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學前教育的網絡化

時間:2022-01-14 08:21:28

導語:略談學前教育的網絡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略談學前教育的網絡化

1因特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模式

1從學校教育到網絡教育——社會需求的滿足因特網為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生機,網絡教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興起于近十年,它將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在了教學中,這一技術以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突破了時空限制,師生可以在網絡這一虛擬環境中教學互動、交流,學生不必按部就班地到學校學習,老師也不用到教室授課。此外,網絡教育中學生科根據自身實際狀況安排學習內容、調整學習進度,不必再受傳統教學模式控制進度,不僅化解決了社會普通性與個體獨立性兩者之間不同程度的學習需求問題,而且加速推進了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早日實現。近年來,網絡教育迅猛發展,網絡學習已不再是大學生的“專利”,它的社會性越來越強,用戶越來越廣。網絡教育倡導自主學習,獲得文憑并非主要目的。網絡學習對用戶來說沒有專業的限制,只要求知者皆可通過網絡學習汲取大量新知識新信息,這樣不僅提高了用戶了解新知識的能力,同時訓練用戶與時俱進,走在時代最前端。2從情感交流到網絡交流——教育目的的動搖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教書育人”。傳統的課堂呈現的是:師生面對面地對知識進行溝通、交流、討論,教師授其所知、解惑,學生思其所需、想其所學、問其所惑才可稱之為教學;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現求知的內在涵義,獲取學習動力用其所學;教師的職責便是指導學生學習,解答學生疑惑。但是網絡、電腦的應用會將這種模式徹底改變,使教育事業面臨危機,不僅會削弱教師在德育方面的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教育在社會中的地位。因為教師與學生不再有面對面的機會進行情感交流,而是在一中虛擬的通信網絡環境中“各抒己見”,師生情誼無處生發,心靈火花無處激發。最終冰冷的機器、無表情的交流將會導致學生模糊行為規范,對前途產生迷惘情緒,逐漸對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失去興趣,從而學校的存在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由此得出:雖然教師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會因因特網的發展動搖,但在對學生傳授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等方面仍不可取代教師的地位。

2因特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首先,因為因特網的眾多便捷,越來越多的學校為了方便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及時將自己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改變學習內容,修改教學難度或是改善教師教學方法,特地通過因特網開辟一塊“網上園地”,方便師生間學習討論的開展。其次,網絡教學通過計算機和虛擬現實技術,打破了時空限制,便于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直接親自參與,求知欲望被無限激發,從而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最后,因特網是交互式教學最佳便捷的途徑,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分析的能力使學生更好將主體思想把握,教師在實際課堂上只需傳授、解讀一些基本方法、原理,之后可有學生們自己通過網絡尋找相關主題有關的信息,并與其他同學互相討論、交流深入分析研究該主題??梢灶A見,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無疑可以被這種交互式教育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從而改變繁重學習過程中帶來的苦感,不再受傳統填鴨式教學的迫害,從中解脫。2獲得知識轉化為獲得信息——學習內容的改變因特網的發展為各個領域帶來了新的契機,在教育領域也不例外。這種新技術為教育教學創造了新環境,教育工作者擔負起為學生創新學習方法的重任,努力尋求、采用新的應用技術改善舊的學習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為什么要學習。知識是對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記錄與經驗的總結,是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反映且概括客觀事物,它的概念極為廣泛。而信息是客觀事物存在的方式或運動狀態以及對這二者的描述。由于因特網的影響,學習本身的含義會有所變化,現有教育也可能徹底改變甚至終結。在那種情況下,學習不再意味著知識與理解僅是單方面地提供信息,使信息被誤認為是知識。而事實上,知識是不可能被信息所取代的,信息不等于知識,更無法取代知識。其實一定程度上信息也是原料,而知識則是信息經過加工、孕育后形成的。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和大腦的思維運動,將接受到的大量信息(來自自然界或是人類社會)按照實踐活動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形成新知識、新思想。網絡教學也盡完美,因特網的使用可能致使信息取代判斷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采集、整理,接著加以理解,以此來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網絡的大量使用致使學生放棄自我動手、動腦的習慣,照本宣科摘取網上提供的信息為其所用,久而久之學生只是短時間內掌握了大量信息,但并不代表掌握了大量知識,只能說是克隆的另一個檢索機器,完全與教學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

3因特網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1學生們課余時間擁有了另外一個包羅萬象、多姿多彩的因特網上的“虛擬學?!?,完成學校開設的固定課程外就可以暢游因特網,開發個人感興趣的學科領域,接受新知識,開拓新思維,學習、掌握各類知識。傳統的(教師)口傳(學生)耳聽式教學方式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網絡的運用終將改變,學生不用賣出學校大門便可以“攀”上珠穆朗瑪峰,“體驗”站在天下第一峰飄飄欲仙的美妙感覺;為了“現場觀察”海洋動物的飲食起居可以“潛入”大西洋海底探個究竟;也可以“穿越”非洲對頑強的植物生長環境進行“實地考察”,花樣多多,趣味多多?!疤摂M學校”為學生打破時空的限制,充分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不需要偽裝自己、束縛自己,擔心成績的好壞,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可以無拘無束、隨心地了解世界、感知世界,而那種憑借滯后的講授、過時的“消息”、陳舊的文獻、道聽途說擴大知識面的時代終將會成為歷史。2教師主導轉變為網絡主導——學生價值取向的轉變在網絡環境下,因特網會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推翻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自己則從配角上升為主角取而代之。然而,它的取代勢必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重大損失。唐代韓愈的《師說》中有談到:“古人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此話同樣應用于現代。教師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正確的社會規范和價值觀念給學生,學生借此親身經歷、體驗,而這些都是電腦無法給予的。教師的主導地位一旦被取代,后果不堪設想。學生錯誤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更容易使他們追求“現實”的功利,誤認為學習是為了尋求一份高薪職位的工作,金錢成為學生評價事業成功與否的現實標準??偠灾远C之:事物都是具有雙面性的,如同一把雙刃劍,網絡教育也有明顯的利與弊之分。一方面,因特網教育在拓寬學生視野領域是空前的,極大程度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同時也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網絡模式,為教育教學的發展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正視,因特網的應用會動搖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對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不良影響。最終不論它的能力如何強大,歸根結底它也只是人類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出來的一種工具,如何使用也完全取決于我們人類。所以,接下來真正嚴峻的問題是如何使用因特網為教育事業服務,這是充滿挑戰性的新課題,而筆者認為應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網絡虛擬教學模式相結合,取長補短,形成新型的網絡課堂教學模式。

作者:于紅單位:大連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