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概念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3 04:34: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信息概念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信息素養概念比較及培養
摘要信息時代呼喚信息素養,本文從信息素養的概念出發,分析歸納了信息素養定義的三個方面,并從這三方面基本技能、思考技能和個人素質論述了信息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信息素養信息素養人網絡道德
社會已進入到信息網絡化時代,面對爆炸式增長的信息量,人們猶如逆水行舟,不及時有效地處理和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將成為這個時代的棄兒。信息素養(informationliteracy)作為信息時代的一種必備能力,正日益受到世人的關注。
一、
信息素養最初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包括文化素養、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能三個層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許多專家和機構都對其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
1、Burnhein,Robert《信息素養--一種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他必須能夠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檢索、評價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⑴這是信息素養定義被人引用最多,最經典的定義,他全面而簡練地概括了信息素養中基本技能和思考技能兩個方面的內容。
會計信息披露的概念
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研究述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企業社會責任及其披露問題進行了研究。如LeeBurke和JeanneM.Logsdon(1996)認為,應從戰略上重新定位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的一項長期投資,而不是當期的成本或費用,研究旨在更好地評估社會責任活動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可以使企業、社會均受益[4]25-29。近年來,許多學者熱衷于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實證研究。Carol(1994)使用問卷調查方法,研究了壓力集團對于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影響,研究表明,壓力集團是社會責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們認為企業所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非常不足[5]。HeleddJenkins和NataliaYakovlva(2005)通過對全球十大礦業公司的調查研究發現:盡管報告的模式和內容不一,但披露社會責任和環境信息成為他們的共同舉措[6]。
我國財政部于1995年公布了企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其中第九項“社會貢獻率”和第十項“社會積累率”是評價企業社會效益的指標,社會責任會計自此受到有關方面重視。2007年12月28日,中國首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南———《國家電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指南》在北京,為全面提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提供了組織和制度保障,標志著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步入規范化階段。復旦大學張文賢教授通過向國內知名會計學家進行調查,來研究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現狀。廖洪主編的《會計理論及其應用分析》中,從會計與國際接軌以及企業需求的角度,對有關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問題進行了探討[7]。殷格非從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入手,結合國內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經驗,對報告編制的組織、撰寫、設計、等各個環節逐一進行詳細的介紹和論述。這填補了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領域的空白,是我國首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撰寫指南,對報告編制實踐具有指導意義[8]。
