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成本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16:11: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質量成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房建質量成本研討
1質量成本
1.1施工成本構成
生產任何一件產品都需要制造成本,而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項目施工成本一般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措施費、間接費。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在計算項目施工成本發生時往往忽略了另外一項隱含成本的發生,即質量成本,如果質量成本控制不好,也許將對總體施工成卒造成重大損失。
1.2質量成本構成
質量成本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出的一切費用.以及因末達到產品質量標準,不能滿足用戶和消費者需要而產生的一切損失。質量成本一般包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1-3質量成本分析一般來講,質量成本諸要素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內在邏輯關系。比如,隨著建筑產品質量的提高,預防、鑒定成本隨著增加,而內、外部損失成本則減少。如果預防、鑒定成本過少,將導致內、外部損失成本劇增,利潤急劇下降。質量成本項目設置將質量成本分為投入和產出兩部分。質量成本投入是指企業在質量預防、質量鑒定方面的費用支出;質量成本的產出包括內、外部損失成本。當投入成本(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為0時,合格品率幾近于0;而逐步增加投入時,合格品率就迅速上升,損失成本則急劇下降,而總運行質量成本(投人加損失)也迅速下降。質量成本投入是為了達到降低質量損失的管理目標。因此,質量成本投入與質量成本產出之間應該存在負相關關系,企業有效的質量成本投入應該能夠有效降低質量損失。反之,如果質量損失末能得到有效控制,說明企業在質量投入方面或力度不夠,或方向不正確,或存在無效的質量成本投入。
內、外部質量損失之間也存在一定關系。當企業內、外部質量損失同時下降時.表明企業內部質量保證能力較強.產品實物質量過硬,產品質量能夠滿足市場競爭的要求;當企業內部質量損失較高.而外部質量損失較低時.表明企業內部在工藝、設備、技術等方面的質量保證能力不足.但企業有較強的檢驗把關能力,能夠將質量問題有效地解決在建筑產品交付前。用高昂的鑒定費用確保產品實物質量。當企業內部質量損失較低,而外部質量損失較高時.表明企業內部質量保證能力和質量檢驗把關能力不能保證產品質量.使不合格品流入產品交付后,并且已經給企業在市場上造成不良影響。
質量成本探討分析論文
一、質量的重要性
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質量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強,產品質量的高低是企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之一,提高產品質量是保證企業占有市場,從而能夠持續經營的重要手段,一個企業想做大做強,在增強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水平是重要的輔助手段。據統計,一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7年,那些被市場無情淘汰的企業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內部管理以及外部市場環境惡化的問題,但毋庸置疑,許多企業是栽在了不注重產品質量這個環節,比如有80多年歷史的著名品牌南京冠生園在2001年因為用陳年餡料做新月餅被中央電視臺曝光,使得冠生園品牌受到消費者的唾棄,銷量一落千丈,也使公司最終倒閉(公司在2005年宣布復出,聲稱要把質量管理放在首位),而在2005年爆出一系列質量丑聞的光明牛奶,市場銷量據統計也是大幅度下滑,股票價格更是一路走低。質量在今天之所以變得比過去更加重要,是因為市場環境同商品緊缺時代相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只要能生產出來就能賣出去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成功的企業無一例外的重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IBM高層管理人員認識到低劣的質量是它面臨的主要問題時,推出了“市場驅動質量”的質量項目,IBM的一個前主席認為,質量改進是當今關系企業生存的問題。努力滿足顧客對質量的期望,在美國一些人稱這種提高質量的推動力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我國的知名國際品牌海爾從創業早期開始,就把質量當做公司生死攸關的大事,海爾的總裁張瑞敏曾于1985年在海爾當時還很困難的情況下,砸了59臺不合格冰箱,而每臺冰箱的價值相對于當時一個工人的一年半工資,這個事件使海爾的員工徹底改變了產品的質量觀念,同時,也為自己樹立了良好的市場形象,這個事件被很多海爾人認為是他們創業20年來最偉大的事情,也成為許多商學院的經典案例?;谫|量的重要性,本文將對質量成本、傳統質量觀和現代質量觀的區別以及質量成本的鑒別和報告等進行初步探討。
二、質量成本的計量
