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21:23: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藥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院藥物咨詢研究論文
1開展藥物咨詢工作的必要性
醫院面對大量的門診、急診患者,就合理用藥問題僅靠在發藥窗口短暫的時間內醫務人員很難做到將各類藥品的使用、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項等問題向患者逐一解釋清楚。隨著祖國的改革開放,大量新藥不斷研制出來,另外,合資藥、進口藥品不斷增加,多種藥物合并使用的處方越來越多,致使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也不斷升高。商品名的使用,造成同一種成分的藥品有多種名稱,如甲苯惡唑辛制劑,就有萘福潘、平痛新、肌舒平等多種名稱。處方中重復用藥的情況屢見不鮮。如頭孢氨芐和先鋒Ⅴ號兩種藥合用等。另外,處方中藥物互相拮抗的也時有出現,如降糖藥甲磺丁脲與利尿劑氯噻嗪合用而導致后者抑制了前者促胰島腺素的釋放。
開設用藥咨詢服務以后,患者用藥中的疑問,可直接向藥師咨詢,藥師可根據患者的提問,有針對性地給予詳細指導,從而使患者得到了在醫生那里難以得到的藥物知識。這種藥師與患者面對面的交談,普及了藥學知識,使患者掌握了科學合理的服藥方法。這樣既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還拓寬了藥學人員的專業知識范圍。
開展藥物咨詢工作,可以轉變人們對藥劑工作的錯誤看法。在人們的印象中,藥師只是從事簡單的“照方抓藥”工作,對藥房的工作要求也只是停留在不要拿錯藥,服務態度好的水平上。通過開展藥物咨詢工作,直接與患者面對面地解釋與藥物有關的問題,藥學工作也由傳統的保障供應型向藥學服務型轉變,提高了藥師的地位,體現了藥師的自身價值,改變了藥師在患者與醫護人員心中的形象。
隨著人們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意識的提高,藥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用藥時間與方法等合理用藥內容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開展藥物咨詢工作,可以滿足患者的藥療需求。同時,隨著醫藥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新藥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師或藥師對各類新藥信息往往不能及時全面地掌握,藥物咨詢服務可以將這種工作中出現的暫時問題得以及時補充和糾正。
展藥物咨詢工作,可以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指導患者正確合理地使用藥物,尤其在門診量大的醫院中,醫師與藥師每日接待的患者人次較多,工作任務繁重,與患者接觸時間較短,不可能對每一位患者做到詳盡周密的解釋,患者有時對醫師或藥師的解釋產生模糊概念,甚至根本沒聽明白,藥物咨詢服務可以更清楚、詳細、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問,使患者合理使用藥品,不會因用藥不當而影響治療效果。
藥物過敏反應論文
【摘要】過敏反應是常見的一種不良反應,其發生率高、危害性大。為了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用藥前應詳細詢問用藥史,一旦發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并及時送醫院治療或搶救。為了減少藥物過敏反應對機體的損害,所以藥物過敏反應不容忽視。
【關鍵詞】藥物過敏反應危害防治
【Abstract】Allergyisacommonadversereaction,theincidenceishighandcausedgreatharm.Inordertoreducetheoccurrenceofallergicreactions,beforetreatmentshouldbeaskedindetailaboutthehistoryofmedicationincaseofallergicreaction,shouldimmediatelystop,andpromptlysentforhospitaltreatmentorrescue.Inordertoreducetheallergicreactionthebodyofthedrugthe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cannotbeignored.
