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11:09: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陰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陰陽辨證在中醫時間醫學中的運用
摘要:在中醫學領域中,陰陽辨證是我國傳統醫學的基礎理論,在中醫時間學中也經常會用到陰陽辨證方式。而在實際地在應用中醫來對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如果能夠正確應用陰陽辨證理論,便能夠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如何在中醫時間學中正確地應用陰陽辨證理論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陰陽辨證理論以及中醫時間學的特點進行分析,來討論陰陽辨證在中醫時間學的應用方式。
關鍵詞:陰陽辨證;中醫時間學;應用特點;實踐醫學
隨著中西醫結合理論的提出及應用,我國的中醫學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并且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認可。陰陽辨證理論是中醫學的基礎,也是中醫學的精華部分,中醫時間醫學是一門基于中醫研究的醫學,對人類疾病的防治與治療也有很好的效果。為了研究陰陽辨證理論在中醫時間醫學中的應用理念,本文針對陰陽辨證在中醫時間學中應用效果進行了深入探討與分析,并且得出了一定成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中醫時間學以及陰陽辨證理論概況
1.1中醫時間學。中醫時間學是傳統醫學中的一個概念,主要是對處于不同時間條件下的情況下,人們的生理病理以及身體狀況人們身體狀況的變化規律,可以說中醫時間學主要研究的是,正在處于變化著的時間對于人體的生理病理有著怎樣的影響,并且會引發什么樣的活動規律。
1.2陰陽辨證理論。在我國的傳統中醫學理論中,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分為陰陽兩個方面,疾病可以定為是陰陽失去平衡,那就是說陰陽可以概括所有的疾病。人體的狀態與陰陽的變化密切相關,其變化的節律與年節律和盈日節律的變化有關,所以說陰陽辨證理論在中醫時間學中也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
民族聲樂陰陽哲學思維特點
陰陽哲學思維是產生于先秦時期的一種哲學思維觀,它的本質是以陰陽兩種本原解釋萬物的生化。陰陽哲學思維是我國傳統哲學思維中的核心內涵,其獨思維特征浸潤著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我國民族聲樂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深受著陰陽哲學思維的影響。在民族聲樂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民族聲樂的聲樂理論、審美情趣、創作與表演等各方面都深深的打下了陰陽哲學思維的烙印。
一、民族聲樂中的“陰”、“陽”特質
“陰”“陽”是指由道所生化出的兩種本原之氣,“陰”“陽”分別體現了道的其中一方面的特性,“陰”象征著陰柔,“陽”代表著剛強,陰與陽互相對立而又共生,相互交融產生萬物。民族聲樂在聲樂表演主體、聲樂作品以及作典家風格等方面凸顯著強烈的陰陽哲學思維特質。首先,從民族聲樂表演主體來講,男性與女性兩種不同的表演主體就存體現著陰陽兩種截然不同的特質。男性聲樂表演主體以剛強宏大、自強不息、激昂壯烈為主要特征,代表著“陽”的一面,而女性聲樂表演主體以甜美圓潤、柔順細膩、婉轉平和為主要特征,是“陰”性的集中體現。其次,民族聲樂作品中也蘊含著強烈的陰陽哲學思維特征。民族聲樂作品類型風格雖然復雜多樣、汗牛充棟,但是在總體上卻可以大體分為“陽”性與“陰”性兩種不同的類型?!瓣枴毙蕴卣鞯穆晿纷髌房傮w的風格取向積極進取、博大健銳,與“陽”性的聲樂表演主體匹配,則更加突出整體的剛強恢弘的特性,而“陰”性特征的聲樂舒緩平和、溫潤輕盈,與細膩柔和的“陰”性表演主體配和更加相得益彰。再次,民族聲樂作品作曲家的個人魅力、個性風范等也體現著強烈的陰陽哲學特質。不同的作曲家有不同的個人魅力,或是狂放,或是內斂,或是瀟灑,或是含蓄,這些多姿多彩的人格魅力風范同樣也體現著“陰”與“陽”兩種特質的不同?!瓣枴毙蕴刭|的作曲家風格灑脫,性格昂揚向上,富于雄強之美,而“陰”性特質的作曲家風格更加含蓄,于沉靜內斂之中迸發出聲樂的張力,這兩種不同特質的作曲家猶如水與火的兩極,各具特色,他們的人格風范與其作品的風格魅力相得益彰,共同豐富了民族聲樂的多樣之美。
二、民族聲樂審美中的陰陽哲學思維特征
民族聲樂中的“陰”、“陽”特性表象出不同的審美特征,而以這種審美特征為標準,建構在其上的審美與審美觀顯然也具備著明顯的陰陽哲學思維特征。
1.“陽”性的剛強之美?!瓣枴毙缘膭倧娭荔w現著崇高、壯美等審美范疇的本質。“陽”性特質的聲樂作品、聲音表演體現出一種雄偉壯闊之美,它可以賦予聲樂欣賞者以直觀形象的剛強雄健的審美感受,使欣賞者沉浸于博大宏偉、昂揚向上的審美體驗之中,促使欣賞者摒棄消極情緒,培養自剛不息的精神品質。
英語教學與陰陽理論哲學啟示
陰陽學說是研究陰陽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律,并用以闡釋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古代哲學理論,是古人運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宇宙本原和解釋萬物運動變化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屬于中國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法范疇。陰陽的概念并不神秘,也不陌生。最初的含義是非常樸素的、原始的,并不具備哲學的含義。在生活中常常提及,在日光的向背方面,比如這間房子向陽,這棵幼苗長在背陰處諸如此類。
在古代的歷史條件下,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是晝夜寒暑四季等自然現象的交替變化,隨之形成人們動靜作息的節律以及生物界的動靜變化。生活的觀察和總結概括,奇妙的宇宙萬物便被抽象出陰陽屬性。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彼允澜绲谋驹顷庩柖鈱α⒔y一的結果,彼此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發生并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因此,它是對一切事物矛盾雙方的高度概括,代表著事物的不同屬性。作為一種對事物的分類方法,完全可以把這一完美而智慧的理論運用到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中。陰陽的平衡、互根、轉化給了我們智慧的教學啟迪。
