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概念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19:32: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敘事概念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西敘事概念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中國敘事理論和西方敘事理論的建構,有各自不同的邏輯起點和理論基礎,由此創造了與該理論相適應的敘事概念。本文通過對理論遺產的清理,梳理出中西敘事理論的三對概念:一線穿與整一性、間與障礙、間架與插曲,對它們的來源、特性及其在敘事文本中的運用做了辨析和比較。
關鍵詞敘事概念一線穿整一性間障礙間架插曲
中西文學敘事有各自的理論體系和與該理論體系相適應的理論概念。由于中西敘事理論在時空建構上有不同側重點,導致了中西敘事概念的不同稱謂和不同特性。本文擬對中西敘事概念的特性和運用做一辨析和比較。
一、一線穿與整一性
“一線穿”與“整一性”在中國與西方敘事理論中,都是屬于情節發展線索的概念。中國通常稱之為“脈絡的一線穿”,西方則稱之為“情節的整一性”。
“脈絡的一線穿”是直接從生活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理論概念。在中國,“脈絡”是一個中醫術語,又稱經絡、氣脈。指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都t樓夢》第83回寫王太醫給林黛玉診病開藥方:“六脈皆弦”,“木氣不能疏達”,指的就是脈息微弱,病情嚴重,肝氣不能條暢疏展。《金瓶梅》第87回寫武松殺潘金蓮:“那婦人能有多大氣脈,被這漢子隔桌子輕輕提將過來?!边@里的氣脈指人的氣息。中國評點家則借用“脈絡”這個中醫術語,比喻故事發展的條理和頭緒,強調文氣貫通。脂硯齋批《紅樓夢》說:“一段趙嫗討情閑文,卻引出通部脈絡,所謂由小及大,譬如登高必自卑之意?!?脂評庚辰本16回)大觀園是《紅樓夢》敘事的空間坐標系,整個故事都是在園林建筑的樓臺亭閣中發生,它成為情節發展的一個主要媒介,然而在敘事中,大觀園的修建則是通過賈璉的乳母趙嬤嬤向賈璉討情,引出賈璉夫妻的問答,說出元妃省親,修建大觀園的事。繁復的修建工程被人物對話順筆帶出,脂硯齋稱之為“引出通部脈絡”。
中西敘事概念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中國敘事理論和西方敘事理論的建構,有各自不同的邏輯起點和理論基礎,由此創造了與該理論相適應的敘事概念。本文通過對理論遺產的清理,梳理出中西敘事理論的三對概念:一線穿與整一性、間與障礙、間架與插曲,對它們的來源、特性及其在敘事文本中的運用做了辨析和比較。
關鍵詞敘事概念一線穿整一性間障礙間架插曲
中西文學敘事有各自的理論體系和與該理論體系相適應的理論概念。由于中西敘事理論在時空建構上有不同側重點,導致了中西敘事概念的不同稱謂和不同特性。本文擬對中西敘事概念的特性和運用做一辨析和比較。
一、一線穿與整一性
“一線穿”與“整一性”在中國與西方敘事理論中,都是屬于情節發展線索的概念。中國通常稱之為“脈絡的一線穿”,西方則稱之為“情節的整一性”。
“脈絡的一線穿”是直接從生活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理論概念。在中國,“脈絡”是一個中醫術語,又稱經絡、氣脈。指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都t樓夢》第83回寫王太醫給林黛玉診病開藥方:“六脈皆弦”,“木氣不能疏達”,指的就是脈息微弱,病情嚴重,肝氣不能條暢疏展?!督鹌棵贰返?7回寫武松殺潘金蓮:“那婦人能有多大氣脈,被這漢子隔桌子輕輕提將過來?!边@里的氣脈指人的氣息。中國評點家則借用“脈絡”這個中醫術語,比喻故事發展的條理和頭緒,強調文氣貫通。脂硯齋批《紅樓夢》說:“一段趙嫗討情閑文,卻引出通部脈絡,所謂由小及大,譬如登高必自卑之意?!?脂評庚辰本16回)大觀園是《紅樓夢》敘事的空間坐標系,整個故事都是在園林建筑的樓臺亭閣中發生,它成為情節發展的一個主要媒介,然而在敘事中,大觀園的修建則是通過賈璉的乳母趙嬤嬤向賈璉討情,引出賈璉夫妻的問答,說出元妃省親,修建大觀園的事。繁復的修建工程被人物對話順筆帶出,脂硯齋稱之為“引出通部脈絡”。
中西方敘事概念比較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中國敘事理論和西方敘事理論的建構,有各自不同的邏輯起點和理論基礎,由此創造了與該理論相適應的敘事概念。本文通過對理論遺產的清理,梳理出中西敘事理論的三對概念:一線穿與整一性、間與障礙、間架與插曲,對它們的來源、特性及其在敘事文本中的運用做了辨析和比較。
【關鍵詞】敘事概念一線穿整一性間障礙間架插曲