明確社會責任會計的內涵首先應明確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劉剛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責任將經濟責任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將企業社會責任分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及慈善責任,這種觀點使得企業社會責任基本上與企業責任等同起來,導致企業社會責任內涵過于龐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甚至掩蓋了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經濟責任可能出現的矛盾;狹義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與企業經濟責任相對應的概念,強調企業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時,必須采取行動以保護和改進公眾利益[9]。本文采納狹義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指的是企業在創造物質財富、滿足投資人利益的同時,還要承擔對企業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者的責任。
關于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陽秋林(2005)認為:社會責任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它是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種計量屬性和手段,對企業的社會責任及其履行情況進行反映和監督,以便向相關利害關系人提供有用的社會責任信息,其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社會效益[10]。這一定義比較符合我國實際。
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需求分析的理論基礎
信息概念的哲學定義和信息功能思考
摘要:本文結合分析信息的本質提出了如下的信息概念的哲學定義:信息是客觀世界中物質和能量運動的有序形式,以及自組織系統對于這個形式的能動的反映和改組。此外還探討了信息功能的重心隨著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的發展所發生的歷史演變:從報道何種可能性變成了現實性到促使合理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性。
關鍵詞:信息;可能性空間;目的性行為;主體能動性;虛擬世界
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我們的社會日益轉型為一個“信息社會”。不過,雖然人們天天都在接觸、利用信息,信息資源也變成了當今社會建設中最寶貴的資源,人們還是對何謂信息不甚了了,感到其難以捉摸。這說明我們還缺乏一個明確、恰切的信息概念的定義。本文試圖結合分析信息概念的本質從哲學的層面上提出一個信息的定義,并在這個定義的范圍內探討一下在人類實踐活動中信息的主要功能的歷史演變。
我們擁有的最初的信息概念是由信息論的創立者申農提出的,他把信息定義為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具體地說就是在信宿中用來消除對于在信源中發出的消息的不確定性的東西。這第一個信息概念的內容反映出它發生于通訊過程中的背景,運用這個概念來理解廣泛存在于我們當今社會中的信息現象肯定是不夠的。比如我們頭腦中現有的知識這種約束性的信息與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消息顯然是不同的,它是我們據以理解消息這種非約束性信息的基礎。但是最初的信息概念包含的兩個特質也揭示了成熟的信息概念的兩個本質規定性:第一,信息發生于不確定性的背景上亦即具有多種可能性或偶然性的環境中,因此在嚴格決定論的世界上它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第二,通訊活動往往與控制活動緊密相關并構成后者的組成部分(控制論中所說的“控制”行為廣義地說包含了能動主體適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因此信息的存在與能動主體的目的性行為是不可分的。
