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2-02-10 02:52:00
導語:語文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適度拓展,感悟人物語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讀了《錢學森》一文,大家對錢學森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他給你印象最深,感觸最多的是什么呢?
(二)讀文悟情。
1、過渡:是呀,課文用大量篇幅描寫了錢學森赴美留學期間的一些經歷以及漫漫歸國路,語言樸實,卻字字含情,令人感動!作為一名中國人,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把這殷殷赤子情,拳拳愛國心,用深情的朗讀表達出來?。ㄖ该x文)
2、教師引導:**年的中國,帝國主義列強在我國橫行霸道,肆意踐踏我中華兒女的尊嚴,錢學森刻苦學習,遠赴美國留學,他十分想念祖國。看第二節,讓我們來聽聽他在美國怎么說的?
(出示他在美國講的第一段話)
“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保ㄖ该x。)
3、教師引導:**年10月1日,新中國在隆隆的禮炮聲中誕生了,這一年中秋節,身在美國的錢學森再一次說出了心里話,說了什么?
(出示錢學森說的第二段話)
“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祖國的兒女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保ㄖ该x)
4、想一想錢學森是分別在怎樣的情況下說這兩段話的?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5、再次感情朗讀兩段話。
過渡:“我是中國人!我要回到中國去!”說得多好!老師這兒有一份錢學森在美國的大事記,大家看:
**年:師從著名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成為其最得意的學生和最得力的
助手。
(他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
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年:已經成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他說:我們日益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
終于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祖國的兒女共同去
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年9月17日錢學森乘克里夫蘭號船回國。
6、引導質疑,練習寫話
(1)既然鐵了心要回來,為什么又一直到**年才回國呢?這五年的空
白,他在美國干了什么?指名讀第五節。
(2)補充材料。
(**年5月錢學森做好了一切回國的準備,然而意外又發生了——)
(3)就在錢學森走出監獄大門的那一刻,他心中感慨萬千,此時此刻他又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想一想,替他把想說的話寫下來。指名交流。
7、請同學們把文中的兩段話和自己寫的一段話連起來再讀一讀。
回國之路漫長而又艱難,錢學森既要面對國外豐厚的物質誘惑,又要承受新中國貧窮生活的煎熬,甚至還要面對一些惡勢力的百般阻撓,(結合板書:物質誘惑、祖國貧窮、百般阻撓)但這一切都未能阻擋他回國的決心,那么是什么在支撐著他呢?(結合學生回答,完成板書。)
(三)拓展內化。
1、小結:“我是中國人!我要回到中國去!”正是這種信念支撐著錢學森在美國呆了20年之久!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于盼到了那一天。
2、在海上漂泊了15天,克里夫蘭號船終于靠岸了,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回到祖國以后,錢學森是如何學以致用的呢?指名讀最后一小節。
3、補充“中國導彈之父”的詳細資料,讀后談感受。
板書:
物質誘惑
錢學森祖國貧窮“”“中國導彈之父”
百般阻撓
20*年4月14日
教案評點
內容:蘇教版小語第十冊《錢學森》第二課時教案
執教:周美華時間:20*年4月14日下午
地點:觀摩教室(1)主持人:韓玉宇(小學教務主任)
主持人:
今天,我們集中在這里,就周美華老師設計的五年級語文《錢學森》一課的教案進行研討,研討的主題是“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的內化與拓展”。先請周美華老師發言,講解教案的設計意圖。
周美華:
圍繞本次專題研討的重點,我初步設計了《錢學森》一課的教學思路,請大家多提意見。課文中錢學森說了兩段話:(1)“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的事?!保?)“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祖國的兒女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蔽抑饕獓@這兩段話設計教學,第一環節是讓學生讀,談感受,并練習有感情朗讀。第二環節是通過補充一段拓展材料,填補課文空白,感受錢學森在**年至**年回國的5年時間里所處的環境,讓學生仿照寫法,寫一寫,當錢學森走出監獄大門會想些什么?第三環節是重點理解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撐他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第四環節是再次補充拓展材料,理解課文結尾所說,為什么稱錢學森是“導彈之父”。
困惑之處:1、如何處理兩段話,如何細化。
2、如何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3、如何處理好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距離,如何激發學生的愛
國激情。
主持人:現在我們圍繞周老師講的困惑之處,請各位老師發表自己的看法。
史亞玲:我覺得在出示這兩段話后讓學生說感受有困難,我的設想是要先讓學生結合課文有關語句來談一談錢學森在回國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如何抵制物質誘惑沖破重重阻撓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的?因為只有理解他為了回國做了那么多的準備,才能更好地完成他的夙愿。
周建芬:是否在“一切”上拓展,錢學森回國前到底做了些什么,理解了這一點,就更能體現他回國的決心一刻也不動搖。但是感到困惑的是這樣是否游離于課文。
王芳:我覺得板書設計經不起推敲,有點摸不著頭腦。
何江燕:板書是否改進一下,在“物質誘惑”加上抵擋,在“祖國貧窮”前加上不嫌,在“百般阻撓”前加上沖破。
陸一平:確實,板書要更明確一些。
何江燕:教者在第一篇拓展閱讀后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一寫錢學森出監獄后會說些什么呢?我覺得是否可以在**年在他踏上祖國土地那一刻設計小練筆,讓學生想象此時此刻的他會說些什么。
陳梅秀:教師設計的小結語要推敲,是否可以在教學第二小節時,老師用飽含深情的語句描述當時國內和國外條件的差距,說明錢學森回國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這樣更加突出他的愛國之心。
周紅娟:在處理國內和國外條件的差距這個環節時,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想象錢學森國外條件是怎樣優厚?(生活、工作)國內條件是怎樣落后?在此基礎上再由老師定位,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認識,為學習錢學森回國奠定思想基礎。另外,我也覺得小練筆應該放在他歷盡磨難后回國的那一刻。5年的空白可以用大事記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包括錢學森寫信給,陳家庚如何提供幫助等。
楊秋霞:拓展閱讀(2)太資料化。學生讀得太辛苦、枯燥,是否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簡明扼要地敘述,讓學生印象深刻。
韓玉宇:錢學森愛國熱情可以從三方面體會,現在大體的框架已經明晰,但是如何進行細化還值得研究,是否就采取讀、談的形式?到底進行哪些語言訓練,讓抓手更加明晰?