【Keywords】drug;allergyreaction;harm;preventandtreatment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的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意識也在提高,因此藥物的應用也越來越廣,藥物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在逐年增高,過敏反應就是其中較常見的一種。過敏反應又叫變態反應,是藥物作為抗原或半抗原接觸致敏機體后所引發的病理性免疫反應。反應的性質與藥物的劑量關系不大,是致敏患者對某藥的特殊反應[1]。
藥物過敏反應可發生在用藥瞬間、用藥后數小時或幾天,輕則會發生藥熱、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胸悶、呼吸困難、心悸、出冷汗、惡心、嘔吐、紫癜等癥狀,重則還會損害肝臟、腎臟、大腦,特別是過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2]。且不可預知。因此,臨床醫生在用藥前一定要詳細詢問病人的過敏史、做皮試,盡量減少用藥種類,嚴格執行藥物使用禁忌,提高安全意識。另外,少數患者還會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反應,所以為避免或減少藥物過敏反應疾病的發生,用藥期間及用藥后還應嚴密觀察。
古人藥物統計論文
【摘要】明代醫家張景岳的用藥特色前人論述很多,但是從藥物應用頻次的角度著手分析,還很少見。鑒于此,筆者借助計算機統計技術,對景岳《新方八陣》的常用藥物的應用頻次作了統計,發現《新方八陣》161首內服方中共用到藥物158種,其中補益藥應用頻次最高。而在所應用的補益藥中,補氣補陽藥和補陰補血藥的應用頻次大致相當,體現出景岳組方用藥是基于“陽非有余”、“陰亦不足”的認識。而補氣補陽藥的頻次略高于補陰補血藥,則恰好體現了他生理上重視陽氣,治療上強調溫補的學術特點。在《新方八陣》應用的具體藥物中,文章結合《景岳全書·本草正》對應用頻次較高的甘草、當歸、熟地和人參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更形象地體現了景岳的組方特點。
【關鍵詞】景岳新方八陣熟地當歸甘草人參
張景岳是明代著名醫家,其用藥特色前人已論述很多,但是從藥物應用頻次的角度著手分析,還很少見。鑒于此,筆者借助計算機統計技術,對景岳《新方八陣》的常用藥物作如下分析。
綜觀景岳《新方八陣》,共載新方186首,分為八個陣。其中內服方161首,外用方25首。因外服方中有的方如“百草煎”無法知道其確切的藥物組成;有的方如“鵝掌風四方”則是方中附方,制用時又添加輔藥輔料。因此筆者對新方用藥的頻次統計以內服方為對象。對于所分析藥物的功效分類則是以《中華本草》中對藥物的功效分類為依據的。
《新方八陣》161首內服方共用到藥物158種,總的用藥頻次為1042次,其中補益藥453次、利水滲濕藥92次、理氣藥91次、溫里藥88次、清熱藥83次、解表藥53次、化痰止咳平喘藥34次、活血化瘀藥29次。應用頻次更低的依次是收澀藥、化濕藥、安神藥、驅蟲藥、消食藥、涼血止血藥、解毒殺蟲藥、平肝息風藥、瀉下藥、拔毒化腐生肌藥和開竅藥。在景岳新方用到的藥物中,沒有1味是現代臨床常用的祛風濕類藥,通常用的平肝息風藥,景岳也僅用過牡蠣和僵蠶,且都只用了1次?;钛鏊幘霸烙玫念l次也很低,最高的牛膝也僅有13次,其次川芎7次,紅花、丹參各2次,桃仁、三棱、莪術各1次。景岳的這種用藥習慣,除了受其學術思想影響外,可能與他臨證經常遇到的病種也有一定關系。
在用到的158種藥物中,補益藥應用頻次最高,占總用藥頻次的43.5%。其中,補氣補陽藥和補陰補血藥頻次大致相當,為242∶211,說明其組方用藥是基于“陽非有余”、“陰亦不足”的認識。而補氣補陽藥的頻次略高于補陰補血藥,則恰好體現了他生理上重視陽氣,治療上強調溫補的學術特點。
曲妥珠單抗藥物臨床研究
[摘要]曲妥珠單抗作為靶向藥物的一種,是Her-2基因突變陽性這一人表皮生長因子的特異性抑制劑,它因特異性強,不良反應輕微等益處,在Her-2基因突變陽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體現出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使患者總體生存率得到延長。本文將從該藥物化學理化性質、化學藥理作用、化學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四個方面對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進展進行論述
[關鍵詞]曲妥珠單抗;靶向藥物;臨床應用;不良反應;乳腺癌;Her-2基因突變陽性
1曲妥珠單抗藥物化學成分理化性質及特點
