做出的犧牲和奉獻。所以,在鐵凝所創造的“麥秸垛情節”這一新的意向境界中,給予我們的絕不僅僅是對傳統的反思針砭,更有民族意志力的溫熱與信念。

查看全文

小說創作影視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根據莫言20年前的小說《白狗秋千架》改編而成的電影《暖》獲了中外兩項大獎,是因為其中很動情很人性的東西迎合了當今成年人的懷舊情緒;電影對小說中啞巴、瞎子的改編,使電影更具觀賞性了;《白狗秋千架》之所以被莫言認為是部重要作品,是因為在這部作品里莫言才開始找到了“高密東北鄉”這個文學舞臺,才開始發現“純種”“雜種”的文學用語;《紅高粱》之所以能打動導演張藝謀,并非因故事新奇,而是因為小說所傳達的張揚個性的思想打動了他;小說家沒必要迎合影視導演而媚俗,好的小說未必就是好的電影腳本,小說與影視有密切聯系,但又應是各行其道。

【關鍵詞】《白狗秋千架》;《暖》;《紅高粱》

一、小說《白狗秋千架》與電影《暖》

最近,很多媒體討論我的小說《白狗秋千架》被改編成電影《暖》在東京獲獎的事,我就從這里開始講?!杜愤@部電影是根據我1984年發表的小說《白狗秋千架》改編而成的。這部電影之所以在國內獲得了金雞獎的最佳影片獎,又在日本東京電影節上獲得金麒麟獎,有些偶然因素,但也有必然的原因。假如《暖》在上個世紀80年代拍出來,我估計會無聲無息,很難引起人們注意。為什么它在21世紀初會打動中外很多朋友的心,引起了巨大反響?我覺得《暖》恰好應合了當今人們懷舊的情緒。每一部電影、每一篇小說、每一首詩歌都像一個人一樣,擁有它自己的命運。如果它生的不是時候,它再優秀、再精彩也很難馬上引起反響;如果它生得恰是時候,那么即便是粗糙一些,思想上膚淺一些,它依然可以得到很大的聲譽,甚至超過它的實際價值。這是我對《暖》的評價。

我說一下小說《白狗秋千架》,這部小說對我而言有非同一般的意義。1984年,我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讀書的時候,讀到川端康成的《雪國》里面的兩句話:“秋田的黑狗站在河邊,一下一下地伸出舌頭舔著河里的熱水?!蔽彝蝗桓杏X到這句話實際上

查看全文

小說創作影視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根據莫言20年前的小說《白狗秋千架》改編而成的電影《暖》獲了中外兩項大獎,是因為其中很動情很人性的東西迎合了當今成年人的懷舊情緒;電影對小說中啞巴、瞎子的改編,使電影更具觀賞性了;《白狗秋千架》之所以被莫言認為是部重要作品,是因為在這部作品里莫言才開始找到了“高密東北鄉”這個文學舞臺,才開始發現“純種”“雜種”的文學用語;《紅高粱》之所以能打動導演張藝謀,并非因故事新奇,而是因為小說所傳達的張揚個性的思想打動了他;小說家沒必要迎合影視導演而媚俗,好的小說未必就是好的電影腳本,小說與影視有密切聯系,但又應是各行其道。

【關鍵詞】《白狗秋千架》;《暖》;《紅高粱》

一、小說《白狗秋千架》與電影《暖》

最近,很多媒體討論我的小說《白狗秋千架》被改編成電影《暖》在東京獲獎的事,我就從這里開始講?!杜愤@部電影是根據我1984年發表的小說《白狗秋千架》改編而成的。這部電影之所以在國內獲得了金雞獎的最佳影片獎,又在日本東京電影節上獲得金麒麟獎,有些偶然因素,但也有必然的原因。假如《暖》在上個世紀80年代拍出來,我估計會無聲無息,很難引起人們注意。為什么它在21世紀初會打動中外很多朋友的心,引起了巨大反響?我覺得《暖》恰好應合了當今人們懷舊的情緒。每一部電影、每一篇小說、每一首詩歌都像一個人一樣,擁有它自己的命運。如果它生的不是時候,它再優秀、再精彩也很難馬上引起反響;如果它生得恰是時候,那么即便是粗糙一些,思想上膚淺一些,它依然可以得到很大的聲譽,甚至超過它的實際價值。這是我對《暖》的評價。