在探討信息概念時,我們需要對人們在生活和科學研究中使用“信息”一詞所指稱的廣泛的現象進行概括,這樣最終我們會發現有兩個基本對象,其中一個屬于客觀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性質,另一個則產生于生活主體和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關系之中??刂普摰膭撌既司S納就從這兩個意義上闡述過信息。一方面他說:“信息就是組織程度的度量”,是“負熵”⑴,另一方面又說:“信息是我們適應外部世界,并且使這種適應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雹坪笠环N信息是不能脫離接受者的解釋結構而存在的,維納舉例講道:音樂對于懂音樂的人來說會產生這種“在語義學上有意義的信息”,對于不懂音樂的人來說則不會。蘇聯《哲學詞典》俄文1980年第4版在“信息”這個詞條下也寫道:“在信息概念中應該區別出兩個方面。在第一個方面,信息乃是系統的組織性的程度。信息的數學表達式和熵的數學表達式,除符號相反外是一樣的。正如系統的熵表示系統的紊亂性程度,而信息表示系統的組織性程度。這樣理解的信息構成系統、過程本身的內部所有物,可以叫作結構信息。在第二個方面,應該把密切地與反映相聯系的信息和結構信息區別開。如果一個事物中發生反映另一事物作用的變化,那末可以說這一事物就成為關于另一事物的信息的負荷者。對于控制論系統來說,B由A的作用所引起的變化,不只是B對A的某些鑒別,而是控制論系統B的功能活動的因素?!痹谶@里我們看出蘇聯學者繼承和闡發了維納的思想,他們明確區分出表示事物本身的規定性的結構信息(又稱絕對信息)和產生于控制系統對周圍事物的反映之中的功能信息(又稱相對信息)。用信息論的術語來說,就是前一種信息的存在只要考慮到信源就可以了,而后一種信息的存在還必須考慮到信宿。上述思想可供我們在對信息進行哲學的全面概括時加以借鑒,使信息概念不必具有單一層次的內涵。
我認為信息可作如下定義:信息是客觀世界中物質和能量存在和變動的有序形式,和自組織系統對這個形式的能動的反映及改組。其中前一個表語表述了信息概念的第一層次內涵,或者說廣義內涵,后一個表語表述了信息概念的第二層次內涵,或者說狹義內涵。
深究信息時代背景下對動畫概念的研究
摘要: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發展百年的動畫也不斷豐富,然而大眾對動畫概念的認識還很陳舊。對各種動畫現象進行比較分析,對于動畫專業的教學效果和提高大眾對動畫概念的認識都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信息時代;動畫;逐格拍攝
1906年美國人斯圖亞特·布萊克頓拍攝了《滑稽臉的幽默相》,這部影片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動畫影片,宣布了動畫片的誕生。在百年以后的今天,各種信息充斥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信息處理的速度以及應用信息的程度都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增長,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動畫作為一種信息的傳播方式,以其聲畫并茂的表現形式、夸張詼諧的表現特點,深受大眾的喜愛。但由于動畫的形式多樣、制作方式差別很大,所以包含的種類紛繁復雜,不容易下一個統一的定義,業界內對動畫概念的理解也有很多差異和爭議。在教學過程中,只憑一本教材對學生進行動畫概念的講授往往不能達到使學生透徹理解動畫概念的目的。有鑒于此,本文對當前信息時代背景下的主要動畫形式從載體和屬性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研究。
1從載體有區別的角度對動畫概念的分析
1.1動畫概念出現以前的早期動態圖像動畫被認為早在人類文明出現階段就已經初現雛形,古代人類的巖畫、神廟中的壁畫等都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動態效果,反映了人來希望繪制動態圖像的愿望。但真正的動畫技術制作原理是根據人眼的生理現象——視覺暫留現象,歐洲人發明的“詭盤”、“活動視盤”、“魔術幻燈”和中國人發明的“走馬燈”都是根據這一現象制作而成。人們將圖像繪制在紙張、硬紙片、玻璃片等載體上,并通過細縫觀看、幻燈播放等方式形成動態效果。
1.2跟隨電影出現而產生的動畫在攝影膠片出現之后,以它的優勢占據了動態圖像的制作領域,成為了主要的載體;尤其是在連續底片被發明以后,一種依據視覺暫留現象制作的深受大眾推崇的技術產物出現了,這就是風靡全球百年而不衰的“電影”。電影拍攝的內容都是真人表演和真實景物,就使在電影出現十年以后使用連續底片拍攝的人工繪制的連續動態圖像與電影有了不同,人們稱之為“動畫”,這就是最早出現的動畫概念。
信息時期環境下對動畫概念的研究
摘要: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發展百年的動畫也不斷豐富,然而大眾對動畫概念的認識還很陳舊。對各種動畫現象進行比較分析,對于動畫專業的教學效果和提高大眾對動畫概念的認識都有促進作用。
Abstract:Whenhumansocietyenteredintotheinformationage,theanimationwithonehundredyearslonghistorywereenriched,yetthepopularconceptofanimationisstilloutmoded.Toanalyzethephenomenonofanimationhaveanxo-actionforboththeeffectofanimationteachingandraisingofthepopularconceptofanimation.