曲妥珠單抗:它是首個以Her-2作為靶點的一種重組DNA衍生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化學分子式:C10H14N6O5,分子量:298.25536,其化學活性成分是曲妥珠單抗,為白色至淡黃色凍干粉末劑。對其采取稀釋的方法配制成無色或淡淡黃色澄清或微乳光顏色的溶液,溶液制作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配置完畢的溶液可以使用好多次,保證其濃度為21mg/mL,pH值約為6.0。已經配備結束的溶液超過28天后不能應用果斷丟棄,禁止繼續應用。供給乳腺癌患者靜脈輸注時應用,切記一定禁止靜脈推注或靜脈快速注射防止出現危險。輸注前臨床醫護人員也應先目測觀察有無顆粒產生和變色點異?,F象。在輸液過程中對于有自覺不適癥狀的乳腺癌患者應及時前去詢問患者給予調緩輸注輸液速度的同時也應格外留意這類患者,以免出現嚴重不良后果。另外這一靶向藥物在配伍時還應注意使用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袋未觀察到本品失效。不能拿5%的葡萄糖溶液來配伍,因為其可致使蛋白發生聚集反應。在稀釋液中其含有1.1%苯甲醇的20mL滅菌注射用水(以下稱稀釋液)。溶劑為:滅菌注射用水,包含1.1%苯乙醇作為防腐劑,均為無色液體。其賦形劑包括:L-鹽酸組氨酸,L-組氨酸,a,a-雙羧海藻糖,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20。其次,曲妥珠單抗它是在無菌培養基中的哺乳動物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所產生的,在這一個過程中包括特定的殺滅病毒和消滅去除這兩步操作步驟[1]。研究人員們在這一處理階段過程中分別用的是親和色譜法以及離子相互交換兩種方法。
2曲妥珠單抗藥物化學藥理作用
本藥品主要適應癥為Her-2基因突變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和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療Her-2基因突變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時針對于患者已在外科行手術切除治療、并采取蒽環類化學治療藥輔佐化療和行放射治療之后的單藥輔助治療,或者說是給予多柔比星脂質體聯合環磷酰胺兩種藥物相結合的化學治療方案然后后續添加本品和白蛋白紫杉醇組合連結起來輔助更好的為患者治療。另外,治療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時作為單一藥物治療該患者在繼往治療過程中已經接受過一個或者多種化學治療方案的轉移性乳腺癌。在應用本藥品治療前,一定要進行Her-2檢測,因為Her-2基因突變陽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靶點,通過靜脈輸注給藥。對于乳腺癌患者依然選擇21天一周期的用藥策略,初始采用劑量為8mg/kg,隨后按6mg/kg,輪回期限為21天。后續繼續重復6mg/kg,患者在接受用藥時臨床醫生工作者應嚴格將輸注時間掌握在90分鐘為宜。另外如果患者在第一次用藥時無不良反應發生那么在以后治療過程中臨床醫生可以將輸注時間掌握在30分鐘。考慮到曲妥珠單抗具有心臟毒性副作用,建議在準備給患者應用前告知乳腺癌患者先行心臟彩超檢查觀測左室射血分數(LVEF),并且在治療過程中,也需要動態密切監測[2]。當心臟彩超檢查完畢提示左室射血分數(LVEF)相對于還未進行治療前絕對值下降≧16%時,停止使用本藥品至少4周,并且囑咐患者每4個星期前往門診做心臟彩超一次,確保乳腺癌患者在積極接受治療過程的同時保證其安全性。
曲妥珠單抗藥物臨床研究
[摘要]曲妥珠單抗作為靶向藥物的一種,是Her-2基因突變陽性這一人表皮生長因子的特異性抑制劑,它因特異性強,不良反應輕微等益處,在Her-2基因突變陽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體現出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使患者總體生存率得到延長。本文將從該藥物化學理化性質、化學藥理作用、化學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四個方面對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進展進行論述
[關鍵詞]曲妥珠單抗;靶向藥物;臨床應用;不良反應;乳腺癌;Her-2基因突變陽性
1曲妥珠單抗藥物化學成分理化性質及特點
曲妥珠單抗:它是首個以Her-2作為靶點的一種重組DNA衍生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化學分子式:C10H14N6O5,分子量:298.25536,其化學活性成分是曲妥珠單抗,為白色至淡黃色凍干粉末劑。對其采取稀釋的方法配制成無色或淡淡黃色澄清或微乳光顏色的溶液,溶液制作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配置完畢的溶液可以使用好多次,保證其濃度為21mg/mL,pH值約為6.0。已經配備結束的溶液超過28天后不能應用果斷丟棄,禁止繼續應用。供給乳腺癌患者靜脈輸注時應用,切記一定禁止靜脈推注或靜脈快速注射防止出現危險。輸注前臨床醫護人員也應先目測觀察有無顆粒產生和變色點異?,F象。在輸液過程中對于有自覺不適癥狀的乳腺癌患者應及時前去詢問患者給予調緩輸注輸液速度的同時也應格外留意這類患者,以免出現嚴重不良后果。