陰陽的平衡:陰陽平衡是矛盾雙方在相互對立相互制約中的動態平衡,而非行而上的靜態平衡。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個性多樣的,各種思維的混合體。外語教師掌握著此門功課的整個系統知識,但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教師為學生提出學習的方向,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情境,提高語言操練過程的趣味性和交際性,為學生創設愉快的課堂氛圍,發揮一名引路人的作用。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依賴老師,不把成績的好壞歸咎于老師,而是從自身的學習態度、學習策略方面找原因,開動腦筋,暢所欲言,大膽發問,勇于質疑,學而思,思再學,同學之間相互借鑒,相互取長補短。這就是學生該做的。教師和學生都各自做好自己的應做內容,這樣就達到了陰陽的不偏不倚,就達到了陰陽的平衡狀態。在英語短文的學習過程中亦是如此,眾所周知,醫學英語的常用前綴后綴和詞根,既是掌握英語的難點又是提高閱讀理解水平的關節點和突破點,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詞綴和詞根,閱讀時才能夠推測詞義,從而駕輕就熟,達到舉一反三的水平。詞綴和詞根是動態變化的種類繁多的,我們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詞根詞綴,才能夠匹配一定深度的英語文章。這樣才能夠達到陰陽的平衡,如此,我們閱讀理解的提高便是水到渠成。在英語學習中,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語言技能的訓練是英語學習的兩個方面,知識的學習指掌握語音語法詞匯知識,技能的學習指掌握聽說讀寫能力,英語學習的意義是運用,因此學生學習外語應該把精力投入到技能的掌握上,知識的學習也是為運用服務的,把握好了這種平衡,才能真正學以致用。
陰陽的互根:指相對對立的兩面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系。任何一方都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和條件,不能脫離對方單獨存在。我們要打破課堂教學中一味灌輸的“填鴨式”教學。學生與教師間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甚至教師與教師在備課的互動。打破課堂中講臺上教師自言自語,講臺下學生竊竊私語的尷尬局面。教師采用啟發式和誘導的方式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和凝聚力。教學相長,通過互動教師可以及時發現自己教學實踐的閃光點和不周之處。教師的知識可以最大限度的被學生消化吸收。學生也可以發現自己英語學習的閃光點和自信心。同時有利于實現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協作學習是一種為了促進學習,由某些學生協作完成,某個給定的學習目標的學習方法。其核心是讓一群學習者“共同”去完成某個學習任務。當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參與合作方式實現任務和目標的,通過語言實踐過程促進語言能力提高,這種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教學,就會彼此得到學習的樂趣,讓教師充分體會到自己價值得到發揮的喜悅,令學生感覺到獲取知識的充實之感。師生之間的師生情和凝聚力便油然而生!陰陽的相互轉化:陰陽雙方的消長變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事物內部陰和陽的比例出現了顛倒,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正所謂“物極必反”,我們需要轉變思想觀念從而調整個人角色。外語教師認識到自己應充當一位輔導老師或者是促進者而不是扮演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學生也應該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要自己管理好自己。在教師的啟發下學會自我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監控學習進度,學生從而做到不但是在學習語言而是在使用語言,變學生由“學會知識”為”會學知識”,變學生由”要我學”為“我要學”。
通過這樣的轉變就促成了陰陽的相互轉化,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英語的情感態度方面,喜愛和厭惡在英語的學習成效中不知不覺的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厭惡會讓我們處在一種痛苦的心境中,陷入無謂的精神和肌體的消耗中不能自拔,成績飛速下滑,但此時如果學生意識到消極的后果,比較在乎自己的成績,就會注意去培養興趣,克服畏懼羞愧的不良情緒,加倍的努力,態度的正確調適就會迎頭趕上,“物極必反”淋漓盡致的被這種現象彰顯。
總之,在對待英語課堂教學的問題上,陰陽理論的哲學啟迪還有更多的源泉有待我們去挖掘。教師要明確自己是引路人,學生是行軍者,教師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充實自己的個人技能、提高自己的個人魅力,引導學生不斷尋找學習方法和策略,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勤學苦練,穩扎穩打。如果我們能夠真正把這種陰陽的哲學深刻理會并付諸實踐,發現了英語的魅力,激發出學習的激情和欲望,會使課程更科學、更有效。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當議陰陽學說對體育健身理論的啟示論文
論文關鍵詞:陰陽學說傳統養生學具體運用理論建設中和原理
論文摘要:從分析陰陽學說的具體內涵,及其在中國傳統養生學中運動鍛煉的實際運用入手,闡發陰陽學說對體育健身理論的啟示,如神與形、動與靜、性與命等陰陽對立面的對立統一、相輔相成對體育健身理論建設的啟迪,進而提出遵循陰陽中和原理應是體育健身理論建設的必由之路.
