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飾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5 07:05: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建筑裝飾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建筑裝飾植物文化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古代中國和埃及的卷草紋飾;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卷草紋飾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古埃及人最先創造了紀念性建筑,他們用極其耐久的石頭建造神廟和陵墓、富于韻律、節奏鮮明的植物卷草紋,在希臘建筑裝飾中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建筑裝飾具有不同的特點,基于人類精神情感的某些共性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建筑裝飾卷草紋比較文化
論文摘要:本文由建筑裝飾中的卷草紋談起,從比較文化的角度對東西方建筑裝飾的差異進行分析,探討建筑裝飾在不同的民族、地區和時代所體現出的不同精神內涵和文化特征,使我們從更廣泛的角度認識東西方裝飾文化。
建筑裝飾的形式和內容十分豐富,潛在的精神象征意義博大精深,我們從建筑裝飾的形式中選取植物紋樣——卷草紋作為切入點,以比較文化的角度對東西方建筑裝飾的差異進行分析,探討建筑裝飾在不同的民族、地區和時代所體現的不同的精神內涵和文化特征。
植物紋樣在世界各國的建筑裝飾中大量存在,其中卷草紋是不同文化形態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裝飾紋樣,卷草紋的首次出現,對裝飾藝術史有著極大的意義。東西方的卷草紋裝飾,彼此具有內在的聯系。對于卷草紋究竟屬于何種植物,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理解,從形式和構成規律方面看它們非常相似,都以植物藤蔓為紐帶,互相交錯,以葉片為點綴,穿插少量花蕾,具有連續性。無論東方的忍冬紋還是西方的莨苕紋,都以線條的生動構成有機紋樣,使人們感受到一種植物紋樣風格化和生成過程中所承載的人類情感。
一、古代中國和埃及的卷草紋飾
米脂窯洞建筑裝飾論文
摘要:民居建筑的裝飾是以建筑實體為載體,分布在建筑的各部位和各構件上,它不是純粹的裝飾品和藝術品,是建筑結構和裝飾功能于一體,共生共存的“原創型”裝飾,是建筑造型的延伸與再發展,使建筑空間形象更加豐富和完美。本文將以陜北米脂窯洞古城民居的建筑裝飾為例對民居建筑裝飾的文化內涵進行闡述。
關鍵詞:民居建筑文化內涵建筑構件
米脂窯洞古城民居建筑裝飾藝術的形式及其文化內涵建筑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建筑的布局、空間構成、尺度、防護性能、裝修構造等都是從實用出發的。建筑裝飾是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需求后,對精神功能的要求。建筑裝飾是依附于建筑結構,美化建筑結構、深化建筑造型內涵的藝術處理形式,它是一種附加藝術;它并非單獨存在,在有限的范圍內表達一定的思想主題,反映大眾的文化觀念;它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點,受到當地經濟技術條件、社會文化背景、審美傾向等的制約,在建筑裝飾上能夠表現出強烈的地域特色,南方與北方的建筑裝飾在總體上有其差別,在南北方的各自局部地區又有不同。北方的雖不比南方的那么繁瑣、細膩和華麗,而有其獨特的地域特色——樸素中含真意、粗獷中見精細。
總之,建筑裝飾是人類自發行為的結果,是人們通過長時間的審美確定,經過不斷篩選得到的文化藝術結晶,它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處理方式,值得人們慢慢的品味、欣賞和研究。