中西文學敘事有各自的理論體系和與該理論體系相適應的理論概念。由于中西敘事理論在時空建構上有不同側重點,導致了中西敘事概念的不同稱謂和不同特性。本文擬對中西敘事概念的特性和運用做一辨析和比較。
一、一線穿與整一性
“一線穿”與“整一性”在中國與西方敘事理論中,都是屬于情節發展線索的概念。中國通常稱之為“脈絡的一線穿”,西方則稱之為“情節的整一性”。
“脈絡的一線穿”是直接從生活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理論概念。在中國,“脈絡”是一個中醫術語,又稱經絡、氣脈。指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路?!都t樓夢》第83回寫王太醫給林黛玉診病開藥方:“六脈皆弦”,“木氣不能疏達”,指的就是脈息微弱,病情嚴重,肝氣不能條暢疏展?!督鹌棵贰返?7回寫武松殺潘金蓮:“那婦人能有多大氣脈,被這漢子隔桌子輕輕提將過來?!边@里的氣脈指人的氣息。中國評點家則借用“脈絡”這個中醫術語,比喻故事發展的條理和頭緒,強調文氣貫通。脂硯齋批《紅樓夢》說:“一段趙嫗討情閑文,卻引出通部脈絡,所謂由小及大,譬如登高必自卑之意。”(脂評庚辰本16回)大觀園是《紅樓夢》敘事的空間坐標系,整個故事都是在園林建筑的樓臺亭閣中發生,它成為情節發展的一個主要媒介,然而在敘事中,大觀園的修建則是通過賈璉的乳母趙嬤嬤向賈璉討情,引出賈璉夫妻的問答,說出元妃省親,修建大觀園的事。繁復的修建工程被人物對話順筆帶出,脂硯齋稱之為“引出通部脈絡”。
敘事設計養生文化產品設計研究
摘要:通過敘事設計方法探索傳統養生文化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以文化元素轉換、產品敘事設計等方法,將養生文化通過產品這一載體進行展現,借助構建的文化事件使受眾感知蘊含的文化意象,引起受眾的情感體驗與精神共鳴。經設計得出養生智能手環產品模型。養生文化借助敘事設計方法能更加凸顯文化內涵與故事性,使得人、文化與事物之間的關聯愈加密切。從設計角度出發,豐富敘事設計實踐,為現代產品設計的創新提供參考。從文化角度出發,增強了文化延伸性及認同感。
關鍵詞:產品設計;;敘事設計;養生文化
在體驗經濟時代,消費者選擇所需產品,不僅局限于產品本身所屬功能與感官上的刺激,還對其抱有文化感、體驗感等精神層次的期望。如何幫助人們通過產品去體驗感受文化,在使用中獲得情感的需求與精神的共鳴,使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產生更深度聯系,形成對文化的理解、自我的詮釋是設計所重視的著眼點。隨著生活節奏變快、精神壓力的增大,“文明病”、“亞健康”等概念走進人們視野中,人們開始更加重視自身的健康,健康生活意識漸漸覺醒。中華文化中的傳統養生文化有著解決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方法,將養生文化與現代產品相結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傳播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能提高人民體質健康與生活水平質量,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
一、敘事學理論概述
敘事是文學概念中的理論,所謂的敘事學是關于敘事、敘事文本、形象、事象、事件以及“講述故事”的文化產品的理論[1],重點在于講什么故事、怎么講故事。敘事概念包含了內容和方式的兩個部分,其過程上有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意義。敘事學及其理論與越來越多的學科交叉結合,不只局限于語言為媒介的敘事文本等研究對象。在設計領域,敘事理論已經在建筑學、服裝設計、產品設計加以運用。(一)敘事設計。敘事設計與敘事學對應,也具有訴諸物質性與精神性的特點。從本質上講,敘事設計以敘事的方式重新整合了諸如對象,目的、限制等諸多設計因素,包括重建因素之間的聯系和位置,形成付諸實踐設計的一種系統性產品設計研究方法。目的在于通過組織、安排、表達一系列活動,以滿足觀眾在物質、精神層面的雙重需求,并建立溝通與交流,以喚起觀眾的內心感受,記憶和聯想,進而形成對歷史語境、人文精神、自我體驗的感知和理解[2]。當敘事發生時,設計作品不僅具有事物本體基本功能外,也成為敘事的道具和場景與事件中心。目前對于敘事設計的研究,主要由敘事理論出發,對典型設計案例進行分析,探討敘事理論在產品中的相關方法。文獻[3]以地域文化主題為設計的重心,從形態、色彩、材質和功能四個方面進行敘事設計。文獻[4]從靜態敘事和動態敘事兩個角度分析總結了如何運用敘事原理提出設計概念。提供動靜態敘事流程及方法。文獻[5]將產品的敘事因素分為形態與功能因素,從產品的形態、功能、體驗三方面進行敘事設計。本文基于以上文獻為基礎,試將養生文化通過敘事設計方法進行產品設計的研究,挖掘優秀的養生文化內涵,助于文化的傳播與發揚。(二)文化主題下敘事設計方法。文化主題下的敘事設計首先確定與用戶使用場景對應的文化主題并將文化進行解構重組。其次解析舊事件及產品的關鍵問題后,通過文化元素進行新情境的構建。