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權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02:24: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引水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引水權收回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揭示了民國時期收回主權運動史上極少為人所知的一幕。引水權為國家主權的一部分,但在晚清時期喪失于外國勢力之手。民國時期,隨著民族運動的發展,國人的引水權觀念覺醒,政府謀劃、行動于上,民眾呼吁、支持于下,雖然歷經挫折,但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努力,引水權最終基本收回,引水業基本實現民族化。
關鍵詞:引水;引水權;近代中國
收回主權、重振國家,是20世紀上半期中國歷史的重要內容。對于其中主權意識的成長、收回關稅自主權、廢除治外法權等問題,研究者已多有論述。然而,本文論及的卻是一個向來為學者們忽略的問題,即引水權的收回。因為引水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這個問題在當時即不像關稅自主權、領事裁判權那樣成為政府和公眾矚目的焦點,此后也一直未進入歷史研究者的視野,以至于這段歷史極少為人所知。
引水(引水人),舊稱領港或領江,1976年以后中國大陸稱為引航(引航員),是近代時期新興的一種職業。按照當時人的說法,“凡在指定之區域內,于某一時期中專門協助船長引領船舶出入和航行于該區域之水道,而不擔任所引船舶之任何行政或它項事務者,為引水人?!盵1]引水人的首要任務,在于為船舶提供安全、及時的引領服務。另一方面,由于港口水道的通航條件,實為一個國家的自然屏障,與國防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近代歐洲一些國家,還有日本,都要求本國公民擔任領水內的引水人,并要求進出口的外籍船舶,接受強制引水服務。這是一個主權國家引水權的體現,屬于近代以來國家主權觀念的一個要素。近代以來中國被迫加入世界性競爭,國家主權嚴重受損,引水權亦喪失于外國勢力之手。及至20世紀上半期,國人方始覺醒,政府協謀于上,民眾支持于下,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努力,引水權最終基本收回。對于這一過程,迄今史家鮮有論述。本文采擇相關史料,對此作一全面介紹,以就教于方家。
一、引水權喪失的概要
引水權的喪失,最早可上溯至1843年。這一年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其中“進出口雇用引水”一款規定如下[2]
引水權的收回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揭示了民國時期收回主權運動史上極少為人所知的一幕。引水權為國家主權的一部分,但在晚清時期喪失于外國勢力之手。民國時期,隨著民族運動的發展,國人的引水權觀念覺醒,政府謀劃、行動于上,民眾呼吁、支持于下,雖然歷經挫折,但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努力,引水權最終基本收回,引水業基本實現民族化。
關鍵詞:引水;引水權;近代中國
收回主權、重振國家,是20世紀上半期中國歷史的重要內容。對于其中主權意識的成長、收回關稅自主權、廢除治外法權等問題,研究者已多有論述。然而,本文論及的卻是一個向來為學者們忽略的問題,即引水權的收回。因為引水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這個問題在當時即不像關稅自主權、領事裁判權那樣成為政府和公眾矚目的焦點,此后也一直未進入歷史研究者的視野,以至于這段歷史極少為人所知。
