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06:30: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影像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影像學

影像組學在宮頸癌影像學評估的應用

【摘要】影像組學是一項從大量的醫學影像數據中提取圖像定量特征,經過量化分析處理后進行疾病的診斷和預測的新興技術,在宮頸癌的影像組學是一項從大量的醫學影像數據中提取圖像定量特征,經過量化分析處理后進行疾病的診斷和預測的新興技術,在宮頸癌的分期、治療、預后判斷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傳統影像學融合有助于提高臨床醫生對宮頸癌的診斷和預測復發及轉移能力,從而合理制定治療計劃以減少腫瘤復發轉移風險。本文將對國內外影像組學應用于宮頸癌影像學評估中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關鍵詞】影像組學;宮頸癌;綜述

隨著醫學影像大數據與臨床輔助診斷技術的快速發展,影像組學技術通過從患者的醫學影像資料中提取出大量影像學特征來量化疾病相關指標,經過分析可以幫助解決因腫瘤異質性而難以定量評估的一些臨床問題,因而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以下將介紹影像組學技術,闡述影像組學的基本概念、處理流程及其在宮頸癌影像學評估中的應用前景、未來的發展方向及挑戰。醫學影像技術的起始最早可追溯到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線[1],而影像組學這一概念最早于2010年提出,其影像學特征信息具有潛在的腫瘤診斷、預后與預測價值。目前,影像組學在腫瘤的篩查、診斷、分期、放療靶器官勾畫等方面已經有相對成熟的應用[2],特別是在肺癌、乳腺癌篩查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4]。

1宮頸癌的診療及影像表現

宮頸癌在我國的惡性腫瘤的女性患者中發病率較高且有明顯上升趨勢[5],在婦科惡性腫瘤的發病率中亦是最高,是危害我國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MR影像是目前正在不斷普及的宮頸癌影像學診療手段,具有更好的軟組織分辨率,可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對宮頸癌的診斷和分級分期顯著優于其他影像檢查。在MR圖像中,宮頸癌的影像學表現為宮頸形態不規則,密度不均勻。增強掃描時,宮頸癌表現為早期早于宮頸肌層迅速強化,強化曲線呈快進慢出、持續強化。T2WI序列的宮頸間質環中斷是判斷宮頸肌層及宮旁受侵的指征,結合帶的完整性是判斷宮頸腫瘤是否浸潤肌層的重要標志。研究認為,宮頸癌在T2WI圖像上呈稍高信號或高信號,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更易取得其組學特征,在影像組學應用中有較高的價值[6]。融合組學算法,能夠研究宮頸癌腫瘤內部特征及腫瘤異質性,有助于探索腫瘤和圖像間更深層次的聯系。

2影像組學的工作流程

查看全文

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的關系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醫學影像技術在醫學影像診斷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影像學診斷水平。方法:以我院醫療機構以及醫療設備為基準,從個人臨床實踐經驗處罰,從醫療體制改革下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的應用入手,分析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之間的關系。結果:醫學影像技術是醫學影像診斷的技術支持,兩組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醫學影像診斷的需求推動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技術是醫學影像診斷改革的推動力,兩者是相互辯證統一的整體。結論:醫學影像的診斷需要強化醫學影像技術的額支持,通過臨床診斷需求以醫學影像診斷技術為主,提高醫學影像診斷正確率以及診斷水平,提高醫院診斷水平以及醫療服務質量。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診斷;關系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用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醫學影像技術的創新發展進程逐步推進,醫學影像技術開始引入計算機技術,實現計算機X線影像技術,超聲、SPECT、ECT、PET、MRI等等,這些技術的引入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醫療質量的發展,雖然不同技術的成像原理以及檢查手段各有千秋,實際適用范圍存在一定差距,但影響技術對影響診斷的影響性越打越大,從傳統單一的形態轉變到如今多樣化的代謝改變,功能與形態的多元化發展,滿足綜合性診斷的需求,尤其是體層攝影技術(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在醫學影像診斷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1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專業特性

