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08:48: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污染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污染防治措施分析論文
1水文水資源狀況
全省卞要水系有遼河、渾河、太子河、大遼河、繞陽河、大小凌河等,大中小河流有200余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1000km2的干支流45條。全省有大中小型水庫896座,其中大型水庫22座。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87mm,70%-80%降水量集中在6-9月,多年平均地表水量324.7億m3,加上地卜水量后,水資源總量為362.9億m3,水資源量在地區、年際、年內分配也很不平衡。遼寧省水資源知缺,人均水量不足900m3人均為全國的1/3左右,是北方嚴重缺水的省份。
2水污染現狀
依據省水環境監測中心2001年監測的水質資料,得出全省河流水污染嚴重。其中以位于中部城市群的下遼河(包括遼河中下游、繞陽河)、渾河、太子河(包括大遼河)水污染最為嚴重,其次,遼西沿海(大小凌河等)污染也較嚴重。
(1)廢水排放量。全省監測260余個排污曰,有50.4%排污口直接排入干流,49.6%的排污口排入支流,間接流入干流。排污口下遼河約50個,渾太河100個,(其中有撫順三寶臺,沈陽細河2條最大排污溝),遼西沿海50多個,鴨綠江39個,遼東沿海20多個。
淺層地下水污染研究論文
1淮南市淺層地下水環境現狀
1.1微量成分
銅、鋅、鉛、鉻的特點是除銅外,其它檢出率皆超過50%,檢出率較高;但除11號點下邪村(參見圖1)鉛檢出超標(國家飲用水標準,下同)外,其它皆未超標(表l),整個市區所取樣點沒有檢出汞和鎬。
酚的檢出率較低,但超標率較高達24%。其檢出最高值為0.29mg/l(賴山新河紙廠),超標1朽倍。氰普遍檢出,但含量一般在標準的一、二個數量級以下。調查中發現,一些距工業區甚遠的地區水井中酚、氰含量較高(潘集西北部農村),表明其不完全來自工業污染,很可能是長期引用水灌溉日漸累積造成的。區內化學耗氧量最高達9.smg/1,超標近4倍,反映出局部有機污染較重。
1.2常蟹組分
(l)硬度和硫化度75個水樣點統計表明,礦化度最大值為1.859/1,超標率為6.6腸;硬度最大值為49.7H“,超標率為8%。兩者超標率相當,且分布規律一致,于區內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分布面積(圖1)。
珠江水污染治理論文
從古至今,美麗的珠江曾經養育了多少廣州人,創造了何等可歌可頌的歷史文明。她給廣州人帶來的是甘泉—生命的源泉,帶走的是負重—整個城市的廢棄物。保護珠江,愛護珠江,人人有責。廣州市已經召開了多次有關的珠江水污染綜合整治研討會,從政府干預到地方參與、從管理到技術和宏觀調控到局部治理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論證,提出種種方案,希望在近期內能有效地緩解珠江水的水質惡化。
據統計,廣州市每天有近100萬t的工業廢水排入珠江,廢水中含有對人體危害嚴重的汞、福、鉛、砷、銅、六價鉻等重金屬化合物,含有揮發酚、苯環系列及多環芳烴系列可疑致癌助癌物質;廣州市內有14條較大的河涌通往珠江,這些河涌每天將100萬t以上的城市生活污水排入珠江,且排放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長,其中含有種類繁多的有機污染物質,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廣州市郊的養殖業特別是養豬業日排放污水總量超過500萬t,匯入珠江成為廣州水體環境主要有機污染源之一,造成水體(劃D、BOD、氮、磷的超標;尚無法統計的是江上行船的污染物,四面八方農業用水中殘余的化肥、農藥也匯入了珠江。由于管理上的問題,珠江為廣州人向下游輸送130萬t/d左右的城市綜合垃圾。事實已經證明,今日的珠江已經負荷深重,面臨著更為嚴重的污染。珠江水的溶解氧濃度下降到了3.2mg/1,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和砷化物等出現超標現象。80年代初期,石門等水廠水質可達2一3類標準,80年代后期水質仍有3一4類標準;進入90年代只能達到4一5類水質標準,珠江水質的惡化已嚴重影響芳村、河南、石溪、員村、黃埔等自來水廠的供水,有時甚至波及到廣州最大的日產100萬t的西村水廠。
水體污染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首先是降低了水體使用功能,使原來的取水點不符合取水要求,此時要么增加水處理設施,增大藥耗和運行費用;要么將取水點向上游遷移,增加工程投入和輸水費用。其二,直接影啊工農業生產,污染的水體造成工業產品不合格,農業減產。污染成分停留在工業產品內或被農作物所吸收,再通過工業品,“米袋子”、“菜藍子”波及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進入人體,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其三,水污染造成城市惶恐,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之一。毫無疑問,珠江水被加重污染將會阻礙廣州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影響廣州市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進程。因此,必須及時采取果斷措施,從廣州市的實際情況出發,綜合整治珠江水污染。