1陰陽學說概述
陰陽學說是古代人們認識與解釋宇宙一切事物的一種宇宙觀與方法論,屬于中國古代哲學的范疇.它建立在樸素唯物論的基礎上,內含辯證法思想.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產生于陰陽二氣,世界萬事萬物均是在它的作用下滋生、發展、變化.古代思想家從對自然界和人類自身的長久觀察中發現,一切事物存在著相互對立的正反兩方面,就用陰和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并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個事物內部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正如《易經》所說:“一陰一陽謂之道。
同時,古人認為,原始渾沌之氣是有形和氣兩個方面,萬物生于氣而成于形,形散而復在于氣.萬物終始生滅,循環往復,演化無窮,無不在于形和氣的變化.古人用陰和陽表述形氣之間的演化關系,闡明宇宙間萬物運動變化的最高規范便是陰陽兩極轉化的太極原理,陰陽矛盾運動成為宇宙間物質運動最基本的形式.誠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按照陰陽學說,陰和陽代表著相互關聯的事物屬性,凡屬靜的、有形的、內在的、向下的、寒冷的、晦暗的、衰退的均屬于陰;凡屬動的、無形的、外在的、向上的、溫暖的、明亮的、亢進的均屬于陽.正常情況下,陰陽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對立、互為依存、互相轉化、互相消長.當陰陽雙方動態協調平衡,則萬物有序生生化化,在人體則表現為陰平陽秘,身體健康.反之,當陰陽失衡,則表現為逆亂和災害,在人體則表現為疾病,一旦陰陽失衡無法逆轉,則陰陽離決,出現死亡.陰和陽是事物的相對屬性,因而存在著無限可分性.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為陰和陽兩類,任何一種事物內部又可分為陰陽兩個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陰和陽的任何一方,還可以再分陰陽.這種事物既相互對立而又相互聯系的現象,在自然界和人體中是無窮無盡的.陰陽的對立統一,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和相互轉化等,說明陰和陽之間的相互關系,不是孤立的、靜止不變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
剖析物理學重建的理論基礎
摘要:“物理學的基礎結構注定要坍塌,并將重建在一個新的基礎之上?!边@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學會主席、美國哲學學會副主席惠勒教授,在中國演講時所下的結論。在惠勒演講集的第一頁上,出現了中國文化源頭的太極圖,遠古的太極圖與現代物理學重建之間,有必然的聯系嗎?太極之中及其背后所隱含的智慧,能來解答這一問題嗎?
關鍵詞:太極;圖書;智慧;物理學;重建
導言:事關物理學的兩個問題
問題一:美國物理學家惠勒教授,于1981年10月,應邀到北京、合肥、上海等地講學,系列的演講集為《物理學和質樸性》一書。書中記載了惠勒教授對現代物理學下出的這樣一個結論:“物理學的基礎結構注定要坍塌,并將重建在一個新的基礎之上?!蔽锢韺W的基礎結構為什么會坍塌?這是西方物理學界眾所周知的問題,本文不做展開討論。
問題二:中國文化源頭的太極圖為什么會出現在惠勒演講集的第一頁?為什么惠勒每一次演講時都會談到,玻爾同樣崇尚太極圖,并把陰陽視為并協原理的先河?太極內涵為何,外延為何?為什么會贏得兩大物理學家的敬重?這一問題并不是物理學界眾所周知的問題。本文試圖從天文歷法、宇宙演化、中國哲學、文化基礎四大方面入手,解釋太極的內涵與外延,目的是希望為物理學重建找出堅實的理論基礎。當然,本文的重點在于太極的理論基礎,而不是物理學重建本身。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卡普拉(FritjofCapra)說:“我覺得東方的思想家對一切已經了然,如果能夠將他們的答案翻譯成我們聽得懂的語言,那么所有的問題就有解答了?!?/p>
周敦頤性別意識探究論文
摘要:用敦頤開顯宋明道學之源頭活水,世人對其研究甚多,卻鮮有就其性別思想進行研究者。本文通過對《太極圖說》和《通書》兩書的分析概括其性別思想為:陰陽交感,化生萬物;陽健陰順,陽尊陰年;陰陽理而后和。顯然,孔子以來的前儒家性別意識是周敦頤性別思想的重要思想資源,同時這些思想也對后世宋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周敦頤;《太極圖說》;《通書》;性別意識
被尊為“道學宗主”的周敦頤開顯宋明道學之活水源頭,其重要的理論貢獻在于構建儒學之形上本體,并以陰陽五行之理貫之天人,首發宋儒心性義理學之端。世人對其研究甚多,但極少有人涉及到他的性別思想。而實際上,他的兩本主要著作《太極圖說》和《通書》中蘊含著豐富的性別意識。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其兩本著作來探討其性別思想如何上承前儒,并具有自己的理論特征以及周敦頤的性別思想對后世宋儒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一、陰陽交感,化生萬物
