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3 01:20: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雜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棉花雜交制種
1選好制種基地
棉花制種基地應選在農民種植棉花水平高、易管理的地點,委派技術人員駐點,并進行定點、定面積的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管理。
2制種規格
最好選擇一熟制田塊,麥棉套種應選擇3-1式120~130cm一帶的種植模式,即3行小麥1行棉花,全采用等行距種植。母本栽1.95~2.25萬株/hm2。父母本田間種植比例以1∶5為標準,即父本種植3900~4500株/hm2,父本一般集中種在地頭,便于采花。父母本要用標記物分開。
3育苗
4月上旬,趁晴天足墑播種,拱棚育苗。苗床以東西向為好,長10~15m,寬1.3~1.5m,深0.13~0.15m,可育2500株。一般采用塑料育苗缽、土制營養缽、方塊育苗等方法。每缽1~2粒,播后覆濕潤細土,厚度2~3cm。
雜交油菜栽培技術
1選擇優良品種
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栽培管理水平,主要選擇甘藍型新品種最為理想,如黔油10號、黔油11號、黔油14號等品種。
2播種及苗床管理
2.1苗床的選擇及播種選擇2年未種植過十字花科作物、土壤肥沃、背風向陽、排灌較好沙壤土作苗床,播種量7.5kg/hm2,苗床地與移栽本田比為1:5,9月上中旬播種。
2.2苗床的管理播前7d按30000kg/hm2標準施足腐熟有機肥后翻耕,播種時按30g/m2的施肥量將三元復合肥與適量硼肥混合后均勻撒施。碎土整地做到上粗下細、疏松平整后做廂,廂寬1.5m、廂溝0.6m。播種時應分廂定量均勻撤播.播后可用廄肥或細土蓋籽,再蓋稻草保溫。出苗后及時檢查苗床的水分及疏通擁擠苗,1葉1心時間苗及3片真葉時定苗(定苗時應去弱留強、去小留大、去密留稀、去雜留純),定苗后用尿素120kg/hm2對水追肥并噴施多效唑促苗矮壯。同時加強苗期蚜蟲、菜青蟲等的防治,用樂果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25g對水50kg噴霧。移栽前1d用水澆透苗床,防止取苗時傷根。
3大田管理及施肥技術
銀杏雜交播種
生物多樣性被破壞是全球性的重大環境問題,現在森林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開始日益受到關注,二裂葉銀杏是我們現在還存在的種子植物中與恐龍同時代的最古老的孑遺,銀杏全身是寶,它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中的一個內容,隨著人們對自然界的進一步認識,在全國掀起了銀杏熱潮,銀杏對立地條件要求不嚴,增育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銀杏優良樹種,并對銀杏優良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對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世界銀杏的起源地,銀杏集是優良的防護樹種,它集果用、葉用、材用、花粉用、防護用和觀賞用于一身。其中銀杏葉片中含有多種具藥理作用的成分,對改善血液循環、擴張血管和防治心血管疾病有顯著效果,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銀杏木材淡黃色,紋理通直,干縮性小,輕軟細致,富彈性,易加工,耐腐蝕,材質優良,常用于制作高級家具、豪華裝飾和藝術雕刻等;銀杏花粉蛋白質含量高,是制造化妝品和品很好的原料。在不利的環境中有很強的生存能力,抗風,耐寒,耐鹽堿,對火災和病蟲害有較強的抵抗力,而且極耐煙塵,并有很強的抗輻射等能力。我國的銀杏的分布范圍十分廣泛,古樹資源十分豐富,種質資源異彩紛呈,但受人為破壞等諸多因素影響,正在逐漸減少。
在良種選育中,銀杏的品種一般主要針對雌株的種實,而銀杏的一些特殊品種和變異品種正受到林業工作者的日益重視,銀杏的雄株在冠形、枝條、葉片、花期等類型各型,從國外引進的一些品種正不斷地應用到生產和科研中。為提高銀杏遺傳改良效率,要求林業工作者必須考慮育種群體的遺傳結構以及性狀變異特點,認真分析銀杏的遺傳變異規律和個性差異和不同產區的雄株花粉的基因型和表現型。在種源內選擇雄株或雌性優良單株,形成無性系并產生葉用品種。而在其它樹種上,要借鑒其它樹種的成功經驗。