引水(引水人),舊稱領港或領江,1976年以后中國大陸稱為引航(引航員),是近代時期新興的一種職業。按照當時人的說法,“凡在指定之區域內,于某一時期中專門協助船長引領船舶出入和航行于該區域之水道,而不擔任所引船舶之任何行政或它項事務者,為引水人?!盵1]引水人的首要任務,在于為船舶提供安全、及時的引領服務。另一方面,由于港口水道的通航條件,實為一個國家的自然屏障,與國防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近代歐洲一些國家,還有日本,都要求本國公民擔任領水內的引水人,并要求進出口的外籍船舶,接受強制引水服務。這是一個主權國家引水權的體現,屬于近代以來國家主權觀念的一個要素。近代以來中國被迫加入世界性競爭,國家主權嚴重受損,引水權亦喪失于外國勢力之手。及至20世紀上半期,國人方始覺醒,政府協謀于上,民眾支持于下,經過二十多年的持續努力,引水權最終基本收回。對于這一過程,迄今史家鮮有論述。本文采擇相關史料,對此作一全面介紹,以就教于方家。
一、引水權喪失的概要
引水權的喪失,最早可上溯至1843年。這一年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其中“進出口雇用引水”一款規定如下[2]
水利糾紛及其解決措施研究
1.國家力量的強力介入限定了該區域水利糾紛的規模京畿地區是清代至民國時期國家水利建設的重點區域。清代康熙朝開始,對永定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這是一次涉及全流域的水利活動,范圍較廣。雍正朝,為了解決京城的糧食供應問題,由江南籍官員與學者倡導的畿輔水利建設投入到大規模的實踐之中。在怡賢親王允祥的主持下,開展了范圍波及整個畿輔地區的種稻活動,相應地,為種植水稻,畿輔一帶也展開了規模浩大的水利建設活動,溝渠建設較為完善。從雍正朝開始,永定河在安流幾十年后,下口的淤積問題日漸突出,尾閭不暢,使得永定河再次變得“無定”起來,由此,對永定河的疏治、防洪護堤一直困擾著清政府,直到清朝滅亡,繼而成為民國時期水利建設的重要任務。從清初開始,京畿一帶的水利建設主要由國家推行,每一項重大的水利工程建設無不體現著國家意志,這從水利管理機構的設置上可以看得出來。清代,對于永定河的治理,順治元年(1644年)設總河,轄直隸、山東、河南、江南、浙江等河務;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設永定河南北岸兩分司;雍正四年(1726年),改設永定河道;雍正九年(1731年),添設直隸正副總河,專管直隸河務;乾隆十四年(1749年),裁正總河,直隸河務歸總督管理,對于畿輔水利營田,由怡賢親王允祥董其事,分設京東局、天津局、京南局、京西局四局,直接管理所轄區域的水利營田活動。進入民國以后,又相繼成立了順直水利委員會、華北水利委員會等,負責永定河治理、水利設施建設、水利法規的制定與實施等。從以上史實可以看出,國家力量的介入一直伴隨著該區域水利事業的發展。清代以來的農田水利建設、防洪護堤工程、溝渠建設等基本都納入國家水利建設的體系中,其基本的水利格局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地方政府、民間的水利活動須服從于國家水利建設的格局。國家力量的介入無形中起到了一種“制衡”作用,使地方、民間水利活動無條件地服從于國家建設,這也使得該地區水利糾紛雖然頻繁發生,但是大規模水利爭端并不多見。2.水利糾紛類型多樣京畿地區,就其地形而言,既有平原又有山地;就其行政區劃而言,既有較大的城市,又有廣大的鄉村;就其社會發展水平而言,亦是參差不齊。如此復雜多樣的地域特點也使得該地區水利糾紛的類型多樣:既有大河附近的引水分水之爭,又有山地缺水區的蓄水溝渠、水井使用權之爭;既有城市供水糾紛,亦有山地鄉村村民生活用水之爭。在該區域內,平原與山地、城鎮與鄉村、傳統與現代、國家與地方等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清代至民國時期區域水利的基本面貌,也使得該地區的水利糾紛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3.圍繞水井用水的紛爭較多,反映了京畿地區生活、灌溉用水依賴水井的地區特色京畿地區雖然有較多的河流,但在某些地區,尤其是山區,居民的生活用水、農田灌溉用水主要仰仗于水井。