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11-22 03:11:35

導語: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調查與思考

一、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緊扣目標促增長。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的預定目標。上半年農業種植業實現產值55940.24萬元,漁業產值1759.5萬元,合計實現農業產值57699.74萬元。僅優質青早蠶豆(大粒蠶豆)2萬畝種植,銷售量達2萬噸,已實現銷售產值1.2億元。(二)突出轉型升級,全力加快產業發展。一是抓招商合作。抓住“滇滬合作”契機,依托上海市江橋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開辟綠色通道不斷拓展牟定蔬果在上海銷售市場。通過與市場信息互動調整種植優質適銷蔬果,進一步培樹綠色品牌,重點服務好2萬畝青早蠶豆種植基地和云南紅梨、冬桃、花椒產業的推介工作。二是突出特色種植,發揮示范引領。采取土地規模集中流轉,集中資源、項目連片開發持續打造“南大門”(牟定縣高原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園)和“北大門”(戌街鄉冬早果蔬示范園),不斷壯大示范園區規模及輻射面,發揮積極示范帶動作用。通過3-5年的發展,共和鎮現代農業示范園面積將達到5000畝(目前園區已流轉土地1550畝,入駐1戶企業和2個專業合作社,已完成投資9000萬元,建成標準化大棚300畝,種植特色蔬菜500畝,種植葡萄550畝);戌街果蔬示范園面積將達到60000畝(目前園區已流轉土地8000畝,入駐7戶企業和25個專業合作社,種植特色蔬菜4000畝,種植獼猴桃1000畝,種植早桃3000畝)。積極做好企業發展協調服務工作,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對接,申報農業基金項目,解決企業生產發展中融資困難問題。三是充分發揮專家基層工作站作用。推進與省農科院基層專家工作站的深度合作,促進成果轉化,帶動油菜產業,特別是優質油菜繁制種和優質水稻繁制種產業發展。四是發揮規劃引領示范作用。進一步完善《牟定縣環化佛山觀光休閑農業示范區規劃建議》、《昆大高速公路牟定過境段觀光休閑農業示范區規劃建議》文本,按照規劃要求,培樹牟定縣觀光休閑農業示范帶。重點圍繞云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太極食品有限公司、耘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蔬語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原料需求,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支持共和鎮、鳳屯鎮圍繞化佛山沿線建設一批集觀光、采摘、休閑為一體的農林生態觀光旅游示范帶,打造冬春賞花、夏秋品果的化佛山觀光休閑特色農業。五是做好主體培育工程。抓好3戶州級重點龍頭企業、200戶種養殖大戶、50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組織申報、認證工作。六是做好品牌創建。抓好新增“三品一標”國家農產品質量認證3個,新增云南名牌農產品認定1個。(三)補齊發展短板,圍繞主線培產業。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穩定優質水稻種植面積,積極發展優質雜糧,擴大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發展萬畝特色蔬菜、萬畝紅梨、萬畝冬(早)桃、萬畝花椒、萬畝大粒蠶豆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試種推廣糧經飼兼顧的青貯玉米。目前已完成種植大春糧食作物16.5萬畝,經濟作物4.4萬畝,占計劃的100%。其中糧食作物:水稻9萬畝、玉米6萬畝、雜糧1.5萬畝;經濟作物:蔬菜3.15萬畝、魔芋0.1萬畝、其它經濟作物1.15萬畝。一是小春糧經作物喜獲豐收:2017年小春糧油生產實現豐產增收,14.4萬畝小春糧食作物預計可實現產量2.68萬噸,較上年增長5.5%。。實施油菜高產創建3片,做到3個“統一”(統一品種、統一播期、統一管理),5.5萬畝油料作物預計實現油料產量0.94萬噸,產值4800萬元,帶動貧困戶增收1800萬元。二是大春生產工作扎實有效:為實現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6萬畝以上,確保糧食總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目標。按照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創建要求,落實好150萬元省、州糧食生產發展專項資金。在共和鎮、江坡鎮、戌街鄉實施水稻高產創建示范樣板4片,發展優質粳稻40000畝;在共和鎮余丁、柳豐等11個貧困行政村實施玉米高產創建示范樣板1100畝。三是產業培植工作:與州農科所合作,在戌街鄉推廣蘭花子種植1萬畝及開展新品種區域試驗,經測產,示范區蘭花子平均畝產66公斤,實現了提質增效的目標。按照繁制種技術規程做好油菜繁制種技術服務工作,全縣繁制種面積1698.1畝。其中,繁種面積1436.9畝,制種面積261.2畝,通過上級專家鑒定,可實現預期增收目標。2017年引入北京億展公司在戌街老納村委會、伏龍基村委會新村以楚粳39號為主的優質水稻示范基地700畝。引進元謀客商在碗廠和水橋村委會種植沃柑500畝。圍繞縣委、政府“兩路一山一湖”沿線發展旅游休閑觀光農業的思路,在慶豐村委會老豆沖、河節沖村委會結合產業發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人。依托宏鑫種養殖有限公司、億鴻林牧有限責任公司等養殖龍頭企業,推廣青貯玉米、苜蓿、黑麥草等優質牧草種植,重點抓好宏鑫種養殖有限公司2000畝的青貯玉米示范推廣,4個新品種的試驗試種,在聯系的掛點貧困村委會碗廠種植青貯玉米200畝。