現階段我國醫療機構的醫學影像技術人員處于飽和狀態,但在影像診斷人員十分稀少,一方面由于醫學院中影像診斷人才較少,由于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對于影像急速以及診斷的培養目標發生改變,多數院校注重于影像技術的掌握,對于影像診斷的培養實踐性不足,因此比較符合醫療結構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的需求,導致影像診斷人員出現斷層現象。熟悉醫學影像技術以及醫學影響診斷的專業人才處于缺失狀態,能夠在臨床中具備生物醫學工程能力的專業人才是醫療體制改革的社會急需人才。因此在醫療改革背景下,醫學院校應該強化對影響診斷以及影像技術人才的綜合性培養,從培養目標到課程體系實現改革與發展,針對各級醫療機構的需求實現人才與醫療設備的共同發展,從影像診斷與影像技術的關聯性入手,實現綜合性課程的設定,通過醫院實踐以及案例分析等等,提高醫學診斷技術人才的培養,是提高醫學影像診斷以及醫學影像技術發展的根本,也是聯系兩者和諧共進的必要條件。專業獨立性是醫學影像診斷技術的人才培養特點,由于涉及到多個學科內容,因此人才培養中,既需要從電子學,臨床醫學以及基礎醫學理論知識入手,提高對醫學影響診斷技術以及臨床影像診斷知識的了解,從X線影像技術,超聲、SPECT、ECT、PET、MRI等設備以及技術掌握入手,強化基礎理論與操作技巧的提升,實現醫學影像學的各個分支理論知識與發展方向,從而促進影像診斷技術人才的培養,提高其對疾病診斷以及醫療設備使用的準確性,提高臨床診斷正確率以及提高患者治療的針對性。這是目前論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的綜合型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高校需要進一步提高對醫學影像人才的培養。

2醫學影像技術與醫學影像診斷的專業互補性

查看全文

醫學影像技術在影像診斷的帶教體會

我院是一間縣級市綜合醫院,影像科不是規培基地,所以我院只接收中專、大專的實習生。由于現在的大專及以下的學生都是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他們以后都是從事影像技術工作,跟醫學影像學的本科生不同,他們實習的時候,大部分實習時間都分配在設備的操作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時間是用于學習閱片診斷和書寫報告。雖然時間較少,但學習影像診斷對于他們也很重要,只有掌握一定的診斷知識才能拍出合格的片子,同時影像診斷學也是他們出科必須要經歷的一環,考試不合格肯定影響畢業。所以在臨床教學中,對影像技術學生學習影像診斷知識得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較少的時間內讓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筆者總結了近幾年我科對影像技術專業學生進行影像診斷教學的帶教經驗,現將體會分享如下。

1什么是醫學影像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主要是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斷層解剖學、醫學影像技術與設備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醫學影像設備的操作以及相關設備的維護管理等。常見的醫學影像技術設備有:CT、B超、X線片、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心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聲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的是面向21世紀,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級醫療第一線從事醫學成像技術及影像設備維修等方面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

2醫學影像技術實習生在學習影像診斷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習積極性欠缺:醫學影像技術實習生學習的重點是設備的操作上,他們心態也往往有些微妙,總想著自己不是影像診斷方面的,學習起來積極性會比影像診斷的實習生差點。并且剛經過枯燥的在校學習階段,不少實習生進入醫學放射臨床后沒有具體任務的限制,在思想上會有一個放松期,從而降低了學習興趣[1],這也使得學生對影像學診斷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下降。2.2影像診斷學基礎不足:由于醫學影像技術實習生在學校理論學習的側重點在影像技術,所以影像診斷學的基礎會有些不足,這反過來會增加他們對影像診斷學習的畏難情緒。對于剛接觸醫學影像診斷實習的學生只能在實習過程中由帶教被動地傳授知識,對于影像診斷的病因、病理、影像學表現方面知識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在實習期間,影像技術學生普遍認為這些專業知識過于抽象、晦澀[2]?;A不足反過來會影響他們學習影像診斷的積極性。2.3帶教方法不當:我們帶教老師對影像技術實習生的教學方法不當,教學結果也會往往不佳,很多時候學生接受了一大堆知識,常常消化不了,帶教老師沒有很好地評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致使他們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傳統帶教模式以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也不利于培養實習生閱片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已不能滿足影像技術專業教學的需求[3]。另外,有些帶教老師對學生放任自由,采取的是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點教為輔的方式,致使學生無的放矢,不知道如何學習,這對學生的影像診斷實習是不利的。

3醫學影像技術實習生在學習影像診斷的策略

查看全文

影像科醫學影像設備保養及質量控制

【摘要】影像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其醫學影像設備對患者疾病的確診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影像科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對設備進行維護和檢修,保證其作用的持續性發揮。就目前的分析來看,影像科醫學影像設備的保養和質量控制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導致了設備運行質量的下降,設備的使用價值受到了明顯的影響,所以在實踐中需要做好相關問題的解決。文章就影像科醫學影像設備的保養以及質量控制做分析討論,旨在為實踐提供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影像科;醫學影像設備;保養;質量控制