最后將重構后的設計元素按照產品的四要素進行情節設置,由形態敘事與功能敘事進行概念設計。1.敘事設計要素:文化主題下的敘事從主題、情境、情節三個要素進行構建。(1)主題要素:文化主題即是敘事設計中的“事件”,“事件”是意義的載體,即設計的核心。受眾會根據產品所包含的“事件”對情境產生共鳴。設計師借助“產品”這一載體來構建“文化主題事件”。因此文化主題作為產品敘事設計的前提,要按照文化的特性進行設置。文化的特征要鮮明并且表述清晰,避免模糊和表達分散給受眾帶來不知所謂的意象表達。敘事的主題可參照文學寫作方法表述情境,意圖給予受眾情感精神方面的關聯。敘事設計確定文化主題后,進行該文化的元素提取解構,再通過重設計元素,以形態與功能敘事途徑進行表述。(2)情境要素:文化情境是敘事設計事件中的場景或環境,由文化、產品、事件組成,關系如圖1。受眾與文化之間的溝通需要由作品所展現的情境來觸發,所以產品將文化主題與“事件”間的情境進行論述時,需要設計師通過主觀判斷與客觀分析。設計師主觀上要觀察、總結、感受文化主題(文化所包含的內容、意象、特征)、客觀上要調研目標用戶資料(行為、需求、情感)與產品的設計分析(形態、功能),從而架起文化與受眾兩者間的橋梁。情境的適當與否,在于設計師對于文化的挖掘程度與模擬產品在受眾使用時的情境。(3)情節要素:產品敘事設計要通過產品的形態、功能來闡釋文化內涵與意義,完成受眾對敘事的體驗。即通過設計來處理產品與文化之間的關聯。因此文化主題的前提下,如何推動設計師預設事件的演變,其重要一環便是“情節”的設置。清晰合理地傳達設計的內涵,在于產品各要素之間的情節構建。情節的目的,是讓事件在受眾使用產品過程中具有節奏感和層次。在設計階段,對情節的設置需利用文化形態、內涵的關聯、相似意象轉化或者文化特有功能的體現。經過巧妙轉化后,可以讓產品敘述更加連貫和準確,能夠令用戶較為準確地接收設計師的預設故事和情境。2.敘事設計途徑(1)形態途徑:形態是指文化產品本身固有的造型、色彩、材質等屬性。在敘事中,作為道具表達所構建的故事,把要傳達的文化意象通過產品的形態供使用者感知,為使用者模擬出內心情境。如Aalto湖泊系列杯子,通過將湖泊的曲線作為杯子的造型元素,以傳達產品應自然綠色為主的設計概念,如圖2。(2)功能途徑:功能是指文化產品所有的使用屬性。受眾在使用過程,通過自身行為促使敘事情節發生,從而將預設的情境表現引發,得到體驗感。或通過時間軸下,產品自發在情節中推動作品事件變化,以達到超過設計對象自身表現的內容,獲取更為豐富的意象拓展。受眾在參與設計和體驗過程中成為設計敘事的主角,受眾創造行為能賦予作品新的內容,加深用戶的體驗和情感共鳴。如深澤直CD播放器設計,產品外觀借鑒通風扇的造型與通過開關設定的連續動作——拉下線繩開關,CD轉動,音樂隨即播放。將兒時記憶中拉線情境設定融入其中進行敘事,如圖3。3.敘事設計模型:文化主題敘事設計構建,由三部分進行。首先由敘事主題開始,分析用戶使用場景即舊事件與舊產品后,獲取用戶的需求,以此進行下步敘事。其次通過文化概念與以往使用場景的聯系后進行改進,重新設計情境構建。設計師將文化概念進行文化特征提取與篩選后解構,重新將情節進行構思,解構文化特征設計元素以及為新產品的設計元素加以聯系。最后通過功能、形態敘事兩種敘事途徑轉化為設計概念,最后應用于實踐,如圖4。文化主題敘事設計構建,由三部分進行。首先由敘事主題開始,分析用戶使用場景即舊事件與舊產品后,獲取用戶的需求,以此進行下步敘事。其次通過文化概念與以往使用場景的聯系后進行改進,重新設計情境構建。設計師將文化概念進行文化特征提取與篩選后解構,重新將情節進行構思,解構文化特征設計元素以及為新產品的設計元素加以聯系。最后通過功能、形態敘事兩種敘事途徑轉化為設計概念,最后應用于實踐。
二、敘事設計下養生文化主題分析
敘事醫學臨床教學研究
【摘要】敘事醫學是一種嶄新的醫學引入模式。該模式把醫師的人文情懷與臨床專業技能相結合。醫生具備醫術醫德,還要關注患者思想,注重醫患之間的溝通。耳鼻咽喉可因其解剖的特點,患者一般感覺到主觀癥狀很明顯,敘事醫學可以更好地與患者進行溝通。本課題選取了48名學生,其中24名給予敘事醫學教學方式1個月。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同學們認為敘事醫學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敘事醫學;臨床教學;耳鼻咽喉
敘事醫學是指通過與患者交談,聆聽患者的敘述,進而成為臨床治療的一種手段。近年來我國醫療糾紛頻發,醫患之間矛盾成為社會紛紛討論的話題。耳鼻咽喉科疾病大多累及黏膜而黏膜富含神經血管,故患者的主觀感受存在明顯差異。而患者疾病的恢復與主觀感覺密切相關[1]。如何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是當前需立即解決的問題。敘事醫學就可以提高這種能力[2-3]。本課題在將在我校2011級臨床醫學正常授課中進行敘事醫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們在學習知識期間,同時學會醫患溝通。
