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物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20:59: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技生物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sci期刊分區和論文分級
作者可通過中科院平臺進行查詢,或者搜索微信公眾號中科院JCR期刊分區。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打開微信公眾搜索,搜索中科院JCR期刊分區,進入中科院JCR期刊分區公眾號頁面,點擊查詢分區的鏈接,輸入想要查詢的刊名,然后就可以看到所要查詢的期刊在SCI幾區了。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科學計量中心的科學研究成果。分區的根據主要是影響因子,其實國內主流參考的SCI分區依據主要有中科院JCR分區表以及湯森路透JCR的JournalRanking分區兩種。其中,中科院期刊分區表則被更多的機構采納以作為科研評價的指標。
其實SCI期刊的分區指的是中科院對SCI期刊進行的分類,目前中科院JCR分區表對所有期刊的學科劃分主要分類規則為:
大類學科分為:醫學、生物、農林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工程技術、數學、物理、地學、地學天文、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共13個大類。
小類學科分為:即JCR學科分類體系JournalRanking確定的176個學科領域。
根據13個大類學科,分別將各大類的SCI期刊由3年平均影響因子劃分為1區(最高區)、2區、3區和4區四個等級。中科院分區的1區到4區的期刊數量不等,呈金字塔狀分布。前5%為該類1區、6%~20%為2區、21%~50%為3區,其余為4區。1區期刊直接劃入Top范圍內;2區中2年總被引頻次指標位于前10%的期刊也歸入Top期刊集合。
語文指導觀察管理論文
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聯系我們
網站首頁┆課件下載┆教學論文┆實用文檔┆個人簡歷┆論文中心┆演講稿┆考試相關┆黨團社會┆職場技巧┆作文園地┆法律文書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文書論文網->語文論文->教學內容退出登錄用戶管理
贊助商
馬克思主義時代性創新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恩格斯的總體觀是其哲學的最大成果之一,推動了歷史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的創新。列寧在歷史新時期從整體上繼續深化了總體范疇體系的創新。馬克思主義總體觀是以理性具體表明事物及其相互聯系的全然性的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總體方法是運用總體觀,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方式。馬克思主義總體觀的時代創新,對現代唯物論的創新和深化,以及對現代唯物論的總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都有現實的、普遍的方法論價值。
【關鍵詞】總體觀/總體方法/全然性/時代性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5951(2003)06-0060-(04)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總體觀回顧
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與發展是同總體、全體、整體、系統等范疇的改造發展密不可分的。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所面對著的整個自然界形成一個體系,即各種物體相互聯系的總體?!盵1](P492)從客觀內容看,總體包括自然界、社會和思維(作為客體,社會和思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無限的發展。馬克思把總體、系統范疇運用于分析和解剖人類社會,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就是一個“有機系統”,“系統在其發展進程中向總體的轉化”[2]。他對最復雜的資本主義商品社會進行經濟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規律,并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普遍原理出發,發現了古往今來貫穿人類整個社會的發展總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
馬克思列寧主義總體觀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恩格斯的總體觀是其哲學的最大成果之一,推動了歷史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的創新。列寧在歷史新時期從整體上繼續深化了總體范疇體系的創新。馬克思主義總體觀是以理性具體表明事物及其相互聯系的全然性的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總體方法是運用總體觀,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方式。馬克思主義總體觀的時代創新,對現代唯物論的創新和深化,以及對現代唯物論的總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都有現實的、普遍的方法論價值。
【關鍵詞】總體觀/總體方法/全然性/時代性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5951(2003)06-0060-(04)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總體觀回顧
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與發展是同總體、全體、整體、系統等范疇的改造發展密不可分的。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所面對著的整個自然界形成一個體系,即各種物體相互聯系的總體?!盵1](P492)從客觀內容看,總體包括自然界、社會和思維(作為客體,社會和思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無限的發展。馬克思把總體、系統范疇運用于分析和解剖人類社會,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就是一個“有機系統”,“系統在其發展進程中向總體的轉化”[2]。他對最復雜的資本主義商品社會進行經濟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規律,并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普遍原理出發,發現了古往今來貫穿人類整個社會的發展總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