米脂窯洞古城的窯洞式四合院和三合院民居類型,這是千百年來陜北人一直傳承延用的居住形式。窯洞民居大多獨門獨院,建筑裝飾處理都集中在人們的視覺焦點上,其形式大多表現在木雕、磚雕、石雕、門窗、彩繪紋樣。下面分別加以介紹闡述。
(一)木雕裝飾米脂窯洞古城雖以窯洞建筑為主,但也有許多窯洞與木構結合和純木結構建筑,其木雕裝飾主要體現在梁枋、雀替、梁托、柁墩、斗拱、垂柱、花板、欄桿、門簪、垂花等部位,這些木構件在起到其本身的結構功能外,其木雕飾又豐富了建筑形象,增加了建筑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使技術與審美達到和諧統一的境地。
米脂窯洞建筑裝飾論文
摘要:民居建筑的裝飾是以建筑實體為載體,分布在建筑的各部位和各構件上,它不是純粹的裝飾品和藝術品,是建筑結構和裝飾功能于一體,共生共存的“原創型”裝飾,是建筑造型的延伸與再發展,使建筑空間形象更加豐富和完美。本文將以陜北米脂窯洞古城民居的建筑裝飾為例對民居建筑裝飾的文化內涵進行闡述。
關鍵詞:民居建筑文化內涵建筑構件
米脂窯洞古城民居建筑裝飾藝術的形式及其文化內涵建筑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建筑的布局、空間構成、尺度、防護性能、裝修構造等都是從實用出發的。建筑裝飾是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需求后,對精神功能的要求。建筑裝飾是依附于建筑結構,美化建筑結構、深化建筑造型內涵的藝術處理形式,它是一種附加藝術;它并非單獨存在,在有限的范圍內表達一定的思想主題,反映大眾的文化觀念;它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點,受到當地經濟技術條件、社會文化背景、審美傾向等的制約,在建筑裝飾上能夠表現出強烈的地域特色,南方與北方的建筑裝飾在總體上有其差別,在南北方的各自局部地區又有不同。北方的雖不比南方的那么繁瑣、細膩和華麗,而有其獨特的地域特色——樸素中含真意、粗獷中見精細。
總之,建筑裝飾是人類自發行為的結果,是人們通過長時間的審美確定,經過不斷篩選得到的文化藝術結晶,它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處理方式,值得人們慢慢的品味、欣賞和研究。
米脂窯洞古城的窯洞式四合院和三合院民居類型,這是千百年來陜北人一直傳承延用的居住形式。窯洞民居大多獨門獨院,建筑裝飾處理都集中在人們的視覺焦點上,其形式大多表現在木雕、磚雕、石雕、門窗、彩繪紋樣。下面分別加以介紹闡述。
(一)木雕裝飾米脂窯洞古城雖以窯洞建筑為主,但也有許多窯洞與木構結合和純木結構建筑,其木雕裝飾主要體現在梁枋、雀替、梁托、柁墩、斗拱、垂柱、花板、欄桿、門簪、垂花等部位,這些木構件在起到其本身的結構功能外,其木雕飾又豐富了建筑形象,增加了建筑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使技術與審美達到和諧統一的境地。
米脂窯洞建筑裝飾論文
摘要:民居建筑的裝飾是以建筑實體為載體,分布在建筑的各部位和各構件上,它不是純粹的裝飾品和藝術品,是建筑結構和裝飾功能于一體,共生共存的“原創型”裝飾,是建筑造型的延伸與再發展,使建筑空間形象更加豐富和完美。本文將以陜北米脂窯洞古城民居的建筑裝飾為例對民居建筑裝飾的文化內涵進行闡述。
關鍵詞:民居建筑文化內涵建筑構件
米脂窯洞古城民居建筑裝飾藝術的形式及其文化內涵建筑是以實用為目的的,建筑的布局、空間構成、尺度、防護性能、裝修構造等都是從實用出發的。建筑裝飾是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需求后,對精神功能的要求。建筑裝飾是依附于建筑結構,美化建筑結構、深化建筑造型內涵的藝術處理形式,它是一種附加藝術;它并非單獨存在,在有限的范圍內表達一定的思想主題,反映大眾的文化觀念;它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點,受到當地經濟技術條件、社會文化背景、審美傾向等的制約,在建筑裝飾上能夠表現出強烈的地域特色,南方與北方的建筑裝飾在總體上有其差別,在南北方的各自局部地區又有不同。北方的雖不比南方的那么繁瑣、細膩和華麗,而有其獨特的地域特色——樸素中含真意、粗獷中見精細。
