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3 07:10: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增加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增加專利專項資金請示
為進一步鼓勵我市科技人員創新創業,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我市于2007年設立了南昌市專利專項資金,用于資助發明專利申請、執法、專利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運行四年來,成效顯著,全市知識產權申請量快速增長,四年實現翻番,由年的1184件,增長到年的2517件。年我市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全國第十個“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創建市”,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批準為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單位。
年2月21日,陳俊卿市長在會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管理司司長率領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單位驗收小組一行時,指出:保護知識產權是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的重要工作,只有保護好知識產權、打造誠信政府,科技發展才能更好的帶動經濟的發展。提出,我市將充分利用成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城市這一契機,進一步加大政府對專利申請、知識產權示范應用及發明創造等支持力度
隨著我市經濟及社會的快速發展,每年200萬的專利專項資金已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且與我市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的地位不符,周邊省會城市中,長沙市專利專項資金每年以20%增長速度增加,今年達到1000萬元,合肥市僅專利申請資助單項經費為200萬元,加上專利實施資助等達到600萬元,武漢市專利專項資金為900萬元,市專利專項資金為1100萬元。盡管近年來我市知識產權申請量增長迅速,年達到2517件,但與周邊省會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如年市專利申請量近3萬件,長沙市專利申請量為9071件,合肥市專利申請量為4013件,且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其中專利專項資金不足,對專利申請的支持、對發明創造的獎勵力度不夠是重要原因之一。
為貫徹落實陳市長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我市知識產權事業發展,我局建議市政府進一步加大對知識產權工作的經費支持力度,從年起,在財政預算中將專利專項資金增至500萬元,加大對專利申請、知識產權示范應用以及獎勵發明創造等支持,促進我市知識產權工作再上新臺階。
關于增加人員編制的請示
人員編制
區編委:
根據廣區編發〔2005〕50號和廣區編發〔2006〕30號文件精神,區編委共核定我辦內設職能股室4個,行政機構5個,共核定編制38人。2003年以來,隨著我辦工作量的大大增加,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為有利于工作的開展,經區政府領導同意,我辦陸續在外單位借調4人,該4人現已成為我辦的工作骨干,但由于無編制,至今無法調入,影響了借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影響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去年底區政府換屆,增設副區長1人,加之區委、區政府要求建立區應急辦公室和政府門戶網站,并掛靠我辦,我辦的工作人員將更加緊張。在這種工作需要與編制限制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今年又將有2名老同志占編不在崗,人手緊缺的局面將更加嚴重。為更好履行審核把關、跟蹤調研、督查督辦的職能,圓滿完成區政府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請求區編委為我辦增加編制7個,其中行政編制4個,事業編制2個,工勤編制1個。具體情況如下:
一、區政府領導職數編制6名,實有7名,現缺文秘人員和駕駛人員各1人,需增加行政編制和工勤編制各1個;
二、調研員占用行政編制2名,需增加行政編制2個;
三、建立區政府門戶網站,需增加事業編制2個;
農民增加收入意見
在黨的**大精神指引下,**年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決“三農”問題的力度,抵御住了突如其來非典疫情的嚴重沖擊,克服了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嚴重影響,實現了農業結構穩步調整,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民收入穩步增加,農村社會繼續保持穩定。
同時,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突出的是農民增收困難。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多年增長緩慢,糧食主產區農民收入增長幅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許多純農戶的收入持續徘徊甚至下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斷擴大。農民收入長期上不去,不僅影響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響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供給;不僅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而且制約整個國民經濟增長;不僅關系農村社會進步,而且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全黨必須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緊迫感和主動性。
現階段農民增收困難,是農業和農村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反映,也是城鄉二元結構長期積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農產品市場約束日益增強、農民收入來源日趨多元化的背景下,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采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的轉變。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大和**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業投入,強化對農業支持保護,力爭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盡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
一、集中力量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
(一)加強主產區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當前種糧效益低、主產區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尤為突出,必須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盡快加以解決。抓住了種糧農民的增收問題,就抓住了農民增收的重點;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就抓住了糧食生產的根本;保護和提高了主產區的糧食生產能力,就穩住了全國糧食的大局。從2004年起,國家將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選擇一部分有基礎、有潛力的糧食大縣和國有農場,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家優質專用糧食基地。要著力支持主產區特別是中部糧食產區重點建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本農田。擴大沃土工程實施規模,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加強大宗糧食作物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工程建設,強化技術集成能力,優先支持主產區推廣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圍繞農田基本建設,加快中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排澇和抗旱能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一定補貼。
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考
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考
目前農村經濟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對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開辟農民增收的新途徑。但是,近年來,農民增收難度增大,增長速度放慢,增長點相對匱乏,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實現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不僅是當前農村經濟工作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關系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問題。那么,近年來農民收入的現狀如何?導致農民收入增幅緩慢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對此,本文作些粗淺的分析和思考。
一、目前農民收入的現狀
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已經成為我縣農村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成為當前我縣經濟工作中的難點和熱點。我縣農民收入變化大體如下:“八五期間”,1990—1995年,為收入增長快速階段,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486元增加到1203元,平均每年增長19.9%;