珠江流域污染控制是一次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從流域、區域和污染源治理的三個層次上協調整治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在流域層次上強調宏觀調控,在區域(城市)層次上強調在流域調控指導下的水污染控制規劃,在污染源治理的技術層次上強調清潔工藝和革新替代技術的應用。
2推行清潔生產,實現污染物的最少化,走經濟和環境持續發展的道路
眾所周知,經濟發展要考慮到自然生態環境的長期承載能力,使環境和資源既能滿足經濟發展目標的需要,又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既滿足當代人的現實需要,又足以支持后代人的潛在需要。與此同時,對環境保護工作,也要充分考慮到一定經濟發展階段下的經濟支持能力,采取積極可行的環境政策,配合和推進經濟發展進程。也就是說,走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清潔生產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戰略措施,也是實現環境一經濟協調發展的最根本的措施。廣州市企業的現狀是:國營企業、合資企業、集體企業同步發展,新、老企業,大中小型企業并存,多層次產業和平共處,工業布局不合理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的改變。其中,相當多的企業技術水平比較落后,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率的狀況依然存在,企業生產運營管理水平低,物料流失現象嚴重,既浪費了資源、又增加了污染。因此,針對廣州市企業的現狀,逐步地全面地推行清潔生產是緩解珠江水質污染的一條切實可行的措施。我國一些地區的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工作,通過清潔生產審計,說明企業源頭治理的潛力很大,僅僅依靠加強管理和生產技術上的革新,就可使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0%一50%。事實證明,通過清潔生產削減污染物的費用大大低于末端處理費用。為此,我們建議在有關領導的支持下在廣州市企業范圍內全面開展清潔生產教育,企業領導要接受清潔生產培訓,掌握清潔生產技術原則。然后廣泛開展全民宣傳教育活動,爭取企業各部門和廣大職工的支持,使清潔生產審計、實施工作順利進行并取得更大的成效。
汾河水污染及治理對策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水污染季節性肯達爾檢驗法治理汾河
【論文摘要】汾瀏是山西第一大河,同時水質污染也最為嚴重。根據現存水質除測資料,采用季節性肯達爾檢驗法對汾瀏重點水質控制站,要污染項目進行了趨勢檢驗與分析,得出了汾瀏近to午的水污染趨勢,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汾瀏水污染治理的對策建議。
汾河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山西省第一大河。整個汾河谷地是山西省經濟人II最發達的地區,據史料記載,“汾河雨季可行舟,常時有魚蝦”。20世紀so年代,汾河下游基本處十無污染的自然狀態。近40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和人II的急劇增長,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汾河,使汾河中下游水質不斷惡化。而近年來汾河的斷流更加把汾河的水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汾河近10年污染趨勢分析
根據山西省水環境監測中心1993年至2000年水質監測資料,選取汾河源頭、上中游、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水質控制站,運用現在通行的季節性肯達爾檢驗法進行水質變化趨勢檢驗并進行分析。
1.1水質測站選擇
汾河水污染治理對策論文
1汾河近10年污染趨勢分析
根據山西省水環境監測中心1993年至2000年水質監測資料,選取汾河源頭、上中游、下游具有代表性的水質控制站,運用現在通行的季節性肯達爾檢驗法進行水質變化趨勢檢驗并進行分析。
1.1水質測站選擇
選擇汾河上、中、下游卞要水質控制站進行研究。汾河上游及源頭選取寧化堡、靜樂為研究站;汾河中游選取小店橋、義棠為研究站,其中小店橋為太原出水水質控制站;汾河下游選取趙城、臨汾、柴莊、新絳為研究站,其中臨汾站為臨汾市市區出水水質控制站,新絳為河尾站。
1.2分析項目
選用高錳酸吉時旨數、氨氮、揮發酚、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等5項汾河卞要污染物(指數)進行分析,
水污染與水體保護分析論文
一、知識經濟給環境保護帶來機遇
知識經濟時代革新了大規模能耗、物耗的傳統生產方式,傳統意義上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的排放將大幅度削減,完全有可能在某些領域實現廢物的“零排放”。同時,生產的網絡化和虛擬化將大幅度降低社會物質流的密度與頻數,有利于環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知識經濟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在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全面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合理、高效、綜合地利用和開發資源,清潔工藝、清潔生產自是題中應有之義。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以及有益于環境的高技術產業等的產值將全面超過汽車、石油化工、家電、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污染將大大降低,環境壓力將大大減輕。此外,知識經濟的勞動力結構與傳統工業經濟相比有很大改變,從業人員知識層次高,屬于智能型勞動力,這就有利于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的增強和提高,有利于自覺地規范環境行為,參與環境保護。
