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開發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23:14: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西部開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西部開發思考
世紀之交,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五年來,**自治區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后勁增強,呈現出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勢頭??偨Y**西部開發五年來的經驗,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建設一大批優勢項目和產業,并以此為載體,引進、聚集和培養了一大批能夠及時充分地吸收、利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及先進的管理理念的優秀創業人才,是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得以發揮、良好勢頭得以保持的關鍵所在。堅持“以人為本”,把促進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把西部人才工作作為西部開發的重點任務重要保障,努力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舉措,進一步把西部大開發戰略向縱深推進,是**等西部地區從實踐和理論上都要回答好的重大課題。
一、西部開發為西部人才提供了創新工作的機遇
實踐造就人才,偉大的實踐造就偉大的人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培育了市場經濟的主體,它們的成長壯大,使市場主體的用人地位進一步突顯,為西部人才發揮作用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平臺。
(一)西部開發使西部發展的市場主體迅速成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也是人才資源開發的主體。沒有成熟的市場主體,就不會有成熟的人才市場,也不會有較高水平的人才資源開發。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使西部發展的市場主體逐步成長了起來,為西部人才的大量涌現和人才資源開發創造了條件。
西部大開發伊始,國家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政府投入的重點。在政府投資的帶動下,**自治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空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深化,改善了特色產業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的社會投資,到2004年底,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為466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1840.6億元,初步形成六大優勢產業。即,以煤、電、天然氣為主的能源工業,以煤、天然氣、氯堿為主的化學工業,以鋼、鋁、硅和有色金屬為主的冶金工業,以工程機械、運輸機械為主的裝備制造業,以乳、肉、絨、糧等加工為主的農畜產品加工業,以稀土、生物制藥、信息制造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事實過程中,蒙牛、伊利、包鋼等一大批地方企業迅速成長,大唐、神華、新希望、石藥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區外大型特大型企業進入,企業的生機與活力,已經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西部開發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市營造“****”暨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是在****剛剛主持召開了六省區西部大開發工作座談會和省第十次黨代會即將召開的關鍵時刻,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下面,我想就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和會議的開法,作一個簡要說明。
在全國上下深入貫徹六中全會精神,下決心精簡會議和文件,切實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形勢下,我們把大家請來,召開這樣一個規模較大、規格較高的會議,是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個是,兩年多來我們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工作取得的經驗教訓,有必要做一個認真總結,從中汲取有益啟示,并研究下一步如何全面加快我們的大開發工作。實施西部大開發,是中央在世紀之交的關鍵時刻總攬全局,在全面分析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按照“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年3月,****提出了要研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同年6月,他在西安主持召開的西北五省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加快開發西部地區,是全國發展的一個大戰略、大思路,要把開發西部地區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對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成立了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拉開了帷幕。同年6月20日,江總書記在蘭州主持召開了西北五省區黨建工作和西部開發座談會。今年4月1日,他又在西安主持召開了六省區西部大開發工作座談會。這個會議主要是對兩年多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情況進行了總結,并確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他在會上強調指出:“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全黨和全國要進一步提高對西部大開發重大意義的認識,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統一思想、堅定信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抓住機遇、推進發展,打好基礎、提高水平,不斷開創西部大開發工作的新局面。”
兩年多來,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新氣象,出現了地區之間競相發展的格局。為了更好地適應西部大開發的新形勢,省委、省政府在春節過后,就先后召開了營造“****”大討論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兩個專題匯報會,專門研究部署了下一步的大開發工作。因此上說,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我們也完全有必要召開這樣一個規模、這樣一個規格的會議,對西部大開發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談西部開發中的金融支持
