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麻風皮膚病
  • 創刊時間1985
  • 影響因子0.76
  • 發行周期月刊
  • 審稿周期1-3個月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統計源期刊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麻風防治協會;山東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中國麻風皮膚病》是一本由中國麻風防治協會;山東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主辦的一本醫學類雜志,該刊是統計源期刊,主要刊載醫學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1985年,出版周期月刊,影響因子為0.76。該期刊已被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出版信息:
期刊類別:醫學
出版地區:山東
出版語言:中文
紙張開本:A4
基本信息:
國內刊號:37-1348/R
國際刊號:1009-1157
郵發代號:24-173
全年訂價:¥280.00
查看更多
雜志介紹 征稿要求 數據統計 文章選集 聯系方式 常見問題 推薦期刊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介紹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是由衛生部主管,中國麻風防治協會、山東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主辦的醫學學術期刊。原名《中國麻風雜志》,1985年7月創刊,季刊。1999年1月移至山東,并更名為《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由中國麻風防治協會和山東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主辦,設有編委會。2003年改為雙月刊。2005年改為月刊。讀者對象為全國麻風與皮膚病和性病防治、臨床、科研、教學與管理工作者和廣大基層醫務人員。

本刊遵循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貫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防治和臨床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側重實際應用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的嚴謹作風,提倡百家爭鳴,務實創新的科學態度,面向全國麻風與皮膚病和性病防治、臨床、科研、教學與管理工作者和廣大基層醫務人員,為促進疾病防治、學科發展與人才成長服務。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醫藥衛生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廣州市醫藥衛生科技項目。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6701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01207)、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111106120052)、衛生部衛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002016)、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200702085)、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A200759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71513)、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0943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97265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000703)。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征稿要求

1.文稿要具有科學性、真實性,要主題明確、重點突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簡練、語句通順、層次清晰、標點正確、書寫工整、用字規范,避免文字和圖表重復。

2.Word文檔中,中文摘要和正文用1.5倍行距,小四號宋體,標注頁碼。

作者姓名要按順序列于文題之下,不同單位作者在作者名后右上加角注1或2、3。作者單位名稱、郵政編碼及電話號碼列于文稿第1頁下方并以橫短線隔開。進修人員請注明原工作單位。

3.論著、綜述與編譯、繼續醫學教育一般不超過4000字(論著含25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和不超過150個實詞的英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小寫),短篇論著2000字左右,其他文稿不超過1500字。

4.摘要采用結構式摘要,即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并在標題后加“:”。說明第1~3位作者的工作單位及郵政編碼。文題、標題用黑體。中、英文關鍵詞附在中、英文摘要之后,每個關鍵詞之后用“;”間隔。

5.文中表、圖力求少而精,凡用文字能說明的盡量不用。表格采取三橫線(即頂線、欄目線、底線)表,如有縱向合計,可以在底線上邊加上分界線。統計學處理,如t值、P值,可在表的底線下注明。圖的橫坐標一般不超過7cm,高寬之比5:7左右。病例報告一定要附臨床彩色照片(擴印尺寸8.5cm×12.5cm)。臨床照片力求皮疹典型,清晰逼真,對比度好;病理照片請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在圖片背面注明圖號和說明。表、圖、照片的序號應與文中加注一致。圖、表可放在正文之中或參考文獻之后。

6.文稿中數據應準確無誤,必要時作統計學處理。其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文中數字實行三位分節法,每三位空1/4漢字格,不用分節符號(如不用3,287,而用3287),但年份、頁數、部隊番號、儀表型號、標準號,不用三位分節法。涉及計量單位,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的規定書寫。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數據統計

歷年影響因子和發文量

主要機構發文分析

機構名稱 發文量 主要研究主題
山東省皮膚病醫院 902 皮膚;麻風;細胞;紅斑;銀屑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436 麻風;細胞;皮膚;銀屑;銀屑病
山東大學 233 皮膚;細胞;銀屑;銀屑病;皮損
華中科技大學 189 皮膚;細胞;皮損;紅斑;蛋白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134 皮膚;皮炎;紅斑;細胞;丘疹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 132 銀屑;銀屑?。黄つw;細胞;療效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126 細胞;皮膚;狼瘡;紅斑;銀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 116 皮膚;細胞;銀屑;銀屑?。换?/td>
浙江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 116 麻風;麻風?。唤】?;健康教育;麻風防治
復旦大學 114 皮膚;細胞;紅斑;皮膚??;銀屑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文章選集

  • 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風一例 尹麗嬌; 余秀峰; 楊云友; 張春雨; 何喬晶
  • 雙下肢淺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癥一例基因突變檢測 于越乾; 付希安; 劉紅; 張福仁
  •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嗜堿粒細胞CD63和CD203c的表達 孔偉; 曹艷云; 曹秀妮; 徐徉; 蔡海斌; 徐順明
  • 54549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學檢測結果分析 林永前; 鐘海英
  • 一氧化氮合酶在外陰慢性單純性苔蘚和外陰硬化性苔蘚中的表達 李單祎; 武昕
  • 銀屑病患者中甲真菌病患病率的病例對照研究 袁紅珊; 孔慶濤; 劉慧; 李錦; 桑紅
  • 155例眼瞼皮炎患者斑貼試驗結果分析 周曉謙; 王幼學; 尼建義; 楊竹生; 楊秀敏
  • 高頻超聲彈性成像對基底細胞癌的診斷 韓小華; 邵菲; 梁鍵鋒; 瞿國萍; 馮明初; 陳湘; 李吉友
  • 血清IL-17和IL-23水平與梅毒病期的相關性 莢琳琳; 季必華
  • 蘿卜硫素通過下調Cox-2/Akt/GSK3β信號傳導抑制人皮膚鱗狀細胞癌A431細胞增殖 楊麗亞; 劉彩玉
  • 舉辦皮膚外用制劑繼教研修班暨征集皮膚醫學文物通知 
  • 2020年全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年會征文通知 
  • 空氣污染物對蕁麻疹門診就診人次影響的文獻分析空氣污染物對蕁麻疹門診就診人次影響的文獻分析 白瑤; 馬彬; 劉昱彤; 武奕; 石春蕊
  • 廣元市113例麻風現癥病例死亡原因分析 趙軍麗; 康發揚; 賈永朝; 嚴圖; 劉子沖
  • 面頸部血管肉瘤一例 李珊; 呂莎; 王舒; 李福秋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社聯系方式

地址:濟南市淮陰區經十路27397號山東省皮膚病醫院

郵編:250022

主編:張福仁

常見問題

中國麻風皮膚病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價格:¥280.00元/1年 月刊 郵發代號:24-173

主辦單位:中國麻風防治協會;山東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免責聲明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濟南市淮陰區經十路27397號山東省皮膚病醫院,郵編:250022。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