《宋史·周敦頤傳》中言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是“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顯然,《太極圖說》探究的是宇宙的本源及萬物與人的生成過程。其宇宙生成圖式可用“太極——陰陽——五行——萬物”來表示。從中可看出他所推測的宇宙生成是由最原始的“無極而太極”開始的,“無極而太極”是混沌而無形無限的原始物質,也是萬物存有的最終根源。天地的本源是太極,而太極乃是無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根本,分化出陰陽二氣。二氣的交互作用就生出五行,五行相互配合而形成四時與天地萬物。由此可看出,在這一圖說中,上溯宇宙本源,下極天地萬物,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的整個宇宙變化過程被包含在其中。同時,在此過程中,離不開陰陽的交互感通作用,“有陰陽,則一變一合而五行具”,“‘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痹谶@里乾與坤,陰與陽是作為對等的詞而提出,孤陰,孤陽或陽與陽,陰與陰都是不能化生萬物。即從宇宙生成論的高度和意義上談陰陽因相互差異而相互需要,相互補充,即陰陽的相交相生,相生相濟。
同時在《通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周敦頤不少這方面的思想。如在《訓化第十一》中有“天以陽生萬物,以陰成萬物。生,仁;成,義也。”《家人睽復無妄第三十二》中引用《易經》中的“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
厥陰病的病證分析論文
肝屬風木,內寄相火,主升主動,起病多表現為肝胃氣逆的上熱證,同時肝邪乘脾,又易伴見脾陽虛弱的下寒證。另肝主疏泄,主藏血,體陰用陽,其疏泄之功主要體現在對氣機運轉、脾胃運化、情志調節以及通利三焦等方面。若厥陰肝疏泄功能失常,勢必影響脾胃,因而又多見下利、嘔噦諸癥,如肝邪犯脾胃之上熱下寒證、肝熱下注之熱痢證、肝寒犯胃之嘔噦證等。另有些雖不屬厥陰肝病,但卻是因厥陰肝病主證連累而致的病證,條文也有論述。厥陰病篇中論述上熱下寒證的有326條、338條、357條及359條,給出了烏梅丸、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及麻黃升麻湯方等3首方劑。有些學者認為此3方都是厥陰病上熱下寒證的主方,筆者認為厥陰病本證之上熱下寒證只有326、338兩條,主論肝木乘土之胃熱脾寒證,治以緩肝清胃溫脾之烏梅丸。359條“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病機為胃熱兼脾虛寒,357條“麻黃升麻湯證”病機為正傷邪陷、肺熱脾寒,二病證雖均有上熱下寒的共性,但從病證以及方義分析可知,它們并非真正意義的厥陰病,而是肝木乘土之上熱下寒證影響所致,證不同治亦不同,謹守病機之要可見一斑。下利嘔噦證看似與厥陰肝病無直接關系,但肝失疏泄最易犯脾,因此肝病多伴見下利嘔噦之證。白頭翁湯證是厥陰病之下利重點討論的,371、373兩條指出“下重”“欲飲水”是厥陰熱利的特點,治以清熱燥濕、涼肝解毒的白頭翁湯。同時還討論了其他原因所致的下利證,如366條“下利清谷”“脈沉而遲”等,為下焦陽衰,微邪郁表之戴陽輕證;370條“下利清谷”“里寒外熱”,為陰寒內盛,治用通脈四逆湯;374條“下利譫語”為陽明腸腑燥實,治以小承氣湯等。嘔噦也是厥陰病常見的癥狀之一,378條“干嘔,吐涎沫,頭痛”乃肝胃虛寒、濁陰上逆所致,治以溫降肝胃、泄濁通陽之吳茱萸湯。同時又列舉了類似證進行辨治,如376條“嘔家有癰膿者”,嘔因癰膿所致,待膿出其嘔即愈,379條“嘔而發熱者”,治以小柴胡湯等。這些都是為了提示我們注意鑒別類似證。
由此可見,厥陰肝此類本經病證,主要是由于肝的生理特點所致,易犯脾胃,導致氣機運轉、脾胃運化、情志調節等失常而出現上熱下寒、嘔、噦或利等病證。
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可能出現厥證及厥熱勝復證了。“厥陰”又稱“一陰”,為三陰之終,六經之極也,含有陰盡陽生、從陰出陽之意,也是正邪斗爭、陰陽消長的最后階段。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帝曰:厥陰何也?岐伯曰:兩陰交盡也。”說明兩陰交盡而衰變之厥陰處于“陰盡陽出,陰中含陽”的特殊階段,在此陰陽消長轉化過程中,如果由于某種病理因素導致陰陽的轉化出現異常,就形成了厥證。仲景在337條對厥證病理概括為“陰陽氣不相順接”也說明了這點。陰陽氣可泛指人體各屬陰的成分和屬陽的成分,順接即指陰盡陽生,由陰出陽,陰陽的順利轉化交接。病理狀態下,無論何種原因只要導致陰陽之氣轉化、交接失常,便可能發生厥證,如痰阻所致的355條瓜蒂散證、陽熱內郁的350條白虎湯證、陽虛陰盛之353條四逆湯證等??梢娯赎幉∑兴摗柏首C”,全身陰陽之氣轉化失常皆可引起。由于陰陽氣勝復變化多端,從而導致了厥陰病表現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病情常表現為寒熱錯雜,厥熱交替。厥熱勝復證就是陰陽消長轉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幾種證候。在陰陽之氣轉化的過程中,如果邪氣隨著陽氣的化生漸消,正勝邪去,則預后良好,如條文336,331等所述;若由于某些病理因素影響陰陽之氣的順利轉化,或邪從陰化,導致陰不化陽,陽不能出,則正不勝邪,如342,333條所述,寒多熱少,陰氣退,故為進也;亦或邪從陽化,陽出太過,則正邪交爭激烈,如341,334條表現為熱不除,必便膿血。