總之,建筑裝飾是人類自發行為的結果,是人們通過長時間的審美確定,經過不斷篩選得到的文化藝術結晶,它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處理方式,值得人們慢慢的品味、欣賞和研究。
米脂窯洞古城的窯洞式四合院和三合院民居類型,這是千百年來陜北人一直傳承延用的居住形式。窯洞民居大多獨門獨院,建筑裝飾處理都集中在人們的視覺焦點上,其形式大多表現在木雕、磚雕、石雕、門窗、彩繪紋樣。下面分別加以介紹闡述。
(一)木雕裝飾米脂窯洞古城雖以窯洞建筑為主,但也有許多窯洞與木構結合和純木結構建筑,其木雕裝飾主要體現在梁枋、雀替、梁托、柁墩、斗拱、垂柱、花板、欄桿、門簪、垂花等部位,這些木構件在起到其本身的結構功能外,其木雕飾又豐富了建筑形象,增加了建筑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使技術與審美達到和諧統一的境地。
建筑裝飾課程設計論文
一、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安排
在課程設計的實踐中,注重加強工程實踐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內容上注意及時反映當前科學技術的新成果,還注重在作業、實驗、課程設計和第二課堂等實踐性環節上進行精心的整體教學設計和安排。具體做法是:
1.作業。注意選擇一些具有工程應用背景和激發創新設計實例的題目,如別墅設計、單身公寓等,以客戶實際需求和國家相關標準來加強學生實際綜合分析與設計能力培養的標準訓練,提高項目簽單率。
2.操作。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外,新增了色彩設計實驗、造型實驗、材料試驗、人機結構實驗等。分析室內包含的一些標準施工工藝技法,如乳膠漆、施工工藝,指接板與生態板面等施工工藝等,通過對這些施工工藝的了解,增強學生對建筑裝飾設計的認識,親自體會課程中所學的各種材料和施工工藝在設計中的應用。減少項目在施工操作中的失誤率,使工程能順利完工。
3.課程設計。這是針對一項真實工程背景的項目,隨著理論課的進行,分別進行設計方案甄選,施工工藝設計、施工管理方案設計安排在課程設計實驗之后,要求完成一個單項項目的系統方案設計,并參考標準制圖法的參數,使理論課結束后的施工設計,內容包括設計方案和施工圖的設計,能有機地結合。這樣使學生更清晰地了解一個裝飾項目設計的全過程。
4.組織學生開展課程內設計競賽的活動。該活動通過命題和自選題目競賽的方式進行創新,如學生宿舍自主設計、家具設計、室內空間色彩設計等,這些題目是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提高設計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同時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建筑裝飾企業技術管理論文
建筑裝飾企業的技術管理有其特殊性,那就是負有既要對施工還要對設計這兩方面的技術管理責任。又由于裝飾工程項目的施工周期相對土建工程要短,所以,施工組織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尤為重要。因此,技術管理的控制點和有效性是衡量企業技術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標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保障。
了解和掌握國內外的技術發展動向,推動企業科技進步,提高設計和施工水平。
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之快,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茖W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使社會的方方面面正悄然地發生變化;信息爆炸與信息高速公路令世界變小。搜集、整理、比較、篩選有關裝飾業的最新科技信息和動態,使我們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變為可能。每年的各類展覽會和博覽會,使我們很直觀的了解和搜集到最新的業內信息,各種專業報刊和網上信息,又成為我們了解最新業內動態的便捷途徑。