另外這一靶向藥物在配伍時還應注意使用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袋未觀察到本品失效。不能拿5%的葡萄糖溶液來配伍,因為其可致使蛋白發生聚集反應。在稀釋液中其含有1.1%苯甲醇的20mL滅菌注射用水(以下稱稀釋液)。溶劑為:滅菌注射用水,包含1.1%苯乙醇作為防腐劑,均為無色液體。其賦形劑包括:L-鹽酸組氨酸,L-組氨酸,a,a-雙羧海藻糖,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20。其次,曲妥珠單抗它是在無菌培養基中的哺乳動物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所產生的,在這一個過程中包括特定的殺滅病毒和消滅去除這兩步操作步驟[1]。研究人員們在這一處理階段過程中分別用的是親和色譜法以及離子相互交換兩種方法。
2曲妥珠單抗藥物化學藥理作用
本藥品主要適應癥為Her-2基因突變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和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療Her-2基因突變陽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時針對于患者已在外科行手術切除治療、并采取蒽環類化學治療藥輔佐化療和行放射治療之后的單藥輔助治療,或者說是給予多柔比星脂質體聯合環磷酰胺兩種藥物相結合的化學治療方案然后后續添加本品和白蛋白紫杉醇組合連結起來輔助更好的為患者治療。另外,治療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時作為單一藥物治療該患者在繼往治療過程中已經接受過一個或者多種化學治療方案的轉移性乳腺癌。在應用本藥品治療前,一定要進行Her-2檢測,因為Her-2基因突變陽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靶點,通過靜脈輸注給藥。對于乳腺癌患者依然選擇21天一周期的用藥策略,初始采用劑量為8mg/kg,隨后按6mg/kg,輪回期限為21天。后續繼續重復6mg/kg,患者在接受用藥時臨床醫生工作者應嚴格將輸注時間掌握在90分鐘為宜。另外如果患者在第一次用藥時無不良反應發生那么在以后治療過程中臨床醫生可以將輸注時間掌握在30分鐘??紤]到曲妥珠單抗具有心臟毒性副作用,建議在準備給患者應用前告知乳腺癌患者先行心臟彩超檢查觀測左室射血分數(LVEF),并且在治療過程中,也需要動態密切監測[2]。當心臟彩超檢查完畢提示左室射血分數(LVEF)相對于還未進行治療前絕對值下降≧16%時,停止使用本藥品至少4周,并且囑咐患者每4個星期前往門診做心臟彩超一次,確保乳腺癌患者在積極接受治療過程的同時保證其安全性。
藥物咨詢論文:小議藥物咨詢在藥學的重要作用
本文作者:孫美珍何倩工作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五人民醫院
因此,患者在用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開展藥物咨詢以后,一方面患者用藥的疑慮可直接面向藥師咨詢,藥師可根據患者的咨詢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詳細指導。這種藥師與患者面對面的交流,既普及了藥學知識,使患者掌握了科學合理的服藥方法,也有利于提高藥師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能及時得到患者用藥的反饋信息(如藥品不良反應和質量),還能促進藥師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解答患者用藥咨詢咨詢內容:藥品名稱、適應證、用法、用量、藥品不良反應、毒副作用、藥品的批號和有效期、藥品價格、是否進入醫保目錄等。根據不同患者用藥情況和要求進行解答咨詢內容:①講明服藥的注意事項。②老人與兒童正確的用藥方法。③孕婦和哺乳期婦女謹慎用藥問題。④叮囑患者務必遵照醫囑用藥,不能隨便減少或增加藥量,不能隨便使用代用藥或停服藥物。⑤藥物與食物的關系。⑥如何妥善保管家庭備用藥品。向醫師宣傳用藥知識采用"藥訊"等方式,介紹正確用藥方法,用不同形式和方法與醫師取得聯系,及時溝通,內容包括多方面:新藥介紹、老藥新用、抗生素選擇與聯用、藥物不良反應和相互作用,以及合理用藥信息等。如某患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熱不退,白細胞計數高,有青霉素過敏史,痰培養結果對頭孢哌酮、頭孢曲松鈉高度敏感,開始選用頭孢哌酮,皮試結果呈陽性,后改用左氧氟沙星等治療皆效果不佳,藥師詳細了解患者情況之后,建議試用與頭孢哌酮側鏈化學結構差異大的頭孢曲松鈉(羅氏芬)配成濃度為500μg/ml的稀釋液進行皮試,結果呈陰性。在醫護人員密切監護下緩慢靜滴,未發現有過敏反應。用藥3日后熱退。盡管用頭孢曲松鈉對該患者治療存在一定風險,但由于患者對其他抗菌藥物均不敏感,通過藥師查閱相關文獻,發現頭孢曲松鈉與頭孢哌酮的側鏈結構差異較大[2]。