質量成本被定義為由于質量可能或者確實低劣而存在的成本。它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四類:(1)預防成本(preventioncosts),指在產品或服務提供過程中為防止出現劣質產品或服務而發生的成本。(2)鑒定成本(appraisalcosts),指為了確定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顧客的要求或顧客的需要所發生的成本。(3)內部失敗成本(internalfailurecosts),是由于產品和服務不符合規格或顧客的需要而發生的,不合格產品到達顧客前就被發現。(4)外部失敗成本(externalfailurecosts),指產品和服務發送到顧客以后,由于不符合要求或不能滿足顧客需要而發生的,在所有質量成本中,這種成本最具有破壞性,象產品招回這種處理方式可能給公司造成巨額損失,但相比由于顧客不滿意、公司形象受損以及由此造成的產品市場占有率降低而帶來的成本,可能又算一個小數目了。
質量成本還可以劃分為顯性質量成本(observablequalitycosts)和隱性質量成本(hiddenqualitycosts),前者主要指賬面有記載的,后者指由于劣質產品導致的機會成本,如失去的銷售額、市場占有率的下降等,質量成本計量的困難主要體現在隱性成本這一塊,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乘數法,全部外部失敗成本=K(賬面記載的失敗成本),K值是估量的數值,是個經驗值,不同的公司和行業會相差很大;(2)市場調查法,根據對顧客調查和訪問公司銷售部門得到的數據,估計劣質產品對銷售和市場份額的影響;(3)塔古奇損失函數法(taguchilossfunction),假定任一質量特性相對目標值的偏離都會導致隱性質量成本,并且,隱性質量成本以偏離值的平方倍增加:L(y)=k(y-T)2,式中的k取決于組織外部失敗成本結構的比例常數,y是質量特征的實際值,T是質量特征的目標值,L是質量損失。
質量成本的數額可能是非常巨大,研究表明,美國公司的質量成本大部分占銷售額的20%到30%之間(我國缺乏這方面的數據),但是質量專家堅持認為,最優的質量水平應該是大約占銷售額的2%到4%,也就是說,存在著通過改進質量成本大大提高利潤的可能性。
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研究
摘要:會計的目的在于為有關人員作出有根據的經濟決策提供信息。為此,會計信息必須符合一定的質量要求,才能對使用者決策有用。為保證會計信息符合一定的質量的要求,必然要發生一定的成本與費用。文章在提出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概念及特征的基礎上,來討論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內容、測算方法及其控制與決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成本
一、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含義及質量
標準質量成本是物質生產領域對產品質量進行控制時廣泛應用的一個術語,其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質量成本,僅包括產品的生產方為保證產品質量符合一定質量標準所發生的費用以及由于未能符合該標準而產生損失之和。廣義的質量成本則不僅包括狹義質量成本的全部內容,而且還包括產品使用方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產品質量未能達到滿意標準而承擔的、不能向生產方求償的費用。在研究會計信息質量時,究竟采用哪種質量成本概念呢?既然會計的目的在于通過向使用者決策提供信息,以使社會福利達到最大化,那么考察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時,不僅要從會計信息提供者角度,而且要從全社會包括使用者的角度來全面地加以衡量。因為會計信息之所以倍受重視,是由于它對使用過程中因其質量不符合使用者決策需要而發生的。由使用者承擔的那部分費用,更加不容忽視。因此,本文對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所做的解釋是,所謂會計信息質量成本,是指會計信息提供者為確保會計信息符合一定的質量標準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和因未符合既定質量標準而造成的一切損失,以及會計信息使用者為改善規定質量標準的會計信息以滿足其決策需要所追加的一切投資之和。在上述解釋中,反復提到了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確,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總是相對于一定的質量標準而言的,質量標準不同,質量成本也可能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在考察會計信息成本時,就不可回避對其質量標準做出規定。筆者認為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主要具備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等質量特征。為此,完善信息質量———就是用以保證會計信息具有充分相關、適度可靠和廣泛可比的品質的標準。非完善信息質量標準———是指在相關性、可靠性及可比性等方面與完善信息質量標準偏離的質量標準。
二、會計信息質量成本的內容
從會計信息的披露、傳遞和接收使用的全過程來看,會計信息質量成本可以劃分為預防、鑒定以及信息披露、傳遞與接收使用的故障成本幾部分。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作業質量成本管理論文
