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是一本由四川大學主辦的一本醫學類雜志,該刊是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主要刊載醫學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1994年,出版周期月刊,影響因子為1.11。該期刊已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優秀期刊)、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于1994年創刊,刊名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陳敏章題。該雜志系由衛生部主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辦的全國性胸部及心臟血管外科高級專業學術期刊。本刊報道我國該領域的臨床和基礎科研的新成果、新進展,介紹臨床診斷、治療的新經驗、新方法、新技術,追蹤該領域世界及全國的前沿學科與動態,形成了基礎與臨床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特色。
該刊較全面地反映了我國胸心血管外科的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的成果,如體外循環、心肌保護、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心臟移植、心瓣膜組織工程、胸部創傷、胸心外科手術中不輸血或減少輸血、肺癌基因研究、食管外科治療、研究、微創手術等。主要欄目有述評、專家論壇、臨床研究論著、基礎研究論著、綜述、臨床經驗、講座、短篇報道、病例報告、國內外學術動態等。對從事胸心血管外科專業的醫療、教學、科研人員及一般醫藥衛生人員有著積極地指導作用和參考價值。
本刊主要資助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廣東省科技計劃工業攻關項目、四川省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
本刊主要資助課題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1BAI11B22)、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1BAI11B19)、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1BAI11B18)、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資助項目(13XD1403200)、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I01A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7038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997073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70233)、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011]873)、江蘇省“青藍工程”基金(20081215)。
1本刊歡迎臨床研究、臨床前瞻性研究、基礎研究論著、綜述、臨床經驗、短篇報道、病例報告、臨床病理(病例)討論、講座、手術技巧、技術交流、國內外學術動態、消息等欄目的稿件。
2來稿應具有科學性、創新性、邏輯性,文字務求通順精煉。論著類稿件一般不超過5000字,圖表最多不超過8幅,參考文獻應以近5年來發表的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原著為準,要求核實原文,準確無誤。病例報告控制在1500字以內。綜述、講座類稿件一般不超過5000字。
3文獻標識碼為便于文獻的統計和期刊評價,確定文獻的檢索范圍,提高檢索結果的適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資料應標識一個文獻標識碼,以“文獻標識碼:”作為標識,放在中文關鍵詞之下,并接排在中圖分類號之后(前空2個字)。本規范共設置以下5種,即A: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包括綜述);B: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C: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領導講話、特約評論等);D:一般動態性信息(通訊、報道、會議活動、專訪等);E:文件、資料(包括歷史資料、統計資料、機構、人物、書刊、知識介紹等)。不屬于上述各類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訊、補白、廣告、啟事等不加文獻標識碼。
4題名文題應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字以內為宜。凡文獻標識碼為A、B、C三類的文章應有英文文題,并與中文文題相對應。題名中應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
5作者每篇論文的作者數一般不超過8位(不包括多個單位的合作研究)。其他對研究有貢獻者應列入致謝部分。每篇論文作者的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寫,復姓應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姓氏與名均不縮寫。外國作者的姓名寫法遵從國際慣例。凡文獻標識碼為A、B、C的文章,應標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單位,包括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名之間應以逗號分隔。作者工作單位請放在作者姓名下方,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并以分號隔開。
6摘要中文摘要一般控制在250字左右,英文摘要400個實詞左右,應與中文摘要相對一致。英文摘要請譯出文題、作者單位,并附郵政編碼,作者姓名及省市名稱用漢語拼音,作者姓名全列出。凡文獻標識碼為A、B、C三類的文章均應附中文摘要,其中A類文章還應附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以“摘要:”作為標識,英文摘要以“Abstract:”作為標識。
7關鍵詞凡文章的文獻標識碼為A、B、C三類者均應標注中文關鍵詞,有英文摘要者應同時給出英文關鍵詞。一般每篇文章可選3~8個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中文關鍵詞以“關鍵詞:”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冠以“Keywords:”作為標識。請盡量使用最新版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IndexMedicus》中國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英文關鍵詞每個術語的第一個字母應大寫,各詞匯之間空2個字。
8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按國家標準GB7714-87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盡量避免用摘要作參考文獻。未發表的觀察資料、個人通訊、內部資料、會議資料等一般不作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中作者在3名以內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al。”外文期刊縮寫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IndexMedicus》格式為準。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與其原文核對準確無誤。將參考文獻按引用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排列于文末。
9中圖分類號凡具有文獻標識碼的文章均應標識分類號。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進行分類。文章一般標識1個分類號,多個主題的文章可標識2或3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1位,多個分類號之間以分號隔開。分類號前應以“中圖分類號:”作為標識,放于中文關鍵詞下方,文獻標識碼之前。
10基金項目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放在篇首頁左下腳?;痦椖棵Q應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項目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凡屬A類文章還應附基金的英文全稱,并以“Foundationitem:”作為標識,放于英文關鍵詞下方。
11醫學名詞以1997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簡化字以國務院1986年10月15日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的規定書寫,可參照1998年修訂本的《新華字典》。文題及正文中藥物名稱應使用其學名,不用商品名。
12計量單位與符號計量單位按1984年國務院命令統一使用法定單位(參閱《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統計學符號以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為準,一律用斜體。
13圖表圖表亦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并對每幅圖表冠以中文圖(表)題,圖表中各項標目一律用中文書寫。插圖應由專業人員繪制或拍攝,每幅圖單獨放在1頁上,不要插入文中。線條圖與座標圖以7.5cm×5.0cm大小為宜。
14統計學處理要求給出統計軟件、版本,統計學方法,檢驗水準,P值、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0.496,χ2=4.61,F=6.76等)。
15根據“著作權法”,并結合我刊具體情況,凡來稿在接到我刊回執后6個月內,如未接到對來稿的處理意見,則仍在審閱研究中。如作者欲投他刊,請事先與本刊聯系。來稿一律文責自負。本刊有權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來稿請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兩投。對不刊用的稿件本刊均將通過電子郵件將意見反饋給作者,不退原稿。
16來稿請用Word格式打印,并注意清潔整齊,切勿自創字體及符號。來稿請先經作者所在單位審核,并附正式單位推薦介紹信,并請留有效聯系電話及電子郵件地址。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 678 | 手術;術后;外科;心臟;動脈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 187 | 動脈;冠狀;冠狀動脈;移植術;心臟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 176 | 動脈;心臟;手術;外科;主動脈 |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醫院 | 134 | 動脈;心臟;手術;外科;體外循環 |
第二軍醫大學 | 119 | 心臟;手術;動脈;瓣膜;外科 |
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117 | 手術;外科;外科手術;心臟;腫瘤 |
四川大學 | 103 | 外科;手術;食管;術后;食管癌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 | 97 | 手術;動脈;微創;心臟;外科 |
沈陽軍區總醫院 | 91 | 手術;動脈;外科;心臟;達芬奇 |
復旦大學 | 89 | 手術;動脈;主動脈;心臟;外科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國學巷37號
郵編:610041
主編:劉輪旭
我們不是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國學巷37號,郵編:610041。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是一本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計源期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學主辦的一本醫學類期刊。國內刊號:51-1492/R,國際刊號:1007-4848。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國學巷37號,郵編: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