關鍵詞:信息時代;動畫;逐格拍攝
Keywords:informationage;animation;stop-motion
0引言
1906年美國人斯圖亞特·布萊克頓拍攝了《滑稽臉的幽默相》,這部影片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部動畫影片,宣布了動畫片的誕生。在百年以后的今天,各種信息充斥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信息處理的速度以及應用信息的程度都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增長,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動畫作為一種信息的傳播方式,以其聲畫并茂的表現形式、夸張詼諧的表現特點,深受大眾的喜愛。但由于動畫的形式多樣、制作方式差別很大,所以包含的種類紛繁復雜,不容易下一個統一的定義,業界內對動畫概念的理解也有很多差異和爭議。在教學過程中,只憑一本教材對學生進行動畫概念的講授往往不能達到使學生透徹理解動畫概念的目的。有鑒于此,本文對當前信息時代背景下的主要動畫形式從載體和屬性兩個角度進行了分析研究。
信息概念哲學定義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結合信息的本質提出了如下的信息概念的定義:信息是客觀世界中物質和能量運動的有序形式,以及自組織系統對于這個形式的能動的反映和改組。此外還探討了信息功能的重心隨著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的所發生的演變:從報道何種可能性變成了現實性到促使合理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性。
關鍵詞:信息;可能性空間;目的性行為;主體能動性;虛擬世界
人類進入了“信息”,我們的日益轉型為一個“信息社會”。不過,雖然人們天天都在接觸、利用信息,信息資源也變成了當今社會建設中最寶貴的資源,人們還是對何謂信息不甚了了,感到其難以捉摸。這說明我們還缺乏一個明確、恰切的信息概念的定義。本文試圖結合分析信息概念的本質從哲學的層面上提出一個信息的定義,并在這個定義的范圍內探討一下在人類實踐活動中信息的主要功能的歷史演變。
我們擁有的最初的信息概念是由信息論的創立者申農提出的,他把信息定義為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具體地說就是在信宿中用來消除對于在信源中發出的消息的不確定性的東西。這第一個信息概念的反映出它發生于通訊過程中的背景,運用這個概念來理解廣泛存在于我們當今社會中的信息現象肯定是不夠的。比如我們頭腦中現有的知識這種約束性的信息與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消息顯然是不同的,它是我們據以理解消息這種非約束性信息的基礎。但是最初的信息概念包含的兩個特質也揭示了成熟的信息概念的兩個本質規定性:第一,信息發生于不確定性的背景上亦即具有多種可能性或偶然性的環境中,因此在嚴格決定論的世界上它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第二,通訊活動往往與控制活動緊密相關并構成后者的組成部分(控制論中所說的“控制”行為廣義地說包含了能動主體適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因此信息的存在與能動主體的目的性行為是不可分的。
在探討信息概念時,我們需要對人們在生活和中使用“信息”一詞所指稱的廣泛的現象進行概括,這樣最終我們會發現有兩個基本對象,其中一個屬于客觀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性質,另一個則產生于生活主體和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關系之中。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就從這兩個意義上闡述過信息。一方面他說:“信息就是組織程度的度量”,是“負熵”⑴,另一方面又說:“信息是我們適應外部世界,并且使這種適應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雹坪笠环N信息是不能脫離接受者的解釋結構而存在的,維納舉例講道:對于懂音樂的人來說會產生這種“在語義學上有意義的信息”,對于不懂音樂的人來說則不會。蘇聯《哲學詞典》俄文1980年第4版在“信息”這個詞條下也寫道:“在信息概念中應該區別出兩個方面。在第一個方面,信息乃是系統的組織性的程度。信息的數學表達式和熵的數學表達式,除符號相反外是一樣的。正如系統的熵表示系統的紊亂性程度,而信息表示系統的組織性程度。這樣理解的信息構成系統、過程本身的內部所有物,可以叫作結構信息。在第二個方面,應該把密切地與反映相聯系的信息和結構信息區別開。如果一個事物中發生反映另一事物作用的變化,那末可以說這一事物就成為關于另一事物的信息的負荷者。對于控制論系統來說,B由A的作用所引起的變化,不只是B對A的某些鑒別,而是控制論系統B的功能活動的因素?!痹谶@里我們看出蘇聯學者繼承和闡發了維納的思想,他們明確區分出表示事物本身的規定性的結構信息(又稱絕對信息)和產生于控制系統對周圍事物的反映之中的功能信息(又稱相對信息)。用信息論的術語來說,就是前一種信息的存在只要考慮到信源就可以了,而后一種信息的存在還必須考慮到信宿。上述思想可供我們在對信息進行哲學的全面概括時加以借鑒,使信息概念不必具有單一層次的內涵。