由于每種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的抗原決定簇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單憑某一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皮試陽性結果就簡單地停止應用所有頭孢菌素抗菌藥物,將使患者失去合理用藥和及時治療的機會。解答護士用藥咨詢如臨床應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多巴胺20mg+呋塞米20mg靜滴過程中,出現黑色沉淀。藥師解釋如下:鹽酸多巴胺是一種酸性物質,其分子帶有兩個游離的酚羥基,易被氧化為醌類,最后形成黑色聚合物[3],在堿性條件下更為明顯。呋塞米注射液呈堿性,與鹽酸多巴胺配伍后溶液呈堿性,使多巴胺氧化而形成黑色聚合物。為保證用藥安全,建議臨床用多巴胺時,不要與呋塞米配伍使用,避免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指導公眾用藥藥師在減肥、補鈣、補充營養、高血壓、肩周炎、風濕病等方面給予科學的用藥指導,避免受虛假廣告的影響。通過藥物咨詢,可發現處方中的藥物相互作用問題,避免重復用藥。本院門診病人常同時就診幾個科,發現病人同時所用藥物,常出現藥物配伍不當的情況,有時兩個科的醫師處方會出現同類抗生素或作用相抵抗的抗生素,對上述情況,藥師給予糾正。通過藥物咨詢,使病人正確認識藥物的劑量、療程在治療疾病過程中的重要性。慢性感染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系統疾病患者均通過咨詢受益。通過咨詢,可發現或評估藥物的不良反應,向臨床反饋。如服用甲硝唑的患者,同時飲用較大量的酒后,出現較嚴重的不良反應等,均及時與臨床醫師取得聯系。通過咨詢,能發現病人與醫師不配合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如藥品包裝特殊造成病人使用困難;藥瓶標貼所注明的藥物用法時過于專業化而使病人不理解;又如用藥方案復雜,造成病人記錯用藥方法或病人不了解藥物使用中的注意點等。藥師均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開展臨床藥學是醫院藥學業務的擴大和改進,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藥劑科主動適應現代化醫院發展建設的需要。臨床藥學在本院還處在嘗試階段,要想真正把此項工作做好,還必須加強同臨床醫護人員的聯系,相互信任與合作,添置必要的書籍與軟件、門診用藥咨詢系統等。
藥物研發論文:藥物上市前研發分工問題研討
本文作者:石文凱王廣平李茜單位:河北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中心
新醫改背景下的醫藥科技促進政策醫藥行業作為高技術產業,是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因而國外紛紛出臺了促進本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法律與法規,如美國的《國家創新法》、歐盟的《建設創新型歐洲》、日本的《醫藥、醫療器械創新5年戰略規劃》、英國的《英國研究與發展國際合作戰略》、德國的《高技術戰略》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相繼頒發了多項與科技創新活動相關的引導政策,2009年的新醫改政策更加重視醫藥科技創新活動與廣大群眾用藥的安全問題。從1999年開始,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了與醫藥產業研發活動的法律與政策,如《醫藥科學技術政策(2002~2010年)》《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和《中醫藥創新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等,為促進藥品上市前研發活動起到了積極作用。2009年3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倡導“把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作為國家科技發展的重點,努力攻克醫藥科技難關”“加快實施醫藥科技重大專項,鼓勵自主創新”。在國際和國家科技促進政策的宏觀環境下,大大激發了國內醫藥企業科技創新活動。
國內外藥物上市前研發專業化分工市場分析