我說一下小說《白狗秋千架》,這部小說對我而言有非同一般的意義。1984年,我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讀書的時候,讀到川端康成的《雪國》里面的兩句話:“秋田的黑狗站在河邊,一下一下地伸出舌頭舔著河里的熱水?!蔽彝蝗桓杏X到這句話實際上

查看全文

校長在長篇小說《唐家莊》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陳校長在趙國棟長篇小說《唐家莊》

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老師:

今天,大家不畏嚴寒,帶著關心,帶著熱情,蒞臨我校,參加趙國棟同學長篇小說《唐家莊》創作座談會。在此,我代表周至中學全體師生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趙國棟同學就讀于我校高三級班,他在緊張繁忙的學習之余,潛心創作,勤耕不輟,把復雜的思想情感變成文字,把悲痛辛酸的少年生活付諸筆端,歷時一年之久,終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唐家莊》?!短萍仪f》里演繹著悲喜交加的人生戲劇,《唐家莊》成就了趙國棟文學創作的夢想,《唐家莊》啟迪人們對如何構建和諧家庭的深沉思考。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趙國棟同學是我校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棵幼苗,這棵幼苗之所以能夠茁壯成長,離不開二曲大地深厚的文化藝術積淀,離不開文學道路上各位園丁對他的關心呵護,離不開母校老師的辛勤培養。我校自創建以來,不但注重教給學生文化知識,更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奮飛文學社和寫作興趣小組活動頻繁,《周中報》及《奮飛》??瘹v久不衰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文學園地,人才輩出。五十年代末期畢業的周明校友,六十年代畢業的文蘭校友,還有在座的倪運宏、張興海校友,八十年代畢業的、現任《中國公安報》主編的劉元林校友,九十年代曾獲“全國十佳文學少年”并被南京大學破格錄取的孫衛衛校友,他們在文化藝術戰線上所取得的成就,令眾人矚目,令母校自豪。本學期我校語文組資深高級教師李舟水把他上高中以來創作的多首舊體詩,經過整理,選取首輯錄成冊,取名《杏壇吟草》;語文組張軍堂張軍堂老師對年春節晚會對聯進行分析整理,編輯成《春節晚會對聯賞析》一書;連同趙國棟同學的長篇小說《唐家莊》的正式出版,標志著我校校園文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查看全文

影視時代小說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從創作角度看,傳統小說的創作,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精神活動,遵循藝術創作的規律;而現代影視的制作,是一種集體行為,遵循文化工業生產的法則。小說要趨附于影視,就意味著小說創作具有工業化生產的某些特征。“趨影視體”小說是影視藝術作用的結果,反映了人們對影視與小說關系的認識,表現了小說對影視藝術的屈從和依附。“為影視藝術而小說”,意味著小說家在題材選擇、主題表現、人物塑造、情節營造、語言運用等方面要考慮到來來的影視改編,其深層動機在于經濟利益的驅使。就文體特征而言,“趨影視體”主要表現為敘事的大眾化和話語的程式化。其結果是小說與影視劇本之間的差異被削弱,小說的“味中之味”被消解。

【關鍵詞】影視時代/文化工業/小說生產/“趨影視體”

影視藝術制造了大眾文化,也形成了文化工業。在現代學者的心目中,影視藝術、大眾文化、文化工業是三位一體的。阿多爾諾和霍克海默認為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是以商品生產為特征的,藝術和文化作品受到商品原則的支配,文化生產資料的集中導致了“文化工業”的產生。在“文化工業”中,交換價值和利潤動機具有決定性因素。影視不僅僅是藝術,而且也是一種產業,影視時代也是文化藝術產業化的時代。所以,影視對小說的影響也表現為工業化生產模式、運作機制等對小說創作的浸透。眾所周知,小說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其創作在19世紀達到了高峰,并形成了獨特的高貴品性。但是,進入影視時代以后,小說的這種高貴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影視以其強大的影響力、廣泛的覆蓋面、大眾化的表現方式和綜合性的藝術韻味逐漸侵占小說領地。在影視藝術的擠壓之下,小說要趨附屈從于影視以求生存。“趨影視體”小說創作遵循工業化生產的法則,小說家變成了文化工業中的一臺機器,其創作活動被納入工業化生產流程。在此,本文僅就“趨影視體”小說生產的文化背景、作家的創作動機以及文體特征等等問題作一番探討。

每一種藝術都有其獨特的生產和創作方式。小說和影視的不同藝術追求在生產和創作中體現為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傳統小說的創作方式,另一種是現代影視藝術的生產方式。兩種方式分別折射出當代小說生產和創作的概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