清代至民國時期,統治者對于京畿地區的水井建設十分重視。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丙寅三月己丑,協議大學士署直隸河道總督劉義奏稱:“查每砌磚井一,需物料銀八兩,每井一,可灌地五畝?!盵10]307對水井的灌溉效益、建設成本作了詳細的考查。民國時期,據國民經濟計劃委員會調查,1930年至1935年,河北省打井96726眼,這些井都是開采淺層地下水的磚井和土井,井深2丈左右,水位1丈2尺左右,用桔槔、轆轤、水車提水,每眼井差不多能夠灌溉20畝農田。[10]307由此可見,水井建設對于京畿地區生活、生產的重要意義。而圍繞水井用水引發的水利糾紛也較多。較之于大河、溝渠引水,水井用水造成的水利糾紛規模較小,往往是共同使用同一水井灌溉的、田地相鄰的兩家之間的糾紛。4.民國時期的水利糾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以北京城區供水為例,居民、商戶的用水往往被各個水鋪所壟斷,用水戶與水鋪之間、水鋪與水鋪之間經常出現各種糾紛,其根源在于傳統的供水鋪把持著“水道”,對街道供水形成壟斷,這樣既容易造成用水戶與供水鋪之間的不公平交易,又會導致供水鋪之間為爭奪利益而引起紛爭。進入民國以后,隨著自來水的廣泛普及,以及傳統水鋪供水對居民生活、商業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越發明顯,北平市地方法院在審理外右五區張增壽、路臺桂爭奪水道一案時,趁機聯合衛生處,作出了如下判決:“查該水夫等所爭水道,即街道也,本為國有,應由住鋪各戶乃于前清時,并未經有任何官廳許可,竟私行占為自有之產,相沿至今,并有私行典押情事,商民等受其制限者時有所聞,例如甲水夫水道內住戶若偶因細故,甲水夫不給倒水,該戶既無水可食,殊屬違法已極……擬將京市水夫所占水道權一律取消,準商戶等自由雇人挑水食用,以免爭端,而便商民。”[11]J181-019-55781可見,面對商業的快速發展與傳統的用水習慣對商業發展的阻礙,當局審時度勢,取消了有礙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錮習,體現了進入民國以后的近代化特色。
水利糾紛產生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首先,水旱災害頻發是水利糾紛產生的直接原因。京畿地區“三面被太行山、燕山山脈環繞,南面敞向華北平原,東南臨近渤海灣,所以氣候受季風影響很大,春旱秋澇的特點十分明顯”[12]2。旱災導致水資源匱乏,大旱之年民眾生活用水尚難以保障,遑論農田灌溉用水。水對于京畿地區農民的重要性,從當地的許多農諺中可以反映出來,例如門頭溝地區就有“有收無收在于水”“水是莊稼糧,無水豆青黃”“近水全收,遠水豐收,無水難收”的農諺[6]189,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當地水資源的匱乏。而澇災往往造成田地內積水,由排水問題引發的水利糾紛也不在少數。其次,地形因素也是水利糾紛產生的一大原因。京畿地區地形復雜多樣,北面為燕山山脈,西面為太行山脈,東面臨海,中間為平原地帶。就山地而言,溝渠建設較為困難,有些地方,即使是挖掘水井取水也無法做到,如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邢臺縣民張有聚因爭水砍傷同村范印一案。[8]11978-003二人所在村莊地多砂石,不能掘井,村民生活用水難以保障。后公議每逢雨后村民輪流將村邊水溝內的積水引入村內公坑,以澄清食用。這樣的地形條件,加劇了該地區的水資源短缺狀況,因此即使在天降大雨的時候,村民依然試圖多占水源,水利糾紛也由此引發。再如門頭溝的《禪房村爭窯泉地碑》,記載了當地水資源的匱乏與闔村爭奪水源事件的經過,其起因便是禪房村因地處山地,水源較少,為了解決飲水問題,村民想要利用已廢棄的窯口蓄水,由此引起爭端。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地形因素也是引起水利糾紛的原因之一。此外,特殊地形對于積水的排放也造成困難。山上多巖石,排水溝渠的建設難以展開,地勢較高的田地往往利用地勢較低的田地排水,水利糾紛往往因此而產生。