加快開發西部,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引起了各級政府、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重視和興趣。本文主要就金融如何支持西部開發問題談點粗淺看法。
一、開發西部的戰略原則
1、重點開發與綜合統籌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戰略安排,目前專家學者見仁見智,但一般都主張將重點放在江河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方面。應該說,這些主張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是開發西部必須重點考慮的。但持這些觀點的學者也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問題,缺乏統籌性。筆者認為,開發西部應進行系統規劃。
首先,在時間安排上應分階段進行。自80年代初開始,在特區理論和“梯級理論”兩個重要理論的支持下,我們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開發了東部。由于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伴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全球經濟的復蘇及較長時期的繁榮,東部地區的經濟從開發到成熟只用了二十年時間。相比而言,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自然條件嚴酷,因而開發所需時間可能不會短于東部地區,也就是說不會短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對于這二十年時間的安排,我們考慮至少應該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交通、通訊、生態以及環保等建設;接著再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資源開發,主要是資源本身的開發,同時做好生態與環保工作;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發展西部地區的加工工業,這種加工工業必須以西部的資源為依托,以提高產業關聯度為基礎。當然,這三個階段開發的內容雖然各有重點,但也不能截然分開。
其次,西部開發必須走綜合規劃、綜合開發之路。在中央提出開發西部的戰略構想后,西部各省區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列出了諸多開發項目。但冷靜觀察就會發現,在熱情的背后卻缺乏一個開發的整體構想和綜合規劃。而這正是目前西部開發中最需要的。之所以如此考慮,理由在于,一是考慮到該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在人們的意識中,西部地區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原材料,開發西部就是將這些能源、原材料開發出來,源源不斷地輸向中東部地區。如果按這種認識和思路開發西部,一旦將來西部地區的資源枯竭,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將面臨無法估計的困難。前蘇聯巴庫石油城的盛衰過程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二是考慮到戰略大循環因素。從戰略循環講,將來東部地區應該、也必定率先溶入國際大循環,即走兩頭在外的路(這一跡象已現端倪),至少部分依賴于外部,而廣大的西部地區則更容易走一頭在外之路。這樣,西部地區就不能只作為中東部地區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而開發,必須從長遠著想,做好開發前的綜合發展規劃,走綜合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2、區域開發與整體帶動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主張,許多人認為不過是開發完東部后的又一區域開發戰略,其最大的受益者是西部諸省區,所以,他們對西部開發不報什么熱情。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v觀二十年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周期,第一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82年,第二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91年,每個周期大約10年左右時間。如果純粹從時間輪回過程分析這種周期,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周期波動大約十年左右時間為一個周期。按這種時間周期分析,我國宏觀經濟在經過90年代末的幾年衰退后,應該在2001—2003年出現一個新的復蘇,開始一個新的周期。進一步講,以往兩個復蘇,都與當時國家宏觀經濟戰略中的兩次大規模開發有直接關系。眾所周知,80年代初我國實施了以開發深圳為龍頭的特區開發計劃,這是整個80年代經濟增長的基礎;90年代初國家又實施了海南開發(后來擱淺)與上海浦東開發計劃,這次開發(尤其是上海開發)成了整個90年代全國經濟繁榮的基點。因此,在宏觀經濟增長中除了常規增長的部分外,國家實施地區開發則是宏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初始推動力。
談西部開發中的金融支持
加快開發西部,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引起了各級政府、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重視和興趣。本文主要就金融如何支持西部開發問題談點粗淺看法。
一、開發西部的戰略原則
1、重點開發與綜合統籌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戰略安排,目前專家學者見仁見智,但一般都主張將重點放在江河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方面。應該說,這些主張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是開發西部必須重點考慮的。但持這些觀點的學者也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問題,缺乏統籌性。筆者認為,開發西部應進行系統規劃。
首先,在時間安排上應分階段進行。自80年代初開始,在特區理論和“梯級理論”兩個重要理論的支持下,我們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開發了東部。由于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伴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全球經濟的復蘇及較長時期的繁榮,東部地區的經濟從開發到成熟只用了二十年時間。相比而言,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自然條件嚴酷,因而開發所需時間可能不會短于東部地區,也就是說不會短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對于這二十年時間的安排,我們考慮至少應該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交通、通訊、生態以及環保等建設;接著再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資源開發,主要是資源本身的開發,同時做好生態與環保工作;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發展西部地區的加工工業,這種加工工業必須以西部的資源為依托,以提高產業關聯度為基礎。當然,這三個階段開發的內容雖然各有重點,但也不能截然分開。