醫院的整體工作水平提升需要各個科室的配合,所以對各個科室的工作質量進行提升與改進非常必要。作為醫院的重要科室,影像科的地位不容小覷,管理和利用醫學影像設備對患者的疾病確診和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科室工程技術人員需要高度重視設備的保養和質量控制。就目前的分析來看,影像科醫學影像設備的保養和管理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導致設備使用效率下降,這不僅對醫院的效益水平有相當的影響,對醫院的服務水平提升也不利,所以積極的討論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影像科醫學影像設備保養和質量控制的意義

影像科醫學影像設備保養和質量控制具有兩方面的意義:首先是就醫院而言,目前的醫院實踐活動需要控制成本,而醫學影像設備是精密性貴重儀器,一旦保養不善,設備會提前結束壽命,醫院需要再次花重金購進設備,這于醫院而言,成本明顯偏大,不利于醫院經濟效益實現[1]。而強調全面性的保養可以有效的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從而使設備添置所消耗的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是對于患者而言,設備保養不及時會造成設備運行異常,從而引發誤診等情況,對于患者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傊瑥娬{影像科醫學影像設備的保養現實意義巨大。

2影像科醫學影像設備保養和質量控制問題

查看全文

衛校醫學影像學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發展,中等衛生職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教育部關于《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確立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進行辦學模式和辦學機制的改革和創新[1]。由于大學擴招,使職業教育的生源減少,入學學生的綜合素質降低,增加了職業教育的難度,但用人單位對就業人員的要求卻逐年增高。如何培養能適應社會發展合格的職業技術人員是各職業學校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一、醫學影像學的發展特點

醫學影像學是通過各種成像技術,反映人體解剖、病理與生理的一門醫學橋梁科學,與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均有密切聯系。目前已從傳統的X線診斷學,擴展為包括X線、CT、MRI及超聲等多種影像診斷治療手段的綜合性學科[2]。近年來,醫學影像學已從解剖成像發展到功能成像及分子成像,其快速發展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可使醫學生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自如地選擇各種影像技術和方法,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二、職業學校教學的難點

醫學影像學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雖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衛生職業學校教學中卻有較大難度。由于涉及的影像技術種類繁多,且不同的影像技術具有不同的成像原理和應用范圍,但職業學校開設的課時普遍較少,對教師而言,如何進行合理的課程設置是一大難題;對衛生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自身薄弱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要理解和掌握這門橋梁學科具有較大的難度。同時,由于大部分學生畢業后是進入鄉鎮級衛生單位或是做鄉村醫生,因此對醫學影像學的重視不夠,興趣不足,增加了教學難度。另外,衛生職業學校在醫學影像學師資方面存在不足,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能掌握影像學各門技術及其進展的教師較少。這些都是制約衛生職業學校醫學影像學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

三、職業學校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

查看全文

轉化醫學影像學的應用

1轉化醫學的內涵及發展趨勢

轉化醫學(translationmedicine)是近年國內外醫學領域流行的一個新概念,2003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正式提出“轉化醫學”概念。它以人的健康為本、以重大疾病為研究出發點、以促進科學發現轉化成醫療實踐為宗旨。其主要目的是打破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領域固有的隔閡,搭建兩者間的橋梁,使日新月異的基礎醫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改善人類健康的防治措施[3]。因此,轉化醫學本質上是一個雙向開放、往返循環、持續向上的研究過程[4,5]。轉化醫學理念已逐漸成為世界醫學研究領域的共識,其應用有利于推進臨床醫學更好、更快速地發展。