(二)社會因素水利設施建設不到位、水利技術落后是水利糾紛產生的社會因素。許多可資灌溉的河流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以房山為例,灌溉用水主要依賴甘河、灌河、拒馬河以及部分山泉,但有許多水源因種種條件限制未能得到利用,如羊頭泉“經年不竭,其水頗可灌田,惜未有興其利者”,馬跑泉“如加人力,下游之地可澆”,嘴把水“如能引入田中,可澆十數頃,委棄于灘中可惜”[13]。再如房淶涿灌區,“是房山、淶水、涿縣、新城、定興等縣鄉引拒馬河水灌溉農田轄區的統稱”[14],該灌區位于南、北拒馬河畔,灌溉歷史較早。明代天啟年間,該灌區曾用卵石建攔河壩,開渠引水灌田,用水戶持朝廷頒發的“龍票”作為憑證引水。清代,拒馬河設有“河董”,村里有“水利會”,負責拒馬河的分水事宜。[15]但是,受水利技術條件的限制,該灌區的灌溉規模一直難以擴大,“直至新中國建立前夕,能引拒馬河水開渠灌田的僅有12個村莊……到1949年共有水澆地6.78萬畝”[15]128。但是,傳統的引水溝渠建設與田間工程無法滿足較大范圍的灌溉需要。因此,民眾對于拒馬河水的爭奪十分激烈,當地有“金水銀水,比不了拒馬河邊溝溝水”[15]251的民諺,拒馬河水對于當地農田灌溉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民國二十年(1931年),為了擴大拒馬河灌溉面積,建設廳派專員監修,建成了分水壩、滾水壩等工程,[16]開渠引水灌田,每一條引水溝都由負責分水的“溝頭”管理,但仍難以滿足灌溉需要,因此該地區的水利糾紛一直延續不斷。(三)歷史原因傳統的用水習慣形成了種種痼疾與弊端是水利糾紛產生的歷史原因。這主要體現在北京城區供水問題上。前文已經述及,北京城區供水鋪之間往往為了爭奪“水道”,即供水經營權而引發糾紛。這樣的城區供水制度,弊端較多,既容易造成供水鋪與商戶、居民之間的矛盾,妨礙城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也容易造成供水者之間的利益糾紛,甚至引發群體性的沖突。
水利糾紛的解決措施
分水制度體現的是區域水利社會各階層、各種力量、各種權力的一種均衡,是國家干預、鄉紳主導、民眾爭取的產物。而一旦這種均衡被打破,那么水利糾紛便隨之出現。清代至民國時期京畿地區解決水利糾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立碑刻石,確立分水原則水利碑刻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國家立法的不足,具有“地方法規”的性質。水利糾紛產生后,將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立碑刻石,以垂戒后世,是水利糾紛解決的普遍方式。京畿一帶,靠立碑刻石明確分水原則與水資源使用權的案例較多。例如前文述及的房淶涿灌區水利糾紛,現在能夠見到的碑刻有三:《房淶涿三縣分水碑》《廣潤、惠南兩莊引水溝息爭碑》和《拒馬河分水碑》?!斗繙Z涿三縣分水碑》只記碑刻的損壞、轉運過程?!稄V潤、惠南兩莊引水溝息爭碑》摘錄了廣潤莊、惠南莊關于引水溝的通過權、使用權紛爭的判決原文。從碑文看并未完整地記錄整個事件發生的全過程,其大意為兩莊引水溝自馮嘉啟地內通過,由此馮氏與兩莊就通過權、引水權起了糾紛,最終經京師地方審判庭三審判決,馮氏敗訴,兩村的引水權為正當合法行為。兩莊因此“公同會議于各項字據判決書中,摘要節錄,立碑存案,非為彰馮氏之行為,以揚二莊之勝訴,而實恐代遠年深,文約等件遺失無存,并俾后人悉知是非曲直之原委,宜尚揖讓而戒競爭,宜息訟端而盟和好”,以此作為兩莊引水權合法的依據?!毒荞R河分水碑》始立于明代天啟元年(1621年),民國三十二年(1944年)由房山縣廣潤莊村郭德明復書,記當地豪強在拒馬河筑壩攔水,廣建磨坊,獨吞水利,以致田不得水,影響收成事。經有司審理,“凡近水居民俱準從河開溝灌田”,并由官府出面,在當地居民的協助下開溝引水灌田,“恐強梁復出,再蹈前輒,各村軍民共原伐石立碑,永遠遵守”。需要指出的是,因此次糾紛為灌溉用水與磨坊用水之爭,而非三縣之間的灌溉用水之爭,所以在溝渠建設完成后,碑文只有“涿州、房山縣、淶水三處均分水澤,垂利萬世”的字句,并未就分水的具體細則加以說明。