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調配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8 20:23: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藥調配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藥調配中影響臨床療效
中藥調配系指按照中醫處方要求,將中藥飲片調配成適宜臨床患者使用的過程,它具有臨時調配方劑的特點,是祖國醫學理、法、方、藥理論和實踐的辨證統一,也是醫院藥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藥調劑工作量大,涉及專業知識面廣,技術性強,因此調配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與安全用藥?,F就中藥調配中影響臨床療效的幾大因素進行淺析。
中藥調配劑量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藥的“量”與療效有重要關系,醫界有“中醫不傳之秘在于量”之說。中藥方劑依“君臣佐使”配伍組方,各藥劑量變化會導致處方功能、主治發生變化。劑量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著臨床療效。但在調劑中屢見主觀估量,“抓藥”代稱的現象,造成配方總量、單劑量不準確。中藥調配劑量對處方療效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同一味藥,劑量不同,作用亦異。以肉桂為例,小劑量有引火歸原的作用;大劑量則有補腎陰,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藥物劑量不一,還可導致作用相反,如紅花少量養血,大量則破血;還有些藥物有雙向調節作用,如黃連、黃柏之類,小劑量有興奮作用,大劑量則有抑制作用。這些都說明了藥物“量”與“效”的關系。②有些方劑中單味藥劑量變化,會使整個方劑主輔換位,藥效屬性發生變化。如張仲景的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因各藥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證方劑名稱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藥,其治療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應嚴格掌握。如馬錢子等,用量不足則療效不顯,用量過大則極易中毒,故應慎選劑量,以防中毒發生。
處方應付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在調配藥物時,還要重視處方應付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尤其要注意對藥名腳注及附加術語的審定。
中藥的處方腳注,是指醫師開寫中藥處方時在某味藥的右上角或右下角處所加的簡明要求。其目的是指示調劑人員對飲片應采取的特定處理方法。腳注的內容一般包括炮制法、煎法、服用法等。常見的腳注術語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沖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中藥腳注的特殊處理,直接影響著藥物療效的發揮。調劑人員必須按處方腳注的要求,認真執行,切不可有絲毫懈怠。有的處方雖未加腳注,但如果是需特殊處理的,仍應按炮制規范的規定處理。如生礦石類、動物角甲類,其飲片質地堅硬,應另包先煎,這樣可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制川烏、制草烏等有毒飲片可先煎,可降低烏頭堿含量,減少毒副作用。薄荷等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的飲片不宜煎時間過久,以免有效成分散失,降低療效,故應后下。富含絨毛的飲片如旋復花、辛夷等包煎,可減少絨毛混入煎劑后刺激咽喉。阿膠、鹿角膠、飴糖、蜂蜜等膠類、蜜膏類中藥不宜與群藥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響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結底糊化,影響療效。因此上述各類藥物調劑時應執行腳注,單包注明用法。
中藥調配質量對其臨床療效的影響論文
關鍵詞:中藥調配臨床療效影響因素
摘要:中藥調配工作直接關系到中藥臨床療效。調配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到藥物療效的發揮,也影響到病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危。本文從中藥調配劑量、處方應付、藥物的炮制處理、藥物質量等方面,分析了調配質量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其目的在于提高配方人員的認識,確保調配質量,從而提高中藥臨床療效。