我認為信息可作如下定義:信息是客觀世界中物質和能量存在和變動的有序形式,和自組織系統對這個形式的能動的反映及改組。其中前一個表語表述了信息概念的第一層次內涵,或者說廣義內涵,后一個表語表述了信息概念的第二層次內涵,或者說狹義內涵。
信息概念哲學定義論文
摘要:本文結合分析信息的本質提出了如下的信息概念的哲學定義:信息是客觀世界中物質和能量運動的有序形式,以及自組織系統對于這個形式的能動的反映和改組。此外還探討了信息功能的重心隨著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的發展所發生的歷史演變:從報道何種可能性變成了現實性到促使合理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性。
關鍵詞:信息;可能性空間;目的性行為;主體能動性;虛擬世界
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我們的社會日益轉型為一個“信息社會”。不過,雖然人們天天都在接觸、利用信息,信息資源也變成了當今社會建設中最寶貴的資源,人們還是對何謂信息不甚了了,感到其難以捉摸。這說明我們還缺乏一個明確、恰切的信息概念的定義。本文試圖結合分析信息概念的本質從哲學的層面上提出一個信息的定義,并在這個定義的范圍內探討一下在人類實踐活動中信息的主要功能的歷史演變。
我們擁有的最初的信息概念是由信息論的創立者申農提出的,他把信息定義為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具體地說就是在信宿中用來消除對于在信源中發出的消息的不確定性的東西。這第一個信息概念的內容反映出它發生于通訊過程中的背景,運用這個概念來理解廣泛存在于我們當今社會中的信息現象肯定是不夠的。比如我們頭腦中現有的知識這種約束性的信息與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消息顯然是不同的,它是我們據以理解消息這種非約束性信息的基礎。但是最初的信息概念包含的兩個特質也揭示了成熟的信息概念的兩個本質規定性:第一,信息發生于不確定性的背景上亦即具有多種可能性或偶然性的環境中,因此在嚴格決定論的世界上它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第二,通訊活動往往與控制活動緊密相關并構成后者的組成部分(控制論中所說的“控制”行為廣義地說包含了能動主體適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因此信息的存在與能動主體的目的性行為是不可分的。
在探討信息概念時,我們需要對人們在生活和科學研究中使用“信息”一詞所指稱的廣泛的現象進行概括,這樣最終我們會發現有兩個基本對象,其中一個屬于客觀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性質,另一個則產生于生活主體和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關系之中??刂普摰膭撌既司S納就從這兩個意義上闡述過信息。一方面他說:“信息就是組織程度的度量”,是“負熵”⑴,另一方面又說:“信息是我們適應外部世界,并且使這種適應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雹坪笠环N信息是不能脫離接受者的解釋結構而存在的,維納舉例講道:音樂對于懂音樂的人來說會產生這種“在語義學上有意義的信息”,對于不懂音樂的人來說則不會。蘇聯《哲學詞典》俄文1980年第4版在“信息”這個詞條下也寫道:“在信息概念中應該區別出兩個方面。在第一個方面,信息乃是系統的組織性的程度。信息的數學表達式和熵的數學表達式,除符號相反外是一樣的。正如系統的熵表示系統的紊亂性程度,而信息表示系統的組織性程度。這樣理解的信息構成系統、過程本身的內部所有物,可以叫作結構信息。在第二個方面,應該把密切地與反映相聯系的信息和結構信息區別開。如果一個事物中發生反映另一事物作用的變化,那末可以說這一事物就成為關于另一事物的信息的負荷者。對于控制論系統來說,B由A的作用所引起的變化,不只是B對A的某些鑒別,而是控制論系統B的功能活動的因素。”在這里我們看出蘇聯學者繼承和闡發了維納的思想,他們明確區分出表示事物本身的規定性的結構信息(又稱絕對信息)和產生于控制系統對周圍事物的反映之中的功能信息(又稱相對信息)。用信息論的術語來說,就是前一種信息的存在只要考慮到信源就可以了,而后一種信息的存在還必須考慮到信宿。上述思想可供我們在對信息進行哲學的全面概括時加以借鑒,使信息概念不必具有單一層次的內涵。
我認為信息可作如下定義:信息是客觀世界中物質和能量存在和變動的有序形式,和自組織系統對這個形式的能動的反映及改組。其中前一個表語表述了信息概念的第一層次內涵,或者說廣義內涵,后一個表語表述了信息概念的第二層次內涵,或者說狹義內涵。
信息概念的哲學定義分析論文