而在實際的分水過程中,引水量往往由“溝頭”負責,至于三縣之間的具體引水量,則未見記載。(二)設置水利管理機構,統籌京畿地區的水利建設事宜就整個區域而言,京畿地區的水利事業,一直受到清代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一則該地區水旱災害,尤其是洪澇災害較為頻繁,危害較大,要完成該地區的防洪治水,必須國家出面主持;二則雍正年間京畿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利營田活動,亦是由國家主導。除水患、興水利,國家力量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主導力量,因此,在清代也相應地成立了較為完善的水利管理機構,將整個區域的水利事務納入國家管理的體制中,使得各項水利建設得以有序進行,這在宏觀上減少了水利糾紛產生的可能,也為解決水利糾紛提供了強有力的仲裁者。就某一灌區而言,對于灌區引水事務,亦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負責。例如房淶涿灌區,清代有“河董”,村中也設有“水利會”,負責引水灌溉事宜。進入民國后,仍然沿襲清代制度?!氨本荞R河的南北兩支的河董,多年來,分別由西疃村的張星樓、藍營屬村馮家鋪的馮遠謨擔任。各受益村的水利會,由水利委員若干人組成?!盵15]177此類水利管理機構的設置,對于合理分水,保障溝渠引水、農田灌溉秩序,解決因分水問題引發的水利糾紛,具有重要的作用。(三)完善水利設施建設,加強蓄水、引水能力京畿地區旱澇災害頻發,完善的水利設施建設是必不可少的。水利糾紛多發的地區,多是受地形因素、水利技術因素、水利管理因素制約,導致引水溝渠建設無法展開或完善的地區,因此水利設施建設是歷代言京畿水利者重點關注的內容。就整個區域來看,一方面,在官府的協助下,對大河灌區進行大規模的溝渠建設,以擴大農田灌溉面積和引水量,如拒馬河的房淶涿灌區、永定河金門閘引水灌田工程、大興縣永定河灌區建設等;另一方面,在無法利用河流灌溉的地區,靠民間力量,開挖蓄水溝或水井,以解決當地的生活、灌溉用水。從效果上看,完善的水利設施建設對于水利糾紛的解決起到了重要作用。(四)對于不合理用水制度、用水習慣進行革除,以適用新形勢下的水利需求前文提到的北京城區“水道”糾紛便是此類,其解決措施涉及整個供水行業。此外,一些傳統的、不合理的用水習慣,并不能適應當地的用水需求,也會被“忽略”。民國時期由北京地方法院民事庭審理的宛平區北辛安村村民李鳳鳴、李源爭奪水井權一案[11]J065-020-05187,便屬此類。原告人李鳳鳴與被告人李源為同族,李鳳鳴家地畝原為清福順堂旗產地,地內有水井一眼,是周圍農戶灌溉田地的主要水源。該井為其祖先李天祿開鑿,以便李姓用水。到光緒八年(1882年)十二月,李家分割財產,該水井除外,分單上寫明“官用”字樣。民國十五年(1926年),官方拍賣該地,由李鳳鳴購得。若依慣例,“土木相連”,地內之水井自然應該歸原告所有。但是,因為既有老分單證明該井開鑿之初原系公用,又因官方拍賣福順堂旗地之時,該水井并不在內,所以地方法院認為“若謂土木相連,即當然取得所有權,何以在原告未經留置地畝以前,不依土木相連之慣例,承認歸該福順堂所有,而于留置之后,即主張為己所有”?[11]J065-020-05187因此判決該水井不應按照“土木相連”的慣例,歸李鳳鳴所有,駁回了他的訴訟請求。清代至民國時期京畿地區的水利糾紛,與該地區特殊的自然與社會因素密切相關,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為消弭糾紛而建立的解決機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完善的,其中不少經驗教訓,對于今天該地區的水利建設,仍有借鑒意義。
本文作者:宋開金工作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國外水資源開發管理論文
1加州的地理、歷史及水利工程概況
1.1地理概況
加利福尼亞州(簡稱加州)地處美國西海岸,南北方向呈狹長型地帶.作為美國經濟規模和人口均最大的州,加州現有3300萬人,主要集中在南加州海岸平原和中部圣佛朗西斯科灣地區.