常規林木育種是利用樹種現有的自然資源變異,環境因素直接影響到育種工作的各個環節。現在我們采用的是現代生物技術進行林業基因工程育種,主要方式是選擇育種、無性系育種、芽變育種。實施高世代育種策略,利用分子育種技術極大地改變常規育種技術,并通過計算機技術對遺傳參數和育種值進行計算,縮短育種周期,提高育種效率,建立優化育種模型對遺傳材料進行優化配置,并對品種進行綜合改造。我國關于銀杏的雜交育種研究開始較晚,常規的銀杏雜交育種是種內雜交,利用遠距離花粉進行人工授粉,在雌花出現性水后,在晴朗、無風的條件下其雜交后代有明顯的生長優勢。可利用大型長籽類型的銀杏品種和大型圓籽類型的品種雜交,銀杏葉內醋總量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在田間試驗和苗期選擇上,苗期選擇在銀杏雜交育種中非常重要,而育種過程中環境變動也影響田間試驗結果,通過子代測定盡早確定雜交子代中育種材料和核心育種群體,對提高銀杏幼樹葉片中的藥物成分作用很大,并可以極大地提高育種成效。隨苗齡增大,苗高與地徑生長的速生期終點、家系間在生長性狀上的變異和分化有加大的趨勢,不同家系間在葉片形態、解剖結構,銀杏家系種子大小能反映該家系在苗期的生長表現,變異隨苗齡增長而增加,種子愈大,苗期的生長量愈大。
在當前銀杏的育種工作中,還缺乏嚴格的選育程序和選育標準,對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不到位,好多林業單位很少使用現代生物技術進行良種培育,對所做的相關試驗設計沒有經過很好地優化和組合,缺少長期的田間試驗,使育種目標偏離了方向,銀杏育種缺少企業和相關的生產部門進行參與,不能激發研究工作者的積極性。
針對這些問題,建議林木要有生長在最優的環境條件,它要求林業育種工作者要充分重視選擇一個良好的育種環境,開展動態的調查和研究才能充分發揮其遺傳潛力。重視雜交子代苗期選擇方面的研究,銀杏雜交育種最好對不同來源的雜交親本在立地條件上進行長期的雜交育種田間試驗,并加強相應的各項管理措施;加強對銀杏雄株的研究加強銀杏苗木早晚期性狀研究,特別是銀杏花粉種質資源的鑒別,為今后的良種繁育工作提供有利的指導和依據;應加強對雄株生長指標和生理指標的基礎研究,注重利用銀杏古樹資源進行雜交育種,研究不同銀杏雜交品種之間種實性狀的差異,對雜交授粉的試驗設計要進行優化組合,它有利于培育出一些優良的銀杏葉用品種、材用品種和用于景觀行道樹等方面的觀賞用品種;以種核為主要用途的銀杏優良品種,要注意進行遠距離人工雜交授粉試驗,保證子代測定試驗有足夠多的樣本材料,同時要盡量避免苗木大規模的流動和運輸引起的產區來源不清。
內肉羊雜交生產技術研究
摘要:新疆肉羊品種對我國肉羊品種的豐富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雜交繁育優化生長性能,為滿足羊肉及其制品的消費提供物質基礎。為此,本文介紹了新疆域內肉羊雜交技術推廣的意義:提高肉羊繁殖性能,改善肉羊生產性能,促進肉羊產業化發展;分別簡述了哈薩克羊和薩福克羊的二元雜交利用及新疆域內肉羊三元雜交利用的現狀;提出了通過建立純繁場與雜交繁育場、胚胎移植技術和人工授精技術來促進新疆域內肉羊雜交生產技術的發展思路,以期為新疆自治區高效肉羊品種選育技術體系項目的推廣及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肉羊雜交技術;哈薩克羊;薩??搜颍欢s交;三元雜交;新疆
新疆域內肉羊品種繁多,如哈薩克羊、薩??搜颉⒗仗┭?、巴爾楚克羊、多浪羊、柯爾克孜羊等。其中存欄量最大的本地品種為哈薩克羊,該品種羊不僅是我國粗毛羊品種之一,也是新疆原始羊系之一,哈薩克羊的肉脂生產性能高,對牧區生態條件的適應性較強,具有耐粗飼、增膘快、膻味小、產肉多等特點,但哈薩克羊繁殖力較低,需要通過雜交改良來提升繁殖力。薩??搜蛟a于英國,新疆引種后通過純種和雜交繁育提高了薩??搜虻臄盗?,該品種羊產肉性能好,但抗逆性較差,與蒙古羊雜交后代具有生長發育快、性早熟的優點,與湖羊雜交后具有多胎優點。除了兩兩品種二元雜交外,三元雜交也可以改善后代生產性能,為新疆肉羊生產系統的科學建立提供技術指導,以此促進新疆域內肉羊雜交改良和商品化肉羊生產發展。
1新疆域內肉羊雜交技術推廣的意義
1.1提高肉羊繁殖性能
肉羊生長周期相對較長,且飼料價格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只有提高肉羊產羔數量,縮短生產周期才能提高肉羊養殖效益。新疆域內肉羊品種繁多,不同品種肉羊繁殖性能有所差異,通過有目的的雜交繁育可以提高肉羊產雙羔或多羔率,尤其是和小尾寒羊、湖羊等全年發情母羊雜交,獲得的后代具有性早熟和繁殖性能好的優勢。