“兩陰交盡”而出現的厥證及厥熱勝復證,在厥陰病篇中有近一半條文進行論述,主要是疾病發展到厥陰時,病程已久,正已不足,陰陽氣勝復變化多端,從而導致了厥陰病表現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病情常表現為寒熱錯雜,厥熱交替。
仲景把厥陰肝經病變與厥證、厥熱勝復證同放在厥陰病篇中論述,主要就是厥陰肝經病變容易出現厥證和厥熱勝復證。但是要注意,厥證、厥熱勝復證此類病證雖出于厥陰病篇,但不盡屬于厥陰病,凡是導致陰陽消長不相順接、太過失衡時都可以出現的厥證和厥熱勝復證。因為厥證、厥熱勝復證的病證主要是著眼于人體一身之陰陽,強調整體性,并非僅見于厥陰肝,只是相對來說較多見而已。
摘要:對《傷寒論》厥陰病篇進行分析,從病證特點上把厥陰病分成足厥陰肝的該經病證以及陰陽消長不相順接而出現的厥證、厥熱勝復證兩個層次。認為二者體現了整體與局部的統一,在病理上局部臟腑的功能失調,可以導致整體陰陽失衡為?。环粗w的陰陽失調,同樣可以導致局部臟腑功能失常為病。
斯洛特情感哲學本質與功能
摘要:近年來,邁克爾•斯洛特把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概念引入自己的道德情感哲學體系,其目的是為了對自然情感的內在道德法則進行一種自然主義的描述。在斯洛特看來,作為一種自然主義性質的陰陽概念,可以解釋倫理美德、認知美德、美學美德的運行原理。
關鍵詞:陰陽;自然主義;倫理美德;認識論美德;美學美德
邁克爾•斯洛特(MichaelSlote)是美國當代美德倫理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討論美德的過程中,斯洛特尤其重視從情感的視角進行討論,因此,斯洛特又被稱為當代道德情感主義的代表人物。在斯洛特本人看來,情感不僅是道德哲學的基礎,而且是一切哲學的基礎,更確切地說,他認為他的哲學不能僅僅被稱為道德情感主義,而應該被稱為情感哲學。最近一些年,很多中國學者都注意到一個令人感興趣的現象:中國哲學中的陰陽概念已經進入到了斯洛特的情感哲學體系中,并在該體系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事實上,斯洛特不僅在很多論文中多次深入討論了中國哲學中的陰陽概念,而且還出版專著《陰陽的哲學》詳細討論了陰陽概念?;趯@個現象的觀察,很多中國學者不禁會問:作為一個非漢學家,斯洛特為何會把中國哲學的陰陽概念納入其情感哲學體系?或者說,中國哲學中的陰陽概念因何種契機而進入到斯洛特的情感哲學體系之中?一旦進入之后,在該哲學體系中發揮什么功能?事實上,這些問題也曾一度令我們深感困惑。帶著這些問題,以文本細讀與翻譯為基礎,基于2016–2017年在邁阿密大學哲學系訪學期間與斯洛特進行的深入討論,我們立足西方倫理思想史對斯洛特情感哲學體系中的陰陽概念進行了系統研究。以此為基礎,本文聚焦陰陽概念的本質與作用,試圖對斯洛特情感哲學體系中的陰陽概念進行闡述。
一、陰陽的本質
探明陰陽在斯洛特情感哲學中的本質,即探明陰陽得以進入其情感哲學的契機或原因。斯洛特最早對中國哲學發生興趣,源于對亞里士多德美德倫理學在西方沒落的原因的思考。斯洛特對亞里士多德美德倫理學在當代西方道德生活中的衰落而痛心,在他看來,這種美德倫理學之所以衰落,重要原因是因為當代西方道德哲學忽視了對情感問題的關注。2010年,《道德情感主義》一書出版,斯洛特在扉頁上表示要把該書獻給休謨,其扉頁公開表示,“若無休謨,將無本書”[1]。就思想史的關聯而言,該書與18世紀英國道德情感哲學家休謨的情感哲學思想具有緊密關聯?!兜赖虑楦兄髁x》出版3年之后,斯洛特于2013年在《道》這本雜志上發表了《陰陽新解》一文,2014年,斯洛特相繼發表了《陰陽與道德情感主義》等系列論文,明確把陰陽與道德情感哲學關聯起來,2014年之后,斯洛特把對陰陽的討論從道德領域擴展到認識論、心靈哲學等領域,并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心靈情感主義理論》等專著。就時間線索而言,在《道德情感主義》出版之后,斯洛特才開始關注陰陽概念,并把這種關注與18世紀英國道德情感哲學關聯起來。那么,這種關聯得以發生的“鏈接點”是什么呢?18世紀的英國道德哲學是一種以情感為主旋律的道德哲學,不管是莎夫茨伯里還是哈奇森,不管是休謨還是斯密,他們都視情感為道德哲學的基礎,并從這個出發點論述了建立情感主義道德理論的可能性問題。在情感主義道德哲學的理論構架中,把情感論述為道德的基礎不難,然而,要把情感論述為道德判斷原則的基礎,則是一個相當有挑戰性的工作。