加州西部海岸是較低的山部地區,東部是南北方向綿延643.6km(400英里)的西拉內華達高大山脈,它屏障了太平洋水汽東送的通道。夾于西部海岸山脈和東部西拉內華達山脈間的中央峽谷,長約724.05km(450英里),其久負盛名的農業也主要集中在這一峽谷內.兩條主要河流薩克拉門托河與圣喬昆河分別從北部和南部匯流到圣佛朗西斯科灣.
總體來講,加州是一個半干旱地區,降水時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在11月初至來年4月末.其西北部地區水量較多,全州有1/3的徑流是來自這一人煙稀少的地區,而這一水源地必須修建水利工程其豐富的水資源才能被中部和南部利用,否則水將流入大海.
1.2歷史發展及產業結構
局長在水庫引水專題會講話
同志們:
河水庫引水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率先發展八大工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繼去年10月29日舉行河水庫引水工程奠基儀式之后,在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項目初設方案已得到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引水工程招標工作結束,施工合同已經簽訂,引水工程建設即將全面展開。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大會,主要目的是動員各級各部門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全力配合,切實做好河水庫引水工程征地拆遷等環境保障工作,加快工程進度,使這一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早日建成投用。剛才,河引水工程建設處倪智存同志介紹了工程基本情況,市水利局常崇信局長也宣讀了市政府辦關于河水庫征地拆遷的補償標準,也和各項目相關縣區簽訂了環境保障工作目標責任書。至此,項目相關的前期工作已全部到位,項目即將全面開工建設。下面,我就做好河水庫引水工程建設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河水庫引水工程建設的重大意義
今年7月5日至6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了西部大開發“四個必須堅持”的重要經驗和啟示,其中的一條經驗和啟示就是“必須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對于我們來說,河水庫引水工程就是一項造福市民、惠及百姓、影響長遠的民生工程。河水庫引水工程的實施,將使我市的基礎設施得到有力提升,從戰略上構筑起我市穩定良好的水源支撐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實施河水庫引水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著眼長遠,堅持以人為本,作出的一項戰略性決策,是促進全市水資源整體優化配置的重要舉措,也是構建和諧社會、造福子孫的德政工程,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一是將大大提高我市居民用水的品質和用水安全。河水庫水的水質明顯優于渭河沿線地下水和千河水的水質,工程實施后,有利于保障廣大市民的健康。同時,自來水的處理成本較低,用水保障性強,彌補了季節性供水的不足。二是保障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河水庫引水工程的實施,將從根本上減少我市由于城市季節性供水不足造成的經濟損失,為爭取工業大項目、招商引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三是增添了我市備用水源,將從根本上構筑我市公共衛生的安全體系,使我市水資源的調配與儲備更加趨于合理,更加安全,將會有力地推動全市社會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河水庫引水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按照引水工程建設的總體要求,切實抓好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促進河水庫引水工程建設順利實施。
水渠海淀段水環境現狀治理措施
摘要:隨著北京市的人口數量持續遞增,北京作為水資源嚴重緊缺的特大型城市,水資源安全問題、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隨著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云水庫調蓄工程的正式運行,京密引水渠、團城湖在南水北調工程中承擔著正向、反向輸供水的重要任務,也成為全市生命保障線,為實現首都水資源“喝補存”戰略部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京密引水渠水生態環境治理近年來受到社會關注度逐年提高,如何確保京密引水渠水環境安全,讓市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水務部門創新求變,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水環境的保護與治理,致力于守護好這片凈水。盡管作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一些問題無法根除,主要體現在亂倒垃圾渣土、游泳、釣魚等違法涉水行為屢禁不止,水環境治理成果仍然與社會及廣大市民的期望有所差距。文章通過對京密引水渠海淀段水環境現狀進行了充分調查、研究,分析查找存在問題及原因,結合渠道自身現狀和特點,提出一些對策,為進一步做好引渠水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支撐與保障,實現對現有水資源有效保護。