而1996年,年增長率下降至4.24%;1997—1999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1516元增加到2058元,為收入增長較快階段,平均每年增長16.5%;2000年到現在,為收入增長遲緩階段,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2000年的2526元增加到2001年的2690元,年均增長率僅6.5%。
二、農民收入少增收難的主要原因
對增加農民收入的思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極大地鼓舞了農民的積極性,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更為有力的保障,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依托,我們要從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出發,認真地貫徹實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努力探索促進農民增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制訂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有效機制,實現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按照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工作要求,進一步促進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我們認為:
一、要認真落實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加大政策增收的工作力度。
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用足用全用好各項政策措施,大力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鞏固和發展稅費改革的成果,進一步減輕農民的稅費負擔,為實現城鄉稅制的統一創造條件。同時要深化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實行購銷多渠道經營,真正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好,從而進一步改善農民增加收入的政策環境。與此同時,進一步落實好中央提出的“國債和新增財政資金的使用,要重點落實向‘三農’傾斜”的政策,積極爭取和促進各級財政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強化對農業的支持保護,不斷提高農民增收的基礎保障能力。
二、要強化對農民工的培訓與服務,進一步增加農民外出務工的收入。
抓好農民外出就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為農民提供轉移就業的信息,加強對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的監控,防止盲目流動和上當受騙,從而促進農業富余勞動力的有序流動。各級組織要積極主動配合相關部門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及時兌現農民工工資,維護好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逐步建立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工作的有關制度。要進一步強化農民工的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術鑒定等工作的力度,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民的意愿,進行定點、訂單、定向培訓。根據各地特點,圍繞用工量大的工業、建筑業、服務業等行業,依據不同的工種、崗位對從業人員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努力做好對他們的培訓和各項服務工作。
三、要向種養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進一步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
增加農民創收體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極大地鼓舞了農民的積極性,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更為有力的保障,增加農民收入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依托,我們要從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出發,認真地貫徹實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努力探索促進農民增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制訂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有效機制,實現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按照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工作要求,進一步促進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我們認為:
一、要認真落實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加大政策增收的工作力度。
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用足用全用好各項政策措施,大力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鞏固和發展稅費改革的成果,進一步減輕農民的稅費負擔,為實現城鄉稅制的統一創造條件。同時要深化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實行購銷多渠道經營,真正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好,從而進一步改善農民增加收入的政策環境。與此同時,進一步落實好中央提出的“國債和新增財政資金的使用,要重點落實向‘三農’傾斜”的政策,積極爭取和促進各級財政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力度,強化對農業的支持保護,不斷提高農民增收的基礎保障能力。
二、要強化對農民工的培訓與服務,進一步增加農民外出務工的收入。
抓好農民外出就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為農民提供轉移就業的信息,加強對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的監控,防止盲目流動和上當受騙,從而促進農業富余勞動力的有序流動。各級組織要積極主動配合相關部門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及時兌現農民工工資,維護好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逐步建立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工作的有關制度。要進一步強化農民工的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術鑒定等工作的力度,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民的意愿,進行定點、訂單、定向培訓。根據各地特點,圍繞用工量大的工業、建筑業、服務業等行業,依據不同的工種、崗位對從業人員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努力做好對他們的培訓和各項服務工作。
三、要向種養業的深度和廣度進軍,進一步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
農民收入增加思考與對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關鍵在于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較快,農民收入呈逐年增長之勢,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縣農業仍屬弱質產業,還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特別是農民增收困難仍然是制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尋求農民增收的新突破,拓寬農民增收的新渠道,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钡哪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根椐我縣農民收入情況,就增加農民收入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縣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特點
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對“三農”的扶持力度,中央、省、市1號文件相續出臺,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減免農業稅、對農業生產資料實行限價、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對農業產品開辟綠色通道、改善農民工進城務工環境、加大清欠農民工資力度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雖然近幾年我縣自然災害頻繁,但由于狠抓了農業結構調整、科技興農和產業化生產經營,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以及大力推進以發展生產、促進增收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5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456元,同比增長19.92%;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757.95元,同比增長12.27%。從近兩年農民收入增幅來看,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速度。具體構成如下表:
2005年、2006年**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構成情況對比表
從近兩年農民收入狀況分析,我縣農民收入增長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家庭經營收入仍是農民增收的最大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