中藥調配系指按照中醫處方要求,將中藥飲片調配成適宜臨床患者使用的過程,它具有臨時調配方劑的特點,是祖國醫學理、法、方、藥理論和實踐的辨證統一,也是醫院藥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中藥調劑工作量大,涉及專業知識面廣,技術性強,因此調配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臨床療效與安全用藥?,F就中藥調配中影響臨床療效的幾大因素進行淺析。
一、中藥調配劑量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中藥的“量”與療效有重要關系,醫界有“中醫不傳之秘在于量”之說。中藥方劑依“君臣佐使”配伍組方,各藥劑量變化會導致處方功能、主治發生變化。劑量的準確性直接影響著臨床療效。但在調劑中屢見主觀估量,“抓藥”代稱的現象,造成配方總量、單劑量不準確。中藥調配劑量對處方療效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同一味藥,劑量不同,作用亦異。以肉桂為例,小劑量有引火歸原的作用;大劑量則有補腎陰,散寒止痛之功能。有些藥物劑量不一,還可導致作用相反,如紅花少量養血,大量則破血;還有些藥物有雙向調節作用,如黃連、黃柏之類,小劑量有興奮作用,大劑量則有抑制作用。這些都說明了藥物“量”與“效”的關系。②有些方劑中單味藥劑量變化,會使整個方劑主輔換位,藥效屬性發生變化。如張仲景的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因各藥用量不同,其所治病證方劑名稱都不相同。③某些毒性中藥,其治療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應嚴格掌握。如馬錢子等,用量不足則療效不顯,用量過大則極易中毒,故應慎選劑量,以防中毒發生。
二、處方應付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透析中藥調劑過程中差錯及解決策略
摘要:中藥調劑系指按照中醫處方要求,正確的調配,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治療效果,醫院的調劑人員擔負著確保臨床療效的重要任務。它是一項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技術性的工作。“調劑”與“處方”一樣,具有法律上的責任,同時它的工作又牽涉到中醫中藥各個方面,因此必須把好中藥調劑關,確保質量與用藥安全,有效地為防病治病服務,通常它有審方、計價、調配、復核、包裝、發藥等六個程序,由于我院每日調配的處方量比較大,而且它又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差錯事故時有發生。在這里筆者就在我院中藥調劑過程中常見的差錯加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藥調劑過程中差錯解決對策
1調配差錯原因
1.1醫生書寫處方不規范
醫生處方不規范,書寫潦草,調劑人員有時辨認不清,導致錯誤調配。
醫生的這種態度給藥房的調配人員帶來很大的麻煩,不僅影響了調配處方的速度,而且還很容易使一些藥物名稱相似的藥品看錯,發錯。如桂枝-桔梗,黃芪-黃芩等。還有,有的醫生書寫數字0和單位g連在一起,例如50g有時就辨認不清是五克還是五十克。這些都很容易造成錯誤的調配。
中藥調劑階段中差錯與處理策略
中藥調劑系指按照中醫處方要求,正確的調配,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治療效果,醫院的調劑人員擔負著確保臨床療效的重要任務。它是一項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技術性的工作。“調劑”與“處方”一樣,具有法律上的責任,同時它的工作又牽涉到中醫中藥各個方面,因此必須把好中藥調劑關,確保質量與用藥安全,有效地為防病治病服務,通常它有審方、計價、調配、復核、包裝、發藥等六個程序,由于我院每日調配的處方量比較大,而且它又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差錯事故時有發生。在這里筆者就在我院中藥調劑過程中常見的差錯加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1調配差錯原因
1.1醫生書寫處方不規范
醫生處方不規范,書寫潦草,調劑人員有時辨認不清,導致錯誤調配。醫生的這種態度給藥房的調配人員帶來很大的麻煩,不僅影響了調配處方的速度,而且還很容易使一些藥物名稱相似的藥品看錯,發錯。如桂枝-桔梗,黃芪-黃芩等。還有,有的醫生書寫數字0和單位g連在一起,例如50g有時就辨認不清是五克還是五十克。這些都很容易造成錯誤的調配。
1.2藥品名稱相似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且命名也多種多樣,有的中藥名稱僅一字之差的就有很多,如不仔細辨認在調劑過程中很容易調差。也有一些藥物一藥多名、一名多藥的現象存在,這些名稱相似的飲片調劑人員很容易混淆。也有一些藥物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別名,如不是很了解它們的來源和功效,在調劑過程中也很容易混淆,如補骨脂別名“破故紙”,為補陽藥,而木蝴蝶別名“云故紙”、“千層紙”,為化痰止咳平喘藥,調配時一定要仔細辨認,切勿將“破故紙”錯發為木蝴蝶。
淺析門診中藥房的管理及策略