關鍵詞:京密引水渠;水環境現狀;存在問題;保護措施
在報告中,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將其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并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京密引水渠作為首都重要的水源流經地,在南水北調工程中承擔著正向、反向輸供水的重要任務。目前,水環境工作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工作,做好水環境保護工作,保障水源地安全,使我們水務工作者的光榮使命,也是廣大市民的的責任和義務[5]。
一、京密引水渠海淀段、團城湖基本情況
京密引水渠始建于1960年10月,1966年5月全線通水,始于宮莊子進水閘,流經密云、懷柔、順義、昌平、海淀五個區,全長105.059km。[1]溫泉管段從后沙澗(左岸分水閘、右岸山洪橋)至團城湖南閘段渠道,全長25.527km。團城湖位于頤和園昆明湖西側,是全市重要的飲用水供水樞紐工程,同時是南水北調北京段重要輸配水設施,屬于Ⅰ級水源保護區,水面面積29.03萬m2,相應庫容59.3萬m3。近些年,隨著南水北調來水調入密云水庫調蓄工程的正式運行,溫泉管段在南水北調工程中承擔著正向、反向輸供水的重要任務。擔負著向第三、第九、城子、田村山、長辛店和通州等6個水廠供水任務以及北長河、昆明湖生態供水的任務,其作用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如圖1所示。
二、水環境現狀
黃河水資源現狀影響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水資源引水影響河口地區對策
【論文摘要】:黃河水是河口地區的重要資源,也是勝利油田開發建設的“生命線”,同時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由于所處地域關系,又是水資源相對比較緊張的河流,它的水資源利用率是全國大河最高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黃河連續數年出現斷流,給地處黃河最下游的河口地區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引起了廣泛關注。近年來黃河水資源實行了全河統一調度,雖然有效地解決了斷流問題,但河口地區的引水仍然難以保障,對此要充分予以關注。
一、黃河水資源概況
黃河發源于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地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九?。▍^),注入渤海,干流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黃河是西北、華北地區重要水源,天然年徑流量580億立方米,其中花園口斷面559億立方米,蘭州斷面323億立方米。蘭州以上和龍門到三門峽區間所產徑流量占全河的75%。
黃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雨量相對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78毫米,由于氣候影響,年降水量在時間分配上變化很大,六至十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80%,七、八月份為降水的全盛期。黃河徑流量60%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個月。為減緩黃河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積,每年還需要200—240億立方米水量輸沙入海,這樣,黃河可利用的水量只有340—380億立方米。
黃河水資源有三大特點:
引湑濟黑工程必要性分析論文
摘要:西安市屬于資源性缺水地區,西安市區缺水尤為嚴重,需要繼續做好區外調水的準備。本文提出的引湑濟黑工程將進一步補充市區供水水源,文中對引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做了探討,并針對兩種引水方案具體分析、計算了可調水量。
關鍵詞:引湑濟黑工程跨流域調水可調水量
水資源調配是針對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地區間)與時間上(年、季間)天然分布和分配極端不均性,在空間上是從有余水或有余水潛力的地區向缺水的地區調水,時間上則包含對水資源的調蓄。進行區域水資源調配的意義就在于它是針對缺水區的供需矛盾和因缺水帶來的環境與生態問題而采取的一種重要對策。