1教學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9月,選取2011級臨床專業大四學生48名,他們已經完成基礎醫學的學習。將學生們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24名同學,應用目前常規授課方法。另一部分24名同學,應用敘事醫學授課方法。在敘事醫學的授課中主要采用精細閱讀及反思性寫作。
2教學評價
新主旋律電影敘事策略分析
摘要:近年來,一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電影在上映后屢獲高票房,甚至成為現象級作品。這些新主旋律電影與傳統主旋律電影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敘事策略方面。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宏大敘事的范式轉向微宏敘事,同時更加注重人文關懷,以平民的家國情懷為視角,運用多元化結構完成敘事,這種敘事策略為今后新主旋律電影的創作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新主旋律電影;敘事策略;《我和我的祖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在2019年國慶檔期間上映的一部獻禮片,于短時間內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影片選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7個代表性事件,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主題下由不同的導演創作完成。電影是敘事的藝術,把故事講好是創作者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作為新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如何打破傳統敘事范式,在商業片大行其道的今天獲得成功的?本文在對電影進行文本分析的基礎上探尋其敘事策略,以期為新主旋律電影的發展找尋突破口。
一、新主旋律電影的誕生與發展
電影是具有雙重屬性的文化產品,長期以來,其意識形態屬性是我國電影生產中的重要支撐,由此涌現了一大批符合主流價值觀的主旋律電影,然而其經濟屬性卻遭到忽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能很好地吸引受眾。近些年來這一狀況有所變化,在國家政策主導下,電影的商業價值得到業界的重視,在制作過程中不僅更加尊重受眾的需求,還積極轉變創作理念,生產出了有別于主旋律電影的作品,從而獲得了更好的傳播效果。有學者認為,這些同樣是弘揚主旋律的電影,需要與之前的進行區分,所以開始使用“新主旋律電影”的概念。早在20世紀30年代我國就已經出現了反映主流價值觀的電影。新中國成立以來,電影的意識形態導向更加受到國家重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電影市場得到繁榮發展,在數量上出現了較大的增長,也出現了一些滌蕩心靈的作品。與此同時,主旋律電影的概念不斷得到厘清,時任廣電部電影局局長騰進賢在1987年提出了電影制作要堅持主旋律的發展方向,又在1991年的全國電影創作會議后提出具體要求:“我們的電影創作應該突出頌揚時代精神,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它應成為一種融匯于創作主體的全部藝術思維過程和創作過程中的自覺的內驅力,是充實于電影藝術家創作實踐中的體現著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的精神力量?!?994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在會上提出“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主旋律電影的創作再次得到重視。然而,很多主旋律電影堅持宏大敘事這一范式,電影敘事結構單調、視角單一,帶有濃重的說教意味。特別是在商業片大量上映之時,主旋律電影的影響力往往不夠理想。進入21世紀以后,得益于文化產業的不斷改革,這一現象逐漸發生變化。以《建國大業》為標志,官方主導的愛國主義題材電影開始更加注重受眾的需求,并加入商業元素,大批明星聯袂出演,塑造了視覺和聽覺上的“奇觀”。理念上,創作者更加尊重電影的規律,開始回歸到電影的本體層面敘事。為了對不同時期的主旋律電影進行更好的區分并開展相應的研究,有學者提出了“新主旋律電影”的概念。就有關新主旋律電影的研究而言,一些研究者認為新主旋律電影在堅持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上,創作手法更加靈活,具有商業化和娛樂化的特征。也有學者認為主旋律電影實質上等同于主流商業大片,這一觀點是將新主旋律電影放在以經濟效益為導向的商業大片的范疇進行研究,無法充分地與更加重視政治性的主旋律電影進行比較研究,會造成研究的割裂。周漢杰和曲瑋婷則認為,“區別于傳統主旋律電影,新主旋律電影不再將政治性、藝術性和商業性三者割裂開來,而是用更加廣泛的題材、更多樣化的敘事、更豐滿的人物形象、更多元化的影像表現方式來承載中國新時代的精神,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也具有豐富的思想價值內涵?!边@一概念更加完整、準確地概括了新主旋律電影的特性、題材和敘事等內涵,因而本文將在這一定義基礎上展開研究。