我們擁有的最初的信息概念是由信息論的創立者申農提出的,他把信息定義為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具體地說就是在信宿中用來消除對于在信源中發出的消息的不確定性的東西。這第一個信息概念的內容反映出它發生于通訊過程中的背景,運用這個概念來理解廣泛存在于我們當今社會中的信息現象肯定是不夠的。比如我們頭腦中現有的知識這種約束性的信息與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消息顯然是不同的,它是我們據以理解消息這種非約束性信息的基礎。但是最初的信息概念包含的兩個特質也揭示了成熟的信息概念的兩個本質規定性:第一,信息發生于不確定性的背景上亦即具有多種可能性或偶然性的環境中,因此在嚴格決定論的世界上它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第二,通訊活動往往與控制活動緊密相關并構成后者的組成部分(控制論中所說的“控制”行為廣義地說包含了能動主體適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因此信息的存在與能動主體的目的性行為是不可分的。
在探討信息概念時,我們需要對人們在生活和科學研究中使用“信息”一詞所指稱的廣泛的現象進行概括,這樣最終我們會發現有兩個基本對象,其中一個屬于客觀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性質,另一個則產生于生活主體和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關系之中??刂普摰膭撌既司S納就從這兩個意義上闡述過信息。一方面他說:“信息就是組織程度的度量”,是“負熵”⑴,另一方面又說:“信息是我們適應外部世界,并且使這種適應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雹坪笠环N信息是不能脫離接受者的解釋結構而存在的,維納舉例講道:音樂對于懂音樂的人來說會產生這種“在語義學上有意義的信息”,對于不懂音樂的人來說則不會。蘇聯《哲學詞典》俄文1980年第4版在“信息”這個詞條下也寫道:“在信息概念中應該區別出兩個方面。在第一個方面,信息乃是系統的組織性的程度。信息的數學表達式和熵的數學表達式,除符號相反外是一樣的。正如系統的熵表示系統的紊亂性程度,而信息表示系統的組織性程度。這樣理解的信息構成系統、過程本身的內部所有物,可以叫作結構信息。在第二個方面,應該把密切地與反映相聯系的信息和結構信息區別開。如果一個事物中發生反映另一事物作用的變化,那末可以說這一事物就成為關于另一事物的信息的負荷者。對于控制論系統來說,B由A的作用所引起的變化,不只是B對A的某些鑒別,而是控制論系統B的功能活動的因素?!痹谶@里我們看出蘇聯學者繼承和闡發了維納的思想,他們明確區分出表示事物本身的規定性的結構信息(又稱絕對信息)和產生于控制系統對周圍事物的反映之中的功能信息(又稱相對信息)。用信息論的術語來說,就是前一種信息的存在只要考慮到信源就可以了,而后一種信息的存在還必須考慮到信宿。上述思想可供我們在對信息進行哲學的全面概括時加以借鑒,使信息概念不必具有單一層次的內涵。
我認為信息可作如下定義:信息是客觀世界中物質和能量存在和變動的有序形式,和自組織系統對這個形式的能動的反映及改組。其中前一個表語表述了信息概念的第一層次內涵,或者說廣義內涵,后一個表語表述了信息概念的第二層次內涵,或者說狹義內涵。
先說信息概念的第一層次內涵。維納曾經說:“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⑷。那末信息究竟是什么呢?我認為它是物質和能量運動的有序形式。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最早與“質料”范疇相對提出“形式”范疇。質料是事物的物質基質,形式則是物質基質存在的樣式。形式必須附著在質料上而存在,但是它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表現在比如大理石這塊質料,既可以把它雕刻成人像而具有“人”的形式,又可以把它雕刻成馬像而具有“馬”的形式。僅限于這個范圍內來說,這對范疇與“實體”和“屬性”這對范疇是相通的。在上述定義中,我正是把物質和能量看作為實體性的東西,而把信息看作為它們表現出來的屬性。我們可以把一定的物質和能量與它們表現出的屬性作這種相對區分。我們知道,客觀世界中的物質和能量是保持著一定的數量、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的,但是物質和能量具體存在的形式可以變化。物質和能量存在的各種具體形式是由它們特殊的組合和運動的方式所決定的,并且在不同的層次上展開。信息概念的第一層次內涵就是物質和能量存在和運動所表現出的這些具體形式。在這里我們要對“形式”的含義作廣泛的理解,它是實體的一切可分辨的屬性的總稱,包括事物的結構形式、運動狀態以及相互作用的方式等一切確定性。
對信息所作的這個本質規定是和科學家們提出的下述定義相通的—─信息是物質和能量在時間和空間中的不均勻分布,是負熵,是事物系統的組織性程度。因為物質和能量存在和運動的各種可以把捉的特定形式,只能由物質和能量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各種不均勻分布造成。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的一個孤立系統內部趨向達到的熵最大狀態,是一個物質和能量在時空中均勻分布的狀態,這是一種混沌的單調的狀態,其中沒有任何可分辨的形式,也就沒有信息。我們由此看到信息是有序性的形式。與此相聯系產生了信息的度量的問題,一個系統內的物質、能量在時空中分布的不均勻程度愈是大,其所含信息量愈是多,亦即其組織性、有序性愈是高,這說明它的物質、能量運動的形式愈是復雜、有機。一個系統所包含的信息量,相當于使該系統從某種初始的無序狀態過渡到有組織的狀態而應當輸入系統中的信息量。人體從單個分子構成其有機整體所需要的信息量為3x1026比特這樣一個巨大的數字。一塊無機的礦石所包含的信息量是與此不能相比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是以一種新的統一的觀點來看待物質世界。過去我們曾經用“質量”對不同的物質進行統一的度量,又用“能量”對不同的運動進行統一的度量,現在我們可以用“信息量”來對不同事物具有的規定性、性質進行統一的度量,信息量表示出事物組織性、有序性程度高低的不同。