馬克思主義總體觀創新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恩格斯的總體觀是其哲學的最大成果之一,推動了歷史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的創新。列寧在歷史新時期從整體上繼續深化了總體范疇體系的創新。馬克思主義總體觀是以理性具體表明事物及其相互聯系的全然性的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總體方法是運用總體觀,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方式。馬克思主義總體觀的時代創新,對現代唯物論的創新和深化,以及對現代唯物論的總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都有現實的、普遍的方法論價值。
【關鍵詞】總體觀/總體方法/全然性/時代性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5951(2003)06-0060-(04)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總體觀回顧
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與發展是同總體、全體、整體、系統等范疇的改造發展密不可分的。恩格斯明確指出:“我們所面對著的整個自然界形成一個體系,即各種物體相互聯系的總體?!盵1](P492)從客觀內容看,總體包括自然界、社會和思維(作為客體,社會和思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無限的發展。馬克思把總體、系統范疇運用于分析和解剖人類社會,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就是一個“有機系統”,“系統在其發展進程中向總體的轉化”[2]。他對最復雜的資本主義商品社會進行經濟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規律,并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普遍原理出發,發現了古往今來貫穿人類整個社會的發展總規律,創立了唯物史觀。
國內煙草企業品牌營銷論文
v請通過站內搜索查找本站資料v上傳資料v給我留言v幫助中心v網站地圖
v加入收藏
v免費注冊
v用戶登陸
v入會指南
歡迎光臨蓮山課件,本站有十一萬套免費課件、資料網站首頁課件站教案站資料站試卷1站試卷2站作文站幼教站公文站
馬克思與
西方學者在對馬克思的研究和對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中,有一種已經形成定見的說法,那就是認為馬克思是“經濟決定主義”或“科技決定主義”;還說馬克思為社會主義運動規定了法則。然而這種說法從一開始就大有可辯之處,就很成問題。數不清的研究馬克思和的西方學術文獻都把這一說法當成理所當然的論述立場,并將它發展為“馬克思是決定主義,是唯意志主義”。毛被說成是違反了馬克思規定的法則。①
我們知道,自從馬克思的《1884的批判手稿》、《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出版,使得對于他的理解變的越來越復雜了。不僅對馬克思的解釋名目繁多,而且對恩格斯的解釋也開始名目繁多。然而,仔細研究一下,我們可以發現,馬克思似乎根本就沒有象人們所認為他有的觀點。而且很多人忘記了是中國人,而且甚至連想也不想,是個中國人意味著什么。在這里,有一個可能更符合事實的結論產生,那就是,馬克思并非是物質決定主義者,而有他自己的中國版本的馬克思主義,而這個版本反而更接近馬克思的思想。
(一)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無疑是從年青馬克思的著作開始。隨著馬克思的《1884的批判手稿》、《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出版,幾乎西方所有重要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一下子出來兩個馬克思,不再是一個了。一個是科學的革命的作為社會主義理論奠基人的老馬克思,一個是帶有很濃厚黑格爾思想的、浪漫主義和人道主義色彩,作為哲學家的年青馬克思。盧卡契(Lukacs)、葛蘭西(Gramsci)、馬爾庫塞(Marcuse)、薩特(Sartre)似乎是可以歸納為年青馬克思學派,阿爾杜塞(Altusser)、布朗撒斯(Poulantzas)為老馬克思學派。此外,還有將馬克思與恩格斯割裂開來的人,如考萊蒂(Colletti)是典型的將馬克思和恩格斯截然對立起來的人。
當然,上述這種問題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無論是瞿秋白、艾思奇,還是,都是無法想象的。當他們為馬克思主義所吸引的時候,他們理解馬克思的主要來源是十月革命后蘇聯的材料。那個時候年青馬克思及許多馬克思的其他著作還讀不到。況且,馬克思的主體思想是經過第二國際解釋的,經過列寧和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發展的。按說,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理解的馬克思,本應帶有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綜合解釋色彩,因為兩次國際所解釋的馬克思主義都摻雜濃厚的實證主義和達爾文自然主義。但是,在這里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所理解的馬克思是通過他們作為中國人在自己的經驗之中的馬克思。
下邊我們要首先集中在一個根本問題上討論,那就是:馬克思是否科技決定主義者。
馬克思科技決定主義者論文
西方學者在對馬克思的研究和對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中,有一種已經形成定見的說法,那就是認為馬克思是“經濟決定主義”或“科技決定主義”;還說馬克思為社會主義運動規定了法則。然而這種說法從一開始就大有可辯之處,就很成問題。數不清的研究馬克思和的西方學術文獻都把這一說法當成理所當然的論述立場,并將它發展為“馬克思是決定主義,是唯意志主義”。毛被說成是違反了馬克思規定的法則。①
我們知道,自從馬克思的《1884的批判手稿》、《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出版,使得對于他的理解變的越來越復雜了。不僅對馬克思的解釋名目繁多,而且對恩格斯的解釋也開始名目繁多。然而,仔細研究一下,我們可以發現,馬克思似乎根本就沒有象人們所認為他有的觀點。而且很多人忘記了是中國人,而且甚至連想也不想,是個中國人意味著什么。在這里,有一個可能更符合事實的結論產生,那就是,馬克思并非是物質決定主義者,而有他自己的中國版本的馬克思主義,而這個版本反而更接近馬克思的思想。