本文中探討的引湑濟黑工程,是將秦嶺南麓漢江支流湑水河上游部分徑流量引至秦嶺北麓渭河支流黑河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本文所選方案,水源調出區水資源豐富,流域內用水量小,開發利用程度很低且與調入區同轄于西安市周至縣,調水距離短,工程量小,投資少,跨流域卻不跨行政管理區調水,可避免水權之爭,便于協調和管理,現實可行。此外,該工程可以作為陜西省水資源優化配置計劃中的引湑濟黑工程的一期工程實施。
1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1.1西安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布置設計研究
摘要:為解決水利水電項目設計流程復雜、多專業協調難度大等問題,通過引入BIM技術建立施工總布置設計的三維模型,運用Civil3D、AIM、Revit等工具實現多專業協同設計、工程量統計、碰撞沖突檢測、虛擬互動漫游等功能,最終使該項目施工總布置設計效率與質量均實現質的飛躍,創造良好工程效益。
關鍵詞:水電站工程;施工總布置;BIM建模;協同設計
當前BIM技術已引領工程設計領域的信息化變革,但在實際應用環節受制于水利水電工程規模龐大、多專業交叉等復雜特征的影響,尚未實現BIM設計的統一標準及規范流程,如何有效應用BIM技術手段輔助工程設計成為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
1研究背景
1.1項目概況
以某水電站工程為例,工程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境內,屬“一庫六級”水電開發方案中的重點規劃對象之一,水電站規劃裝機容量為202MW,占梯級總裝機容量的32%。在地形地貌方面,施工區域境內包含山地、谷地兩種地形,平均海拔超過4000m,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山、天山匯合形成“世界屋脊”。在河流水文方面,該地屬塔什庫爾干河流域,流域面積為9980km2,干流總長度298km,河道平均比降13‰;流域范圍內人口稀少,水利水保設施較少,該水電站廠房建設地點位于下坂地水利樞紐電站廠房下游約24km處,屬塔什庫爾干河中下游河段水電梯級開發中的第二級水電站,壩址以上流域面積為9705km2,多年平均流量33.4m3/s。通過綜合考慮壩址選擇、攔泄洪建筑物布置、引水系統工程布置、工程投資等情況,將不同規劃方案進行比較分析,最終確定選用無壩引水方案,利用無壓渠涵和隧洞、調壓室、進水口、壓力管道等有壓引水建筑物進行引水發電。在特征水位設計上,采用無壓引水道引水模式,壓力前池設計水位為2744.5m、設計尾水位為2367.5m。在裝機容量設計上,由于該方案無調節能力,根據電站供電范圍、動能經濟指標及電力電量平衡測算結果,確定電站裝機容量為195MW,采用3臺機方案、機組選型為HL96-LJ-210,多年平均發電量為7.155億kW·h,裝機年利用小時為3669h。施工總工期為55個月,包含12個月準備工期、42個月主體工程施工工期以及1個月完建工期。
水資源調度監控論文
1概述
加強黃河水資源統一管理、實施黃河水量統一調度,是實現黃河水資源優化配置,確保黃河不斷流,使有限的黃河水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黃河下游94座引黃涵閘能否實現科學有效地實時監測、控制與調度,是解決下游斷流、實現黃河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所在。目前,黃河水量調度監控技術手段比較落后,不能適應日益強化的黃河水資源管理和水量調度工作的需要。雖然黃河連續兩個大旱之年不斷流,但背后凝聚了多少水調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艱苦努力,“綠色頌歌”的譜寫確實來之不易。“黃河水資源管理調度監控指揮系統”,正是立足于黃河水資源統一管理調度和優化配置,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控制技術,為合理利用黃河水資源、確保黃河不斷流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2系統設計思想
遵循黃委黃河水資源統一管理、水量統一調度、總量控制、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和系統科學先進、經濟實用的原則,立足于現有黃河廣域網系統和無線接入通信網系統,實現黃河水資源調度管理的遠程監測與控制,確保黃河水調控制斷面下泄流量不低于控制指標;根據黃河可供水量指標和引黃用水單位需水量,實現黃河水資源訂單供水網絡化管理,實時調配各個控制河段之間涵閘引水流量,達到可供水量的優化配置、合理調度;同時提高涵閘監控管理自動化水平,實現流量及預付水費水量自動控制、超量引水自動報警提示與調控,以及遠程控制涵閘運行安全保護等功能。
2.1系統設計的科學性、先進性
以先進的調度系統,科學的調度手段作保證,提高水量調度的科學性、合理性、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