建立技術儲備檔案
對搜集到的有關資料,按化工、建材、紡織、五金等大類分別存檔;又在大類中進行細分,如化工中的防火、防水、防腐材料,木材、鋼材、塊材等的粘合劑,各部內外墻的涂飾材料,各種木材、鋼材的涂飾材料等分門別類地造冊存檔。便于日后檢索和查找。并不斷地對檔案進行更新換代,使之完善。
-推廣與應用新技術及其成果
建筑裝飾工程分析論文
一、建筑裝飾工程概預算費用分析
建筑裝飾工程概預算費用組成主要包括直接工程費,間接費,計劃利潤和稅金等。直接工程費又包括直接費和其它直接費。直接費則主要指人工費,材料費和施工機械使用費。當工程類別確定后,其他直接費、現場經費、間接費、計劃利潤和稅金等費率就確定了,而直接費中的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是可變因素,它因工程結構、材料、以及預算人員水平高低而變化。
①人工費對造價的影響。以裝飾工程取費程序表看人工費對造價的影響。在高級裝飾中是以人工費取費的,由于工程類別的不同人工單價不同,人工程度高、技術密集型的工程,人工工日數的節約,將直接影響人工費,合理節約人工費的方法就是在仔細閱讀圖紙、規范、熟悉工藝情況下,合理安排施工。
②材料費對造價的影響。造價中的材料費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定額基價中的材料費,另一部分是根據文件依實調整的主要材料價差和次要材料價差(以基價系數進行調整)。③裝飾定額對造價的影響。
二、建筑裝飾工程的特點
工程造價管理目的就是要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以不斷提高建設投資的經濟效益。在推行工程量清單計價以后,裝飾工程已經從原有建筑工程定額計價中獨立出來,因此對于占總投資相當大比重的裝飾工程造價的控制尤為重要。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必須先了解裝飾工程本身的特點。
建筑裝飾工程設計論文
1建筑裝飾工程設計階段工程造價問題
1.1設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差
裝飾工程的設計具有藝術性,設計人員應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設計出完美的作品,但是就目前裝飾建筑市場的情況來看,設計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一些設計人員專業能力較低,而且很多設計人員都缺乏經驗,致使裝飾設計不夠科學合理,甚至在施工前不能完成設計,導致施工延誤。這種現象不僅使裝飾建筑的整體性和藝術性分離,還會造成裝飾工程造價失控,從而造成企業經濟上的損失。
1.2設計深度不夠、圖紙不詳
裝飾工程施工人員根據施工圖紙進行施工,因此工程施工時需要詳細的施工圖紙,如果施工人員沒有詳細的圖紙盲目的施工,會缺少詳細的施工預算,導致與實際造價不符。
1.3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出現
建筑裝飾藝術風格論文
一、磚石塔裝飾特點
1.塔基座裝飾。北宋塔基座主要由須彌座組成,高度一般在一層或者兩層。在須彌座束腰位置設置壺門,并在其上用斗支撐一個平座,平座上設置有三層蓮瓣,再向上即為塔身。北宋塔基座上有不少雕刻圖案,這種雕刻主要出現在石材砌筑的基座建筑上。開封鐵塔在位于基層倚柱上粘貼三層蓮花磚,并形成了兩層束腰壺門結構,其上的浮雕內容主要以佛像為主。在拐角位置安裝有獅子造型的雕磚。西北面位置處的角獅造型挺胸勇猛,惟妙惟肖十分可愛。獅子上面出現兩層立、平磚,向上又出現了一個束腰并在各角安裝有侏儒柱,上枋之上設置倚柱和壁面花磚等,該位置即為第一層塔檐。
2.塔剎裝飾。塔剎為塔建筑中最高部分,被人們視為塔上最為崇高的位置,因此北宋時期人們對塔剎裝飾非常重視。宋代塔剎材質主要有木質和金屬兩種類型,比如原陽玲瓏塔塔剎就是金屬制作而成。北宋時期的塔剎類型別具一格、多種多樣,外形有桃形、寶瓶以及相輪造型等。宋朝前期塔剎主要以相輪為主,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光塔,其塔剎主要由多種相輪組合而成。另外,蘇州羅漢院中的雙塔塔剎主要有寶瓶、相輪等組成,其高度接近塔總高度的四分之一,這種類型的塔剎非常少見,主要受到南北朝塔剎的影響。北宋晚期的塔剎主要是寶瓶塔剎,比如唐河的泗洲塔,不過寶瓶塔剎的外部線條由生硬逐步向柔和方向發展。