二、新主旋律電影的敘事策略
談論教師教學問題與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大力倡導教師開展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為了解現階段農村小學教師開展反思性教學的現狀,筆者于2008年利用帶領師范生到瀏陽農村小學實習的機會,對瀏陽葛家鄉中心小學的32名教師進行了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筆者認為目前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意識不夠強烈,反思性教學開展得不夠理想。為改變這種現狀,筆者認為,高等師范院校應肩負起重任,為農村小學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提供專門的培訓,使其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反思意識,并使他們掌握一些切實可行的反思方法,為他們成為新課改要求的反思型教師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支持和幫助。
一、瀏陽葛家中心小學教師的教學反思現狀調查
筆者此次針對葛家鄉中心小學32位教師開展的教學反思現狀調查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1)對“教學反思”這一概念的認識程度;(2)教學反思所涉及的內容;(3)開展教學反思所運用的方法;(4)對開展教學反思的意義與價值的認識和了解。此次調查采用書面問答的方式進行,發放問卷32份,回收有效問卷32份。所有調查結果如下:
1.教師對“教學反思”概念的認識程度為了解教師對“教學反思”這一概念的認識程度,筆者設計了三個問題。問題一是“您是否了解‘教學反思’這一概念”,選擇“非常了解”的有16人,選擇“略知一二”的也有16人,沒有選擇“不了解”的。問題二是“若您了解‘教學反思’這一概念,您是在何時通過何種方式接觸到這一概念的?”有20人選擇是通過“工作中閱讀教育類報刊、書籍”,12人選擇是通過“在職教師培訓”。問題三是“您認為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是否必要”,選擇“沒有必要,浪費時間”的只有4人,28位教師認為“很有必要,且幫助很大”。
2.教師開展教學反思所涉及到的內容在教師的反思內容調查中,32位教師全部選擇反思的內容“將涉及或通常涉及‘教學行為方式方面的,教學目標方面的,教學內容方面的,教學心理環境方面的’,其中還有兩位教師補充了反思的內容,一位教師補充反思的內容還包括“學生在學習中過程中的反應和教學效果”,另一位補充的內容是“教學方法及學生的學習情況”。
3.教師所運用的反思方式、方法在回答“您會選擇或通常以什么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這一問題時,有14位教師選擇“撰寫教學日志”來反思教學,13位教師選擇“撰寫教育案例”,5位教師選擇“網絡教研”。
試論敘事醫學在藥學服務中的應用
摘要:為敘事醫學在藥學服務中的應用提供參考,以推動藥學服務的深入開展。方法:介紹敘事醫學的概念及其在我國的發展,探討其應用于藥學服務的意義,探索提高藥師敘事能力的方法。結果:敘事醫學自2011年引入我國,主要應用于臨床醫學、護理學和中醫學等領域,國內期刊尚無在藥學服務中應用的相關論著。敘事醫學應用于藥學服務有助于藥學工作向“以患者為中心”轉型,提高藥學服務的深度,培養藥師人文素養,促進藥患關系良性發展,樹立藥師良好的職業形象。結論:藥師有必要學習了解敘事醫學理論,并應用于臨床實踐,從而推動藥學服務的發展。