其次,西部開發必須走綜合規劃、綜合開發之路。在中央提出開發西部的戰略構想后,西部各省區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列出了諸多開發項目。但冷靜觀察就會發現,在熱情的背后卻缺乏一個開發的整體構想和綜合規劃。而這正是目前西部開發中最需要的。之所以如此考慮,理由在于,一是考慮到該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在人們的意識中,西部地區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原材料,開發西部就是將這些能源、原材料開發出來,源源不斷地輸向中東部地區。如果按這種認識和思路開發西部,一旦將來西部地區的資源枯竭,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將面臨無法估計的困難。前蘇聯巴庫石油城的盛衰過程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二是考慮到戰略大循環因素。從戰略循環講,將來東部地區應該、也必定率先溶入國際大循環,即走兩頭在外的路(這一跡象已現端倪),至少部分依賴于外部,而廣大的西部地區則更容易走一頭在外之路。這樣,西部地區就不能只作為中東部地區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而開發,必須從長遠著想,做好開發前的綜合發展規劃,走綜合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2、區域開發與整體帶動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主張,許多人認為不過是開發完東部后的又一區域開發戰略,其最大的受益者是西部諸省區,所以,他們對西部開發不報什么熱情。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縱觀二十年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周期,第一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82年,第二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91年,每個周期大約10年左右時間。如果純粹從時間輪回過程分析這種周期,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周期波動大約十年左右時間為一個周期。按這種時間周期分析,我國宏觀經濟在經過90年代末的幾年衰退后,應該在2001—2003年出現一個新的復蘇,開始一個新的周期。進一步講,以往兩個復蘇,都與當時國家宏觀經濟戰略中的兩次大規模開發有直接關系。眾所周知,80年代初我國實施了以開發深圳為龍頭的特區開發計劃,這是整個80年代經濟增長的基礎;90年代初國家又實施了海南開發(后來擱淺)與上海浦東開發計劃,這次開發(尤其是上海開發)成了整個90年代全國經濟繁榮的基點。因此,在宏觀經濟增長中除了常規增長的部分外,國家實施地區開發則是宏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初始推動力。
小議西部開發中的金融支持
加快開發西部,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引起了各級政府、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重視和興趣。本文主要就金融如何支持西部開發問題談點粗淺看法。
一、開發西部的戰略原則
1、重點開發與綜合統籌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戰略安排,目前專家學者見仁見智,但一般都主張將重點放在江河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方面。應該說,這些主張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是開發西部必須重點考慮的。但持這些觀點的學者也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問題,缺乏統籌性。筆者認為,開發西部應進行系統規劃。
首先,在時間安排上應分階段進行。自80年代初開始,在特區理論和“梯級理論”兩個重要理論的支持下,我們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開發了東部。由于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伴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全球經濟的復蘇及較長時期的繁榮,東部地區的經濟從開發到成熟只用了二十年時間。相比而言,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自然條件嚴酷,因而開發所需時間可能不會短于東部地區,也就是說不會短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對于這二十年時間的安排,我們考慮至少應該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交通、通訊、生態以及環保等建設;接著再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資源開發,主要是資源本身的開發,同時做好生態與環保工作;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發展西部地區的加工工業,這種加工工業必須以西部的資源為依托,以提高產業關聯度為基礎。當然,這三個階段開發的內容雖然各有重點,但也不能截然分開。
其次,西部開發必須走綜合規劃、綜合開發之路。在中央提出開發西部的戰略構想后,西部各省區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列出了諸多開發項目。但冷靜觀察就會發現,在熱情的背后卻缺乏一個開發的整體構想和綜合規劃。而這正是目前西部開發中最需要的。之所以如此考慮,理由在于,一是考慮到該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在人們的意識中,西部地區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原材料,開發西部就是將這些能源、原材料開發出來,源源不斷地輸向中東部地區。如果按這種認識和思路開發西部,一旦將來西部地區的資源枯竭,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將面臨無法估計的困難。前蘇聯巴庫石油城的盛衰過程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二是考慮到戰略大循環因素。從戰略循環講,將來東部地區應該、也必定率先溶入國際大循環,即走兩頭在外的路(這一跡象已現端倪),至少部分依賴于外部,而廣大的西部地區則更容易走一頭在外之路。