雜交谷子的推廣經驗剖析
摘要:介紹了新河縣雜交谷子的推廣經驗,分析了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張雜谷8號”在新河縣的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張雜谷8號;推廣經驗;存在問題;對策;河北新河
邢臺市地處冀南平原,地勢平坦,多年來有種谷子的習慣。谷子是節水耐旱作物,適合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干旱地區種植,但常規谷子產量只有兩三噸,并且除草費工費時,使得谷子種植面積逐年減少。雜交谷子由于產量高、米質好,而且比常規谷子省工省力而廣受農民青睞,自從2009年推廣夏播雜交谷子“張雜谷8號”后[1],邢臺市積極推廣雜交谷子的先進品種和先進技術,使示范區農業效益增加7500元/hm2,受到廣大群眾和領導的肯定,有力地推動了雜交谷子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
1雜交谷子推廣經驗
1.1及時宣傳
新河縣明確將雜交谷子作為今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后,大力宣傳雜交谷子的發展優勢。在3月上旬,縣組織技術人員入鄉村宣傳,并組織技術培訓,共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農民0.2萬人。同時利用縣電視臺進行技術講座,調動農民種植雜交谷的積極性。有條件的鄉還組織種植大戶和種植能手到外地參觀學習,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參與到農業結構調整上來。截至5月15日,新河縣共調動5個鄉鎮2459個農戶,推廣雜交谷子面積達666.7hm2。目前,雜交谷子在新河縣已初步形成規模,并收到很好的效益。
探究雜交棉套種圓蔥盛產培育技巧
建昌縣是我國北方棉區重點植棉縣之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充足的光熱資源為棉花豐產提供了有利條件。雜交棉套種圓蔥是一種新的栽培模式[1],2005—2009年已在養馬甸子鄉和巴什罕鄉苗油坊村試栽成功。在雜交棉壟間栽種圓蔥,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平均產圓蔥52.5t/hm2、皮棉1800kg/hm2,產值6.00萬~6.75萬元/hm2,純收入4.5萬~6.0萬元/hm2。
雜交棉套種圓蔥是利用雜交棉行距大與圓蔥共生期短的特點,使兩者在生育期上的時間差進行互補;是發展“兩高一優”農業,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1選地整地
圓蔥喜肥喜水,對土壤條件要求較高,種植圓蔥的地塊要求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良好的灌溉條件。秋收結束后,及早深翻或旋耕,然后按畦面寬90cm,畦埂高10~15cm、寬40cm做畦。在做畦的同時施優質農家肥75t/hm2、艷陽天復合肥600kg/hm2,并再次在畦內進行旋耕。畦內栽植圓蔥,畦埂種植雜交棉。
2雜交棉栽培
2.1播種
分析雜交榛子品種培植技術
摘要:對引種試驗表現較好的雜交榛子品種進行了介紹,并從苗木繁育、建園、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了榛子栽培技術。
關鍵詞:雜交榛子;品種;栽培技術
近幾年,隨著榛子引種、選種工作的開展,新賓縣林業局與遼寧省果樹所進行技術合作,開展了雜交榛子栽培技術研究。于2001年引進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培育的雜交榛子新品種進行試栽。引進當年,在木奇鎮建立了雜交榛子示范園,面積1.3hm2,2003年開始結果,2004年示范園總產量150kg,2005年300kg,2006年700kg,至2007年達1200kg,產值6萬元,平均產量923kg/hm2,產值46153元/hm2,現將表現較好的品種及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抗寒良種
1.182-11
樹勢中庸,樹姿開張,樹冠中等大。堅果圓錐形,紅褐色,美觀。平均單果重2.4g,果殼厚中等,出仁率達41%,果仁飽滿,光潔,果仁皮易脫落,風味佳。早果性、豐產性均強,七至八年生樹平均株產1.4kg。越冬性強,休眠期可耐-30℃低溫,適宜在年平均氣溫7.5℃以上地區栽培。