關鍵詞:敘事醫學;藥學服務;臨床藥學;藥師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和醫院藥學的不斷發展,醫院藥師工作重點逐漸從“以藥品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變。越來越多的藥師開始從事直接面向患者的藥學服務,如開展藥學查房、協助制定給藥方案、藥物重整、用藥教育、用藥咨詢、藥物不良反應監測、慢病管理等工作。藥師在抗感染、抗腫瘤、抗凝治療、降糖治療等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1-5],已經成為治療團隊的重要一員。筆者早期曾指出:藥師與患者之間雙向、積極的交流有助于雙方的理解,提高藥學服務的有效性[6]。藥學服務(pharmaceuticalcare,PC)要求藥師不僅僅提供用藥支持,更應重視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命質量[7]。因而,提高藥師溝通等人文素養,對于推進藥學服務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醫學人文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敘事醫學(narrativeMedicine)日益受到臨床醫學界的關注,為藥學服務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新的機會和動力。本文擬就敘事醫學在藥學服務中的應用進行闡述。
1敘事醫學的概念內涵
200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麗塔·卡倫首次提出了“敘事醫學”[8]。敘事醫學是由人文醫學、敘事學和醫患關系研究等學科知識匯集而成的一種醫學,敘事能力具有識別、吸收、解釋和被疾病故事所打動的能力。卡倫教授認為,醫學與文學淵源深厚,醫學在本質上是敘事的,敘事的作用不亞于數字及專業術語。以情說話、帶情傾聽、用情看病,回歸醫學本身,敘事醫學由此應運而生[9]。實踐敘事醫學,由具有敘事能力的臨床工作者通過“吸收、解釋、回應患者的故事和困境”,為其提供充滿尊重、共情和生機的醫療照護[10]。敘事醫學采用文學敘事來豐富醫學,認知生命、疾苦、死亡的意義;用敘事來體現醫學人文,聆聽排斥科學話語的患者聲音。簡單講,敘事醫學就是講生命的故事,把醫者和患者緊緊地聯系在一起[11]。根據卡倫教授研究,書寫平行病歷是醫生實踐敘事醫學的主要形式。平行病歷記錄疾病帶給患者的主觀感受,也描摹診治過程中醫患的所思所悟,是“非技術性”的人文記錄。提高醫者敘事能力,可以從“細讀、關注、共情”三步做起。細讀。以讀者而不是醫者的角度閱讀疾病的故事,從文字中體會和意識到患者面臨疾病、苦難、死亡時的精神沖擊,也可以意識到技術的局限和冰冷??▊惤淌谠谥鳌稊⑹箩t學:尊重疾病的故事》中提出了細讀法,以及細讀文本的五個要點[11],包括:1)框架(文本的作者、讀者及其空間結構);2)形式(文本體裁和結構、敘述者、暗喻、典故等);3)時間(故事發生的時間線);4)情節(文本中發生的故事);5)意愿(作者創作的目的)。關注。關注病情是考驗醫者的智商,而重視病人的心情可以檢驗醫者的情商。在醫療實踐中,除了關注病人的病情變化,更應積極關注病人及家屬的心理狀態、情感訴求。共情。通過細讀和關注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就能夠實施有效溝通,與病人的情感相融合,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共同面對治療的成功與失敗。敘事醫學包括三個要素[12]:即關注病人的故事、再現醫者的實踐、接納醫患間的共情。三者合一,為現代醫學注入情感的活力,也是醫者成為“師”的必由之路。國外敘事醫學臨床實踐可參考該領域的奠基之作卡倫教授主編、郭莉萍教授主譯的《敘事醫學:尊重疾病的故事》一書[11]。學者Bayoumi指出了作敘事醫學的五條原則[13]:第一、數據的呈現順序應反映這些故事,而不是混亂的數據收集;第二、病例報告應反映患者的患病經歷,例如:包括病人主訴,而不是令人遺憾的轉診原因;第三、病例報告應反映演講者的診斷或治療邏輯;第四、既往病史應包含涉及患者現狀的一切因素,如用藥史和家族史;第五、案例報告的語言應適合講故事,并顧及患者的經歷。
2敘事醫學在國內的發展及應用
國外敘事醫學教育發展啟發
1敘事醫學及其相關概念
2001年,Charon[2]將“敘事醫學”定義為:具備敘事能力的醫生開展的,能夠提供人道且有效診療活動的醫療模式。敘事能力是指能夠識別、吸收、理解他人故事和困境并對其采取行動的能力。對醫生與自身、患者、同事和社會之間發生的敘事活動有所影響。通過對該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實現敘事醫學“優化醫生診療思維,實現職業自省,改進醫療服務”的目的[4]。在敘事醫學的實施過程中,醫生需要傾聽患者及他人的敘事,理解并尊重所述故事的含義,進而代表患者的利益去進行醫療活動[2]。“敘事醫學教育”目前尚未形成明確定義,Charon[2]提出,通過特定的訓練方法(如精細閱讀、反思性寫作、與患者專業的談話),以提高臨床醫生和醫學生對患者的照護水平,可以看作敘事醫學教育概念的雛形。與敘事醫學教育相類似的術語有“敘事教育(NarrativePedagogy)”,指的是通過敘述、解釋和重構教育者和學生的故事、經歷,達到教育目的和研究目的[5]。兩者的相同點在于它們都是通過“敘事”這一質性過程,再現敘事者的世界觀,重視的是人的情感、體驗和主觀詮釋[6]。敘事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描述經驗,解釋現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研究方法[7],敘事醫學教育則通常被認為是以培養具有敘事能力,能夠開展敘事醫學實踐的臨床醫生為目的的完整教學過程。