一些藥師專業水平非常有限,對處方和個別中藥的別名難以辨識,例如:蒲公英又可以稱之為黃花地丁,一些藥師根據個人意愿將其錯配為地??;對并開的品種不了解,例如二烏是指制草烏和川烏,又如二甲是指龜板和鱉甲;對重要十八反、十九畏的知識缺乏,例如半夏反川烏、甘草反海藻等,藥師對這些基本知識掌握不牢固,非常容易導致處方出現漏配和錯配。而在稱量藥品時,若出現稱量不準的情況,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不少藥師僅憑自己心中的秤來稱量,導致分級不均勻和稱量不精確的情況時有發生。發藥時缺乏詳細的說明:由于患者對藥材的認識不深,并不了解藥材煎煮的科學方法,對用量、用法以及禁忌等方面均無了解,在給患者發藥時,若未交代清楚,患者必然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煎煮和服用藥物,這就使得藥物治療效果受到了影響。例如:質地非常堅硬的藥材,藥物的有效成分不容易獲取,必須將其單獨提前煎煮一段時間后,再加入其他藥材。針對揮發性藥物,若煎煮時間過長,其有效成分勢必會隨之流失。盡管中藥飲片外包裝對藥材的煎煮方法進行了描述,但一些文化水平較低或忽略閱讀的患者,勢必因煎煮導致藥物療效受到影響。
提高藥劑人員知識水平:醫院在改革的過程中,將一些非專業人員調配至中藥房。為了提高中藥房的管理水平,提升人員的專業知識,必須要求中藥房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執業藥師資格和藥學專業學歷。且定期組織工作人員繼續深造學習,形成專業的培訓檔案,同時采取更多的考核方式對工作人員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此外,應當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交流溝通的能力,加強責任心。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時,還必須盡可能地解除患者的疑慮。制定中藥房宣傳小冊子,介紹中藥科普知識。改進處方管理:在調配處方時,必須按照審方標準嚴格落實,重點了解處方中的項目是否齊全,所列出的藥品名稱、劑量以及劑數是否清楚,是否存在藥品名寫錯或重開的情況。中藥調劑人員不僅要熟悉所有中藥的正名,同時還應當掌握其相應的常用(別)名,此外還必須熟悉地方習慣和處方應付常規、中藥炮制規格。在調配時,若發現無法辨識的藥名,應當及時與處方醫生進行聯系,不可根據個人意識隨意調配。加大電子處方的運用,通過打印或內部網絡傳輸的方法,既可減少醫師書寫,截留配伍禁忌和超劑量用藥,還可提高藥名以及規格的準確性。嚴格處方調配:中藥調劑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處方調配藥品,不可隨意更改炮制品種或藥品。在調配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調劑操作程序和調劑技術常規,堅持做到“四查十對”,并注意審查處方中各個藥品是否存在相畏和相反等情況,并將處方中的藥材進行分類包裝,標注清楚,叮囑患者根據標注的順序和方法煎煮藥品,確保藥品的藥性發揮到最佳程度[2]。在調配時,不僅要加強處方的審核,同時還必須提高藥品的檢查水平,切忌將霉變、走油、偽劣藥品等用于調配,一旦發生藥品變質或假冒偽劣必須及時糾正。發藥時必須對患者的取藥憑證進行嚴格審核,并在發放藥品時,詳細告知患者必須注意的禁忌以及用法用量和部分特殊中藥的處理方法。加大硬件設備投入:由于中藥味數繁多,甚至可能一種藥材幾種制法,但這種情況不可混合混裝,中藥的儲備條件要求非常高,不僅需要通風、干燥的儲備環境,還要求中藥房必須有足夠的儲備藥柜,醫院應當加大對中藥房硬件設施投資力度,為中藥房提供寬敞、明亮的房間。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擴大中藥房調劑場所和儲備區域面積,使中藥房能夠儲備足夠的臨床用藥,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好的基礎條件。引進符合醫院實際情況的檢測技術:根據門診中藥房的具體情況,為其提供相應的檢測設備和技術,并根據我國相關要求,為其配置理化鑒別、顯微鑒別和含水量檢查等設備。對購進的藥品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在檢驗的過程中,必須做到兩人在場,并對相關檢驗記錄進行認真的記載。加大藥房藥品質量管理小組的監督執行力度。
本文作者:莫其斌黃獻工作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中藥房
藥房良好服務管理措施論文
關鍵詞中藥房;管理;藥學服務
摘要中藥房是醫院重要的服務窗口之一,如何加強中藥房管理,塑造良好藥學服務,構造和諧的藥患關系,是進一步提高醫院整體服務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使中藥更好地起到預防、治療疾病的作用,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有效,就要提出可行方案,塑造良好藥學服務。健全的中藥房管理是保證良好藥學服務的關鍵,更是營造和諧藥患關系、醫患關系的需要。
一、加強中藥房管理
中藥房的管理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的購進、驗收、存貯養護,申領、調配等過程進行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管理;還包括臨床用藥指導,藥學服務等內容。中藥房管理的關鍵在藥品,保證藥品質量是加強中藥房管理的前提,更是重中之重。