關鍵詞: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高校作業質量成本管理;“企業化”高校;PDCA模型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改革,高校的資金來源由財政撥款變為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為輔的模式,使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被“企業化”了,也使高校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必須控制質量成本以提高效益。為此,本文提出了將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引入高校的觀點。在論述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含義、形成條件及將其引入高校的合理性基礎上,詳細論述了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應用。最后提出用查理•戴明的PDCA管理模式來完善作業質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運行環境,使其發揮最大功效。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高等學校的數量不斷增加,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高等學校的管理模式由原來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高度集中管理,逐步轉化為“政府宏觀管理、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新模式。高校的法人地位進一步得到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法人地位立足的高校要生存,要在生存中求發展,就必須有高質量的、適應社會需求的,并且在將來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產品。因此各大高校紛紛引入ISO90000質量管理體系,以提高其教學質量。但質量不是免費的,質量意味著成本。高校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必須控制或降低成本,才能提高其效益,以謀求更好地發展。為此,本文提出將作業質量成本管理運用于高校管理體系中的觀點。
二、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含義及其形成條件
(一)作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含義
質量成本分析與優化芻議
論文關鍵詞:質量成本質量管理分析與優化實證研究
論文摘要:利用質量成本理論及其分析核算方法,對恩鴻化工有限公司質量成本進行分析與核算,確定最佳質量成本,做出最佳質量成本決策,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使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有效地降低產品質量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益,實現在質量、成本和效益二者之間取得最佳效果的目標
引言
進入21世紀后,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已經山規模效益型經濟}句質量效益型經濟轉變。在市場競爭日益復雜的情況,企業要立于市場,就必須兩手抓一手抓顧客,提高客戶滿意度,培養忠誠的顧客群一手抓產品,即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木,使企業產品的價格在競爭中有較大的空間和較大的利潤。這己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
質量成木是經營成木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全而質量管理活動的經濟性表現,是衡量質量體系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F代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以最佳質量成木生產出滿足用戶要求和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
對質量成木進行統計、核算、分析和控制,小僅可以找到控制和降低成木的途徑,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還可以監督和指異質量管理活動,從質量成木角度尋求提高產品質量的途徑;有利于促使企業領異重視產品質量,拓寬成木管理方法,推行質量管理工作。因此,質量成木的研究是把企業產品質量與成木有機結合起來,使技術與經濟融為一體,是加強質量管理的基木工具。
小議質量成本與優化的實證
論文關鍵詞:質量成本質量管理分析與優化實證研究
論文摘要:利用質量成本理論及其分析核算方法,對恩鴻化工有限公司質量成本進行分析與核算,確定最佳質量成本,做出最佳質量成本決策,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使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有效地降低產品質量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益,實現在質量、成本和效益二者之間取得最佳效果的目標
引言
進入21世紀后,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已經山規模效益型經濟}句質量效益型經濟轉變。在市場競爭日益復雜的情況,企業要立于市場,就必須兩手抓一手抓顧客,提高客戶滿意度,培養忠誠的顧客群一手抓產品,即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木,使企業產品的價格在競爭中有較大的空間和較大的利潤。這己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