國外藥物上市前研發專業化分工市場歐美國家醫藥研發市場專業化分工程度比較高,這與政府提倡專業化分工服務市場和積極的科技引導政策密切相關。2004年3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發表了《創新/停滯新醫療產品的關鍵路徑上的挑戰與機遇》白皮書,提出“核心路徑計劃”,呼吁通過全國的努力推進新藥研發上的關鍵環節,改進研發過程中所使用的科學工具。2009年,歐盟發起了一項創新藥物研究計劃,將在7年內出資10億歐元,而大型制藥公司則提供等值資助以提供人員和設備。該計劃的最大目標即是預測新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與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核心路徑計劃”類似。歐盟創新藥物研究計劃,其實質就是為歐盟創新活動提供中介服務活動,以促進企業藥物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加快藥物上市前研發專業化分工市場發展。英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市場份額的一成以上,生物技術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專業化分工需要加強合作的問題日益突出。英國良好的生物技術產業集群服務體系,促進了英國藥物上市前研發專業化分工市場的發展。目前已擁有270家生物技術中小企業,約占歐洲生物技術公司的1/3,且在不斷衍生。針對生物技術專業分工的問題,專業化的服務機構與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內企業在地理空間上的臨近,對醫藥產業集群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它可以為生物技術專業化公司提供管理、市場、法律、財務等服務;在集群的孵化器和科技園區內,具有完善的法律服務體系,為生物技術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外部環境。國內藥物上市前研發專業化分工市場醫藥研發活動是復雜的,不可能由單一的制藥企業全部完成,客觀上促成了藥物上市前研發專業化分工。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研發專業化的開展,制藥企業不得不與眾多臨床研究服務組織(CRO)或者其他機構合作,并進行技術交易。國內外制藥企業為了協調更多的CRO組織,盡量縮減信息傳遞等額外產生的成本,將更多地依賴于各種研發服務機構。目前,國外跨國公司在我國藥物上市前研究的服務市場已經擁有一定的市場滲透力,并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姚晨等[1]通過查閱ClinicalTrials.gov網站數據庫登記的有關內容,以2007年5月8日前所登記注冊臨床試驗的檢索結果為分析數據,發現在中國由制藥企業贊助的臨床試驗有97個,其中58個是國際多中心試驗,外國制藥企業讓中國參與更多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加快新藥研發進程。劉雪梅等[2]經過調查發現,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共注冊94個試驗,其中71個為各種基金資助。中國中心注冊試驗總數不多,但97%為非贏利性機構資助,商業機構資助僅占3%;目前在世界衛生組織臨床試驗注冊平臺(WHOICTRP)首批一級注冊中心注冊的中國主持的臨床試驗383個,僅占5%(383/8102)。由此可見,基于國外跨國公司專業化服務市場的滲透,以及我國新醫改背景下的科技創新引導政策,我國藥物上市前研究的服務市場有待推進和大力發展。
藥物上市前研發專業化分工的發展問題
藥物創新過程中分工的研究1776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3]在《對國民財富產生的原因和性質的研究》中提出了分工在經濟增長中的核心作用。產業分工,是個人間分工與企業間分工的宏觀表現。當前,新醫改提出的醫藥科技引導政策目標,進一步強化了藥物上市前研發專業分工進程。國內藥物創新活動的加強,促進了藥物研發專業化分工的出現,進而為藥物上市前研究產業鏈出現奠定了基礎。國內學者對醫藥創新系統性問題、協調合作和研發產業鏈構建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思路和成果與新醫改政策目標相一致。金泉源等[4]認為,我國創新藥物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創新能力不強、研發投入不足、研發隊伍不穩定、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阮梅花等[5]認為,醫藥創新是一個復雜、系統的過程,需要政府機構、相關行業中的利益集團與行業中每個人、每個團隊和組織加強合作。郭宗儒[6]提出了藥物研發中的模擬創新,即研制藥物的作用靶標是已知的,由于首創性藥物未必充分優化,為模擬創新留有研發的空間,為上市前產業分工提供了思路。解育靜[7]提到國內創新藥物的來源地有3個方面,科研單位與制藥企業合作,由制藥企業出資,科研單位研究,共同報批新藥。張曉蘭[8]認為,我國新藥研發需經歷“三重門”,新藥研發的主體是企業,從研發到產業化是企業發展的思路。蔣毅等[9]認為,我國應加強政府監管的規范性,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任正華等[10]探討了專業化分工對于創新藥物研發的意義,并提出了以產業鏈專業化分工為基礎的創新藥物研發模式。