其挑戰體現為兩方面:其一,使道德判斷原則擺脫情感之“情”所帶來的主觀性,從而使其具有客觀規定性;其二,對情感主義道德判斷原則的內在運行機制進行描述。為了把情感確立為道德判斷原則,休謨的道德哲學在這兩個方面都做出了努力。在休謨之前的18世紀英國道德情感哲學家,如沙夫茨伯里和哈奇森,在討論道德判斷原則的時候,均把某種特殊類型的自然情感,如仁愛,視為道德判斷原則的基礎。很顯然,對于把情感(如仁愛)視為道德基礎的情感主義道德哲學家而言,這不僅會為自身招致“循環論證”的批評,而且會面臨著在何處尋找道德判斷原則之客觀規定性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哈奇森采用的辦法是,通過訴諸情感的后果——情感給當事人或旁觀者帶來的益處的大小或幸福的量——來為道德判斷原則尋找客觀規定性,因此,哈奇森在其道德哲學中明確表示,為了對以仁愛為動機的行為進行道德判斷,我們需要遵循的原則是“最大多數人最大幸?!痹瓌t[2]。這種做法受到了休謨道德哲學的批判,休謨試圖把情感主義道德判斷原則建立在情感——同情(sympathy)——之上。同情即為情感與情感之間的感染,這種感染既可以發生在個體與個體之間,也可以發生在個體內部的不同感官之間。首先,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情感很容易相互感染。苦難導致的結果,如悲痛、哀傷、眼淚、叫喊、呻吟等等,都會以一種非?;钴S的方式觸動我們,使我們充滿憐憫和不安[3]71。當主體遭遇了幸?;蚩嚯y之后,就會展現某種情感,從而在我們心中引起快樂或不安的同情活動。同理,對當事人所表現出的愉快,旁觀者也是“通過感染或自然的同情而進入這同一種愉快的心境,領略這種情感”[3]101,由于人都會熱愛使人快樂的東西,所以在同情的作用下,人們就會對傳達愉快情感的人自然而然地產生好感。例如,一個人走進劇院,很容易就會根據劇院里面的人的表情而非常敏感地被這些人所展現的情感所影響。其次,同一個體身上的不同感官之間也很容易產生同情。例如,在朗誦的過程中,某些音節或字母如果給說話器官帶來了痛苦,那么,出于一種同情,耳朵也會顯得刺耳和不快。同情所具有的這種感染性,使得人的心靈變成了一面可以相互反射情感的鏡子,“人們的心靈是互相反映的鏡子,這不但是因為心靈互相反映它們的情緒,而且因為情感、心情和意見的那些光線,可以互相反射,并可以不知不覺地消失”[4]。把同情理解為情感與情感之間的感染,休謨賦予了同情以一種既屬于人又不屬于人的特性。同情屬于人,是因為它是人所表現出的情感;同情不屬于人,是因為這種情感本質上是一種自然情感自然發生機制,是一種屬于自然法則的東西。因此,同情作為道德判斷原則,雖然具有情感的表現形式,但實際上卻擁有一種來自自然的客觀規定性。把具有情感形式的自然法則視為道德判斷原則的內容,休謨把18世紀道德情感哲學的理論建設向前推了一大步。然而,在討論同情的內在運行機制的時候,休謨認為效用才是最重要、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很顯然,效用是情感所產生的某種后果或結果。就此而言,在對以同情為內核的道德判斷原則的內在運行機制進行描述的過程中,休謨依然落入了他的前輩——哈奇森——從情感的后果或結果入手的巢臼。然而,這正好構成了斯洛特討論情感主義道德判斷原則的起點。如何立足一種源于自然且具有情感表現形式的自然法則討論道德判斷原則,并對該原則的內在運行機制進行描述,構成了《道德情感主義》一書的核心命題。在當代西方哲學語境中,斯洛特摒棄了休謨的“同情”概念,其重要理由之一在于,該概念屬于啟蒙時代,在情感傾向上具有太多的投射性,這并不能得到斯洛特的贊成。較之同情,斯洛特更重視情感的接受性或容納性(receptivity),但并不排斥情感的投射性,更確切地說,他認為情感同時具有接受性和投射性,以此為基礎他把具有這種情感特征的道德判斷原則稱為移情(empathy)。雖然移情和同情在情感的投射或接受問題上各有偏愛,但是,作為情感主義道德判斷原則,二者同樣擁有一種既屬于人又不屬于人的特性,因此,二者不僅具有情感的形式,而且具有有別于情感的、源于自然的客觀規定性。斯洛特把移情視為其道德情感哲學的道德判斷原則,認為任何處于二階移情階段的、令人感到溫暖的情感都能成為道德情感[1]39。無疑,把移情成功確立并論證為道德判斷的原則,這意味著《道德情感主義》在當代道德哲學語境中解決了18世紀道德情感主義者留下的歷史遺留問題。一旦把移情確立為道德判斷原則,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義便徹底改變了元倫理學認為道德情感不具規范價值、只是情緒表達的看法,還對當代西方盛行的關懷倫理學理論進行了有效推進。然而,當移情被確立為道德判斷原則之后,斯洛特面臨的下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是要對移情的內在運行機制進行描述?;仡櫄v史,斯洛特發現,雖然哈奇森和休謨作為道德情感主義者都曾基于情感而提出過道德判斷原則,然而,二者的做法均不能令他感到滿意。哈奇森提出的道德判斷原則歸根到底建立在仁愛所產生的后果之上,而休謨所提出的道德判斷原則本質上則與效用糾纏不清。從較為嚴格的情感主義立場而言,二者所提出的道德判斷原則均未嚴格建基于情感之上。對于更嚴格、更徹底的道德情感主義者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歷史留下的前車之鑒必須予以重視。