1.1中藥房硬件設施建設管理提高藥品質量,有待于基本設施的建設和改善。首先,中藥房應該設有中藥飲片庫房、中成藥庫房、調劑室、周轉庫、中藥煎藥室、制劑室。其次,中藥房應該遠離各種污染源。中藥飲片調劑室、中成藥調劑室、中藥煎藥室應當寬敞明亮,地面、墻面、屋頂應當平整、潔凈、無污染、易清潔,還應當有有效的通風、除塵、防積水以及清潔等設施。此外,中藥儲存設備應有藥架、除濕機、通風設備、冷藏柜或冷庫。中藥飲片調劑設備應有藥斗、調劑臺、稱量用具,粉碎用具,冷藏柜、新風除塵設備,中藥飲片應備400多種。還要有貴重藥品柜、毒麻藥品柜、小型切片機、小型炒藥機、小型鍛爐烘干機、消毒鍋等。
1.2中藥飲片、中成藥的購進與驗收管理嚴格把好進貨渠道。必須與持有《藥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企業進藥,進藥地點應相對穩定,這樣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跟蹤。要做到對藥品質量如有懷疑“寧退勿收”或留樣做進一步鑒定,要從嚴把好驗收質量關,即做到“寧緊勿松”,更要做到“勤進快銷”。
淺談中藥調劑技術課程教學設計
摘要:中藥調劑主要有審方、計價、調配、復核、包裝、發藥6個工作流程,傳統的中藥調劑技術課程大多是按照這6個工作流程設計教學內容,現結合姜大源教授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思路以及中藥傳統技能大賽要求進行課程設計,將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入專業教學,讓學生由淺入深,熟練掌握中藥調劑技能。
關鍵詞:中藥調劑技術;中藥學專業;教學設計
1依據工作過程系統化思路設計教學情境
姜大源教授就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曾指出,判斷一個課程的設計是不是遵循學習原則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有3條原則:第一,比較必須3個以上;第二,比較必須同一范疇;第三,比較中重復的是步驟而不是內容。依據這3條原則,筆者結合個人教學中的一些思考,認為中藥調劑技術可以做如下設計。
1.1以處方的類別作為載體
按照處方的難易和復雜程度設計學習情境。學習情境1:無特殊處理藥方調劑;學習情境2:含特殊處理藥方調劑;學習情境3:含毒麻藥方調劑。進行以上設計時,要通過重復調劑的步驟(審方、計價、調配、復核、包裝、發藥)來強化學生中藥調劑技能。優選無特殊處理藥方調劑,代表方如六味地黃丸,此方中藥只需按量調配,此類處方主要訓練學生對中藥調劑程序的熟練度。優選含特殊處理藥方調劑,代表方如大承氣湯,此方中大黃需后下、芒硝要溶服,這兩味藥在煎服時需特殊處理。此類處方調劑除加強學生對中藥調劑程序的熟練度之外,還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藥物在應用時的特殊處理,否則會影響療效。優選含毒麻藥方調劑,代表方如十棗湯,此類處方調劑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調劑基礎,特別對毒麻類中藥要慎之又慎,這關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學生要有更深刻的認識才能處理好。通過設計以上3個學習情境,學生由易到難,反復進行6個操作步驟,最終熟練掌握中藥調劑技能。當然,在遴選各類典型方藥時,需結合實際,篩選不同類別處方品種,還可以通過增加處方中中藥的味數來增強調劑難度,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中藥質量規范化管理在中藥房的應用
摘要:目的觀察質量規劃管理模式在中藥房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2組,觀察組采用規范化管理對患者進行服務,對照組采用傳統管理方式。分別觀察2組患者的藥品配發準確率、藥品調換率以及患者滿意度,并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配發準確率96.00%顯著高于對照組78.00%,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藥品調換率5.00%低于對照組19.00%,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9.00%顯著高于對照組90.00%,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中藥房實施質量規范化管理可以提高藥品調配準確率,減少藥品調換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質量規范化管理;中藥房;藥事管理學;臨床藥物學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意養生保健,中醫藥的熱度也在增加,這給醫院的中藥房增加了任務量,但中藥房的管理模式并未發生改變,越來越不適應新時代的任務[1]。同時,由于環境的變化,部分藥材的質量下降,這也給中藥房的管理加大了難度。所以目前中藥房需要一種新型的質量規范化管理模式[2]。本次研究目的是觀察質量規劃管理模式對中藥房的應用效果,將選取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200例中醫科病例開展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20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患者或者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見表1。