何江燕:我覺得第一塊抓住第二小節中“當時,錢學森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這句話發揮學生的想象,第二塊抓住第四小節中“祖國剛解放,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現在回去搞科學研究,只怕有困難”這一句讓學生想象,通過對比閱讀來深入領會。
陳梅秀:其實還有一個對比,即中秋之夜,錢學森身在異鄉,思念著親人,但他更思念著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周艷霞:拓展閱讀(2)太深太難,變得通俗些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周老師抓重點進行閱讀內化,思路是正確的。運用比較閱讀和拓展閱讀的方法進行內化,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內化上是否可以采用體驗、朗讀、表演、想象等方法進行,教案上要有體現。我覺得在復習導入的環節是否先讓學生讀文后再談感受。兩段話的出示也有點突兀,要在怎樣的時機出示?我認為要在學生充分醞釀的基礎上出示,這樣更自然。是否可通讀全文,先讓學生談談哪些地方讓你感觸最深?出示兩段話后談感受也要在語言訓練的基礎上進行,不能那么直截了當,特別是高級將領說的話可以補充一段資料,要更深刻地體會到錢學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何江燕:我認為兩段話分別是在怎樣情況下說的?答案具有綜合性。
周艷霞:教案設計可行,但需要教者的調控。兩句話也是一個抓手,要進入細節的品位過程,要輻射到全篇。
陸一平:針對研討主題“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的內化與拓展”,首先要明確這堂課內化什么?哪幾個點內化?拓展什么?哪幾點拓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的內化一定要有具體的抓點。(1)要有鮮明的點來支撐。從教案上看比較模糊。文中的兩段話不能孤立地看。錢學森為什么要放棄優越的工作條件回國?要引導學生理解當時的背景。(2)拓展閱讀為了什么?主要為了內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拓展閱讀內容比較單簿,建議把資料綜合一下,跟內化的點匹配起來。課文結尾說錢學森回國后為我國導彈的研制和發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課文為什么只用一句話來說?教者要把它作為拓展的重點是否合適?我覺得課文的重點是體會錢學森拳拳的愛國之心,如果把“導彈之父”作為重點來拓展,不就淡化了文章的重點嗎?因此,拓展的內容要和內化的點相匹配起來。
陸一平:在閱讀的時候,作為文本的東西是需要,但愛國之情光靠文本的閱讀是不夠的,還應該有多種媒體,通過各種途徑營造氛圍。
周艷霞:抓手太理性化,可能不太容易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兩段話如何很自然的出示值得研究。
陳梅秀:為兩句話而單獨突出來需要考慮。
周艷霞:兩句話抓得對,應該用什么形式來抓?是不是應該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思路。
韓玉宇:老師的語言能把學生的激情激發出來。理出思路來以后,還要考慮到老師與學生的互動。
周艷霞:思路合理,是否合情?
:大家討論熱烈。我們圍繞怎樣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談得較多。語言的內化,內化什么?僅僅就是內化情感嗎?首先要內化語言的表達形式、內在邏輯,抓住語言的貫通點;其次要通過語言文字來內化情感、價值取向。如何把兩者結合得很緊密,一定要細化。譬如,這兩段話怎樣出示?要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出示。出示后如何內化?要讓學生感悟語言的內在聯系,采取多種方法內化成學生的情感。關于第三次擴充的地方,即錢學森在監獄里時刻想念祖國,表達指向是他對于美國對他百般阻撓所采取的態度。情感的激發最終還要落實到語言文字上。至于拓展閱讀(2),這個沒有必要。拓展也要適度,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