區域醫藥研發分工水平和收益不同區域醫藥研發分工水平的深入發展,是與我國經濟體制的制度變遷方向相一致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央政府為了保證全國工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實施,實行計劃手段,一方面壓低原輔料價格,另一方面抬高工業制成品的價格。西部低廉的原輔料流向東部,導致了區域經濟的收益分配不合理。改革開放后,由于實行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區域發展戰略,強化了東西部的產業分工,醫藥制造業的產業鏈條上的中西部市場主體主要提供原輔料,而東部的分工主體則主要側重于技術研發與最終產品提供,這使得醫藥制造業分工主體在分工水平和收益分配上出現了明顯的不平衡。雖然近年來政府提出發展中西部、開發大西北、振興東北等宏觀經濟政策,但業已形成的醫藥制造業分工水平和收益分配不同的局面,使得東西區域藥物創新水平迥異?;谛箩t改背景,實現藥物上市前研發產業分工和專業化,由藥物研發專業程度較高的東部向中西部地區流動,是減少東西部藥物創新水平差異的有效舉措。在國際醫藥分工中處于不利地位國際分工是指世界各國之間的勞動分工,也是世界各國之間生產的專業化分工。通過國際醫藥創新分工,各國可以發揮各自優勢,節約成本,促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促進藥物研發和生產的國際化。近年來,一種新藥全球平均研發成本由過去的5億美元上升至12億美元,為降低成本,許多歐美制藥企業紛紛把新藥開發中的非核心部分剝離出來,外包給發展中國家,中國因為相關人才密集、成本低廉,成為外資企業首選地之一。據專家介紹,一方面,中國擁有大批高素質且工資低的科研人員,一個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國內生命科學研究人員每年薪水大約為8000~10000美元,不及美國的1/4;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和其他配套設施在國際上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中國的藥品研發成本約為美國的一半。因此,國際制藥巨頭們都將新藥研發的非核心部分交予我國外包研發組織或制藥企業來完成,真正核心業務仍集中在自己企業內部完成。要扭轉我國制藥企業在研發產業鏈上的被動局面,積極促進我國藥物上市前研發產業發展,為我國藥物創新活動添加活力。我國藥物研發分工協作體系薄弱我國醫藥研發分工協作體系薄弱,主要表現為醫藥制造業內創新主體之間的分工協作不足,以及支撐醫藥產業創新的創新服務體系薄弱。我國醫藥制造業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不足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醫藥研發產業鏈條上的企業缺乏不顧內部資源與要素稟賦優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缺乏與技術相匹配的分工協作體系,使得醫藥研發產業重大藥物創新領域難以取得突破;二是外資企業以合作或合資形式進入我國大陸地區,形成其內部固定的分工協作的上下游外資企業。雖然可使得被引進的外資企業在當地快速進入正常運作狀態,但是其分工協作體系對當地企業而言相對封閉,對我國當地的企業醫藥創新活動關聯十分有限,不能形成具有創新優勢的企業集群創新網絡。目前我國支撐醫藥產業創新的創新促進體系薄弱。醫藥產業創新促進體系是由促進產業創新的要素交易平臺、創新中介服務系統以及政策支持體系等構成。產業創新促進體系是產業分工深化的產物,由于產業分工發展較為深入,這一體系將對產業創新起著明顯的推動作用。雖然新醫改提出科技創新的政策目標,但我國藥物研發產業創新體系作為產業創新分工的組成部分尚處于起步階段,創新成果、資本要素、人力資本等的創新要素市場效率不高,不利于藥物研發產業整體創新效率的提升。醫藥企業要充分抓住新醫改政策的機遇,加強企業間藥物研發的分工與協作。
藥物分析實驗評核策略
藥物分析是藥學專業的專業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技能與理論知識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對實驗技能進行考核是評價課程目標完成與否的重要方式.同時又可以促使學生重視實驗技能的鍛煉結合平時的實驗教學.通過對藥物分析實驗考試內容、方法的改革研究與實踐.使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知識掌握的深入和靈活運用等方面都得到顯著的改進.著重加強了對藥學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體現了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中心、以素質為本位的新體系.使藥學專業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為使我校畢業生一走向社會就能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盡快成為藥學領域的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1改革藥分實驗考試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作用
