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空間
  • 創刊時間2003
  • 發行周期月刊
  • 審稿周期1個月內

信息空間雜志 部級期刊

主管單位:信息產業部 主辦單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信息空間》是一本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一本電子類雜志,該刊是部級期刊,主要刊載電子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2003年,出版周期月刊。該期刊已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出版信息:
期刊類別:電子
出版地區:北京
出版語言:中文
紙張開本:A4
基本信息:
國內刊號:11-5185/TN
國際刊號:1672-6774
郵發代號:80-195
查看更多
雜志介紹 征稿要求 聯系方式 常見問題 推薦期刊

信息空間雜志介紹

《信息空間雜志》是一本致力于探討和解讀信息時代現象的專業期刊。該雜志由一支資深的編輯團隊和專家學者組成,涵蓋了信息科學、通信技術、數字化媒體、網絡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與應用。辦刊宗旨是傳播最新的信息科技進展,推動信息學科的發展與應用,促進信息化與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雜志定期發布高質量的原創研究論文、學術評論、技術綜述和案例分析,以及深度報道和前沿觀察文章,為讀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信息化領域內容。

信息科學與技術:介紹和探討信息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包括信息的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和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信技術與應用:深入報道各種通信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應用案例,涵蓋無線通信、光纖通信、衛星通信、移動通信等多個領域。數字化媒體與創意產業:關注數字化媒體技術在廣告、影視、音樂、游戲等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應用,探討數字內容產業的商業模式和發展趨勢。網絡社會學與人機交互:研究網絡社會的形成與演化,探討互聯網、社交媒體、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對社會關系、人類行為和社會結構的影響。

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關注信息安全領域的最新動態,介紹信息安全技術與方法,提供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管理的前沿研究與實踐案例。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報道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研究進展,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應用與創新。

《信息空間雜志》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論壇和國際合作交流活動,促進學術界與產業界的互動,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同時,雜志還設有專欄和讀者互動板塊,為讀者提供交流和分享的機會,搭建起一個信息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作為一本開放、創新的期刊,《信息空間雜志》歡迎國內外學術界、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投稿,共同探索信息時代的發展與變革,推動信息科學的前進。

信息空間雜志征稿要求

1.引言應簡明扼要介紹本文研究的領域,國內外目前研究的近期結果與趨勢,存在的問題;本文研究的理論依據,歷史背景,研究的設想、思路、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創新點(重要)和預期目的及意義。

2.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以不超過20個漢字為宜,須附英文文題。

3.文稿結構一般為題目、作者姓名、單位、摘要、關鍵詞(僅限技術天地欄目)、引言、正文、參考文獻、基金項目等。

4.文獻按作者姓氏的第一個字母依A-Z順序分中、外文兩部分排列,中文文獻在前,外文文獻在后;外文文獻中的書名及期刊名用斜體,論文題目寫入“”內。

5.注釋:要對文章內的特定內容(引用數據、觀點和結論)加以注釋。以腳注的形式,采用規范的標識與格式,在文章中的有關詞語、內容以及引文出處等的右上角等標識。

6.摘要的長度應在300字以內,直接明了地闡述論文的創新之處或主要觀點,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含混之詞;摘要不分段。

7.引言作為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對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進行簡要的概括。

8.電子圖片: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應經過剪切后充分顯示關鍵部分。動態圖像分別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文中則標記為“動態圖x”。

9.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一般為國家或省部級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中間用“;”隔開,每個項目須給出基金編號。

10.有關著作權事項:作者對來稿的真實性及科學性負責。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

信息空間雜志社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路21號201室

郵編:100043

主編:楊冰之

免責聲明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路21號201室,郵編:100043。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