這樣,西部地區就不能只作為中東部地區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而開發,必須從長遠著想,做好開發前的綜合發展規劃,走綜合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2、區域開發與整體帶動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主張,許多人認為不過是開發完東部后的又一區域開發戰略,其最大的受益者是西部諸省區,所以,他們對西部開發不報什么熱情。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v觀二十年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周期,第一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82年,第二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91年,每個周期大約10年左右時間。如果純粹從時間輪回過程分析這種周期,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周期波動大約十年左右時間為一個周期。按這種時間周期分析,我國宏觀經濟在經過90年代末的幾年衰退后,應該在2001―2003年出現一個新的復蘇,開始一個新的周期。進一步講,以往兩個復蘇,都與當時國家宏觀經濟戰略中的兩次大規模開發有直接關系。眾所周知,80年代初我國實施了以開發深圳為龍頭的特區開發計劃,這是整個80年代經濟增長的基礎;90年代初國家又實施了海南開發(后來擱淺)與上海浦東開發計劃,這次開發(尤其是上海開發)成了整個90年代全國經濟繁榮的基點。因此,在宏觀經濟增長中除了常規增長的部分外,國家實施地區開發則是宏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初始推動力。
長征精神與西部開發
長征精神與西部開發
【摘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緬懷紅軍的光輝業績,弘揚團結、吃苦、勝利精神,對于加快西部地區大開發步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首先,要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這是奪取西部地區大開發勝利的根本條件;其次,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奪取西部大開發勝利的重要關鍵;第三,要加強全黨全軍全民的大團結,這是奪取西部地區大開發勝利的基本保證;第四,要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這是奪取西部地區大開發勝利的巨大動力。
【關鍵詞】紅軍長征;會師精神;西部開發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在會寧和將臺堡勝利會師。這標志著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征,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彼蛉澜缜f嚴宣告: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不可戰勝的。
三大主力紅軍的勝利會師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特別是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團結、奮斗、勝利精神,集中地反映了紅軍廣大指戰員對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不怕艱苦,不怕犧牲,一往無前,英勇奮斗的英雄氣概;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求實創新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貴品德;緊密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同生死、共患難,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作風。這種精神,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巨大威力。
現在,我們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緬懷紅軍的光輝業績,弘揚團結、奮斗、勝利精神,對于加快西部地區大開發步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從美國西部開發看我國西部發展
美國歷史上開發西部的基本背景
美國歷史上的“西部”最初是指從阿巴拉契亞山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地帶,習慣上稱為“舊西部”;后隨著美國領土向西的擴張,又把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脈之間的地帶稱之為“新西部”;把落基山脈到太平洋沿岸之間的地帶稱之為“遠西部”。美國開發西部的過程中,有兩個大規模集中開發的時期,一個是1860—1890年之間,這一時期開發西部的主要動力來源于皮貨貿易、土地投機以及奴隸主莊園的擴張,這30年間,美國人占據了4.3億英畝土地,耕種了其中的2.25億英畝,并且在西部土地上成立了10個新的州;第二個時期是1930—1970年之間,自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法規,成立專門機構,加大對西部財政補貼和資金投入,實行各種優惠政策,進行流域綜合治理,大力發展軍工企業、高新技術產業,極大地改變了西部的經濟結構,使得美國經濟重心逐步西移,東西部經濟發展趨于平衡。
美國歷史上開發西部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實行聯邦“公共土地”政策鼓勵開墾
主要包括1862年通過的《宅地法》,該法規定每個年滿21歲的美國公民或宣布愿意成為美國公民的人,只須交納10美元手續費就可以免費獲得無人居住的政府所有土地160英畝。只要定居和開墾5年,土地就永遠歸其所有,并且可以出售;也可以在居住6個月之后,按照當時的最低價格每英畝1.25美元購買。1873年通過的《鼓勵西部草原植樹法》規定,只要在自己的地產上種植40英畝樹并保持10年以上,就可獲得160英畝聯邦土地,1878年又把造林面積降低到10英畝。1877年頒布的《沙漠土地法》規定,政府向那些愿意在干旱土地上修筑部分灌溉溝渠的人,以每英畝25美分的低價出售640英畝土地,而且可以在3年內付清。1878年實施的《木材石料法》規定,允許把不宜農耕、但有出產木材和石料價值的土地,以每英畝2.5美元的價格出售,每人限購160英畝。
(2)建立專門機構和配套法規保障政策實施
金融支持西部開發論文
加快開發西部,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引起了各級政府、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重視和興趣。本文主要就金融如何支持西部開發問題談點粗淺看法。
一、開發西部的戰略原則
1、重點開發與綜合統籌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戰略安排,目前專家學者見仁見智,但一般都主張將重點放在江河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方面。應該說,這些主張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是開發西部必須重點考慮的。但持這些觀點的學者也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問題,缺乏統籌性。筆者認為,開發西部應進行系統規劃。