2腫瘤影像醫學教學的現狀

腫瘤影像學是醫學專業中較為特殊的一門學科,其教學主要包括腫瘤醫學影像診斷和腫瘤醫學影像技術兩方面。腫瘤醫學影像診斷的教學模式比較成熟,主要注重臨床常見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但腫瘤醫學影像技術教學則較為欠缺,尤其是對腫瘤影像新技術的研發、功能拓展、臨床醫學與工程技術結合及運用等方面的授教還較為薄弱。目前腫瘤影像醫學教學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①傳統的腫瘤影像醫學教學授課的模式過于單一,跨學科聯系較少,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②現行課程安排中有關學習方法、獲取知識手段的課程較少,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③缺乏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方法,單純從理論和閱片等教學手段難以讓學生對腫瘤影像表現與臨床特征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地理解。④教學內容陳舊。該學科知識更新快,教材、教案等教學內容和方法不足以滿足臨床工作的需求[6]。⑤學生技術研究能力的培養與臨床實際應用能力脫節。腫瘤影像醫學教育要求培養既會診斷又會技術研究,既有轉化理念和能力又有腫瘤影像學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經驗的綜合型人才。因此,開展轉化醫學教育尤為必要,它是當前培養綜合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提倡“從實驗桌到病床旁”的轉化醫學教學理念在腫瘤影像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轉化醫學教育理念在腫瘤影像醫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3.1促進腫瘤影像醫學教學多學科的合作

查看全文

醫學影像科室護理管理探討

醫學影像科室作為診斷患者病情的重要科室,加強對醫學影像科室的護理管理,確保提高科室護理人員水平具有必要性[1]。傳統醫院比較重視醫學影像科室的診斷價值,而忽略了該科室的護理服務質量,導致護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甚至可能引發醫患糾紛,因此需要加強對醫學影像科室護理管理水平的改善[2]。本次研究對醫學影像科室加強護理管理的有效措施及效果進行了探討,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本院醫學影像科室接收的128例患者作為觀察組研究對象,選擇2015年接收的12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兩組分別接受DR、增強CT、MRI等檢查。對照組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63例,年齡在22~78歲,平均年齡為(48.93±5.61)歲;觀察組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60例,年齡在22~79歲,平均年齡為(48.62±5.16)歲。兩組患者均具有主觀判斷能力,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管理方法

2015年醫學影像科室護理人員主要對患者進行檢查護理配合,即做好檢查前基本教育,介紹檢查的作用及目的等,并告知患者相應的注意事項。2016年醫學影像科室護理人員均接受人性化護理管理培訓工作,學習先進的護理理念和方法,接受護士長及醫生的監督,并盡量滿足和配合患者的合理需求等。首先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做好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并專業解答患者的疑慮,消除顧慮,同時依據檢查控制患者的飲食,如介入檢查需要患者患者禁食。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做好患者狀態的評估,觀察患者的呼吸狀態和心跳狀態等,若患者出現不愿配合和其他不良狀態,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做好心理疏導。

查看全文

卵巢癌影像學診斷誤診原因分析

卵巢癌是一種惡性卵巢腫瘤,癌癥早期缺乏特異性的臨床癥狀,很難被發現,早期診斷困難,多數患者在就診時已發展為卵巢癌晚期,目前臨床上對卵巢癌癥晚期的治療方法尚不成熟,造成卵巢癌雖發病率低于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但死亡率卻超出兩者一大截,成為死亡率最高的婦科癌癥,威脅女性身體健康[1-2]。根據卵巢癌的組織學類型可將其分為四類:來源于卵巢生發上皮的腫瘤、來源于卵巢生殖細胞的腫瘤、來源于卵巢特異性性索間質的腫瘤和來源于其它器官的惡性腫瘤,多數患者為卵巢原發性癌癥,只有5%~10%的患者腫瘤來源于消化道和其它婦科器官[3-4]。

1病例來源及特征

2016—2021年間醫院采用影像學方法確診的30例卵巢癌患者,后期經其它方法診斷及病情觀察,發現誤診患者4例?;颊咂骄挲g為45.97±4.91歲,平均體質量指數為21.9±1.3。根據組織學特點,將患者分為以下四類:腫瘤來源于卵巢生發上皮的患者25例,腫瘤來源于卵巢生殖細胞的患者2例,腫瘤來源于卵巢特異性性索間質的患者2例,腫瘤原發于其它器官的患者1例。其中誤診患者4例,1例來源于卵巢生殖細胞,3例來源于卵巢生發上皮。

2影像學檢驗方法

對就診的30例患者實施影像學檢驗,在進行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的前一天晚上8點后停止進食行為,檢查前1~1.5小時內口服1000~1500ml3%的泛影葡胺溶液,隨后仰臥于檢查床上,使用CT機對患者自膈頂部開始至恥骨聯合下緣進行腹盆腔聯合掃描,自髂嵴開始至恥骨聯合下緣進行盆腔掃描。