(一)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無疑是從年青馬克思的著作開始。隨著馬克思的《1884的批判手稿》、《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出版,幾乎西方所有重要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一下子出來兩個馬克思,不再是一個了。一個是科學的革命的作為社會主義理論奠基人的老馬克思,一個是帶有很濃厚黑格爾思想的、浪漫主義和人道主義色彩,作為哲學家的年青馬克思。盧卡契(Lukacs)、葛蘭西(Gramsci)、馬爾庫塞(Marcuse)、薩特(Sartre)似乎是可以歸納為年青馬克思學派,阿爾杜塞(Altusser)、布朗撒斯(Poulantzas)為老馬克思學派。此外,還有將馬克思與恩格斯割裂開來的人,如考萊蒂(Colletti)是典型的將馬克思和恩格斯截然對立起來的人。
當然,上述這種問題對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無論是瞿秋白、艾思奇,還是,都是無法想象的。當他們為馬克思主義所吸引的時候,他們理解馬克思的主要來源是十月革命后蘇聯的材料。那個時候年青馬克思及許多馬克思的其他著作還讀不到。況且,馬克思的主體思想是經過第二國際解釋的,經過列寧和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發展的。按說,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理解的馬克思,本應帶有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綜合解釋色彩,因為兩次國際所解釋的馬克思主義都摻雜濃厚的實證主義和達爾文自然主義。但是,在這里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所理解的馬克思是通過他們作為中國人在自己的經驗之中的馬克思。
下邊我們要首先集中在一個根本問題上討論,那就是:馬克思是否科技決定主義者。
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管理論文
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被稱為21世紀的革命性領先技術,其產業化方興未艾。生物技術產業,尤其是生物醫藥產業是一項高投入、高利潤的產業,它的利潤率達到了17.6%,是利潤率為8.1%的信息產業的兩倍。因此,展望未來,多數分析家認為,生物技術產業是繼信息產業之后迅速崛起的又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在21世紀初將與信息技術產業并駕齊驅,并最終成為主導全球經濟的核心產業。生物技術和產業如此巨大的發展前景,有著其必然的原因:
一、生物技術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0世紀的一百年,人類憑借著科學和技術的巨大發展與進步,發明和創造了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生產和交通設備與工具、電子與系統集成化的通訊設施與器具、家用電器、電腦以及化學合成物質,極大改變了自身的生活、生產和經濟方式,邁進現代化的階段。歡欣之余,人類也不能忘記在發展中付出的慘重代價:在準備大踏步向現代化邁進的20世紀中葉,人類社會卻面臨著全球性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人口與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糧食生產滯后、能源耗竭和資源短缺的五大危機。這些問題顯然是發展中帶來的,它們直接向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毋庸置疑,一項技術的進步對社會和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工業革命發展進程表明,人類一味強調技術的先進性和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而忽視技術對人類自身和生態環境的安全性時,人類最終要飽嘗在技術發明初期未曾預料的苦果。曾幾何時,滴滴涕一問世便被譽為人類技術史的里程碑,聲稱它可以殺死害蟲卻對人畜無“害”,可以拯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1946年,該產品在美國上市引起巨大轟動,以至引來化學公司投巨資開拓殺蟲劑市場。僅在1947~1949年間,滴滴涕的投入就達38億美元,旦利潤逐年直線上升,到1951年利潤額猛增1.1億元。它的發明人保羅·米勒被人們稱為救世主,獲1948年度諾貝爾獎。然而時隔6年后,滴滴涕就被發現具有激素效應,嚴重影響動物(包括人類)的性分化和生殖,并且通過母體傳遞后代,導致許多的野生動物數量急劇下降。到1970年,美國率先下令禁止使用滴滴涕。
20世紀70年代末期,人類開始意識到,技術的安全性對于人類自身生存與繁衍及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絲毫不亞于技術的先進性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價值。因此,由聯合國提出、各國政府共同倡導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意味著今后的科學和技術發展具有雙重使命:既促進生產力進步和為人類謀福利,又保護人類及其生存和繁衍的環境。
服裝仿生設計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模仿;消費者;自然界;獨特精神
論文摘要:創造性思維源自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在生活中尋求和激發創造欲望,因此注重培養細致的“洞察力”尤為重要,對于周圍環境和生活的敏銳洞察,錘煉并開拓設計思維的創造意識。僅有表達設計意圖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較強的綜合藝術修養,因此服裝設計師在創作、構思的時候,一方面體現自己鮮明的個性風格,另一方面要對自然生活、社會生活有獨到理解,兩者互為融洽。
一、造型美的思辨
1.設計的感悟和范疇
服裝造型是表現精神方面的思想,源于心靈的意念。這種美使人與服飾和自然處于一種協調、統一、和諧的狀態。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過:“這種美不在某一特殊的部分閃爍,而在所有部分總起來看,彼此之間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協調和適中,沒有一部分突出壓倒其他部分,損害全體結構的完美”,也就是說,服裝是一種整體美,表現人的氣質、心理、個性及人體結構等因素與服裝的整體統一性。
2.統一與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