首先,在時間安排上應分階段進行。自80年代初開始,在特區理論和“梯級理論”兩個重要理論的支持下,我們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開發了東部。由于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伴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全球經濟的復蘇及較長時期的繁榮,東部地區的經濟從開發到成熟只用了二十年時間。相比而言,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自然條件嚴酷,因而開發所需時間可能不會短于東部地區,也就是說不會短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對于這二十年時間的安排,我們考慮至少應該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交通、通訊、生態以及環保等建設;接著再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資源開發,主要是資源本身的開發,同時做好生態與環保工作;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發展西部地區的加工工業,這種加工工業必須以西部的資源為依托,以提高產業關聯度為基礎。當然,這三個階段開發的內容雖然各有重點,但也不能截然分開。
其次,西部開發必須走綜合規劃、綜合開發之路。在中央提出開發西部的戰略構想后,西部各省區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列出了諸多開發項目。但冷靜觀察就會發現,在熱情的背后卻缺乏一個開發的整體構想和綜合規劃。而這正是目前西部開發中最需要的。之所以如此考慮,理由在于,一是考慮到該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在人們的意識中,西部地區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原材料,開發西部就是將這些能源、原材料開發出來,源源不斷地輸向中東部地區。如果按這種認識和思路開發西部,一旦將來西部地區的資源枯竭,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將面臨無法估計的困難。前蘇聯巴庫石油城的盛衰過程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二是考慮到戰略大循環因素。從戰略循環講,將來東部地區應該、也必定率先溶入國際大循環,即走兩頭在外的路(這一跡象已現端倪),至少部分依賴于外部,而廣大的西部地區則更容易走一頭在外之路。這樣,西部地區就不能只作為中東部地區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而開發,必須從長遠著想,做好開發前的綜合發展規劃,走綜合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2、區域開發與整體帶動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主張,許多人認為不過是開發完東部后的又一區域開發戰略,其最大的受益者是西部諸省區,所以,他們對西部開發不報什么熱情。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v觀二十年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周期,第一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82年,第二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91年,每個周期大約10年左右時間。如果純粹從時間輪回過程分析這種周期,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周期波動大約十年左右時間為一個周期。按這種時間周期分析,我國宏觀經濟在經過90年代末的幾年衰退后,應該在2001—2003年出現一個新的復蘇,開始一個新的周期。進一步講,以往兩個復蘇,都與當時國家宏觀經濟戰略中的兩次大規模開發有直接關系。眾所周知,80年代初我國實施了以開發深圳為龍頭的特區開發計劃,這是整個80年代經濟增長的基礎;90年代初國家又實施了海南開發(后來擱淺)與上海浦東開發計劃,這次開發(尤其是上海開發)成了整個90年代全國經濟繁榮的基點。因此,在宏觀經濟增長中除了常規增長的部分外,國家實施地區開發則是宏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初始推動力。
西部開發中金融支持論文
加快開發西部,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引起了各級政府、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重視和興趣。本文主要就金融如何支持西部開發問題談點粗淺看法。
一、開發西部的戰略原則
1、重點開發與綜合統籌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戰略安排,目前專家學者見仁見智,但一般都主張將重點放在江河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方面。應該說,這些主張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是開發西部必須重點考慮的。但持這些觀點的學者也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問題,缺乏統籌性。筆者認為,開發西部應進行系統規劃。
首先,在時間安排上應分階段進行。自80年代初開始,在特區理論和“梯級理論”兩個重要理論的支持下,我們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開發了東部。由于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伴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全球經濟的復蘇及較長時期的繁榮,東部地區的經濟從開發到成熟只用了二十年時間。相比而言,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自然條件嚴酷,因而開發所需時間可能不會短于東部地區,也就是說不會短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對于這二十年時間的安排,我們考慮至少應該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交通、通訊、生態以及環保等建設;接著再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資源開發,主要是資源本身的開發,同時做好生態與環保工作;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發展西部地區的加工工業,這種加工工業必須以西部的資源為依托,以提高產業關聯度為基礎。當然,這三個階段開發的內容雖然各有重點,但也不能截然分開。