二、單體木結構裝飾
我國古代木質結構建筑中,不管是民舍還是宮殿均由很多單獨的建筑物組合而成,但是對于每個單體建筑物來講主要由屋頂、屋身以及臺基組成,不過在北宋時期將這三個部分稱之為上分、中分、下分。下面主要圍繞這三部分內容對北宋建筑裝飾藝術進行分析。
1.北宋屋頂裝飾特點
西方建筑裝飾中植物關鍵研究論文
建筑裝飾的形式和內容十分豐富,潛在的精神象征意義博大精深,我們從建筑裝飾的形式中選取植物紋樣——卷草紋作為切入點,以比較文化的角度對東西方建筑裝飾的差異進行分析,探討建筑裝飾在不同的民族、地區和時代所體現的不同的精神內涵和文化特征。
植物紋樣在世界各國的建筑裝飾中大量存在,其中卷草紋是不同文化形態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裝飾紋樣,卷草紋的首次出現,對裝飾藝術史有著極大的意義。東西方的卷草紋裝飾,彼此具有內在的聯系。對于卷草紋究竟屬于何種植物,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理解,從形式和構成規律方面看它們非常相似,都以植物藤蔓為紐帶,互相交錯,以葉片為點綴,穿插少量花蕾,具有連續性。無論東方的忍冬紋還是西方的莨苕紋,都以線條的生動構成有機紋樣,使人們感受到一種植物紋樣風格化和生成過程中所承載的人類情感。來源于/
一、古代中國和埃及的卷草紋飾
中國的卷草紋樣出現于公元300年前后,在宮殿、廟宇等建筑裝飾中較為常見。中國卷草紋最初稱為忍冬草紋樣,隨佛教一起傳入中國,多少帶有宗教的含義。任何宗教性質的符號,只要具有藝術的潛能,都能隨著時間而成為主要的或純粹裝飾性的母題。當一個母題因為與宗教意義有關而被頻繁地在各種領域中特別是建筑上運用時,就會產生定式。忍冬紋以及與之同源的蓮花紋樣一起,在南北朝時期得到廣泛發展,主要體現在當時的石雕、壁畫等裝飾中。南北朝時期的裝飾藝術具有極強的超現實主義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漢滅亡后,三國鼎立,數年戰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渴望擺脫現實進入美好的精神境界,此時佛教傳入中國,各地開窟造像,敦煌莫高窟便始于此時。這種風格對卷草紋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之具有自由、隨意、唯美的特點。忍冬紋的特征為三瓣葉或四瓣葉圖形,以富有變化的組織形式構成有節奏的圖案,其中有單獨紋樣、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不同構成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卷草紋不斷變化,這種最初的宗教裝飾符號,其原始的含義逐漸被淡化,到唐代演變出更加豐富的形式。唐代建筑裝飾風格華麗富貴,卷草紋樣與葡萄、蓮花、石榴、牡丹、寶相花以及祥禽瑞獸等紋樣相融合,創造出極富理想主義色彩的植物裝飾形象,以其流暢舒展的風格用于建筑的石雕、木雕、藻井、門飾、壁畫等方面。公務員之家
古埃及人最先創造了紀念性建筑,他們用極其耐久的石頭建造神廟和陵墓。古埃及藝術是最先把植物的形象加以改變,使之成為裝飾形式的,有兩種植物與埃及文化緊密相連,即蓮花和紙莎草。古埃及的卷草紋樣以蓮花、棕櫚、紙莎草為主題構成藤蔓,花和花蕾點綴在卷曲的莖葉之間,形成優美的曲線,這種紋飾被認為是卷草裝飾的基礎。蓮花和紙莎草生長于尼羅河岸邊,蓮花象征美好,紙莎草可用于書寫,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它們在埃及文化中具有特別的意義,常用于建筑柱頭、柱身、壁畫、門楣等裝飾。埃及建筑裝飾本質上是象征性的,是東方文化中將宗教與政治結合起來的強有力代表,它們不僅僅是純粹的裝飾,更是為了表達民族自身的觀念、情感和思想。公務員之家
二、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卷草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