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屬地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03:10: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稅收屬地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街道財政撥改分體制改革的意見
為進一步強化街道稅收屬地管理的職能,充分調動街道發展區域稅源經濟的積極性,增強街道財政調控能力,經研究,決定對街道財政實施“撥改分”體制改革。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稅收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各街道稅收屬地管理的網絡力量和優勢,齊抓共管,狠抓收入,實現責、權、利的有機匹配,不斷壯大街道財政收入規模,進一步強化街道財政功能,逐步提高街道可用財力。
二、實施原則
1、區撥財力與稅收實績相掛鉤。以區財政年初預算安排的街道人員經費和條線下劃經費作為各街道財力基數,與一般預算收入基本目標任務及考核目標任務掛鉤,按完成情況進行結算。
基本目標任務是指以當年區人代會的增幅要求確定的全區一般預算收入目標數為基礎,下達至各街道的目標任務數(包括屬地企業稅收及項目稅收)。
區政府完善稅收屬地征管的意見
2002年全市實行的稅收屬地征管,有力地促進了我區財政收入快速增長,財政收入規模不斷上新的臺階。但在屬地征管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為進一步強化協護稅工作,提高稅收征管質量,調動街道抓收入促增長的積極性,現就進一步完善稅收屬地征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通過進一步完善稅收屬地征管,規范稅收征管秩序,夯實征管基礎,強化稅源管理,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確保區、街兩級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促進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完善屬地征管的原則。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將區本級企業、各街道部分交叉企業以及建設項目稅收級次進一步屬地到所在地街道。
2、保持相對穩定的原則。為保持各街道存量企業級次的相對穩定,對掛靠企業級次暫不作調整。
強化地稅管控力度實施意見
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大力開展綜合治稅工作實施意見》的總體要求,為強化屬地稅源管控力度,穩存量,保增量,實現全區綜合治稅屬地管控的責任化、規范化,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按照區委十一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更好地為屬地稅源企業服務,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在綜合治稅網格化管理工作中的管控、服務作用,確保屬地稅源不流失,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建立政府牽頭、屬地為主、部門協作、信息共享的綜合治稅屬地包保長效工作機制,通過強化稅收監管責任意識,發揮、調動屬地稅收管控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區域綜合治稅網絡體系、責任體系,形成屬地區域內綜合治稅網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全面提升稅源管控水平,共同營造法制、公平、有序、和諧的稅收環境。
二、組織機構
建立區街聯動的綜合治稅組織體系,區財政局負責制定工作方案。區綜合治稅辦負責指導、協調及組織實施工作。區綜合治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其職責分工,協助街道辦事處做好屬地綜合治稅工作,及時向屬地及區綜合治稅辦公室提供涉稅信息。區工商局及屬地工商所負責協助辦事處收集、報送涉稅信息。區國稅、地稅分局及屬地稅務所負責協助辦事處收集涉稅信息。
服務業單位屬地管理實施意見
一、服務業單位屬地管理的內容和原則
(一)行政事務屬地管理
行政事務屬地管理是指各鄉鎮、街道根據職能對本轄區內的服務業單位進行黨建、計劃生育、勞動監察、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日常事務管理。
實行行政事務屬地管理的服務業單位是指非國有企業法人和個體經營戶,不包括國有企業法人、行政事業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
(二)屬地統計
屬地統計是指本辦法第一條列舉的所有服務業單位的統計數據,全部劃歸到鄉鎮、街道。統計方法由統計部門按其制訂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進行。
分稅制財政體制方案
一、指導思想
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進一步合理劃分市與區財政收入范圍,充分調動各級政府發展經濟、培植財源、增加收入和加強城市管理的積極性;理順稅收征管關系,為企業改革發展和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環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穩定發展,建立市、區財源共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財政收入增長機制。
二、基本原則