小議信息服務和智力資本的概念
摘要:在社會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機構正處在一個信息業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各種咨詢機構和網絡供應商的出現,將對傳統的信息機構構成極大的威脅,作為傳統的占有信息提供主導地位的信息機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挑戰。面對信息經營的競爭,所提供信息服務的質量、充分滿足用戶需求恰恰將決定信息機構的命運。與之相適應的是信息服務業的智力資本管理越來越重要,有效的智力資本管理將使信息機構在信息服務中處于一個有利的地位。
1信息服務和智力資本的概念
1.1什么是信息服務
信息服務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信息服務概念泛指以產品或勞務形式向用戶提供和傳播信息的各種信息勞動,包括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貯、加工、傳遞以及信息技術服務和信息提供服務等;而狹義的信息服務(或稱信息提供服務)則是指專職信息服務業針對用戶的信息需要,將開發好的信息產品以用戶方便的形式準確傳遞給特定用戶的活動。
開展信息服務包括五個基本要素:信息用戶、信息服務者、信息產品、信息服務設施、信息服務方法。(1)信息用戶:是信息接收者,是信息服務的對象,是信息產品的利用者,是信息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動力;(2)信息服務者:是從事信息服務的各機構及機構中的有關人員,是信息服務的主體,它通過選擇、加工、提供信息產品來滿足用戶的信息需要;(3)信息產品:是指信息服務者收集、整理加工的各種已知的或潛在的社會信息、科學知識及科研成果,它構成了信息服務區別于其他服務的本質特征;(4)信息服務設施:是信息服務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手段,包括計算機、通訊設備、復印機、圖書流動車等技術設備以及閱覽室、情報咨詢室、照排室等服務場所;(5)服務方法:是指開展信息服務中的各類操作技巧、方式、程序,如索引技術、軟件技術、視頻技術等,它是實現信息服務效能的必備“軟件”。
將信息服務作為一個行業,從一般的經濟活動中分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行業部門,在我國是近20年來的事情。我國信息服務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據統計,2004年我國擁有信息服務機構4萬余家,除中央各部委到地方各省、市建立了信息機構外,各種類型的信息經營企業也紛紛成立,一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市場經營網絡體系已初步形成。無論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還是社會生活各領域,都普遍采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大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人們的工作效率、領導層的決策能力和人民生活質量。
企業信息化模式概念研究論文
[摘要]企業信息化模式是企業開展信息化的方式,反映企業所選擇的信息化要素的不同組合。本文對現有企業信息化模式的概念和意義進行了討論比較,旨在揭示企業信息化不同模式之間的關系。
[關鍵字]企業信息化;信息技術;模式
企業在信息化的過程中能否選擇適合自身狀況的信息化模式,關系到能否為企業尋找一條高效、低成本的信息化建設道路,能否在整體上保證信息化建設按照預定的軌道進行。實踐中,人們總結出多種不同的企業信息化模式,它們是對企業信息化實踐的理論總結、提煉和歸納。但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加以區別,以利于企業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
一、企業信息化模式的概念
模式是指一種方式、樣式,是具體事物的抽象化的本質形態,是某種事物運動的標準方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企業信息化模式,就是指企業開展信息化的方式,它是企業在信息化要素的多種組合中所選擇的某些信息化要素組合。信息化要素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不同的企業信息化模式。這些要素主要包括:信息化目標、信息化范圍、信息化重點、信息化實施次序和信息化采用的技術路線等。
1.信息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