2敘事醫學的教學目標
Charon[8]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開展的敘事醫學教學項目中提出,要培養醫學生的一系列能力,其中包括“感知患者遭遇,理解所感知的遭遇,處理認知沖突,多視角看待疾病事件,設想疾病結局,采取一定行動”。由此可以看出,以上作為該項目目標的能力與其最早提出的吸收、解釋、回應故事和其他人類困境的“敘事能力”[2]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哥倫比亞大學開展的“哥倫比亞合作性老年人計劃(ColumbiaCooperativeAgingProgram,CCAP)”項目中,包括1項以敘事醫學為基礎的寫作訓練。該訓練的目的僅聚焦于提高實習生在整個項目中對于評估過程、數據收集和臨床質疑的反思[9]。目前,國外各醫學高校開展的眾多形式敘事醫學教育尚未形成統一的教學目標,但大多圍繞Charon提出的“敘事能力”的定義和內涵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敘事能力”不只是簡單的溝通交流故事,而是要求醫生幫助患者通過對“疾苦”的敘事來建構疾病的意義。該能力有助于臨床醫生在醫療活動中提升其共情能力、職業精神、親和力(信任關系)和對自我行為的反思[4]。
3敘事醫學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共同活動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的總稱[10]。在敘事醫學教育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精細閱讀(closereading)和反思性寫作(reflectivewriting)。
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敘事空間探討
“從本質上說,電視藝術主要是一種敘事藝術?!盵1]電視將無序的畫面和聲音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組合起來再現真實或虛構的故事,并以此建構特定的社會意義。在電視敘事過程中,時間可以自由地延伸和壓縮,空間可以自由地轉換和放大,“電視再現的是‘現實的延長’,它能像文學那樣無限擴大敘事空間,自由運用時間,細膩地描述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把故事情節敘述為一個整體?!盵2]在新媒體時代,隨著業界競爭壓力的激增和節目受眾觀看習慣的改變,創新敘事模式,轉變敘事視角、尋找新的敘事焦點已成為提高電視節目敘事能力的必然選擇。其中,擴展敘事空間是電視節目敘事進階的重要路徑,尤其是對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而言?!盁o視空間向度緊迫性的任何當代敘事,都是不完整的,其結果就是導致對一個故事的性質的過分簡單化?!盵3]對于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而言,在構成其敘事文本的諸多元素中,故事和人物無疑是居于核心的位置,但故事的產生和人物的活動總是在特定的空間環境中進行的,離開具體的符號空間,單靠敘述者的闡釋和節目觀眾的想象是無法讓節目受眾進入“沉浸式”觀看狀態的。換言之,敘事空間是聯結節目觀眾記憶和想象的核心載體,敘事空間的拓展是提升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品質、提升節目受眾觀看體驗的重要元素,在新時代語境中,面對節目受眾觀看模式的改變以及激烈的競爭環境,敘事空間的多重建構已成為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敘事進階的重要路徑。
一、物理空間的拓展
演播廳敘事一直以來都是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慣用的敘事選擇,其基本模式是通過主持人的話語牽引,輔之以音樂、畫面等手段,讓觀眾進入預設的故事情景或人物活動中,并在節目受眾產生共鳴、震撼、感悟等心理體驗的過程中完成文化傳播以及節目售賣的目的。然而,隨著節目創作環境的變遷以及觀眾觀看需求的不斷提升,單一的演播廳敘事空間已不能滿足節目受眾的觀看體驗需求,多重敘事空間的建構已成為必然選擇,其中,物理空間的拓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它可以提升節目敘事的表達意境,為觀眾帶來更加真實立體的觀影體驗。