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嘗試教學法論文

時間:2022-04-11 10:10:33

導語:財務會計嘗試教學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會計嘗試教學法論文

一、產學研辦學模式的發展概況

1.國外其他國家產學研辦學模式的發展概況

19世紀美國首先提出了合作教育模式,即cooperativeeducation,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滿足用人單位對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技術素質要求。到了20世紀中葉,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逐漸加快,以及科學技術的革新不斷出現,高等教育學校單一的文字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畢業應招人員的素質要求,因此在一些發達國家,諸如英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等國家催生了以高校、科研單位、企業三方合作的合作辦學教育模式。此舉為保守、單一的大學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切合時機的創新教育模式也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政府有力的政策及經濟支持。更有人將其作為21世紀以后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而產學研辦學模式也進入了一個新的充滿活力的時期。

2.產學研模式在我國的發展情況

產學研辦學模式在我國內的發展情況可以概況為兩個時期,一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國產學研辦學模式主要是以技術轉讓為主要形式,即高校和科研單位研發的新技術成果或發明專利轉讓給企業生產單位,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企業單位為高校科研部門提供了資金支持和技術人員的實習場地,高校科研單位又為企業提供了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的使用專利權,為企業的發展的經濟效益做出貢獻。這種合作方式為企業的生存,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科研成果轉換為生產力提供了長期穩定的途徑。將人才的培養,經濟效益的產生等有機結合了起來。另一個時期是合作開發時期,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合作開發是我國存在的主要產學研辦學模式,這是由于我國基礎建設工程的大力進行,對各行業高精尖技術的需求強烈,學科日益高度分化,企業不可能在任一領域都保持領先的地位,這是,企業與各高校進行緊密的合作,由企業提供研發資金和必要的試驗設備,由高??蒲袉挝惶峁┫嚓P技術人員共同開發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以得到人才培養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二、湖南地方本科院校產學研教育模式應用研究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在產學研合作教育方面通過“四型合一”的合作教育模式,對學生擇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有明顯的成效。

1.技術服務型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

技術服務型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是通過整合高校企業技術顧問、農村科技服務站點等政府科技服務組織和學校的科研力量,帶領學生親身實踐,開展有償或無償的科學技術服務,幫助解決企業和農村合作社遇到的技術問題和發展瓶頸,從服務中獲得研發項目并推廣轉化技術成果,從服務中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以實現研究成果的快速轉化,發揮學校在地方和企業中的作用,共同培養新一代創新人才,發展新一種合作教育模式。近三年來,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先后向婁底市部分鄉鎮和企業派遣相關科技人員30余人,成立了三支對口服務企業的科技小分隊,與雙峰縣雜交水稻統防統治科技合作社和雙峰縣中藥材科技合作社合作密切,培養具有相關技術能力的學生200余人,為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和研究成果轉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2.項目研發型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

項目研發型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指以項目為依托,一方面,提升教師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帶動鼓勵學生參與到項目的設計過程中,將實際生產經驗在學校課堂上教授給學生。通過這一路徑,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創新應用技術研究氛圍日益濃厚,帶領學生下鄉實踐,深入企業調研擔任顧問的教師多了,結合地方產業發展的項目也多了。自2007年以來,帶動培養了近200名學生參與項目研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2008年和2009年,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獲得省教育廳研究性學習項目6項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10項。

3.基地依托型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

基地依托型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基于以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學校與當地企業共建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學生創業基地、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等平臺,實現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轉化的產學研教育模式。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結合學科專業特點,設計和建設了一批與地方龍頭企業合作的產學研基地。2008年以來,該校獲批兩個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通過基地建設,獲得研發項目8個,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制定產品標準3個,安排學生實習實踐30人次。2008年該校與湖南百雄堂高科技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食品加工研究中心;2010年,與湖南大乘醫藥化工有限公司著手籌建農藥新產品藥性改進實驗室。4.自主創業型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自主創業型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相結合,以學??蒲袌F體的科研成果為基礎,充分發揮學校人才優勢和科研實力優勢,采取股份制合作方式,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平臺的一種產學研教育模式。湖南振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創辦即為一個典型范例,該公司是以“婁農牌”除草劑科技成果作為軟資產入股,與單位員工出資入股共同組建;在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中,該校有16份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25份創業計劃書共獲得2金5銀8銅的優異成績。

三、產學研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成果

綜觀湖南省各高校與地方企業合作教育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可以把產學研合作模式的特征概括為:學校和企業在達成產學研合作的共識后以學生為主體,將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一個主要的合作目的來考慮,主要包括:學生、學校、社會三個要素,學校、社會兩個課堂。通過產學研辦學模式下人才培養使學生、學校、社會都獲得了利于自身發展的條件,教學資源和人力資源都得到了重組和優化。

1.學生獲得了生存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質

產學研辦學模式的施行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思想、技能教育環境,提高了學生在畢業時選擇工作時的話語權,不僅讓學生學到了高等教育應該給予的理論知識,并且因為與企業的合作,學生還提高了實踐動手能力,提前使學生適應了社會,提高了他們在以后工作當中的生存能力,使之真正成為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產學研辦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由原來的被動灌溉式學習方式變為主動探求式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由原來枯燥的書本理論知識變化為實地勘察,親自動手。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將在學校課堂上學習到的書本知識加以立體化,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具體實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完善自己,適應社會,成為基于產學研辦學模式下的創新應用型人才。學生通過產學研辦學模式提高了擇業競爭能力,培養了對自己將來要從事職業的情感,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么、怎么做,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不斷地完善自己,爭取成為在產學研辦學模式下成長的創新應用型人才。

2.學校完成教學任務,培養應用型人才

增進師生在產學研辦學模式下學校利用科研單位和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既完成了規定的教學任務,也為社會培養了具有優秀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同時參與教學的教師可以擔任生產技術顧問深入生產一線,與企業、科研單位的相關人員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基于產學研辦學模式下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借此,學校可以培養一批具有此豐富培訓經驗的教師,不但能在學校課堂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在課外還可以與學生在具體實踐生產方面進行技術層面的探討交流,更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3.借助產學研辦學模式推動社會長足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企業的發展已經不可能僅僅靠資金和資源,更主要的是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引進和高新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高等學校是高科技人才和資源集中的地方,加強與學校的合作,不僅僅促進了企業的長足發展,更能培養大量的應用型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巨大的貢獻。由此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同期盼的,而科研單位因為高校人才的加入,為科研單位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科研速度,提高了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效率。因此,產學研模式的發展不僅對學校、學生有利,更是促進了社會的長足發展。

四、發展產學研辦學模式的策略

1.加強對產學研辦學模式的宣傳推廣力度

任何對社會發展有利的辦學教育模式如果不加以宣傳,僅僅局限于個別院校試驗性運行,那么這種辦學模式本身沒有太大的意義。因此,進一步宣傳開展產學研辦學模式的必要性是迫在眉睫的。今后應借鑒國內外在產學研辦學模式推廣成功的經驗,結合國內院校采用產學研辦學模式后取得的成果,大膽地開展產學研辦學模式,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

2.優化健全產學研辦學模式體制

建立合作各方在責任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確認機制,減少利益糾紛,明確各方責任,促使產學研辦學模式更快地進行,提高基于產學研模式下人才培養的效率。在教學方法上面要突破傳統的課堂灌溉式授課方法,走近學生,走進企業,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生產技術相結合,授予學生高效的學習方法,培養高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

作者:陳曉亮 陳國生 單位:湖南工學院旅游規劃與設計研究所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