其次,西部開發必須走綜合規劃、綜合開發之路。在中央提出開發西部的戰略構想后,西部各省區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列出了諸多開發項目。但冷靜觀察就會發現,在熱情的背后卻缺乏一個開發的整體構想和綜合規劃。而這正是目前西部開發中最需要的。之所以如此考慮,理由在于,一是考慮到該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在人們的意識中,西部地區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原材料,開發西部就是將這些能源、原材料開發出來,源源不斷地輸向中東部地區。如果按這種認識和思路開發西部,一旦將來西部地區的資源枯竭,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將面臨無法估計的困難。前蘇聯巴庫石油城的盛衰過程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二是考慮到戰略大循環因素。從戰略循環講,將來東部地區應該、也必定率先溶入國際大循環,即走兩頭在外的路(這一跡象已現端倪),至少部分依賴于外部,而廣大的西部地區則更容易走一頭在外之路。這樣,西部地區就不能只作為中東部地區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而開發,必須從長遠著想,做好開發前的綜合發展規劃,走綜合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2、區域開發與整體帶動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主張,許多人認為不過是開發完東部后的又一區域開發戰略,其最大的受益者是西部諸省區,所以,他們對西部開發不報什么熱情。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v觀二十年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周期,第一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82年,第二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91年,每個周期大約10年左右時間。如果純粹從時間輪回過程分析這種周期,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周期波動大約十年左右時間為一個周期。按這種時間周期分析,我國宏觀經濟在經過90年代末的幾年衰退后,應該在2001—2003年出現一個新的復蘇,開始一個新的周期。進一步講,以往兩個復蘇,都與當時國家宏觀經濟戰略中的兩次大規模開發有直接關系。眾所周知,80年代初我國實施了以開發深圳為龍頭的特區開發計劃,這是整個80年代經濟增長的基礎;90年代初國家又實施了海南開發(后來擱淺)與上海浦東開發計劃,這次開發(尤其是上海開發)成了整個90年代全國經濟繁榮的基點。因此,在宏觀經濟增長中除了常規增長的部分外,國家實施地區開發則是宏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初始推動力。
西部開發中金融支持研究論文
加快開發西部,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引起了各級政府、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投資者的廣泛重視和興趣。本文主要就金融如何支持西部開發問題談點粗淺看法。
一、開發西部的戰略原則
1、重點開發與綜合統籌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戰略安排,目前專家學者見仁見智,但一般都主張將重點放在江河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方面。應該說,這些主張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是開發西部必須重點考慮的。但持這些觀點的學者也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問題,缺乏統籌性。筆者認為,開發西部應進行系統規劃。
首先,在時間安排上應分階段進行。自80年代初開始,在特區理論和“梯級理論”兩個重要理論的支持下,我們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開發了東部。由于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伴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全球經濟的復蘇及較長時期的繁榮,東部地區的經濟從開發到成熟只用了二十年時間。相比而言,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自然條件嚴酷,因而開發所需時間可能不會短于東部地區,也就是說不會短于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對于這二十年時間的安排,我們考慮至少應該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交通、通訊、生態以及環保等建設;接著再用大約五年左右的時間進行資源開發,主要是資源本身的開發,同時做好生態與環保工作;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發展西部地區的加工工業,這種加工工業必須以西部的資源為依托,以提高產業關聯度為基礎。當然,這三個階段開發的內容雖然各有重點,但也不能截然分開。
其次,西部開發必須走綜合規劃、綜合開發之路。在中央提出開發西部的戰略構想后,西部各省區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列出了諸多開發項目。但冷靜觀察就會發現,在熱情的背后卻缺乏一個開發的整體構想和綜合規劃。而這正是目前西部開發中最需要的。之所以如此考慮,理由在于,一是考慮到該地區發展的可持續性。在人們的意識中,西部地區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原材料,開發西部就是將這些能源、原材料開發出來,源源不斷地輸向中東部地區。如果按這種認識和思路開發西部,一旦將來西部地區的資源枯竭,這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將面臨無法估計的困難。前蘇聯巴庫石油城的盛衰過程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二是考慮到戰略大循環因素。從戰略循環講,將來東部地區應該、也必定率先溶入國際大循環,即走兩頭在外的路(這一跡象已現端倪),至少部分依賴于外部,而廣大的西部地區則更容易走一頭在外之路。這樣,西部地區就不能只作為中東部地區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而開發,必須從長遠著想,做好開發前的綜合發展規劃,走綜合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2、區域開發與整體帶動相結合。對于開發西部的主張,許多人認為不過是開發完東部后的又一區域開發戰略,其最大的受益者是西部諸省區,所以,他們對西部開發不報什么熱情。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v觀二十年的經濟發展,我國經濟增長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周期,第一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82年,第二個周期的復蘇期開始于1991年,每個周期大約10年左右時間。如果純粹從時間輪回過程分析這種周期,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的周期波動大約十年左右時間為一個周期。按這種時間周期分析,我國宏觀經濟在經過90年代末的幾年衰退后,應該在2001—2003年出現一個新的復蘇,開始一個新的周期。進一步講,以往兩個復蘇,都與當時國家宏觀經濟戰略中的兩次大規模開發有直接關系。眾所周知,80年代初我國實施了以開發深圳為龍頭的特區開發計劃,這是整個80年代經濟增長的基礎;90年代初國家又實施了海南開發(后來擱淺)與上海浦東開發計劃,這次開發(尤其是上海開發)成了整個90年代全國經濟繁榮的基點。因此,在宏觀經濟增長中除了常規增長的部分外,國家實施地區開發則是宏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初始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