以《上新了•故宮》為例,在節目敘事過程中,嘉賓鄧倫和周一圍并不是在演播廳推進節目進程,而是帶著文創任務對故宮進行實景探索,節目的敘事空間由演播廳變為故宮現場,節目的文化表達變得更加真實和立體,而節目受眾則獲得了“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對故宮歷史文化的感知也更加有深度。再如《國家寶藏》《朗讀者》等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同樣都通過物理空間的拓展來提升節目的敘事能力和節目受眾的觀影體驗?!秶覍毑亍吩谘莶d敘事的基礎上,增加了國寶守護人在各大博物館尋找國寶文物的實景畫面,以此來豐富國寶文物歷史背景的物理表達;《朗讀者》在朗讀現場之外又增加了嘉賓訪談的第二現場,以此來豐富節目的空間層次,并在強化人物故事私密、真實的同時提升節目受眾對人物故事的認可,進而提升對節目預設價值的認同。
二、心理空間的帶入
心理空間的帶入可以有效地建構敘述者、敘事內容和接收者之間的情感聯系,提升敘事效能。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敘事需要具體物理空間的承載,更需要心理空間的渲染,即通過故事、音樂、字幕、特定鏡頭等話語符號將節目受眾帶入預設的富有創造性和想象力的心理空間和心理狀態中,進而促成節目受眾在完成心理共識的觀影體驗過程中實現意義的建構。對于身處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時代的節目受眾而言,其內心的情感反應機制是基本保持不變的,其情感反應取向通常是可以預知的,由此,通過情感空間的建構來最大限度地實現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預期傳播效果的達成便自然而成。具體而言,通過心理空間的有效建構,可以最大限度地構建節目與受眾在心理層面的聯結和共識,進而隨著情感共鳴、心靈震撼以及消遣娛樂等心理體驗實踐的完成,深度構建節目內容與節目受眾之間心理層面的強聯系,提升節目黏性,并最終達成節目預期的傳播效果。情感空間的敘事功能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情感共鳴:即通過感人的故事引起節目受眾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提升節目受眾對故事所承載的精神價值的認同。如《朗讀者》在訪談過程中,以朗讀嘉賓親身經歷的感人故事為依托,在節目受眾產生情感共鳴的心理狀態中,進一步通過經典美文的朗讀完成節目預設主題價值的引導和傳播,如《國家寶藏》中關于國寶文物今生故事介紹,《見字如面》中不同信件背后故事的挖掘等都是基于這種敘事功能機制。第二,心靈震撼:即通過極具文化價值、藝術價值以及傳承價值的作品來突破節目受眾的認知界限,進而引發節目受眾內心的巨大震動。比較有代表性的節目是《國家寶藏》。作為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節目組從全國各大博物館(院)精心挑選了27件藏品,涉及書畫、樂器、青銅器等,大多歷史久遠,文化價值極高,它們承載著中華文化的輝煌歷史,也見證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它們代表了所在特定歷史時期世界最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能夠給節目受眾帶來巨大的心靈震撼。如在文物《千里江山圖》的展示過程中,其顏料的提煉過程、繪畫的上色技巧以及歷經千年依舊光彩如新的畫面質感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節目受眾以往對于繪畫知識的認知,給節目受眾帶來了巨大的心靈震撼。第三,消遣娛樂:即通過“游戲型”的節目形式或在節目內容敘事中添加一些娛樂性元素來提升節目的趣味性,增強節目受眾黏性,以滿足節目受眾娛樂消遣的心理需求,進而輔助推進節目所承載的文化的傳播。在《上新了•故宮》的節目敘事中,兩名自帶流量的偶像級明星以新品開發員的身份帶領節目觀眾暢游故宮、開發文創新品的過程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娛樂性,而御貓“魯班”的穿插解讀和應景的牢騷、嘉賓心理狀態的幽默解讀以及趣味動漫畫面的呈現等都極大地增強了節目內容的娛樂性。節目受眾在滿足自身消遣娛樂心理的過程中,共時完成了對節目承載的文化的接受。第四,認知感悟:即通過不同時代語境、不同地域的感人故事來解讀人類共有的一些情感經驗和共同關注的認知概念,并通過專家的解讀,促成節目受眾對這些經驗和概念產生心靈的感悟,進而提升節目受眾對特定主題的認知。在《見字如面》節目中,信件背后是鮮為人知的人物情感和故事,節目組通過信件背景的深度挖掘,結合幾位專家的系統解讀,使節目受眾可以理性透視信件承載的情感和價值,從而獲得自身精神層面的升華。
三、記憶空間的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