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在我院進行治療的中醫科患者;②患者本人或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藥物依賴史;②患者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或出現癌癥且預期壽命較短,無法參與本次研究;③患者不希望暴露個人隱私,不愿配合溝通。1.3方法。對照組使用傳統的標準流程進行管理,觀察組采用中藥質量規范化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規范中藥的進貨渠道。遵守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對我院中藥房的藥材進貨渠道進行規范化管理,主要的采購人員應有豐富的藥材采購經驗以及一定水平的中藥相關知識,可以對中藥材的混淆、真偽進行區分,還要嚴格審查供貨方的營業執照,采購的藥材應符合國家標準[3]。(2)規范藥品調配流程。在進行中藥藥品的調配過程中,謹遵醫囑,藥方中若出現具有多個名稱的藥品,則應對藥方進行進一步的核實,與醫生及時交流,統一確定藥品的名稱。(3)規范藥品儲存管理。在藥品放入倉庫時,要仔細核對藥品的種類與數量,在電腦上進行詳細登記。在藥品儲存的過程中,要避免陽光的直射,謹慎調整空氣中的濕度,盡可能地減少對中藥藥效的影響。一些儲存較為特殊的藥品應單獨進行處理,如:①單獨存放毒性較強的藥品。②定期將易發生霉變的藥品進行防潮處理;定期將易揮發的藥品進行防曬處理。③分開存放一些藥性相似的藥品。此外,還應當隨時對藥品進行抽查,觀察其儲存情況[4]。1.4觀察指標。對實施質量規范化管理與未實施質量規范化管理的中藥房進行藥品的退換發生率以及藥品配方準確率的統計學分析。讓患者對服務的滿意狀況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90~100分為滿意;60~90分為一般;0~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等于滿意例數與一般例數之和除以組內總例數乘以百分之百[5]。1.5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校正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中藥質量管理策略
1中藥房中藥質量的有關標準
1.1相關質量管理文件
針對中藥房中藥制定《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這一規范性的質量管理文件對中藥生產制造過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頒布機構是國家藥品監督局,是確保中藥安全質量的有效管理措施。根據管理文件的相關條例能夠清晰的了解中藥在生產階段的各項標準指標等一系列規范性內容,嚴格規定了各項中藥配制劑量,提高了中藥安全性,對中醫治療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1]。
1.2具體要求
近些年,由于各種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突出,國家相關部門針對食品藥品安全質量問題制定了相關的措施,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為次專門擬定了重要管理方案,為確保食品藥品安全質量提供準則。在實際中藥生產過程中,對藥材前期處理操作時,需要嚴格執行監督管理措施,杜絕出現虛假藥材、規范操作等方面的問題,在使用階段要發揮中藥的實際效果,為規范化生產提供合理化依據。
2中藥房中藥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探究GSP在中藥飲片中的質量管理
【摘要】如何控制中藥飲片在流通環節的質量,就要求在采購、驗收、養護、保管、銷售等環節必須嚴格按照GSP的要求操作。
【關鍵詞】GSP中藥飲片質量管理
GSP即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是為了加強藥品經營質量管理,保證人民用藥安全有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的規范。中藥飲片作為藥品中相對特殊的一類,如何控制其在流通環節的質量,就要求在采購、驗收、養護、保管、銷售等環節必須嚴格按照GSP的要求操作。
一、嚴把購進關
中藥飲片種類繁多,加工方法及質量要求各不相同,所以飲片的購進是保證質量的第一關。按照GSP對中藥飲片的購進除按照藥品的購進要求外,還必須要求:
1、所購中藥飲片必須是合法生產企業生產的合法藥品;無論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均須依法取得《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許可證》、《營業執照》,還必須通過GMP(GSP)認證,凡證照不全者,一律不得購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