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雜志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涵蓋了特別報道、政策觀象、現場紀實、域外觀察、每月一品、產業動向、公益天下、文化遺產、行萬里路等多個主要欄目。雜志以生動的可讀性、高品位、國際化、多角度和寬視野的鮮明特色,為國內外讀者提供了一個了解中國與世界各民族豐富多彩文化的獨特窗口。雜志不僅是國內讀者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也是海外讀者認識中國藝術與文化的重要平臺。通過不斷努力和創新,雜志將繼續發揮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為推動全球文化的多元共生與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雜志的辦刊宗旨是“傳播文化,溝通世界”,通過刊登世紀抒懷、專題、特稿、交流紀實、藝海明珠、廳長看臺、中華大地、大家庭等各類文章,全面展示中外文化的精髓與魅力。雜志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不僅關注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還積極探討文化產業的發展動向,為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無論是對于文化研究者、愛好者,還是對于從事文化產業的專業人士,雜志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讀物。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條理清楚、文字精練、圖表簡明。具有創新性、學術性、準確性、規范性和可讀性。
2.標題應具有高度概括性(鼓勵同時提供作者自擬的英文標題);較長的稿件可以使用多級小標題,但盡量不超過三個層級。
3.請提供作者的詳細通信地址(工作單位及所在地、郵編)、作者簡介、聯系方式(電話、郵箱),來稿處理結果,本刊將通過電子信函或電話通知作者。
4.文中參考文獻角碼按照文中出現的次序編號,在文中相應處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數字加小方括號注明如“[1]”。
5.注釋序號以“①、②”等數字形式標示在被注釋詞條的右上角。頁末或篇末注釋條目的序號應按照“①、②”等數字形式與被注釋詞條保持一致。
6.摘要應按“四要素"書寫,即: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綜述文章可不按“四要素"書寫。中、英文摘要應300字左右,英文摘要300個單詞左右。
7.多次引用同一著者文獻時,只編一個號,即在正文中標注首次引用的文獻序號,并在序號的“[]”外著錄引文頁碼。例如:張三[2]8-12;張三[2]66-80。
8.文中使用的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一些易混淆的字母請用鉛筆在其旁標明;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參照最新國家標準GB3100-93,3101-93,3102-93。
9.來稿所關涉的立項課題及需要志謝的有關人員,應以題注的形式標在正文首頁下方。涉及的課題須注明課題名稱和項目編號。
10.來稿一經接受刊登,由作者親筆簽署《論文著作權專有許可使用授權書》,專有使用權即歸本刊所有。本刊有權以光盤版、網絡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論文,未經本刊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壯志路33號
郵編:400031
主編:馮亞琳;姚繼中;張法;張旭春
我們不是中外文化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壯志路33號 ,郵編:400031 。
中外文化雜志是一本省級期刊,是由四川外國語大學主管,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外國語大學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主辦的一本文化類期刊。國內刊號:--,國際刊號:--。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壯志路33號 ,郵編:400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