大豆雜交實驗實踐報告
今年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由我們鄉鎮人員承包的大豆雜交實驗工作,這一工程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主抓的,雖然短短七天的時間,卻讓我覺得很辛苦,但我從中鍛煉了自己,感受到做學問的不易,并且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一、參與初衷:
(1)大豆雜交技術不是我所學的專業,但是由于它與農業、農村、農民靠的比較近,能使我們大學生更好地了解“三農”,我個人來自農村,雖然對于農村、農民比較了解,但由于年齡的原因,卻不是很深入,憑借此次機會,能使我更好地了解它們。
(2)由于大豆雜交要在田地里進行,在暑假這個氣溫比較高的時期,對于我們大學生,尤其是我們這些經常在外上學的大學生來說,借此機會能讓我們再次體驗一下干農活的過程,鍛煉我們的意志,增強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3)社會實踐很多時候并不是和我們的專業對口,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也鑒于此,所以我參加了這次僅僅七天時間的大豆雜交項目,以此作為我個人的社會實踐項目。
二、感受:
雜交桑病害防治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雜交桑;病蟲害;發生;防治;貴州
論文摘要介紹了貴州雜交桑7種主要病害,如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葉病、?;颐共?、桑炭疽病、桑芽枯病、桑紫紋羽病,和8種主要蟲害,如桑象蟲、桑尺蠖、桑螟、藍葉蟲、桑薊馬、朱砂葉螨、桑粉虱、桑白蚧的為害特點和防治辦法。
為了實現桑園快速豐產、投產,近幾年來,貴州在雜交桑的栽培上呈現出快速推廣的勢頭。由于雜交桑栽植密度大,枝葉生長速度快,由此形成了雜交桑園郁閉程度高、濕度大等特點。通過對貴州推廣雜交桑主要縣(市)的調查,貴州雜交桑的主要病害有7種,主要害蟲有8種。
1主要病害與防治
1.1桑褐斑病
1.1.1為害特點。嫩葉易患此病。病斑初期為褐色,水漬狀,從芝麻小斑點逐漸擴大成近圓形或多角形。病斑直徑2~10cm,輪廓明顯,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其上環生白色或微紅色的粉質塊(病菌分生孢子)。同一病斑可發生在葉片的正背兩面。病斑遇低溫多濕或多雨連綿天氣,吸水膨脹,呈爛葉現象甚至腐敗穿孔;遇氣溫干燥,病斑中部裂開,桑葉逐漸失水干枯。發病嚴重時,多個病斑相互連接,葉片快速枯黃脫落。
研究夏季雜交谷培育推廣技術
摘要:介紹了新河縣雜交谷子的推廣經驗,分析了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為“張雜谷8號”在新河縣的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張雜谷8號;推廣經驗;存在問題;對策;河北新河
邢臺市地處冀南平原,地勢平坦,多年來有種谷子的習慣。谷子是節水耐旱作物,適合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干旱地區種植,但常規谷子產量只有兩三噸,并且除草費工費時,使得谷子種植面積逐年減少。雜交谷子由于產量高、米質好,而且比常規谷子省工省力而廣受農民青睞,自從2009年推廣夏播雜交谷子“張雜谷8號”后,邢臺市積極推廣雜交谷子的先進品種和先進技術,使示范區農業效益增加7500元/hm2,受到廣大群眾和領導的肯定,有力地推動了雜交谷子產業快速健康的發展。
一、雜交谷子推廣經驗
1.1及時宣傳
新河縣明確將雜交谷子作為今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后,大力宣傳雜交谷子的發展優勢。在3月上旬,縣組織技術人員入鄉村宣傳,并組織技術培訓,共舉辦培訓班3期,培訓農民0.2萬人。同時利用縣電視臺進行技術講座,調動農民種植雜交谷的積極性。有條件的鄉還組織種植大戶和種植能手到外地參觀學習,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參與到農業結構調整上來。截至5月15日,新河縣共調動5個鄉鎮2459個農戶,推廣雜交谷子面積達666.7hm2。目前,雜交谷子在新河縣已初步形成規模,并收到很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