3誤診原因

查看全文

危急重癥患者影像學護理管理研究

【摘要】危急重癥患者開展影像學檢測過程中,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問題,容易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影像護理質量提高。為了解決護理關系緊張問題,可以對患者使用全周期護理管理下的人文化關懷護理方法,該種該方法能夠提高護理滿意度,實現護患關系和諧共處。

【關鍵詞】周期護理管理;危急重癥患;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護理方法使用在影像學科室的護理中,該種方法要求護理人員有較高的護理專業素質,因此,使用人文關懷護理方法能夠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質。同時使用人文關懷護理方法,還可以保證護理安全,使危急重癥患者順利完成檢查,以此來保證患者的診療效果。

1影像學檢測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

1.1人文關懷因素。影像學科開展危急重癥患者檢測工作時,需要檢測的內容多,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由于對環境不了解,或者是對檢查的設備不了解,該種情況下患者會擔心檢查效果,引起患者心理緊張,有些患者還會因為心理緊張出現焦慮癥狀,護理人員在檢查護理時稍有不慎,會引起患者不滿,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并且在影像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如果護理責任心不強,在護理時沒有用心對患者服務,該種情況下患者也會對護理人員不滿意,產生護理矛盾[1]。1.2護理人員專業素質護理風險。在影像科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從實踐中分析,護理人員因為專業素質差導致的護理不良事件中,其主要因素是護理人員溝通能力差引起。影像學科開展危急重癥患者影像檢測時,需要護理人員使用溝通方法幫助患者解決問題,指導患者采用合理的體位開展檢查,提高檢測質量。但是在影像科的有些護理人員,自身交流能力差,無法實現和患者有效交流,因為交流不暢問題,導致和患者關系緊張,容易引起護理不良事件,威脅護理安全[2]。1.3檢測安全及護理。影像科開展檢查過程中,有些設備和使用藥劑可能會對危急重癥患者身體造成傷害。患者在開展影像學檢測以前,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減少患者因為使用影像學檢測造成的身體傷害。但是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由于影像科每天需要服務患者眾多,護理人員在對患者服務時,由于疏忽因素導致患者檢測遭受到身體傷害,引起患者不滿,導致醫患糾紛發生。

2危急重癥患者影像學護理管理中體現的人文關懷

查看全文

兒科影像學繼續教育研究

1學好兒科學相關知識,是做好兒科影像臨床工作的基礎

成像是工具和手段,歸根到底是用來“看病”,因此必須了解“病”。在醫學上,小兒與成人有許多不同之處,年齡越小,差別就越大,絕不僅僅是縮小版的成人。兒科學的研究對象從胎兒到新生兒、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及青春期青少年,這段時期的特點是全身組織和器官逐步成長,體格、心理和精神行為均在不斷發育的過程,遺傳性先天性疾患最為多見,感染性和其它后天性病癥容易發生,環境因素對機體的影響也非常明顯,這個階段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遠遠超過成人時期。正是由于小兒解剖、生理及病理等方面有特點,疾病譜與成人不同,而且病死率高,所以加強及鞏固兒科學相關知識非常重要。只有熟知了相關的知識、理論,才可能得出正確的影像診斷,才可能及時幫助解決臨床問題。學好兒科學相關知識,能幫助影像醫生形成正確的兒科影像診斷思路。系統地學習兒科學相關知識,可以讓我們對兒科生理病理特點、兒科疾病的種類及特點有一個總的了解,結合具體臨床工作,逐步形成兒科影像思維方式。這對于非兒科系畢業的醫學生、綜合醫院的進修醫生可能更為重要。比如:在成人,上縱隔增寬首先要想到腫瘤;而在兒童,要想到可能是胸腺。兒童在5歲以前,胸腺都可能比較大,在胸片上顯得很突出,20歲以后則不應再表現突出了。再如:兒童惡性腫瘤潛伏期短,生長迅速,侵襲性強,罕見與環境中的致癌因素有關;以白血病最多見,其次是腦腫瘤、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軟組織肉瘤及胚胎性癌等。而成人惡性腫瘤多與環境致癌因素有關,多見上皮性腫瘤,如胃腸道癌、肺癌、膀胱癌等。學好兒科學相關知識,臨床工作中不易漏診誤診。兒科臨床工作中,常常遇到許多先天發育異常、發育畸形,小兒全身各個系統器官均可發生,而且在一個患兒、甚至一個系統器官常常會合并存在多種和或多處畸形,其中許多是必須進行手術矯正或切除的;熟悉相關兒科學及胚胎學理論知識,則不易漏診誤診。比如,小兒食管閉鎖與氣管食管瘺可同時存在,也可分別發生,形態變化也多樣;而食管閉鎖與氣管食管瘺本身又常伴有多種器官、不同程度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大約接近一半的比例。常見的多發異常為VACTERL(V代表骨性脊柱異常,A為胃腸道閉鎖,C為先天性心臟??;TE為其他的氣管食管異常,R為腎臟及遠端泌尿道異常,L為肢體異常)聯合體。此外,還可伴有唇裂、腭裂、后鼻孔閉鎖和狹窄等等。治療和預后與伴發的異常、以及異常的部位及程度密切相關。再如,胚腎最初位于盆腔內,隨著腹部的生長,腎臟逐漸上升,并旋轉了90度。到妊娠的第9周,其觸到腎上腺,到達了最終的位置腎窩。在胚腎自盆腔上升和旋轉過程中的發育障礙就可形成異位腎和腎軸旋轉不良。知道這些,就很好理解為什么會有盆腔異位腎;在影像檢查時,若一側腎窩空虛,則應繼續向下尋找看看是否有異位腎。不過,胚腎上升過了進入胸腔這種少見的情況也會有。不同疾病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態、功能及代謝改變時可以表現出相同或相似的影像學改變,即異病同影:而同種疾病在不同時期或不同狀態下可以出現不同的影像學表現,即同病異影;這時除了考慮綜合應用多種影像檢查技術外,密切結合相關臨床資料尤為重要,因此必須有一定的相關臨床認識。學好兒科學相關知識,有助于做好治療前后的影像評估工作。比如,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切除囊腫作膽總管近端(或肝管)空腸Roux-Y式術或間置空腸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是普遍采用的術式,可以達到去除病灶和使胰膽液分流的目的,了解了這些術式,就會明白術前后影像評估的要點,才能看明白術后的影像改變。