(一)市對區的財政體制與中央對地方分稅制改革以及省對市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相銜接。
(二)保持現行市對區分稅制財政體制總體框架基本穩定。按財政收入屬地原則,實行稅收屬地征管,按稅種劃分市與區財政收入范圍。
(三)按照區級現行承擔的事權,下劃相應的財權,保持財權與事權相統一。
山區稅源管理現狀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之相適應的稅源管理模式也在不斷改革與發展。但由于山區稅源分布、稅源結構的特殊性,以及山區經濟發展的滯后性,很難適應國家以宏觀經濟發展為對象或目標所制定的稅源管理模式,而應當根據各山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稅源管理模式的構建與選擇,主要是構建靈活機動,又相對穩定的管理框架,以促進山區稅源管理的深度、廣度,提高山區稅源管理的質量。
一、關于稅源管理、稅源管理模式及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什么是稅源管理。廣義的稅源管理分為兩個層次:一個稅收立法層次上的管理,即宏觀稅源管理,包括對什么征稅,稅基確定,以及每個稅種的具體減免、扣除、抵免、優惠政策的落實等,這都屬于立法解決的問題;第二個層次是執法層面上的實務操作管理,即微觀稅源管理,主要是監督對現行稅收政策的具體落實,即對具體稅基的核實、監督、管理,屬于稅收政策法規的實施管理。
(二)稅源管理的基本模式??偨Y傳統的稅收管理模式及其演變,稅源管理模式可分為以下幾種模式:一是屬地管理。主要是責任到片、到人,各稅統管,所以也稱分片管理。其特點是管理者對所管區域的情況了如指掌,對稅源變化的掌控及時、準確。但因管理力量相對薄弱,對技術含量較高和行業特征突出的稅源,難以提高管理質量。二是集約化管理。主要是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對在當地有較大影響力,對經濟發展及完成稅收任務聯系緊密的重點稅源所實施的一種管理模式。其特點是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管理資源的配置。但如果這些骨干稅源分布不集中,或者各個骨干稅源和行業特點差異大,有可能增加管理成本,如山區小礦山、砂石廠等。三是專業化管理。也被稱為行業管理,主要是以行業為對象劃分管理組,各管理組只對某一種或一類行業進行管理。其特點是有利于對專門行業進行深入研究,通過詳細掌握行業特點,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但如果同一行業的地域分布較廣,管理人員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有可能難以準確掌握同行業中各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變化,即掌握了行業共性卻難以準確把握企業的個性差異。四是簡易化管理。如委托扣稅,或者采取簡易申報、簡并征期、重點巡查的稅收管理模式。其優點當然就是簡易,尤其是以現代高科技手段為依托的簡易化管理模式,更是今后稅源管理的發展趨勢。資料顯示: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全國納稅人數量平均每年增長10%左右,與此同時,納稅人的組織形式、經營方式、經營業務也在不斷創新,稅收征管的復雜性和工作難度明顯加大,如果仍沿用傳統的人盯人、稅收管理員屬地管戶的單一方式管理稅源,顯然已難以適應,大力發展信息化管理勢在必行。五是社會化管理。主要是針對零星、分散,容易流失的稅源所實行的委托代征等管理方式。優點是在及時控制稅源流失同時,相應降低了管理成本。
(三)本文研究的重點。顯然,就稅源管理的概念而言,本文所稱稅源管理應屬于第二層次的稅收政策法規的實施管理;就稅源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是指在現階段既定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狀態下,山區稅源管理的模式。它不可直接套用上述某一種或幾種現存在的管理模式,而要根據山區稅源的實際分布狀況和發展變化情況,實事求是地做出科學選擇。
二、關于山區稅源管理的模式
區加強協護稅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協護稅網絡建設,強化稅收征收管理,扎實做好稅源建設工作,現結合我區實際,提出進一步加強2009年度協護稅工作的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稅收屬地管理,加強重點項目建設、重點企業管理以及各種載體建設,調整考核指標體系,建立財政收入增長激勵機制;實現依法征稅,應收盡收,確保全區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構建協護稅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切實提高財政收入“兩個比重”即財政收入占GDP比重、稅收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進一步優化收入結構,確保地方財政收入又好又快增長。
二、工作目標
根據2009年財政收入預期完成情況,2009年財政收入工作目標安排如下:
1、一般預算收入;
區財稅體制執行情況分析報告
一、新一輪市與區財稅體制運行基本情況:
20*年市對區執行新一輪財政體制以來,我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從體制改革前的20*年9.95億元增加到20*年的26.8億元,平均每年遞增28.2%;財政總收入從20*年20.6億元增加到20*年的46.25億元,平均每年遞增22.41%,可用財力從3.48億元增加到8.4億元,平均每年遞增24.8%,一般預算支出也從3億元遞增到20*年的8.8億元,平均每年遞增30.4%,總體看財政體制運行良好.具體情況見下表。
二、新一輪市區財政體制主要成效:
1、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財政收入總量不斷擴大。截止到20*年我區財政總收入由體制改革前的7.1億元擴大到現在的將近46.25億元,總量增加了五倍多。新體制打破了將企業作為政府行政附屬物的傳統理念、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企業、居民三元結構的要求,理順和密切了市區各級政府和轄區內各類企業的財政利益分配關系。有助于將市、區、鎮(街)三級政府共同致力于加強市場監管、提供公共服務質量、加快經濟發展、共同做大市區財政蛋糕的積極性,在營造公平納稅、平等競爭環境、促進市區生產力要素合理流動、快速集聚、激發市場經濟主體活力、加快市區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協調發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政策引導和效應作用。
2、新體制充分體現了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增強了區級財政支出的實體地位。在財政支出基數的核定方面,既考慮了改革原體制中市區義務教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基數定額補助、我區新增支出缺乏財力保障的不合理性、同時對已經明晰、理順的事權、按照財隨事轉的原則,合理核定了相關支出基數;也考慮了體制運行過程中事權變動、支出基數調整和改革后體制的對接,歸并了原來市對我區的補助項目、建立了收支掛鉤的財政支出正常增長機制,我區財政支出實體地位得到進一步增強。
3、新體制充分體現了“鼓勵發展、兼顧公平”的原則,符合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財政分配總體要求。一方面通過財政經常性收入全額比例分成、轉移支付補助與收入掛鉤增長、財政收入超收獎勵以及財政收入上臺階獎勵以及對招商大項目給予適當補貼、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等政策實施,充分調動了我區發展經濟、組織收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在三個區之間統一分成比例、轉移支付、企業外遷調整收入基數等措施,達到了區與區之間財力分配的相對平衡,避免了市區之間、區與區之見互挖稅源,缺乏合力的局面,體現了建立市區經濟利益共同體,市區兩級共同做大財政蛋糕的政策意圖;既保障了市宏觀調控能力,又做到了調動區積極發展的有機統一。
辦事處財政機制調整指導意見
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上級有關政策精神,結合我區近幾年來發展變化的實際情況,區政府決定對現行區街財政體制進行調整和完善,特制定以下意見:
一、財政體制調整的基本目的
適應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深化財稅改革,建立屬地化稅收征管體系。進一步理順區與街道辦事處的財政分配關系,充分調動街道辦事處發展區域經濟、增收節支的積極性,逐步提高街道辦事處財政保障能力,加強城市管理和社會服務工作,促進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財政體制調整的基本原則
(一)稅收屬地管理原則。以行政區劃為準,稅收按照屬地征收管理和劃分歸屬,逐步建立健全屬地化稅收征管機制。
(二)財權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考慮街道辦事處經濟發展、城市管理、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需要,合理確定其支出范圍和標準,建立較為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確保街辦職能的正常履行。
村鎮年度治稅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綜合治稅工作,健全綜合治稅網絡,完善代征代繳機制,挖掘稅收潛力,堵塞稅收漏洞,有效遏止地方稅收流失,確保我鎮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在全鎮開展綜合治稅工作。為確保綜合治稅工作有序進行,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組織領導
為加強綜合治稅工作的領導,經研究,決定建立以“政府領導、稅務管理、部門配合、司法保障、社會參與”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治稅稅收保障體系,成立以鎮長為組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綜合治稅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綜合治稅工作的領導和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財政所。領導小組采取定期召開協調會議等形式,形成各部門之間的協商溝通機制,并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強化地方稅源控管的具體措施。同時,各成員單位要嚴格落實綜合治稅職責和任務,建立健全綜合治稅工作體系,積極支持、協助配合稅務部門建立稅源監控體系,提升稅源管理質量,加強征收管理,實現對地方稅收的綜合治理。
二、任務要求
1、強化稅收屬地管理,充分發揮村級基層組織在綜合治稅工作中的作用,全方位掌控街、村屬地重點稅源行業及分布情況,加大屬地稅源監控力度,確保屬地稅源不流失。
2、加強信息資源整合,為稅源經濟建設體系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提高稅收征管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