二、環境保護的市場化之路
環境保護市場化,就是要改變計劃經濟時期環境保護過多地依賴政府,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局面。要遵循經濟規律,建立環境保護的宏觀政策調控體系,尋求最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投資方式,利用市場作用推動環境保護事業,充分發揮政府的管理環境職能。在市場的引導下,使環境保護活動成為社會公眾自覺參與、自我發展的社會化、專業化、企業化行為,逐步走上產業發展的道路。
長期以來,環境污染治理的一條原則就是“誰污染誰治理”,實際上這是很難做得到的。如污染甚為嚴重的鄉鎮企業,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能建設污染治理設來處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企業負擔過重,運行也不經濟。但其污染和破壞了環境,是一定要承擔責任,也一定要有相應補償的。因此,現行的政策將改為“誰污染誰付費”。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降低成本,發揮投資效益和規模經濟效益,避免環境保護的盲目投資、到處布點、重復建設。環保設施建設,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要通過吸納商業資本、銀行、國內外企業和個人等多元化投資,并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并存。在企業化運作下,政府可將環保投人引進資本運行領域,成為營運資本,在運營中不斷保值和升值。這樣既能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又能實現投資的滾動發展。
推行市場化的運行機制,這是要改變環保事業在一些地方的長期附屬地位,使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的運營,由提供社會化服務的獨立法人來承擔;要通過新機制的建立,逐步造就一批專業化環境治理公司,形成運營服務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建立起投人產出機制,使環境保護活動成為企業平等競爭、自愿參與的市場行為;才能改變環境污染治理社會化服務程度低、小生產式運行的局面。通過市場化運行,促進投資者、經營者自覺動用資源價值、環境成本、經濟機制,兼顧環保治理效果與運營管理者效益,形成環境治理的良性循環。目前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環境設施運營服務業已在逐步興起,國家環??偩忠苍诓糠质∈羞M行了環保設施運營企業化管理的試點,取得了較好效果。為了規范這項工作,國家環??偩诌€頒發了(環境保護設施運營資質認可管理辦法》,今年下半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環保設施運營資質認可工作。環保設施運營市場化管理,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界的廣泛關注,認為這種方式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保護發展的需要,也對企業的發展非常有利,可使企業獲得一個長期的、穩定的歪保服務市場。由此可見,以發展環保設施運營服務為突破口,推進環境保護的市場化,企業擁護,社會關注,市場需要,順應形勢,這個選擇非常正確。我們應該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促進其正常發展。
地下水污染治理論文
1淮南市淺層地下水環境現狀
1.1微量成分
銅、鋅、鉛、鉻的特點是除銅外,其它檢出率皆超過50%,檢出率較高;但除11號點下邪村(參見圖1)鉛檢出超標(國家飲用水標準,下同)外,其它皆未超標(表l),整個市區所取樣點沒有檢出汞和鎬。
酚的檢出率較低,但超標率較高達24%。其檢出最高值為0.29mg/l(賴山新河紙廠),超標1朽倍。氰普遍檢出,但含量一般在標準的一、二個數量級以下。調查中發現,一些距工業區甚遠的地區水井中酚、氰含量較高(潘集西北部農村),表明其不完全來自工業污染,很可能是長期引用水灌溉日漸累積造成的。區內化學耗氧量最高達9.smg/1,超標近4倍,反映出局部有機污染較重。
1.2常蟹組分
(l)硬度和硫化度75個水樣點統計表明,礦化度最大值為1.859/1,超標率為6.6腸;硬度最大值為49.7H“,超標率為8%。兩者超標率相當,且分布規律一致,于區內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分布面積(圖1)。
水污染與水體保護研究論文
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我們這個行星上人類生存和國家經濟建設的生命線。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人均年水資源量為235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26.6%,在聯合國公布的149個國家中排在第109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不僅缺水,而且水資源污染也較嚴重,據統計,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排泄物中,已有2221種化學污染物和1441種有毒藻類、細菌、病毒等流人到水體中,使水資源的質量下降,功能減退,形成了水質性短缺問題。