質量成木是經營成木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全而質量管理活動的經濟性表現,是衡量質量體系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F代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以最佳質量成木生產出滿足用戶要求和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對質量成木進行統計、核算、分析和控制,小僅可以找到控制和降低成木的途徑,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還可以監督和指異質量管理活動,從質量成木角度尋求提高產品質量的途徑;有利于促使企業領異重視產品質量,拓寬成木管理方法,推行質量管理工作。因此,質量成木的研究是把企業產品質量與成木有機結合起來,使技術與經濟融為一體,是加強質量管理的基木工具。
關于質量成木分析方法,國內外有許多側卜究成果,如朱蘭博士在1951年首次提出了最適合質量的論點1956年費根堡姆提出PAF方法L;J即把質量成木分為預防成木、鑒定成木和損失成木;1974年DanielLundran將質量成木[(}線分為改善區、無差異區和完美區二大部分;Ross在1977年提出過程成木方法,于1989年山Marsch在質量成木測量中開始使用`}’S’;Cooper}IIKaplan在1988年提出作業成木法(Activity-BasedCosting)"’6’。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化和顧客需求的日趨多樣化,側l一究全而質量管}}.(TQM)h的質量成木控制成為了新時期企業而臨的挑戰。
施工企業質量成本論文
前言
建筑市場的競爭實質上就是質量、成本、工期的競爭,建筑生產管理的過程是進度、質量、投資在建筑生產周期內的控制過程。但當前許多施工企業在開展全面質量管理(TQM)或實施ISO9000族標準的過程中,都忽視了質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能正確處理質量與質量成本之間的關系。結果是要么強調工程質量,而對成本卻不太關心,使工程出現質量過?,F象,導致完成工程量不少,榮獲優質工程獎少,而經濟效益卻低下的被動局面;要么強調工程成本而不顧及質量,從而使“豆腐渣工程”頻頻曝光。因此,加強質量成本控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然而我國建筑企業中開展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只占少數,而在這少數企業中能真正有效地開展質量成本管理地就更少了。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4個方面:
(1)沒有一套完善的質量成本管理組織體系。
(2)質量損失成本源歸集不明確。
(3)質量成本核算失實、失效。
(4)質量成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不當。
企業質量成本核算論文
【摘要】本文首先探討了質量成本的概念及構成,隨后在研究建筑企業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適合建筑企業實際運作的質量成本核算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
施工企業在具體的施工項目中,應做好“成本、質量、工期”三控制,向投資者(用戶)提供滿意的建筑產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為企業發展提供后勁。筆者認為通過建立質量成本的核算體系,及時如實地對質量成本進行分析和控制,可以把風險排除或減少到最小。
建筑產品的制造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生產過程,它集中了各部門的科學技術成果,其產品質量則是一個國家經濟、技術和管理基礎的綜合反映。目前,我國建筑業經過多年的整頓和努力,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在總結建設質量經驗和學習海外質量管理的科學方法與技術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現階段,尚有不少施工企業在建設質量中總存在重大矛盾,重視了建筑產品質量,則放松了成本核算;反之,加強了成本控制則使產品質量有所下降,有些施工企業甚至尚未進行質量成本核算。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施工企業對質量成本的認識不足,對質量成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等內容和方法尚未掌握。盡管在建筑產品中質量成本占總造價的5%左右,但建筑業還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質量成本核算體系,施工企業仍處在摸索階段。因此有必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方面就質量成本的核算與分析作一些闡述和探討。
一、質量成本的概念及構成
所謂質量成本,是為確保和保證滿意的質量而發生的費用以及沒有達到滿意的質量所造成的損失。對建筑業來說,質量成本是企業為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和由于工程未達到規定的質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損失費用的總和。與其他類型的企業一樣,建筑企業質量成本也由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四部分組成。但由于建筑企業的特點,在具體內容方面存在著一些差異。
(一)預防成本
管道質量成本控制論文
1常見長輸管道質量問題分析
(1)焊接一次合格率低焊接一次合格率是長輸管道質量控制的重點,同時也是施工當中造成成本增加的重要環節。焊接過程中出現返修口,為了返修焊口,機組勢必要派遣若干人員和設備,這樣就會影響主體施工的正常進度,特別是對山區施工的小機來說,人員和設備有限,返修施工時會造成整個機組的停工。焊接一次合格率越低,所造成的返修成本或割口成本就會越高。在現有的施工技術條件下,提高施工人員質量意識及技術水平,做好焊口預熱、焊條烘干及焊條保溫等技術保證措施,努力提高焊接一次合格率,降低返修或割口造成的成本增加,是管道施工單位質量成本控制的重點之一。