以前的實驗考核基本上都是全班在一個實驗室做同一個實驗內容,以實驗結果作為主要評分指標.存在片面性。對實驗理論考核有余.而對實驗動手操作能力考核不足.難以引起學生對實驗課程的高度重視和激發學生的自覺性。對此.本課題一改往El實驗考試的弊端.賦予藥物分析實驗考核以嶄新的內容和含義.主要作用如下。
1.1增強學生對實驗課程的重視程度
改變過去那種把實驗結果作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做法.把基本操作考試、實驗態度、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作為綜合評定指標使學生養成重視實驗操作、尊重實驗結果、規范實驗報告的正確實驗態度.在平時學習中重視實驗課程.激發學習的自覺性。
1.2改革實驗考核方法
化療藥物外滲成因及監護策略
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其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熕幬锸侵委煇盒阅[瘤的主要措施之一,挽救和延長了許多患者的生命,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化療藥物外滲?;熕幬锿鉂B如果未被及時發現或處理不當,可引起滲漏部位紅腫、疼痛及局部周圍組織壞死,嚴重者須外科清創植皮,加重患者痛苦,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及心理負擔,甚至影響化療療程,使化療不能順利進行,甚至引發醫療糾紛〔1〕。所以積極探討化療藥物外滲的原因,尋找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1臨床資料
化療藥物外滲病例來源于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間收治的患者,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7~68歲,平均(49•51±6•24)歲。疾病類型:乳腺癌15例、食管癌12例、肺癌8例和其它腫瘤5例。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9例、高中10例、大專及以上16例。
2原因分析
2•1藥物因素
化療藥物刺激性較大,可以造成血管損傷,輸液血管出現癟陷、硬化,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等。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根據對血管損傷程度,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腐蝕性藥物,外滲后可引起組織發皰甚至壞死,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紅霉素、長春酰胺和長春新堿等;第二類是刺激性藥物,指化療藥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靜脈路徑疼痛,可有局部炎癥反應、靜脈炎、局部變態反應,如環磷酰胺、羥喜樹堿等;第三類是非刺激性藥物,外滲后不對組織產生不良反應〔2〕。同時,化療藥物對血管的損傷,導致化療藥物外滲,與輸注藥物的濃度、酸堿性和滲透性也存在相關性。
藥物經濟學研究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藥物經濟學在國際上得到迅速發展。由于我國藥物經濟學起步晚、發展時間短,與國際上相比還具有一定差距。近年來,我國藥物經濟學研究水平有較大程度地提高,文獻數量也逐漸增多,每年至少有200篇,包括綜述、藥物經濟學評價研究等。在國內藥物經濟學文獻數量增多的同時,其在各省份的發展卻是不平衡的,本研究就河北省內藥物經濟學發展狀況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分別以“藥物經濟學”“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最小成本分析”和“河北”為關鍵詞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檢索1990年1月至2014年12月相關資料,并且剔除重復發表和與文章實際內容不符的文獻,最終篩選出河北省內學者發表的有關藥物經濟學的文獻78篇。
1.2研究方法
運用Excel辦公軟件,將78篇文獻資料按“文獻數量”“第1作者分布特征”“文獻研究主題”“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進行分類,并逐篇分析。其中文獻研究主題一般可以分為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其他研究,而藥物經濟學常用的評價方法為成本-效果分析法、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