2學好兒科學相關知識,是開展兒科影像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礎

醫院的核心工作是治病救人,醫療服務行業的主旨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滿意的醫療服務和健康保障,這是醫學科研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臨床工作中遇到或發現的問題,往往是人類醫學科學發現和進步的起點。縱觀現代醫學的歷史,就是一部臨床與科研緊密結合、互相推動的發展史。無論是臨床型研究,還是基礎研究,皆非憑空而來,都是來自于臨床實踐、臨床需要,而前者與臨床實際關系更為緊密。臨床科學研究應該緊緊圍繞臨床工作,以解決臨床疾病的診療為目的,發展新技術新方法、提高認識,因此好的科研工作會促進臨床工作的進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作為兒科影像醫生,開展科研工作僅僅懂得影像技術、影像學表現顯然是不夠的,要懂得兒科臨床疾病,要有豐富的兒科學相關知識,這是我們科研工作的基礎與源泉。另一方面,在開展科研工作時,要努力學習兒科學相關知識、積極與臨床科室溝通、協作,多學科共同研究同一兒科課題,往往事半功倍,而結果可能會更深入、更科學,更能為臨床提供依據。

3學好兒科學相關知識,是做好兒科影像教學工作的重要條件

兒科影像教學工作離不開影像學,自然也離不開兒科學,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兒科學知識水平。沒有扎實的兒科學相關知識,不懂兒科疾病譜,沒有兒科影像診斷思維的教師,必然做不好兒科影像教學工作。兒科影像教學工作的主要對象包括醫學影像系學生、兒科系學生、放射科住院醫師及進修醫師。教師決不可“就影論影”,忽視了疾病本身的規律,并將這種片面的學習思維方式傳給學生,尤其是缺乏兒科學培訓的學生。相對來說,兒科影像學一向不被大家所重視。但由于小兒的發育不成熟、不同年齡疾病的特殊性,我們不能簡單套用成人影像標準進行診斷;小兒不同年齡、不同疾病的檢查方法及檢查技術、對比劑種類及劑量可能都會有所不同;許多影像診治手段風險很大,須熟知適應證、禁忌證及并發癥的急救措施。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員,都應該重視兒科學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對兒科疾病的認識。兒科醫學工作的目的是盡可能使兒童獲得最佳生活質量及健康。只有健康的兒童,才有健康的未來、健康的世界。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兒科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重視兒科影像學的提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