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中國哲學中的陰陽概念進入了斯洛特的視野。斯洛特發現,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概念可以用來準確地描述移情內在具有的、以情感的接受和投射為表現形態的情感運行機制。納入了陰陽的視域之后,斯洛特這樣理解作為道德判斷原則的移情的內在運行機制:當我感知到某人的痛苦時,就意味著我接受或容納了該人的情感,對他人情感的接受或容納即為“陰”;由于移情不僅包含以“陰”為表現形式的情感的接受或容納,也包含以“陽”為表現形式的情感的投射或生發,因此,一旦我感知或接受到了對方的痛苦情感,而如果我對我感知或接受或容納的痛苦無動于衷,很顯然,這便違背了蘊含于移情內部的陰陽法則。對某人有移情,首先要接受他人的痛苦情感,然后,移情就會使人產生緩解他人痛苦的動機,這構成了移情的陰陽兩面。如果說陰陽在中國哲學中的本質或意義是多維的,那么,在斯洛特的情感哲學中,它的本質則由豐富的多維維度轉變成了單一維度,更確切地說,斯洛特情感哲學中的陰陽是一種純自然意義上的概念,斯洛特使用該概念的目的是為了對自然情感的內在運行法則進行描述。所謂“陰”,指的是對他人情感的受納;所謂陽,指的是行為者或主體基于這種受納所產生的情感反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斯洛特雖然在自然意義上使用陰陽概念,但他并不贊成在哲學中在實物意義上使用該概念,比如,討論食物或某些自然事物的陰陽特性。毋寧說,斯洛特沿著自然的路徑在非常抽象的意義上使用陰陽概念,“陰”即為情感的容納或接受,“陽”即為情感的投射或生發。斯洛特試圖把陰陽概念發展為一個高度抽象的基本哲學原則,并把對情感的討論從道德領域延伸至一切哲學領域。斯洛特注意到,很多中國傳統哲學家,例如,孟子或王陽明,均不像他那樣使用陰陽概念。在他看來,如果孟子能用陰陽來解釋仁,那么,該概念或許會被解釋得更好。斯洛特注意到王陽明等哲學家在討論陰陽的時候,也納入了一種自然主義的視角,這是他與王陽明哲學的相通之處,但是,與王陽明不同的是,他認為自己沿著自然主義的路徑把陰陽進行了高度抽象,而中國哲學家一般不會采用這種方式討論陰陽。斯洛特認為①,以這種方式討論陰陽,正體現了自己對陰陽的更新。那么,我們不禁要問:這種被更新后的陰陽觀在斯洛特的哲學體系中發揮了什么功能呢?
二、陰陽的功能
厥陰病病證特點分析論文
【摘要】對《傷寒論》厥陰病篇進行分析,從病證特點上把厥陰病分成足厥陰肝的該經病證以及陰陽消長不相順接而出現的厥證、厥熱勝復證兩個層次。認為二者體現了整體與局部的統一,在病理上局部臟腑的功能失調,可以導致整體陰陽失衡為??;反之整體的陰陽失調,同樣可以導致局部臟腑功能失常為病。
【關鍵詞】厥陰病病證
厥陰病篇是《傷寒論》中爭議最多的一篇,不少醫家贊同陸淵雷提出的“傷寒厥陰竟是千古疑案”,認為“是雜湊成篇”。筆者認為厥陰病篇數十條文及其相關的文獻并非“雜亂無篇,拼湊而成”,乃因“厥陰”含義的不同,其疾病表現的不同所致。厥陰病表現復雜多變,可以從病證特點上把厥陰病大致分成兩個層次,較輕的主要表現為足厥陰肝的本經病證,多為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的上熱下寒、嘔、噦或利等證,同時要注意鑒別一些類似證;再發展下去主要表現為病情傳到六經最后一經厥陰時,或者任何疾病發展過程中,凡是導致陰陽消長不相順接、太過失衡可能出現的厥證和厥熱勝復證。
肝屬風木,內寄相火,主升主動,起病多表現為肝胃氣逆的上熱證,同時肝邪乘脾,又易伴見脾陽虛弱的下寒證。另肝主疏泄,主藏血,體陰用陽,其疏泄之功主要體現在對氣機運轉、脾胃運化、情志調節以及通利三焦等方面。若厥陰肝疏泄功能失常,勢必影響脾胃,因而又多見下利、嘔噦諸癥,如肝邪犯脾胃之上熱下寒證、肝熱下注之熱痢證、肝寒犯胃之嘔噦證等。另有些雖不屬厥陰肝病,但卻是因厥陰肝病主證連累而致的病證,條文也有論述。厥陰病篇中論述上熱下寒證的有326條、338條、357條及359條,給出了烏梅丸、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及麻黃升麻湯方等3首方劑。有些學者認為此3方都是厥陰病上熱下寒證的主方,筆者認為厥陰病本證之上熱下寒證只有326、338兩條,主論肝木乘土之胃熱脾寒證,治以緩肝清胃溫脾之烏梅丸。359條“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病機為胃熱兼脾虛寒,357條“麻黃升麻湯證”病機為正傷邪陷、肺熱脾寒,二病證雖均有上熱下寒的共性,但從病證以及方義分析可知,它們并非真正意義的厥陰病,而是肝木乘土之上熱下寒證影響所致,證不同治亦不同,謹守病機之要可見一斑。下利嘔噦證看似與厥陰肝病無直接關系,但肝失疏泄最易犯脾,因此肝病多伴見下利嘔噦之證。白頭翁湯證是厥陰病之下利重點討論的,371、373兩條指出“下重”“欲飲水”是厥陰熱利的特點,治以清熱燥濕、涼肝解毒的白頭翁湯。同時還討論了其他原因所致的下利證,如366條“下利清谷”“脈沉而遲”等,為下焦陽衰,微邪郁表之戴陽輕證;370條“下利清谷”“里寒外熱”,為陰寒內盛,治用通脈四逆湯;374條“下利譫語”為陽明腸腑燥實,治以小承氣湯等。嘔噦也是厥陰病常見的癥狀之一,378條“干嘔,吐涎沫,頭痛”乃肝胃虛寒、濁陰上逆所致,治以溫降肝胃、泄濁通陽之吳茱萸湯。同時又列舉了類似證進行辨治,如376條“嘔家有癰膿者”,嘔因癰膿所致,待膿出其嘔即愈,379條“嘔而發熱者”,治以小柴胡湯等。這些都是為了提示我們注意鑒別類似證。