在共和鎮、戌街鄉實施稻田養魚、稻田養鴨一田多用技術。四是落實科技措施:1.推廣良種良法,落實各項增糧措施。水稻品種主推“楚粳”系列為主,玉米推廣青貯飼用品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1萬畝,作物間套種40萬畝,地膜覆蓋7萬畝,水稻集中育秧0.5萬畝,玉米集中育苗0.2萬畝,水稻機插秧1萬畝,稻田養魚(500畝)。2.推廣種植模式全程機械化。依托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資源,進一步擴大農機深松作業面積4000畝,增加糧食烘干設備1套及倉儲設施,實現全縣農機具總動力達14萬千瓦以上。3.圍繞大春生產,開展一次農資市場集中整治和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活動??h農業局共組織出動執法人員43人次,檢查整頓市場7個次,檢查農資經營企業(經營門店)54個次,發放宣傳資料0.8萬份,組織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活動7場次,立案查處違法農資案件4件。4.成立農業科技服務工作隊。抽調業務骨干及科技指導員組成工作隊,于大春生產期間分赴各鄉鎮指導大春生產,協助各鄉鎮做好技術服務及培訓工作,已組織科技培訓110場次,發放宣傳材料3.5萬余份。5.培育一批種植大戶。全縣培育2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不少于200戶,其中:共和鎮不少于70戶,江坡鎮不少于30戶,其余各鄉鎮不少于20戶。6.搞好新品種試驗示范工作。其中:水稻新品種示范面積100畝,玉米新品種示范面積100畝,蔬菜新品種示范面積160畝(其中辣椒60畝、荷蘭豆50畝、小番茄50畝)。五是舉辦了2017年第一期拖拉機駕駛員培訓,經過45天緊張學習,培訓班44名學員于4月26日全部通過考核,取得了駕駛證。(四)激發農村活力,助推農業改革發展。一是強化“三資”監管。結合產權制度改革,對“三資”進行了全面清理,基本摸清了村組集體三資的家底。建立健全“三資”管理臺賬,實行日常動態管理,并與鄉鎮村級會計委托中心簽訂了“三資”管理責任書,實行責任目標管理,圍繞“六有”目標抓落實,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截止6月25日,全縣代管村(居)委會89人,村(居)民小組1208個,分別占村(居)委會總數100%,村(居)民小組總數100%,代管理資金總管總額8046.74萬元,其中:村委會資金467.67萬元、村民小組資金7579.07萬元。二是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截止6月25日,完成4個鄉鎮指界工作(戌街鄉、蟠貓鄉、共和鎮、安樂)和2個鄉鎮的公示工作(戌街鄉、蟠貓鄉)。三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切實解決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不清晰、權責不明、保護不嚴等突出問題,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起草了土地“三權分置”實施意見初稿。四是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嚴格土地流轉合同鑒證、登記、備案制度,依法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序發展,年內計劃新增規模流轉土地面積4800畝,全縣規模土地流轉面積達3.3萬畝。抓好州級2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組織申報、認證工作。2017年爭取全縣標準家庭農場認證達50戶以上。五是打好勞動力轉移就業攻堅戰。因人制宜開展農村實用技術、轉移就業技能和創業培訓,已開展綠色證書培訓640人,完成培訓任務的64%;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100人;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780人,完成1000人培訓任務的78%;轉移2800人,完成轉移任務的70%。(五)夯實發展基礎,恢復重建工作成效明顯。一是持續加強以農田水利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契機,爭取進入省級盤子。二是積極爭取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示范帶動能力。三是繼續爭取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倉儲物流配套設施,提高我縣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四是“四類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做好項目推進協調服務工作,涉及我局負責牽頭的項目經按時序進度穩步推進。五是“9•30”特大洪澇災害農業恢復生產工作??h農業局多次到省、州農業主管部門對接,積極申報項目,抓緊恢復重建及開展生產自救。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近年來,雖然農田水利建設和中低產田地改造力度不斷加大,全縣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但由于我縣人口密度高,山區面積大,耕地質量不高,水資源總量少,由于受“9•30”特大洪澇災害影響,庫塘及農田基礎設施損毀嚴重,農業農村工作面臨新的考驗。(二)農業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監管難度不斷增大。