(2)防腐層損傷防腐層損傷會造成極大的管道腐蝕風險,降低管道運行壽命,同時也會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根據防腐施工技術規范規定,直徑小于30mm,防腐層損傷深度小于總厚度50%的用補傷棒、粘彈體和補傷片補傷,直徑大于30mm,防腐層損傷深度大于總厚度50%的損傷補傷除了上述材料外,上面還要包覆防腐帶,這就相當于額外增加了若干數量的防腐焊口,由此造成了防腐材料、人員和設備等方面的損耗,直接造成了施工成本的增加。防腐層損傷一般是在裝卸過程、運輸過程、布管焊接過程和管道回填過程中對防腐層的摩擦和磕碰造成的,因此怎樣減少這幾個過程中的防腐層損傷,就成為管道質量成分控制的關鍵所在。管道三公司西三東項目部經過研究制定了若干保護防腐層的管理辦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實行工序交接制度,明確責任劃分。項目部根據工序交接單判定防腐層損傷責任所屬單位,依據現場發現的防腐層損傷大小和數量,判定處罰金額數量,依據所有機組質量評比,給予優勝機組獎勵。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提高了機組的積極性,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的防腐層損傷,提高了企業的施工質量,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管道施工的質量成本。
(3)管道淺埋管道淺埋是管道施工中非常嚴重的質量問題,管道淺埋會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管道業主單位非常重視,在平緩的一般施工地段,管道埋深控制較容易,但是在一些特殊地段就不容易控制,例如:山區、河流、溝渠、沼澤地和魚塘。出現管道淺埋,整改非常困難,需要重新投入大量人員、設備和財力,這就造成了極大的質量成本。整改時有時需要二次征地,賠付大量的征地費用,河流、溝渠重新斷流或截流,沼澤和魚塘重新抽干水,管道要小心翼翼的挖出斷管,增加彎頭彎管或改變彎頭彎管度數等措施增加管道埋深,施工難度有時比原來施工時的難度還要大,施工費用和施工工期耗費的質量成本更是巨大。因此減少或杜絕管道淺埋也是管道質量成本控制的重點之一。
(4)未滿足安全距離管道與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其他管道的安全距離也是施工管控的要點,如果施工中未按照圖紙施工或與地方政府及村民溝通不暢,就會造成管道與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其他管道的安全距離達不到規范要求。重新調整管道與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其他管道的安全距離,由此產生的整改費用,也是管道質量成本控制的要點之一。
(5)防腐層漏點管道施工中并不上所有的管道防腐層損傷都能夠在防腐補口補傷以及電火花檢漏等工序中檢測出來,這些“遺漏”的防腐層損傷需要在管道回填以后通過雷迪地面防腐檢漏來查找,通過雷迪檢測到管道防腐層漏點定位以后,在征地有效期內及時挖出該防腐層漏點進行防腐補傷,如果整改時間點超出征地有效期,還會產生二次征地費。由此看出,減少施工中防腐層損傷以及在征地有效期內利用雷迪地面防腐檢漏及時找出“遺漏”的防腐層損傷并及時整改也是管道質量成本控制的要點之一。
質量成本管理論文
一、質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對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性。質量成本管理是企業質量管理的定量管理,同時也是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順利和有效地運行的保證。質量成本管理目的之一是使投入于質量管理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當如果質量成本投入過大或得不到控制,質量管理體系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本效益效果。
2.對企業總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質量成本是企業總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持續性經營中不斷發生的動態成本。通常而言,質量成本與企業總成本的關系是:當質量預防成本投入后,由于次品率和賠償金額的減少抵消了質量成本的增加,企業總成本相應的減到最少;而隨著質量預防成本的不斷投入,由于次品率和賠償金額的減少不能抵消了質量成本的增加,企業總成本體現了相應的增加。因此,企業也不可能無休止地追加質量預防成本而導致企業總成本的增加。質量成本管理的好壞直接反映出企業總成本控制的好壞以及相應的利潤大小。
有資料顯示,在2001年,全球發生了日本的三菱汽車和東芝筆記本電腦的兩大質量問題訴訟案。其中,三菱汽車公司在全球大規模召回280多萬輛轎車,造成3300萬美元的直接費用損失。東芝公司則在2001財政年度(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由于質量問題的影響,第三季度凈虧損849億日元(6.38億美元),而2000年同期公司稅后凈利潤高達111億日元。由此可見,質量內部和外部損失不僅給企業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而且也造成直接的非正常效率損失。
二、質量成本的本質
1.質量成本是企業的無形成本對象。在企業整個經營過程中,資源的投入不僅產生了有形的經營成果——產品,而且也培育了無形的經營成果——質量水平、效率水平、人力資源水平、市場網絡和增值作業水平等。這些有形和無形的經營成果,就是所謂的有形和無形成本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