由此可見,厥陰肝此類本經病證,主要是由于肝的生理特點所致,易犯脾胃,導致氣機運轉、脾胃運化、情志調節等失常而出現上熱下寒、嘔、噦或利等病證。
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可能出現厥證及厥熱勝復證了。“厥陰”又稱“一陰”,為三陰之終,六經之極也,含有陰盡陽生、從陰出陽之意,也是正邪斗爭、陰陽消長的最后階段。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帝曰:厥陰何也?岐伯曰:兩陰交盡也。”說明兩陰交盡而衰變之厥陰處于“陰盡陽出,陰中含陽”的特殊階段,在此陰陽消長轉化過程中,如果由于某種病理因素導致陰陽的轉化出現異常,就形成了厥證。仲景在337條對厥證病理概括為“陰陽氣不相順接”也說明了這點。陰陽氣可泛指人體各屬陰的成分和屬陽的成分,順接即指陰盡陽生,由陰出陽,陰陽的順利轉化交接。病理狀態下,無論何種原因只要導致陰陽之氣轉化、交接失常,便可能發生厥證,如痰阻所致的355條瓜蒂散證、陽熱內郁的350條白虎湯證、陽虛陰盛之353條四逆湯證等??梢娯赎幉∑兴摗柏首C”,全身陰陽之氣轉化失常皆可引起。由于陰陽氣勝復變化多端,從而導致了厥陰病表現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病情常表現為寒熱錯雜,厥熱交替。厥熱勝復證就是陰陽消長轉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幾種證候。在陰陽之氣轉化的過程中,如果邪氣隨著陽氣的化生漸消,正勝邪去,則預后良好,如條文336,331等所述;若由于某些病理因素影響陰陽之氣的順利轉化,或邪從陰化,導致陰不化陽,陽不能出,則正不勝邪,如342,333條所述,寒多熱少,陰氣退,故為進也;亦或邪從陽化,陽出太過,則正邪交爭激烈,如341,334條表現為熱不除,必便膿血。
中醫的全新詮釋論文
【摘要】中醫、西醫是兩大不同的醫學體系。西醫強調“之化之變”以前的原生狀態,中醫強調“之化之變”后的反應狀態;西醫是治“人的病”,而中醫是治“病的人”;西醫擅長于殺滅病原體,中醫擅長于改善內環境。文章并探究了產生的原因在于中醫是經驗總結、理論升華的產物。通過比較對“中醫是什么”給予了一個新的詮釋。
【關鍵詞】中醫學;象醫學;天人合一
中醫是什么?這個問題如果放在解放前不是一個問題。因為當時的西醫在中國還不普及,而所有的中醫都是師帶徒出來的,師傅怎么教,弟子就怎么做,背湯頭、背經典、望聞問切、抄方、處方、出師,沒有人去思考這個問題,也沒有必要去思考這個問題,中醫按照它自身的理論模式和特有的運行機制在運轉??墒墙夥藕箅S著西醫的推廣,以及中醫院校的建立,掀起了中西醫結合的熱潮后,中醫教育開始套用西醫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一些人按照西醫的化驗檢查和中藥藥理來診治疾病,結果走上了南轅北轍的歧路。因此,重新正確認知中醫顯得非常必要。
一、西醫強調“之化之變”以前的原生狀態,中醫強調“之化之變”后的反應狀態
五十多年的曲折教訓給我們以啟示,中醫、西醫是兩大不同的醫學體系,中西醫具有不可通約性?!端貑枴ぶ琳嬉笳摗氛f:“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爸儭币簿统闪酥形麽t思維的分水嶺。西醫強調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藥理、疾病、治??;中醫與之對應的則為藏象、證候、病機、藥性、類病、辨證施治。西醫強調“之化之變”以前的原生狀態;中醫強調“之化之變”后的反應狀態。比如,一個雞蛋,對于西醫來說,主要是這個雞蛋含多少氨基酸、多少維生素;而對中醫來說,主要是看病人吃了這個雞蛋后會產生什么反應,是補虛還是瀉實,是發熱還是惡寒,是補氣還是補血。一支人參,對西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營養品;但在一個中醫眼中,它既可能是補益藥,也可能是殺人的毒藥,因為氣有余便是火。中醫理論思維屬于“象”思維而非概念思維,是復雜思維而非線性思維。中醫的概念為類概念,中醫的病為類病。中醫關注的重點不是病因,而是病因“之化之變”的結果,即病機。病機是導致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關鍵要素。中醫認為是正邪相爭的結果導致機體處于何種反應狀態,這種反應狀態是一種多因素的全身綜合反應,同一狀態可由不同病因、不同病理改變導致。因此,狀態的解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狀態的分類與治療。病從縱切面、證從橫切面來反映這種病理反應狀態。兩個人同時感冒,一個辨證為風寒感冒,要用辛溫解表藥;一個辨證為風熱感冒,則需要辛涼解表藥。
二、西醫是治“人的病”,而中醫是治“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