在全國統計的523條河流中,有436條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流經城市的河段90%受到較重污染。全國有2400公里的河流因污染而魚蝦絕跡。平原湖泊80%受到污染,其中有26.3%富營養化。生活用水質量不佳,有55%的重點城鎮水源地達不到飲用水標準,有29%的人飲用不潔水。經調查,我國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與生活用水不潔直接相關。
廢水直排是造成水污染的直接原因,全國每年廢水排放量約400億噸,大約有80%的污水沒有處理和處理不達標直接排向江河湖海,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水環境。據專家分析,1噸污水能污染20噸清水。保護水體,控制廢水排放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嚴重任務。為此,筆者談幾點看法:
一、知識經濟給環境保護帶來機遇
知識經濟時代革新了大規模能耗、物耗的傳統生產方式,傳統意義上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的排放將大幅度削減,完全有可能在某些領域實現廢物的“零排放”。同時,生產的網絡化和虛擬化將大幅度降低社會物質流的密度與頻數,有利于環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知識經濟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在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全面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合理、高效、綜合地利用和開發資源,清潔工藝、清潔生產自是題中應有之義。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以及有益于環境的高技術產業等的產值將全面超過汽車、石油化工、家電、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污染將大大降低,環境壓力將大大減輕。此外,知識經濟的勞動力結構與傳統工業經濟相比有很大改變,從業人員知識層次高,屬于智能型勞動力,這就有利于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的增強和提高,有利于自覺地規范環境行為,參與環境保護。
二、環境保護的市場化之路
水污染事件信息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2005年11-12月,中國松花江發生苯污染事件。本文就這次事件中信息流障礙問題展開討論。作者將危機傳播的信息劃分為識別信息和應對信息兩類。他們認為,這次城市生態危機的信息流障礙,前期在吉林省政府方面主要表現為“內緊外松”的傳播政策和地方保護主義,后期在黑龍江省政府方面,主要表現為“政績意識”和對人民知情權的輕視。在國際層面,國家環保局沒有及時向俄羅斯方面通報危機識別信息,缺乏國際環保的責任意識。文章談到,在涉及公共利益的危機事件中,信息公開是基本原則,不公開則是例外。
關鍵詞城市生態危機傳播危機識別信息危機應對信息內緊外松政績意識
經歷過2001年美國9.11事件、2003年中國非典疫情,我們對于“危機傳播”的概念已經熟悉,這是指危機事件發生之前、之中以及之后,介于組織和其公眾之間的信息傳播。2005年11-12月發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的傳播,屬于城市生態危機傳播,是危機傳播的一類,它指針對城市生態系統面臨的重大威脅事件所進行的傳播。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往頻率高,空間感染力度大,如果傳播的信息是虛假的或是滯后的,都可能帶來進一步的災難。危機管理的核心就是危機信息的公開化問題,這是本文討論的要點。
本文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為分析對象,構建出其危機傳播信息流流程,并對阻礙信息流的主要因素進行相關分析。
一、事件報道回顧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的石化公司雙苯廠胺苯車間發生爆炸,成百噸苯流入松花江,最高檢測濃度超過安全標準108倍。隨著下瀉的減緩,污染帶從80公里蔓延到200公里,導致下游松花江沿岸的大城市哈爾濱、佳木斯,以及松花江注入黑龍江后的沿江俄羅斯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等面臨嚴重的城市生態危機。這是我國首例城市生態危機事件,并殃及外國。本文截取了《黑龍江日報》、《吉林日報》、《北京青年報》以及《第一財經日報》這四家報紙的相關報道,輔以其他傳媒的報道作為分析對象。
水污染規劃分析論文
一.主要成果
本研究將理論研究和實例應用研究相結合,以Ge0MediaProfessional3.0為GIS系統開發平臺,以VB6.O為系統二次開發語言,以MicmsoftAccess97為數據庫系統,并以重慶市三峽庫區鳳嘴江為實例,開發了水污染控制規劃地理信息系統及其軟件WPCPGIS,并在重慶市渝北區御臨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中成功應用。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l、水污染控制規劃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研究
WPCPGIS空間數據庫設計采用了基于現象的矢量數據模型對現實世界中的地理實體中的實體進行抽象,利用GeoMedia
Professional3.0完成河系及相關實體數據結構和組織設計。并用特征類(rea*ureClass)來管理空間數據。