農業安全生產涉及面廣,社會公眾的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不斷提高,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責任意識不強,誠信意識不夠,缺乏必要的責任感,農業部門監管隊伍不健全,監管監測能力跟不上,農機安全打非治違監管主體不明確等因素致使農業安全生產形勢更加嚴峻。(三)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產業發展不強。投融資不足,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小,農業產業多為初加工,產業鏈延伸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滯后,“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難。農民專業合作社整體規范化程度不高,數量眾多,但相對分散,帶動農業產業發展效果不明顯,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整體上相對較低,培育市場主體仍需繼續努力。農業產業基地分散不集中,規模和效益不突出,農產品生產聚集度小,優質農產品供給不足,主導產業發展規模需進一步壯大,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四、采取的對策措施(一)圍繞主線培樹產業堅持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優質水稻種植面積,積極發展優質雜糧,擴大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發展醬菜原料辣椒、青菜5萬畝,發展青早蠶豆、荷蘭豆種植面積3萬畝,發展云南紅梨、冬(早)桃、獼猴桃、車厘子、花椒、葡萄等優勢特色經濟林果4.3萬畝。大力培育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依托宏鑫種養殖有限公司、億鴻林牧有限責任公司等養殖龍頭企業,推廣青貯玉米、苜蓿、黑麥草等優質牧草種植,今年重點抓好宏鑫種養殖有限公司2000畝的青貯玉米示范推廣,4個新品種的試驗試種。(二)緊扣目標促農增收緊扣年初提出的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蔬菜產量15.7萬噸,茶葉產值1200萬元,中藥材產值2840萬元,花卉綜合產值4500萬元,水產品產量3100噸的預定目標??h農業部門主動作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大冬季農業開發力度,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實現了2017年開門紅,一季度實現農業產值18743萬元,其中:種植業實現產值17805萬元,漁業實現產值938萬元,比去年同期16320萬元增長14.8%。(三)穩定糧食促增產穩定糧食生產。為實現全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6萬畝以上,確保糧食總產量在10萬噸以上的目標。按照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創建要求,落實好150萬元省、州糧食生產發展專項資金。在共和鎮、江坡鎮、戌街鄉實施水稻高產創建示范樣板3片,發展優質粳稻3000畝;在共和鎮余丁、柳豐等11個貧困行政村實施玉米高產創建示范樣板1100畝。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適時制定大春農業生產意見。落實好計劃面積,不折不扣完成20.9萬畝大春糧經作物種植面積,確保實現大春糧食總產7.58萬噸、經濟作物總產值21299萬元的目標。二是推廣良種良法,落實各項增糧措施。主要糧食作物良種率達95%以上,水稻品種主推“楚粳”系列為主,玉米推廣青貯飼用品種;推行工廠化育秧、機插秧、統防統治、種養結合一水多用、一田多用、稻田養魚、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增施商品有機肥等技術措施;推廣作物間套種40萬畝,地膜覆蓋7萬畝,水稻集中育秧0.5萬畝,玉米集中育苗0.2萬畝,水稻機插秧1萬畝。三是推廣種植模式全程機械化。依托現有農機專業合作社資源,進一步擴大農機深松作業面積,增加糧食烘干設備及倉儲設施,全縣農機具總動力達14萬千瓦以上,實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9%以上。四是圍繞大春生產,開展一次農資市場集中整治和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活動。五是成立農業科技服務工作隊。抽調業務骨干及科技指導員組成工作隊,于大春生產期間分赴各鄉鎮指導大春生產,協助各鄉鎮做好技術服務及培訓工作。六是儲備好救災備荒種子。七是培育一批種植大戶。全縣培育2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不少于200戶,其中:共和鎮不少于70戶,江坡鎮不少于30戶,其余各鄉鎮不少于20戶。八是搞好新品種試驗示范工作。其中:水稻新品種示范面積100畝,玉米新品種示范面積100畝,蔬菜新品種示范面積50畝。九是舉辦好科技增糧示范樣板。各鄉鎮負責落實科技增糧示范樣板100畝以上1片、機插秧示范樣板100畝以上,縣級落實科技增糧示范樣板水稻、玉米各1000畝以上。通過大戶規模種植示范引領,不斷壯大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和戌街特色果蔬示范園面積,帶動周邊群眾擴大云南紅梨、花椒、冬早桃、青早蠶豆、葡萄等特色果蔬種植規模,打造牟定果蔬品牌,不斷提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實現“抱團取暖”促農增收的目標。

作者:楊正云 單位:云南楚雄牟定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